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到秦朝,怎樣才能在秦朝活下來?
《羋月傳》上映後,一直在想,我們需要了解怎樣的姿勢才能很好的在秦國活下去呢?
本文內容來自張不叄的新書《秦朝穿越指南》。
如果你愛他,送他去秦朝,那裡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送他去秦朝,那裡是地獄。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它是古裝劇、穿越劇的大熱門,吸引著無數項少龍們躍躍欲試;它也是史書中充斥著各種恐怖傳聞的虎狼之國,唯有真的猛士敢於前往那裡。
天堂也好,地獄也罷,只有親身經歷,你才能確定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吟誦著這樣的詩句為自己壯膽,大無畏地踏上這段最刺激的旅程吧:
「不要溫和地走入那個良夜,
「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黔首,請出示身份證,否則抓你去勞改穿越到秦朝之後,你遇到的第一件事會是什麼?
答案是被抓。
這不是聳人聽聞,在秦朝,「穿越者」完全就是「偷渡客」的同義詞。你不可能像古裝劇里的大俠那樣在秦朝滿大街亂逛,任何一位黔首(秦朝民眾的稱謂)看到你在鄉野中無所事事地閑逛,都會以朝陽區人民群眾的高度警覺來盤問你,假如你沒有秦朝的證件——「驗」、「傳」、「符」等,他們一定會把你扭送到官府,換幾個賞錢花花。等待你的也很可能會是「將陽」(遊盪罪)、「闌亡」(逃亡出關罪)、「邦亡」(偷渡出境)等罪名,以及被罰為刑徒、接受勞動改造一類的命運。
即使你運氣足夠好,沒有第一時間被抓,也不會有住處可以落腳,因為秦朝所有的「逆旅」(旅館)都不會收留一個交不出「驗」、來路不明的可疑人等,這一規定是當年秦國變法時商鞅推出的,他還以自己親身經歷證明了這項制度的牢不可破:有一次他本人夜晚投宿客棧,因出來得太匆忙忘了帶「驗」,旅館老闆因此拒絕他住宿,從此留下了「作法自斃」的成語。有鑒於此,你只能避人耳目,長期露宿荒郊野嶺,過著秦朝版白毛女的生活。
湘西里耶曾出土過一枚簡牘,上面寫著:從前邯鄲市「韓審里」的成年男子吳騷(真是個好名字),外貌特徵為臉色發黃,臉型橢圓,身高7.3秦尺(約合1.68米),行為端正,不清楚其個人財產情況。這就是秦代的一份通行證,叫做「傳」,沒有它,就是項少龍也要分分鐘被緝拿歸案。
所以還是老實點,乖乖去到官府自投羅網,讓他們給你上戶口吧,在秦朝,黑戶寸步難行。
里耶秦簡中的一枚「轉」,屬於當時的身份證。別人犯罪,你可能「躺槍」上好了戶籍,作為新移民的你被編入了「什伍」,五家為一「伍」,十家為一「什」,你和自己的鄰居甚至家人,都有義務互相監視、互相救助;假如「什伍」中任何一人犯罪或者受到侵害,你卻置之不理,都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這,就是傳說中那慘無人道、慘絕人寰、慘不忍睹的……連坐制。
不過,這項制度並不像慣常理解的那樣,是2000年前的「稜鏡門」——鄰居們互相監視的內容僅限犯罪和可疑現象,不涉及日常生活。從《秦律》這條規定還能看出連坐制積極的一面:假設有人在大街上殺人,你又剛好在百步以內、親眼目睹兇案發生,如果袖手旁觀而不援助,事後就要被「罰二甲」。可見在秦朝,見義勇為不是美德,而是你應盡的義務。
更重要的是,連坐制也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無差別處罰,秦朝法律格外強調知情與否:譬如熟人偷錢之後來你家做客,你並不清楚他的犯罪行為,對方被抓後,也就不需要連坐;假設有強盜沖入你家,你高聲呼救,但此時你的鄰居們都不在家,事後他們也不承擔責任,需要承擔連坐責任的是你們的「伍老」、「里典」(相當於村長)。
