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上車損只上三責+不計免賠」,大家怎麼看?

如題。上滿三責+不計免賠,車上人員責任險,意外險,不上車損。


首先說明身份,本人曾經就職於中國人保,工作四年一直在理賠第一線工作,今年才由於個人原因離開理賠工作。對於這個問題,也是我們在理賠工作中經常遇到的。

說明下,我們處在西部省會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肯定不如中東部發達地區,但是也算有一定代表性。

交強險先不提,國家強制,必買,主要說下商業車險。

首先,從我們理賠線的工作來看,每年出險量最大的是什麼險種---第三者責任險以及車損險。

其次,其實每年我們年終提取理賠數據,案均賠款其實並不高,大概費用也就xxxx,具體數額就不便透露了。

不買車損險主要集中在哪些客戶----1.老舊車型,一般主要集中在六年以上

2.麵包車,一般我們理賠工作很少遇到有麵包車保有車損險的,不過隨著保險意識的提高,麵包車保車損險的比例在提升

3.部分單位車,這不在我們主要需要研究的範圍內可以略過

日常發生交通事故車輛哪些部分易損?--根據理賠實際情況,根據損失的概率進行排序

1.車身外觀件的鈑金及漆面,可以說95%以上的事故均包含(甚至只有)車身漆面及鈑金損壞

2.保險杠,中網,引擎蓋/尾箱蓋,前後大燈。一般常見的單方事故及雙方/多方事故(車撞車,車撞非機動車),這幾個部分單獨或幾部分受損的概率較大,並且由於現在LED大燈,主動進氣格柵,ACC的逐漸普及,這部分的維修費用成倍增長

3.前/後防撞鋼樑,龍門架。多見於追尾事故以及撞柱子石樁之類的事故,但因金屬材料根據情況可修復,故維修費用並不會非常高。

4.水箱/輪胎/懸架。這部分一旦受損會影響車輛正常行駛,且一般會附帶大燈/底盤等受損,故整體維修費用也較高

其他就不多說,因為一般單獨遇到的概率不高

下面說說個人根據理賠經常遇到的情況,給題主一個建議,怎麼樣買車險更划算

1.看車型,如果是一般保有量大,市面上常見的經濟型車,比如捷達,polo,朗逸,花冠之類,走到哪都能修,配件也便宜,那麼車損險可以考慮不購買,如果是A+以上級別的,比如凌渡,威朗,以及大多數B級車,考慮維修成本,建議車損有條件一定得買。如果是各路豪華品牌,聽哥的,一定要買,維修費真的非常的高。

2.看年限,一般新車,還是建議購買,車齡超過六年,我建議你參考當地4S以及一類維修企業的主要材料維修報價,對比你購買車損險的費用,來考慮是否購買。

3.綜合考慮主要駕駛人的技術水平,以及你當地的自然條件/主要用車環境,綜合考慮。

1.駕駛員技術較好,可以考慮不購買

2.自然條件。這主要指你用車所在地是否經常出現內澇,冰雹,沙塵暴等自然災害,如果沒有,那買不買無所謂,但如果每年都有,那我建議一定要買。我市去年3月和4月連續兩次冰雹,真有倒霉的車主連續兩次被冰雹砸傷愛車,兩次的噴漆鈑金費用已經快趕上兩年的保費了。

3.用車環境,主要區分是以高速為主還是室內道路為主,高速因車速快,出險後損失較大,建議購買,城市道路為主,即使發生事故,損失一般也嬌小,可酌情考慮購買。

綜合以上,希望能幫到題主

補充一下,看到評論里有小夥伴疑問自然災害的問題,自2016年費改開始,冰雹,沙塵暴等均在賠付範圍內,我司車損險自我13年入職一直是賠付冰雹損失的。


保險的本質尤其財產保險類,最大的意義是損失補償槓桿,另外還有一作用是企業平滑利潤和現金流波動。這麼說不太好理解。

比如說,私家車500多元每年,購買30萬的三者險保額,而一年之中,並不經常發生高額的三者事故,但一旦撞上了行人導致略為嚴重的傷殘,可30萬就會輕易賠滿的,人可以預估很多事,就是沒有辦法估計意外是否會發生,交通意外確實是有概率的,但只是統計學意義上的,對於個人來講,要到是1,要麼是0.當發生交通事故並對三者造成傷害時,你就會明白保險的意義了。保險在這個時候起,就是要低頻、高額。用少量的資金撬動自己無法拿來的資金槓桿。

