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戀真的是錯的嗎,為什麼沒聽說國外有早戀這個概念?
我已過了早戀的年齡,而且也沒在被定義為早戀的年齡里談過戀愛!!只是想起中學時學校抓了很多所謂早戀的人,為了殺一儆百都給開除了·······只是覺得愛是人之本性,不應人為的控制。而且在這種不能早戀的環境下,那些戀愛了的孩子被定義為壞孩子,久而久之可能連他們都這麼認為,這樣會給他們心裡造成很大傷害。而那些被抓到早戀的孩子,被逼放棄學業,還會被家人冷眼相看,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國外的早戀叫 puppy love 恰如其分 小貓小狗的愛情
沒什麼對不對,只是心態不同,國內視如洪水猛獸,國外視如過家家
Take it easy, your life, your choice兩個人相愛多美好的事情,能有錯嗎。有錯那是因為別的事情。
問這種問題的是個孩子吧?答問題也得有責任感啊。請一定看完1-4點。第5點供參考。
1,早戀不是錯,但是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2,學業和工作
戀是這個世界最複雜的感情。這種感情引發震蕩肯定會對學業產生影響(正面的和負面的)。你能夠處理嗎?你能夠在這個關係中保護自己也保護對方嗎?(想想安徽的那對現在都無法區分是不是早戀的孩子。)3,早戀不是錯,早性也不是錯,但是,早性可能是個大問題。
Q2:多早合適?當你明白性的後果時再說。Q3:性的後果是什麼?這個有點兒複雜,建議諮詢父母。如果父母不配合,在知乎提問。簡單來說,性的後果是:1)上癮。不展開。
2)不快。過早的性,產生的不良感覺,影響長大後的性體驗。3)性衛生知識不夠,導致男孩女孩患上難言之隱。4)懷孕。不展開。5)壓力。這個僅限於國內,是所有反對聲音的事實根源。由於大環境還沒開放到那個程度,未結婚的性是不容於環境的,青少年性行為也是不容於環境的,導致涉性的孩子有很大的心理壓力。而這種壓力會引發更多的問題。不展開。4,戀和性很難分開。
這個問題可以順便說明為什麼父母不反對幼兒園早戀,小學早戀。因為(父母覺得)這個時候孩子的戀就是戀,無性。而到了中學階段,父母的內心說不焦慮肯定是假的。所以,在戀之前,如果能給自己定好性的界限,也許父母的焦慮會緩和一點兒。5,權利和責任
一般都說外國是沒早戀的。一般還說,在美國,孩子很早就要自己掙零花錢,18歲了要獨立。這兩個看似無關,其實是一體的:責權對等。在這個問題上也是:你要的權利有多大,你要承擔的責任就有多大。雙胞胎在娘腹中戀愛肯定是不對的,其他都不算早戀
美國國民偶像Justin Bieber 的名曲 Baby 裡面的Rap第一句:
When i was 13 i had my first love ...上了大學之後,發現在大學裡找到喜歡的人好像還挺難的。大學裡的人多少有點功利,已經沒有初高中那種心態,看上了就追,追失敗了就算。大多數人是怕自己沒戀愛談怕過光棍節趕緊談。初高中的戀愛還是挺美好的,挺純粹的,而且面臨的壓力較小,等到工作了,即使遇到喜歡的人,你會考慮的因素非常多。
「你早戀這感情一定會失敗的你知道嗎」「那你養啥狗啊,狗不早晚死在你前面嗎!」
只有該戀愛的感情,沒有該戀愛的年紀。十來歲青春期時候的戀愛是最純潔的,是真正完全走心的戀愛。踏上社會以後就不會有這樣的戀愛了。中國的年輕人最可悲的就是大多數人因為家長、老師以反對早戀的名義而永遠錯過了經歷這種最純潔但是真正走心的戀愛的機會。
很想回答這個問題,我是留學狗,高中出的國算是比較早的,所以在三觀還沒有建立完成的時候就被資本主義社會的開放和素養重新塑造了三觀。不是想崇洋媚外,只是單純的討論關於歪果仁對於愛的寬容。
