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瓊州海峽海底隧道是否可行?

瓊州海峽東西長約80千米,南北平均寬為29.5公里,最寬處直線距離為33.5公里,最窄處直線距離僅18公里左右。

摘自百度百科。

由此可見若建跨海大橋或者海底隧道,里程並不長,技術上也可完全實現,為何沒有聽說有這方面的計劃和提案?

請從經濟效益、地質影響、工程造價以及其它可能有關的方面談談利弊和可能性。

謝謝。


就目前的技術而言,誰說技術上完全可以實現的啊?有論據嗎?有常識嗎?

光看工程長度是無法推斷工程項目難度的。

就技術而言,目前我們國家還不具備在瓊州海峽修建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的能力。即便我並非專業人士,也敢如此斷言。因為類比粵港澳大橋的話,不論是跨度還是施工難度,瓊州海底隧道都高出不止一個量級。

之前因為粵港澳大橋對廣東影響較大,時常關注進度,也諮詢過一些專業人士,得到回答基本都是:難度超乎想像。

港珠澳大橋遇比飛船對接還難的難題 繼續下挖海底沉管

「6.7公裏海底沉管要在現有基床上再往下挖45米,每一截沉管重達8萬噸,要挖溝,把它放下去,要一截一截對接,對接時還不能進水。」李春洪說,「一共33個,現在才安放了14個。去年10月份本來是要放到第15節沉管的,但它的泥沙淤積量突然發生了跟前14節完全不一樣的情況。原因分析了3個月,各種模擬、衛星掃描,還有氣象潮汐分析,我們用了超級計算機,最後還沒有確定究竟是哪些原因綜合作用,實在是太難了!」李春洪坦言,港珠澳大橋2016年底全部建成通車,困難很大很大。

鐵流:港珠澳大橋遇難題 工程師們見招拆招

對比粵港澳大橋,瓊州海峽的難度又是幾個量級以上的。

為何瓊州海峽不修連接廣東和海南的跨海橋? - 一步蓮華的回答

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地質條件複雜

瓊州海峽附近屬於地震活躍區域,跨海大橋建設難度大。連粵港澳大橋都遇到技術障礙而多次停工,何況水深、風大、浪高、流急、流場條件複雜、海洋災害較多等的瓊州海峽?

2、颱風影響。

南部沿海每年都會遭遇颱風,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暫時無法建成抗12級以上颱風和抗浪n米以上的跨海橋,

3、戰爭疑雲

南海形勢敏感,雷達覆蓋有限,海防力量不足。建設如此幾百億的大型工程,可能幾萬塊的炮彈就灰飛煙滅。

4、建跨海大橋還是海底隧道尚在爭議

個人認為海底隧道可行性較大。

————分隔線——

回答很多知友說瓊州海峽海底隧道已啟動的問題

【行業動態】瓊州海峽跨海隧道方案初定 專家:5年可建成【行業動態】廣東:將投1400億建瓊州海峽跨海通道

歸結為一句——尚在爭議當中,毫無實質性進展。

第一,消息前後矛盾

知友給的第一個網址有說到「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對澎湃新聞說,高速公路的建設方案早已被否,瓊州海峽敲定的是隧道方案。」

第二個網址里說的卻是「按照規劃,廣東中遠期(2018年以後開工建設)將建設……18個高速公路項目。其中最大的項目為30公里的瀋海高速瓊州海峽跨海通道,預計投資1400億。

可見——到底是高速路,還是海底隧道,一直都在爭論當中。

第二點,未立項

你提供的第一個網址第二段」12月10日,南海網援引海南省跨海辦相關負責人的話稱,國家有關部委仍在對瓊州海峽跨海工程進行前期的調研階段,項目還未立項,何時開工更未可知。該消息內容只是廣東單方面的中遠期規劃。「

未立項——是什麼意思?還不明確嗎?