非但這些基層管理人員,官職越高越容易被連坐。商鞅變法時期的兩位太子傅——公子虔、公孫賈就是最知名的受罰者。當時太子駟犯了法,但他年齡太小又是儲君,不便對其直接處罰,於是這兩位承擔監護責任的老師不幸躺槍,一個被割了鼻子,另一個被臉上刺了字,「刑不上大夫」的傳統,在這一事件中被打破。
亂倒垃圾要被刺字,偷一錢就要勞動改造秦朝花樣作死大賽秦朝一直處於戰爭狀態,關於日常生活的規定細緻到喪心病狂,稍有出格,等待你的就是各種處罰。身為穿越者,你如果不事先對此有詳細了解,簡直就是寸步難行。
不許隨意享受。愛好享受的穿越者快回21世紀吧,商鞅認為,禁止驕奢淫逸能保證民眾「氣不淫,行作不顧」,有著蓬勃朝氣,因此秦朝禁止一般民眾隨便聽音樂、喝酒吃肉、穿華麗衣著等,就連穿絲織的鞋上街都不可以。
不能亂倒垃圾。傳言秦朝有「棄灰於道者黥」的規定,為了市容的整潔,如果你在街道上亂倒灰燼,臉上就要被刺字。不過據考證,這項規定早在殷商時期就有了。
偷一錢就要勞動改造。「不拿一針一線」真不是說著玩的,哪怕你偷摘了價值不過一錢的桑葉,都要被罰服徭役30天。
舉報不實要「反坐」。正如現代社會不能隨便撥打報警電話一樣,你舉報別人殺人,事實上對方沒有,那麼官府就按殺人罪應受的處罰來對付你,這是為了防止誣告成風、冤枉好人。
不受理匿名信。你看你的鄰居不順眼,想靠著告密整倒他,這是不可能的,官府任何人收到匿名信,都不許拆開看,而是要第一時間把它一燒了之;如果你投匿名信時剛好被抓,不管內容是否屬實,都要受罰,這也是為了防止誣告。
打架要被判刑。你和別人打架,拔光了他的鬍鬚和眉毛(天知道你怎麼這麼惡趣味),或者拔劍砍斷對方髮髻,都要被罰去當勞改犯「城旦」;或者你蘇亞雷斯附體,咬斷了對方的鼻子或耳朵,就要被罰耏刑——刮掉鬍子;如果殺死對方就更嚴重了,這叫「斗殺人」,肯定是要償命的。
不許指桑罵槐。一般人印象里,秦朝不能批評「體制」,但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官府對言論的限制主要集中在「以古非今」之上,也就是禁止以吹捧古代的形式來影射朝政。這一規定是由「焚書」事件引起的,當時一批被秦始皇請到咸陽當智囊團的儒家學者鼓吹分封制,而且有跡象表明他們與六國復辟貴族有聯繫,於是秦始皇下達了這一禁令。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這只是一種威懾性政策,並沒有實際執行,至少史書中還沒有發現因此而被處決的案例。
不許歌功頌德。真的,秦朝政府不僅不許批評,連表揚都不許。商鞅變法時,很多民眾一開始怨聲載道,體會到變法好處後又開始讚揚新法,結果商鞅把他們全都流放了;秦昭王有一次生病,有民眾殺牛為他祈禱,也反過來受到處罰。有學者認為,秦朝政府這樣做,是因為擔心民眾的歌功頌德會促使官吏們熱衷做秀,不踏實做事。
沒那麼多死刑,只有刺字、割鼻子、砍腳,以及勞動改造雖然努力學習《秦律》,但有一天你還是一不小心違法了,嚇得整個人都感覺不好了,你知道史書上秦朝有著各種蔚為大觀的酷刑,擔心自己也會嘗到這一滋味。
其實沒那麼可怕。《雲夢睡虎地秦簡》記載了200多個秦代真實案件,真正判處死刑的只有5起,也是犯罪性質確實嚴重的案子;至於你熟悉的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幾乎沒有,原因是當時秦國經常打仗和修建工程,迫切需要勞動力,當然不會允許違法者蹲監獄,因為這意味著你將白吃白住不幹活。
也正因此,當時的刑罰基本以不削弱罪犯的勞動能力為前提,最常見的處罰有三種:
一是經濟處罰,也就是繳納罰金,不過你交的不是錢,而是盾牌或甲胄,畢竟在戰爭時期,這些裝備比貨幣實用得多;
二是勞動改造,違法者往往要被罰做「城旦」、「隸臣」等各種苦役,這也是秦朝進行各項大工程最主要的勞動力來源;