初中的時候我談戀愛被父母發現,爸媽並沒有挑明,反而以禁錮我自由的方式來對我。然後我爸被我逼急了,邊拍桌子變怒吼我不知廉恥。那時候我真的在思考,我的做法真的是不知廉恥嗎。第二年我就出了國,才發現在國外根本沒有早戀是錯的這個思想。我和我的巴西舍友聊天,談到關於早戀的問題,她驚訝的問我為什麼不許早戀。那一秒我也在問自己,為什麼會禁止早戀。因為我忽然發現這之前十幾年的思想都是錯的,早戀並不是我的錯。並不是說國外就戀愛自由,國外有更深的問題,宗教。我的學校有一對深處不同宗教的情侶,父母不允許彼此在一起。我的英語老師是個五十多歲的老華僑。他知道這對情侶能在一起的時間太少,除了上學以外都不能見面,他覺得太可憐,相愛的兩個人都不能在一起多可憐。他特意在每一節他的課上把兩個人安排在一起。相比國內的老師知道這件事後等待你的基本只有請家長和談話。愛從一開始本來就沒有錯,早戀被禁止的原因是因為孩子對於性知識不夠,並且會耽誤學習。然而家長卻並沒有興趣給孩子提供任何性知識的教育,反而像避開洪水猛獸那樣避而不談。或許這種思想的進步是緩慢,但我相信是必然的。或許有一天,每一個人在這一片我所深愛的的土地上也能自由平等的相愛。在中學裡戀愛確實不是太好,但是學校要禁止早戀那就更不好了,因為你很難界定人家是在戀愛。學校可以宣傳一下戀愛的一些「建議」;噢,不對,由學校來宣傳不太好,只是老師自己談一下對戀愛,對早戀的看法供學生參考就行了。
我特別喜歡的一個語文老師說過一句話,喜歡上一個人永遠沒有錯。所以我覺得戀愛是件美好的事情,是沒錯的。
但是作為一個未成年人,一名學生,做的事情也得和年齡相符。
-初中的時候,我們學校的主任抓到女廁所門口剛剛拿到男友給的避孕套的女生。既然談戀愛沒錯,啪啪啪有錯嗎?喜歡一個人產生性慾有錯嗎?然而作為一個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他們真的懂這意味著什麼嗎?還是只是覺得新奇刺激?現在小學生都開始談戀愛了這不可笑嗎?我妹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在空間發一些情愛之類的說說,自以為成熟的口吻。我覺得這是受整個社會風氣的影響,受電視劇的影響。我不認為這是正常的戀愛。很多學生談戀愛是為了趕潮流。是為了脫離單身狗這個隊伍。換對象幾個月一個,我坐地鐵就見證一個人換了三個男朋友。別告訴這是真愛。翹掉自己的課到女朋友班陪女友,這種行為就是愛了嗎?這不是傻X行為嗎?自習課把她叫出來幽會。自己不想學習也不讓女朋友學習。然而這樣如膠似漆為什麼一個月就分手了?當我看到他們換男女朋友極其勤快的時候,我甚至懷疑我的愛情觀出了問題。當初每天早上上學都能看到一對情侶逃早自習躲在樓梯拐角偷偷親熱接吻。每節課下課也在。撞見他們的時候反而是我更尷尬。別告訴我這是真愛。我覺得更像饑渴的情人在偷情。這樣荒廢學業,到時候分手了又沒考上大學怎麼辦?就算沒分手兩人都沒考上大學怎麼辦?這是不是極其愚蠢的行為?我認識的學霸就有彼此喜歡彼此激勵學業的。喜歡但是不在一起,不做那些過分的事。在學習上互幫互助。當下課那些所謂情侶背著老師親熱的時候他們在講題。成績也是相當優異。兩個人完全可以考上相同的大學然後再在一起。這樣是不是更美好?我還認識一對學霸,是情侶,也是如膠似漆。但是兩個人學習都很好,男生生物不好,女生幫他補,結果下一次的考上男生生物考了班級第二。人家也是情侶,可是他們知道學業同樣重要。
我不認為早戀有錯,我認為打著戀愛明義做不該做的事有錯(比如發生關係),我認為濫情有錯,我認為因此理直氣壯耀武揚威有錯,我認為無視紀律有錯,我認為荒廢學業有錯。如果我愛一個人,我會讓自己更優秀,而不是拉著她一起墮落。我會克制自己,而不會把自己變成動物。我極不認可@馮奎智的說法。說一下我的想法,不止對於@馮奎智,也對於其他一些我不認同的答案:1,談戀愛就是談戀愛,「應該否」「對或錯」跟年齡沒關係,跟年級沒關係,跟身份沒關係,跟未來沒關係,跟家境沒關係,跟……感情之外的都沒關係。憑什麼沒前途、或者前路渺茫的人不配談戀愛?難道談戀愛還需要資質嗎、還需要准入許可嗎——哪個部門給發的?又不是要結婚。2,再者,說真的,我覺得「談戀愛」和「到底有多愛」、「喜歡還是愛」沒有關係的。談戀愛確實不是為了「純真美好的感情」。喜歡一個人,愛一個人,都可以談戀愛;就算沒有愛情,因為孤獨因為寂寞因為無事可做,因為合得來因為有默契,也可以談戀愛。談戀愛只是一種生活方式。3,到底愛不愛TA、到底適合不適合共同生活、到底能不能克服萬難天長地久,都只有通過實踐來得到答案。在你跟這個人談一段時間戀愛之前,所做出的深度判斷都是扯淡。
嗯,早戀不是錯,但是有害!
