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傢具好在哪裡?


不用說這麼複雜……

明朝傢具通常指的就是明式傢具,把那些藝術啊美感啊文化啊之類過於主觀的概念剝離後,它的優點很容易說清楚的。

1、結構合理,耐用。

明式傢具採用傳統榫卯,金屬會對木質造成破壞。而且拆卸方便,易於保養。

2、能體現木材本身的紋理

相比清式重雕功的傢具,明式傢具更能展現木料的紋理,清式傢具之所以用紫檀酸枝做料,就是因為本身紋理暗,可以突出雕功。

3、日久彌新

眾所周知老傢具都是有包漿的,明式傢具在年頭久後,表面會更光亮更漂亮,而清式傢具表面的木雕會鈍化失去最初的感覺,而漆面傢具的表面則會幹裂,需要不斷上漆。

4、適合現代風格裝修的家居

清式傢具擺在家裡過於顯著,如果裝修風格不搭感覺就會格格不入。明式傢具則可以通過靠墊、擺件與現代風格的裝修融為一體。

5、容易分辨傢具的好壞

判斷明式傢具優劣的方法很簡單,材料,器型,工藝3要素。材料以降香黃檀為最佳,按照這個標準去選其他料。器型以故宮內經典造型為主。工藝就以選材、榫卯、表面工藝為主。而清式傢具,你還得考慮雕紋的美感,寓意,搭配,是否犯忌諱非常麻煩。總之明式傢具的好,是有標準可言的,不容易被忽悠。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2014年1月2日更新---------------------

其實很多不了解明式傢具的朋友,都會有一個疑慮:硬木傢具質地太硬,用著極不舒服,作為傢具的首要條件舒適感都不具備了,那還有什麼核心競爭力?

這個要從中式傳統傢具的演變流程說起。

我們姑且從明隆慶年間算起,隆慶開關是中國硬木傢具的開端,刨子的出現使得硬木可以精加工,不再依賴大漆傢具。傢具的形制也更為豐富。當時中國是沒有傢具設計師的,而木匠也只是純粹的木匠,參與傢具設計的是士大夫文人階層。中國古代文人講究氣節、尊嚴,這一點從文字、繪畫、戲曲等多方可以有直觀感受,當然傢具也不例外。

所以,中式傳統傢具的設計,舒適從來就不是最主要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襯托傢具使用者視覺觀感

這個視覺觀感,有很多種解讀,馬未都說:尊嚴第一,舒適第二。也不無道理,但是尊嚴這詞過於模糊。往細了說涵蓋有:主次之分、長幼之分、尊卑之分、男女之分、主僕之分、從屬關係等

所以,不同身份的人使用的傢具也是有明顯區別的。

但是

明式傢具之所以能成為中式傳統傢具的頂峰,最大的原因在於,朝廷沒有對各級別官員傢具的形制進行限制,只對紋飾有要求。這使得當時的傢具設計有極大的自由度,造就了繁華。

到了清朝就不一樣了,所以清式傢具精品基本都出自故宮、頤和園、圓明園。


明式家具有價有市,我喜歡它由內而外散發的有智慧的自信與沉著。

定義

「明式傢具」一詞,有廣、狹二義。廣義上,它不僅包括凡是制於明代的傢具,不論材質、做工皆可歸入;狹義上,則是指明至清前期材美工良、造型優美的傢具。這一時期,尤其是從明代嘉靖、萬曆到清代康熙、雍正(1522-1735)這二百多年間的製品。本題討論的是後者。

(王世襄:《明式傢具研究》)

歷史

明朝的文化發展跟其他朝代的一個重大不同大概是由於這樣一個轉折: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萌芽。作為一個群星閃耀的朝代,這個時期的文學(四大名著之三)、醫學(《本草綱目》)、數學(《幾何原本》的翻譯)等各種理論成就都較之以往得到了巨大的飛升。

