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花 9.99 美元聽 Spotify 值不值?


Spotify 深度用戶現身說法。(由於推廣需要,我曾是重度依賴 Spotify 的 Premium 年費用戶,但現已是免費 / 禮品卡用戶)

  1. 移動端的點播功能和離線模式對懶得用 iTunes 同步的我來講是一大福音。
  2. Spotify Premium 和眾多軟硬體的集成(比如 #music、Soundrop、Sonos 等)
  3. 使用移動客戶端製作歌單更加便捷。對我這種必須瞧好歐美樂壇最新動向的 blogger(內容還主打最魚龍混雜的獨立音樂)來講,Spotify 移動端真心是很好的幫手。
  4. 曲庫全面(並且不斷完善),尤其是歐美獨立音樂。儘管歐美獨立音樂人最鍾愛的根據地仍然是 Soundcould 和 Bandcamp,但 Spotify 對他們來講已然越來越重要。換一個角度,從 Spotify 的音樂人推廣網站(Spotify for Artists)來看,招攬來更多的獨立音樂人顯然也是他們的工作的重中之重。

  • 不值
  1. Spotify 經常怠慢用戶,這是令我放棄它的關鍵原因 。Spotify 拒絕讓你導出歌單,很多 Spotify 用戶現在覺得這無所謂,那麼我們不妨具體地分析下這種蠻橫行為發生在 Spotify 上是否合理。首先,Spotify 的龐大麴庫和流媒體特性註定了用戶從一開始就要藉助歌單來整理自己的音樂庫。Spotify 在這一點上的用戶體驗可謂為自己賺足了腦殘粉。簡單拖拽幾下便可做出甚至可以自動命名的播放列表,甚至還支持本地曲庫(iTunes、WMP 等)導入,還支持歌單文件夾,據說今後還將加入類似 iTunes 智能播放列表的功能。從用戶習慣的角度出發,以上功能代表 Spotify 已經將自己的 PC 端產品定位為一款音樂播放器(競爭對手包括 iTunes、Foobar 等軟體),而不單單是在線流媒體服務(如 Rdio、Pandora 等網站)。但是,Spotify 漠視了用戶作為其播放器使用者的權益。舉個例子,做過電台 DJ 的朋友都知道,歌單是音樂庫里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但用戶在 Spotify 上製作的歌單是無法導出的。這意味著你可能先期會被 Spotify 的強大麴庫所折服,將自己的整個外部曲庫(包括歌單)導入 Spotify,之後養成了對 Spotify 的強烈依賴,長久以來便形成了在 Spotify 上編輯歌單的壞習慣。而當你想將這些歌單導出到本地時,卻發現這個功能不被支持。所以除非你是 GitHub 資深玩家,你想和 Spotify 一刀兩斷真不那麼容易。我曾多次向 Spotify 團隊通過各種途徑反饋過這一問題,但從未得到過正面答覆。順便再吐一槽,現在 Spotify 的官方論壇也是亂象叢生。如果你想要搜索解決現在在 Spotify 中遇到的問題,你會發現打開的網頁里竟然有很多是 06 年 07 年便存在的。這意味著某些用戶交互的 bug (比如單曲循環必須藉助 filter)一直頑強地存在了 至 少 六 年。還有一點我深深不能理解,那就是他們至少有兩個論壇。老論壇已進入只讀狀態,但有時在新論壇提問後,新論壇的版主仍會把你踢皮球踢到老論壇找答案,但實際上就算你找到了老論壇的類似回答還是會找不著合適的解決方案。好吧繼續提問,結果發現老論壇的問題無法回復,新論壇的回復再無人問津。?_?

