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解決飢餓問題了嗎?

如題...印度有沒有袁隆平這樣的人才,印度有多少人還處於飢餓狀態?

PS 不知道為啥很多大佬都在回答中國的狀況,正好加一個衍生問題,中國解決了嗎?

PS2 開始本想問溫飽的,感覺「溫」不好定義,故只問飢餓問題,感謝 @框框框子 大佬


數據說話吧!

中國人口13.76億,年產糧食6億噸,進口1億噸,儲備2.5億噸(估算),外加各種果蔬(10億噸)、豐富的水產(6千萬噸)、大量的禽牲畜,成了吃貨們的天堂,仔細想想你一年涮了多少麻辣燙,啃了多少個豬蹄,嚼了多少個雞爪鴨翅!

印度人口12.86億,年產糧食2.6億噸,出口0.1億噸,儲備0.3億噸,不多的果蔬(2億噸)和少量的水產(0.8千萬噸),禽牲畜方面:20%的人見不得豬肉,80%的人見不得牛肉,於是咖喱雞成了不二的選擇。

當然了,西方自由媒體是不會報導印度餓死人的,因為印度是最大的皿煮國家哦。

另外,印度的情況,沒有到直接因飢餓而死人的程度。畢竟氣候、植被還是挺好,多少能找點東西吃。一般不會直接因餓而死。更多的情況是因為長期處於半飢餓狀態,營養不良、失調,身體素質下降,抵抗力下降,從而容易生病。某天因生了某病而死亡,不會計入飢餓而死,而是病故。特別是嬰幼兒。

--------------------------------------------------------補充一句-----------------------------------------------------

做為吃貨的我們也不必有愧疚感,美國人口3.2億,每年消耗糧食3億噸,人均約1噸。


我本來想有人提問談談印度土地制度的,結果一個人都沒有,那就只好貼這邊了。

頂樓說明了很多,這個回答是對頂樓的補充性回答,就是為什麼印度解決不了飢餓問題

像印度,中國,日本這種國家,地少人多,搞農業什麼的是完全沒有前途的,但是 恰恰相反的是搞工業是非常有優勢的,為什麼?雖然地少,但是地少帶來一個效應就是人口集中,而工業顯然比農業賺錢多了。

頂樓的敘述很完善,但是缺了一點,就是物流問題,糧食從地裡面出來就直接能塞到你嘴裡?肯定不行,需要加工,製作,存儲,物流,售賣,這五點缺乏任何一點糧食就只能爛在農民的倉庫里,變不了你嘴裡的糧食,而這五點需要的是什麼?加工,製作,需要製造業,存儲,物流,需要基礎設施完備,售賣需要零售業發達,他們共同的特徵是什麼?

需要足夠的土地。

我們拿新聞來證明一下

印度糧食大豐收倉庫告急 上千萬噸小麥白白爛掉

印度糧倉600萬噸糧食堆積腐爛 貧民營養不良

印度:糧食溢出倉 窮人難果腹- 中國日報網

印政府被指坐視國庫糧食腐爛 | 合肥在線

大家可以通過新聞發現,印度的糧食產量問題其實都還算好的,而存儲和物流問題,才是大問題,

那麼這種情況有多嚴重呢?我們再看一個新聞

印度政府暫停向外資開放多品牌零售業- 中國日報網

有數據顯示,在印度規模達4,500億美元的零售業市場中,有組織零售業僅佔6%,35%至40%的水果和蔬菜以及10%的糧食在流通過程中被浪費。

可見這確實是一個問題,用我的話說:印度的基礎設施,物流,倉儲等已經不足以支撐印度的糧食運輸,無論你產再多糧食,也只能白白的浪費在農民的倉庫。

關於這個問題,我早就在很久以前的一個問題上就闡述過這個問題,請看

李建秋:為什麼印度不猛建狠建化肥廠?

這裡面實際上還沒有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土地制度。印度的土地制度是怎麼樣的?