同時,明朝城市經濟飛速發展,貨幣交易日益盛行,封建主開始放棄限制人身自由的榨取方式,朝廷開放「海禁」(鄭和下西洋),這些條件直接促進了南洋各地的貴重木材流入,為明清一系列優秀的硬木傢具的製作提供了優良材料,並且為我國的明式傢具流入海外做了準備。

具體「好」在哪裡

1、造型。

以「經世致用」的哲學思想做指導,設計經典大氣,實用美觀。

「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貴其精而便,簡而裁,巧而自然也。」

——沈春津《長物志》

明式傢具在造型取材上,講求物盡其用,一大於二。「物盡其用」要求傢具本身充分發揮其實用價值,「一大於二」則追求極致的天然簡約。

從明式傢具的輪廓、外觀來觀察,可以看到,明式傢具總體構思上講求方中有圓、圓中有方,整體線條一氣呵成;細微處,明式傢具在宋元傳統製作中工藝上不斷地創新,把造型藝術與人體各部位的自然生理特徵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出樸素的人體工程學思想,幾乎每一處弧度和接合處都低調地修繕著邊角的毛刺並服從人體的舒適,雍容,周到。

2、技藝

  • 幾何知識

http://www.sh1800.net/furniture/style/1052.htm

明式傢具在現代空間中的運用

這兩篇文章對於初步感受明式傢具的一些幾何知識有一個簡單的介紹和舉例,小結一下明式傢具在幾何概念上先進的地方大致是:

  1. 完美的比例;
  2. 富於彈性的曲線;
  3. 局部與局部的比例關係,整體與整體的比例關係,實需空間之間的關係。

關於第三點明式傢具比例關係我要稍微就文章補充一下。明式傢具的線條「隔而不斷」素來為外界稱道,它在空間設計上以精妙的黃金分割作為基礎,嚴格地把比例關係精確到毫米,間不容髮。

以燈掛椅舉例,稍作感受:

椅為直搭腦,一木而刻出三段相接之狀。靠背板從側面來看,最下一段接近垂直,中段漸向外彎出,到上端又向內迴轉。弧度柔和自然,適合人背的曲線。靠背立柱與後腿一木連做。椅盤以上是圓的,以下則為外圓內方,便於和棖子相交;圓形以外的方角,更能起支承椅盤的作用。四根管腳棖,正面的一根最低,便於踏足,後面的一根次之,兩側的兩根最高,匠師稱之為「趕棖」,目的在避免縱橫的榫眼開鑿在腿子的同一高度上,以致影響它的堅實。椅盤以下,正面用素券口牙子,側面及背面用素牙子,也能看出虛實變化。除搭腦造法較少見外,它在燈掛椅中可視為基本形式。(明清傢具網)

豈不可言之:差之毫厘,謬之千里?

  • 力學原理

我國傢具自宋歷明,不斷改進與發展之後,各部位的有機組合既提煉到合乎力學原理之上的簡單明確,又在材料的使用上力求不悖其本性,著實善於揚長避短。主要表現是:

  1. 以立木做支架,橫木作聯結材,吸取了大木構架和壺門台座的式樣和手法。
  2. 卯榫結構起決定性作用。

卯榫結構

在建築學中,一種有著「不借外力卻能抗擊強大外力」、「牆倒屋不塌」美譽的建築結構叫卯榫結構。即兩個相接的木構件在連接部位分別成凸凹形狀,凸出的叫榫,凹進的叫卯,工匠們按照他們的設計意圖將複雜而精細的卯榫製造出來 ,構件之間不用釘子 ,木膠粘合僅作為是一種輔佐手段 ,完全憑籍卯榫結構 ,工藝之精細 ,扣合之嚴密 ,渾然天成。

上個圖感受一下:

卯榫結構

  • 用材

明至前清的傢具,多用貴重的硬性木材,大都之地緻密堅實,色澤沉穆靜雅,花紋生動瑰麗。木材本身較為複雜,色澤紋理差異甚大,例如同樣是紫檀,有的黝黑如漆,有的深紫,有的紫中帶紅,有的卻褐灰而微呈綠意,是因為久經日晒,原來的打蠟已不存在,如果重新燙蠟,色澤又會變深。又如同是黃花梨,有的紫紅,有的紫黃,有的有黑色條紋,有的有旋轉及斑眼花紋等等。即使是同一根圓木,各部位的色澤也不一致。大體上木心的顏色深而艷,越向外,色越淺,至表皮則幾呈白色。

