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酈波教授?
不善藏拙
1:寫詩水平勉強達到我初三時候的水平了。
2:臉皮也比我初三時候要厚得多。3:雞湯聖手酈鯤鵬。4:心裡沒點B數。
5:他的微博評論有很多迷妹說他很儒雅,實話實說,大概儒雅水平有我五分之一。6:字寫得比我好看,而且好看很多。7:但是長得沒我好看。8:噴人水平也沒我高。9:百家講壇上講得還是不錯的,以前看過幾個系列。不開玩笑也不匿。立場是世間最不值錢的東西。包括我的立場也一樣。我這自命的「共產主義者」「馬列毛主義」也自是最一文不值的。
說回到某位先生,無論立場如何,又民族又國家地上竄下跳,又進步又反動地逢場作戲,是這樣的,又或是那樣的,僅就其詩水平之惹人發笑,卻偏要對詩指指點點,做一個文化人的樣子,反倒令明眼人尷尬,以至於他那份也許正確的立場,也一併使人懷疑起來。話說不要被教授名目騙了,你們要根正苗紅又看不起他的教授,其實也多得很,只是牢騷不好意思明發罷了。
至於他的詩什麼水平,那我直接給評價:皇帝之新裝,永遠有人穿。
謝邀。先佔個坑回頭答,我要噴他啦!利益相關:被酈波懟過。我要從以下幾個角度來陳述我對酈波教授的看法:學術水平,作詩水平,個人品性。
1.學術水平
有人說他天天上各種節目,肯定沒時間做學術。我覺得做人不能這麼武斷,人家好歹是教授,想判斷他的學術水平應該要有證據。所以我上知網搜了一下酈波。共有49條結果(我扣除了有個跟他重名的發了什麼現代家居)。只不過這49條很多是「北京日報」這種沒什麼用的。所以不如直接看被引量。酈波這49篇里,被引量最高的是他的博士論文,「王世貞文學研究」,被引量25。其次是「論大學生就業素質的養成」被引量19,再其次是他在蘇州大學學報上發表的「從「文必秦漢」到「文盛於吳」——論王世貞的文章學觀念與實踐」,被引量12。這就是前三名。
沒了?沒了。至於其他專業著述,我還未曾聽過,如果有歡迎告知。我不了解明代文學這個被引量算是什麼水平,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如果你說他學術成就高,學界影響大,我只能說深深深深深深表懷疑。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這些有一定引用量的文章的寫作時間都在08年及之前。08年之後他的文章沒有一篇引用量超過3,和他早期形成了鮮明對比。請問堂堂教授這十年都幹什麼去了?。。。額,你猜呢?
評論區 @星月岐黃 同學告訴我,文科論文一般不看引用量。所以不能用這個評價他的水平。感謝指正。那我換一個角度來黑,我在網上沒查到酈波是哪一年評上的副教授,但是他的博士論文是03年的。他讀完博士之後又去讀了博士後,然後留在南京師範大學,那麼我估計0708年他最後的一波著述很可能就是為了評職稱。等他評上職稱之後就再也沒搞過學術。我覺得我的這個猜測非常合理。
他上一篇發表在正經期刊上的是論中國古代蒙學讀本的「蒙訓」意義,15年的,也已經有兩年多了,再上一篇14年,再上一篇就是08年了。也就是說,08年之後他一共在正經期刊上發了兩篇文章(有一篇還是本校的學報),這兩篇的長度分別是8頁和6頁。我不是專業人士,不過這將近十年來他是不是在認真搞學術呢,大家心裡衡量一下吧。
恰巧的是,他07年第一次上電視,09年上百家講壇。
2.作詩水平
怎麼說呢,新詩我不懂不敢妄言,舊體詩基本屬於知乎上經常出現的「大家看我這首詩怎麼樣」的平均水平。我隨便找幾首給大家欣賞。
自嘲與自戀
世上繁華如寂寥,人間落寞勝喧囂。風流總被風吹去,自戀之餘亦自嘲。慰諸生天地青春生我材,山河歲月為君開。人生不必常憂悔,境界全從逆境來。生查子·芒種去年芒種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衣底風來去。今年芒種日,泣涕零如雨。不見去年人,余此相思緒。
平仄:不對。押韻:押錯了。風格:庸俗小清新。算了我就不賞析了,大家有空慢慢來。誰幫我賞析一個他的詩集再發篇文章,我給你點贊。
當然,雖然我寫這個的目的是要黑他,但是也不能有所諱言,雖然我之前列舉的都是他今年的爛詩,但是酈波最近確實也有寫的還可以的,比如這個,是我見過酈波最好的一首,沒有之一了。
五百年來王陽明
龍場風雷猶在耳,隻身欲上妙高台。朝堂倚作長城日,草野望如時雨來。五百年來遺澤在,八千里路入襟懷。山河四望荒如野,心學於今安在哉!