印度的土地制度實際上是在英國殖民者到來之後進行了一次重新的改革,確立了封建地主式的土地所有制,不到2%的大地主佔有全國土地的70%,地租率高達50%以上,可以說剝削的慘絕人寰,印度獨立後進行了系統的改革,廢除了中間人地主制,制定土地最高限額,進行租佃改革以及土地產權整理。

但是即便是如此,1.6%的人擁有17%的耕地,23%的農戶是半自耕農和佃農混合,50%的小農只擁有1%的耕地。

所以這會出現什麼結果?

按照印度的《土地徵收法》的規定,當政府拿走地後,補償的對象是誰?是那些耕地的農民嗎?不是的!是耕地所有人,也就是地主!而正如我剛才所述,50%的小農只有1%的耕地,也就是說印度的耕地很多是被大戶把控著,然後很多印度農民是租種別人土地,一旦政府拿走地之後,大戶獲得補償,而這些租別人土地的印度農民連口糧都喪失掉了。

因此你現在能理解為什麼莫迪推進土地改革的時候有這麼大的阻力?這些農民你要奪走他們的耕地,同時又沒有安置,下場是什麼?餓死。

所以莫迪的改革方向是沒錯的,印度的的確確就是需要徵收土地,因為印度這麼多人口的國家,不用製造業解決就業是不行的,但是徵收土地就要傷害到那些最最底層的印度農民,而他們必定會拚死反抗。

印度不但有土地私有制,而且還沒有中國的戶籍制度,當印度政府征地的時候,手握土地的大戶們漫天要價,大大加重了印度的基礎建設成本,而失地的農民則佔據了公路鐵路兩邊的土地,只要這些失地的農民佔住了,你就根本沒辦法把他們驅趕走,從而又導致了公路鐵路沿線的黃金土地又無法得到有效的開發,白白浪費掉。

而正是由於目前印度的土地制度,導致印度農民極度貧窮,農民沒有土地,又進不了工廠,會是什麼樣子?就跟中國過去所有的歷史一樣:造反,這就是為什麼納薩爾(印共毛澤東主義)反政府游擊隊從1967年成立,打到2017年,打了整整半個世紀了,為什麼始終不能剿滅?每一次政府征地都會導致大量的失地農民,這些失地農民都給納薩爾游擊隊源源不斷的提供人力,怎麼可能剿滅?

真正失地的農民去哪了?大家看過孟買的貧民窟嗎?那些都是。

印度是一個民主國家,如果這些失地的農民進城了,根據印度憲法規定,這些進城的農民就擁有了居住地選票,於是這些進城的農民開始修建極其簡陋的房子,而由於選票的需求,印度政客是絕對不敢拆掉這些房子的,久而久之,這些自建的房子就會變成固定的住所,形成一個又一個貧民窟,根據2013年的統計,孟買有41.3%,加爾各答有29.6%的人生活在這個貧民窟,貧民窟的幫派橫行,傳染病,火災,甚至基本的衛生條件都不具備。

2012年的時候,網易曾經出過這麼一個專輯

《看客》第112期:貧民窟的尊嚴_網易新聞

很抱歉,貧民窟裡面沒有尊嚴。

莫迪的土地改革的努力是對的,而這也正如世界上所有的改革一樣,看起來是對的,但是你推行不下去。


沒想到隨口的一答收穫了這麼多的贊,很開心啊,謝謝所有點贊和評論的朋友。

評論里有朋友提到賤民的悲慘遭遇,記得在另一個關於印度問題的提問中,有個高票答主說他們現場有個小工的兒子因爬地主家圍牆被打死,而小工還提著禮物去殺人者家裡道歉。這種不把賤民當人看的情況絕不在少數。我見過平時溫文爾雅的工程師一言不合就拿起安全帽砸小工,也見過警察用警棍毆打平民,而施暴者和受虐者似乎都習以為然,作為旁觀者的我們,也只能一聲嘆息。賤民接受教育的機會非常渺茫,雖然政府有規定學校必須為賤民的孩子預留一定數量的學位,但這也只是印度版的門面工程,即使有些賤民的孩子能夠上大學,仍然改變不了賤民的身份。而在中國,即使我們無法選擇出身,但通過努力也有機會逆襲。