至於花紋,更加和取材的刨切有關。經過木心的縱切,紋理以直絲為主;離開木心,雖縱切而偏斜,則紋理不規則而多變化。總體來說,非一日之功,故不細說。

(該段引用王世襄《明式傢具研究》,有改動)

總的來說

隨便一件明式傢具放到今天來看,都是五六百年的歷史文物、老古董。但是你能說它過時嗎?恰恰不,關於明式傢具核心的理念恰是今人尚在苦思冥想、苦苦思索的,非要洋氣一點表達這個核心理念的話,即——體驗。

還記得嗎?

蘋果致力於提供最佳的用戶體驗。——喬布斯

欣賞任何中國古代藝術,都最好是帶著詩興前往。明式傢具「寫意」的脾性又可另開一篇了。

話說回來,明式傢具的興衰淵源,其實跟園林也關係甚密,來日再說。其實說了這麼多,都是皮毛。我並不懂的。常記起一位前輩的話。

「欣賞明式傢具,不僅需要對美的賞析能力,更需要人生閱歷,只有經歷過人生浮華起落,才能真正感受到這些經典傢具的魅力與其中的哲學思想。所以,年輕人不喜歡明朝傢具是很正常的,總是人到中年就會慢慢開竅。」


關於明式傢具的好處,上面的答主說了不少,尤其是文字介紹,我就多放些圖,從圖裡感受下明式傢具的好,我只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僅供參考。

1.椅,尤其偏愛簡約秀氣的南官帽椅,黃花梨材質?只能夢裡有了。

抱歉,下面這個手機拍的不好,此椅應該被老外帶走了,看腿的造型多獨特。

黃花梨木有,下面這對明代鐵力木的也不錯,不過早被拍賣了:(。

除了南官帽椅,圈椅我也愛!

還有交椅,不就是皇帝打獵攜帶的椅子嘛!

2.再說說我喜愛的酒桌,哥倆兒好,走一個!看看這小賤腿,錯了,是劍腿!

看看這插肩榫,

圓腿兒我也喜歡!

當然還有方腿!

3.再說說我喜歡的圓角櫃和方角櫃。如果你對這麼有氣場的柜子不喜歡我也沒法了。

4.小件,尚方寶箱(黃花梨小箱、官皮箱),尚方飯盒(黃花梨提盒)

好了,到洗漱的時間了,不發了,據我所知,這些可以稱之為明式傢具的精品,多是宮廷制的,有錢也不一定買的到了,真正的好東西早被收藏了或者早流到國外去了。看看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裡藏的這些黃花梨傢具:

明朝傢具好嗎,老美告訴咱們了,不好他們會花精力修復,花精力研究,按照中國古代的方式擺放在放他們的博物館裡嗎?除了明尼阿波利斯,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底特律藝術中心都有收藏。

圖片選自《明式傢具珍賞》、《中國古代傢具價值考成》、和一本外國人寫的《黃花梨傢具》,英文名字給忘了,抱歉!

此外,現代裝修風格如何搭配傳統的中式傢具,請看我的另一個回答:

適合小戶型的「新中式」裝修風格到底應該怎麼搭配? - 雷陽陽的回答


明式傢具是指自明代中葉以來,能工巧匠用紫檀木、酸枝木、杞梓木、花梨木等進口木材製作的硬木傢具,雖然明式硬木傢具在全國很多地方都生產,但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能工巧匠製作的傢具最得大家認可。因此,人們公認蘇式傢具是明式傢具的正宗,也稱它為「蘇州明式傢具」,簡稱「蘇式」。造型優美,選材考究,製作精細是明式傢具的三大特點。中國傢具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發展到明代開始形成獨特格式,因而被後人稱為明式傢具。明式傢具是中華民族傢具文化風格的代表。