  2. 前面提到了 Spotify 的離線功能,而事實上,如果你沒有打開離線模式,就算收聽已經離線的歌曲還是會耗費大量流量。而 Spotify 官方從未對此給出過解釋或是警告。在這裡貼一個 tip,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在音質設置里找答案。這最可能是因為你下載的音樂的音質屬於高品質,但 stream 的音質是低品質。
  3. 事實證明 Spotify 的曲庫儘管大但相當不靠譜,說不準明天你喜歡的音樂人就會和 Spotify 不歡而散(我不想當烏鴉嘴可是現在 Spotify 和 Rdio 這類流媒體得罪的人實在太多了)。這種現象發生在老牌知名音樂人身上的幾率尤其大, 前階段 Pink Floyd 剛和 Rdio 幹完架,又曝出 Atoms For Peace 全面撤出 Spotify 的新聞[1],天知道下一步 Thom 會不會來一個 boycott petition。另外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由於很多樂隊在不同地區發行音樂時間不一樣,或者就是因為 Spotify 和音樂人/廠牌的協商不到位,相當多數量的歌曲只能局限在某一地區播放,有時為了聽到想要聽的歌曲我不得不頻繁切換地區。所以請做好付費後仍要頻繁使用 VPN 的準備。
  4. 如果你和我一樣,想要第一時間收聽到關注的樂手的最新單曲,那麼我奉勸你不要養成對 Spotify 的提醒功能的過度依賴,因為它經常延時好幾天。在這裡我推薦 The Hype Machine (它同時也是 Spotify 中的一個 app,但 app 版功能遠不及網站版全面)。當然你也可以使用 twitter 的 #music。前者的音頻來源主要是獨立博客里貼的 Soundcloud 資源,後者的音頻主要來自 Spotify Premium 和 iTunes。諷刺的是,從來只在獨立音樂這個小圈子裡混的 Hypem.com 據說能做到盈利[2],而上了 Good Morning America 的 #music 上線才剛半年竟然就要被 twitter 仔細考慮要不要關停了[3]。這不免讓人覺得,#music 和 Spotify 的整合不僅沒為 Spotify 拉來多少付費用戶,還拖累了 #music 自身的發展。四個字來形容,便是「弄巧成拙」。(更新:Twitter 於近日正式宣布將於 4 月 18 日關停 #music 服務,目前這一 App 已從各大應用商店下架。我曾就此事寫過一篇文章,點擊查閱:http://www.douban.com/review/6600871/)

  • 現在我用以替代 Spotify Premium 的工具/服務是:Hype Machine, iTunes MatchLast.fm Scrobbler。如今 iOS 7 加入了 iTunes Radio,它完虐 Pandora 是不爭的事實,也足以替代 Spotify Radio,甚至可某種程度上替代 Beats Music 請來眾多資深音樂人親手打造的獨家歌單。

  • 初次登陸移動客戶端時,Spotify 會贈送你一天的 Premium 體驗,希望我的回答不會遮蔽你親歷親為的慾望,畢竟用戶體驗是見仁見智之事。

[1]. Atoms For Peace Pull Music From Spotify / Radiohead』s Yorke pulls music from Spotify, Rdio, citing lack of support for new artists

[2]. Answer to The Hype Machine: How many users does Hype Machine have?

[3]. Twitter Might Shut Down Its #Music App Soon

14/01/13 EDIT

現在 Spotify 手機客戶端可以隨機播放列表、歌手、專輯,平板端可以像 PC 端一樣工作了。可以預見的是付費用戶與免費用戶間將來的差異將越來越小,到最後可能只限於廣告的有無與音質的選擇。總之付費行為是否值得提倡,完全因人而異。以上文字只是對其進行優劣勢羅列,嗯,酌情採納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吧。

14/02/08 EDIT:

好吧這真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答案。首先我要承認之前唱衰音樂流媒體的觀點是錯誤的,其次我已經完善了 Spotify 曾帶給我的益處。近日看到了包括 iTunes Store 在內的多個數字音樂商店的最新財報,它們的確正在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另外 Beats Music 聯手 ATT 強勢進軍競爭已經白熱化了的音樂流媒體市場也在進一步表明音樂流媒體將是整個音樂產業的未來

14/03/27 EDIT:

#music 最近被 twitter 關停,這事貌似與 Spotify 沒有什麼牽連,但其實折射出 Spotify 與音樂界的自媒體行業(Soundcloud 生態圈)在根本上的對立。詳情請閱讀上文提到的文章。總之,目前的流媒體服務仍然做不到 musician-friendly。還有,要是 Spotify 繼續將音樂人定位在一種快消品的層面上,長此以往必然會遭到全人類的鄙視。Spotify 在短短几年間顛覆了人們的聽歌習慣,這個壯舉的背後其實有眾多音樂人的無盡的心酸,希望每一個 Spotify 用戶都不要將此忘記。


