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中國人的姓氏以封地命名,那麼後來的朝代為什麼不以自己的姓氏作為國名?如李唐王朝以「李」為國名?
回答問題,先說說漢朝,以及中國曆朝歷代國號的由來。
漢朝為什麼叫「漢」朝
「漢」就是天漢、銀河的意思。《漢書·蕭何傳》中蕭何對劉邦說「語曰天漢,其稱甚美」,古時人們將天上的銀河稱為漢。漢即天河,又稱天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天。此外,劉邦在登基前又在漢中一帶做過藩王,所以最後自然而然地把漢作為自己新開創的這個王朝的名字了。
「漢」字看起來簡單,但它對中國後世文化的影響巨大,比如我們現在自稱「漢族」,相對於少數民族我們是「漢人」,我們的文字叫「漢字」,語言叫「漢語」,研究中國文化的學問叫「漢學」,都是源自於這個「漢」字。甚至於我們的男人被稱為「漢子」,或者「男子漢」,也是和「漢」字密切相關的。
朝代名稱與封地
和漢朝名稱的由來相類似,中國古代也有不少朝代的名稱和其開國皇帝最初的封地密切相關。
比如唐朝,其語出《尚書》中「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一句,《尚書》比較艱澀難懂,我們不做過多解釋。只要知道上古堯帝先被封於陶、後被封於唐,大概在今天山西省南部的冀城縣,後來李淵李世民的先祖也在這裡起家,所以就借著此地的故國號,稱自己建立的新王朝為「唐」。和「漢」一樣,「唐」字對整個中國文化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比如我們常說的唐裝、唐詩、唐人街等等都是源自這裡。
再如宋朝,早在春秋時期便有宋國,後來發展成為宋州,趙匡胤兵變之前曾任宋州歸德節度使,所以建國後就沿用了這裡的古地名,國號「宋」。
央視版電視劇《水滸傳》中,李逵經常跳著腳喊「宋朝皇帝姓宋,我們家哥哥也姓宋,恁他做得皇帝,偏我家哥哥做不得。」李逵這裡是把國號和皇帝姓氏搞混了,宋朝皇帝姓趙而不姓宋。歷史上大多王朝的國號與皇帝本人的姓氏也都沒啥關係,但也有個別極度自戀的,比如南朝最後一個王朝陳朝,它的國號由來就是因為開國皇帝陳霸先姓陳,當然這種情況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極為罕見。
先問是不是,再說為什麼——問題就是錯的。
最早中國人的姓氏以封地命名——這句話是不對的。
最早中國人的姓氏源自於地名,比如炎帝部落處於姜水之畔,故炎帝部落以姜為姓。黃帝部落出於姬水,故以姬為姓。可以說,以地名為姓為氏,是中國姓氏最早的來源了。
商周時期,封國以地名命名是第二個階段。但並不是說姓氏就一定隨封國而變,最典型的就是秦國了,秦國為贏姓、趙氏,因被封於秦地,故稱秦國。這就是國名隨地名,但姓氏未隨國名的例子。
並且,封地一般為氏,而非姓。比如晉國,最早受封於唐堯故地,故稱唐國,後來涉於晉水,故國號改稱晉。而晉國國君仍然姓姬,只不過以晉為氏罷了,到現在形成了晉姓。
還有其它如公孫、王孫、中行等源於官名或出身的姓氏。
所以說,在姓氏逐漸成形的時代(秦漢)之間,中國的姓氏源於封國、地名、官名、身份等等,並不僅僅以封地命名,而封國的國名也出自於地名。
再說國名——那不叫國名,應該叫國號。國號的選擇可是很有講究的,因為國名涉及到國運,所以並不是拍腦袋定的。一般情況下源於幾種情況:
源於地名。比如宋朝,老趙同志曾任宋州節度使,而此地原屬宋國,故以宋為國號。
源於封爵。比如三國時的魏國,因為曹操當國魏王,故以魏為國號。還有,南北朝時期的陳國並不是如某些知友說的那樣以姓為國號,而是因為陳霸先曾被封為陳王。
源於象徵意義。比如遼在契丹語中的意思是「鑌鐵」,而為了顯示比遼更牛B,所以完顏阿骨打就以「金」為國號,意思是金子比鐵更堅硬。
尊循語義。比如元,出自《易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而明,也出自於此,稱「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當然,還有其它的,但無論如何,能建國的人都會有一群文化人跟著。所以國運長短,但國號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有其特有的意義的。
