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怎麼樣?是否適合初學《論語》者?


謝邀。

這要看你是做學術研究,還是自己學習先人智慧了。如果是第二種,那麼此書絕對適合。

南先生在《論語別裁.前言》里說到:

不過,這部《論語》的講述,只是因時因地的一些知見,並無學術價值。況且「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更談不到文化上的分量。今古學術知見,大概都是時代刺激的反映,社會病態的悲鳴。誰能振衰補敝,改變歷史時代而使其安和康樂?端賴實際從事工作者的努力。我輩書生知見,遊戲文章,實在無補時艱,且當解悶消愁的戲論視之可也。

......本書定名為「別裁」,也正為這次的所有講解,都自別裁於正宗儒者經學之外,只是個人一得所見,不入學術預流,未足以論下學上達之事也。

這本書可以讓你學到很多為人之法,四十年來,海內外無數讀者因《論語別裁》的啟發而反省,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認識人生,重新建立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重新認識中華文化,升起對中華文化的信心與自豪感。無數讀者因此而改變了自己,改變了人生;無數人因此而修己利人,熱心公益;無數人因此而得以在時代的巨變中,立定腳跟,穩定心海,立志,敦品,礪行。

至於對《論語》的注釋詮解,歷代以來,汗牛充棟。各家似乎大都認為自己的解釋符合《論語》的本義,彼此爭訟不休,徒議對錯。可是大家好像都忘記了一個起碼的也是常識性的前提——孔子沒辦法開口來作權威的評斷哦!也許你解釋的是孔子的本義,也許不是,也許比本義發揮得還要好呢,也許是曲解、錯解了呢。

所以,嚴格說,一切詮釋闡發他人著作的,不應該信誓旦旦地說肯定代表了原著本義,最多只能說是個人研究的心得報告。也許符合原著的本義,也許不符或背離,也許還發揮超過了原著。除非原著作者出來下結論,否則沒有所謂的權威結論。但其實,這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這個研究的心得報告,對自己與他人的人生,是否真的有益。真的有益就好。若無益,就沒有了流傳的意義與價值。

南師的《論語別裁》,無數人因之而受益,大概這就是數十年來,人們自發推介它的原因吧。而「別裁」二字,與「旁通」「臆說」「喃嘩」「他說」一樣,正是南師不肯說自己的闡揚發揮就符合原著的本義,是謙虛,也是做學問的嚴謹誠實態度。南師也曾講過,若換了聽眾對象再講《論語》,講法又會不同。他也從不承認自己是什麼「大師」,更不是什麼權威,所講的也並非什麼標準,不過是分享自己一時的心得而已。若讀者因讀他的書,而對中華文化有進一步研究的興趣,對自己的人生,對作人做事,有啟發,有反省,有改善,老人家也就很欣慰了。

其實,一本書如何,看看大家的讀後感就好。以下三個個可以借鑒:

《南懷瑾老師&<論語別裁&>對我的開悟》,南懷瑾老師《論語別裁》對我的開悟

作者:陳定國(華人第一位留美企業管理博士,台灣「經濟部」國營企業管理委員會總體經濟制度設計師,新加坡國家生產力局高級管理髮展課程策劃協調人,亞洲生產力組織台灣專家代表。)

《論語別裁》別裁了什麼?《論語別裁》別裁了什麼?

作者:薛健(中國礦業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南懷瑾的學問與修行》,南 懷 瑾 的 學 問 與 修 行

作者: 薛仁明(有「中國文化的體踐者」之稱的台灣學者)

記得買東方出版社出版的!維護正版!


適合。我就是看了南老這本書,才對論語產生了興趣。後來還看了李澤厚和朱子的。

對90%的人來說,引導入門,產生興趣很重要。

那誰,給我出來,楊伯峻的書很好?好你妹,90%的初學者看不下第三頁好嗎?你研究學術自個研究去,絕大部分人沒這個需求。楊的書,看完後就覺得,翻譯我都懂啊,但也就這樣。。。。。沒錯,缺少演繹講解,把握不了核心。

入門才最重要,不易入門的直接後果是,他們翻都不想翻這本幾千年前寫的書。

你們這麼裝逼,你買的那本《百年孤獨》翻一半了嗎?

