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百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習得官話白話文的書面表達能力的呢?

突然有個疑問,廣東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習得官話白話文的書面表達能力的呢?是五四運動後嗎?在這之前,書面用文言文,口頭表達用當地方言。

廣東人會官話白話文的書面表達能力,這並沒有讓我感到很奇怪。我覺得奇怪的是,為什麼香港人也會官話白話文的書面表達能力呢?香港是從清末已經分割了出去,應該不會受五四運動影響啊。

突然想到,雖然明清時期已經出現白話文的小說,可是這類小說也並非使用五四運動時期確定下來的北京官話白話文,更不是廣東方言的白話文。當時還沒有現在的推廣普通話運動,廣東百姓也不會北京官話。

香港百姓不會說普通話,但是書面用語上使用北京官話白話文。30年前香港市民寫信也不會寫文言文,課堂上寫作文也寫官話白話文。或許我應該問,香港的教科書是從什麼時候完成文言文到白話文的過渡的?


恰恰相反,香港受五四運動影響極深。《香港文學大系 1919-1949: 新詩卷》中對白話文在香港的發展有很詳細的描述:

雖然香港是殖民地,但沒有邊境管制,兩地人民依然可以自由往來,直至1949年後方有所轉變。(延伸閱讀:深圳和香港邊境的香港禁區來源是什麼? ),所以新文化運動帶來的轉變並沒有局限於深圳河以北。

戰前香港學生是以往國內升學為目標,像澳門一樣,所以沒有指引前很多中學都是用國內的課本教授中文的,國內已經主要採用白話文的時候,香港除了跟隨,也依然有經史。

1931年香港首份中文課程大綱,來源如上:

經學:第一年,《論語》(上、下論)、《左傳》(隱公至閔公)。

第二年,《大學》、《左傳》(僖公至文公)、《詩經》。

第三年,《中庸》、《左傳》(宣公至成公)、《詩經》。

讀本:中華書局《新中讀本》第一至三冊、商務印書館《共和中學國文評注》第 一至三冊,及《現代初中國文讀本》第一至六冊,任由教員採用;

又《史 記》、《國策》、《唐宋八家文》、《諸子文粹》及各家詩賦駢文,任教員選授。

直至1949年中國政權易手,香港禁止學校採用國內的課本,必須實行自己的完整中文教育政策。1953年的《中文科教育報告書》確立了中文教學文體為白話文:

(引用自《香港中國語文教育的發展》 http://www.nknu.edu.tw/~jingxue/download/international2/21.pdf)

這份報告書對日後中文教育的影響至深且鉅,現分述如下:(溫婉明,
1987,p.80)


(1)突出中文學習要培養能正確認識舊中國,又能溝通中西文化的現代中國人。


(2)下開香港日後中文教育的「傳統規範」,強調中文學習不能牽涉政治色彩的原則。

(3)語文科強調培養「傳意功能」,使學生能學以致用。這點精神在 1974 年語文、
文學分科時落實執行。


(4)認為白話文與宣傳共產主義無關,不必禁止教材採用白話文。其後,大量白話
文編入 1956 年頒布的初中國文教材。


(5)中、英文中學中文科的教材趨於接近;隨後當局在 1961 年正式宣布中文中學
改制為五年制中學、一年制預科。

中文文體和主義拉上關係,我在回答前也沒有想過。


大部分香港人都是上世紀(主要是40-70年代)大陸過來的移民及其後裔,當中又以廣東人為主。

從下面 1953 年的小學會考試卷可看出當年的中文書面語和現時的區別不大。


題主認為五四運動不會影響到香港,這個前提是不對的,前面的答主已經指出了。

我認為你這個誤解在於你把大陸和香港的文化隔離當成了1841年以來的常態。

實際上,1949年以前,香港雖然是英國殖民地,文化上卻和大陸非常緊密,移民非常頻繁,李嘉誠,邵逸夫,董建華,黃霑,金庸這些我們認為的香港人代表,實際上都是大陸移民,分別出生於潮州,上海,上海,廣州,浙江海寧。文化上,香港和大陸是一體的,沒有理由認為香港不受新文化運動影響。

1949年之後,由於不可以說明的原因,兩地移民和文化交流被限制,而香港政府又有意的培育粵語文化(在此之前,廣州粵語並不是香港的官方語言,新安話,普通話,潮汕話,上海話,客家話,英語都有人使用),兩地的文化區別度才開始增大。

就算這時候,香港和台灣的文化交流也很頻繁,比如周華健是香港人,但是事業基本在台灣,葉倩文是台灣人,然而以粵語歌出名。

當然1997年以來,獨立粵語文化圈又慢慢融合進大中華文化圈。比如鄧紫棋,很多人並不了解她的香港身份,只是覺得她有時候唱粵語老歌唱得不錯。

總而言之,香港文化的獨立性只是1949年到1997年之間的一個臨時現象,香港人用書面白話文是正常的。

再加個東南亞的故事。陳嘉庚先生的《南僑回憶錄》里提及1930年代的南洋華語教育:

"本省華僑所辦學校,多用本省人,不復如前須向上海遠聘。校內教授則用國語,現下南洋國語到處可以流通,較之祖國某省學校,尚有用方言教授者大不同矣"


解放前,香港和內地根本沒有隔閡,絕對自由行。早上挑著擔去香港賣,晚上回內地家裡。隔閡是在結婚後


推薦閱讀:

香港民眾如何看待澳門民眾?
這幾年「陸港矛盾」如此激烈的核心原因有哪些?
你希望完全恢復繁體字嗎?為什麼?
為何不將「省形省聲」的簡化方式貫徹到底呢?
繁體字簡化給國人帶來了什麼樣的文化影響?

TAG:香港 | 歷史 | 語言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