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客戶端的模樣,為何隔三差五就變一次?

怎麼過幾天打開就變了個樣子?


這就是我不做產品的原因,瞎JB改。。。


快速迭代(bu zhi dao yao gan ma)


kpi


熱更新


為了不讓程序員閑著(誤

其實是根本沒想好最終形態所以不得不隔三差五改需求,然後讓程序員寫bug,然後修bug,然後又改需求、寫bug、修bug。。。如此往複無限循環,然後知乎出了個「想法」。

這個「想法」很有意思。

精密的計劃以及明確的目標所指向的目標人群通常都是特定的精英人群,由此帶來的是更多是核心用戶以及高品質的內容而不是大量流量。然而核心用戶往往不會特別在意除bug或者痛點以外的功能更新/改動。頻繁地更新/改變UI、更新/改變/添加非必要功能顯然不是為了留住精英用戶,而是為了吸引更多人群。流量大了,用戶覆蓋面廣了,很快用戶口味就對不上了,那麼產品需求就得改。改完需求,bug增加,部分用戶不樂意了,那麼用戶流失,繼續改。用戶多了,質量必然下降,以往積累的精英用戶可能就不樂意了。優秀的內容來源流失,跟著又要流失一批用戶,改。用戶流失都是火燒眉毛的事情,根本來不及仔細推敲產品應該如何修改,於是只能草草定一個新的方向,然後要求程序員改需求。如此不成熟的計劃與更改還美其名曰「快速迭代」。如此一來便陷入了惡性循環,除非重新明確產品的目標人群以及產品定位,閉關打造一個穩定的產品,否則知乎最終會走向國內UGC平台的公共墓地:娛樂垃圾超市。

我並不知道知乎從什麼時候開始陷入了這樣的惡性循環,然而有一點是確定的:「想法」如果不加控制的話會是另一個惡性循環的開端,或者至少會加重現有循環。

「想法」這個產品似乎並不屬於痛點,更不屬於bug(上線後的確可能會變成bug的藏身所)。形如微博實質還是微博,碎片化的信息的確可以帶來更多流量、更大的用戶基數,然而實際上帶來的是更低的用戶留存率以及更多的垃圾信息。

將流量變現並不是公司的錯。公司需要維持運營,需要盈利,變現是必不可少的事情。然而以降低產品質量為前提進行變現似乎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知乎的核心在於內容,而不是花哨的功能。我希望知乎能夠將精力重新投入到內容的維護上而不是app的改版、網站的改版上。但願我還能看到原本的知乎。

三更半夜碼字,神智可能不清,表述可能比較混亂,似乎還跑了一點題,抱歉。。

最後,

LLAP


知乎的客戶端使用遺傳演算法自動迭代更新


為了提醒我們知乎還有人維護代碼


為何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

又有一個程序猿被血祭了

這個啊,PM背鍋


這年頭不瞎燒點錢好意思叫自己互聯網企業?


知乎網頁端體驗很差勁。


可能設計師是某個星座吧


知否世事常變 變幻原是永恆


你是想知乎像某灣的ptt論壇玩萬年復古Dos風?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知乎大神」原來是留幾手的賬號?
知乎上有哪些優秀答主?
如果大眾對專業問題認識的能力不足,沒有分辨能力,為什麼知乎還要以投票的方式來顯示問題答案的排名?
現在(2017年)從零開始設計知乎這款產品你會怎麼做?
為什麼會有人要把繁體字的題目全部改成簡體字?

TAG:知乎 | 用戶界面設計 | 超級變變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