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2017年)從零開始設計知乎這款產品你會怎麼做?

知乎發展到現在有很多做的不錯的地方,但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真正有學識的人的離開,現在如果叫你從頭設計知乎這款產品,你會怎麼做(主要是現在知乎做不了的)


現在技術成熟了,當然是一開始就搞live啊。然後向大v分成。這樣輪子哥就超過陸奇了。幫惡魔的奶爸點贊的時候,導流分成也會多一些了,畢竟養粉千日,用粉一時。

以後還會搞VR live

到時候,知乎一天一個億的流水還是很容易的。比如兩個三本學生,我開一個100塊的live,你也開一個100塊的live,互相買一下,這樣就創造了200塊的GDP。恩。可以考慮收購了百度。

我倡議,知乎所有人,包括失敗人士,人均一天開一個live,互相買。這樣促進知識交換,經濟進步;真的沒有乾貨的,也可以開一個live說說自己今天的作業是怎麼寫的;參與者還可以一起在live里寫作業,何樂而不為呢?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同把知乎推成中國大陸第一個市值超過萬億的公司。

至於審核,寫的時候按照模板,講的時候不按照模板講就好了;反正參與者同時失敗人士,敗敗相互,不會舉報你的:畢竟他的live你還得回禮呢。

live:發現更大的世界


這裡有一個問題:真正搞學術的人是不太可能長期無償的高強度貢獻自己的差異性知識的

而且他們還真不一定講得好

有知識的人講不好,講得好的人沒大知識,這事兒不新鮮

就算這種大牛很多,想要維持這種高強度的學術沙龍級論壇,誰出錢?

知乎上的人一提到xxx,都是極盡嘲諷:他算個什麼東西?

事實上人家的時間很值錢(聽著那麼耳熟),你壓根請不起

就算請了,誰出錢?

普通人根本不會買賬去買一個沒聽說過的東西

我們國家沒那麼濃厚的學術氛圍

所以平台能夠吸引的只有成長期的公眾號和自媒體,外加表現欲比較強廢話比較多的人(me?)。。。

但是這些人明顯是滿足不了你的「真正有真才實學的大牛」的標準的

這裡根本是有悖論的

說到底,知乎到底是想去跟網易公開課競爭還是貼吧競爭?

而最終問題是「這玩意怎麼盈利?」

我們看到了知乎嘗試了live。。。給我感覺這是準備搶北大青鳥和安利的生意了。。。

不過能搶來也行啊

這個目標不明確,知乎就只能是現在的「公眾號孵化器」和「段子手集中營」了


沒什麼好設計的吧。人少了又不能掙錢,人多了自然會變成茶館。改別的東西都是換湯不換藥,不能改變這個根本矛盾。


兩個想法,很久了:

一、增強引用別人答案的能力,方便討 chǎo 論 jià。

二、通過情感分析,將對立的答案同時呈現給用戶,多元思維。這主要是針對爭議話題,比如時政。


開通紅包功能啊!


直接搞直播,因為幾年前已經有一個叫「知道」的東西走了本來「知乎」走的路,而現在正是直播的風口。


隨著用戶量大知乎,答題的質量下滑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專欄live等等也漸漸通過用戶基數產生一定的影響力。個人覺得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挖掘知乎答題者的技能,之後推送給對應的職位。靈感是現在越來越多人敢於把愛好當作職業,因為溫飽已經不是當代年輕人的第一訴求,知乎可以告訴他們自己在哪裡有足夠的potential或者直接經過用戶同意讓兩者接觸,可能可以讓很多人的人生有新可能。腦洞開大了


先不管別的,先加一個只看圖的模式。

然後優化他,入一鍵關注所有發圖的人


娛樂和學習應該能夠分開,學習區就是各種資料,減少帶來的幻覺。


我覺得知乎可以有一個發言權機制,每天沒人5個發言權(表問我為啥是五個),發言權可以進行答題,發言權用完就不能答題,每天答題有上限,發言權可以通過轉送邀請等方式流通(艾特不算髮言權,另限額計算),為了知乎可以盈利,發言權可以通過官方購買,答題上限也可購買,但要限額賣,為了刺激答題積極性,可向知乎官方賣出發言權換錢,為了提高答題質量,發言權可兌換贊和踩,以發言權、贊、踩 1:2:3的形式兌換(反正就是踩比贊多),加大個人贊踩上限,舉報成功獎發言權,為了知乎不虧本,可設置發言權使用機制,超過xxx天扣未活躍疊加扣發言權,發言權最小不能為零,使用嚴一點的註冊機制,官方慎用封號,多用扣發言權懲罰。

還有事,先答這麼多

以上靈感來源鬥魚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會有人要把繁體字的題目全部改成簡體字?
知乎的作用到底是什麼?網上的罵戰搬到知乎來除了引起爭吵不會讓人們學習到任何東西,該如何避免這種問題?
為什麼知乎上有這麼多關於抑鬱症的話題?
為什麼普遍感覺知乎上的人都看不起天涯啊?
新版知乎為什麼這麼丑?

TAG:知乎 | 程序員 | 技術產品 | 從零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