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爸爸媽媽,如何回答寶寶問 TA 是從哪來的?


原來在 Rudolf Dreikurs 的書 The Challenge of Parenthood (Duell, Sloan and Pearce, 1958) 里讀到的一段(有中文版,但下面的是我自己節譯的):

當孩子問及跟性有關的問題是,你也許會感到尷尬。這其實表現出你自己對性問題的恐懼。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再次看到了那些代代相傳的錯誤的教育態度和方法。

父母對此類問題的迴避態度會影響孩子的感情發育,而且,它很自然的會讓孩子對父母的信心打了折扣。如果你無法對孩子自然天真的問題給出一個自然簡單的回答,性就成了神秘禁忌可怕的秘密。孩子偷偷的會轉向其它讓人不放心的渠道以獲取答案。

其實,性啟蒙絕不像你想像的那樣困難,那樣尷尬。你害怕的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孩子的問題超越了他自己的理解能力;二,你的回答讓自己都有點臉紅。

沒錯,孩子會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問第一個關於性的問題,大約在三到五歲。不過,掌握了基本原則,你會發現這些問題很容易回答。孩子是想要一個字面上的,直接的答案。只要問啥答啥,你就不會超越孩子的理解範圍,也就不會產生任何的尷尬。家長擔心的通常都不是第一個問題,而是那些他們認為接下來就會接踵而至的後續問題。

事實並非如此。一個簡單準確的回答會讓孩子心滿意足。下一個問題,或許要等到數年以後才會出現。這個新問題,也是伴隨著他的智力發育自然出現,需要的也是一個直接而明確的解釋。關於看到動物交配引發的擔憂是有點誇大了。孩子對動物的觀察並不是這樣的。他們只理解自己能理解的,也就是說,他們自己控制自己的啟蒙過程。

一般來說,孩子的興趣是這樣發展的:

很小的孩子會問「小孩子是從哪裡來的?」 對此你沒啥好猶豫的:「從媽媽那兒來的。」

過一段時間(可能很久)後孩子會好奇的問「從媽媽哪裡呢?」 你的回答還是很簡單「從媽媽的肚子里。」

又後來,孩子會問那怎麼會跑到那個地方的呢?「從爸爸那裡跑過去的。」

最後,你會遇到自己最害怕的問題:「小孩怎麼從爸爸那裡跑到媽媽那裡去的?」 孩子需要的答案比你想像的要簡單的多。這個年歲的孩子不需要知道太多的物理細節,說也說不清。你只要真誠的說「當爸爸媽媽相愛後就會這樣了。」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的下一次追尋要一直等到青春期開始後了。

上面說的這個問題進化過程的前提是,孩子沒有從其它渠道獲取信息。如果孩子已經從其它渠道獲取了「啟蒙」知識,那再試圖哄騙他的做法就顯得很荒謬。每一個不真實的回答都會削弱孩子對你的信心。一樣錯誤的回答是「跟你沒關。反正你也不會懂。」

只有一種情況下你不要真誠的回答孩子的問題,那就是他問問題只是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如果他的動機是為了吸引注意,就不能按常理回答,因為孩子也許還理解不了。

最困難的情況是那些生理上還沒發育健全但是心智已經成熟的孩子的問題。承認自己並不能回答某些問題並不會產生負面影響。給孩子合適的書,跟有能力解答問題的人談,讓他自己學習都是很好的辦法。

在生理啟蒙上更重要的是發現性別的社會區別。性別衝突,尤其是在我們這個時代,在兒時就出現了。所以對此的教育越早越好。當你跟孩子說「你怎麼跟個小男孩/小女孩一樣!」你就讓孩子對自己的性別產生了失落感。重要的事實是,每個人,不管是作為男人還是作為女人,都能通過相應的合適的方式獲得幸福和成功。


拜剖宮產之福,陸小寶很早就知道她是從哪裡來的。一歲多的時候,她話還沒怎麼說得清楚,就已經會比劃著我小腹上的刀口跟姥姥很認真地解釋:「那個醫生伯伯,拿那個刀子,從這裡,切下去,然後拉開來,然後就把我抱出來,然後打我的屁屁,然後我就『嗚哇——嗚哇——嗚哇』,然後我就生出來了。」一邊說一邊還會很嚴肅地點頭,說得好像自己真的記得似的。

