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酈波教授?
敘述能力很好,有自己的見解,沒有刻意傾向性的誤導,投入感情不錯,看過張居正的都知道,酈波加上韓升,王立群,方誌遠,易中天這幾位我覺得在百家講壇屬於一等類,各有特點,王立群乾貨多,只說個人觀點不下結論,韓升,乾貨一樣多,而且講的讓你感覺已經超越歷史和民族的局限性,能讓你從文化和人性的深度去感受,很多人屬於有乾貨倒不出來,比如明史商傳老師,講永樂顯得太緊張發揮不好,但是適應之後講洪武就非常不錯,再比如閻崇年,雖然不像網上謠傳的那樣美化屠殺,但傾向性相當明顯,和王立群反著來,主觀能啟迪你,他不同於其他人的吹,比如酈波吹張居正,用個人事迹加其他人物評論來凸顯,大部分人都這樣,可能有自己的喜好來挑史料的成分也能理解,但閻崇年就不一樣了,非常習慣和喜歡去用田忌賽馬似的對比,最明顯明亡清興,崇禎去比皇太極……而且挑這麼一段,北京城破崇禎逼皇后自殺,然後砍長平公主,還沒砍死,再由崇禎的身世來推測出他冷血殘忍的本性,對比皇太極親自給洪承疇披大衣,這麼比,得出暴君滅亡咎由自取,而皇太極禮賢下士讓人覺得非常有胸襟,得天下是民心所向,這誤導太明顯了,不提歷史背景,崇禎不殺女眷她們在那個年代的下場有常識的都明白,也不談歷史進程,專拿黑點比亮點,那太容易帶歪了,那反過來一樣有效,康熙16歲上位殺鰲拜是被了不起的事件,崇禎18歲上位殺魏忠賢,兩人年紀都不大,但康熙有孝庄,還是合法繼承人,殺一個智商幾乎為零鰲拜,崇禎自帶乾糧不敢睡覺保命然後剷除整個一閹黨,這康熙水平還不如一臨時頂鍋的亡國之君,也就是走狗屎運會投胎罷了,所以講故事想帶歪很容易,這不是一兩個例子,避實就虛也常有,比如清軍攻城,抵抗很強烈然後有巷戰,然後死了好多人,絕口不提屠殺,搶掠和姦淫,如果一個不了解歷史的人聽完整個明亡清興,起碼在我感覺聽著清軍的軍紀還不錯,除了搶點糧食沒幹啥壞事,明軍和李自成的行為比侵華的日軍都不如,諸如此類的在一個受眾頗多的平台用節選的史料再加上春秋筆法,我不知道這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不過閻老師已經比袁騰飛好多了,袁老師能說出朱棣去見明成祖這樣的段子才是更讓人耳目一新。
他講課,比較幽默風趣,乾貨時常也帶一點。對於普及普羅大眾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有一定的功勞。
問題回答不了
但我有點蒙啊,我看完回答還以為來到八組了呢。
都說娛樂圈戲多,我看詩詞圈有些老爺們也不遑多讓,全身都是戲啊。看了看答案都是葡萄好酸啊老子比他強,可是老子只能在知乎上找純在感
看他的節目很少,印象深一點的也就是中華好詩詞,大學季。那時他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驪波老師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教師。大學季裡面,大家都很欣賞川大的文學少年李佳傑,十分看重文化傳承並願意在家人不夠理解與支持的情況下為此奮鬥。驪波老師在川大惜敗時,對佳傑說,我希望你今後要走的路,是一條大師之路。這對一名大學生來說是何等重要的鼓勵與嘉賞啊。還有對復旦三個女孩的上佳表現,以國士許之。能想像到這句話對三個女孩子的心態有多大的鼓舞。我認為教師的天職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還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鼓勵學生在學術的路上越走越遠,有時簡單的一兩句話,可以影響學生一生的學業。為師者當如是。
人在江湖,只不過其在百家講堂中感覺深度不夠,感覺只是把史書上的古文用白話文再講一片,缺乏王立群,閻崇年的深度,也許是人生閱歷的問題
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會diss酈波老師,他在傳播國學方面是有功勞的,人清高些也不是大過,當然頻繁出鏡這點倒是有待商榷
第一次見他是在《百家講壇》聽的很爽。
從高中開始喜歡酈波老師,百家講壇當時的介紹是: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酈波副教授。《風雨張居正》,覺得講的好,比課堂上的歷史有趣多了。後來陸陸續續聽《救時宰相於謙》《抗倭英雄戚繼光》,講到《曾國藩家訓》時,職稱變成了教授。個人認為張居正是講的最好的一個系列。中間因為喜歡他,還註冊了天涯博客,新浪微博,現在他的博客基本上沒有更新了,微博倒是每天一篇。《成語大會》看到他還覺得很驚喜,《詩詞大會》的時候覺得也還不錯,但是比起王立群,康震,還是有些差距。直到前幾天翻看電視,一個某衛視的歌曲比賽,居然也是評委。再一看央視的某一個科技類節目,也是評委。當時也想來知乎問這樣一個問題。
老去評論別人幹嘛啊,有時間的話去搞搞人工帶魚養殖,把自己富起來再說,別一天天的像個事逼似得。
隱約記得酈波老師上過深圳衛視一個相親節目當情感嘉賓來著
說什麼知識分子要保持政治立場中立都是扯淡,看看民國就行了,哪些些大師、大家哪個留在大陸,哪個去了台灣,哪個選擇了香港就明白了(去台灣的基本是和國民黨站一起的,留大陸的基本上和共產黨站一起的,去香港的基本上是持中立或觀望態度的)。我發現現在有個怪現象,好像不反點政府,不與主旋律唱點反調就不是知識分子了? 不過也難怪,年輕人處於叛逆期,那些樂於討好叛逆期年輕人的大V公知必然也要叛逆一點了,要不然怎麼有人點贊?