我關注了"印度"這個大主題,這幾天知乎一直在推送"印度有哪些比較好的地方",想了很久,都沒想到印度有哪裡值得稱讚的地方。如果一定要說,那就是印度人上廁所不用紙,作為人口大國,這方面為保護森林資源做出了巨大貢獻吧。

P.s.我愛中國,發自內心地。

~~~~~~~~~嚴肅的分割線~~~~~~~~

以下是原答案:

我的答案可能有點偏題。09年我在印度工作,甲方為我們請了一個打掃的阿姨,月薪300盧比,當時匯率約為1:7.5或1:7,換成人民幣40左右,而大米的價格是不低於人民幣4塊一斤。打掃阿姨經常問我們要吃的,說她餓,甚至帶著孩子偷我們的食物。

我去過與工地一牆之隔的貧民窟,看過孩子們吃的是比我們稀飯還稀的土豆泥,嗯,那就是他們的主食。

嗯,糧食不是問題,買不買得起才是問題。


怎麼說呢……

我們先來談談「飽」吧,畢竟印度一個南亞國家,似乎「溫」不是太大的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說出來有點太黑印度了……

2016年印度糧食產量有望創下歷史最高水平_糧油國際資訊_中國糧油信息網

印度的「歷史最高水平」是多高呢?

印度多少人口?

那麼,來一個小學生都會算的數學。

2.7除以13.24=0.203

也就是一個印度人,一年可以分0.203噸糧食,就是203公斤。

各位可能不知道203公斤什麼概念。

我簡單說一下。

我國建國以後最艱難的時候,也比印度強……

最風騷的是,印度每年還出口上千萬噸大米,所以其實印度人每年消耗其實還不到200千克……

200千克啥概念呢?

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如果要維持自己一年的標準活動的話,大概需要400千克糧食(這個是把肉蛋奶菜也算進去了),即使是活下去的最低標準,也需要200千克左右。

如果按吃算的話,印度平均的水平,在我國算貧困。

印度的水平,嚴格地說,應該相對於我國解放戰爭到建國初時期……

最最風騷的是……

印度是個種姓國家,所以導致貧富差距也非常恐怖,簡單地說,中國貧困人口有7000萬,即使是把中國的標準套到印度。

印度貧困人口數量也超過國民總數的20%

如果拿中國人均套過去,印度有至少10億人吃不到400千克。

吃不到這麼多後果就是印度人身體素質非常差,人均身高都不高,體質也不好,直接體現在了外表上。

全球身高排名出爐,這次你拖後腿了嗎?|界面新聞 · JMedia

等中國90後,00後全部成長起來的,還能竄一截兒,而印度就不那樣了。

印度人身體不好也直接反映到了其他方面…

比如……

12億人36年獲1枚奧運金牌 外媒:印度舉國無所謂12億人36年獲1枚奧運金牌 外媒:印度舉國無所謂…

此外肉就更不用說了……

國家數據

阿三……

2016年印度的肉雞產量或增長8% - 行業關注 - 雞病專業網

哪怕是以幾年前的標準來看

中國也能每年為每一個中國人提供450千克糧食,25千克油,100千克糖,200千克水果,近70千克瓜和500千克蔬菜,超過50千克肉和50千克魚類產品。

我似乎又黑了阿三……


中國糧食產量大約是印度的三倍。現在印度是全球前三的糧食出口國,中國是排名前三的糧食進口國。

剩下就是簡單的除法了。印度的人均口糧大約比朝鮮都低。不過印度是民主國家一人一票估計不會餓肚子。而且人家會冥想飛升還有恆河水。來,幹了這碗恆河水。


作為搞營養的來插句,印度大規模餓死人的事不多,但印度國民營養狀況相當糟糕

當然,中國不少農村地區兒童營養狀況也堪憂,已經堪憂到了大規模影響智力發育的程度,所以今年剛出台了全民營養計劃,高層這個判斷還是準確的


這個問題下大部分答案真的是在東扯西拉,看的真讓人覺得崩潰。

題主,請你搜一下全球飢餓指數(Global Hunger Index),全球飢餓指數。這是一個定量統計分析發展中國家的飢餓狀況的一個指數。

在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官網,2016 Global Hunger Index 點擊此鏈接,你可以看到2016年全球飢餓指數的數據圖。

