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漢的宿債是否全部還完了?

佛經中的還宿債不是一個可以自己主導的行為(似乎有一個特例),不是說想還,這輩子抓緊還就可以還完的。前五輩子打了某人一拳,這輩子他一直不出現,就還不了,即條件不具備。從佛經中佛的經歷看,即使過往功德無量,仍然有些宿債在成佛這一世才具備條件還。

那麼佛在世時所教導的阿羅漢,是否其宿債全部還完了?沒有還完,那麼阿羅漢不受後有誰替他還?如果有人替,違背了自業自受。如果還完了,那麼這麼多阿羅漢整齊劃一的在一世還完所有宿債,實際的合理性有多大?有相關的佛經中的內容嗎?還是不受後有是一種暫時的說法?(北傳也有一些暫時性的說法)


又見@齊天大聖宣揚他那套業盡方能苦盡論了,為了防止被人碰瓷,我來破斥一下。

佛陀正法中沒有這種觀點,只能說有一定相關性,畢竟過去世是無窮無盡的,短短的一生怎麼可能受得完?所以佛的方法是逆轉十二因緣,如果把十二因緣斬斷,那麼最後的老死就不會成立了。

說得粗俗點,欠債還錢,還不起,怎麼辦?我選擇死亡。

而不是還完債才能死亡,這個太暴力了


阿羅漢之所以成為阿羅漢是因為他曾經種下成為阿羅漢的種子,而不是宿債全部還完了。

同樣的,投生欲界天是因為做了欲界善法,而不是宿債全部還完了,不是努力地清除完了自己的善業和惡業。

同樣的,投生梵天是因為修習了禪定,而不是宿債還完了,不是努力地清除完了自己的善業和惡業。

同樣的,成為四種聖者也是過去的涅槃的善業成熟,而不是宿債換完了,不是努力地清除完了自己的善業和惡業。

同樣的,佛陀之所以成佛,是因為在燃燈佛時期被佛陀授記之後,不斷圓滿三十種巴拉密,不是努力的清除自己的善業和惡業。

阿拉漢(巴利語音譯阿羅漢)在證悟涅槃之後,所做的善業也不會再產生果報,只有唯作心,他以往的善業和惡業,如果在這一世無法成熟,那麼將再也沒有機會成熟。

對於諸阿羅漢,只能在未來世成熟的業都變成無效業(巴利語ahosikamma),因為他們在當時即會證入般涅槃。——《阿毗達磨概要》第五章:離心路之概要。

就我目前的了解來看,佛陀的意思是,能避免去四惡趣就避免去四惡趣,儘可能待在三十一界、四生存地好的地方,不可能讓一個人去地獄、餓鬼等去「消業」。

業也很難消完的,一個人無論在布施、持戒、禪定等善法的作業、修習中,還是在殺生、偷盜、欲邪行等惡的作業中,都不可避免做下新的速行心,而打一個蚊子需要一兆的嗔心(《佛陀大放光明的關鍵》),有長老說即便是殺生的念頭的思業,十萬大劫都不會消失。

一個賢友提醒我說:

佛陀講述的滅苦之道,巴不得你每天不睡覺禪修到涅槃,你把握這條方針就行。趕緊禪修人生苦短,……

突然意識到,佛陀在經典里的的確確是這種態度的!去到了好的生存界之後應該把握時機,抓住機會禪修——拔出自己的箭,才是佛弟子應該做的。

如果對實修感興趣的話可以看以下的書籍

推薦書籍:

《阿拉漢的足跡》三十七道品導引手冊 佛陀修行的基本法則 緬甸 雷迪大師著作 台灣 蔡文熙中譯

雷迪大師的《阿拉漢的足跡》中提到了修行應該明行具足,講的也和這個問題有所關聯,這本書屬於南傳的一部簡短而重要的開示了,推薦細讀,希望您能種下智慧的種子和福德的種子!

如果想對業果法則有所了解可以看瑪欣德尊者著《阿毗達磨講要》、菩提比丘的《阿毗達磨概要精解》

另外推薦班迪達尊者所著《解脫道上》、《就在今生》。


業不能盡,報也不能息,因為輪迴無始,就像一個無窮數的無限集合,如何靠一字一碼的加減去消弭呢~~所以阿羅漢選擇的方法,是打破括弧、取消限制,三依一向,斷舍離滅!


