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誰譯的好?


  • 何新譯《培根論人生》,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 曹明倫譯《培根隨筆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版
  • 蒲隆譯《培根隨筆全集》,譯林出版社,2008年版
  • 丁大剛譯《培根隨筆集》(英漢對照),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8年版

第四本是英漢對照本,於是有了對比甄別譯工的機會。以下是第一章部分原文及各譯文:

----------------------------------------------------------------原文:

What is truth? Said jesting Pilate, and would not stay for an answer. Certainly there be, that delight in giddiness, and court it a bondage to fix a belief; affecting free-will in thinking, as well as in acting. And thought the sects of philosophers of that kind be gone, yet there remain certain discoursing wits, which are of the same veins, though there be not so much blood in them, as was in those of the ancients. But it is not only the difficulty and labor, which men take in finding out of truth, nor again, that when it is found, it imposeths upon men』s thoughts, that doth bring lies in favor; but a natural though corrupt love, of the lie itself. One of the later school of the Grecians, examineth the matter, and is at a stand, to think what should be in it, that men should love lies; where neither they make for pleasure, as with poets, nor for advantage, as with the merchant; but for the lie』s sake……

---------------------------

何譯:

「真理是什麼?」彼拉多當年玩世不恭

1

地取笑說。他提出這個問題

2

是不指望得到答案的。世人多數心隨境變

3

,他們認為堅持一種信念就等於自帶一種枷鎖,會使思想和行為無法自行其是。雖然作為一種學派的懷疑論

4

早已消逝,但持這種觀點者

5

仍大有人在

6

——儘管他們的觀念未必像古人那樣清晰而透徹

7

使人們寧願追隨詭言,而不去追求真理的原因,不僅由於探索真理是艱苦的,也不僅由於真理會約束人的幻想

8

,而且是由於詭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惡習

9

。後期希臘有一位哲學家

10

曾探討過這個問題,因為他不能理解,為什麼一些欺世詭言竟能如此迷人

11

,儘管它們既非詩歌那樣優美

12

,又不像經商那樣使人致富

13

1. jesting,現在分詞用作形容詞,指此人生性愛開玩笑,滑稽幽默。何譯「玩世不恭」且用作副詞當狀語,不知從何說起。

2. 一句話斷作兩句,只好增加「提出這個問」以銜接上文,啰嗦。

3. delight in giddiness,沉溺於輕率無常。「心隨境變」不合原文。

4. 原文並無「懷疑論」,屬於延伸意譯。

5. 漏譯discoursing wits和of the same veins。

6. 「大有人在」,原文無。

7. 「觀念……清晰而透徹」,不知從何譯來?

8. thought譯作「幻想」,不當。

9. 這句「而且是由於詭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惡習」對應「but a natural though corrupt love, of the lie itself」,偏離原意太遠了。

10. school為學派,譯作「一位哲學家」,誤。

11. 「如此迷人」不知從何而來。漏譯but for the lie』s sake。

12. 「既非詩歌那樣優美」與原文不符。

13. 詞不達意。

-------------------------------

曹譯:

何謂真理?彼拉多曾戲問,且問後不等回答。世上的確有人好見異思遷

1

,視固守信仰為枷鎖纏身,故而在思想行為上都追求自由意志

2

。雖說該類學派的哲學家均已作古,然天下仍有些愛夸夸其談

3

的才子,他們與那些先賢一脈相承

4

,只是與古人相比少些血性。但假象之所以受寵,其因不止於世人尋求真理之艱辛,亦非覓得之真理會對人類思維施加影響,而是緣於一種雖說缺德

5

但卻繫世人與生俱來的對假象本身的喜好。希臘晚期學派中有位哲人

6

對此進行過研究,而思索世人為何好假令他感到困惑,因其既非像詩人好詩

7

一般可從中獲得樂趣,亦不像商人好商

8

那樣可從中撈得利潤,愛假者之愛假僅僅是為了假象本身的緣故。

1. delight in giddiness譯作「見異思遷」,不準確。

2. 「故而……」把原文句式大變了。

3. discoursing譯作「夸夸其談」,有點過。

4. of the same veins譯作「一脈相承」,很傳神。

5. corrupt譯作「缺德」,很突兀。估計譯者在此處卡殼許久,苦思冥想無計可施,才有如此不協調的句子。

6. school是學派,不是哲人。

7. 詩人好詩,與假話何關?

8. 商人好商,與假話何關?譯者還沒吃透原文。

曹譯大優於何譯。

-----------------------------

丁譯:

善戲謔

1

的彼拉多曾說:「真理是什麼?」說了之後並且不肯

2

等候回答。世上盡有一般人喜歡把意見變來變去

3

,並且認為固定了一種信仰即等於上了一套枷鎖;在思想上和行為上他們都一樣地要求意志的自由

4

。並且雖然這一流

5

的各派哲學家已成過去,然而仍有些心智游移的說者

6

和他們同聲同氣

7

——雖然這般人

8

比起古人來血氣薄弱一點。但是使人們好偽說的原因,不僅是人們找尋真理時的艱難困苦,亦不是找尋著了真理之後真理所加於人們的思想的約束,而是一種天生的,雖然是惡劣的,對於偽說本身的愛好。希臘晚期哲學學派中有人曾研究過這個問題,他不懂得偽說之中有什麼東西竟會使人們為偽說的本身而愛它,因為偽說既不能如詩人之所為,引人入勝;亦不能如商人之所為,導人得利

9

1. jesting是指此人生性善戲謔,而不僅僅是戲問這一句話。此譯準確。

2. 不知「不肯」從何而來?

