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爵位和官位品級之間有啥關係?

比如,公爵和一品哪個大


一本正經的扯下這個話題。

實際上,爵位與官位本身並無太多關係

畢竟一個人的官職什麼的包括:職事官、寄祿官、差遣、功臣稱號、散官、勛官、檢校官、兼憲銜、爵、食邑、食實封、賜。

各種,都會對應不同的品階。

九品制,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種,包括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北朝的九品六十階,隋唐的九品三十階,宋以後的九品十八階。

以唐清為例說明把:

《舊唐書·職官志》

 正第一品

王。(爵。《武德令》有天策上將,九年省。)

  從第一品

嗣王、郡王、國公。(爵。)

  正第二品

開國郡公、(爵。《武德令》唯有公、侯、伯、子、男,貞觀十一年加開國之稱也。)

  從第二品

開國縣公、(爵。)

 正第三品

  從第三品

開國侯、(爵。)

  正第四品上階

開國伯、(爵。)

  正第四品下階

  從第四品上階

  從第四品下階

  正第五品上階

開國子、(爵。)

  正第五品下階

  從第五品上階

開國男、(爵。)

王、嗣王、郡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侯、開國伯、開國子、開國男

明代的公侯伯爵屬於超品,只授予功臣和外戚,而且功臣基本為武將。

而且明代的異姓王全部為追封。包括:郭子興,徐達,常遇春,李貞,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沐晟,張玉,張輔,張懋,朱能,朱勇,朱希忠,朱永。

皇帝嫡長子封太子,襲位;其餘諸子封親王。女封公主,夫為駙馬都尉,位在伯爵之上。

太子嫡長子封太孫,其餘諸子封郡王,即位後升親王。女封郡主,即位後升公主。

親王嫡長子封世子,嫡長孫封世孫,襲位;其餘諸子封郡王。女封郡主,夫為儀賓,視從一品。

郡王嫡長子封長子,嫡長孫封長孫,襲位;其餘諸子封鎮國將軍,視從一品。女封縣主,夫為儀賓,視從二品。

鎮國將軍諸子封輔國將軍,視從二品。女封郡君,夫為儀賓,視從三品。

輔國將軍諸子封奉國將軍,視從三品。女封縣君,夫為儀賓,視從四品。

奉國將軍諸子封鎮國中尉,視從四品。女封鄉君,夫為儀賓,視從六品。

鎮國中尉諸子封輔國中尉,視從五品。

輔國中尉諸子封奉國中尉,視從六品。

奉國中尉諸子世襲。

宗室有罪削爵者稱庶人。

《清史稿·職官志》

公、侯、伯、超品。

子、正一品。

男、正二品。

輕車都尉、正三品。

以上俱分三等。

騎都尉、正四品。

雲騎尉、正五品。

恩騎尉,正七品。

凡九等,以封功臣及外戚。


謝邀。對於這個問題,各朝代的制度不一樣。但是就爵位和品官的關係,大體還是可以說是兩套系統,授予對象和授予條件(或者說選拔、考核等方式)都是不同的。簡單點說,爵是一種榮譽,一般授予功臣、皇親、先代貴族等;官是一種職責,一般通過一定的選拔方式選拔出來參與國家治理。

至於誰的級別高,各個朝代不一,有的朝代爵位可以視同品官的品級,比如唐代,根據《舊唐書-職官志》:

王正一品,嗣王、郡王、國公從一品,開國縣公從二品,開國侯從三品,開國伯正四品上,開國子正五品上,開過男從五品上。

有的朝代爵位和品官是兩個等級系統,不相互對應,比如明朝,親王、郡王、公、侯、伯、駙馬都尉(位在伯上)等不與品官的等級對應,可以說是無品,也可以說是超品。


謝邀。

我不是專業研究人員,所以無法提供學術性質的回答。只能提供一點自己的看法:

秦立郡縣制之前,爵位是就是封建,封土建國,秦孝公求賢令曰:與之分土。這就是把一塊地封給你,你自己管理。但立了郡縣制之後,就沒有這種封建了,漢有七王之亂、晉有八王之亂、明有靖難之役,所以這種封土建邦以屏周室的傻事就沒人幹了。

這之後爵位就成了虛封,只是食邑,就是把租稅給你,管理還是由地方政府來,但由於爵位是長期呆在一個地方,地位高、又有租稅,而地方官卻是流官,時間長了,地方官根本就壓不住這些貴族,所以爵位就越來越虛,食邑也盡量變成俸祿。這個時候的爵位也就是個榮譽稱號了。清末的黃帶子拉車的都有。

歷朝歷代,在開國的時候為了拉攏各方利益集團,就會放開統治階層的大門,如西漢的郎官,官宦都可以推薦子弟去當郎官獲得進身之階。但這個在開國的早期沒問題,制度粗陋,當然吃俸祿的人也少,給些小官拉攏各方豪強是必須的,但承平日久,就麻煩了,有資格的人多,但官位少,東漢的國子監,太學生達到了幾萬人,其它就更不用說了。

這種情況下,就只能多加虛銜,如宋有職事官、差遣官、散官之類的,其實就是增加上升通道中的等級,讓這些官們升的慢點,也就是所謂的磨勘。

所以你這個問題其實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幾本書估計都很難講清楚


閻步克先生有本專書《品位與職位》就是講這個,可以參考


推薦閱讀:

焚香用的香的起源是中國還是印度?
于闐王國的貴姓尉遲和孝文帝改革時的胡人姓氏尉遲有何關聯?
秦代人口總量有多少?
為什麼《宮》與《步步驚心》情節有很大的出入?
中國有沒有從別的國家的史料里發現關於中國的重要的我們沒記載的歷史?

TAG:中國古代歷史 | 中國古代文化 |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