前提是Spotify這9.9美元首先並不是for中國市場定價的

如果相對一個美國人來說,我猜是值的,你只需要花買一張數字音樂專輯的錢,就可以不受限制的在電腦、移動設備上暢聽超全曲庫的歌曲一個月,甚至你也可以把歌曲離線到本地收聽,這對於一個美國人、英國人來說,肯定是值的。

如果這9.9美元面對一個中國人,那可能就需要區分用戶了

如果你是歐美音樂愛好者,搖滾愛好者,獨立音樂愛好者,並且你願意為你所聽到音樂人做出一些微乎其微的貢獻,spotify還是蠻適合你的

如果你喜歡聽華語歌,日韓一類的東西,可能蝦米更適合你,定價也更符合中國人的接受標準


我在用Spotify之前用的是iTunes管理和購買 實體/數碼 唱片,我的音樂庫超過了300G,自己的iPod Classic 160G都放不下,為了能夠隨時點唱自己音樂庫里的專輯,我還購買過一年的 iTunes Match。

問題是:

  • 300+ G的音樂收藏,幾百張專輯,我依然覺得音樂有窮盡,重複,聽膩的時候。每天上下班插在耳朵上聽,再好聽的專輯,聽了幾十遍,也會有一點審美疲勞。當我不斷購買新專輯,擴展我的音樂庫的時候,除了擴展我臃腫的音樂收藏,並不能很好的實現我「隨時點唱我想聽的世界上所有音樂」的夢想,而且大量的專輯閑置積灰。
  • 每次購買新專輯的時候,我並不知道什麼音樂是我愛聽的,我經常會買一些我聽了不太喜愛的專輯,我很希望我能留下我愛聽的專輯,把那些我聽了1,2次不太感冒的專輯退回去。

Spotify 這個產品就是針對我這兩個問題提供的服務。雖然曲庫還做不到世界上所有的音樂收羅窮盡,尤其中日歌曲音樂還比較缺乏,但是它的雛形真的可以解決我的兩個問題。每天我打開Spotify,我想聽什麼就聽什麼,我點歌的曲庫相比我過去的300G音樂收藏,可以說是無窮大的;而且我很喜歡Spotify的推薦功能,它會根據我常聽的音樂風格,給我推薦我可能喜愛專輯,而我的試聽沒有任何風險,因為我不需要購買特定專輯,我只需要每個月付9.99美金。

對於我來說,這是目前我最喜歡的音樂服務,我不需要去書店買書了,它給了我一座圖書館,我隨時可以進去讀任何書,那我還需要買專輯幹什麼?


我每個月買唱片的預算不多,300 塊左右。

9.9 美元,大概算了一下,六十齣頭。如果可以讓我再也不用買唱片,那我覺得太值了。


一個做音樂的朋友告訴我,不要購買 Spotify Premium,因為他們自己賺得多,給音樂家的錢很少。

$9.99 可以上 iTunes 買單曲或者 CD。現在搞音樂不容易了,支持一下他們吧。


看音樂種類吧~~有好的聲音,就值得~~其實有時候支持正版或者交費都是一種態度~~說明你對這類東西的支持~~有了支持才會有發展~~


國外的正版音樂產品幾乎都是電台模式的,Spotify算是提供了點播的可能,但是需要你掏錢,那麼你願不願意掏錢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本來我用了一會兒Spotify的網頁版,感覺點播很爽,隨便點播,結果下了App就傻眼:必須是付費用戶才能單點,否則只能播放你自己建立的播放列表,還只能從頭到尾放一遍,還不能上下曲,簡直沒法用啊。如果這種搞法,別說國內幾大音樂App,如果考慮盜版的話,還不如下載歌曲到本地拿本地播放器慢慢聽,手動建立播放列表不是一樣的?