三是肉刑:「黥」(臉上刺字)、「耏」(刮鬍子)、「髡」(剃禿頭)、「劓」(割鼻子)、「斬趾」(砍腳)等。古人認為自己身體的一切都是父母賜予的,為表示對他們的崇敬,一定要保持身體完好,連鬍鬚和頭髮都不能剃,剪下的指甲也要小心收藏起來。所以這些肉刑還不僅是為了讓違法者肉體上痛苦,同時也是一種恥辱標記,隨時提醒他們的前科。
死刑確實有,但沒那麼花樣繁多,最主要的是「斬」(斬首),2.0版本是「梟首」(砍下頭後掛起來示眾),其他幾個升級版本為「棄市」(暴屍街頭以供圍觀)、「戮」(對屍體進行羞辱)、「坑殺」(殺死後隨意掩埋,不許安葬)等。
當然,真正殘酷的刑罰也是存在的,秦朝歷史上兩位丞相——商鞅和李斯,就先後遭受了車裂與五刑,前者是俗稱的「五馬分屍」,後者相當於把前述的各種肉刑和死刑串燒到了一起。
臨潼一帶出土的鐵質腳銬,應該是刑徒所戴。務農,三無穿越者最優選作為一個無常識、無技能、無節操的「三無」穿越人員,你在秦朝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找個正當職業。
走遊說君王的路子不大現實。《商君書》認為,如果那些舌辯之士(辯知者)、遊說跑官(遊宦者)、傳播私學的學者(文學私名)發達顯貴了,那叫「淫道」,就像用喵星人當誘餌來抓老鼠一樣危險;儘管徐福、盧生等學(wu)術(liang)大(pian)師(zi)也給你樹立了榜樣,不過你也一樣聽說過焚書坑儒對吧?當然如果你突然從嫪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光輝未來,請出門左轉去找《趙姬艷史》劇組,本次旅途不開放這類業務。
靠譜的選擇還是務農。秦朝極為重視農業,哪怕你兩手空空地移民到這裡,官府也會無償為你分配田地和蓋房的宅基地,這叫授田制;一同分配給你的還包括耕牛、鐵制農具和作為種子的糧食。
不會種田沒關係,照著《田律》學就可以,還有田典等吏員可以為你提供幫助。秦朝農業實行標準化管理,法令連每畝地需要撒多少種子都有統一規定:如果是播種稻、麻,每畝得用2 x 2/3斗;穀子、麥子每畝1斗,黍子、小豆每畝2/3斗,大豆每畝半斗;遭受自然災害時,地方官吏須及時向上級報告受災面積;為了保證足夠的勞動力,一戶不得有兩人同時戍邊,至少保證一人耕田,以勞役抵償罰金者也可在農忙季節回家干農活。
值得注意的是,你一定要保護好官府分給你的耕牛。牛是耕田的重要勞力,偷牛行為遠比如今偷一輛豪車惡劣得多,各鄉、里也都要定期舉辦耕牛評比,牛減了膘,你要被笞打;就連耕牛老死之後,它的皮肉筋骨都會被分別送到官府保存,而不能隨意殺牛吃肉。
臨潼出土的鐵質農具。兒子打老子算犯法,老子殺兒子不算你「魂穿」(投胎)到了一個秦人家庭,父母的溺愛使你從小頑劣不堪,這天偷了家裡的錢,被你的秦朝爸爸打殘了。你哇哇大哭著跑到官府想告自己的老子,官府卻稱,你這叫「非公室告」,他們不受理。
秦朝專門把民間訴訟分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一個家庭內部,子告父、仆告主等就屬於「非公室告」,官府均不受理。最坑爹的是法律還規定,父親偷兒子的東西不算盜竊——也不知是不是真有這種逗比的爸爸。
反過來,如果你惹怒了自己的父親,他有權以「不孝」的罪名要求官府將你「謁殺」,官府會批准並代為執行。甚至如果你生下來時有生理缺陷,出於優生的考慮,父母都有權殺死孩子而不會因此獲罪。
夫妻關係也受法律約束,假如你和自己的秦朝老婆吵架,撕傷了她的耳朵,官府就會判你耏刑(刮鬍子);就算你想和老婆離婚,也必須前往官府登記,而不能自行分居,否則你們夫妻雙方都要被「罰二甲」。
財產公證制度在當時也出現了。《里耶秦簡》就出土過一份當時的遺囑,這叫「先令」:秦始皇二十二年六月乙巳日,名為士伍「武」、居住在洞庭郡遷陵縣都鄉高里的你立下遺囑,願意將自己的兩位僕人、女僕和她的兒子,以及一匹母馬,留給自己未成年的小兒子;里典、都鄉嗇夫(鄉長)還為這份文書作證,確保它具有法律效力。
萬喜良死了會被埋進長城嗎?身為秦朝人,服徭役是每位黔首應盡的義務,你也不例外,在官府徵發之下,一位來自沛縣的劉姓亭長帶領著你們前往咸陽。
