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想要小孩或者剛有小孩的人們有想過。系統的想過怎麼樣教育好自己的小孩嗎?

家庭教育在學前有多重要?對於小孩的品質和修養影響到底有多大?


謝邀,家庭教育這個話題有些大,我只能說個大概。至於對未來的影響有多大。變數太多。很難定量,我只能和你說說我的感受,但是至於怎麼操作和產生多大影響,不能可能和我相同。

首先,對於育兒進行科學的研究的時間不長,如果算上過去類似愛彌爾,兒童的人格教育這類以作者自身感受和想法為主的文章的話,也就2百多年而已。而真正開始有系統化,以尊重兒童發展規律的教育的諸如蒙台梭利,華福德這類教育法誕生,也就100年左右而已。所以,科學化的兒童教育還是一門很年輕的學科。

而這100年裡面也誕生過各種其他的很奇葩的教育方法。類似鷹爸虎媽的(我稱之為奇蹟教育)教育不斷的一再出現。他們的特徵也大多類似。在頭二~三十年在小部分孩子中表現出超長的發展。隨後又明顯後繼不足或者有各種潛在的後遺症出現。於是又歸為沉寂。但又會隔一段時間死灰復燃。而這種教育法不斷的產生和我們作為家長在兒童的教育的知識和見識上的缺乏是不無關係的。

我們常常會抱定一種很奇怪的觀念:

養育和教育孩子是一種本能,不需要培養。

這個問題不僅僅在中國,全地球的人類都會有這個問題的。但事實是怎樣呢?

就我自己的學習來說。孩子很多事情,不學習。根本不知道。而現在學習過以後再回過來看其他年輕父母在教育的時候,很多其實在幾十年前乃至更早已經證明不該做的事情,很多人還抱著不放。從最基本的做月子,哺乳。到孩子的生活心理學習。這裡面通過學習可以避免的問題是海量的,但是,大多人還在想當然的教育孩子。還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這是我們現在所要面對的問題。

我簡單列選幾個,我覺得很常見的說吧。

隔代教育。

這幾乎是我所有與育兒相關話題裡面噴得最頻繁的一件事情。這個和家庭教育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這幾乎是一個家庭裡面丈夫、妻子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調和的很關鍵的因素。就是家庭的獨立。和夫妻各自的思想獨立。夫妻之間隔著一對乃至兩對老夫婦,孩子和爸媽之間隔著一對老夫婦。你們的內部問題的處理時時刻刻都受到著各種的牽制。這對於夫妻感情的調節,親子關係的調節都會有著很大的麻煩。這樣的家庭無法做到真正的親密。那家庭教育就根本無從談起。因為你沒有辦法保證這些溝通之中不打折。

簡單的據個例子:

當孩子發高燒的時候。去醫院檢查說是小兒急疹,這種病一般燒三天自己就會退,然後出紅疹。退掉之後就痊癒。不需要打抗生素。老一輩在身邊能很篤定的看著孩子燒三天么?

當孩子不吃飯。你決定收碗不再提供食物了。讓孩子等下一頓飯整點開飯的時間。老一輩能夠很篤定的看著孩子在下一頓飯開飯前找不到吃的,不給孩子買零食么?

當你決定讓孩子自己使用筷子和調羹吃飯的時候,老一輩能夠很淡定的看著孩子在使用的時候一次次不成功,把飯菜撒出去。等到吃飯結束了以後再收拾么?

我相信這光是這三條。很多隔代教養的家庭即使父母在當場都無法做到。更不要說孩子單獨和老一輩相處的時候了。

所以,當有人在問我怎麼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的時候。我一般都會說,讓孩子獨立做,儘可能的給她自己嘗試。但背後的潛台詞就是:儘可能別隔代教育。

說到這裡我也做個註解,我不建議隔代教育的前提也是我們現在社會和時代的一種現實情況。因為在北美的調查來說。隔代教育並沒有什麼明顯的不好。但是,這個前提也是北美的教育長期的穩定的條件下的。而就我們來說。我們的長輩絕大多數都是40~60這一代。而這這一群有很明顯的時代特徵,具體的我就不明說了。相信大家都理解。而在這種情況下。科學性的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上的缺乏一直就是一個硬傷。另外對於民主,對他人隱私和獨立的尊重也是缺乏基本的認識。這是我很不建議大家隔代教育的關鍵。