他講的 張居正很棒某些學校的老師很厲害,只是在你學校很厲害而已需要謙卑啊,小夥子
很喜歡酈波老師,是個有責任有擔當有堅持的文化人。喜歡他講的《曾國藩家書》《五百年來王陽明》《中小學語文啟蒙》《千古最美情詩》《一生不可錯過的唯美詩詞》等作品,我身邊喜歡他的大人孩子都很多,從他所講里,我們收穫都很多,孩子從小能從酈波老師那裡學到做人學習人生的道理,樹立家國天下的理想,孩子們因為喜歡他也很愛學習,對他們人生的成長很有益,非常感激,喜歡老師一心傳播文化的精神。酈波老師的微博是一塊現世的桃花源,可以讓很多人在那裡自由呼吸,文字美意境深,非常感謝老師能在時間之餘做大眾傳播教育,受益匪淺,面向孩子面向大眾的教育,才是傳承我們華夏文化,改變這塊文化土壤的根本。
只能說是可惜了。酈波是同學推薦我看的,開始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如此頻繁地出現在屏幕上。就歷史人物而言,講得還是不錯的,但還是覺得他更適合講文學批評方面的內容吧。作詩方面不作評價,畢竟文學創作與文學批評也不能等同,而他的長處在於文學批評。酈波似乎師承陳書錄?那也是程門一派的弟子了,而且就喜馬拉雅上講詩的風格來看,確實也是有程門的治學之風的。不過最近上節目過多了,似乎學問有日漸狹隘的趨勢。其實私以為,他如果能靜下心來,順著程千帆、陳書錄先生的路做學問,還是能夠有所成就的。或者能否在參加節目與學術研究上作一些平衡?否則只能說學術上失去了一位原本能功成名就的老師了。還是希望他能夠沉澱一段時間,或許能有更好的提升吧。
名氣比能力大。
我是通過《綠水青山看中國》了解的酈波老師。
《綠水青山看中國》是一檔以地理知識為基本內容的益智答題節目。
節目前幾期請了兩位點評嘉賓:
酈波: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專業博士,漢語言文學博士後。張捷: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教授,旅遊地理與旅遊規劃專業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旅遊研究所所長。答完題後會有點評的環節,但是酈波老師點評次數基本多於張捷老師,但是我覺得搞地理的對於點評地理問題應該是更為專業吧,每當酈波老師說一些古代的有意思的故事來點評這道題的時候我總覺得不如張捷老師用專業知識點評更切題。(也許張捷老師點評了,後期剪了也有可能)。
之後蒙曼老師和王立群老師也來點評了,張捷老師陪伴了全集。
我覺得老愛搶專業人士話筒的人不合適。既然看到了,我也要講講我的印象。
我看過他關於王陽明的節目。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王陽明小時候名字是王雲,五歲還不能言。來了個老先生,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教授是這樣解釋的照教授這樣講,王「說」,就把事情說破了 其實當時就至少有兩個雲字,一個是雲,另一個是雲,而陽明子的少時的名字是王雲,表示雲中送來,才是說破了。不過人都有不經意說錯的話,我們也不好求全責備老實說,我覺得他講得差遠了,甚至不極百家講壇一些不出名的老師。不知道為什麼在百家這麼火。
保持客觀應該分場合,現在電視節目普遍輕鬆娛樂,帶有主觀色彩明顯更容易贏得關注,相比冷冰冰的學者,我此等門外漢更喜歡騷騷的文人
認識酈波老師還是高二時,歷史老師有放過他一個講課視頻,當時覺得講的挺好的,就有關注。看過百家講壇他主講的部分,有段時間在喜馬拉雅上聽完了他講的曾國藩家書以及其他的一些。總的來說,我覺得他身上有學者的儒雅風度,睿智博學,講課引經據典,同時字寫的很好。有幾個回答不敢苟同,有個說自己寫的詩比酈波老師一輩子寫的都要好,我想他和酈波老師的差距就是:酈波老師腦子裡有東西但謙虛,他是沒有東西但要裝的有東西。
當知乎上有人提問,一個人如何如何時,,,,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
一大波殭屍指出哪哪不好。。。。引證各種截屏,各種論調,各種親身經歷。
人無完人嘛,大家這是幹什麼嘛。。。。
咱們應該要寬容啊啊。。。每一位學者都有選擇自己如何平天下的權利,,可以「拋頭露面」也可以默默寫文章的嘛。。
個人觀點,勿擾。看了他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的表現覺得有點浮誇,後來又看了他的另外一些節目,才知道這人是打雞血了吧,滿腔熱血沒地方發泄天天那麼慷慨激昂,辣眼睛。
推薦閱讀:
※為什麼要把能通俗講明白的東西弄的正式書面莊嚴生澀才能叫學術?
※人生中的哪一次經歷讓自己瞬間覺得自己的智商比某些人低?
※什麼是 Peer Review?
※怎樣評價鄧曉芒的學術水平?
※如何看待武漢大學「千人」專家舉報同校「長江學者」李紅良涉嫌學術造假,以及當事人回應不存在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