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的養老體制是什麼樣的,有何優劣?


香港的養老體制主要靠個人理財,政府養老金計劃較為薄弱。

大家都知道香港是一個低稅的地區,而低稅就意味著低福利。那香港的稅率到底有多低呢?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計算:

月薪2萬,年薪24萬的普通打工仔的稅率計算表大致如下

圖中8400是按累進稅率計算的金額。而稅務局每年會再有75%,上限1萬的稅務減免,所以年薪24萬的打工仔實際的稅務負擔為2100,有效稅率不到1%。而如果是月薪1萬出頭的基層人士,每年交的稅很可能只有幾百塊而已。

可以看出,在這種地方談政府養老,本來就是不太合理的。2000年強積金推出之前,在香港自己賺不夠只能一輩子打工,這是很殘酷的事實。直到現在,70歲還出來開出租、做勞工的香港老年人還大有人在。

2000年左右香港政府開始推強積金,算是引入了養老金的機制。不過現行供款標準是個人5%,企業5%,按月薪2萬來說加起來也就是2,000塊而已,甚至還比不上內地的養老金供款。由於偏低的供款標準,指望靠強積金來解決養老問題,從一開始就是不現實的。

那加供款比例行不行呢?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香港政府也有嘗試推行,不過遇到了很大的社會阻力。因為供款比例增加意味著每個月到手的錢少了,容易引起群眾的不滿情緒。

總之在香港,由於低稅環境,指望政府解決養老問題不太靠譜,還是要靠自己早做計劃。如果不是賺到了一輩子花不完的錢,最好還是在30歲左右開始買一些商業養老產品。

另外,強積金作用有限的原因是供款比例低,但這並不代表強積金這個制度有什麼問題。我要稍微反對一下John Shen的某些說法。

這一套制度下,金融機構是最大受益者,每年可以賺取巨額管理費,而僱員的強積金卻可能因為金融機構的投資失誤而不增反減,如果再扣除通貨膨脹的話,一般人到退休的時候能夠取出來的錢就真的少得可憐了,根本不夠退休後的開銷。

強積金屬於個人帳戶制度,即自負盈虧性質。這種制度的核心就是強制居民拿一部分錢出來進行基金投資,很多國家都在實行,包括澳大利亞和新加坡。在這種制度下金融機構幹活收錢,非常正常。強積金過去十年的凈回報是5.5%,相比不到2%的銀行利率,表現尚可,並沒有看出有什麼指摘的地方。

並且強積金有各種投資組合可以選取,保守的可以選債券或者貨幣基金,收益十分穩定。如果非要選新興市場的股票基金,那虧了也只能怪自己吧。

另外,強積金2000年才開始推行,至今不過15年,不知道John同學是如何得出 」一般人到退休的時候能夠取出來的錢就真的少得可憐了「 的結論的。


謝邀!

在2000年期,香港並沒有目前的MPF強積金計畫,所有人都要為自己老年的日子打算。老了身邊沒有錢,就只能靠政府的丁點「生果金」救濟。一些大型的機構以及政府部門會有退休金的安排,在一些香港的電視劇或者電影裡時不時會聽到一些警察或者紀律部隊或者政府人員說到「食長糧」就是指香港公務員的退休金了。香港2000年才借鑑新加坡的公積金(CPF)制度實施的強積金(MPF)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員工和僱用單位所貢獻的義工10%的薪金作為往MPF裡的投資,比起新加坡更高的比例相差很遠。

所以,大部份港人在能力可以允許的情況下,還是從投資(物業/股票/金融產品)和保險(當作儲蓄和對家人的保障也好)來規劃。當然,很多人因為經濟能力有限或者沒有這方面的概念,也就是等到老了再說。香港基本上沒有養兒防老這個概念。因為任何成年人在香港過活還是蠻辛苦的,除非家裡有一定的身價吧。不然,樓價那麼高,就算有首期餘下的供款也會非常吃力,很多只能租房子住(很多人一輩子都是租房子住的),不會有太多餘款照顧年邁父母了。