根據指標,低於10為低(Low),10-20為中度(Moderate),20-35為嚴重(Serious),35-50為警告(Alarming),超過50為嚴重警告(Extremely Alarming)。

其中,點擊印度可以看到分數為28.5。處於嚴重狀態。印度的上一位為朝鮮(North Korea),

28.6。上上一位為辛巴威(Zimbabwe),28.8。所以題主自己腦補下印度的飢餓狀態。

具體分數為營養不良者占人口的百分比,五歲以下兒童體重不足的比例,五歲以下兒童身高不足的比例,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所以,答案是:沒有解決

不過,可喜的是,印度在改善飢餓問題。

印度08年的飢餓指數為36.0。8年下降了7.5分。

其中營養不良者占人口的百分比,五歲以下兒童體重不足的比例改善並不明顯。

但是,五歲以下兒童身高不足的比例,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改善很明顯。

希望印度能夠早日將飢餓指數降到10分以下吧。

PS:我知道一定有不少人想看中國的,雖然題目沒問中國。

中國飢餓指數為7.7,自08年來降低了3.8分。

分數細節:營養不良者占人口的百分比,五歲以下兒童體重不足的比例,五歲以下兒童身高不足的比例,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我國還需要繼續努力。


沒有,以下不討論國家的具體措施,只談結果。

2015年全球有7.95億飢餓人口,南亞是世界飢餓人口絕對數量最多的地方,也是進展緩慢區域之一,有2.81億人受食物不足影響,印度貢獻了2.3億。南亞也是5歲以下兒童體重不足下降緩慢的區域之一。其中印度貢獻最多,當然這是很正常的,畢竟國家人口多嘛。但是呢,印度是「大國」中唯一一個受到「建議」的國家,是飢餓人口增加的大國,意味著印度在反飢餓中表現並不如他所想的一樣,在世界糧農組織的報告中有這麼一段:

在千年發展目標中受到表揚的大國反而是中國,雖然中國目前飢餓人口仍然是世界第二,但是飢餓人口下降非常滿意,說明中國在反飢餓鬥爭中是取得階段性勝利的。

附件,2015年世界糧農組織報告部分節選


解決了,如果營養不良而死也算解決方法的話。

不過中國也不能太驕傲,2010年還有800萬兒童營養不良,2017年的不完全統計,還有200萬兒童營養不良。

任重而道遠啊!


注:原問題問的是「溫飽」

==========================================

實拍:印度窮人的冬天

就「溫」而言,雖然印度地處熱帶、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但每年凍死人的新聞(主要是北部地區)卻屢見報端:

00年:

寒流襲擊印度 凍死三百餘人

03年:

印度北部遭遇罕見寒冬 至少已有600人被凍死

04年:

印度北部寒流肆虐 已經凍死189人

06年:

印遭遇70年最強寒流 去年11月以來已凍死116人

07年:

印度與孟加拉遭遇嚴寒天氣近百人被凍死

08年:

印度寒流凍死90人(圖)

09年:

印度北部出現低溫濃霧天氣至少70人被凍死人

10年:

印度北部遭寒流襲擊300餘人死亡(組圖)

11年:

印度寒流三周凍死近百人 多數死者為窮人和遊民

組圖:印度遭遇嚴重寒流侵襲 近百人被凍死

11-12年:

印度寒流侵襲已致128人死亡

12-13年:

寒流侵襲印度北部地區 至少25人被凍死

寒流侵襲印度北部上百人凍死

14年:

印度遭遇強烈寒流襲擊 印度北部有上百人死於嚴寒

14-15年:

印度北方邦低溫天氣致25死 濃霧影響新德里交通

可以看到幾乎每年都有上百人凍死,凍死者多為生活貧困的窮人和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而這些凍死人的溫度多在0度以上,並不太低。但對這些人來說,缺乏棲身之所、禦寒衣物和取暖設備,足以讓他們無法挺過0度以上的嚴冬。