而車損險類,並不符合低頻、高額的屬性,因為車輛的價格一降再降,一般中產階層購買80萬以內的車輛,屬於正常的,如果你是中產階層又購買80萬以上的車,就當我說沒說。

如果你一個二十萬的車,開了5年以後,會貶值到7、8萬以上,這個時候為什麼要購買車損險呢?要知道車損險的價格,從費改以後,並不是隨著保額變化而顯著降低的。每降低1萬塊保額,車損險價格只便宜9塊錢,車損險的車型是平台鎖定的編碼,萬分之9是什麼呢,就是盜搶險的損失率。

而即將實施的二次商車費改,你可能會遇到更加尷尬的局面,很多人認為,係數從雙85下降到雙75或更低,所以車險更便宜,我更應該購買車損險,我認為恰恰相反,如果有一台4、5年的車,我認為不應該再購買車損險了,因為有獎優罰劣的機制NCD的調整範圍太大了,如果一個車連續5年不出險,在北京可以享受0.32折,而如果下年報了一次案,又會回到標費,你說車損險你敢不敢報案呢?如果不報案,每次都自己修車,那你購買車損險做什麼呢?仍以20萬的中級車為例,這樣五六年下來,你交的保費一年車損險3000多,會不會達到你車輛價格的50%,一個保險產品,槓桿如此低,購買的意義不算太大。而且上面說的是你在車輛全損的情況下喲。

商車費改一開始的改革方案,應該堅持把車損險的免賠額搞上去,把低額索賠的案件擋在外面,把車損險的保費降低,但要是這樣做會大幅降低車險行業的資產,為了這個行業的利益,就改成這樣,但NCD這件事,會對消費者購買車險尤其是車損險的價值產生懷疑。

部分地區已出現車險不再投保車損險的不良影響了。

車險投保攻略及要點_保險經紀人劉迎春_新浪博客


評論里有人說三萬塊錢車沒有三千的車損,本著求真的原則,我找到了我當年奇瑞A3的保費交款單,保單確實沒找到。我這個奇瑞A3是4.2萬收的,當年新車開票價是71800,我這個當時是按車價66500保的,按折舊了。下圖能看到,保費是4241,我這是剛過戶的二手車,所以保險是第一年的折扣。含交強險950,車船稅480(12年還沒實行1.6L以下車船稅減半政策)我就上了個三者30萬和車損,所以車損是4241-950-480-1144(三者30萬)=1667元,確實沒到三千元,所以原答案改成3000多保費。

----------------------------------分割線----------------------------------------------------

以下是原答案:

這有什麼可看的。
看你買什麼車,
看你開車的人是誰,
看你想不想自己花錢修車。

你買個二手捷達,一共車才三萬塊錢,你花三千多保費?撞報廢了,也就三萬。你買路虎攬勝,去街邊修理店休?還不得去4s,買的起路虎的人都不差那點車損保費。

我自己在4S幹了很長時間,開車沒啥問題,關鍵我家車是我媳婦兒名,她也經常開,我敢不上車損,剛提車一個月修車就花了8000多,我會亂說?(第一年保費加交強險三者50萬才花了5500)