目前爭取全民退保都還沒結果呢


赤裸裸的資本主義。

養老有兩種,一種的德國的社會代際養老,年輕人養老人,你交的社保養現在的老人,未來年輕人養你。

這種是比較幸福的,大陸基本就是這個思路。以前的企業負擔。國企改革後社會負擔。

所以中國的退休老人有退休金,有的還數額不菲,醫療有社保有大病。

中國的城市老人往往要補貼子女,所謂啃老,能愉快的跳廣場舞。一些老人還成為詐騙的目標,因為他們容易騙還有錢。

但是這種養老受到少子化,老齡化挑戰,趨勢是退休年齡不斷延長。

還有一類是自己養自己,規定公積金,強積金,個人僱主負擔,政府機構管理,退休給個人用於養老。

這個是很坑爹的,因為紙幣是貶值的,投資收益遠比不上通貨膨脹。特別是一次性給付以後,很快給通貨膨脹吞掉。老人就很凄慘了。新加坡老人在kfc打工,開出租就是這樣。

香港扯淡在於後面這種坑爹的養老都是最近幾年才有的,退休金以前的公務員才有。


養老制度是由養老金、日常生活、醫療、安全、養老機構及權益保障等多方面組成的複雜體系,其中養老金是核心問題。

香港現有的養老制度主要由3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由「綜援」(類似內地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組成。這部分資金由政府財政統一支出,以現收現付模式進行。高齡津貼分為「普通高齡津貼」和「高額高齡津貼」兩種,主要是為嚴重殘疾或年齡在65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現金津貼。前者是針對65至69歲之間的低收入長者;後者則是針對所有70歲以上的老人。高齡津貼要求申領者已成為香港居民最少7年;及申請日前連續居港最少1年; 而且沒有領取本計划下的其他津貼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普通高齡津貼同時對於申領的老人資產有要求,兩種津貼的金額均為每月千餘元港幣。可見綜援和高齡津貼不但申領的要求多,且金額相對香港的物價來說杯水車薪。在香港僅靠政府的援助津貼,很難養老,較易陷入晚年貧窮的境地。

養老金的第二「支柱」統稱為「職業儲蓄」,也就是香港的「強制性公積金」和「職業退休計劃」,這是香港的兩大資金積累型的養老金體系,也是香港養老金制度的核心。強積金帶有強制色彩,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任何18至65歲在職人士必須參加強積金計劃。標準為僱員每月收入的10%,其中5%由僱員繳納,另外5%由僱主繳納。自僱人士供款標準為其收入的5%。僱員可自行選擇投資計劃,使用這筆錢進行投資,至65歲法定退休年齡時,僱員可一次性將累計收益及多年來累積投入的本金一次性取出。「職業退休計劃」並非強制性措施,屬於僱主自願為僱員設立的職業退休保障計劃。強積金制度雖施行僅十餘年時間,但在香港參與率很高,目前是香港養老金體系中的核心部分。

香港養老金第三「支柱」是「個人儲蓄及家庭資助」,香港市場上有豐富的養老投資理財產品,在職人士擁有多種選擇為自己的養老投資。

香港的養老金體系屬於現收現付制與累計基金制的混合制度,既建立了累計制的個人賬戶,又建立了社會養老金的公共統籌賬戶。香港的養老制度在 「公平」及「效率」兩大核心問題上,均有自己的特色。老年人除需要必要的經濟能力外,因年老體弱,生活照顧上更需要有保障。居家養老、日托中心及機構養老是香港養老的幾種模式,其中機構養老還分為多種院舍種類,針對不同情況的老人照護程度也不盡相同。一些低收入又需要照顧的孤寡老人,可以在養老院舍獲得政府資助的宿位。除此之外,香港社會的養老産業亦較為發達,老年人在醫療、日常生活等方面均有較大優惠。


主要靠收房租。。。


有生果金,不過真的只夠買水果,有醫療免費,不過小病小手術要等。香港是純粹的資本主義,一切制度維護資產階級,只有從2000年後開始的強積金,強迫公司出,這是一國兩制的產物吧,而一直以來的長期服務金,是鼓勵五年以上工齡的,這是不強迫的。


原來香港還有養老體制 來了香港五年了第一次聽說


推薦閱讀:

一輩子不結婚會遇見哪些問題?
平安不動產做什麼?
中國的社保是流氓條款嗎?可靠嗎?
我30歲單身,父母想為我收養孤兒,問問大家怎麼看?

TAG:香港 | 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