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孩子定過哪些規矩?
通常在育兒過程中會給孩子訂很多規矩,但這些規矩你都還記得么?你是怎麼想的?
給大家分享幾個規則經驗,這些都是我們經常在訂閱號中和APP端為大家分享的內容,如果有興趣可以關注下~
規則1: 除非孩子要幫忙,否則不能在我忙得分身無暇之際待在我旁邊,無所事事。
目標:在幹家務活、忙工作的時候讓孩子幫忙,或者不讓孩子在你身邊無所事事,吵個不停。
我並不介意洗衣服、拖地或者做任何家務活,但是我非常介意的是,當我明顯忙於這類事務,懷裡堆滿家裡人的臟衣服的時候,娃跑過來讓我幫忙找洋娃娃的鞋子或者和他一起拼拼圖——這些都是孩子可以自己解決的事情。直到最近,我都經常因為這類事情感到無比沮喪,我嘗試給家裡的五個小孩解釋,如果他們幫我疊衣服,我們就能很快一起玩拼圖了。但是他們清楚,反正我疊完衣服以後就有空了,所以這個理由一點都沒有說服力。
然後有一天,我最大的女兒坐在那裡看我幹活,和我聊天,問我的興趣愛好,等我把活幹完,我突然想到了這個辦法,這個辦法基於孩子兩個重要的特質:
*他們真的想儘可能多地和你呆在一起
*你不能強迫孩子幫你的忙,除非真的能幫上忙
我給她兩個對立的選擇,告訴她不是非要幫我,但是也不能坐在那裡無所事事地看著。要麼和我在一起疊衣服,要麼到別的地方去玩,她選了第一個。
關鍵思路:並不需要介意孩子選哪個,無論是留下來幫忙還是選擇自己去玩,都是孩子的選擇,他們有掌控的權利。
規則2:晚上8點以後「媽媽」這個「職業」就不工作了
目標: 擁有規律的上床時間,以及給予一些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你不能簡單地對丈夫和孩子宣布規則背後的含義:要嚴格遵守上床時間,這樣我可以有自己的時間放鬆——事實上一點用沒有。但是,如果你反過來看問題,制定一個既定的也許很奇怪的規則,而不是告訴別人要怎麼做,事情就迎刃而解。是的,不需要告訴別人怎麼配合執行這個規則。
對於我來說,大孩子6歲小孩子2歲,我告訴他倆說美國工會剛剛制定了一項新的條例,晚上8點以後我就不用再做任何媽媽的工作了。我會高興地在8點以前完成麻麻那套工作:給孩子讀書、玩遊戲、聽每個人的故事、給他們洗澡。8點以後我表現得很堅定,就好像已經不由得我掌控一樣,正如灰姑娘和午夜12點的關係。
突然間,我6歲的兒子和我丈夫對於時間有了新的概念。而我女兒,一吃完飯就著急為上床做準備,這樣就能在我「結束工作」之前和我有更多的時間呆在一起看書。而對於我老公,他也意識到如果把事情拖到8點,他就得獨自帶兩個小孩睡覺。
現在孩子長大了,我也把「下班」時間延長,但是「媽媽不是永遠有空」的想法一直延續下來,並且融入到我們的家庭生活中。而對於我來說,能夠在忙碌的「家庭主婦工作」中獲得一些個人放鬆的時間和空間,哪怕偶爾幾次,都是非常大的犒賞。
關鍵思路:具體要不要結束工作,幾點要結束工作,何時給予自己一個個人放鬆的時間和空間,也都是媽媽們的選擇。而這個規則是為自己而定的,你不需要告訴別人要怎麼做,但如果無法執行你要責怪的是自己。
規則3: 你已經得到了你的東西,不能發脾氣,也沒得討價還價。
目標:分配東西,沒有討價還價,沒有抱怨誰又分到了更多的食物,誰用了那個更漂亮的紅色杯子裝牛奶,誰穿了那件綠衣服。
我的朋友是小學校長,是他告訴我這麼做的。據我所知我周圍的麻麻都在遵循這條規則,無論在空地玩耍還是在家裡。
詼諧的口語會讓這個規則帶點趣味,同時也教會孩子一個老道理:生活是不公平的,沒那麼多討價還價。真理就是生活充滿了隨意的不公正,唯一能夠對「宇宙不公正」的規則作出的可接受的回應就是:不要發脾氣。
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時,我持懷疑態度,因為這看起來太直接了。但是讓我驚訝的是,不光達到了目的,孩子們看起來似乎把它當成了人生信條。他們肯定發現也許生活今天對他們不公,但是明天什麼時候自己的行為也許也會對他人不公。
關鍵思路:這是無可反駁的真理。它直接道出了當下的「社會是不公平」的事實,讓孩子不需要執著於「公平」這個抽象概念。
規則4: 如果你的行為造成了不合時宜的干擾,那麼到別處玩去
目標:避免不合時宜的干擾他人的行為,無論是玩耍,還是賭氣行為。
「一個草莓、兩個草莓、三個草莓……」有沒有麻麻和我一樣聽到孩子用奶聲奶氣的近似嚎叫的聲音一遍遍地數草莓時,有種要把草莓砸成草莓醬的衝動?我希望孩子們在需要和希望的時候愉悅地製造出「噪音」,但是我不認為要連續好幾分鐘做孩子們的觀眾或聽眾,或者在我講電話的時候必須要和這些迷人的小傢伙聊天,或者是吼叫,甚至在公眾場合,你能忍受一群孩子無顧旁人在哪裡嘶吼的場景嗎?