比如像老夫,如今都沒什麼激情談戀愛了
小時候,喜歡的妹子或者女朋友喊一聲,就是半夜三更也會爬牆出去,為了買個禮物能砸鍋賣鐵,情人節湊11朵玫瑰買幾塊德芙得絞盡腦汁!!!心態有一個生命周期,早一點開始就會早一點結束!過早結束了就沒有這股勁了,對人不再有期待,不再有幻想,不再不計成本地投入~然後八成要孤獨一生英文里有個詞:puppy love,就是早戀啦。
去年之前我還是個懵懂少年,16歲。我不早戀,甚至連女生都接觸的比較少,整天沉浸在和兄弟朋友們一起犯二的快樂中。當時的我知道,早戀也許不會有結果的,所以我還是不要浪費時間在那上面了,繼續犯二,周圍有戀愛的朋友我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大家的生活總之都是快樂的。不管是否有女(男)朋友。
然而去年一年,我對這些事情有了些意識,期間也被困擾地不輕。有句話說:影響學習的不是早戀,而是暗戀。這句話真是真理啊!!!!
跑題了。我認為,早戀不一定壞,但太早了絕對不好。年齡太小畢竟不懂的什麼是該做的,戀愛又不是 "put in money",而是 "put in heart"。小孩子真的懂嗎?我站在小孩子的立場上,仔細回想了一下,我自問不懂。小時候,同性朋友陪伴自己玩耍,可以持續到將來;但是異性朋友呢,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想法難免變成交往阻礙。如果影響了學業,真是得不償失。學業為重不能反對!多大的人做多大的事。
到了16、17歲,大概懂了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我想,若是能夠把持好交往的度,不做出格的事,有好的對象何不一試?政治書上都說這種情感是正常的……早戀沒有對錯之分。(沒有經歷的人在這裡弱弱的說一句)
總之我不鼓勵還處在懵懂時期的少年過早戀愛,至少得真的有了「責任」大概意思的意識才行。
像我整天胡思亂想,早戀是我力所不能及的,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比較適合自己。
我是奔波在海投~面試~被拒路上的苦逼研究僧……今天北京霧霾的氤氳里飄灑著雨絲,渲染著這個城市獨有的冷酷嘴臉。
面試回來的路上,在公交站等車。旁邊是兩個穿校服的中學生。模樣清秀的女生似乎是生氣了,別過頭不說話。一旁的男生在試圖解釋著什麼,可女孩就是一臉的不情願。男生一次次拉起女孩的手,努力緩和著氣氛,慢慢擁抱女生……等到車來的時候,我看到兩人牽著手,開心地上車了。
這就是愛情最初也是最美好的模樣。
愛情和噴嚏是瞞不住的。早戀不是說禁止就可以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們為什麼要禁止人類正常的生長規律呢?