沒有還完所有宿債。道理很明顯,佛入涅槃後至今,還是有很人誹謗佛及其聖弟子。那說明一個問題:他們很可能就是佛宿世的冤親債主。

如果已經還完宿債,那麼天下人應該要麼聞佛名而無動於衷,要麼心生歡喜。有恨意生,說明之前的惡緣未盡。


您好,末學試說一下。

拜讀樓上諸君所述,末學受益匪淺。

其實這個問題是個觀察角度問題,就是說是站在誰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有與沒有是分別,這是我們凡夫的角度。

阿羅漢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沒有分別心,是不存在有還沒有之分的。

佛對題主的疑問已經回答的明明白白了,阿羅漢不受後有。

其實我們把『不受後有』的意思搞清楚就知道了。

受是承受、接受。

後是後續,有是結果。

不受後有,就是不承受不接受後續相。

我們來看一下凡夫造業的過程。

取相——分別——執著——見解——妄念生——造業——受報。

這只是粗分一下,便於解說。

舉例說明。

我看到一個蘋果。

先看到的是蘋果的相(取相),然後分別這個相,再後執著這個相是蘋果。好吃(見解),我想吃(貪心生起),是小明家的(再分別執著),甜瓜梨棗誰見誰咬(偷),讓小明家狗咬了(受報)。

分別之後都是後續相,是一步一步形成後續結果的。

阿羅漢沒有分別心,這是佛在金剛經中詳細說明的。至於是否取相,末學不敢胡說。

但據金剛經所述,阿羅漢自分別之後的後續相肯定沒有。也就是說,阿羅漢的不受後有,最起碼能做到不受分別之後的後續結果。

回到正題,阿羅漢不受後有,是不是不受因果呢?

從凡夫的角度來看,阿羅漢承受因果的事。

從阿羅漢的角度來看,沒有承受因果的相。

打個比方。

小明罵了我一句。我被罵的事實存在。

小明罵了我,但我不生氣。那麼我被罵的後續結果就不存在了。

對於阿羅漢來說,小明不存在(無人相),我不存在(無我相),罵不存在(不執著)。自然就不受後有了。

說白了。

我們挨罵,生起怒火;

阿羅漢挨罵,如耳邊風。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因境界低下,純屬妄自揣測,僅供參考。


謝邀!

這個問題倒果為因。阿羅漢是作為果的存在。如果已經到達的果,而再去問到達果之前的因緣是否存在,這樣的問題並非正問。

阿含經云:獨一靜處,精勤修習,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時彼比丘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因為自知不受後有,心得解脫,而成阿羅漢。

金剛經云: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這兩段經書說的已經很清楚了。本來就沒有一個阿羅漢的果位可得,是因為自知不受後有,心得解脫,而成就阿羅漢。阿羅漢是代表自知不受後有,心得解脫者,稱為阿羅漢。


誰說欠債必須還?

你不會債務重組或者進行債轉股啊


爵士貓回復齊天大聖 (作者)1 分鐘前

師兄,讀讀【雜阿含經】是佛祖說【寂靜涅槃 不受後有】,非是啥上座部佛教的說法!業力,本就是緣起緣滅,阿羅漢心識已止息,何來的種子心識或者說阿賴耶識!有種子心識或者說阿賴耶識,就必然進入輪迴。唯識學說的一切,都是說明業力與輪迴為何存有,業力與輪迴如何存有,這是心法心所法的出發點。唯識學說只是要修行人修行目標,為【圓成實性】,轉染為凈。唯識學說還是在堅持佛祖【寂靜涅槃 不受後有】的原則。

========================================================

如何認知涅槃的問題,是佛教的根本問題。2000多年來,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對與涅槃的問題一直有劇烈的爭論。

大乘佛教徒一般有此認知,【佛陀積累了無數世的波羅蜜進而成佛,就是為了眾生指出一條實現徹底灰飛煙滅,徹底消失不存在的解脫之路?難道徹底的消失不存在就是真正的所謂苦滅?】

師兄就是這樣的看法。

但是我們要從佛祖的話語以及輪迴,緣起法來理解。【寂靜涅槃】就是說涅槃境界,五蘊已經止息,不再有輪迴的流轉,就是業力也止息了,修行人才可真正達到心的解脫,也就是業力止息。

【仁者,若以斷業因緣力故得解脫者,一切聖人不得解脫。何以故?一切眾生過去本業無始終故】這句話,是大乘的修行人錯誤理解了佛祖本意,不知業力與輪迴說的是一回事。

大乘的最高成佛境界竟然變成可以倒駕慈航,可以重新以化身的方式轉生世間,這又被認為嚴重背離了佛陀的緣起法,根據緣起法,轉生必須要有無明貪愛的依賴條件才可以,而佛陀滅盡貪愛,怎麼可能轉生?而大乘最高的解脫境界變成了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任運自如的無住處涅槃。看似很美好,但這是真實的嗎?