明式傢具造型上的特色是特別講究線條美。它不以繁縟的花飾取勝,而著重於傢具外部輪廓的線條變化,因物而異,各呈其姿,給人以強烈的曲線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體的生理特點,又別具一格。

總的來說明式家具有四大特點: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2、結構嚴謹、做工精細;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概括起來,可以用造型簡練、結構嚴謹、裝飾適度及紋理優美四句話予以總結。


明式傢具與明朝傢具是兩個概念,不可混淆。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單就字面上說,明式傢具包含今天我們製作的仿明式傢具,而明朝傢具就是古董了。但問題不僅於此。(題主所說的是明朝傢具,不知我算不算跑題?)

如果我說明朝大多數傢具都是大漆傢具,會不會嚇著有些人?如果我說今天你看到的所謂明式傢具在明朝皇宮裡都沒幾件,會不會讓有些人鬱悶?

任何傢具潮流,都有個形成發展和衰亡的過程,即使潮流形成了,也有個範圍。明式傢具也不例外。

大家都知道,明式傢具是由文人士大夫設計,工匠製作的。明朝文人有此雅興,一來是因為當時社會環境比較安逸,富足,他們才有那個閑心思折騰傢具,另外也因為海外進貢或收購的優質硬木大量湧入,讓他們可以拋棄那個持續千年的大漆傢具傳統,注重體現木料本身的原生態紋路。

那麼問題來了:這種優雅的書卷氣十足的款式,一般老百姓是否接受?就算接受了,是否有那個消費能力去買紅木?黃花梨啥時候都貴的嚇人,即使雞翅木也要中產以上才會買,而且無論是從文物還是從史料來看,當時雞翅木使用量都不算太多。

事實上,我們今天所說的明式傢具,還有個名稱叫做「文人傢具」,本人認為文人傢具這個稱號似乎還更貼切些。因為這類傢具在當時並不很普及,普通百姓還是用的大漆傢具。當然我絕對贊同它們是明朝甚至整個中國古典傢具史上的巔峰之作。


談點個人體會

  • 歷史上來說

1、明式傢具發展歷史悠久,基本型是宋代確定,一直發展到明末清初。

時間證明了他的實用性。

2、明式傢具設計者是當時的文人階層,社會精英。極端例子就是明朝的木工皇帝。

  • 材料上來說

1、明式傢具樣式簡潔,講求的是型美,對所用的料的要求很高。有疤痕,缺陷明顯的都不能用。(相對清式傢具雕刻繁複來說,選材比較好)

  • 其他

1、明式家具有許多細節是不太容易觀察到,挺微妙。

舉例:一把椅子的腿,不是90度立在地面上的,4個腿微微傾斜,整體成一個梯形立方體。上小下大的形狀,比立方體更平穩。

2、恰好符合這個時代所追求的簡潔的審美要求。

---------------------------------------

利益相關:首頁-東陽市優家尚品紅木傢具


大家看看王世襄先生的書吧,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的


首先明代傢具這個說法,並不準確。

世人習慣把明代中後期入清代前期具有明式風格的傢具,稱之明式傢具。並不是僅指明代一朝。

明式傢具追求「簡遠、天然、神逸、幽靜」的藝術風格,具有典型的東方美學韻味,反映當時士大夫階層(知識分子階層)文化理想和獨特的審美追求。明式傢具的優點在於,

一,用料貴重。多採用木質堅硬,類如海南黃花梨,金絲楠木,雞翅木、紅檀等名貴木材.(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海南黃花梨野生的現已幾乎絕跡,人工種植的生長周期的長達100多年才可成材,在國際市場上一套明清遺留下來的海南黃花梨傢具可賣到上百萬之巨。) 二,製作精良。大量採用榫卯結構,輔助於魚膠。「榫卯結構是中國建築中最早具有和科學設計意義的語言,在中國民族文明發展史上,如同漢字的發明一樣,源遠流長、自成體系。」榫卯結構設計科學,易於裝拆,拆卸後也易於安裝。堅固耐用。明代漢人士大夫階層知識分子,喜歡於備辦田產、房屋。明式傢具也有知識分子的參與設計。其設計的科學性,在今天仍然有相當多可借鑒之處。