3. delight in giddiness 譯作「變來變去」,也不恰當。

4. 句式與曹譯一樣,與原文不符。「他們都一樣地」屬於廢話。

5. 「這一流」,費解。

6. 「心智游移的說者」,不知從什麼英漢詞典上抄來的古怪措辭。

7. of the same veins譯作「同聲同氣」,不好。

8. 「這般人」,費解。「這班人」?

9. 詩人、商人句不佳,與曹譯一樣,未解原文。

------------------------------

蒲譯:

「真理為何物?」彼拉多戲言相問,但並不指望回答。誠然,總有人喜歡朝三暮四

1

,認為固守信仰無異於枷鎖加身,所以無論行為思想均追求隨心所欲。雖然此類哲人俱已往矣,但仍有巧舌如簧之士

2

跟他們一脈相承,然而氣血之剛烈已遠遜於古人矣。但人們依然偏愛虛假,究其原因不僅由於尋求真理得不辭艱辛,也不僅由於發現真理後反而使人的思想作繭自縛,而且還源於人們的一種劣根性:嗜假成癖。晚期的希臘哲學流派中有一派人考察過這個問題,對人們為何喜歡虛假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說詩人弄虛以尋歡,商人作假為牟利

3

,那一般人就只有為虛假而愛虛假了。

1. delight in giddiness 譯作「朝三暮四」,也不準確。不知為什麼,以上「心隨境變」、「見異思遷」、「變來變去」、「朝三暮四」如出一轍,可能是都基於同一個早期譯本。是不是哪位前賢的文言譯本?

2. discoursing wits 譯作「巧舌如簧之士」,比以上版本均好。

3. 「詩人弄虛以尋歡,商人作假為牟利」,佳譯。巧妙地嵌入「弄虛」、「作假」,行文便清晰易解了。

以上四個譯本,以蒲隆譯本最佳,基本做到了信、達、雅。該書印裝也很有格調,值得推薦。

何新譯本與原著相差最遠,過於「自行其是」(他自己的措辭)。不過據說這些年來何譯印刷流行最廣,可能緣於他在學術界和思想界的影響力,但就譯工而言,定為不佳譯本,當無異議。有人戲稱何不太懂洋文,是將前輩的文言譯本翻譯成白話文。此話很損,但我以為並非空穴來風。

以下是海客的譯本,綜合幾個譯本的妙句,屬投機取巧。說實話,不看譯本,光讀此書的原文,很費勁。

何謂真理?彼拉多曾戲言如是,且不待回答。世人確有耽於輕率無常者,視信仰為枷鎖,會羈絆思想與行為的自由。雖然此類哲人俱已作古,但仍有一些善辯之士,與之一脈相承,儘管他們的血氣之盛不及古人。人們之所以偏愛謊言,不僅緣於探求真理之艱辛,抑或真理對人們思想之束縛,而是因為人們對謊言的天生貪愛。古希臘某晚期學派曾考察此問題,對於人們酷愛謊言的原因百思不解,如果說詩人弄虛以尋歡,商人作假以逐利,則世人喜歡謊言,僅僅是為謊言而謊言了。


培根的《論讀書》 :

何新譯文:讀書可以作為消遺,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

東旭譯文:讀書是為了娛樂、裝飾和增長才能。

水天同譯文:讀書為學底用途是娛樂、裝飾和增長才識。

王楫譯文:讀書可以怡情養性,可以摭拾文采,可以增長才幹。

王佐良譯文: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

陳才宇譯文:讀書可以作為娛樂,作為裝飾,作為能力的培養。

姚宗立譯文:學習以獲樂趣,以裝飾門面,以求才能。

廖運范譯文:讀書能給人樂趣、文雅和能力。

曹明倫譯文:讀書之用有三:一為怡神曠心,二為增趣添雅,三為長才益智。

陳毅平譯文:讀書可以娛樂,可以裝飾,可以增長才幹。

非原創,侵刪。


個人喜歡何新譯本,一定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本的。

但仍需注意,同一譯作者仍有不同版本。

圖一噹噹網何新譯本湖南文藝出版。

圖二孔夫子舊書購買的上海人民出版社83年出版

因為老版只是摘取數篇,所以已經孔夫子舊書購買了更全的何新譯本,20007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到貨之後更新。


個人覺得蒲隆的不錯


市面上的版本主要以 曹明倫和蒲隆 翻譯的為主。我認為題主可以全面的讀一下,每個人的翻譯都有自己的特點,可以從中得到不同的益處。知識本來就是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理解而不斷傳承下來的。


推薦閱讀:

關於《水滸傳》《培根隨筆》《傅雷家書》閱讀的問題?

TAG:培根FrancisBac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