如果有人願意風險自擔,其實也無所謂的。

畢竟損失最大也就是一輛車,相比於三責可能難以估量,車損險的最大損失是可以估計的。

但是我還是覺得做人不要太自信,因為所謂意外正是一種非主動性。

所謂風險指的是所謂的不確定性。

而這種不確定性恰好是超出人的控制範圍之內的。

也就是說人無法控制事故的發生,只能控制概率。


交強+三責是投保率最高的險種,性價比極高。

車損由於價格偏貴,根據家庭收入情況以及車齡可以選擇性投保,但是三責不管車好壞都建議購買

因為真的發生交通糾紛時,自己的車可以先不修,但是別人的車你不修是不行的,更別說撞到人了

一般私家車首年交強+車船稅+50萬三責,優惠下來也不過1700左右


只要是非豪車,任保險推銷員說破嘴也不會買車損險。車損險為什麼會要求不出險降費率,其實保險公司用心頗毒,就是讓你不敢輕易報保險,小几百塊自己就認了。剛開車第一年買了車損,出了3次小事故,修理費都在500以下,每次想著第二年好讓打折,於是全自理了。等第二年的時候恍然大悟:買你mp!一年不買保險我就有4000~5000修車基金隨便用!3年全打折的保費都可以做一次大修了。保險確實就是與保險公司對賭,但是除了超級菜鳥和累教不改地交通規則的傻x,誰能在用車年限內花掉這麼多修車費?這場賭局是嚴重不公平的。因此,車損險性價比實在太低太低,如果自認不是上述兩種人或者感覺自己運氣奇差無比,否則真沒必要買車損。

豪華品牌的車損還是有必要買的,由於豪車的配件實在太貴,這場賭局對豪車來說風險與收益基本合理。

第三者必須買夠,雖然也是大部分時候也用不著,但個人卻難以承受最壞的後果。

所有保險的本質,都不過是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哈哈,亂聊幾句。其實車險和醫療險很相似,很多現象有異曲同工之妙:

交強險——社保醫療;

車損險——醫療費用補償;

不計免賠——100%賠付;

開車技術好——自己身體棒;

都遵從不可獲益的補償原則;

都是消費型,沒出事保費打水漂。

(不過醫療險貌似都沒有個人責任)

很多人捨不得保費打水漂,於是就想辦法算這個算那個儘可能的省點保費,骨子裡還是那一套「小風險自留,大風險轉移」,覺得不就是幾萬塊嘛自己能兜住。不過人往往高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買車損險遇到好幾萬修理費時,買了一萬元免賠的醫療險動手術花了幾萬隻能報銷幾千塊時,就明白事理了。

別人問車險時我都說「車險看服務,買跟4s合作好的」,壓根不碰它。因為車險這玩意兒自己不掙錢保險公司也不掙錢,誰得了實惠一目了然。


不上車損,說明什麼?

不怕車損啊,所以買時10萬左右,開了七八年之後的老車子,要車損幹什麼?已經老了舊了,小問題自己去搞定吧,難道走理賠後給第二年增加費率嗎?

上三者和不計免賠

知道上三者,說明風險意識還在,良心還不壞!三四線城市建議50萬起,一二線直接100萬以上吧,豪車多,傷不起!

至於車上人員座位險之類的,只要平時車不會外借,都是自己一個人開,那就自己買個100萬意外險或辦個車主信用卡,我連這些座位險都不想上呢

有空了寫個車險險種的文章


關鍵是車損太貴了,十萬塊的車車損都要兩千多,還這不賠那不賠的,買一百萬三責才一千多。並且吧,買過車損,小剮蹭報保險不報?報了吧,第二年上浮的比你修車還貴,不報吧,心理不平衡啊。


當然可以了!

我就是只買交強險與第三者責任100萬。

熟練的老司機對自己車的損失有預期的,即風險可控,大不了自己出錢修車!