可能有人不太了解電台模式是什麼。比如你打開Pandora Internet Radio,找到Jay Chou(周杰倫),但是你只能聽Jay Chou的電台,裡面有Jay Chou的歌,也有其他人的歌,隨機播放,就和一個音樂電台一樣,你能做的只有點贊或者不喜歡,優化推送的演算法而已。就算你搜到Qing Tian(晴天)這首歌,點開標題赫然是Qing Tian Radio,這啥意思呢?就是晴天的電台,先給你放一堆別人的歌,然後才放《晴天》。

也就是說,你想專門聽自己想要聽的,正版途徑很難很難,基本只有Spotify一家了,這個功能在網頁版是免費的,App是收費的。App的免費版相當於一個你自己建立的一個內容可控的電台,僅此而已。

Spotify的優勢還有即便是美區,一樣可以搜到很多港台歌曲和歌手,而且很多是繁體中文顯示的,並非全外文。但是Spotify在隨便聽聽這塊還是不咋地,還是Pandora和iheartradio做得好點,iheartradio的缺憾是中文曲庫比較少,所以不怎麼推薦。

綜合來說,Spotify和Pandora搭配使用會比較好。

然而,真正的大殺器是Google Play Music,它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不但具備免費電台,也可以單曲購買,也可以$9.99包月聽全部曲庫,而且支持自己上傳海量歌曲雲端免費播放,同時滿足了Spotify和Pandora的需求。而且它竟然還帶一個播客(Podcast),簡直無敵(不過播客還是專門的播客App爽,推薦PlayerFM)。不僅如此,搜索結果和單曲播放時都可以直接打開Youtube官方正版MV頁面收看MV。當然,自己上傳的歌需要自己先盜版下載或者正版拷貝。缺點是必須添加國際信用卡才能上傳音樂,否則只能聽電台。

總體而言,Google Play Music無論是付費用戶還是免費用戶都是能用得比較爽的服務(以在線正版而言)。

當然,國內用戶用網易雲音樂就行了,App自帶一個音樂雲盤上傳歌曲,也有一個私人FM電台發現歌曲,算是很全面了。另外,以上種種國外音樂App基本不帶歌詞功能,有的話也是靜態頁面的。


原答:2012.3.21

值,並且我想不出不值的理由。

────

更新:2013.7.23

分人。


值,但是由於付費限制環節太多,選擇rdio


就只有我一個人回國了還在每月出9.99磅用spotify嗎?.................

-----2016
更新現在改成每月14.99磅,family pack,和女友一起用,
-----2017
女友變前女友,又改回9.99磅了

很好

更新:從13年開始用Spotify,主要聽一些新派的金屬,大部分核類音樂,少數電音還有一點點流行,覺得Spotify比國內的幾家音樂服務提供商舒服很多的是,更新及時,我喜歡的藝人曲庫全而且質量高。

9.99磅我覺得很值!


在瑞典用過1年多Spotify,雖然現在回國用網易雲了,其它的不談,有兩點特別喜歡:

1. 跨平台無縫同步。一首歌電腦放一半,要出門了,手機打開後,按播放鍵斷點處自動播放。音樂就是這樣無處不在的~相信用過的都有體會。

2. 曲庫很新,歌單和電台的歌質量不錯。曲庫的話,最新的英文歌是可以第一時間從歌單聽到的。歌單的話會緩慢更新,會根據時段(比如早高峰)向你推薦通勤時的歌;下午3、4點推薦咖啡廳;晚上推薦輕音樂。這些可能是小細節,但是用起來給人感覺很舒服。(這一點對比網易雲,歌單質量來自於用戶,雖然多,但質量良莠不齊。)

吐槽一點,Spotify不管手機上還是MAC上都很費電,一般旅行的時候聽完了我都把他從後台關了。(電池殺手:Skype, Spotify)

最後就價格而言的話,99 SEK的價格對於當地人確實不算貴(一頓午餐),但覺得值的肯定會花這個錢,覺得不值的肯定不會花,老生常談的偏好問題了。

以上就個人主觀感受隨便談的。


本來一直用網易聽,最近碼代碼換到Ubuntu平台,就下了Spotify作為替代,然後發現...這裡面古典音樂庫太尼瑪全了!作為一個強迫症花9.99買個很完善的古典庫也值了,另外我這樣的聽基本都是在電腦邊同時辦公室網速巨快沒有下載的問題,買會員基本就是去廣告(樂章直接插個廣告太掃興),再加上student discount就更值了

編輯下…

答案一年半前了,古典庫一些經典盤還是找不到,不過這些資源基本能夠找到替代版本


用spotily聽歌除了給9.99元美金還得付翻牆的錢吧?