經典,在這個時代仍有普世價值。發揮這個價值的第一步,是讓大部分人都容易接受。

南老是一名優秀的啟蒙老師。

對,他不是中文系教授,更像是一個優秀的小學老師,啟蒙了很多人。


完全可以,你又不搞學術研究對不對,重要的是建立興趣,有個粗淺的認識,然後你自己就會去找更深入的書籍,然後對比印證,比如莊子,我就是先看了老先生的莊子諵嘩,然後喜歡上了,又去自己去找歷史上一些更好的註疏版本和名家文章,收穫很大,前面諸位提到的書都很好,不過我覺著一般人直接上手會覺著枯燥,難以堅持下去,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為好,個人的一點淺見


節選另一回答中兩段作答:

相識從《老子他說》開始,當時其實並無多大感冒。

真正結緣是從《論語別裁》開始。當時是高三。對學習的厭惡之情真是無以復加。但看了這本書後,竟然發現學習的定義竟然可以為做人的智慧。做人絕對的對,做事絕對的對,這樣的人才是有學問人。當時的我簡直驚呆了。真是有振聾發聵之感。同時,他也批判,為考試而學習真是天下第一等痛苦。哈哈,讀到這一句我就想,一定要和他交朋友了,真是太有同感了!

接著他講論語的「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作亂者鮮矣」他引用了康熙的故事。暗示我們,孝的學問也可以被運用到反面,教人行孝,當然天下沒有父母希望孩子去造反的,那是要殺頭的。這是小孝。大孝當然天下為公。筆者本人當時雖然愛父母,但心裡當時十分討厭父母逼我讀書。讀《論語》時講孝,原來是教我們不要犯上作亂。心底嘀咕著,這不是教我們做奴隸的學問嗎?靠!孔老二果然要打倒。但讀了《論語別裁》徹底改變了我對孔子的看法,也改變了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後來大學裡也學到的專業術語,道統和政統要區別開來對待。這是後話。

讀《論語別裁》還不夠,還要讀方東美的《原始儒家道家哲學》,勞思光《中國哲學史》

立體式地解讀儒家思想,論語,這樣能比較客觀。


別裁嘛,南老師戲說的成分很大。

如果想要系統的學學論語還是先看一些中性一點的書,比如說楊伯峻的《論語譯註》,古文好直接看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等你對論語有個初步的了解並且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後,在看看《論語別裁》,和李澤厚的《論語今讀》這類。註疏的話看程樹德《論語集釋》,劉寶楠《論語正義》,皇侃《論語義疏》etc。


很多人抨擊這本書考證不精,錯漏很多。但是我認為,自以為考證準確無誤學術水平很高的人其實是孤芳自賞。《論語》是孔子的言行記錄,他去了那麼多地方,倘若解者只在書齋之中待著,永遠都缺少體驗,那麼境界也永遠都達不到,見解也就永遠要低。因為你的東西脫離了實際,只是紙上談兵。坐在書齋之中,考證研究得再深入,也是廢物,不能為我所用。

而南懷瑾不是不能考證,他寫的《周易今注今譯》前二十卦就很好啊。但是他很懶,所以不注重這些細節,這也是為什麼沒有注完《周易》的原因,也是為什麼《楞嚴》只寫個大義的原因。南懷瑾注重的是思想性和應用性,如果你也抱著這個目的的話,這本書其實很適合我們讀,而且還大有裨益。

如果現代人真的要那麼注重文義細節,我估計一本書是不夠的,最好還要上知網…市面上有那麼多大家的註譯解,但哪個敢說自己解的全對的?

一年前寫了一篇《論語別裁》的書評,節選一段,供有緣人看:

但是《論語》一書成書距今兩千多年,時間上距離我們相當遙遠,其文化背景和語言文字對於初級讀者來說都構成了極大的障礙。加之,千百年下來對於《論語》的註解本已浩如煙海,尤其是漢儒有漢儒自己的一套析法,宋儒又有宋儒他們自己的發揮,眾說紛紜之中,今人僅憑己力恐難以了解《論語》真實面目。基於上述原因,選一本《論語》解釋類讀物應是青年學生的理想選擇。