我從第三年就不買車損了。

因為我曾經拖著掉了一半的前後保險杠開了2個月,然後猛然發現車損有啥用,我又不想去修車,嫌麻煩,只要能開就好。

但是新車要買,LED大燈總成,一個5000多!一旦追尾剮蹭就是吃不了兜著走。


在車險普及的現在,我們口中的三大主險是交強,三者,車損。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只上交強和三者。

當然,交強不用說,必須要上。

我不用去分析上三者不上車損的原因,因為我們已經有大量的客戶陳述,我就整理一下:

1,本來只想上個交強裸奔,然而架不住銷售顧問推銷,勉為其難再選一個商業險,那麼三者肯定是第一選擇。

2,新司機購車,交強三者,不要車損。這樣的情況肯定是有家人親戚朋友給的意見。但是這樣的新司機,尤其如果是女性的話,她的內心是會動搖的,也就是說,她其實也需要一個車損險,但是無奈現在最不缺的就是各種軍師參謀。

3,老司機對自己的駕駛技術有信心,有時候就會放棄車損。

4,業內人員,比如4S店工作者和保險公司工作者,前者維修成本低,後者更是可以有諸多便利。

5,勉強算一個理由的是,很多保險公司在你選購了車損險的情況下,返點會降低。

——保險受益者是自己,自己按需選擇就好。我的車子每年都是全的不能再全的全險,我同事的車子每年都只有一個交強。五年過去了,我也沒出過事故,他也沒出過事故,難道就是他省了我賠了?

有全險我就安心很多,因為以我的經濟條件,無法承擔一次大事故的損失,而像我的老闆和他那群富二代朋友們,很多過百萬的車都沒有商業險,有的甚至交強險過期,驗車過期,都照常開,我理解為又懶又有底氣。


認真開車,排除不必要的重大主責肇事,車損意義就不大,甚至於很多情況下買車損認全責是自己花錢去為別人的過失兜底。

三責正好相反,是用相對最低的成本為自己不可預見的重大失誤兜底,所以必須有。


只上三者+交強險

因為

1,車上人員我記得只有死亡或重傷才賠付,我已經給全家上了其他交通意外險,已經涵蓋

2,車損不賠的範圍太大,只賠一種情況,就是你全責撞車了,你自己的車的維修費用。

3,車撞了如果沒達到維修金額與次年上漲保費的平衡點,還是需要自己掏錢修車,否則乾脆撞個大的(開玩笑,大家都平平安安,餓死保險公司和修車鋪子)

4,如果擔心自己駕駛技術不好容易出事故,建議先去提高自己的駕駛技術

5,以現在的物價水平,三者100萬起步

以上我說的僅限個人用車,如果是職業司機另說。

最後,我幾年幾輛車不上車損,截止到今年大概已經省下4,5萬的「維修基金」,大小毛病已經花了1萬多了,所以我能承受風險。

最最後,如果自己開修理廠或者有朋友開修理廠的,更沒有上車損的價值,除非騙保...


我是這麼想的,車損險涉及到幾種情況。1是自己全責,比如追尾;2是部分責任,比如路口碰撞;3是對方全責,但找不到或不賠,如停車被撞。

一要考慮主觀駕駛水平,影響1.2發生的概率。二是評估客觀風險,影響2.3的概率。三是風險大小和保險賠付額度。幾百塊的小事故往往不報,最大事故不超保額。

最近剛保的,八萬的保額要一千大洋。想想之前發生的小事故最後都是自己處理的。像3這樣找不到對方的情況,還只能賠付70%。確實感覺到太不划算了,下一次可能就考慮不保了。


車損和三者的一大不同,就是車損發生與否不完全取決於駕駛人。三者只要不出險,保費就能連續下降;出險了就能給投保人減輕很大負擔。然而車損險則不一定。舉個我自己的例子,十萬左右家用車,大概一年前,當時是兩年車齡。我的車在外面停著結果被別人給碰了,肇事車還跑了,附近也沒監控。然後我報了案,經過溝通,在4S店修理的話定損3000,憑發票付賠70%;在外面修的話定損1000,直接賠付700元。我選擇了第二種,因為車輛受損的是後杠皮和尾燈,倒不是什麼關鍵部位,在外面修省錢也省時間。然後今年我的保費因為這次出險上漲了400多。理論上由於連續無出險年份少了一年,明年的保費也相應地有所上浮。這種情況我遇到好幾次,我計算了一下車損險的保費加上商業險的上浮額度,其實已經遠遠高於修車費用了。如今城市裡的車輛密度遠高於以前,我身邊就有好幾個人遇到過這種情況,相信有過類似經歷的朋友也不在少數。