在所謂適合的年齡里,我們談的是只關乎『你有房有車有北京戶口嗎』的戀愛;我們相處的是『你有空嗎你加班呢嗎你怎麼又出差』的時光;我們唯一敢保證的不是我喜歡你,而是『房產證寫你名保大人你媽就是我媽』……這不是戀愛,這是人類繁衍的需要,這是符合大眾審美的生活歷程而已……
『早戀』是只關乎『你好美你讓我離不開視線我就想坐在你旁邊』的萌動,『早戀』是只在乎『我想牽你的手我想和你看雪看星星看月亮』的感覺,『早戀』是拋開那些房子車子票子所有束縛的『幼稚』狀態。『早戀』更是人生應該經歷的狀態和階段。
倘若男生不知道該怎麼去哄女生,不懂女生的情緒,也不知道該如何緩解;而女生也一味任由自己性子,矯情而不通人情……那麼無論在哪個年紀里,這種戀愛都是失敗的。可我們並非人人都是天生的戀愛專家,我們都知道Make love需要經驗的培養和彼此的慢慢磨合,我們為什麼不知道fall in love也需要兩個人相處的技巧和默契的培養呢?
那時候ex在找工作的時候,各個城市面試奔波,因為現在相似的經歷,我才知道,當時的他正承受著怎樣的壓力。還有自己的項目要完成,很難想像那時候他的日子是怎樣的。他又是那麼一個什麼事都自己扛著的男生,見面的時候就算很累,也永遠在我面前一副陽光快樂的模樣。而我呢,非但沒有給他緩解壓力,反而不理解他,抱怨他不能及時回我的信息,冷落了我……
還有很多時候,我都把自己工作的不愉快,積攢的負能量,發泄到他的身上,自以為的那些不過是些矯情,可正是這些矯情,慢慢把他從我身邊推走了。我們相識的時候,我是那樣一個意氣風發,對工作充滿熱情,對異國生活充滿嚮往的女孩,可是後來,卻滿滿都是對工作的不滿,對同事怨恨,對背井離鄉的感慨……還有對他的各種抱怨,正是這些,讓我們漸行漸遠。
一次戀愛就是一次蛻變,如果說禁止早戀的原因在於,戀愛會分散注意力,失戀會帶來極大的痛苦。可是,就算不戀愛,我們本就沒那麼集中於學習的精力,不過是換了其他的關注點而已;而失戀的痛苦,未嘗不是心智的一次成長。有時候,相思而不能在一起的苦楚才是對心靈最大的煎熬好么……
年輕時候的戀愛,或許不會一擊即中,牽著puppy love的手走完一生一世。可是,那會是年少時濃墨重彩的一筆,那會是讓你學會如何面對愛的艱苦過程。你經歷過了,你懂了,當愛情再次來臨,欣喜若狂,卻不再不知所措,懂得如何去愛,清楚如何表達愛,知曉如何維持住這份愛。
在國外,初中學生的Facebook頭像上,常常放著就是和男女朋友的照片。我見過學生模樣一臉稚嫩的小朋友,在廣場上放肆的接吻……雖然我還得說民風不同,可也未見人家全民教育素質被早戀拉下質量來。
自己的經驗是,一個從十四歲起談戀愛的男生,另外一個二十六歲從未戀愛的男生,他們帶我的戀愛感覺完全不同。無關優劣,只談處理矛盾的技巧和交流的方式。我們是否應該考慮下優化一下下整個社會對於『早戀』的態度呢?
本文發表在:雲學Time公眾號上
早戀的由來和範圍界定
早戀一詞其實也基本可以算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個詞,非舶來,也不是傳統「餘孽」,是近幾十年才被提及的。
早戀逐漸被重視並成為社會話題的原因,大致是跟升學制度有直接的關係(之後我們再鋪開來談),我們這裡把早戀的範圍限定為中學六年期間的戀情,這時候孩子的年齡一般都在12-17歲之間,都可以稱之為早戀。
這樣劃分的原因是:小學階段,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社交的範圍相對較窄,他們可能會有些模模糊糊的曖昧關係,但畢竟人小膽細,不會造成父母控制不了的後果;而進入大學以後,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已經成年,他們已經有較為成熟的行為能力,戀愛在大學屬於正常現象。
我們很慎重的對待中學期間的戀愛,是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心性不成熟,此階段的戀情極有可能帶來不可收拾的負面影響。為什麼國外沒有早戀的說法?我們的文化中早先時候也沒有?
