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周圍的人說我講話有台灣腔?

從小在安溪長大,第一語言是閩南語,五歲到廈門開始上學和生活,所以閩南話是混著廈門和泉州腔的。感覺自己普通話挺標準的,真的超級標準(因為自從上幼兒園一直到現在初三,基本上都是普通話對話,不講方言)就是有時候l和r不會太注意(口語的時候),會習慣性地在一些句子前面加「啊」,但是和台灣腔差很多啊。但是總被同學說有一點點台灣腔,但是不重。


我挺喜歡這種腔調的,潮汕漳泉廈門的姑娘講普通話往往如此,用一個詞形容,或許是「甜膩」。

並不是指這種腔調不標準,現狀是,普通話水平和其他語言水平較高的中國人,恰恰是母語南方方言的城市人,比如上海、廈門。

我只說本人接收到的普遍印象(以下不具有任何調查意義)

【一部分】閩南語母語者使用普通話時,有下列特點:

-鼻音偏重;

-單字咬字雖然清楚、但連成一句時大部分字發音可能比官話者較重,雷語和粵語人士可能單字發音更重(尤其是潛意識裡對翹舌音、前後鼻音的重視);

-詞語發音偏向於連讀(比如:這樣子--醬紫)

-重音放在句尾(可能只是個人印象);

-喜歡把閩南語粵語的感嘆詞「咯、厚/乎honnh、啦、哇、啵、咩」之類的用於日常對話,此外還有「超、蠻」之類常用的範圍副詞。

(我懷疑閩南語把「蠻」字作為範圍副詞的用法可能源自口語化的「袂唔bé-m-不會不」,

袂- 不會,唔-不,本身就是程度不一的範圍副詞,按程度可分別意譯為:並不會不、挺、很、非常;

所以「蠻好」可以按語境分別理解為「並不會不好」、「挺好/挺不錯」、「很好」、「非常好」)。

我覺得就是這樣子咯~

是嗎?

好像也對厚honnh!

超贊的哦!

真的嗎?

真的啦~


我也是泉州人,深深理解所謂「地瓜腔」,發音特點是:

1、發音時口腔無力,比較鬆懈,字與字之間的連接不如北方人明顯,有割裂感;

2. 整體聲調的調值偏低,因為閩南話的聲調調值偏低,比如普通話的55調在閩南話相同的字一般是33調,說話人在說普通話的時候會無意識地把調值降低,集中在中調域,這很容易造成綿軟的感覺。

3. 中調域的字發音時長偏長,根據調查,閩南人和台灣人都存在第一、第二聲這樣的中調域字發音時長偏長的問題。

4.不重視兒化和輕聲,普通話收納了北方方言的兒化、輕聲等現象,閩南話中雖然也有輕聲,但是方式和作用不一樣,所以無論是「地瓜腔」還是「台灣腔」,輕聲和兒化都很弱。


請見→為什麼我感覺自己普通話挺標準的,但是周邊的人都說我有台灣腔? - 知乎

同齊請你家己共內面的第一段,佇你心內改做:

-------------------------------------------------------------------------

因為你是安溪人,閩南人。閩南是你的家鄉。
你咧講北京普通話有佮北方人/北京人無仝口音,彼是有閩南味,是足正常。
彼是有你家己故鄉的味的普通話。

-------------------------------------------------------------------------


所謂的你以為自己的普通話很標準,真的真的只是你以為。

有一個東北朋友,說話滿嘴東北口音,他也說自己說的是標準的普通話。


同安溪人…

我也一直覺得自己普通話挺標準的,這個觀點還得到了廣東朋友的認同哈哈哈半斤八兩

我直到大學的時候去省博物院面試講解志願者的時候才知道自己講話有台灣腔…


廣東人民很不解,從小到大說普通話,難道不會被看不起么…


我是江西長大,ln不分,前鼻音後鼻音不分,平舌音翹舌音不分。

後來來一個中部城市上大學,大多數同學都是北方來的,同學都說我台灣腔很重,我一臉懵逼。


沒上過大學的高中生吧,大學裡聽一下北方同學說話就懂了。

話說你看新聞聯播真的覺得自己和主持人講的一樣么??r n l 怎麼可能會混淆呢搞不懂。

然而我也只是個前後鼻音不分的南方人。


這叫番薯腔


推薦閱讀:

你是如何用寥寥數語擊碎一個方言吹的優越感的?
為什麼要不遺餘力地推廣普通話?
陝西話中稱呼人王si,劉si等中的si是否起源於「氏」這個字,不是的話是什麼?
為什麼「罪過」一詞在吳語中指「可憐」的意思?語源是什麼?語意如何理解?
東北話里的「完了」是什麼意思,該如何使用?

TAG:方言 | 口音 | 閩南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