雖然有兩個「來」字,兩個「如」字,兩個「野」字,兩個「在」字。。。但是通順可感,起承轉合得體,頷聯還算不錯,尾聯抒發感情雖然比較笨,整體是一首還可以的律詩。可能是他這幾年努力治學勤奮研究終於。。。。領悟了基本的格律知識和對仗技巧吧(滑稽)。
3.個人品性
詩詞大會的時候酈波招黑過一波,是因為他在節目上集句犯錯被嘲諷,然後自己在微博上寫的詩又被批駁,他自己不承認。
下面欣賞酈波教授作品:
人間有味是清歡,照水紅蕖細細香。長恨此身非我有,此心安處是吾鄉。
首先大家都是參加錄製過節目的人,讓你即興創作,你說事先節目組沒告訴你,蒙誰呢?事先告訴了你你竟然還能集出這個第一句不押韻的鬼,真的是不服不行。
我退一萬步講,就算事先沒告訴你,你現場集的不好,那事後能不能稍微在微博上謙虛一點,不要把自己比成鯤鵬,把批評你的人比成斥鴳。。。看到他那幾天的微博真是把我笑死了。可能是他已經身不由己了吧,誰叫人家是為了賺錢吸引粉絲為最終目的的呢?
4.個人私怨(我即興給自己加個戲)
4.1(你看這才是我要詳細論述的點)酈波竟敢自稱滄溟先生!
身為研究明代文學,研究王世貞的學者,顯然知道李攀龍號滄溟。就憑你的吃相和學識,也配和(我喜歡的)李攀龍的豪氣相比?而且李攀龍比王世貞年紀大,是後七子前期領袖,是王世貞文學道路的引路人,你這個意思等於是研究蘇軾然後自稱老泉,我可去你的吧。德不配位,自己招黑。
4.2酈波懟過我。
當年節目組讓我們同學校的三個人準備自我介紹,於是我精心搞了個集句,然後節目組說不能太難,必須要一下子讓人聽懂,於是我索性破罐子破摔,把一句大白話一句古人的詩夾雜在一起,幾下就寫出了一串順口溜。
然後酈波對我表示不滿,把我教育了一大頓,我忘了最後播沒播了,教育的主要內容有:
第一,貴校當年是西南聯大的一部分,我特別喜歡西南聯大,崇敬他們,西南聯大代表了blabla的精神,blabla的品格,我們要blabla(抒情了老半天)
第二,你這樣搞詩詞是不對的,詩詞不能像你這麼搞(我在台上僵硬的點頭,心裡:哦。)
4.3多說一句閑話(我又給自己加戲了)
有的答主說,酈波愛國不是錯。我承認愛國當然不是錯,但是愛國有一個問題是容易變成「流氓的保護傘」,成為被人用來牟利的工具。如果一個人嚴肅治學,勤奮思考,不圖名利,那麼他說他愛國,因為他的愛國是沒有個人表面的利益驅動的,這時候大家肯定相信他是真的愛國。
但是我們之前分析了酈波教授的行為,學術水平和作詩水平都不甚高,熱衷於上電視節目然後出書啦簽售啦,這個時候你再說他電視上的愛國是發自真心的愛國,我覺得這個就。。。是吧?我好像作誅心之論了,突然驚恐.jpg,大家就當我是為了發泄私怨吧。
題主,你說的客觀中立,具體是怎麼個客觀中立?執政黨的戰略決策你都反對,或者不提,這叫客觀中立?既不客觀也不中立。
很多人,包括題主你,沒明白客觀是什麼意思,中立也不明白是啥。客觀是客觀,中立是中立。
客觀指人的意識以外的物質世界,或指認識的一切對象,不依賴精神而存在,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
比如說有兩個或者幾派政治勢力,或者幾種理念。很多人犯了主觀感性錯誤,錯誤的認為,我哪種都不靠,或者我哪一派都不關心或者不參與不表態,就是客觀中立。
錯。你這叫中立,跟客觀沒任何關係。
還有一種情況,兩種或者幾種截然相反或者區別極大的理念,自己也不知道該聽誰的,乾脆就找個中間地帶待著,認為這是客觀中立。
(PS:例如,「疫苗產生自閉症」和「疫苗不產生自閉症」這兩種。有人哪種都不知道對錯,乾脆覺得可能疫苗只產生一部分自閉症;或者覺得誰的話可能都有道理,自己也不好說,覺得自己這就叫客觀中立。)
錯,這叫主觀中間論點謬誤,跟客觀中立沒半點關係。
如果你要客觀,就是你對這些理念道理對的就贊同,不對的就反對;如果我就是認為我就是必須哪派都不靠,執政黨的戰略思想說的對我也不能贊同,那就不客觀;如果說只要是執政黨,不管對錯我也不能贊同,那就不客觀也不中立。
題主,你又主觀,又不中立,你已經有自己的立場了。你自己主觀有立場,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客觀中立?您自己什麼時候客觀中立過?