當然也可能與印度人耐熱不耐寒的體質有關:印度為什麼會凍死人

沒找到近兩年的新聞,希望有所改善吧。


@白白白 查一下不就知道了嗎。

世界糧食計劃署官網上寫到了。

"日常營養不足意味著一個人在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裡,每日攝入熱量遠抵於2100卡路里。而2100卡路里是普通人維持健康生活的最低值。" "平均來看,每人每天需要獲得超過2100卡路里才能正常生活。"

標準是2100卡路里。

1個巨無霸500多卡, 4個才過飢餓線。

怪不得中國有1.3億飢餓人口, 7000萬貧困人口和6000萬城市女性。


印度建國後饑荒(維基百科):

1946 印度大饑荒

1965~1967——旱災引發饑荒·150萬人死亡

1972-乾旱引發大饑荒,死亡83萬

印度於一九七四年創造的小片試驗田畝產單產乾重1184.8公斤(每公頃17.77噸)的世界紀錄,這個記錄實際上一直保持到21世紀初的2001年,才由中國打破。但小片試驗田的世界紀錄對印度有何價值呢,它有比中國好得多的水熱條件,畝產理應比中國更高,但直至今日,印度大田畝產依然停留在中國不到三分之一左右的水平上,糧食產量勉強夠全國人民一天吃兩頓。直至今日,42%的印度5歲以下嬰幼兒因為食物不足而營養不良體重過輕,這些嬰幼兒中,每年都要因此死去100萬以上。但印度人似乎對此已經熟視無睹了,只熱衷於採購先進武器(並且被宰)或是在某一指標上「放衛星」和中國攀比。

目前這個國家的貧窮人口佔到全球貧窮人口的25%,42.5%的5歲以下孩子體重不足,58%的兒童發育不良,每天約有3000名兒童因為客觀條件太差而在這個國家去世。2011年,世界銀行稱,32.7%的該國人民生活在國際貧困線以下,與此同時,這個國家卻成為世界第一大糧食出口國,出口量超過年產量的10%。

震驚!非洲還是印度?圖說印度的貧窮! - 三泰虎(裡面有饑民悲慘狀況的照片,可以點進去看)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的印度饑荒指數報告(2008年)India_Hunger_Index_2008:

印度貧困人口劇增超四億人 食物短缺饑荒嚴重_網易新聞

《時代周刊》:飢餓的印度

在麥格納加村的醫院裡,阿施施趴在地上,而他的母親吉塔已經沒有一絲力氣了。印度國內的市場派表示說,發行食品券或直接現金補貼可以繞開很多的腐敗行為,且靈活性更強,讓勞苦大眾有更多的選擇自由。

【面對饑荒無能的政府】印度持續二十幾年的低效食物分配系統被腐敗所困擾,政府正在考慮要不要向窮人直接發放食品券甚至現金。圖片中印度中央邦賈布瓦的區政府醫院中,米拉·達莫爾正在照顧自己極度營養不良的兒子帕普,他才一歲半。

據紐約時報報道,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印度最貧窮的八個邦中有越來越多的人陷入了貧困之中,人數多達4.21億,比非洲最貧窮的26個國家的總人口之和還要多。

印度賈布瓦——幾隻狗在走廊上一陣小跑,到處嗅著,希望能找出點食物來,這裡是一所土黃色的地區醫院,拉塔·胡依的幾個孩子因為營養不良蜷縮在這所醫院的病房裡,在極度飢餓中苦苦掙扎。女兒納妮已經四歲了,體重只有9公斤;兒子喬格迪亞才兩歲,體重還不到4公斤。

無田無地,負債纍纍,在印度的社會安全網徹底瓦解以後,大字不識一個的胡依在極度窘困之下只能帶著幾個奄奄一息的孩子搖搖晃晃的跑進醫院的病房裡。這一家人本應該拿到政府補貼的糧食和用來烹飪的燃料,而年紀最大的孩子也可以入學吃上一頓免費的午餐,但這一切如今都成了泡影。在印度,胡依的困境絕不是個例,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印度最貧窮的八個邦中有越來越多的人陷入了貧困之中,人數多達4.21億,比非洲最貧窮的26個國家的總人口之和還要多。

饑荒下地主在投機倒把,發人命財

一些農民被迫交出糧食冊作為抵押,從放債者那獲得貸款。放債者可以用配給卡在國營的平價商店裡買糧食,那裡的糧食是以折扣價出售,一般每公斤大米只賣2個盧比(約合4美分)。得手以後,再以六倍的價格將糧食在公開市場上轉賣出去,這種利潤就代表了貸款的利息。在拉克西米·貝平價糧店裡,拉德赫·沙依姆正在為一位婦女稱麥子。