愚以為《論語別裁》就是這樣一本合適的、質量極高的讀物。顧名思義,該書取「別出心裁」之意,正要表達作者不同以往的真知灼見。另外,似乎還有另外一層含義:不可否認的是《論語》一書包含著孔子一些懷念過往、希望復辟等違背歷史規律的消極思想,而且我們幾千年下來還有許許多多形成慣性的誤解誤讀,作者恐怕也還要做一番裁剪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了解一本書,應到了解它的作者。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用在閱書上也仍是不錯的。這樣一是有利閱讀,實現和作者的思想對接,再者也是對於作者尊重和敬意的必須。《論語別裁》的作者是國學大師南懷瑾。南懷瑾先生是浙江樂清人,早年受私塾教育,為傳統文化打下了堅實基礎。抗戰時期,先生投筆入川,執教於中央軍校。而後又於峨眉山上閉關閱藏三年。再後來又於樂山靜修中披閱了《永樂大典》、《四庫備要》。可以說這段時間先生博覽群書,廣獵群識。1945年遠走康藏,而後又赴滇返蜀。1947年回到樂清,1949年赴台。1988年移居香港,並大力倡建了金溫鐵路,造福千萬人民。晚年長住江蘇吳江,專門設立「太湖大學堂」以傳播弘揚優秀文化。

南懷瑾1949年赴台以後與友人經商失敗,進入了極其困厄的生活處境。在這種艱難困境之中,先生執筆寫下了《楞嚴大義今釋》,受到胡適稱讚而在台成名。而後,先生受聘於輔仁大學和文化大學等校任教,漸走出困厄。在這一時期,南懷瑾多次講了國學經典《論語》,課堂上的演講實錄就彙編成了《論語別裁》。南懷瑾先生任教時的課堂時常爆滿,即便是沒有選擇他課程的學生也被吸引。而《論語別裁》在台出版以後也異常火爆,九十年代引進大陸時,很多學者和專家也都眼前一亮,驚異原來《論語》還有這種講法,還可以這樣講解。

通過對於先生生平的了解,可以知道先生有紮實的國學基礎和大量的知識儲備。因而《別裁》一書對《論語》一書的篇章結構、段落劃分都十分精確明晰。對於原文義旨和相關歷史人文背景都有及其詳細的講解。這在學術上有了極高的保障,對於我們的理解是大有裨益的。而且,過去我們一般認為《論語》一書在先秦諸子百家中成書較早,所以只是一部語錄體散文。這樣我們誤以為其章節和文段排布就比較散亂,內容之間跳躍較大,不好系統、完整地把握孔子的思想,也就只把它當作語錄來解了。到了近代,更有甚者,自視甚高,用西方的方法重新編排解析恐怕是我們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孔子的門人,忘記了《論語》是經過孔子弟子們精心編排所成的。南懷瑾先生前文解後文、後文解前文,證明了《論語》不僅「篇篇是好文章」,而且「全書整體又是一篇好文章」!這樣整體地讀通、解析《論語》,根本是一般學者和書籍做不到的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孔子的一生是傳奇的,遊歷諸國、傳道授業,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先生一生是傳奇的,他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時間上又跨越了近一個世紀,人生閱歷之豐常人難以企及先生的解讀常常是人生經歷相共鳴而有所得因而他所講解的孔子,再也不是封建時代的那種完人般的」聖人「了,而是一個真正的」活人「。在講解的過程中,先生時常會把原文與他自身經歷或許多故事編撮在一起,不單單是有趣和拓寬眼界,更是發人深省。雖然,但先生曾長期居蜀,語言生動幽默,這本書又是一本課堂實錄,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課堂上的場景。所以該書生動親切,即使是講《論語》也不至於沉重,不僅讓我們看到一個活生生的孔子,也能夠讓我們領略一代大家的風采,讀書之時更常會發出會心一笑。

南懷瑾先生終其一生都致力於傳播和弘揚傳統文化。落花無盡啼無盡,更向亂峰深處啼。應當明白,南懷瑾先生究竟是懷抱著怎樣一種心態、怎樣一種責任來著成這本書的。這是一個受市場經濟和國外文化浪潮劇烈衝擊的時代,大浪之中雖有寶物,但腐朽與污穢也不少,有些東西簡直腐蝕人性、戕害思想。因而社會上時常出現思維混亂、見解混亂、行為混亂、道德混亂的種種亂象。南懷瑾先生說儒家是糧食鋪,而造成今天這種局面的原因就在於世人精神缺少糧食的供給。所以這是一個需要用優秀傳統文化做導向的時代!天道遠,人道邇。新時代的青年要想有為,想開新的局面就要懂得如何安身立命,也就必須用傳統文化來充實自己,把自己同古聖先賢們聯結,從他們那裡汲取智慧,繼承和牢固中華文明的根基,使文明不斷,薪火相傳。