對自己孩子的準確了解

同樣的,這一點也是我的老生常談了。前一條是搭平台,這一條就是因材施教了。如果有幾個孩子的家長一定會有這樣的感受。同樣都是自己生的。每個脾氣秉性的往往是天差地別的。準確了解孩子才能夠更好的與孩子有效溝通。如果方法不對。那是會讓雙方都很崩潰的。

而且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每個階段的變化都會不同。適時的「採樣」。了解孩子處於什麼狀態。身體和思想的能力邊界在哪裡。無論是學習的展開還是溝通的效率都會很高。但如果像有些家長總是喜歡掛在嘴邊的:我們家那個從小就XXX。那就是他從那個時候就沒有再及時更新孩子的狀態,最終導致了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對孩子的成長發育的準確全面的認知

在越來越多的80後開始做父母之後。教育明顯跑向了一個新的階段。各種教育,心靈工房的開放。很多家長對於教育的確開始有了科學認知的意識。這是個好現象。在這過程中,對於孩子教育的書鋪天蓋地。但就我的經歷來說。書籍的內容良莠不齊。很多暢銷書往往是說得很感性,明顯針對媽媽的群體為主。但科學性並不豐富。甚至有些書在我看來有跳大神的嫌疑。就像我之前說的,有些類似奇蹟教育的書也趁隙而入。這些書的最大的壞處就是,當你將其奉為上賓用了十幾年覺得效果還不錯的時候,他當年淘汰的原因也在此時展現出來的時候。那就很可悲了。這些書籍的特徵也是很明顯,往往作者是以自己的小樣本(自己的孩子,或者少量教了十來個孩子)然後告訴你做到多少多少條戒律,孩子就會變成很優秀的學生。當少量的學過一點心理學的就知道了。這樣的論證連個正式實驗的資格都稱不上。樣本過小不說,取樣方法也不可考。你無法知道他是否是隨機取樣的還是特地或者無意找到或者吸引了一些本身就是底子很強的孩子。然後沒有對照組,你無法知道到底是孩子被教好了,還是說這些孩子不被教其實也會差不多。並且以畢生發展的理論來看,周期也過短。無法考究這些人的畢生成就。(而很多此類教育法被淘汰就是畢生成就根本拿不出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是否有把部分教不好的孩子淘汰掉或者不報道都不可知。

我們當中有些家長還處在「微信體」的教育思想之中。對於日式、德式、瑞典式等等教育有著盲目的迷信。人家的教育的確有可取之處。但和微信上的隻字片語的內容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往往看著國外的私立高等學府,在對照著我們的公辦學校。這對於自己教育孩子的心態和思想無益。

而我更建議去看看專業的書籍。找專業的老師了解學習。另外結合國內外以及家庭的現實狀況,來規劃孩子的教育。

待續……

======================================================================

要說系統化的教育。這個展開又大了。我再抽樣的和你說說吧。

就我的認識來說。孩子被出生的時候被柔軟的布包著,讓她感受到舒適,對於其心理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有這麼個實驗:小猴子無論被金屬媽媽餵奶,還是絨布媽媽餵奶,他都更願意更多時間趴在柔軟的絨布媽媽身上。)所以,動物被什麼哺乳不是關係親密的根源,而是觸感更重要。

然後,孩子從小哭了就有及時的回應。對於她的發展也有益。(一歲以內的孩子哭了要不要抱雖然至今還有爭議。但是科學界裡面越來越多的傾向與一歲以內的孩子及時的回應。是絕對不會把孩子寵壞的。)因為,如果讓孩子長時間的哭泣不回應。會嚴重的影響他們與世界互動的興趣。這裡有個反例就是:世界大戰期間孤兒院嬰兒太多,而人手太少。很多孩子哭了保育員無法及時反應。之後,這批孩子之中有很多孩子長大以後與人溝通有明顯的障礙。反之,孩子信任養育者的話。情緒則會更穩定,也會更願意接觸更多的外界。