所以我以為,在目前的制度下,只有以下幾類人適合上車損險:

1、開的是修車比較昂貴的豪華車或小眾車的。

2、自己技術不佳或者駕駛風格過於粗野,容易發生較大事故的。

3、認為自己運氣特別不好,車停在外面可能嚴重受損的。


重點看你是什麼車。。。修車死貴的就別差那點車損險保費了吧。。。

同樣三十萬的車,我給人追尾,他(皇冠)定損1400元(噴漆),我(q50)定損11400元(中網,保險杠,噴漆)!你覺得我敢不買車損險么。。。


我就是這樣買的保險。三者150W加不計免賠。

說說車損。

1、如果開車細心,穩重,完全沒必要。2到3年大約發生一次磕磕碰碰,修修花不了多少錢。但是你交的車損險肯定大於修理費。

2、車損險是給誰量身定做的?假如有10個人買了車損險,其中有兩個人馬大哈,本來就不適合開車,老是出事故,這兩個人的保險賠償,都是其他8個人在買單。保險公司還能賺一筆。當然,馬大哈的損失就是後面的保險漲價。

3、你給自己買補充商業醫療保險了嗎?沒有,那你還給車子買損失險,車子比自己重要?

說說三者險。

一定要買,因為大馬路上各種人都有,撞到電驢子了,即便對方全責,你能走的了,人家估計天天守你家門口。所以一般就是,對方主責,我方走保險賠償人家,畢竟對方身體受到傷害了,破財消災。


作為一個就讀於保險專業的財經院校畢業兩年的偽專業人士來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內心有點忐忑,因為我可能用到保險方面的知識並不多。

在學校那會,老師給我灌輸的就是,在未來經濟發展的50年里,保險行業作為一個朝陽行業,為社會經濟的可行性和穩定性做一個助推,為維護社會穩定添磚加瓦。

財產保險細分有一個部分就是車輛保險,車輛保險有兩大類:交強險(機動車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和商業險(機動車綜合商業保險)。除了交強險是必須要購買之外,商業險也成為了很多人購買的選項。

保險,直白一點就是,規避風險,用現期的資金應對預期不可知、不可控的風險。

而在車險部分里,對於只購買三者責任險和不計免賠,而不夠買損失類險種(損失類險種:車損險、盜搶險、劃痕險、玻璃破碎險等)的人,出發點基本有:

1、一方面基於多年的駕駛經驗,對自己駕駛技術自信,相信自己能從容面對複雜多變的駕駛環境,貪圖便宜,最大程度節省保險成本,另一方面,一旦發生事故,對造成的責任事故過分擔心,想通過保險公司的賠付將事故後果最小化

2、認為車輛價值不達到保險目的,而把規避風險的方向轉到第三方責任和人的身上。更有甚者認為,車於生命和他人利益而言,顯得微不足道。

主流上不夠買車損險的選擇,更多偏向於第一點,因為在很多人看來,買了車損險,出事故,得到賠償就沒什麼,一旦沒出事故,他的錢就被保險公司賺,心理不平衡。對於這種先入為主的想法,我不予評論,也不想與其爭論。相對於出了事故的車主來說,最直觀的感受最能說明問題,跟存在僥倖心理的人說這個,無異於隔靴搔癢。

人就是,驅利的社會動物。


車損適合新車/新手,三者適合所有人


推薦閱讀:

2012 年 3 月 14 日下午滬指突然大幅度崩盤式跳水,這是什麼原因?
如果房價崩盤,金、銀、鉑等貴金屬是否可以保值?
歷史上,一個國家經濟崩潰前會出現哪些現象?
利息的本質是剝削嗎?
個人儲蓄會促進經濟增長嗎?為什麼?

TAG:汽車 | 經濟學 | 保險 | 汽車保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