適合。

看一本好的個人體悟的書,相當於一個好的朋友在跟你聊天,一位好的老師在用他的人生經驗告訴你該如何去理解這本書。

我就是看了《論語別裁》對論語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的,沒想到孔子會這麼厲害,《論語》會這麼好。

順便看了《論語譯註》、《論語新解》、《孔子傳》、《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釋》的,理解越來越深。

現在每天都會讀兩章,有時間都會重新翻一遍。


不適合

初學者還是應該讀一些較嚴謹的學術性著作,打好底子後再來讀個人體悟類的解讀

至於書目,有一定的古文閱讀能力,推薦直接從朱子的《四書章句集注》讀起,進階本則有程樹德先生《論語集釋》

或者不喜讀古人著作而欲選擇今人的解讀,則推薦錢穆先生《論語新解》,楊伯峻先生《論語譯註》,李澤厚先生《論語今讀》


這本書看完人會非常平和,內心很柔軟。


小馬過河。


書名都說了,是「別裁」。對論語解說另闢蹊徑,很難說對不對。不屬於學術類書籍。


絕對不適合。

《論語》論語是儒家經典,若是想要了解,應該把自己代入當時的文化背景之下,儒家其他經典如大學,中庸,孟子等,都可用來互相參考印證,其他諸子也可來對比。

南先生是佛學大師,講論語的時候難免夾雜佛學私貨,或者說,通過論語來表達自己的看法。

既然要入門,自然應當有門的分別。看《論語別裁》到頭來只記得南先生說,那真是看個熱鬧啦~


謝邀。

南師是大成就者,他的《論語別裁》即使在細節處不嚴謹,甚至有違原意,也值得一讀。以學術框定《論語》,甚至框定讀法,是與《論語》本身精神南轅北轍。

如果你有興趣並且有時間自己研究,在下前一段時間寫了個建議,如下:

做一本自己的註解。(這是在下實踐過的)

工具:

1)、不帶任何註解的《論語》原文——最好連斷句都沒有,繁體豎排。

2)、字典。包括但不限於《說文解字》、《康熙字典》、《高級漢語字典》等。可以在網上搜索,或者下載一個字典軟體(在下用的是靈格斯),非常方便。

為什麼要使用工具書?現代人還有一層障礙,就是文言文能力的退化,於文辭之得就有困難。比如《八佾篇》的「佾」字,現在一般不用了,很少人知道是什麼意思。字典卻會告訴你,「佾」表示古時樂舞的行和列;「八佾」表示行和列均為八人,即六十四人的團體舞蹈。換言之,八佾=(8^2)人——你看,我們老祖宗早就知道怎麼表示平方了。

說明:如果古文閱讀能力沒問題,直接閱讀《論語》原文。如果有問題,可以藉助工具書。自己註解,叫「我注六經」,逼格最高。

注意問題:只有一個問題要注意,就是《論語》500多章語錄看似零散,其實是貫通的。各章之間互相發明,直至能一以貫之,了無掛礙,才算是讀懂了《論語》。

做完這個工作,相信你會收穫很多感動,提升逼格超過500格,然後跟在下一起,盤算著怎麼廓清對孔子、《論語》的各種陳腐見解。

但是,「讀」懂《論語》於理無礙,只是一半功夫,於事無礙、理事無礙才是真懂。後者需要一生的踐行。

這是在下以上述方式所解《論語》的wx公眾號:孔子說什麼(jerry-says),歡迎關注!


@梁愛敬

上面很多人都說《論語別裁》容易讀,好入門,講得頗有道理。

《故事會》也很容易讀,《故事會》也講道理。

既然你知道這是一本很古老的書,那就應該應該能夠料想到,他不太好讀,不太好理解。

有的人認為入門最重要的,是易讀。錯!大錯特錯!

入門最重要的是:觀點的正確性

你們要知道,《論語》是春秋戰國時的書籍。既然要讀古籍,就應該從當時的歷史背景看。《論語別裁》恰恰最缺的就是這點。用當下的眼光看古代問題。如同分析文字,卻用楷書字形去做解釋,貽笑大方!

為什麼推薦楊伯峻先生《論語譯註》?