根源就在於我們的教育制度——中考和高考。
這兩次考試對於孩子和家庭都是極為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他們一生的命運。因此,這個階段的他們,在父母看來,唯一的任務,就是全力以赴的讀書,起早摸黑,還要犧牲周末。在這個階段,無論是早戀還是其他的一切與升學考試無關的動作,都被視為是不允許的。
同時,由於我們傳統文化對於性的保守和禁忌,我們很多人對早戀的第一聯想是,性行為,醜陋的性行為。恰如魯迅先生所言,中國人的想像力是豐富的,他們的注意力又經常在「肚臍三寸以下」。
早戀會衝擊保守的家長們的傳統價值觀念。部分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早戀行為會讓他們覺得「丟人」和「抬不起頭」,是孩子「不爭氣」的表現。家長沒有勇氣承擔左鄰右里遠親近朋的偏見。
在這樣的文化氛圍、倫理觀念和教育制度裡面早早產生的戀情,其影響究竟如何?
早戀的負面影響
1. 容易引起未成年孩子間的攀比心理,並形成「情敵」間的爭鬥。而孩子解決紛爭的方法有限,一般採取訴諸暴力。
有一位匿名的知乎網友曾寫下自己遭受的校園暴力經歷,那段遭遇對他的影響幾乎是致命的。剛滿17歲的他,與一個投意合的女孩兒確定了戀愛關係。
此舉引起了校園惡勢力的嫉妒並招致圍毆,對方要求他放棄與女孩兒之間的交往。在他忍著毆打的劇痛強硬拒絕後,惱羞成怒的施暴方竟殘忍的用鈍器猛砸他的下體,最終因為傷口感染嚴重,只能切除了睾丸。
這種身體的硬傷,他得為之一生付出慘痛的代價。
而我們經常看見校園欺凌的新聞爆出,細究其中的原因,很大比例都是因為戀人之間的「爭風吃醋」導致的。
中學時期因為校園封閉的環境,大量的學生密集相處,戀愛關係便很容易招致身邊同學的妒忌。而孩子們對於這種緊張關係的處理能力和尋親幫助的渠道都太過有限,最終只能依靠暴力解決。
2. 早戀雙方,無法正確處理感情衝突,容易釀成慘劇。
柴靜在央視做新聞調查的時候,曾經做過的一期節目叫做《雙城的創傷》,事件讓人心驚:一周之內,同一班級的五個學生相繼服毒自殺,都是十二三歲的小孩兒。事件的起因來自於其中一個男孩兒和女孩兒之間的戀情糾葛。
而當事孩子的父母認識和處理問題的方式又十分不妥,事件發生後,在記者面前,他們的態度是這樣的:
苗苗的父親說:「給她吃好的,穿好的,還要啥?」
小楊的父親當著我們的面,手扣在肚子上罵兒子:「你為什麼不幹脆死了呢?給我惹這麼多麻煩。」
小楊的母親蹲在地上哭:「你把我的臉都丟完了」。
這次報道卻隱藏了他們的早戀是這一慘劇的真實起因。柴靜日後再她的書中寫到:
這些年,我和老范對這事耿耿於懷,就因為這些沒能弄清講明的真相,怕說出這些孩子間的情感糾葛,會讓觀眾不舒服不理解,也還會覺得「才十二三歲怎麼就這樣」......雖然大家十二三歲的時候,又與他們有什麼兩樣。
看,為了迎合大眾和適應我們的傳統價值觀念,柴靜也只能避開早戀不敢談,把那些集體自殺的原因在節目中歸結為青春期的孩子對生死的懵懂無知。
3,懷孕或私奔
孩子的自制能力有限,他們對於「性」的強烈神秘感的興趣很可能讓他們逾越單純的「戀」,過早嘗試性關係,卻又不懂採取保護措施,以致嚴重的會造成女生懷孕。
另外,與青春有關的爛俗影視劇和出版物的泛濫,他們宣揚的青春和愛情的價值取向,會讓處於「戀愛」中的孩子做出私奔的行為,並且認為這就是為愛情不顧一切,認為這是在追求愛情的幸福。
這個階段的孩子創造能力有限,模仿能力和意向卻無限。
4,因為手機的便利性和功能性漸漸不可取代,中學生使用手機的人數也越來越多。
孩子們對網路安全的認識性不高,處於熾熱戀情狀態中的他們,可能會相互傳送帶有性挑逗的文字或自拍裸照。
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開始對性簡訊(簡訊內容露骨,帶有挑逗意味的照片或文字)習以為常。它簡單易行,在一段關係中可以用來表現一方對另一方的愛和忠誠。