Ps印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認為民主國家(印度)不會有饑荒,印度最後一次饑荒發生在1943年。

這個細思恐極,要麼是蠢,不知道印度建國後的饑荒(對於一個學者來說相當無知)。要麼就是壞了,出於自由主義立場,無視印度饑荒現狀(阿瑪蒂亞森熱衷分析中國大躍進饑荒以證明印度自由體制優越性)。


我偏一個題稍微解釋一下飢餓問題

飢餓貌似按照聯合國是有一個標準的,每天攝入多少熱量算達標的。

我記得按照這個標準反推的話一天你要吃4碗牛肉麵 或者 5分魚香肉絲蓋澆飯才算達標。這個標準對於中國一般人來說是過於友好了。

在解釋一下,飢餓標準我沒記錯是攝取熱量是否達標而不是飽腹感有沒有實現。中國的餐飲主食和蔬菜比較多肉相對較少(但是人均還是比日本韓國高……2333)所以會有1億多屬於飢餓人群,但是飢餓人群不代表真的就沒飯吃等死,只是你攝取的熱量不達標。

不達標會影響人體體力和腦力的發育……但是中國人均智商又是全球前5至少也是前十。所以我也不明白這個標準到底科學不科學


沒有,昨天親眼看到路邊幾個衣不遮體的"賤民"拿石頭砸死了一隻流浪狗,20多人圍在一起把死狗架在石頭上,毛不拔,內臟不掏,就那樣用火燒來吃。吃的只剩骨頭渣子,我在馬路對面坐在車裡看的直反胃。這輩子都無法直視狗肉了,雖然我從不吃!


先看一組2014年的數據。

印度的人均糧食約為中國的一半,但是印度確實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每年出口大米1000萬噸左右。

數據顯示每10個印度人中有9個日均攝入蛋白質不足(調查顯示:九成印度人日均攝入蛋白質不足)。在2006年至2014年,印度五歲以下發育遲緩的兒童從48%下降至39%,但仍比全球24%的平均水平高出許多。印度有超過4000萬名兒童因營養不良而發育遲緩。(新媒:印度營養不良兒童全球最多 人數超四千萬)

因此,印度到目前仍然沒有解決飢餓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印度沒有解決飢餓問題,卻大量出口糧食?

印度怎麼才能解決飢餓問題?

有一篇文章寫得不錯,能夠從一個方面回答上述兩個問題,這裡貼過來,以供參考。

文章來源,飢餓的印度為何成為糧食出口大國,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人口超過10億的國家,對於人口超級大國來說,吃飯問題往往是頭等大事。經過30多年的市場化改革,中國可以說基本解決了吃飯問題。這從30年來中國肥胖人口比例翻番就足以得到證實。但是印度呢,吃飯問題似乎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發布的全球飢餓指數,2012年印度飢餓指數排在全球第15位,比辛巴威、烏干達等一大批飢餓的非洲國家得分還要高,甚至比印象中饑荒頻發的朝鮮還要高出13個身位。

然而,飢餓的印度卻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過去三個市場年度,印度大米出口均超過1000萬噸,佔據1/4強的全球大米出口市場。印度也是小麥凈出口國。2012/13年度小麥出口甚至超過有小麥出口大國烏克蘭。與此同時,「肥胖」的中國卻是世界第一大米進口國和主要的小麥進口國。

一般人的印象,一個國家不缺糧才會出口糧食。但是,飢餓的印度,自己都吃不飽,怎麼反而有大把的糧食出口呢? 其實,這種情況,中國也曾出現過。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跑步」實現工業化,國家通過低價徵購大量農產品[0.00% 資金 研報]出口創匯,用於進口急需的工業生產設備。以至於出現了在三年大饑荒期間極度缺糧的情況下仍在出口糧食的悲劇。但問題是,印度不同於計劃經濟時期的中國。計劃經濟時期的中國,農民對於自己生產的糧食並沒有所有權,因此即使餓著肚子往往也不得不交公糧。印度早就是市場經濟國家,政府並不能強制低價收購農民的糧食。那麼,在一個相對自由的市場中,印度人為什麼也自願「勒緊褲帶」出口糧食呢?