因為楊伯峻的解釋,有引用文獻、有證據、有邏輯、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雖然一些細節有一些個人見解,但都有根有據,南懷瑾呢?大多自己臆想猜測,毫無根據、原因。所以很多都有極大的錯誤,入門者不會分辨錯誤,如果一開始就錯了,後面就只好跟著錯下去。難道這樣是初學者願意看見的嗎?

推薦看看知友的回復。

鏈接:學習《論語》用哪個版本好些?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論語別裁》和《論語》的關係,就像《三國演義》和《三國志》。


初學者挺適合的,用來做入門不錯。

學什麼東西不要人云亦云,要帶著求證的心態去學比較好。

by談無語


完全不適合。

此書是南懷瑾自己一個人的自說自話,很多地方和論語根本沒有關係。有一部分完全是在胡說。如果你想看某個人的人生感悟,和埋了很多私貨的所謂「別裁」,可以看看,可以翻翻。反正讀書這回事就是個個人愛好,什麼書都可以讀。但是如果你想看的是論語,想學習下先賢的思想和言論,請不要看這個書,去看看楊伯峻等人的入門書籍。


個人理解楊樹達老先生的《論語論輸》為《論語》原書的正解,就是作者經過系統認真的考究和學研習,找到直接材料,從正面來論證、說明和解釋《論語》,意圖揭示原書本意。古文界著名的「黃楊論爭」,即指黃侃、楊樹達二人,同為近代中國音韻訓詁學大師


很值得一讀,能幫助你多角度地去思考和探索論語。當然,如果想更加全面系統地學習和研究論語,只讀《論語別裁》自然是不夠的,最好能從原文到譯註,再到各家之談,結合著來看,從而形成更客觀的論語學習心得。

推薦一個本人發現的微信公眾號:日習經典。最近推出的日習論語系列,感覺非常適合想利用業餘閑暇時間較全面地去學習論語的同學。下面選取《日習論語第19天》這篇做一個詳細說明。

這個公眾號的難得之處就在於,每一篇都選取論語里的一段原文:

緊接著就是注釋和譯文,據系列開篇《日習論語緣起》所述,這一塊主要參考了楊伯峻的《論語譯註》和張燕嬰譯註的《論語》:

隨後的義解部分,更是整理了多家之言,方便大家多方參考學習。這部分以蕅益大師《論語點睛》(附清末民初江謙補註)和南懷瑾《論語別裁》為指南,並參考了皇侃《論語義疏》,康有為的《論語注》,楊樹達《論語疏證》,錢穆《論語新解》。如:

南先生《論語別裁》里關於此句原文的內容也完整摘錄過來:

同時,每篇還摘錄了曾仕強《論語的生活智慧》里的相關內容,使《論語》更加簡單易懂,貼近現代人的生活,讓論語能真正運用到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去:

可以說日習論語里的每一篇,都很用心地整理了在學習《論語》中,作者認為較重要且會參考到的資料原文。當然若深入做專門研究,只通過公眾號自然不行,但若想利用業餘時間,公交地鐵上的碎片時間來學習論語,這個公眾號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除此之外,近日發現該系列每日推送的一篇,開始配上了語音朗讀版,飯後睡前聽上一段,休息眼睛的同時還能學習論語,豈不樂哉:

順便附上二維碼,有興趣可以掃碼關注。共享優質資源,希望能幫到一樣想學習論語的你,大家共勉!

http://weixin.qq.com/r/azoDGxvE6EaXrV949295 (二維碼自動識別)


只能作為論語的引導,就像輔導書和課本你先看哪個一樣


習大大不是推薦了兩本。看過其中一本還不錯入門看很好。


這本書只適合培養興趣,不適合做學問。北大李零的《喪家犬我讀論語》更適合初學者入門,像孫欽善的註譯,楊伯峻的譯註都是很好的參考書。另有兩本本很有趣的衍生讀物,牛澤群的論語札記適合在通讀論語之後作為補益,趙紀彬的論語新探考據更到位,雖然有不少時代印記,但用功極深。當然題主的古文功底要是更深一些,就可以用楊樹達的論語疏證了。


可以讀,不適合,入門論語就是論語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有些人未讀過《論語》卻喜歡批判儒家思想這一現象?
儒家為什麼要一定依附政府而存在呢?
女權和「三從四德」所體現的家庭關係矛盾嗎?
姚中秋為什麼從自由主義轉變為儒家?
你如何定義「儒」?

TAG:南懷瑾 | 儒家文化 | 論語書籍 | 論語別裁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