三,造型優美,注重實用性能。相當的明式傢具,注重實用性能。造型符合人體工程學,例如圈椅的背板,稍微向後傾斜,使人坐上去更為舒服。圈椅的扶手成曲線型,讓人的手臂能夠舒適地展開,肌肉得到放鬆。等等。

四,線腳精緻,雕飾有度。明式傢具講究天然,自然的特點,相當多傢具,並不上油漆,保留木料原有的紋理及色澤。另外明式傢具的雕刻並不像晚中清代的受西方影響的洛可可奢華的風格,僅在該雕刻的時候雕刻,並沒有晚清的那麼繁雜和奢華。講究自然,神逸的風格。

五,明代知識分子階層,付於的文化氣息。明式傢具並不完全由工匠手藝人精晶,其還包括相當知識分子的參與設計,凝集了他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理想。

以上就是明式傢具為何有價有市的原因了。


看了那麼多回答,只想說我覺得明式傢具這麼經典,受這麼多的追捧,就是因為它美啊。但這種美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的。是一種「威嚴之美」、「尊貴之美」,就像一位答主說的那樣,「欣賞明式傢具,不僅需要對美的賞析能力,更需要人生閱歷,只有經歷過人生浮華起落,才能真正感受到這些經典傢具的魅力與其中的哲學思想。所以,年輕人不喜歡明朝傢具是很正常的,總是人到中年就會慢慢開竅。」說的真是太好了,大寫的贊!

無論是其選料之美、做工之美、設計之美……這些都不必贅述,大家都說了很多,我想說的是明式傢具自帶的氣質真的很不凡。古人的東西,很講究一個氣場的問題,很多時候會為了傢具的氣質,而部分犧牲掉舒適度,這也就是很多人覺得明式傢具並不如現代布藝傢具等舒適的原因。古人造物就如做人,要求氣宇軒昂,氣度不凡。

這樣有氣質的傢具,在現代傢具中很難找到。其實我認為明式傢具不一定只適合放在老房子中,在現代裝修下,和明式傢具進行混搭往往能產生非常出彩的效果。(當讓,並不一定是傳統明式的,還可以是新中式的。)

(盜圖勿怪……)


明朝的家具有風情,就像性壓抑遇上了金手指。傢具不言,但是風情卻長擾。有說明朝傢具簡單大方,風格像日本的MUJI。可憐他們這輩子只看過《萬曆十五年》,只曉得一種女神。

大明,大明誕生出的物件怎麼可能像島國的性冷淡。你要清楚,我們浩浩湯湯幾千年文明,我們只是壓抑,我們從不冷淡。

這風情,像本來身架頗硬朗的女子裝扮的女性化十足,是一種高級。這種高級比原本女性意味十足者穿透視裝高出一打柳如是來。

又像馮唐書里說,黃花梨南宮帽要黃花姑娘時不時用屁股在上面摩挲,才出彩有靈氣。他是色情和自戀的好手,說的人心裡痒痒的,恨不能找這麼個凳子坐一下。

難怪,人臉總是熱的,屁股卻往常是冷的,摩挲著更冷的物件,怕是能生出心火。

這大明朝傢具是在宋元基礎上發展的,卻這麼發展蔓延到了清朝,到了清嘉慶年間才開始漸漸散去這團火。

這麼一看,這明朝傢具不就是能工巧匠們做的器件兒嗎?不,風情源於矛盾便有了意思。

明代社會穩定,廢除了工奴,商品經濟發達。鄭和大太監下西洋溜了幾圈,帶回來了東南亞的黃花梨,雞翅木。有人有錢有材料,符合基本法,技藝發展無可厚非。真的有那麼簡單嗎?