大乘佛教本身的說法你就是違背緣起法,違背了輪迴法,違背佛祖本意。所以,大乘佛教可以有菩薩、如來又重新進入人間的教義。這種教義,還是印度教神的化身的繼承與發展。

對於涅槃的看法,我認為要堅持緣起法與輪迴法,我依據緣起法與輪迴法的原則推理,涅槃境界心識已不存在,業力已不存在,至於涅槃以後修行人的去處,只可以說是奧秘。

========================================================

修行成為阿羅漢,就是為了止息業力。何為止息業力?就是由於修心人的心識,不在因為五蘊而感受,所謂身受心不受,因緣不在起作用,業力才止息。業力不是實體,業力就是心識因為緣起而起作用。人的肉體可以死亡,但心識會持續不斷,心識轉入新的胎藏,就是轉世,新的一個人世代又開始了,業力又繼續下去。

所謂【阿羅漢的宿債】,表達是錯誤的。修行人一旦可以身受心不受,因緣就不在起作用,所謂業力就止息了。

[0060b08]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止!止!勿作此言:『十二因緣法之光明,甚深難解!』阿難!此十二因緣難見難知,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未見緣者,若欲思量觀察分別其義者,則皆荒迷,無能見者。阿難!我今語汝[6]老死有緣,若有問言:『何等是老死緣?』應答彼言:『[7]生是老死緣!』若復問言:『誰是生緣?』應答彼言:『[8]有是生緣。』若復問言:『誰是有緣?』應答彼言:『[9]取是有緣。』若復問言:『誰是取緣?』應答彼言:『[10]愛是取緣。』若復[11]問言:『誰是愛緣?』應答彼言:『[12]受是愛緣。』若復問言:『誰是受緣?』應答彼言:『[13]觸是受緣。』若復問言:『誰為觸緣?』應答彼言:『六入是觸緣。』若復問言:『誰為六入緣?』應答彼言:『[14]名色是六入緣。』若復問言:『誰為名色緣?』應答彼言:『[15]識是名色緣。』若復問言:『誰為識緣?』應答彼言:『行是識緣。』若復問言:『誰為行緣?』應答彼言:『癡是行緣。』阿難!如是緣癡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入,緣六入有觸,緣觸有受,緣受有愛,緣愛有取,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死、憂、悲、苦惱,大患所集,是為此大苦陰緣。」

所謂業力就是十二因緣的循環。修行人只有從心識與行入手,才可切斷業力循環,『誰為名色緣?』應答彼言:『識是名色緣。』若復問言:『誰為識緣?』應答彼言:『行是識緣。』若復問言:『誰為行緣?』應答彼言:『癡是行緣。』。

====================================================

今天地回復離即離非 (提問者)1 天前

我分了心行業和世間業,阿羅漢不再造新的心行業,但世間業是無法避免的,只要有身和語,世間業總是要造下的,佛不也留下了佛法這個寶貴的世間業嗎?

未成阿羅漢時所造的心行業有可能還會兌現成果報,比如目建蓮還是被人打死。

阿羅漢的境界的確無法討論,沒人知道涅磐究竟是什麼狀態,這個的確要成了阿羅漢才能真正的知道。但是一個阿羅漢會有哪些行為,會和凡夫有哪些不同還是可以討論一下的。

贊查看對話回復舉報

爵士貓回復今天地2 分鐘前

佛法這個寶貴的世間業嗎?胡說,就是邪說!佛法才是永遠的,人類滅了,佛法還在。

贊查看對話刪除

爵士貓回復今天地3 分鐘前

你說的?還是佛說的?業力就是心識,就是世間,何來心行業和世間業?