每個月9.99刀是美區的價格,把spotify賬號換成港區的,不僅每個月的價格更便宜,而且對比各自的曲庫,美區有的英文歌港區幾乎都有,而中文歌數量港區遠遠多於美區,我現在就是港區的會員賬號,不過台灣區的更划算,最便宜的是菲律賓,但菲律賓曲庫如何就不太清楚了。對於我個人來說,離不開Spotify的最主要原因是完美的Last.fm支持。

Spotify Premium在各國的價格比較


2017-09-19更新

已經改為菲律賓區的Premium了,一個月129PHP,大概17元人民幣左右,比原來港區一個月接近50塊的價格便宜不少,如果就一個人用的話這個是最划算的(有親友一起用的可以考慮家庭套餐)。曲庫方面,常見的大眾流行英文歌都有,中文歌比港區略少一些,但我平時聽的主要都是英文流行,所以還是挺適合我的。如果能弄到學生套餐的話,還能再打5折,不過我目前還沒有找到能讓中國大陸居民拿到菲律賓區學生套餐的方法。

再談一談Spotify的使用體驗吧,Spotify的音樂推薦我覺得可以吊打國內任何一家音樂流媒體服務,Daily Mix按照每個用戶的喜好根據不同的音樂類型構建歌單。今年大概六七月份Spotify給我生成了一個Summer Rewind歌單,都是我去年夏天常聽的歌,當時就覺得好貼心。每天深夜打開App,首頁推薦的歌單都是有助於睡眠的音樂。另外,像Pitchfork,Rolling Stone,NME這些知名的樂評雜誌,它們在Spotify上都有自己的官方賬號,這些賬號分享的歌單可以代表權威樂評人的品味。喜歡流行的話,也可以關注諸如Billboard,Recording Academy這些賬號。曲庫的話,不給版權Spotify也沒辦法,但國內音樂服務的版權這幾年也越來越嚴格,各有千秋。關於社交,Spotify本身沒有太多社交元素,但開放了社交介面,國外最常見的約炮軟體Tinder就可以連接到Spotify賬號,在社交頁面上顯示自己的音樂喜好。國內音樂服務做的社交,個人覺得已經淪為評論區的群魔亂舞,有時看那些評論真的犯尷尬,要聽歌就好好聽歌,一幫人總喜歡在評論區扯些沒用的。關於音樂社交,給大家推薦一個高質量的音樂社區——Genius,有嚴格的內容排名機制,能有效杜絕無意義的灌水評論,這個社區乾貨不少,大神眾多,他們對歌詞內容的解析鞭辟入裡,尤其是Hiphop,看完後你會發現音樂不僅僅只包含節奏和旋律,其背後還隱含著音樂人自己的思考。值得一提的是,目前Spotify移動客戶端的播放頁面已經集成了Genius的部分功能。

最後來一個奧觀海同志的歌單,奧觀海同志的音樂品味還是不錯的。


2017-10-09更新

Last.fm黨的福利,發現一個Android平台可以支持任何音樂播放器的scrobbler,甚至支持國內的各種音樂app,已驗證可以scrobble網易雲音樂和蝦米音樂。好久沒用過國內的音樂服務了,因為這個scrobbler又重新安裝國內音樂軟體用了下,不過尷尬的是,用國內音樂服務聽歌的成本已經不比國外音樂服務低了,基本上歐美流行歌手最新的專輯都需要購買後才能聽,一張就要20塊左右,而我用Spotify一個月花17塊錢隨便聽。


在國外比較值,手機的流量用不完又能隨時隨地地聽歌。在國內很不值得,手機網路又慢而且還不夠用。額外每個月的錢只是給自己一個新的理由憎恨國內的移動電信運營商們。


spotify的用戶體驗和速度,以及龐大的音樂庫存(外語,中文歌曲欠缺)我就不重複其他人的評論了。spotify 最為優秀的功能之一,個人認為在於建立播放列表以及分享功能上,facebook上隨時可以看到好友的聽歌記錄以及他們分享的播放列表。目前spotify似乎只支持facebook賬號的註冊,所以對於國人來說,登錄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麻煩。另外,就算大部分國人能翻牆上網,facebook上有多少好友,又是不是全部都在用spotify呢?

所以在我看來,長期在美國,有一定的美國文化基礎以及facebook交際圈有一定diversity的朋友們更適合購買spotify premium,更能最大化的利用它的功能。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