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佛教經書中關於超度截然相反的態度?

《中阿含經》明顯是表達超度無用的意思

世尊嘆曰:「善哉!伽彌尼。所以者何?彼男女等,懈不精進,而行惡法,成就十種不善業道,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若為人各叉手向稱嘆求索,因此緣此,身壞命終,得至善處,乃生天上者,是處不然。伽彌尼,猶去村不遠有深水淵,於有人以大重石擲著水中,若眾人來,各叉手向稱嘆求索,作如是語:『願石浮出。』伽彌尼,於意云何?此大重石寧為眾人各叉手向稱嘆求索,因此緣此,而當出耶?」

《地藏經》卻大讚超度

  長者,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有人說月亮是圓的。有人說月亮是彎的。

沒見過月亮的人,開始不知道到底月亮啥樣的了……

然後分成兩撥,互噴,互撕,互懟……

見過月亮的人,在旁邊笑著看……



這兩篇的區別主要在這些方面:

1:村民男女行十不善,有人為他們吆喝之希望他們生天。

2:若有眾生臨命終人聽聞佛菩薩號可解脫,若有善知識為亡人做佛事亡人可獲福利。

主要區別就是是否親近佛法,所以一個是不效,另外一個是有效。

正好體現出正見佛法的重要性。

地藏經這一段其實很有深入的價值,

第一句,我們都知道,因果。
那麼:假如某菩薩成佛前發願:「原我成佛時,若有罪苦眾生臨命終日得聞我名,即可生天,若不爾者,我不願成佛。」,此菩薩會因為此願望多修行無數萬億劫才可成佛。
然後他的佛號就具備了這種功德願力,如果有罪苦眾生有善根可以在臨命終日得聞,那自然會解脫,因為菩薩已經種下了善因,大家可以方便的拾取善果。
但其實,不要說以前了,就說貌似科技發展的不錯的現代,有幾個人可以在臨命終日得聞佛號?
各位可以問問附近的人,有沒有見過死的當天還很清醒的人,這個人恰好又信大乘佛教,會念佛號,並且知道自己念佛號就可以解脫。

第二句,眷屬為亡人造一切福利及聖事,那麼亡人可以獲得1/7,眷屬獲得6/7。
這裡要注意。亡人並未生天,只是可能減了部分苦難,或者苦難結束之後可以有個好一點的投胎機會。誰說他生天了。結合上一段看,生天還得靠自己。
而且這是有個大前提的,是這個亡人的眷屬,信大乘佛教並且按這個步驟實行。這個條件有多難,你看題主就知道了,信佛者,自己都不信大乘,你指望他有信大乘的眷屬嗎?


都對啊,有什麼矛盾??

聞釋迦佛名,便得不退轉菩提,但是該下地獄的還是得下地獄啊,比如提婆達多。。。


地藏經明明是地藏菩薩作品。


各叉手向稱嘆求索,作如是語:『願石浮出。』
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

這兩個的事因雖然差不多,但是增上的緣可以相差極大,導致的業果差別也可以很大。

江南地區諸多不如法的超度佛事,對亡者的助益可能不如家屬們想像的那麼好。


從您摘的這兩段看,沒矛盾。

第一段是說做了「業」,怎麼怎麼樣。「成就十種不善業道」。

第二段是說有「罪」,怎麼怎麼樣。「不問有罪無罪」。

業和罪,在佛經中是兩個概念。


鬼將軍的答案說的很好了,我畫蛇添足兩句。

「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昏昧,不辨善惡,乃至神識更無見聞。」

這個時候的善男子善女人已經處於意識不清的狀態了,如果潛意識裡還能湧現出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那是多麼的難得,這是建立在平時對佛菩薩的深信之上,是建立在活著的時候無數次的念誦佛號和讀誦大乘經典的基礎之上的。

至於眷屬在亡者死後七七四十九日內,為其設福,所獲利益七分,亡者得一,生者自利六分。沒說亡者生前做了惡事不下三惡道,只是稍微減輕了其在三惡道所得痛苦。

地藏經中,光目女設福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光目母也是在地獄受苦後投胎生為奴婢之子。光目女問:地獄罪報,其事云何?光目母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


給題主看兩篇文章,兩篇文章都是大乘了義佛法,說的都是超度這件事,而且是同一個大德對同一個問題不同時間段不同人的開示。剛好對應,題主提出的阿含經和大藏經。

然後你就會明白,它們沒有任有什麼矛盾可言,關鍵在於心,心心心!重要的事情說幾遍。

重要的是讓你升起解脫的心,重要的是明心見性,離幻即覺,法我皆空,理事無礙畢竟解脫。

所以,第一個說法,是針對執著於超度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執著者(心外求法,故而要破除執著),修行,是自證聖智,如果超度即一切都可以萬事大吉,那麼,我們早就被佛祖度光了,執著這樣想法的人,是有我可得,才有超度的對象,所以主客對立,二元對立,能所對立,是外道知見。當然要破除。