性簡訊帶來的後果可能是毀滅性的。信息被轉發的情況時有發生,收信人將露骨的照片轉發給朋友的事件屢見不鮮。最終,照片可能會被轉發給成百上千人。
以上都是我們可以預見到的早戀所引發的惡果。
但是,我們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這些惡果跟戀愛本身沒有因果關係。我們說愛情是這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應該沒有幾個人會反對。美好的東西本應該產生更加美好的憧憬和結果,可事實是,我們所知道的早戀大多沒有。
真正的根源在於家長和教師對性教育的漠視,以及在孩子之間戀愛已經萌生的情況下,家長和教師蠻橫武斷的處理。
父母蠻橫干涉的後果
1. 損害孩子愛的能力和勇氣
對早戀過於嚴格的管束,無法培養孩子成年後去愛的能力。而「愛」,很多時候,是一個動詞。
在青少年時期,在最容易暗生愛戀的時候,他們產生愛的能力和勇氣的苗頭,都被活活掐掉。這導致他們中有一部分人長大後不會處理成年人之間的戀愛關係,戀人之間爭吵不休,很難再言幸福。
此外,因為之前被嚴格的限制,一旦獲得可以戀愛的權利和自由,出於強烈的渴望愛和被愛,在選擇愛的對象上無法做出正確的甄別,導致自己付出更大的精神和人身損失。
更有甚者,因為年齡和輿論的壓力,在父母或熟人的撮合下,直接以未加仔細甄別的第一段感情,草草的邁入婚姻,自此泥足深陷,進退為難。
2. 造成親子關係破裂
父母武斷的不擇手段違拗孩子的意願(鬧到不可開交時,有些不太理智的父母甚至會對孩子進行身體控制、經濟控制等),掐斷孩子真摯對待的戀情,很難說孩子不會從此對這些父母產生怨恨,甚至是怨毒。
愛是我們的一種本能,就像是餓了就要吃飯,渴了就要喝水,困了就要睡覺。愛是生而為人的一種天然需求,禁絕孩子的天性,不可能不讓TA對你產生憎恨,家庭關係很可能自此產生裂痕。
如果孩子對父母只是出於為報生養之恩,或者因為孝順是美德,更或者是因為倫理壓力才會願意跟父母繼續相處,那是一個家庭的悲哀。
3. 撕裂真實的良緣
有些人,天生的就是一對,沒法解釋。有些愛情,從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依然琴瑟和諧。
這樣的戀情,確實稀少。但是,細數來的話,我們身邊真的也會有那麼一兩對。這樣的愛情,無論何時,本就該被祝福,而如果父母們不細心區別,採取過激的干涉行動,那也算作孽了。
4. 造成孩子性別傾向的模糊
木木身邊的真實例子,一個認識的女孩兒,她父母因為對她在學校的早戀行為干預過激,經常不顧她的感受和情面,在各種場合對她歇斯底里的大吵大鬧和故意言語羞辱;
她在校園裡面與任何男生的交往和接觸都會被父母無理的懷疑和質問,導致她只能選擇與女生朋友來往,整個中學時期,大半時間都是這樣度過的。
當成年後,這個女孩兒發覺自己傾向於雙性戀。她自己試著分析原因,覺得大部分是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都只敢和女生朋友來往,那個時期對愛情的嚮往會莫名其妙的在和女生朋友的交往中得到心理慰藉。
現在她在父母面前又刻意表現出自己同性戀的傾向,以此作為對他們的報復。而效果呢,按她自己的說法是「其實都不好過」。
有網友曾經就早戀的話題給我們留言這樣說: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喜歡,喜歡一個人應該做什麼,做出超出範疇的事會有什麼後果,要負什麼責任。這才是家長和學校應該去做的事,遮遮掩掩的阻攔有用嗎?你一個防洪壩還能防得了海嘯般的好奇心?
是啊,你一個防洪壩還能防得了海嘯般的好奇心?
