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老一輩的中國式父親(50,60後)很難與子女有較好的情感上的溝通?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轉過來看看老一輩的中國男人,是否和自己的父母有較好的情感溝通,是否和自己的愛人有較好的情感溝通。如果您環顧周圍的老一輩男人,會發現,原來情感表達的問題不止是存在與他們與子女之間,而且也存在與和自己的父母,愛人身上。

中國傳統男人的美德是承擔,吃苦,踏實。情感的表達被認為是虛浮,花花腸子。

而在傳統的成才觀的影響下,接納、讚賞被認為會影響子女的進步。

所以一輩又一輩中國丈夫,是吃苦,承擔,但是不表達情感,一輩又一輩的中國父親,是嚴厲,付出,但是缺乏情感的交流和表達。接納,讚賞和花時間陪伴是親密關係的基礎。傳統的男人觀,讓父親們做了很多,但是兒女和父親的關係會傾向於比較疏遠。

今天新時代的父親們,咱們繼承中國傳統的好父親承擔,吃苦,嚴格的好品格時,也可以多些接納,讚賞,花時間精心陪伴自己的家人。這樣,孩子從小在愛中成長,內心會更加健康,自尊,有力量。


比如我老爹,50後,還是高中畢業,一輩子只在一個鄉鎮企業磚廠裡面做過會計,對社會的認識不足,老實巴交,不夠自信。總愛隨大流,不太動腦筋思考。也許是他的年輕時候,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總結出來的經驗是不做出頭鳥,不做出格的事,因此既沒有抓住改革開放的機會,也沒什麼建樹。被大潮裹攜著,失去了思考能力。

不太會表達,也不圓滑。有時候我和他講一些瑣事,比如冰箱里的菜即使有冷凍,也最好不要擱太長時間,他總是反駁說,別人家的啥啥擱半年才吃也沒事。我也就不與他爭論了。反駁我的時候,總是拿他道聽途說的別人家的事來作為實例做論據。我也就不再與他爭論。

平常與老爹言語不多。我對4歲的女兒比較好,算是個女兒奴,有時候她不講理,我也不會對她太嚴厲,總是抱過來和聲跟女兒講道理,商量著來。老爹總是看不慣,說我慣著孩子,孩子一點也不怕我。我說,孩子為什麼要害怕父母才好?平等對待,愛她尊重她,和諧的親子關係,不是挺好的嗎?老爹不說話,也不服氣。

也許是中國發展太快,父輩與我們之間的傳承總感覺接不上趟。不怪誰,試圖改變誰總會徒勞。時間終歸會彌合分歧吧。


他們受了太多苦,經歷了文革鬧過饑荒,終於好好的生活到現在衣食無憂。面對生而不知苦難的孩子,他們出現了衣缽焦慮。他們擔心用擔心自己用半條命總結的經驗、價值觀無法傳播下去,一方面生怕孩子像他們一樣吃太多時代給予的苦,一方面又怕孩子缺少挫折教育嬌生慣養。於是,粗魯的逼迫孩子就範,簡單粗暴的灌輸思想。然而,對於孩子而言,熱愛探索是本性的表現,走的彎路不得不走。


45-50歲的人們,辦事、說話有那個時代的節奏,有使命感,發自心裡,有心勁。比如有的人,急赤白臉 賊趕著一樣。然而他們的孩子說話慢慢 文雅 生活的細緻,不像45-50歲父親說話辦事。

年輕人辦事方式 走的路線 有時比父親們方法好、快。

從孩子看 說45-50歲的父親、母親上了年紀,固執己見。

馬克思原來說共產主義就是電氣化 現在有電腦了 時代變了 一些原來對的原則 可能不適應了。

父親、母親,或許這一年裡心情不好 表現出來,孩子也會受影響。

孩子成長,過幾年可能孩子談婚論嫁了,慢慢會顯示的看問題。


推薦閱讀: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面對孩子,你遇到過的最大挑戰是什麼?你是如何處理的?
暑期自己帶孩子出國遊學可行嗎?有什麼簡易的途徑?
想在國內考TESOL,苦於不知道官方渠道?
為什麼現在的女孩都不願意和男生一起奮鬥?

TAG:心理學 | 情感 | 教育 | 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