所以,當他們的玩耍不合時宜,並已經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干擾,我會告訴他們,可以自由唱歌、打鬧、喊叫或者怪叫都行,但是不要在這裡。這個規則同樣適用於發牢騷、發脾氣和普通的撅嘴耍性子。
對於無理取鬧,長時間的鬧脾氣,我朋友對其四歲的孩子是這樣做的:「如果你準備好跟媽媽說話了,媽媽就準備好聽你說話了。」然後離開房間。
關鍵思路:「別在這裡」「請到別處去」的建議只是給了孩子一個選擇,而不是禁止他做什麼事情,比如禁止他喧囂抑或發脾氣,甚至也沒有拒絕孩子喧囂抑或發脾氣的行為。
規則5: 金錢問題不商量
目標:繞過孩子要買東西的「乞求」和「懇求」。
這條規則持續有用,基礎是你要告訴孩子買某件他想要的商品是yes還是no,但是你們沒有商量餘地。如果孩子抗議,簡單冷靜地重複你的原則:金錢問題沒商量。成功關鍵是你需要有勇氣堅定決心並且不商量。
要分情況對待,當孩子希望用自己的錢去買時,給出潛在的壞處,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給出購買建議,但是不要駁回他的選擇,除非關乎健康和安全。畢竟,你只是不商量金錢,他們也許做出了不恰當的選擇,但他們會從中學習。
關鍵思路:把注意力從嚴厲的對待,轉移到財政政策上。這樣做基本上改變了主題,不再是爭論為什麼不該買,而是提出合理的家庭價值觀——價值觀問題沒得商量。
規則6: 你這樣說話媽媽聽不懂
目標:停止發牢騷、尖叫和無禮。
這一條規則需要嚴謹持續的實行,才能達到效果。簡單來說,當孩子命令你(不是請求)做什麼事情、發牢騷、用你不喜歡的方式跟你說話時,你要做的僅僅是表示不理解。這樣子的話事情的本質就變成孩子該如何去做的問題,這是一種縮小事情範圍的方法。所以冷靜地重複幾遍這句話,切記不要不自覺地提高了音量。發牢騷和舉動粗魯的小孩肯定是想尋求關注而已。
關鍵思路:這種做法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說的(前提是他禮貌地表達),並且讓自己對於孩子粗魯的表現「完全作廢」(忽略)。
規則7:沒有無聊這回事
目標:防止孩子說「我很無聊」,教會他自己玩耍。
我的朋友告訴我這是她教會孩子的少數正確的事情之一。當第一次她的大女兒抱怨自己很無聊的時候,她僅僅是否認了這個事實。現在他會加上:沒有無聊這回事,只有失敗的想像力或者懶蟲跑出來了。令人驚奇的是,至此以後孩子再也不會說「太無聊了」。不管怎麼表述,結果是一樣的:娛樂消遣的重擔直接落在了孩子自己身上,這正是你所希望的。
關鍵思路:當你家娃意識到大千世界的神秘時,他們就不會感到無聊。同樣,這個做法轉換了爭論的中心,把對父母的挑戰(拿出所有玩具,幫我擺好,讓我看電視)變成孩子的挑戰。除此之外,如果小孩學會如何自己玩耍,真的是沒!有!無!聊!這回事,而這會成為他一生的財富。
我爸定的規矩:
1.超過晚上八點,上樓梯不能說話,開門要小聲。
2.在家不能打球,不能跳,走路要抬起腳。曾經因為在家玩跳跳鼠被罵成一條狗。。。3.東西要抬起來移動,絕對不能拖。4.要對所有幫助我的人說謝謝,父母也不例外,祖父母也不例外。(很多人覺得我總是對我爸媽說謝謝很奇怪。。我不說會挨罵的。。。。)5.自己生病自己扛。這大概是我們家最變態的一個規矩了。。。我從八歲以後像感冒發燒這些病爸媽都不會管我了,只要不是病的爬不起來就自己去醫院自己買葯吃自己照顧自己,唉。。所以真的格外愛惜自己怕生病了。6.吃飯方面的規矩和其他家庭一樣,額外加一條咀嚼的時候要閉嘴。7.不管在哪裡坐的時候雙腿要併攏。8.讀書時我花的每一分錢都是借父母的,將來要還的。所以要想清楚什麼東西該不該買,得到的都要珍惜。垃圾掉地上要撿起來、不能當眾吐痰這些就不說了。。。未婚未育 帶侄兒到三歲 別的記不住了 就是吃飯這一條 快兩歲的時候可以自己吃飯 堅決不允許邊玩邊吃 邊逛邊吃 邊看(電視)邊吃 開飯都很主動在飯桌上吃飽飯了再去玩 現在大多小孩給老人帶很吃力 你試試追著孩子喂飯看看 嗯還有一條 不允許打女孩和小狗
在家吃飯不能最後一名,否則當天取消看動畫片的權利
現在的爸爸媽媽,都希望給孩子充分的自由,鍛煉他們的獨立能力。但是,一味地縱容,覺得「只要他喜歡就好」、「孩子高興才是最重要的」、「這些規矩長大了孩子自然就懂」……這樣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容易變得自私、沒禮貌,甚至是叛逆。
無規矩不成方圓,6歲前的小孩子正處於發育期,而且6歲差不多是上小學或者即將上小學的年紀,意味著孩子即將學著做人,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
那麼,爸爸媽媽應該給孩子立下什麼規矩呢?立下規矩之後又應該怎樣對孩子實施呢?很多父母都在被這些問題難住了,我以前是這樣給自己的孩子立規矩的!
規矩一