這一路你們走得人心渙散,不斷有人逃亡,這讓劉亭長大為光火。秦朝有兩種逃避徭役的罪名,一種叫「逋[bū]事」,即拒絕去服徭役地點報到,官府會在抓住逃亡者後「笞」他五十下;你們的逃亡情節更嚴重,屬於第二種罪行「乏徭」,是在「已閱」(已接受了上級的面試)之後的逃亡,被抓住後會笞打更甚。而對劉亭長來說,他必須親自將這些逃亡者一一緝拿歸案,或者至少由親友代為緝捕,才能免去罪責。自知沒這個能力的他索性召集你們喝了頓酒,宣布自己也準備亡命天涯。是的,這就是史書中劉邦落草的原因。
你沒有他的膽子,只好老老實實去服役。你和另一位叫吳廣的兄弟,在陽城縣尉和陽夏縣尉的威逼下,帶領著900戍卒前往漁陽戍邊,這天夜裡來到了一個叫大澤鄉的地方,突然下起了大雨……
後面的故事不用說你也知道了。眾所周知,服徭役遲到就要被砍頭的規定,是陳勝吳廣決定發動起義的直接誘因。但事實上,人們對這條規定的爭論很大。《徭律》表明,朝廷徵發徭役,如果遲到三到五天,縣尉(你們的工頭)會受批評;遲到六到十天,罰一面盾;超過十天,罰一套甲;更重要的是,「水雨,除興」——如果遇到下雨,就可以免除本次徵發。
另一種解釋是,秦代有徭役、戍役之分,駐守長城和嶺南的兩支秦軍就是戍役的主體,法律對於戍卒的管理也很可能是參照軍法,而軍隊里上級的確享有不經過司法審判就直接下令誅殺下級的權力。
你來到了北疆,成為修建長城的萬千黔首中的一員,編號「9527」,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工頭兇狠的皮鞭使你生不如死,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對遠方的妻子——孟姜女的思念。這天你終於像一匹精疲力竭的老馬那樣倒下,慘無人道的工頭下令將你的屍骨埋進長城……
其實,這也是後人毫無根據的臆想。
翻開《秦律》,裡面的確規定了可以對「城旦」等勞改犯進行體罰,假如「城旦」在勞動中破壞了公物,都要將物品估價、折成笞刑,但規定「可以打」恰恰反過來證明不能「隨便打」。另一個案例中,一個「大夫」爵的工頭無故鞭打了一名勞改犯「鬼薪」,導致對方逃亡,那麼打人者必須受罰在官府服役,等待逃亡者被捕獲。
何況《秦律》還規定:有人自殺,與死者同伍的人如果不向官府報告,而是擅自埋掉死者,就得罰一甲,可見對於死亡事件的慎重。以此推論,在這種詳盡規定下,服徭役者死了絕不可能隨便處置。
虎狼秦軍需要你身為男人,又穿越到秦朝,怎麼能不從軍,戰場上一顯身手?帶著這樣的想法,你成了虎狼秦軍中的一員。
秦軍編製以「什伍制」為基礎:五人一「伍」,兩「伍」一「什」,五「什」一「屯」……各設伍長、什長、屯長等,直至一萬人組成一個基本戰鬥單元,由一將統領。連坐制自然更被貫徹到了軍中,你們每個人都要簽保證書:如果伍內有一個人觸犯禁令,其他四人必須揭發,否則全體都要受罰。
你在軍中認識了兩位同袍,他們是兄弟,哥哥叫黑夫,弟弟叫驚,兩人都在因沒有夏天的衣服發愁,於是各給家中寫了一封信,希望母親把夏天穿的衣服寄來,越快越好;如果家鄉的布貴的話,就多寄些錢,他自己買布做夏衣。這兩封目前已知的中國最早家信或許表明,秦軍的軍服是自己籌備的。
在經歷了嚴酷訓練之後,你終於真正走上戰場。你也許習慣了電視上常見的那種戰爭場面:武將騎著馬、揮舞著兵器單挑,士兵們雜亂無章地蜂擁前沖,千萬不要試圖效法,否則等待你的必定是第一時間就慷慨捐軀。
古代戰爭其實更像是大規模的團體操:將軍們並不親自上陣,而是站在高處以便看清戰局,用不同顏色的旗幟、不同聲響和頻率的金鼓發出號令,譬如《墨子》就記載了不同旗幟的含義:需要調集敢死隊時就打出蒼鷹旗,需要精銳部隊就要掛出虎旗,請求多餘士兵支援時掛雙兔旗,等等。你們則事先在訓練中熟記這些信號,到時候根據指令排列成不同的戰鬥隊形:常規陣形的方陣,用於防禦的圓陣,用於進攻的錐形陣等,緊密有序地與戰車、騎兵等各兵種協同作戰。