這裡還指出一個殘酷的事實——該消息內容只是廣東單方面的中遠期規劃。意思就是說,你要看廣東的意思,廣東的意思是說要建高速路。(1996年我就聽說廣東要建粵海高速路了,就是跨海大橋)

但十幾年前的科技和認識都已經滯後了,近年來,國內相關技術已經取得可喜進展,先後開發了廈門、膠州島兩條海底隧道,積累了相關經驗,所以有識之士提出粵海通道最好選擇海底隧道的方式。但這已理論未得到瓊粵有關方面認同。

第三、按輕重緩急次序,瓊州海底隧道並非最緊急、最重要。

其實國內呼聲最大、經濟發展需要最迫切的海底隧道依次是——1、渤海灣海底隧道煙台、大連齊發聲,煙大海底隧道前期工作將啟動;【這個連方案都做好了,離成功最近、最具備可行性。但地方利益不好處理,仍在僵持。據說選了對沿海都有利的高速路項目】2、台灣海峽海底隧道。法媒:中國計劃修建一條通往台灣的海底隧道、3、瓊州海峽海底隧道。【和煙大海底隧道不同,瓊粵官方未表態,一直只是工程院王夢恕來發表意見】

第四、官方從未發表過有關信息

瓊州海峽的通道到底是海底隧道,還是跨海大橋,官方一直沒有發過通報。很多報道說有關部門已經開展了」前期調研「,其實就是幾個專家過去看看而已,並無實質性的工作在進行。

1400

億的大型項目,前期勘探的費用就會上億。這麼大的一筆開支,放在廣東省、海南省的財政支出里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項內容,但至今沒有任何政府預算之中有涉及。

如果沒有明確的規劃,政府和國企是不可能出這麼大的一筆錢。公司更承擔不起。而且,按照國家規定,這樣的大型工程必須進行招投標。大家想想,項目連意向都沒明確,招投標更是無從談起,誰會掏上億

的費用進行前期勘探呢?

第五、你被欺騙了

中國岩土網根本不是官方網站,轉載的信息不足以信。我仔細翻閱了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高速公路2015年至2017年建設計劃及中遠期規劃的通知。

裡面根本沒有講到瓊州海峽海底隧道,你自己看看文件內容就知道了。

不過,他這個造假水平還是有點的,只有最後一段消息是假的。而你就是看到這一段。

不過,正如我第一點所說,兩個文章觀點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哪怕我之前沒空查閱廣東省的文件,也意識到文章裡面胡說八道,自相矛盾。在查閱資料之後,更加確信這是造謠。

————————

2017年10月最新動態:

未來海口至湛江高鐵過海傾向於高鐵加輪渡方式_海口網


經濟效益不好分析,就從建設難度說一下:

首先,海底隧道的挖掘與設計現在都還沒有明確統一的規範,因為情況複雜,隧道一般都是大口徑,與陸上區別很大。用了大把人民幣,總不能就修個2車道吧。

瓊州海峽最深段,水深約200米,土質也不是硬岩,防滲水與隧道荷載都是大問題,建成後必然需要大量的監測與維護。但主要還要考慮隧道掘進時的安全性,水下200米,出了狀況一般就GG了,完全救不來,估計又要罵政府了。

當然,計劃和提案也不是沒有:973計劃:高水壓越江海長大盾構隧道工程安全的基礎研究


在這個方向上我並不專業,只是說一些自己的看法,以及列一些相關資料,歡迎討論。

首先我很贊同海南為什麼不富裕?問題下一步蓮華的回答,交通絕對是制約海南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查找了相關同類型海底隧道的資料,與大家分享。能夠與瓊州海峽海底隧道的難度相媲美,且已經建成的海底隧道一共只有兩個案例:日本連接北海道和本州島的青函隧道,英國和法國之間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

首先對比三者的地理條件。

瓊州海峽東西長約80公里,南北平均寬為29.5公里,最寬處直線距離為33.5公里,最窄處直線距離僅18公里左右,平均水深44米,最大深度114米,水域面積2300餘平方千米。

津輕海峽是介於日本本州及北海道兩大本島之間的海峽,東西長約130公里,其東段最窄處為18.7公里寬,水深最大達450米,最小則約140米。該隧道全長53.850公里,海底部分長23.30公里。