到了三歲多,小丫頭終於不滿足於被一個刀疤忽悠了,她提出了進階問題:「媽媽,那女生的肚子里為什麼會有小寶寶呢,為什麼你現在肚子里沒有小寶寶了呢。」

剛好那時候是夏天,大雨過後家附近的草地上經常會有積水較多的大水窪,裡面會有蝌蚪出現,於是我爸帶著她連著大半個月散步的時候專門繞到那裡去看蝌蚪、給水窪添水,她看著蝌蚪從大腦袋細尾巴慢慢長出了後腿和前腿,慢慢看出了青蛙的樣子。最後水窪乾涸她和公公忙活了一下午把好多小蝌蚪轉移到池塘里才結束了這次觀察活動。

順勢告訴她,當初是爸爸媽媽決定要養個寶寶,於是爸爸就把小蝌蚪送到媽媽肚子里,讓小蝌蚪在媽媽肚子里長成小寶寶,等長到十個月大,寶寶能離開媽媽肚子的時候,才讓醫生伯伯幫忙把寶寶抱出來呀。

小姑娘對於這個答案非常滿意,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產生進一步的疑惑。

至於為什麼小蝌蚪能長成人的樣子,她同樣表示很好理解:那個灰色小點點的小蝌蚪長成的小青蛙(據我爸說那個可能是蛤蟆)那麼丑那麼大,那個沒有點點的小蝌蚪長成的小青蛙就小小的很可愛。人的小蝌蚪一定比沒有小點點的小蝌蚪更可愛,才能長成好可愛的人的小寶寶。


小學剛學乘法的時候(記不得幾年級,因為是和一個乘法問題一起問的所以記得),問過媽媽這個問題,媽媽很認真地回答了一大堆關於爸爸的精子怎麼游啊游的游到媽媽的卵子那裡形成受精卵的東西,我表示聽不懂,於是:

她拿出一張演草紙,在上面畫了寫實版的男女生殖器以及精子卵子的圖,我繼續表示看不懂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其實是然後我們開始講數學題

雖然當時完全聽不懂,可是長到自然而然就懂了的時候回想起來會覺得媽媽很了不起,後來有關於性方面的問題也願意和媽媽討論。

和其他同學討論過大家紛紛表示記得媽媽當年的回答,而那些編得很扯的,基本上就沒有後續的交流了,這些同學的性啟蒙基本上是在學校被我這種人進行的- -

雖然我以後如果有孩子可能不會像自己媽媽那樣彪悍,可是也一定不會騙自己的小孩,我還是希望自己的小孩子能敢於直接從我這裡得到健康的性知識,而不是像我們這代很多人一樣自己探索誤入歧途。


那天問了婆婆這樣的問題,她告訴我,我老公差不多是5歲時問了一次,然後她的回答是「現在媽媽忙,一會兒告訴你」


我家很早就知道寶寶是從媽媽肚子里出來的,可是現在煩惱的是自從她知道她是從媽媽肚子里出來的,就開始喜歡躺在媽媽肚子上睡覺—_—


作者:咚噠

鏈接:「媽媽,我從哪兒來」 | 父母用兩年的時間給出了孩子答案 - 咚噠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16-06-23 咚小喵本人 咚小喵

這是一個爸爸

關於四歲女兒的報告

安娜2歲多的時候,希望媽媽送給她一個跟她一樣可以吃飯、睡覺、講話的洋娃娃,孩子很自然地拋出「孩子從哪兒來」的問題。

爸爸:「孩子是住在天堂的天使,鸛鳥把天使帶到了人間。」

從此孩子開始了這一系列問題的尋根問底。

「我從哪裡來?」

「我是怎麼來到這兒的?」

「誰把我送到那兒的?」

「 為什麼弟弟比我小?

他以前是住在天堂嗎?

他為什麼以前不來,

現在才來呢?」

三歲的孩子,活躍而又條理的好奇心在她幼小的心靈中蘇醒了。她開始提出一些問題,並編製各種充滿希望的幻想。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找個合適的機會告訴「孩子」的來歷了。

幾天後,安娜又問起了鸛鳥的事情,這便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媽媽:「小孩子不是鸛鳥帶來的,是從媽媽肚子里長出來的,就跟花從地里長出來一樣。一開始他非常小,後來就跟植物一樣,越長越大。」

孩子:「他是自己來的嗎?」

媽媽:「是呀。」

孩子:「可他還不會走路呀?」

媽媽:「那麼,他是爬出來的。」

安娜認真聽著,再沒有半點懷疑。得到答案的當天晚上,安娜很安靜,全新的解釋會把把孩子的思維引導到一個新天地,她開始了新的思考。

「 孩子從哪裡出來的呢?是從胸口的洞還是從嘴裡呢?」

孩子的這種想法來自哪裡?為什麼孩子不會想到骨盆下面每日用來排泄的自然出口呢?除了孩子豐富的想像力外,還受家長對孩子行為的反應影響。不久前,安娜開始不聽媽媽的勸阻,對這些開口及排泄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顯然不在「衛生和習俗」的允許範圍。於是,孩子第一次知道了與身體這些部位有關的特殊規則,注意到對這些部位的忌諱。結果就是,這個部位未被列入考慮之中。