戰鬥勝利了,你和同袍們將斬獲的敵軍人頭血淋淋地排列在空地上,軍吏們捏著鼻子趕著蒼蠅逐一進行鑒定,這道程序叫「暴首」或者「驗首」:「以戰故,暴首三,乃校三日,將軍以不疑致士大夫勞爵。」評比結束後你換回了「公士」的爵位。
商鞅變法時推出了軍功爵制,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軍銜制,它分為從「公士」到「徹侯」的二十級,級別越高,地位和待遇就越高,有爵位的人有更多機會當官、為吏;一旦犯法,爵位還可以用來贖罪和減刑,就連不同爵位的伙食都不一樣;即使你戰死沙場,爵位以及與爵位掛鉤的各種待遇,也可以由家人繼承。
也正因此,斬首換爵的渴望深深滲入了每一個秦軍士卒的血液,它也成為激勵秦軍士氣的最有效手段。有縱橫家描述,戰場上的秦人不穿鎧甲,左手提著人頭、右手夾著俘虜,瘋狂追逐著丟盔棄甲的敗軍。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對兵馬俑的復原圖。如何混好秦朝司法圈? 儘管很多人詬病秦朝實行愚民政策,但事實卻是官府在各郡縣都設立了「學室」,推行「壹教」(統一教化)的基本國策,你不妨去那裡接受教育,出來可以從事司法工作。
負責教學工作的是經驗豐富的司法人員,他們的正式稱呼是「令史」,《雲夢睡虎地秦簡》的主人「喜」,就是這樣一位「令史」,授課內容包括書寫小篆、熟悉各種律條、寫作被稱為「爰書」的各種司法文書等。
有時你還需要跟著「令史」去辦案,也將有不小几率接觸到各種刑事案件,完全有化身為秦朝版「卷福」的可能。《雲夢睡虎地秦簡》有一批竹簡叫《封診式》,它包括許多驗屍報告、現場勘查記錄,足以表明秦朝已在法醫學、司法鑒定與偵查等方面取得了不小成果。
譬如這篇「爰書」,就詳細描述了死者的狀況:該男屍體在某一房屋的南面,仰面躺卧;頭上左額角有刃傷一處,背部有刃傷兩處,都是縱向的,長各四寸,互相沾漬,寬各一寸,傷口都是中間陷下,像斧砍的痕迹;頭部、額角和眼眶下都出血,污染了頭部、背部和地面,都不能量出長寬……
另一篇記錄弔死者的「爰書」,總結了一些判斷是否自縊的經驗:看繩結的方式,是否有繩套,舌頭是否吐出來,頭、腳離束繩和地面的距離,有沒有流出排泄物。解開繩索以後,口鼻是否有氣排出,身體是否有淤血。要實驗一下看死者的頭能否從繩套中脫出,如果能,就要剝光死者衣服,徹底檢查全身,尤其是頭髮和私處。如果都是否定答案,就不能判定為自縊。
再比如你得了麻風病,又犯了罪,會有醫生對你的外貌進行醫學鑒定,並據此寫鑒定書:無眉,艮本絕,鼻腔壞;刺其鼻,不嚏(沒有眉毛、鼻樑斷絕、鼻腔已壞,探刺鼻孔,不打噴嚏)。他再讓你沒病走兩步,如果你拖著腳走步的身姿跟《植物大戰殭屍》里的殭屍一樣,他就會記:兩足下踦(兩腳不能正常行走)……鑒定完畢,你都符合條件了,才會確認犯罪的你是「癘者」,可以「定殺」。
不懂什麼是定殺?來,教教你:兩位從事官府勤雜工作的「牢隸臣」把你拖到河邊,盪鞦韆一樣悠了幾下,「撲通」一聲就把你丟進河裡,激起衝天的水花。
現在明白啥叫「定殺」了吧。
跟著令史連破了幾個大案,你有資格參與斷案了,於是意氣風發地升堂。兩旁衙役手持水火棍,齊聲喊「威武」;堂下三口鍘刀一字排開,頭戴烏紗帽、黑臉上一彎白月牙的你「啪」地一拍驚堂木:把人犯帶上來,先打他三百殺威棒!……
對不起,別說秦朝,就是真正的包公也不這麼斷案。
和古裝劇里演的不同,秦朝的縣令一般是不直接斷案的,司法工作主要由他的副手——縣丞來負責,具體審判則往往由多位令史組成合議庭。審判程序與如今很像,當事人需要陳述案情,證人需要出庭作證;作為審案者的你們要從各方不同的陳述中進行判斷,找出中間的矛盾之處。法律規定你要「先盡聽其言而書之,各展其辭」——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陳述,並加以詳細記錄;「雖知其訑,勿庸輒詰。其辭已盡書而無解,乃以詰者詰之」——就算知道對方是在說謊,也不要馬上盤問,直到他該說的都說完,再進行詢問。