明朝傢具呢,是打著刪繁就簡的旗號混跡於歷史,巧用榫卯,硬木為主,強調使用價值,造型優美,還像孫猴子似的能給你可著勁兒變花式,常用深灰色偏暖黃,偏暖紅,時不時就和背景色相融隱匿於自然了。

明朝初禁海運,後走私盛行,被迫開放海禁。就像章法齊全的一行棋,好好地下著就被人家加了一個子,棋局倒也繼續進行。

明代文人和士紳的宅院,按照官位品銜不同,嚴格遵循著居室制度。好似大家一派遵紀守法的樣子,可這明朝的水啊,有一半是這些人攪渾的。

說起士,明朝作為最後的漢族統一封建政權,還真是繞不開。士呢,自從出現在社會分工之後,就大體脫離了體力勞動,以所謂的氣節和修養影響著整個朝代。魏晉亂世,士的影響力空前,又經歷了唐朝科舉打破了門閥士族壟斷。無論是從質量還是數量,士這一階層都變得不容忽視。雖然到了宋朝的士,被程朱理學一頓煙熏火烤,顯得極為刻板。但從發的俸祿和待遇來看,還是很受重視的。

到了大明,士人地位遠遠不及宋,一介白丁的太祖開創了八股取士。似乎一切緊緊有條按照鞋拔子臉的想法把文人都打壓成老學究像。然而越壓抑性感的年代,性越成為賣點,便有了秦淮八艷。越壓抑靈性的時代,越有性靈之人。這些常常依附於手工業者和商人的士。既不科舉,也不官僚,放在現在個頂個能忙活死所有親戚。就是這麼個當口兒,到處都是特務,一色兒的禁慾,倒有了《三國演義》有了《三言》有了《兩拍》。

明朝的士們再怎麼性靈,心裡也到底不快活。而一般古代逃避世俗無非三個套路,一曰參禪,一曰悟道,一曰寄情于山水之間。

文人們開始熱衷於看戲,參與戲曲的創作和排演,甚至客串角色,這在先前是少有的,以至於出現了湯沈之爭。

這一說到萬曆年間,就想到了《金瓶梅》。蘭陵笑笑生可能認定了他寫物件是拼不過計成的《園治》了,所以他在痴男怨女眾生皆哀里寫盡了明式傢具,也算是曲線救國。反正萬曆年間,眾生皆苦。

寄情于山水之間,說到底還是逃避政治。沒有辦法施展拳腳的文人光唱戲聽曲還不夠,還在傢具製作上點亮新技能。

明朝的士在傢具上插的這一腳,倒成就了明式傢具。

這會兒的工商業者地位大大提高,有了閑錢和士們一起附庸個風雅也成了半個士。

傢具出脫的比主人們更矛盾。

明式傢具們幾乎都是沿著中正線對稱著,就像清規戒律一般。內斂含蓄,靠的都是木材原有的紋理,不再多加修飾,頗有一身白衣神仙姐姐向你走來,還帶點香的樣。你說她質樸無華,她就透出黑色蕾絲邊給你看看,端出一把玫瑰椅直勾勾的看著你。

她既有官氣十足的京作奢華腔,用的都是頂端的木材,也有秀雅精麗的蘇杭軟語 比例適中,用料精簡;還有醇厚質樸的晉作傢具,都是核桃木精雕細刻。你不知道哪一面是她,只是顯出一身靜雅的主色,又複雜又矛盾又美。

像明朝的亡,哪裡是亡於清,分明是亡於自己的矛盾與複雜,積弊難除。東林黨爭,文人專權,地主隱匿賦稅,閹黨和流民,小冰河時代,累在一起壓垮了濃墨重彩的崇禎。

明終究落幕了,可士大夫們的審美情趣讓明式傢具成為了以物養性的典範。而我們直接的近乎坦蕩,我們只記得住這明代黃花梨大櫃拍得了850萬的好價格。


清遠,內斂,有更深的美感,不像滿清庸俗


以圈椅為例,看著特別硬,但是坐上去感覺哪兒都舒服,手臂,雙腿都恰恰在想放的位置上,就是整個設計比例特別合適!讓我感嘆古人做東西太用心。相比之下今天很多傢具真心是中看不中用。