包括元末陳壽輝所建的所謂「天完」政權,經考證人家的國號也很有可能是大宋,而不是看起來近乎玩笑的「天完」。
中國文化博大精神,幾千年下來,連年號都有自己獨有的意義,更何況是國號。用姓來套國號,你得多瞧不起中國古代那些開國君王們,才會有這樣的想法。
首先糾正一下錯誤,不是國名而是國號。另外,歷史上不少國家是以建國者的姓作為國號的,例如戰國時期的韓國、趙國、魏國,南朝的陳國。只不過這樣的情況比較少,一般都不會以自己的姓作為國號,最多的是以自己的發跡地(封地)作為國號,你所說的唐朝便是這樣。中國人的故鄉觀念比較重,從「以封地作為姓氏」就可見一斑,那麼以封地作為國號,也便不難理解其緣由了。韓、趙、魏國的情況比較特殊,我猜想可能因為此三國是由三大家族拆分了晉國,一方面不太光彩,另一方面可能也沒有什麼可以追溯的封地啊什麼的,便以家族姓氏作為國號了,不知道統治者是怎麼想的。
有一個法統繼承的問題。舉個栗子,唐幹掉隋,之後還是用原封號(封地、爵位)表明原本老子就是趙家人,王侯將相是有種的,只不過這正主一天到晚不幹人事天怒人怨!我是順應天意順從民心,不得不行些非常手段,也是被逼無奈。但是我來路是正的,不是泥腿子進城,泥腿你們就別想了啊(從魏晉到隋唐,門閥士族觀念一直很重,注重由血統和姻親編成的權利網)老子是有封地的,有爵位的,祖上根正苗紅。只不過是接過了前任的接力棒,是完全有資格的。第二個,古人信奉一個相生相剋的原理,生生死死、有死有生、欲死欲生,再配套一個金木水火土「德」,等於就是陰陽配五行,講法就多且複雜,也多牽強附會,但古人信。三,安撫前朝一堆王侯將相的小情緒(他們有錢有權有人還有槍)。潛台詞是這樣的:「放心啦,俺們都是趙家人,絕對不會打爛一個舊世界再新建一個新世界的,前任老趙給你們的分紅絕對不動的,前任給的名號「唐」就不動,只要你別鬧,金條女人該有的還會有」。四、泥腿子內心獨白「這個唐是不是太原老李家,那是世世代代趙家人,如今當了皇帝那還了得,趕緊多舔兩舌頭」
emmmm,題主貌似說錯了,中國古代的姓氏是由封地名,官名等發展而來,後來的國號則根據開國皇帝的爵位來定的,比如劉邦,是漢王,所以國號是漢,曹丕是魏王,國號魏,司馬炎是晉王,國號晉,楊堅是隨國公,國號隋,李淵是唐國公,國號唐...
emmmm最早似乎是地名轉變為姓氏的喲
學識有限,但只以問題本身作為解答。
兒子以老子的姓氏為姓,敢問為什麼老子不能姓兒子的姓?
歷朝歷代朝代名,均以氏族名稱、封地、封號等作為朝代名,這體現的是其正統性,並非想叫什麼就可以叫什麼。幾個少數民族政權則是由於無從循封號封地例而自己起的。
人家本來就是前朝的封臣,劉邦漢王,曹操魏王,司馬炎晉王,楊廣隋國公,李淵唐國公,趙匡胤宋州節度使,元明清都是自己定的,在前朝沒當上大官
1、反了吧,是以地名為姓,而不是··;炎帝逐姜水姓姜-黃帝逐姬水姓姬;
2、--以姓為國名的貌似就是三晉吧;(
有誤,感謝指正 @楓無諺 --
「其後苗裔事晉,得封於韓原,曰韓武子。武子後三世有韓厥,從封姓為韓氏。」沒毛病;
"獻公之十六年,趙夙為御,畢萬為右,以伐霍、耿、魏,滅之。以耿封趙夙,以魏封畢萬,為大夫。"-"畢萬封十一年,晉獻公卒,四子爭更立,晉亂。而畢萬之世彌大,從其國名為魏氏。"-也對
"而徐偃王反,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
)
3,後面朝代的朝代名大都是用之前自己的最高爵位【曹丕-魏王-魏,司馬炎-晉王-晉,李淵-唐王-唐...】(曹氏父子開了個好頭&<曹操-魏公-魏王--曹丕-得禪稱帝&>,大家都學他,怪不得後世的好多人討厭曹操)
推薦閱讀:
※明朝內閣制和清朝軍機處的設置為什麼標誌著專制主義的腐朽?
※契丹人的後代現在生活在哪裡?
※匈奴(突厥、契丹,金等)人是否有自己的鐵礦?
※胡人的胡,是如何得來的?
※古代騎兵經常長途奔襲,游牧民族更甚,他們不會因為馬背與大腿根部的長時間摩擦而受傷么?或者蛋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