當然,古裝劇中「殺威棒」式的刑訊,在秦朝也有,但受到嚴格限制。《封診式》規定:審理案件不用拷打而破案是最好的,施行拷打不可取,更不能恐嚇犯人,但如果犯人有回答問題不實或狡辯、多次欺騙或改變口供、拒不認罪等情況,那就可以用刑;審訊者必須做出書面報告,以備審查。
審訊過程全部終結後,你需要公布判決,它分為「鞫」、「論」兩部分,前者是對犯罪事實的認定,後者是對被告人做出有罪無罪、如何適用刑罰的判決;如果被告人不服,還可在判決生效後提出上訴,這叫「乞鞫」或「覆訊」。《奏讞書》就記錄了一個案子:一位樂師「講」被誣陷參與盜牛,初審時他因受到刑訊逼供而被迫承認;通過「乞鞫」而得以平反昭雪,初審刑訊他的幾位令史也因此受到處罰。
秦朝公文寫作一點通經過一番努力,你終於在秦朝混成了一名小吏。你的工資叫「秩」,不是按月領,是按年領;領到的也不是錢,也不是古裝劇動不動就出現的以「兩」來計算的元寶,而是以「石」為單位的粟米,史料中經常可見「年秩XX石」的記載,蓋因於此。
假如能混成年秩200石以上的「長吏」,你會有資格配上官印,不過它根本不像古裝劇里演的那樣方方正正一大塊,而是只有硬幣大小,背面則像一枚鈕扣,一個小孔系著綬帶。
每一位吏員都有自己的檔案。《里耶秦簡》有一枚簡牘記錄了不同吏員的出勤天數,相當於如今的打卡記錄;另一枚「遷陵吏志簡」顯示,當地縣府有103名吏員,負責司法工作的令史有28人,來自某某地的服徭役者有18人。還有一枚「伐閱」簡,記載了一位吏員的履歷表。「伐」是指功績,「閱」指的是資歷,換言之,一個是功勞,一個是苦勞,後來漢魏時期,官宦人家會在自己住宅外立兩根柱子,分別記上「伐」與「閱」,「門閥」一詞就是這樣來的。
你在縣府的日常工作是寫各種各樣的公文。《里耶秦簡》顯示,當時有一套嚴整的公文寫作規範,下級向上級「請示」要用「敢言之」;平行公文以「敢告」為開頭;下行公文可以直接「告」、「謂」、「下」、「卻」。無論「敢言之」還是「敢告」,公文的開頭和結尾都要各寫一次,哪怕文書的內容十分簡略,比如這份:
「三月戊午,遷陵丞歐敢言之:寫上。敢言之。」
這是為了防止別人在公文結尾偷偷加上其他字,對內容進行篡改。
不同地點之間的公文傳遞要靠「郵人」,也就是當時的郵遞員來完成,他的任命需要主管上級提名,《里耶秦簡》有一枚「除郵人簡」,專門記載了秦始皇三十二年,洞庭郡啟陵鄉「成里」一位叫「匄」的人被任命為郵人的經過。
當時人們在簡牘上寫好信,會用另一枚同樣大小的空白簡牘蓋住字;如果信比較長,以至於簡牘正反面都寫滿字,那就在背面再蓋上一枚空白簡牘,這「信封」就叫「檢」,再把三塊木片像夾三明治一樣夾在一起,用繩子系好。為了保密,還要在打繩結的地方糊上一種特製的封泥,再在泥面蓋上印章,這樣一旦撬下封泥就沒法還原了,這一程序叫「封緘」。等送到收信人手中,收信人就用小刀把封泥撬開,再解下繩子打開信件。
至於郵寄公文,當時基本全是人力傳遞,這叫「以郵行」;只有重要或緊急的公文才會用車馬傳遞,分別叫「傳」、「驛」,如果水路便利,還可以用船隻郵寄,這在當時是效率最高的。為了防止「郵人」在路上磨蹭、影響效率,他必須記下自己每天途經的地點和里程;收信的吏員們甚至要記下收到信的詳細時間,精確到「刻」,以備上級審查。
里耶秦簡博物館中,郵人上路前的模擬場景。搞反腐,不靠打老虎多年媳婦熬成婆。不知寫了多少份公文後,你終於被提拔為一個不大不小的官。別以為自己就此端上了鐵飯碗,在秦朝為官絕不輕鬆,朝廷奉行「明主治吏不治民」的法家學說,管理官吏甚至比管理民眾還要嚴格。
秦朝規定,你選拔推薦的官員如果日後工作出了問題,不僅他本人要被處理,你也要被連坐。秦昭王時期,丞相范雎保舉自己的兩位恩人鄭安平、王稽為官,結果兩人一個降趙,一個與敵國私通,事情敗露後,范雎按律要被滅三族,最後還是秦昭王親自赦免才逃過一劫。此外,秦朝還有一種嚴厲的撤職叫「廢」,被「廢」者不得再被提拔,仕途會就此完結。