第二個問題,是針對去幫助親友眷屬的大乘菩薩行者,對大乘菩薩道行者而言,是無我無人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山河大地,我人世界,都是自性的化現和彰顯。是金剛經所說的,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修一切善法。因為善法,也是假名,沒有一個善法可得,這篇文章,就說得更加清楚了,請仔細欣賞第二篇文章。

--------------------------------------------第一個故事是應對阿含經的故事---------------

我聽別人講過一個故事,是她一個朋友家的事。這家的親戚去世了,家人很悲傷,找到當地一所很有名的寺院,拜託據說是很有修行的一個方丈,為去世的家人做超度。方丈信心滿滿,做了法事,第三天,告訴去世人的家屬,你們的家人,已經去了極樂世界,需要花費五千元錢。家人掏錢了,高高興興回家,給家中念佛一生的奶奶,報告這個天大的好消息。奶奶聽聞孩子們帶回來的消息,痛哭流涕,憤怒非常,將家裡所有的佛經,束之高閣,不許別人在她面前提及佛法。她說,我的這個兒子,一生不信佛,無惡不作,到處傷害別人,因為惡業報應才死於非命,死後應該是隨業往生地獄或者餓鬼道,卻因為家人出錢找到寺院,為他做了超度法事,他的神識就可以上天國。

如果寺院中的方丈、和尚的超度,就能夠讓這個不信佛的惡人,往生極樂世界,那麼,我一生勤苦修行,究竟為了什麼?區區五千元,就可以讓人的靈魂投身極樂世界?甚至有些寺院,超度靈魂,可以選擇靈魂投胎的去處,都是明碼標價:美國五千,歐洲三千。如果,靈魂的歸屬,已經不再是以信仰的純凈,或者心地的純潔作為標準,而是以世俗間的利益作為衡量,那麼,西方首富就是大日如來,那麼東方首富就是阿彌陀佛。他們的財富富可敵國,他們如果將所有的財富蓋成寺院,以物質交換的理論說,他們可以成就無上正果!

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梁武帝深信佛教,傾盡國力建造寺院,當時的佛教是國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梁武帝以皇帝的身份,多次出家,然後讓朝廷以數千萬的金錢,將他贖身出來。如此信受佛法,弘揚佛法,建造寺院的人,他的心,比起一般的信佛者,要虔誠堅定很多很多了。可是,當他問達摩祖師,我一生蓋了很多寺院,布施很多金錢,弘揚佛法,我的功德有多大?達摩說:「實無半點功德。」

凡夫心,如何測度佛義?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梁武帝,曾經輝煌佛教的大功德主,所建功德今在何處?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歷代帝王所建功業,今在何處?「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釋迦牟尼佛在《阿含經》裡面講過這麼一件事情。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帶著自己的弟子,釋迦牟尼佛從地上撿起一粒石頭,丟到水裡面。釋迦牟尼佛對弟子說:「我們對這一顆石頭,我們對它念著說,石頭啊,浮上來,浮上來。這顆石頭會浮上來嗎?」其中一位弟子就說:「怎麼可能?!丟到湖裡面的石頭,怎麼可能再浮起來?!」釋迦牟尼佛就說:「為死去的人念誦經文、念誦經典,也不可能讓死後的人能夠升天,能夠去好的地方。」

那麼,我們是去相信寺院中超度的儀軌呢?還是要遵從釋迦牟尼佛的教誨?超度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今生,我所聽聞最高深的佛法,是釋迦牟尼佛所說四句偈: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這是緣起法的根本,是因果律的核心。從本覺妄動,覺明為咎開始,本覺認識自我,即是明覺,這是此有故彼有;明覺體現本覺,即是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這是此生故彼生;依空立世界,知覺乃眾生,這是此有故彼有。

覺明為咎,妄為明覺,明覺覺空,性空必明,明即覺空,覺明空量,空量現明,覺被明所障,空性現空華,空華掩空量,空量現覺明,覺明顯出空相,空相就是虛空性,即是阿賴耶識,就是識性,就是存在感,就是如來藏性。這個過程,又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識陰依覺性辨認空明起,因辨認空明,而有了存在感,存在感依所存在而確認,猶如我們看到空華,確定空華的存在,而確定有一個能夠看到空華的眼睛,眼睛就是阿賴耶識,眼睛就是能與所之能,固化的覺性,從固化覺性的存在感投射而出,就是空華,也就是行陰。換個角度,行陰,是存在感對於自己的認識,是存在感的身影投射,是妄想的對境,是虛境的波動。這又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當行陰流運動,投射在存在感虛空,形成光華雲彩,存在感虛空,沾染光華雲彩,形成光華的虛影,虛影又辨認光華運動,虛影遮蔽虛空,折射虛空形成覺照,覺照辨認運動的光華行陰虛影,覺照力對於虛影的取捨,形成經驗,這個經驗,就是想陰。

