怎麼看「港媒揭英國間諜活動:大批特工滲入政府」?
哈哈哈,今天剛好看到這篇報導,基本上所有媒體都是轉載大公報書名羅先亞的文章,我先把文章全文貼出來:
羅先亞:英國間諜對港破壞不亞於美國
羅先亞
美國在香港的情報活動,香港市民早有認知。事實上,除了美國,在香港進行間諜行動最頻密的還包括英國。由前殖民地遺留下的情報機構D組(Division D),以及回歸前重新組建的直接隸屬軍情六處(MI6)的秘密部門,在回歸十六年進行了大量針對中國的間諜、滲透活動,更直接導致一些官員「出事」。但相較於傲慢自大的美國,英國情報機構更懂得「放長線」,更注重「人」的滲透,這也是為什麼英國間諜行為鮮有出事且不易為公眾察覺之原因。但英國間諜對香港的破壞,絕不亞於美國。
有英國「特工女王」之稱的帕克Baroness Park,自越戰之後一直主管英國的某情報部門。一年多前英國傳媒獲解禁公布她的一次訪談,帕克坦承,香港及中國內地是MI6行動的「主要目標」(Major Target)。盡管她不願透露更多訊息,而英國當局也從未承認,但實際上英國情報機構在香港的活動,不僅沒有在回歸後消停,反而不斷加強。而當中的「行動中心」(Operation Center),目前正位於金鍾法院道一號的英國駐港總領事館之內。 總領館大樓設MI6分局英國駐港總領館於一九九六年建成,當時公布的帳面耗資近三億港元。其設計者為英國建築師泰瑞.法雷爾(Terry Farrell and Partners),此人正是設計倫敦軍情六處(MI6——正式應稱為SIS)總部大樓者,他深諳情報機構建築的遊戲規則,事實上其本身的背景也多受質疑。有問:為何駐港領館大樓需要由情報機關認可的人設計?背後反映了什麼事實?
實際上,英國情報人員在香港的行動,幾近明目張膽。如果上網搜尋,可以很容易找到眾多退役、現役的軍情六處駐港特工及工作人員詳細資料。筆者僅舉三例:Elved Richard Malcolm Davies(78、96年駐港)、Richard Adam Noble(2000年駐港)、Christopher Rowland Charlesworth(2004年駐港),他們有的以領事的身份,有的以經濟文化等部門職員的身份在港服務於「國家的需要」。 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內的情報機構如何運作,外人當然無法細知。但從各方資料顯示,它是由回歸前的所謂D組改組,並與其他部門合併而成。早在一九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落實香港主權於九七年歸還中國後,港英情報部門「政治部」部署變身。簡而言之,就是將港英情報機構由官方轉為非官方、由地上轉為地下。在回歸前數年,於保安科下設D組。神秘D組「放長線釣大魚」 究竟D組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據已知的情況,回歸前其職能為分別掌管科技、機要、聯絡、政府保安及評估工作。這些看似平凡的詞語,實際上是一個小型的軍情六處組織。其組成如下:保密室(Safe Care Registry),堪稱D組的「大腦」,負責港英政府絕對機密(Top Secret)、高度機密(Secret)及機密(Confidential)檔案及包括機關、人物、組織和港府高級華人官員的完全檔案。
科技室(Technical Services),負責技術操作與行動(Technical Operations),即截聽電話及進行其他電子偵察活動,包括追蹤及竊聽。 聯絡處(Communications Office),負責與英國情報組織直接聯繫的聯絡中心,同時也是日常政治部人員行動的控制室。 保安室(Government Security Unit),負責防滲透、反間諜工作。除了直接監視、控制來自於英國的情報來源外,也包括對政府敏感字紙、檔廢物的處理、掌控機密部門出入及人員調動等行政工作。 評估室(Assesement Unit),負責情報的分析工作,將前線收回的各類情報整理為單列報告,評估情報的可靠程度以及分析對當局保安的影響等。行動小組(Operation Team),負責落實具體的行動,尤其是在一些緊急情況之下。
盡管在回歸後,相關部門的組成有所變化,但核心仍離不開這「五室」。在回歸十六年來,不斷進行針對中國的滲透與間諜活動,對中國政府乃至香港特區政府造成嚴重威脅。二零零三年被揭露的某中央駐港高級官員被「收買」一案,足以說明問題。 與美國「依賴高科技」相比,英國情報機構更注重「人資源」。意即,十分注重對關鍵人物的收買與策反,「放長線釣大魚」,而不是漁翁撒網式地全面出擊。為了達到目標,長期盯住關鍵人物,時間可以長達數年甚至十數年之久。正是這種情報運作方式,令英國當局可以在十分低調、不易被察覺的情況下,獲取大量最為核心的情報。 麥齊光「死」於英國人之手英國情報機構在香港還有一招無人可比的「殺手鐧」,即擁有大量的政府高級公務員的絕密資料。眾所周知,港英當局對每位政務官(AO)、行政主任(EO),都建立了十分詳細的背景資料與檔案,包括個人污點、個人升遷軌跡等等。在回歸前一年,此類資料並未在香港銷毀,而是運回了英國。通過此類資料,長期控制著一批港英過渡的高級官員。而一旦有必要,則利用在港的喉舌媒體,發放不利消息以打擊目標。前發展局局長麥齊光被指騙津被控,但所有指控證據是源自於數十年前的公務員資料,擁有此等能力的,除了英國當局還會有誰?
回歸前香港是間諜中心,回歸之後,這種情況並未改變,相反隨著大國政治的需要,間諜活動日趨增加。而所有來自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的間諜行為,除了情報交換的需要外,最大的目的即帕克所言的「中國是最主要目標」。香港市民對此需要保持清醒的認識,更要保持警覺,英美針對中國,而國家利益受損,香港亦不可能獨善其身。如果有耐心看完全文,有沒有發現什麽問題?
對的,問題就是,全篇都是推論和臆斷,猜測,並沒有任何實際證據。比如麥齊光一事,作者懷疑是英國當局插手的原因是:「前發展局局長麥齊光被指騙津被控,但所有指控證據是源自於數十年前的公務員資料,擁有此等能力的,除了英國當局還會有誰......」僅憑此,就推斷英國當局插手,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因為麥先生所有租約,交易,公務員津貼背景都是透明可查的,而非內部資料,舉報人也不一定掌握所有材料,最後調取公務員資料的,是廉政公署,定罪的是法庭,英國政府如何插手?)所以個人認為這種憑空臆想的文章,沒有任何參考價值,當做八卦讀著玩玩就行了。謝邀!
1)沒看到看過這條新聞;2)特工滲入並不罕見,哪裡都有,我朝還有間諜曾潛伏美帝政府高層幾十年的。3)如果有違法行為,依法論處即可。
推薦閱讀:
※雅思托福等考試中的口試會不會是外國間諜組織利用大數據收集中國社會經濟政治傾向的調查?
※知乎會不會成為他國情報收集的跳板?
※為什麼中國的東風21D會獲得航母殺手的稱號?美軍能製造同樣類型的導彈么?
※金唇竊聽器的原理是如何的?
※成為一名間諜需要掌握哪些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