粗野、粗俗的行為不能有
孩子有怎樣的行為才算粗野、粗俗呢?比如樂樂在幼兒園裡跟小朋友搶東西,小朋友不給他他就開始打他,還罵他說:「你要是不給我,我就讓我哥哥把你變成殘疾!」……樂樂這樣的做法,就是粗野、粗俗的行為。這一類的孩子喜歡採用暴力的手段,強制別人服從自己的意志;用語言對他人進行攻擊、脅迫,來實現自己的願望。但是,這樣的做法是絕對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出現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媽媽應該怎麼做呢?首先,要幫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確地告訴他:「樂樂以後不能這樣做了,這是粗野的行為,是要挨批評的!」然後讓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辦法來處理這樣的事情。比如媽媽可以問:「樂樂現在知道錯了,那麼以後要玩小朋友的玩具,應該怎麼做呢?」爸爸媽媽心平氣和地引導,在這樣的環境中,聰明的孩子很快就能尋找到其他的解決辦法,這時候也要適當地給他鼓勵,並給他立下這條規矩。
這樣的規矩能幫助孩子調整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對待自己想要的東西,如何處理已經自己的情緒,如何處理已經發生了的情緒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不斷地調整對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態。等他長大後,他也會用這套模式去對待周圍的人,變得更加理性、為他人著想。
規矩二
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由自己支配
6歲前的孩子的自我意識才剛剛萌芽,往往很難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所以只要是孩子喜歡的東西,他就會毫不猶豫地伸手去拿,覺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就想樂樂一樣,總是說:「媽媽是我的,爸爸也是我的,玩具都是我的!」只要看到爸爸媽媽牽著其他小朋友或者玩具被別人拿走了,樂樂就會大哭起來……這個時候,家長們應該有意識地幫助還記建立自我意識,可以拿著大人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告訴他:「這一件是你的,這一件是爸爸的,這個是媽媽的。」幫助他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等孩子已經能清楚地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區別的時候,爸爸媽媽也要刻意地多給孩子提問:「這是你的嗎?」讓他獨立地進行判斷,並給他立下規矩。
這樣的規矩,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區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就是別人的,別人的東西不能拿,而「我的」東西一定歸我支配。這種概念的區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態的基礎,他長大後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規矩三
從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哪裡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還不好,自己玩耍的時候總喜歡亂扔玩具,玩厭了就屁顛屁顛地拋開,等著媽媽幫他收拾殘局。很多媽媽們都不會說什麼,覺得「孩子還小,也不懂收拾,幫他收反而更省事」。其實6歲前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收拾東西,只是爸爸媽媽的寵愛和遷就,讓他失去了鍛煉自己的機會。不妨就給他立下規矩,每次玩完之後都要自己收拾玩具,寫完作業要收拾書桌等等,讓他學會從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哪裡。
規矩四
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後來者必須等待