愛國愛黨上節目什麼的我都不想聊。我就想說,詩寫得差就是寫得差,別反駁啊。乖乖像我一樣承認自己寫詩寫得不好不行嗎?
酈波教授是個文學教授,在成語大會上表現出色。 當時我認為學者就是他這樣的;但是後來連續在「中國詩歌大會」,「中國好詩詞」,「國學小名士」,還有個什麼「科學什麼」的綜藝節目都可以看到他。 你想想,你是個學者,教授是教書育人的,參加一兩個節目宣傳漢文化是好的,但是打開電視跟漢文化有關的節目就有他,是不是告訴其他學子和老師,一心一意搞學問是不行的,要多參加娛樂綜藝。 我們再想想,他參加這麼多綜藝節目的錄製,怎麼保證自己在學校育人質量不下降?或者他還有時間育人嗎?
個人感覺是
人在江湖上為了更好的生存選擇了不同於我們理想的那條路。文人有為了迎合上面的,也有為了迎合下面的,這是成名的一條捷徑。很多人都做了,鯤鵬這也不過是有傾向。
然後因為年初的那首鯤鵬詩,果斷轉黑。你走捷徑就走好了,在那糟蹋我們心中想好好對待的東西,這有何苦?對不起,沒資格評價。
利益無關,情誼相關,悄答一記。
不敢妄評,不知近況,隨手寫幾個陳年舊事,大家願意看就看看吧。
余大一時,師名跡未顯,講師一名,第一節課就把全班拉到情人湖畔,席地而坐。師閉目無言,眾不敢語,良久,師乃徐徐問曰:「有何聲入耳?」眾說紛紜,師皆含笑不語,唯一人亦學師而徐徐言曰「無他,風聲耳」,師大喜,乃遙指湖畔蘆葦一叢,自《蒹葭》破題,批講詩歌沿革。
後數日,至先秦諸子,師於課堂隨機點選二人作「雞蛋孰先」之辯論,余以「雞為鳥類,其演化形成也晚矣,蛋者,卵也,自爬行動物降世,即有蛋也,孰先孰後,毋庸贅言」作論,飄飄然自以勝券在握,辯友詞窮,更不服輸,怒曰「我聽不懂,我不管,我就認為先有雞」。余大驚,未料同窗有此急智,大呼「若聽君言,則辯論有何意義?」師疾聲喝止,余面有得色,以為高下判矣。師從容正色曰「天下最無益之事,辯論也;天下至有益之事,思辨也。爾今於辯論中求意義,真痴愚者也」余改容長揖,奉為座右,深自砥礪,至今受益。
至兩漢魏晉南北朝時,師「售」課於徒,以時長為價碼,拍賣名家20人,由學生作課堂講解,余以150分鐘之高價拍得武侯,嘔心瀝血,準備月余,終以三個半小時成交,一時無兩,自此師常以「入室」、「私淑」之語謔余,青眼有加,余亦自詡之,大二選方向時,以師為「文秘系」主任兼本班主任故,毅然選擇文秘方向。
後數月,因舍友及新傳院校友牽線,師入講江蘇衛視《萬家燈火》,一戰成功,未幾而至百家講壇,聲名鵲起,事務繁雜。學院乃調整課程安排,至大三時,師不再任余班主任,亦不教授大三古代文學課程。余適值親人離世,感情受挫,而師亦去,痴念遂起,誓不再上古代文學課,後竟至放浪形骸,一蹶不振,曠課曠考,終成廢人,不得畢業。
後數載,余整理郵箱,見昔日與師往來信函,往事歷歷,翻湧而來,試作一書,附錄一文,不意師竟秒回,及見「性情最真,愛恨甚篤」八字,靜坐嘿然,及寤,淚流滿面矣。
師博聞強識,學貫古今,授課時或循循善誘,或侃侃而談,皆有可觀,逸聞典故,信手拈來,略無遲滯,猶好思辨,言必稱之,闡幽發微,潤物無聲皆其長處,唯自詡善京劇,吟誦,然荒腔走板,聲如驢喘而不自知,是其一短。
以今論之,師啟迪心智,傳道授業之功,皆如其長,餘思慕崇敬之情,猶勝往日。至於其短,一哂之事,何勞論之?