拖延症和懶癌也是在秦朝為官的大忌,商鞅執政時就要求「無宿治」——任何今天能處理的政務都不能拖到明天,這不僅使官府有了極高的行政效率,還使徇私者根本沒有腐敗的空間。
為嚴防司法腐敗,秦朝還有「不直」、「縱囚」罪專門等待著審判者,故意輕罪重判、重罪輕判都屬「不直」,把有罪的犯人以無罪釋放則屬「縱囚」,等待你的不僅是丟官罷爵,還有流放,秦始皇時期就曾發配大批「斷獄不直」的官吏去修長城。
除去以上這些,官吏們日常還要受到內史或監御史的監督,每年正月還要接受考核「課」,評上「最」等級的為優,你可以得到提拔;評上「殿」的為劣,要接受處罰。
最後,與許多人以為的那樣不同,「虎狼之國」也絕非道德的荒原,秦朝官吏的公務員守則——《為吏之道》,就堪稱當時的「八榮八恥」:一曰忠信敬上(熱愛祖國、尊敬上級),二曰清廉毋謗(為官清廉、不得以權謀私),三曰舉事審當(舉止得當),四曰喜為善行(助人為樂),五曰恭敬多讓(和諧相處、謙讓有禮)……
正是這樣的管理體制,使秦朝有著歷史上罕見的高效而廉潔的官僚體系,這也被曾來秦國進行學術交流的荀子誇獎為:「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楛……」
里耶秦簡博物館中,秦代基層官吏議事的現場模擬。秦始皇「想殺誰,就殺誰」?經過多年勤勞敬業的工作,你一步步積累著自己的功績,終於被調任咸陽,於是收拾一番,懷著誠惶誠恐的心情踏上了自己嶄新的仕途,終於在咸陽殿見到了皇帝。
在他面前,你兩股戰戰,差點給跪了,生怕他一發火就下令把自己拉出去砍了。數不勝數的野史、演義、小說、電視劇已反覆渲染過他的殘暴,你不禁為自己的小命攥在他手裡暗暗叫苦。
你猜對了一半。
皇帝的確掌握著自己所有臣民的生殺大權,只是得加個前提:當你犯罪的時候。
正常情況下,身為高官的你即便真有罪,至少也要先經過審判,這一點甚至在胡作非為的秦二世時期也沒有改變。看看李斯丞相的不幸遭遇:當時他被趙高誣陷謀反、投入監獄,負責審訊的趙高通過無數次刑訊逼供才獲得了他認罪的口供,可即便如此,李斯還有一線生機——假如秦二世的智商突然變得正常,決定赦免他,他是有可能鹹魚翻身的。這方面可參見史書中的不少例子:范雎被連坐時,秦昭王赦免過他;秦始皇還專門赦免過高漸離、趙高。
由此可見,當時皇帝應該掌握著某種死刑赦免權,史書上說秦始皇「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自程決事」,有可能就是每天針對全國的各種死刑案件進行複核,把好最後一道關。
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趙高甚至專門想出了糊弄胡亥的法子:他好幾次派出自己的門客冒充胡亥特使,一旦李斯說出自己的冤情,使者們都會原形畢露,給他好一頓胖揍。這種「狼來了」的故事重複多次後,李斯再也不敢有翻供的念頭,後來見到真正的特使時,再也不心存幻想,乖乖認了罪,結果被胡亥就坡下驢判了腰斬。
不光是刑事案件,在決定各種國家大事時,皇帝也不可能像野史中演繹的那樣隨心所欲、為所欲為,他更類似如今國家元首一樣的存在,擁有的主要是對各項事務的最終決定權、人事任免權,許多重大事由都要整個朝廷商議後才會決定,很少有他一個人就說了算的時候。
這方面例子很多:變法時,商鞅就與甘龍、杜摯等大臣進行過一次是否進行變法的大辯論;惠文王時期,張儀和司馬錯又爭論過滅蜀還是伐韓;秦始皇時期,王翦與李信爭論過滅楚的兵力;王綰、李斯等大臣們又討論過該行分封還是行郡縣;數年後,淳于越和李斯又在一次宴會上再度爭論了這個議題,並直接導致後來的「焚書」事件。
這些會議可不是侃大山、拉家常,是要真正討論國事,最後還要做出決定的。仔細看這些會議的流程,無不是大臣暢所欲言,君王最後拍板;會上也基本可以保證言論自由,即使是淳于越尖銳批評「體制」,後來也沒見秦始皇如何懲治他。這種制度到了漢代被稱為「集議」,漢武帝時期的「鹽鐵論」等會議也採用這種模式,很有點民主集中制的味道。