而給孩子在適當的年齡,給予強度適當的訓練。孩子的手腦協調能力就會明顯提升。由全手抓握會升級成三指抓握,這一點在用畫筆上特別明顯。而三指抓握開始以後。就進而可以升級開始練習使用筷子了,這時候基本上就可以自己吃飯了。而大肢體方面:孩子開始從端一碗水到拿著托盤端幾碗水,進而一個手拿托盤端幾杯水。這就是力度,平衡,穩定性的發展。而伴隨著這些的發展,孩子對於自己的控制力也有更多的信心。如果在這個基礎上給予更多的任務和相應的鼓勵。她的能力就會直線上升。而各種打碎瓶子,各種「闖禍」就離她遠去了。隨之而來的是她的責任心、幫助他人的心(因為能力強大了幫助他人會讓她感到愉悅)的發展。伴隨著事物的處理多樣化,語言的發展也會跟進。描述一件事情的清晰度會越來越高。而當這樣一個孩子進入到學校的時候。姑且不說她認識多少字。這種辦事可靠的感覺。我相信很多老師就願意有意無意的將一些事物交到她手裡。那麼,馬太效應在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說,我不能說這個作用有多大,但是的確是會有明顯的優勢的。包括品質和修養。但這一切都是要基於我之前說的這些個條件之下的。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錯,我還會繼續填的。


學習成績的影響我不懂。

工作後的性格影響絕對看得出。小時候是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在工作上表現積極,性格開朗;在充滿溺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工作中懶惰作風明顯,萬事希望別人來做,自己照樣拿工資;缺乏愛的,過於嚴厲的環境中長大的,也有工作能力,貌似思維方式局限,知道一條正確的路後,不會嘗試其它更便捷的方式,一條路走到底。

我家裡孩子才兩個多月,對於年齡小的孩子支持多抱抱,及時抱抱孩子。總有人說這樣慣壞孩子,放不下了就。說點不好聽的,抱著才能抱幾年?等他會跑了,你想抱也不讓你抱了。

ps:每次喂葯,看寶寶嚎的撕心裂肺的,以及吃過葯後的獃獃的表情,以及在我肩頭抽泣的聲音。每次我都想我是不是做錯了,對她的心理發育會不會有影響。至今依舊很迷茫。

現在在我身上趴著睡呢,她睡的踏實 ,我的飯沒有著落,心裡很踏實。

所有的狠下心來,在她嚎了六個小時,趴在姥姥肩頭抽泣,抬頭看見我就遠遠的追隨著我看的一瞬間崩潰。寶貝,來,吃奶奶,媽媽給你吃奶奶哈…這事發生在為了給她退黃疸,打算停三天母乳的時候,每每想起依然淚流滿面。

孩子特別依賴她來到這裡剛剛建立起來的親密關係。你愛她,關注她。她不會讓你失望的。

我最支持的一句育兒心得是,別把她當孩子,她也是家庭一員,你尊重她,多和她溝通,就像你對待你的其他家人一樣。


家庭教育是孩子從出生就開始接觸到的教育,是每個幼兒個體感知世界的開始。家庭教育不止是父母對孩子,而是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的並成長的過程。它是具有連續性,並伴隨終身的。說的通俗點就是言傳身教,我們的習慣,思想,他日都會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也是重要的。


養小孩就是在游泳中學習游泳,在岸上策劃得再好也是紙上談兵。這不是造房子,事先畫好圖紙再施工。在要孩子前都會有教育的設想,尤其是在看了幾本兒童教育書以後,但具體操作又是兩回事情了。


推薦閱讀:

你們如何看待「打罵」孩子這件事?
換位思考:如何看待「父母為生二胎逼得13歲長女自殺」和如何看待「13少女以自殺逼得父母放棄二胎」?
懷孕 9 個月,丈夫不管不顧、不聞不問,我目前沒能力帶孩子,怎麼辦?
孕期發現老公各種聊騷邊緣性出軌,無法原諒甚至想要離婚,捨不得孩子怎麼辦?
小孩得了濕疹怎麼辦?

TAG:教育 | 孩子 | 發育 | 父母 | 學前教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