——————————————
第一次貼圖,增加點真實性吧。
聽過他講的張居正,很喜歡。
我對酈波教授的了解也僅限於百家講壇,但是我覺得題主邏輯有點問題。您不妨想一下:為什麼學者的政治立場就要客觀中立?為什麼一黨執政就不能說執政黨的好?
所謂客觀中立,實際上已經暗搓搓得站了立場,個人認為這種嘴上說著不要其實身體無比老實的人,遠不如旗幟鮮明的人可靠。其次,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姿勢分子普遍反動,反民族反國家,那麼酈波教授立場鮮明得支持中國共產黨,我給滿分。合作過,特別受中年女性粉絲寵愛,首先我蠻喜歡他,但是還是個典型的文人,很典型,私下比較清高,但是很可愛。你知道有學問的人清高和沒學問的人清高是不一樣的!茴香豆的茴有多少種寫法你知道么?如果這個話從酈波嘴裡說出來就很不一樣!酈波老師學武,練太極,最愛冥想,人很nice.
評價他主要看他有多少c刊,但問題在於,c刊又值幾個錢?而且似乎他的文章以自己南師大學報為主,這個當中有沒有操作過就不很清楚了。搜索他本人曾痛訴過國內學術界生產垃圾文章,所以還是要看他有沒有ssci,這個似乎是不可能有的。當然可以說真正的大師不需要發表學術論文來認可,但似乎酈教授尚未夠此斤量。
記得八年前酈老師在百家講壇講《風雨張居正》時就引用過朱東潤先生《張居正大傳》里的一句「熱烈的鮮血灌溉了民族復興的萌芽」,並且最後還希望在民族復興的過程中能夠呼喚「前進啊,每一個中華民族的兒女。」當時我才五年級,還沒有提中國夢之類的。我更願意相信他所說的完全是出自內心的真情實感,而且那一講確實打動了我,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只是說現在這個詞被說爛了,也就顯得zz色彩重了些,可惜了。當時講戚繼光的時候,用大篇幅講了同在戚繼光祠的國民十九路軍將領,也並不像諂媚之舉。酈老師有很多想講的東西,現在這個環境下也不能說。一些視頻裡面的觀點我覺得很獨到,也很尖銳。然而好多都不能公開,是我們荔枝之間分享,也怕給老師造成不好的影響。我說這些也不是說希望大家都要去喜歡酈老師什麼的,但是我想說,酈老師是一個有情懷有堅持的知識分子,也是一個很儒雅的人,只是不能說盡善盡美罷了。ps其實我也不是很喜歡酈老師老是在文化類節目上露面。
記得第一次知道酈師,是在2010年8月,百家講壇的《抗倭英雄戚繼光》,那時候我六年級,只覺得這個人講課很有意思。後來上網看了他的《風雨張居正》,以及央視網的訪談,看到他流淚,很感動,覺得他真誠、純粹,完全是用心靈去品讀每一個歷史人物,就像他自己說的「我講述的是歷史,你聽到的是人生」。再後來,為他註冊了百度貼吧、天涯博客、新浪微博,看他時而指點江山,時而悲天憫人,時而講個小段子,雖然我當時還小,他的很多文字讀不太懂,但總能感受到一種沉靜、安詳、恬淡、浪漫的氣息。記得當時網路、智能手機還不很發達,第一次買了5元30M的流量包就是為了上下學的路上還能讀到他清新淡雅的文字,每周末最幸福的事就是寫完作業看他的百家講壇,儘管已經看過不知多少遍了。那個時候的他在我心裡,不僅是一個儒雅的江南才子,更是一個不染塵俗的世外高人……
一直到高三的這六年間,我從未見過他,只在微博上偶爾交流,因為我相信我們的緣分會在南師大他的課堂上。雖然眼見著他人氣越來越旺,參加的節目越來越多,可我還是依舊在那裡。後來,高考比南師大的分數線高出70,被父母逼著報了P大,可還是放不下他,大一上學期就報名參加他當嘉賓的節目。經過報名、電話測試、報名表和小視頻幾輪,一直到了面試這關,父母說我還沒完全適應大學生活,不讓我繼續參加,我也打起了退堂鼓。可是酈師知道後,隔天就給我發來信息說他和導演說了,直接讓我去參加……現在想想當時我也是年少無知,錄的時候也沒少給酈師添麻煩,可他對我還是很包容……後來當我讀到我們的老師廖可斌先生的一篇懷念自己老師徐朔方先生的文章《從師散記》的時候,突然感慨,大概這世間老師栽培學生的心,大抵都是一樣的……巧的是,酈師《王世貞文學研究》中,曾多次引用廖老師觀點,也許「人生自是有緣」……