之後的一次午餐時間

孩子:「我昨晚夢到諾亞方舟,裡面有許多小動物。方舟下面,有個蓋子打開了,所有小動物都掉了下去。

孩子確實有一個諾亞方舟,但開口是在頂部而不是在下面。這表示那種認為孩子從嘴裡或胸口出來的說法是錯誤的,而她已經知道了孩子是從哪裡出來——是從下面

不久,安娜在玩洋娃娃時,把洋娃娃放在衣服下面,然後把洋娃娃的頭朝下慢慢地拉出來,說:「媽媽快看,嬰兒正在出來。現在,它全部出來了。」

孩子的這一舉動讓媽媽感到吃驚,這個遊戲意味著提問,孩子需要證實自己的想法。孩子用遊戲的方式告訴媽媽:我是這麼設想生孩子的,這樣對嗎?

一次晚飯吃桔子時,安娜搶著要了一個,說:「給我一個,我要把它吃到肚子里去,這樣,我就可以得到一個孩子了。」在這裡孩子的另外一個疑問產生了。

「 孩子是怎麼進入媽媽體內的呢?」

孩子在繼續她的探索和詢問之旅。孩子用類比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是兒童原始的思考方式特徵。孩子的認知里,東西進入體內的唯一通道是嘴,並且對精子和卵子一無所知,因此,通過類比,她認為母親是吃了類似水果的東西後,肚子里才長出小孩來的。

她這個問題還沒有得到答案,一個新的問題又產生了。

一天,爸爸生病了,躺在床上,安娜帶著害羞和狐疑走過去。

孩子:「爸爸,你為什麼躺在床上呢?你肚子里也長了一顆幼苗嗎?」

爸爸:「孩子不是在爸爸身上生長的,只有女人才能生孩子。」

「如果爸爸不能生小孩,那爸爸在幹什麼呢?」

將兩個未知的問題聯繫起來,用一個去解決另一個,這便是心理系統的慣用規則。在孩子從哪裡來的這個難題中,由於他們的怎樣進入母親體內這個問題還沒有搞清楚,孩子確信,父親肯定與這事有關。

問題擱置了,在「孩子來自哪裡」這一系列問題中,這個部分是最難出孩子合適的答案的

六個月後,機會再一次出現了。

孩子:「爸爸,你說眼睛是怎麼長到頭上的?」

爸爸:「它們並不是長到腦袋上的,從一開始他們就在腦袋上,是和它一塊長的。」

孩子:「難道眼睛不是種在那裡的嗎?」

爸爸:「不是的,它們就像鼻子一樣,是長在腦袋上的。」

孩子:「嘴巴和耳朵也是這樣長的嗎?頭髮也是吧?」

爸爸:「是的,它們都是這樣長的。」

孩子:「頭髮也是?可是小耗子生出來時,身上是光的呀。頭髮原來是在哪兒呢?它們也是靠種子長出來的嗎?」

爸爸:「不是的。你瞧,頭髮是從象種子一樣的小顆粒中長出來的,這種小顆粒早就在皮膚里了,沒有人把它們插在那裡。」

孩子見證過種子發芽的過程,通過類比思維把這種「種子理論」運用在這兒。爸爸現在也猜到了孩子要把話題引向哪兒,這個問題有些困難甚至會讓爸爸覺得尷尬,但是孩子說話時的認真勁兒讓爸爸不得不重視,所以爸爸沒有選擇迴避。

孩子:「可是弟弟是怎樣進到媽媽身體里的呢?是有人把他種到裡面的嗎?這種子是誰種的呢?他是從哪兒出來的呢?」

爸爸:「嗯,你想想看,弟弟是個男孩,男孩長成男子漢,女孩長成女人,只有女人才能生孩子,現在你再想想,弟弟是從哪裡出來的呢?」

孩子高興地笑了笑,「他是從下面出來的吧?」(孩子使用了兒童用語來表示陰道和肛門)

爸爸:「是的,你以前肯定想過這個問題吧?」(孩子沒有理會這個問題)

孩子:「可弟弟是怎樣進到媽媽身體里的呢?是有人把他種到裡面的嗎?這種子是誰種的呢?」

爸爸:「母親就像土壤,父親則像園丁。父親提供的種子長在母親的身體里,然後就產生了嬰兒。」

孩子:「哦,爸爸全都告訴我了,我全知道了。」

孩子現在滿足了,因為她已經獲得了很多新知識,難題也解決了。但最大的益處是她贏得了一種和父親更親密的關係。這種關係絲毫不會影響她在智力上的獨立性。

這個時候孩子四歲半了。

自此以後,孩子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再提及這方面的事,解脫使孩子對這個問題完全保持沉默,再有沒有提出別的相關問題了。

???

