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哪些方面非常像英國?其中哪些制度、文化、細節是大陸至今仍沒學到的方面?
01-22
謝謝邀請。
現在其實慢慢越來越不像了。
唯一還有點像的,是他們目前做事的方式,有條理,不慌忙,有耐心。他們做事喜歡有一定的規矩,最後出來的結果也比較好看。
他們也還保留了一些習慣,比如支票,傳真,傳統郵件。這些讓事情也比較有記錄。最像的應該車子是靠左開。其他方面大多是發達國家(地區)的共性,並不只是像英國而已。
在香港,地鐵站常見殘疾、盲人,圖書館裡會有智障人士。
在英國,超市、教堂、巴士里常見到殘障人士。大陸比香港和英國人口多,按比例殘障人士也應該多,卻幾乎見不到。有次在香港坐小巴,一位老太太上了車,司機雖然催促,踩住剎車的腳卻一點沒鬆開,直到老太太坐穩。
英國的大巴,必有輪椅空間,底盤懸掛還有傾斜功能,司機可控制車輛傾斜,方便輪椅進出。英國的地鐵、學校,對於殘障人士的accessibility 都有詳盡的布置和說明。
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社會的人文關懷,全方位的對殘障人士的幫助,是大陸欠缺的。
另外,身體的部分殘障或輕微殘障,對於正在衰老的身體來說,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現象。港英社會對於殘障幫扶也可以說是在人口老齡化的條件下,針對社會的要求,所作出的必須的調整。老齡化的趨勢,大陸也會面對,應有所準備。直到1974年中文才成為香港的官方語言,因此香港大部分文件都是以英文書寫,這一傳統延續至今。如果有細心留意香港的合同或是說明書之類的文件,下方一般會註明一句「中文版僅供參考,如有歧義,以英文版為準」的告示。
三點三下午茶
TVB裡面一說留學就去英國、澳洲,不會去美國留學的。
與其說香港某些方面像英國,不如說香港和英國擁有許多共通的發達國家標準。
1. 洗手間設施全面乾淨整潔,母嬰房是標配。
2. 藝術文化產業發達,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大會堂經常會有很棒的樂團來演出,香港國際展覽館和紅館也會有精彩的音樂劇和舞台劇表演。3. 公共交通極其便利,地鐵和公交的基礎設置非常方便坐輪椅和推嬰兒車的乘客。司機和保安多穿西裝,很有紳士風度。4. 關於喝下午茶,我認為其實廣式早茶文化影響更深,從食品種類也可以看出:通心粉,車仔面,炸雞翅...這些在下午茶時段擁有低廉價格的食物,更像是為生活拮据的人們提供的一種福利,或是招攬顧客的一種促銷手段。與英式下午茶的那種貴族式優雅似乎是兩種感覺。5. 極其多的基督教徒。從港漂角度來說,與他們接觸到的機會是免費廣東話班。他們會潤物細無聲地將你帶入基督世界的大門...想到的再補充。獨立的廉政公署
香港還有太平紳士,一種源於英國,政府委任民間人士擔任維護社區安全的職位。不過也和英國的太平紳士不完全一樣。
首先香港人用英語,圖書館經常有相當比例的書是用英語寫的。與內地不同,他們基本上通過高考(dse)拿到三以上就差不多懂得使用英文了(能操英語者百分之四十六,只比普通話少兩個百分點)的就而且他們的圖書館也比大陸多,往往一個居住區有一個,醫療保障很好,看病很便宜,對大陸人很便宜對高工資的香港人更便宜。就是排隊有些久。而且他們有不錯的民主權利和相當好的言論自由權利。巴士就是英國那種雙層巴士刷成黃色(應該叫黃色吧)而已。他們的教育制度本來完全照搬英國的,到了12年開始使用des,但仍然不是一考定終身dse成績只是一個很大的參考比重,八所大學還會根據你的面試成績,獲獎情況考慮錄不錄取你(當然dse分數夠高就不用面試了)
推薦閱讀:
※英法美前殖民地都拜宗主國,怎麼中俄以前的地方都仇視中俄?
※FateGrandOrder 如此扭曲歷史為何無人指責?
※西方歷史上有沒有類似於桃園劉關張這種的經典三兄弟?
※如何評價日本大正時期?
※為什麼20世紀初的人都戴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