秦始皇陵出土的彩繪銅車馬。尾聲歷史的車輪轉到公元前210年以後,你會發現無論怎樣穿越,自己都沒有好下場。
你穿越成內史一名老實巴交的黔首,全年收入都被官府掠走,自己也被徵發去修了長城;
你穿越成蘄縣一名老實巴交的黔首,這天鄉里出現一群自稱張楚軍的士兵,把全鄉洗劫得片瓦無存;
你穿越成襄城一名老實巴交的黔首,這天城外出現一群自稱楚軍的士兵,攻陷城池後把你們殺得雞犬不留;
你穿越成武關一名老實巴交的黔首,這天關外出現一群自稱漢軍的士兵,攻陷關隘後把你們殺得雞犬不留;
你穿越成驪山一名老實巴交的刑徒,這天跟著少府打了敗仗投降敵軍,路過一個叫新安的地方,你和其他二十萬降兵都被坑殺;
你穿越成咸陽一名老實巴交的居民,這天那些自稱楚軍、趙軍、齊軍、魏軍的士兵開進咸陽,打著「伐無道,誅暴秦」的旗號,盜掘了皇帝陵,屠殺了皇族,在城內搶錢搶糧搶女人,還把整座城市付之一炬,大火三月不滅,你也和絕大多數普通居民一樣葬身火海;
……
許多年過去了,再度穿越的你回到驪山,沿著盜墓者鑿出的盜洞,孤身進入了皇帝陵深處,從萬千兵馬俑那一張張明晦交替的漠然面孔中辨認著昔日同袍的樣貌,在心底默默向他們致以最後的告別。
做完這些,你沿著那條已開通的秦直道一路向北。大道盡頭,你的萬千新同袍即將與匈奴展開又一場曠古大戰,屬於新王朝的紅色旗幟正在草原上高高飄揚,旗上那個斗大的「漢」字,耀人眼目,奪人心魄。
(完)
本文內容來自張不叄的新書《秦朝穿越指南》,1月份即將出版,目前正在眾籌。
http://weixin.qq.com/r/9jocBGPEdT4KrSdn92-k (二維碼自動識別)
秦國和秦朝整個跨度可以活好幾輩子,你得說具體一點回到哪個時間點。商鞅變法之前,會玩一點,陪王家貴子玩就好,最好是跟太子混。變法之後,練猛一點,好好打仗,建功立業。統一之後,多認識一些地方勢力,地痞流氓,還有基層有能力的公務員。不要混中央,去中央管束不到的地方,等著陳勝吳廣一揭桿,你就帶著兄弟們殺縣令奪權。劉邦來了,就跟他混。
題目說改就改。很慌
\以下是原答案樓主,這樣,我看你骨骼清奇思維活躍,給你出一個建議,你不帶錢,隨便去某個西北的村子生活個十年八年,憑你遠超過他們的智慧跟文化知識,定當升職加薪,走向人生巔峰。然後,咱們再討論去秦朝的事。變法前還是變法後啊,要是變法後…大兄弟你就先看看自己有沒有身份證吧不然分分鐘抓你啊,真以為穿越小說里穿過去大街小巷到處亂走都可以啊,那時候管的比現在還變態,而且你別說普通話,沒人聽得懂,亂丟垃圾也是不可以的,這個抓到了也是要受罰的,
這是我發在十五言的一篇講秦朝穿越的文章:怎樣在秦朝活下來 也許能幫助題主
統一之前:你必須很能打!統一之後:帶上家中細軟,能跑多遠跑多遠。
只有一個可能:被抓,因為你沒有「身份證」。解決方法就是去官方自首說明你是他國逃亡過來的夏人(比如匈奴、交趾以南、貴州以西、西域月氏這些地方),注意一定要想盡辦法證明你是流落蠻夷之地的夏人,但官府怎麼處理就看你人品了。。一看不懂小篆,二不會說當時的漢語,三不懂秦律,你需要考慮的不是自己能不能活下去,而是想盡一切辦法在你不明真相的情況下,管住自己千萬別作死。
還好不是春秋戰國…秦朝雖然統一了語言文字,但和現代差別還是太大了,穿越過去你就像一個外國人,感覺最好的辦法只能是帶點現代好玩的東西過去換錢,有了錢啥都好辦,否則沒地沒房子怎麼生存。然後慢慢學習古語,適應社會( ?? ??? )
你應該也看過尋秦記
我覺得講道理吧…你可能要先學會說話…操著一口流利普通話是很難在那種古漢語環境下生存下去的(?●?)
別傻了孩子你在秦朝根本活不下來。 1語言不通秦朝時文字發音與現在不同,你認識繁體字嗎?2你有身份證嗎?3你認識路嗎?
23333333333你會講上古漢語嗎???
我穿越過去了、當天死掉!又回來了。
和武陵人一起去捕魚
穿越到秦始皇家裡就可以了。實在不行到大山裡隱居起來,滿山的動物 ,死不了。
記到學習當地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