爵士貓1 天前

好,正解。阿羅漢自斬斷了輪迴的那一刻起,就脫離了輪迴,不適用輪迴業報法則。輪迴業報是阿那含以下還有貪嗔痴有情的法則。

2刪除

還初1 小時前

正解,執著於還債的不知道怎麼想的,什麼業力對阿羅漢來說本來就是幻境,脫離了幻境,醒過來,自然不需要再繼續夢境中的遊戲。不然做夢傷害別人的最好在夢中還完債再醒,要不也是不道德。

1回復踩舉報

爵士貓回復還初1 分鐘前

師兄的理解才是符合佛祖本意的正解。

大乘佛教的菩薩道就是對佛祖原始佛學的歪曲。

所以,大多數漢族佛教徒不能升起正解。他們還陷在菩薩思想的泥坑中。


我已經說了很多次,業力輪迴不是因果報應。

投胎說真是可怕。


宿債是眾生往昔無量世的宿業果報。眾生每時每刻都在承受這個業報,這個業力因緣就大家常說的命運。你的認識基本正確。

阿羅漢不受後有,是指不再墮入輪迴,隨業流轉了。已經從惑業苦中得到解脫。不受後有,說明已斷生死流,從此以後不再造業,但不是說往昔宿債就沒了,業緣成熟時一樣受業報。楞嚴經云:酬還宿債,如我馬麥。馬麥之苦,業力成熟,佛和眾多阿羅漢弟子一樣都受到了宿業果報。

你的一些疑問是在於沒有透徹的理解不受後有這一概念。


仁者,若以業因緣力故得解脫者,一切聖人不得解脫。何以故?一切眾生過去本業無始終故。是故我說,修聖道時,是道能無始終業。

———— 大般涅槃經


了則業障本來空 未了還須償宿債


俱舍論記載是全部還完了,入無餘涅槃的時候必須沒有業障,而累世的善惡業全部屬於業障(無記業不算業障),所以阿羅漢在後半生會非常坎坷,因為累世的冤親債主必須在他後半生完成討債,否則債主們就會成為冤大頭,這一點在俱舍論清楚的提及了


還宿債的特例大概就是燃指(佛前燃指是說由佛見證的意思,不是為供佛,皮肉燒焦不是什麼好味道)

燃指為什麼可以還以前的債,因為燃指的痛苦指數非常高,而且燃一個指節不是一兩秒的事,忍忍就過去,需要活生生的心甘情願的忍受折磨(多長時間?沒有數據)。經常有受審訊的人因不讓睡覺、各種刑具、甚至侮辱而寧願自殺的。可見,活著受折磨不弱於殺人。

雖有特例,但是當佛世時無人嘗試,也沒有誰逼迫誰燃指。這就是個人選擇的事,你是願意成千上萬世的長的輕痛(此世能為人,能學習佛法,這麼善良,說不定還的已經差不多了,而且是小痛,過去的債也就是打人兩巴掌,罵幾句),還是短時間的劇烈疼痛,大概絕大多數人選擇慢慢還。讓我選擇,我也做不到燃指。還宿債和法理、智慧沒有多大關係,不是說還了債就自動獲得了法理。

另外,還得保證不生新債。還著舊債,生著新債,沒有意義。這就需要儘快達到阿羅漢那樣的不受後有,不再造業,不受新債。雙管齊下,理和事缺一不可。不受後有,前有還得受不是?

不受後有不是什麼都沒有的意思,因為有時候佛在認證某某成阿羅漢的當時,此阿羅漢不是立即什麼都沒有了,最起碼在成阿羅漢到涅槃這段時間之間,他還是有。

補充:燃指還清宿債這事,一沒有實例,二我們沒有神通可以看遍前後世,三不在佛世可以直接問佛,因此即使道理上我猜對了(用了大概、可能這種詞),也只是三分之一的合理性。


題主陷入怪圈,這個問題百丈禪師曾遇到一狐狸修行人問過。

1.即因果是否不虛?

2.得道之人是否不受因果?

因果不虛,絲毫不差,絲毫不爽。當敬畏因果。

得道之人,不昧因果。

題主宜沉澱雜念,正觀因果。


問:『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聚會時,果報還自受。』是定業不可逃也。小凈土文中又有『承佛慈力,眾罪消滅』之句,是定業可轉也。二說如何解說,才能圓融?又永嘉大師『了則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語,可否作以上二說之注釋。(鍾鈞梁)

李炳南老居士答:業由心造,業由心轉,定業不可逃者,是造業之心不轉也,乘佛慈力罪滅者,是心與佛合轉業也。心不轉者,業緣增上,因緣生法,故得熟果。心轉業者,不造新殃,無緣不生,久故斷滅。偈雲,眾罪如霜雪,慧日能消除,又雲,心若亡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理無矛盾,本自圓融。永嘉大師歌之了字,即空與慧也。(李炳南:《佛學問答類編》)

問:成佛以後也要受報嗎?