其實,這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學問題。不需要考慮看似比較複雜的國際貿易問題,我們就看看一國內部的情況。在一個國家裡面,農民總是賣糧食,市民總是買糧食。那麼,有餘糧賣的農民是否比需要買糧食的市民吃的更飽更好呢?不但不是,事實往往恰恰相反,市民的營養水平整體上比農民更高。「飢餓」的農民為什麼不先餵飽自己呢?其實,也可以同樣問:為什麼沒有房子的建築工人反而在給別人蓋房子?為什麼沒有iphone的工人在給別人生產iphone?為什麼沒有LV手袋的女工在工廠為別人生產LV手袋?…「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古人早就發出了類似的感慨。養蠶的人穿不起絲綢,種田的人吃不飽,這其實並非社會不公,而是因為社會整體生產水平相對低下。對於種糧的農民來說,種糧只是謀生的手段。他當然可以自己吃掉更多的糧食,但是由此拿來賣錢的糧食就變少了。人的需求是多元的,吃僅僅是農民眾多需求中的一個,還有穿衣、住房、醫療、教育等一系列需求。在生產效率低下的社會,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糧食並不足以滿足農民全部的需求。這個時候,他就需要權衡。他可能會為了小孩的上學會減少一些口糧的消費,他也可能會為多添置一件新衣而壓縮自己的口糧。然而,在一個生產高度發達的社會,一個農民可以耕種幾百乃至上千畝土地,農民的多樣性需求基本上都可以通過出售糧食獲得滿足,不需要以降低自己的營養水平為代價。

國際貿易是同樣的道理。飢餓的印度成為糧食出口大國這一事實只能說明印度社會發展水平仍處於很低下的階段。他們為了滿足其他方面的最低需求,只能以降低自己的糧食消費為代價來進口他們更為緊缺的商品。印度50%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而農業只佔GDP的18%。這意味著印度農業從業人員收入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36%,而印度全國人均GDP排在世界第129位(2011年),印度很大程度上仍是一個農業國。中國有多少人從事農業生產呢?這個沒有準確的統計。國家只是每年公布按照戶籍來劃分的城鎮和鄉村人口,2013年中國城市人口佔54%,鄉村人口佔46%。那麼這46%的鄉村人口是不是都是從事農業生產呢?顯然不是。一般估計,中國當前真正從事農業的人口比例在30%左右,對應著10%的GDP。也就是說,中國已經是一個工業國家了。因為無論是非農產值和非農就業人口都是占絕對多數了。

印度是糧食出口大國,中國是糧食進口大國,但是顯然,中國的糧食安全水平顯著高於印度。這個安全水平直觀地體現在中國人不斷增加的腰圍和體重上。從糧食的進出口是難以判斷一國的糧食安全水平,更大程度上,糧食安全水平應該從收入水平去判斷。高收入水平才是糧食安全的終極保證。任何形式的糧食危機總是要通過價格表現出來,而收入水平高的國家總能夠通過出價更高來獲得食物的優先分配權。有人可能說,有錢就一定能買到糧食嗎?沒錯,有錢不一定能買到糧食,但是沒有錢就一定買不到糧食。

那麼如何提高一個國家的整體收入水平?歷史早已證明城市化、工業化是唯一出路。如果一個國家農業產值佔主導地位,農業人口比例又很高,也即所謂的農業國,其收入水平往往是低下的。因為農業的生產率提高速度是遠遠落後於工業的,發達國家富裕的農民其收入來源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來自於非農部門的補貼。如果沒有補貼,完全依賴農業收入,發達國家的農民收入在內部也是處於底層的。中國幾千年的農業社會,從來沒有真正吃飽過,相反倒是在近30多年的快速工業化過程中解決了吃飯問題。


這麼好的土地,要是中國,能養活多少人啊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