正確處理早戀的建議
1. 如果戀愛關係的確立帶來的影響是正面的,比如孩子因此變得更加開朗,在學生上面更加用心,更加有責任感。那這種感情無疑是可以默許的。
這時候,父母需要做的是,了解他們的感情狀態和發展程度,並且,知道他們自己對於這段感情的規劃。
同時,父母應該追蹤這段感情的發展。因為孩子見識和閱歷短淺,他們的感情變數是比較大的,不排除這段感情繼續發展下去,其中一方發生情變,無法釋懷的一方會做出的過激行為。當此時,父母應該及時發現並給出陪伴、安慰和開導。
讓他們的感情變得透明和可控,只要不過早發生性行為,我們都不應妄加干涉。
發乎情,止乎禮。情是天性,禮是道德。即便是居於人倫頂端的父母,也不可能讓一顆血肉和靈性長出來的心不生愛慕之情。父母只能做的是,教他們止於禮。
可恰恰是,父母中很少有人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孩子的內心感情狀態,不願意花時間與孩子探討問題的最優解決方式,他們更不願意承擔早戀可能帶來的麻煩。
比如,女孩子懷孕了。「不行」「不可以」無疑是最省事的解決方式,在省事和最優之間,大家都會選擇前者。這是為人父母自身應該反思的問題。
父母還應解決的一個心理問題是:早戀並不可恥。
著名作家並且極善處理親子關係的龍應台,在得知自己的孩子對同班的女孩兒產生愛慕情愫時,在當天日記中這樣寫道:
今晚,我想,就是這樣一個尋常的秋葉,十三歲的男孩心裡發生了什麼,他自己也許不太明白。一種飄忽的情愫?一點秘密的、忽然來襲的、捉摸不定的、甜美的感覺。
是的,那時她的兒子安德烈,十三歲。
2. 如果戀愛關係的確立帶來的影響是負面的。包括,孩子學習成績為此下降,精神狀態為之不佳,甚至有嘗試性關係的傾向。應該冷靜處理。
首先是溝通,平靜的溝通。千萬不應該為此責罵自己的孩子,讓他們覺得這樣的行為是羞恥的。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和他遇到的煩惱,與TA重新梳理TA的生活和感情,再次確定和明晰TA的理想和追求,引導他對於人生、理想、愛情的思考。
了解他對對方產生愛戀的真實原因,孩子產生情愫的出發點可能比較簡單:
有的是迷戀對方的外表,有的是因為對方的專長(比如男孩兒擅長打籃球或踢足球,女孩兒在繪畫或音樂方面表現出來的天賦);
有的是屬於刻意的模仿,由於一些青春影視劇和出版物的錯誤引導,會讓青春期的孩子產生嚮往,模仿影視劇和小說中的愛情;
同時也不排除孩子的攀比心理,如果身邊的朋友都有自己男/女朋友,可以互相拉手互傳消息,那TA可能會認為自己如果沒有一個異性朋友,是自己失敗的體現。
知道了孩子產生愛戀的原因,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
如果溝通已經不能解決問題,父母可以帶孩子去旅遊,讓他知道世界的廣大,外面還有很多的事和人在等著他。孩子眼界一旦寬了,便會刷新自己過往的認識和理解,不會再沉溺於一段似是而非的感情中去。
最後,心理醫生。這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可很多時候卻是最直接有效的渠道。
家長自身和大多數的老師,對於孩子的教育知識大多來自於我們的經驗之談和想當然,自以為是;要麼就是散亂的看了些育兒相關的書籍。因此我們的溝通缺乏系統性和技巧性,收效甚微,有時候還會造成孩子更強烈的逆反心理。
而心理醫生則不然,他們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巧,同時也更容易取得孩子的信任感。
我們向來忽視向心理醫生尋求幫助的原因,一是在我們的社會中,心理醫生這個行業尚不成熟,這個行業能夠帶來的實用性還沒有表現出來;二是我們自古就有「諱疾忌醫」的說法,在對待看心理醫生的態度上,更是顯得遮遮掩掩,怕被旁人知道而招致指指點點。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愛情是很自然的就來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潔白清麗。
相比於成人為了婚姻而反覆計算錢財、地位、品行的所謂「愛情」,學生時代的戀情,就是傾心,就是喜歡,乾淨清爽。
如果我們彼時有幸蒙造物恩寵而遇到這樣的戀情,很多年以後,若再次回想起那時候的光景和彼此,哪個不會淚流滿面?
最為世人唏噓嘆惋的是《紅樓夢》里那段戀情,寶玉初見黛玉時:一個十二歲,一個十一歲。怎麼說?
所以,這篇文章的結論是:對早戀的恐懼來自於教育制度;而反對孩子早戀,是為他們負責,是父母在為自己的懶惰和不負責任找借口。
http://weixin.qq.com/r/qEQrM2zEVTEqrShQ9xG6 (二維碼自動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