聖嚴法師答:是的,成佛以後也要受報,這從世間的聖人和偉人來看,也都有許多的不如意事可知。比如耶穌被他的門徒出賣,最後釘死於十字架;孔子絕糧於陳、蔡;文天祥受誅;美國的林肯和印度的甘地被刺身死;中山先生在倫敦蒙難等。在釋迦牟尼佛成佛前後,也有好多魔難。比如六年的雪山修行以及最後的樹下降魔;另外托缽不得食,風寒而背痛,女人誣陷,他的弟子提婆達多落石傷其足;以釋迦族遭受滅亡而頭痛;臨涅槃前因誤食有毒的野菌而腹痛如絞等。佛的弟子更不用說,證得阿羅漢以後,也有受報的記錄。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和蓮花色比丘尼都是被人活活打死。

這從東西方的宗教看,各有其理論和說法,所以聖人受難,正表現其偉大人格和偉大事業的成就之不易。基督教說耶穌是為了人類贖罪,佛教則有不同的理論依據。這可以從兩個方向說:一是法身示現,以作為凡夫的榜樣,表示凡夫也能成佛。佛由人成,所以,人類所有的苦、樂、禍、福,示現為人間身的佛也同樣有;雖他自己本身沒有苦、樂、禍、福的障礙,為了誘導正在苦、樂、禍、福中的眾生走上修行佛法的大道,所以,方便示現同於一般的人類。

人在人間必定有他的身體,有身體必定會遇到身體的所需和所忌,兩者產生衝突,就會發生魔難。所以,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如果不假辛勞而獲得佛果,不遇魔難而成為佛,那就沒有修行的必要,也顯現不出聖人之偉大。所以,在佛成道之後,雖具足六通,圓證三明,他還是在人間托缽、遊行,他的衣、食、住、行,完全同於人,生活所需也同於人,弟子向佛問訊的時候,也會說到:「眾生難度嗎?」「身體健康嗎?」確少見到佛陀使用神通來解決眾生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只是用智慧,以人間通用的方式,解決人間的問題。

二是從最後身的菩薩或最後身的羅漢來講,他們從此以後,不再受到三界中生死的約束和苦難的左右,因此,必須要把無始以來凡夫位中所造的一切不善業全部清理償還。這也等於佛世的時代,規定俗人,若發心出家,必須在清償了所有一切債務、責任和義務之後;若是犯罪、負債、父母不允、妻子或丈夫不許者,均不得出家。到目前為止,要來我們寺院出家的人,也要求他們首先把所有一切世俗的錢財關係、感情關係,徹底清理之後,才可進入我們的寺院,而成為走上出家身分的第一步。所以,在成佛之前的最後身菩薩,固然要接受往昔的業報,初成佛時,雖然心得自在,不再受到煩惱的困擾和苦樂的影響,但是他在沒有進入稱為無餘涅槃之前的身體,還是在人間活動,還是會受到物質世界的影響,那就是最後果報的承受。

不過心得解脫的佛,身體雖然跟一般的常人一樣地受到痛、癢等種種反應,但是不會因此而生起喜、怒、哀、樂的煩惱。所以,佛的受報和常人的受報迥然不同:受報是對因果負責,解脫是從煩惱得到自在。如果大乘羅漢、菩薩以及諸佛,乘願來到世間救濟眾生,那是化現,不是受報。從凡夫看他們,也有生、死、衰、老、病、痛等的現象,他們卻未受到這些現象的困擾。(聖嚴法師:《學佛群疑》)


這種宿命論,都是外道,不是佛法


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夙債。


債已經還完了。更高的神替你還了。

你要知道一件事,你不只欠人的債,你還欠神的債,要不然你不可能掉入三界。

你在人間只能還人的債,你修的那個法門的神,就把你不能還的債還了。


推薦閱讀:

助印《佛說入胎經》的疑問?
晚上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做了極惡的夢,深夜驚醒,內心生出恐怖,請問各位老師該如何是好?
讀經改變命運的程度有多大?
無畏光明精舍主人,老是發些某某經是偽經,老是自問自答,到底有沒有人管了?!
基督教或佛教有沒有極端組織呢?

TAG:佛教 | 佛經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