每個孩子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但是這個系列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面對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們需要給出一種特殊的解釋。遵循發展規律,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兒童。

Ta們偏愛那些充滿幻想的解釋,那種被孩子們所偏愛的幻想或神話的解釋也許比一種科學的解釋更適合兒童。儘管科學的解釋是正確的,但它具有一種將兒童永遠拒之於幻想王國之外的危險。

對這些問題過早給出嚴肅的答案,將壓制兒童的想像力,從而阻止了任何秘密幻想在他們身上的發展,激不起兒童對這些問題的好奇。結果,思想的自由發展便得到阻礙。

參考書籍:《人格的發展》

媽媽們有問題可以直接留言,咚小喵很樂意用心理學知識幫你解答。


我覺得國產動畫片《大耳朵圖圖》第37集—《難回答的問題》里的解釋非常好 貼近又自然 而且也很有愛 不會覺得讓人尷尬或不舒服 可以借鑒下 還有我女兒現在快3周歲了 很小的時候 我就讓她看我剖腹產的疤痕 讓她知道她是從媽媽肚子里出來的 其實有些事 不用說很清晰 長大了都會了解的 我覺得性別介紹主要還是要孩子們了解男與女的區別 還有就是如何保護自己 哪些是隱私部位 要懂得說「不」 這才是最根本的!


我會用《小威向前沖》這本繪本來解釋:)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237608/


從喬一的書《我不喜歡這世界,我只喜歡你》看來的

【小時候他問爸爸自己是從哪裡來的,他爸爸沒有像其他大人那樣搪塞說「從垃圾堆里撿的」或者「從胳肢窩裡掉下來的」,而是說:「你是天上的天使,上帝覺得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所以派你來保護她。」

「那麼你呢?」小F問

「等你長大了就會離開她,爸爸負責陪媽媽一直到老。」

這是我聽過的最浪漫的回答。】


如果是足夠小的小孩的話,我自己想的答案是參考皮克斯的短片《暴力雲與送子鸛》,就給寶寶看這個動畫片好啦~

要不我說啥小孩還不一定聽得進去……

再大一些的時候就參考樓上各位啦~

我回答這個問題主要是為了推薦有趣素材的~~~那個短片真的超贊!


按實話說啊,過程不表就是了。

孩子邏輯能力不強,並且也不大懂更深層次的

只說,你那時候很小很小,

爸爸把你放到媽媽的肚子里,

在媽媽肚子里一天天長大,

後來大的,媽媽肚子裝不下了

所以就去醫院了,醫生把你從媽媽肚子里取出來

小孩子只是想知道自己來自哪裡而已

這些信息足夠了

至於x知識,等大些,再慢慢的教寶寶

讓寶寶學會保護自己,愛護自己

相信到了一定年齡,孩子會理解的。


突然想起,小學五年級時,小夥伴們在討論這個問題時,都說,是從屁股里生出來的,我說,從陰道里生出來的,然後他們笑著說我傻。

Naive,這是我每周都去書店的收穫。

以後如果有小孩問我,我會跟ta說,這個答案在書上,你去書店裡找,找到了我給你買模型。


我記得我小時候問我媽,我媽說樹洞抱出來的!後來大一點在幼兒園玩的時候有老師說:「爸爸就把一粒種子放進媽媽肚子里,媽媽就有了你,你在媽媽的肚子里慢慢就長大!」我真後悔那時候怎麼沒問問老師,爸爸是怎麼把種子放進媽媽肚子里的!


推薦閱讀:

上了幼兒園的小朋友還有必要去上早教課嗎?
嬰兒在媽媽懷裡睡覺時,支撐點這麼少,為什麼不覺得不舒服?
家裡的寶寶老是哭鬧,怎麼辦?
寶寶快出生了,要給寶寶準備些什麼備用的東西?有經驗的爸媽們來說說
如何處理2歲孩子常常故意摔東西、大叫的情況?

TAG:育兒 | 兒童教育 | 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