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難得到佛經里的種種利益?
01-22
六祖云:「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 學佛一個很大的「分水嶺」就在於搞清楚修行的本質在那裡?從何而修?當你「真正」懂了「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才算學佛「入了門」。
- 《金剛經》最後講:「信受奉行」,這四個字十分重要,不管你聞了多少妙法,念的經再多,念的經再殊勝,有再多的「感悟」。你真正的「信受奉行」了沒有?說實在的,光「信」這一關,都很多人「不及格」。華嚴經雲:「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帶著疑惑心,修諸功德事倍功半。(當然不是說不允許有疑惑)。
- 學佛不光念念經就行,依教奉行了沒有?有沒有深入的去觀自己的心,觀自己的念頭,改過了幾分?念經的時候打妄想,不念的時候貪嗔痴、殺盜淫中打轉,下了幾分功夫?
- 所以六祖說的很清楚」從心而覓,感無不通「。真從心地上下功夫,佛法中沒有不相應的。
- 印光大師說: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德十分利益。其實我們許多時候連基本的」恭敬心「都欠奉。念個經隨隨便便,像完成任務一樣。就想得到天大的利益了?
- 學佛的重心真不該整日關注」得到了什麼「而是」做了幾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印光大師自稱」常慚愧僧「。心常懷慚恥,積極改過,才是一個真修行人。
因為做不到。
記得師父他老人家講給我講《地藏經》的時候說過,經裡面種種利益,前面都有限定條件,是「善男子,善女人」,首先做到善,才能得到哪些種種利益。而「善男子,善女人」的最基本標準是做到十善,這個詳細說得學《十善業道經》。
簡單的說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惡口、不兩舌、不妄語、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痴,做到這些才行。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一行禪師的《佛陀傳》?
※地藏經治療抑鬱是否有效?
※請問讀大藏經前須作哪些準備工作?閱讀時注意什麼?
※佛說阿彌陀經為什麼要用娑婆世界的樹和水為原型來建造呢。這讓我懷疑這部經是不是偽經。?
※一無所有和四大皆空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