現在我大二了,不再是中學時那個堅信「酈師說的都是對的」的小孩了,或許就是在廖老師課上被他的睿智、理性所感染,開始「覺醒」了吧,我也開始思考了一些問題。首先,酈師現在上電視節目的次數確實太多了,很多時候常常是兩三個台同時在播他的不同節目,甚至說現在如果哪個文化類節目不請酈師,就不能稱其為文化類節目了,而除了文化類節目之外,酈師還頻頻出現於各種娛樂性比較強的節目如《我要上春晚》等。看他每天奔忙於各種錄製、講座、簽售,我也不是沒有懷疑過他是否已經利欲熏心。但是仔細想想,關起門來做學問的學者是得到人們敬佩的,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那麼面向大眾普及文化的老師,同樣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這兩者只是選擇不同,並無境界高低,酈師要承擔的壓力和辛苦,甚至還要多於專心做學問的教授。
第二,既然酈師的選擇是面向大眾傳播文化,所以用學術來指責他就是沒有意義的。就拿格律這件事來說,中文系的專家學者不會說閑得無聊看詩詞大會這種普及性質的節目,而普通人的生活中要欣賞詩詞,也不可能專業到細摳每個字。大家只要體會到詩詞背後的文化內涵、情感價值就可以了,說的再通俗一點,能感受到一些快樂,調劑一下枯燥忙碌的生活,就可以了。當然了,這件事上對酈師的做法我也不敢苟同,同樣被指出錯誤的還有康震老師,康老師不予回應,於是那些人自討沒趣,先生一次次地解釋,只能換來一次次的攻擊,倒不如置之不理。
第三,雖然大眾對傳統文化的研究不用那麼精深,但也絕不能流於表面,有些人現在對傳統文化完全是盲目崇拜,覺得穿件漢服、背背詩詞就叫弘揚傳統文化了。但是實際上,這是一種可怕的自信,喊在嘴上的傳統文化,已經淪為了一種工具。在這一點上,酈師不是不明白,他不是不知道某些節目大火的同時,會讓人心更加浮躁甚至產生盲目自信,但是他既然選擇了這條路,開弓就沒有回頭箭了。而且相比於某位自詡為「傳統文化當代表達」的明星及其穿著漢服蹦蹦噠噠的粉絲,酈師對傳統文化的解讀,已經比較深入了。
第四,酈師曾經最厭惡體制,所以他離開了禁錮了萬千學者教授的高校體制,可他又進入了另一個體制。在這個體制中,他也不得不戴上面具,揣著明白裝糊塗,弘揚一些「正能量」的東西,甚至把家風家訓中一些非常封建的思想改頭換面變成我們今天值得弘揚的傳統美德。這是很可怕的,它會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大眾的思想,有人看不出其中的門道盲目追捧,有人清醒但不敢說,有人說出來卻被當作是異端。但是,我們每個人又都身在體制之中,永遠也逃不出去,各有各的無奈。
總之,我還是認為,酈師在傳播文化方面功不可沒,特別是他在喜馬拉雅上開設的中小學教材的專輯,更體現了他培養學生的思路。雖然現在主流弘揚的傳統文化中有精華也有糟粕,但就看每個人怎麼用了,不可否認傳統文化中有許多為人處世的智慧,如果一個孩子或者孩子的父母能夠早早地重視這些,再經過理性辨別,各取所需,最終形成屬於自己的「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那對社會來說也是一件好事。也正如酈師所說「別人的書都是註解,自己的心才是原文」。凡事總有利有弊,廖老師曾經針對理學的利弊提出三個詞「理想形態」「現實形態」「可能形態」,我認為評判任何人和事都是這樣。我們現在不能太理想化,用「理想形態」去評判現實中的酈師,也不能只看到「現實形態」中的不足,我們還要冷靜分析現實中存在的「可能形態」,在現實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接近理想。我想,大概酈師做出的妥協也是處理理想和現實矛盾的一個比較好的方式了。
或許,我現在對酈師的感情,感激是大於敬仰的,我知道他早已不是當年的他了,也不能再奢望他能回到當年。雖然我與他做出的某些選擇「道不同」,但是我理解他也相信他。接觸過他,哪怕一次,就會知道,他的善良絕對不是裝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