在家裡,爸爸媽媽總是「孩子第一」,什麼事情都讓著孩子,飯先給孩子吃,水果先讓孩子挑等等,但是,家長這樣的一味謙讓,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覺得「爸爸媽媽都要讓著我,我是最大的!」,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長大後可是不容易交到朋友的喲!要克服「小皇帝」「小公主」的壞習慣,要從家長們做起。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立下規矩,並且時時遵守「先來後到」的規則,比如吃飯的時候,媽媽先到飯桌前就先吃,如果孩子總是不來,那就讓他嘗到沒有菜吃的後果;刷牙的時候誰先到洗手間就先刷牙……這樣慢慢地,幫助孩子形成「先來後到」的習慣。這樣的規則可以避免他養成自私的毛病,讓他懂得當別人先拿到東西的時候,必須學會等待,並形成一個平等的交往模式。如果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壞習慣,爸爸媽媽要在平時生活中有意識地幫他改正,告訴他:「隨便打擾別人是很不禮貌的,你想想,如果寶寶在睡覺,小朋友老是過來跟你說話,寶寶會高興嗎?」用心平氣和的引導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讓他知道被別人打擾是很不開心的事情,然後再給他立下規矩。
這樣的規矩能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讓他懂得當別人在忙的時候不應該去打擾他,而且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換位思考,也會變得更加善解人意,這樣更容易交到好多好朋友呢!
規矩五
不可以打擾別人
當孩子遇到好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師表揚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總會很興奮地想要把它告訴爸爸媽媽,無論爸爸媽媽在做什麼事情他們總會毫不猶豫地打斷。而且現在許多父母都是「孩子第一」,所以常常允許孩子在任何時候打斷自己講話,而且還會高興地回應孩子,這樣的態度容易讓孩子讓成不顧一切打擾別人的習慣,長大以後可能會以自我為中心,很難在集體中生活。
這樣的規則可以避免他養成自私的毛病,讓他懂得當別人先拿到東西的時候,必須學會等待,並形成一個平等的交往模式。
規矩六
做錯事要道歉,並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
家長們疼愛孩子,總覺得「孩子還小」處處讓著他,就算孩子犯錯不道歉爸爸媽媽也會一心軟就原諒他了。這樣的處理方法,會讓孩子覺得「做錯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媽媽都會原諒我」,孩子沒有了約束,難免會為所欲為,犯更多更嚴重的錯誤。
其實,6歲前的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也已經開始懂事理了,這時候爸爸媽媽要抓住機會,從小就教育他「做了錯事要道歉,這樣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命令孩子對自己說一聲對不起,如果是爸爸媽媽錯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跟孩子一起遵守規矩。這樣的規矩能讓孩子學會禮貌待人,誠實地面對,並且有勇氣主動承認錯誤。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學會了反省自己,也開始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了。
6歲前的孩子,各種意識還處於萌芽階段,是教育孩子遵守規則的最佳時期。這段時間,爸爸媽媽可以減少一點對孩子的溺愛,給他們立下嚴格一點的規矩,並跟著孩子一起認真地遵守,從小就培養孩子遵守規則、文明禮貌的好習慣。而且有了爸爸媽媽的陪伴,孩子也會喜歡上遵守規矩的「遊戲」,在「遊戲」中健康地成長起來。
接受了幫忙,不管是誰,不論難易,必須說謝謝
小時候我媽定的規矩:1.吃飯不準吧唧嘴2.不準撒謊3.晚上八點之後不準進食4.不跟別人借錢還有啥我忘了-_-
推薦閱讀:
※孩子受到批評,就拿東西打人報復怎麼辦?
※機能鞋對幼兒學習走路有沒有益處?
※怎麼引導男孩子跟別的小朋友玩?
※國內外有哪些品牌的早教產品適合家庭早教用?巧虎和米卡各有什麼優缺?請寶爸媽給些建議?
※如果没有刻意教学,刚出生的孩子可以自己学会说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