明式傢具設計特點

(一)傢具用料自然講究

在明代的傢具設計中,其用材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與當代所用到的人工材料不同,明代的傢具大多選用花梨木、紫檀木、鐵力、櫸木以及紅木等硬木。硬木的材質更加堅硬,使用硬木可以使傢具的耐用性更強,從而增強傢具的使用壽命,選擇這類木料的同時還可以有效的預防蟲蛀和抵抗潮濕,這樣就對傢具的使用環境減少了限制。很多明代的傢具在具備當前使用作用的同時甚至可以達到傳世的標準。由於這些木材本身就極其稀有珍貴,再加上中國明朝工匠的精到組合與雕刻,令一部分明朝的傢具無論是在其造型藝術方面還是其使用功能方面都有著極其高的文物價值,這也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極其珍貴的技術上的傳承,與藝術上的珍寶。

(二)製作工藝精良

明代的傢具在類別上與造型上較之以往的傢具設置都有著很大的發展,其結構更加合理,更加有利於對人們生活便捷性的考慮。例如明朝所發明的馬蹄、霸王棖、三彎腿、矮老等傢具形制,更加考慮到人的生活習慣,將傢具的重心向下調整,這樣不但能夠給人以穩重的視覺效果,同時也更加符合人體身高對於傢具的需求。明朝的製作工藝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的傢具製作工藝都要來的更加嚴謹、更加細緻。在明代,其冶金技術的發展為製作傢具的精密工具提供了極好的發展空間,俗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傢具製作工具工藝的發展與進步為明代的傢具製作向精密與細緻的方向發展提供了可能。從現如今保存下來的明代傢具來看,其傢具部件的拼合在一般情況下是不使用任何膠質材料進行銜接輔助的,這樣所生產出來的傢具能夠很好的避免由於膠質材料融化或者脫落所帶來的傢具部件的缺失與損毀。在明朝的傢具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個現象就是所有的傢具都不通過釘子或者螺絲進行連接,完全依靠榫卯結構將不同的部件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只依靠榫卯技術而不藉助其他材料進行連接,這就對測量工藝的精密程度以及工匠的技術有著極高的要求。在明代的傢具製作中,其傢具的高度以及寬度的比例設置十分和諧,非常符合當代人所說的人體工學的設計要求,由此可見明朝的傢具製作在其技藝的精良上有著即使現代也很難達到的超梵谷度。

(三)外觀自然純粹,富有韻味

明朝的傢具設計風格在我國的傢具發展史上別具韻味。在專業領域中,常常把這種明朝傢具的風格樣式稱作為「粗大明」,所謂「粗大明」 所指的並不是明朝傢具的設計風格草率粗陋,而說的是明朝的傢具設計偏重於自然簡約,很少在傢具上加之以紛繁複雜的裝飾圖案,在明朝的傢具設計中極少的在傢具上進行純粹的裝飾,即使偶爾賦予傢具一兩個裝飾,也是將其應用於輔助性的部件之上並且大多具有使用功能,同時也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明朝傢具的色彩設置也以簡約自然為其審美標準,自然樸拙,雅俗共賞。

明代的傢具美觀設計風格與明朝重視文人的風潮有關。在明代,文人士大夫階層在精神上追求一種簡逸自然、清新明朗的生活態度。因此對傢具的要求也是以簡約雅緻為主,未免使傢具落入俗套,便並不在其外觀上多加修飾琢磨,這樣反而形成了一種清新雋永並且樸素自然的沉著之美。明朝的傢具多依據木材自有的紋理進行花紋的表現。工匠在製作傢具時,雖然其技藝十分精到,但是在裝飾上很少施加大面積的漆。其花型特點是利用木材本身的顏色以及紋理形成一個傢具所獨有的裝飾圖騰。木材本身具有的並且獨特的自然紋理為傢具增添了一分野逸之感,同時也可以引發起人的遐想,將自在的花紋理解成為飛鴻猛獸,又別有一分意趣。自然清新、簡約質樸,而又卓越脫俗,這也是明代傢具風格的審美特性。


看了以上回答,覺得好笑。

我們可以假設一下,這個問題如果是問一個明朝老百姓他會說啥?