英吉利海峽最狹窄處又稱多佛爾海峽,僅寬34公里(21英里),英吉利海峽總體較淺,最寬處的平均深度只有約120米;而到多佛爾海峽時,深度則減至約45米。該隧道的海底部分長度以37.9公里成為世界第一;相形之下,比海底部分全長23.30公里的日本青函隧道(全長53.85公里,深度240米)更勝一籌。

所以我覺得瓊州海峽的寬度和深度在三者之間並不突出,隧道之所以沒能修建無外乎經濟問題、工程問題兩種可能。

經濟問題。雷州半島低處粵西,經濟本身不夠發達,海南島經濟也不堪修這樣一條隧道。在平常的感覺中,海南島的定位似乎在旅遊業而不是工業,對海底隧道的需求也就進一步降低了。如果不從國家層面上推動這條隧道,幾乎沒有可能進行。連日本青函隧道現在都在被質疑當年是否有修建的必要,可以想像在我國這種質疑只會更大:日本本身是島國,將主要島嶼連接起來是當然的事,而在我國海南島就更加偏僻了。

工程問題。誠然這些年看到的新聞報道裡面,我國的工程技術都快吊打外星人了。但是從上面其他人的回答來看,工程因素可能是制約該海底隧道的關鍵。青函隧道從1971年動工,到1987年竣工,花了16年時間;英法海底隧道最大深度才75米,也從1988年修到了1994年。三者之中,英法海底隧道應該是難度最低的:

英法海底隧道沿線地層主要為傾向東北的白堊紀地層。兩岸懸崖上的白堊地層連續,無大型斷層,與1698年維斯特根的觀察一致;

四個地層:9000萬年至1億年前的海洋沉積物層,透水性強的早、中白堊地層,透水性弱的晚白堊地層,以及不透水的泥質灰粘土層。白堊地層與泥質灰粘土層之間為砂質地層,岩性為含海綠石的泥灰岩;

一層25-30米厚的白堊土地層(法語:craie bleue)——位於較深的白堊地層的下三分之一——可提供最佳的隧道構築介質。此處的白堊粘土含量為30%-40%,提供防止地下水滲透的特性同時又有足夠的強度僅需最小的支撐而易於挖掘。理想地,隧道會被建造在白堊土層的靠底部15米部分,令從裂縫和接頭流入的水量減到最小,但建在泥質灰粘土層上方會增大隧道內層管片的受壓和令其濕潤時膨脹及軟化。

日本的青函隧道,更大的可能是由於1954年9月27日,五艘青函聯絡船遭瑪麗颱風吹翻,共造成1430人死亡,促進了這條隧道的誕生。該隧道全長53.850公里,海底部分長23.30公里,本州島陸上部分長13.55公里,北海道島陸上部分長17.00公里,最小曲線半徑6500米,最大縱坡12‰,海底段最大水深140米。隧道為雙線設計,標準斷面寬11.9米、高9米,斷面80平方米。除主隧道外,還有兩條輔助坑道:一是調查海底地質用的先導坑道;二是搬運器材和運出砂石的作業坑道。

瓊州海峽下方的土質我並不掌握相關數據,從上方的回答有講到滲水方面的問題,這個可能是一方面。至於另外提到的風高浪急我覺得這個對海底隧道的施工影響小,就瓊州海峽交通而言,我也更傾向于海底隧道。上面有提到海峽的洋流速度較快,颱風較多,如果考慮遠期戰爭問題的話,跨海大橋更是直接排除。

數據主要來自維基百科

青函隧道

英法海底隧道

瓊州海峽

英吉利海峽

津輕海峽


有這幾千億投資可控核聚變技術,然後造出可控核聚變發動機的大型運輸機,一次運個幾萬噸貨物,速度又快。不比修隧道好得多麼?


推薦閱讀:

要是過去海南做水產行業學徒的話 會有人要嗎?
如何看待海南建省三十周年的發展機遇和前景?
在海師附中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海南台灣這種海島省份面積約3.5萬平方公里,為什麼設有10多個縣市?

TAG:廣東省 | 海南 | 海底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