所以最關鍵的還是,一種歷史距離感所造成的美。


大家的回答基本已經把明式傢具的造型和結構特點講的很清楚了,在這裡做小小個人意見的補充。

個人習慣與從自己的角度來評價一個事情,對我來說,明式傢具之所以在傢具界地位和評價這麼高,除了造型優雅用料考究之外,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

1.明式傢具存世量比宋代傢具大很多,數量足夠進行學術論證和研究,又不像晚清和民國傢具那樣泛濫,幾乎家家都有。這一客觀事實導致明式傢具易於受到學者們的青睞。

學界研究往往可以影響事物的主流評價,而這種影響力一般和研究論文的數量和質量成正比。宋代傢具存世量極少,基本只能通過書畫和文字記載來研究。具體原因是因為中國本身硬木存量遠小於東南亞各國,宋代的硬木進口貿易又遠不如明代海禁開放之後來的兇猛,所以硬木傢具成本很高,製造量不足,能夠保存到現在的又極少。而明代到了明代,永樂以後,海禁逐步放開,硬木進口導致原材料充足。同時,明代資本主義萌芽,商品交易增長而導致的手工業繁榮,工匠地位提升,傢具這一嚴重依賴材料和工藝的行業迅速發展,從業人員大量增加,普及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這種存世基數給明式傢具的研究鋪墊了很好的基礎。而清朝開始,海禁又逐步嚴厲,原材料慢慢出現匱乏,導致傢具開始大量使用雜木,導致藝術性降低。加之統治者和上層社會收到西式古典傢具影響,對於傢具的審美逐漸轉向偏重花紋和圖案,進一步導致了學術研究價值的降低。

2.明式傢具造型和設計側重於整體比例,線條和細部構造,貼近西方現代主義傢具設計,在以西方為主導的傢具設計領域有很高的地位。

明式傢具整體上點線面的結合使其現代感十足,結構邏輯合理,細部構造有體系可尋,尺度又符合倡導人體工程學的現代傢具的基本要求,在日常使用中不會令人感到違和。這些特點導致明式傢具符合現代主義運動以後的審美,易於為主流所接受。流入海外以後,明式傢具更是影響了西方現代主義的傢具大師的創作。以Hans J. Wegner 的椅子設計舉例,Hans Wegner有名的Chinese Chair Series 據說就是受到了明式傢具的啟發。

上圖為明式傢具中的圈椅,下圖是Hans Wegner 的設計。其實在他有名的1943年的Chinese Chair Series 之外,很多Wegner的設計,在我看來,在線條的使用和材料處理技法,如編織等,都有明式傢具的影子,如1949年的The Chair, 1950年的Y-Chair,1952年的 Cow Horn Chair和1960年的The Bull Horn Chair。

Hans J. Wegner, CHINESE CHAIR, 1943

Hans J. Wegner, THE CHAIR, 1949

Hans J. Wegner, Y-CHAIR, 1950

Hans J. Wegner, COW HORN CHAIR, 1952

Hans J. Wegner, BULL HORN CHAIR, 1960

Hans J. Wegner, PP112 Chair, 1978

3. 巨著的出現和研究大家的極力推崇導致在中國傢具研究的一開始,明式傢具就已經佔據中國古典傢具的最高地位。

在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傢具研究」出版以前,中國學界並無此類巨著產生。此書在國內外引起了極大轟動,並成為了無數傢具愛好者,收藏者和研究者的啟蒙書籍。書中對於明式傢具的極力推崇,使大家對於明式傢具之審美有了一部分先入為主的偏好,也導致了普遍意義上的,認為明式傢具為中國傢具之頂峰的概念深入人心。明式傢具拍賣的價格也因此往往可以拍出天價,使明式傢具的收藏地位更加突出。


按現今的觀點看明朝傢具,我最中意的一點就是用料高檔,幾乎是全時代材料的頂峰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