虛空映照光華,是無有分別取捨的,因為他們原本同體,是空性明覺的倒影,倒影折射空性,才有了虛空相與行陰流。虛空本來沒有分別,卻蘊藏覺性的空性明光,這就是為何大師們,證到六七地菩薩位,脫離想陰,入行陰流,住阿賴耶識虛空境界,所描述的宇宙,皆是統一的語言,比如,心性是流動的自然,心性是燦爛的明空廣境,心性是無生卻又充滿生命力。唯有阿賴耶識固化的虛空,折射覺性明光,才會體現出行陰光明海洋,才會有眾生相。所以,行陰流,又被佛稱為眾生濁。

當行陰流空滅,則阿賴耶識空盡。猶如看到空華,而形成的眼睛存在感,會因為所看到的空華幻滅,空滅空盡,則能看到空華的存在感,也就體現虛幻不實的空性,空性本無可得,空性本無生,即是無生法忍,即是入法界,即是入佛地,即是入不退轉地,即是證諸法無生的寂滅性。

一切法本自無生,一切眾生自性皆空,宇宙世界緣起性空,因眾生心性而現業境,這就是自心現量,這就是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當阿賴耶識被行陰流光明虛影蒙蔽,折射覺性而成覺照力,覺照力辨認行陰光明海洋的運動,對於運動形成經驗,比如,此刻,光明海洋的運動,是這個狀態,下一刻,這個狀態波動,形成了不一樣的體現,下一刻,剛才的狀態,又波動成為另一種狀態,狀態的波動相續,投射在覺照力,就是時間,時間的相續運動,則體現出來運動的空間,時間與空間交織結合,就是最初最原始的六道眾生世界源頭。

覺照力辨認虛影運動的經驗,形成了最初的時間概念,時間的運動,體現出空間的廣大,時空聚合運動,展現時空層次,以至於微觀,宏觀,核心,以及時空場能的波動,這也就是為何目前的科學界,認為宇宙是時間與空間構成的,而時間與空間的存在,是以波的形式存在。宇宙能量學說所提出上帝粒子存在,也是依據波粒二象性理論,承認時間空間存在是波動的場能,細分場能才會體現出粒子能量學說的誕生。覺照力的經驗,體現出時間波動,時間的運動,展現出空間的波動延伸。

時空都緣起於覺照力,是覺照力的幻影夢境,卻體現著覺照力的明覺空凈。所以,一切時空的基本現象,皆是光明,光明的時空,卻體現著想陰的幻境。有了光明,就會有黑暗,有時間,就會有過去當下未來,有了空間,就會有四面八方,虛空以及遮擋、暢通或者阻礙,這些對立境界以及感受,形成的體驗,聚合而成,就是分別。分別體驗,經驗聚合而成的概念,攝取細膩妄念所現的業果境界,形成了分別心。分別心攝取業果形成境界,就是眾生的我執,因為有了我執,心,成立了。

心即是塵,塵即是心。心塵相續,折射覺照力,虛空覺明投射在心塵中,展現摻有妄想色彩的境界,習氣相續形成覺受體驗,這即是六道輪迴,眾生生死沉浮。心塵相續,妄念聚合業塵,因緣和合,所現六道眾生色身業身肉身,以及不同天道的光明身,皆是心塵折射阿賴耶識明光,所現業果幻化,眾生身心我執,意識思維,覺知感受,皆是因心而現,眾生自我以及我所認識的世界,皆是自心現量。這,就是我們所生活世界根本的實相,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實相。

宇宙剎那相續,眾生剎那生滅,諸法皆是性空,諸相本來無生,皆因妄想所現我與我所。這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這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上甚深奧義,而眾生自性,原本無生,故而無滅。

世界宇宙,皆是本覺認識自我而現的幻覺,幻覺本來空,空性不辨空性,覺性離於自覺,明光不辨明光,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熄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空性不覺空性,諸幻寂滅,本覺無有生滅來去,本自圓滿,本來清凈。

寂滅無有實體,依諸幻展現實體,寂滅無有生滅,依生滅展現清凈,本覺離於我人眾生壽者諸相,依我人眾生壽者諸相,呈現真心,本覺離於言說,離於文字,離於思維,離於意識,離於覺知體驗,依眾生身心我執,思維意識,覺知體驗,展現妙覺如來,與眾生同體而不動,居諸相生滅而無生,隨順宇宙相續,清凈無染,滲透微塵蒼穹,如如不動。

眾生離於妄想,即見本覺,離惡即善,離幻即覺。

並不是相對於惡,有一個固有的善,並不是相對於假,有一個固有的真,並不是相對於放縱,有一個不變的忍,這些流於分別二見的善惡,好壞,對錯,空有,真假,皆是我執妄想分別概念的相續,皆是想陰虛影所現業境的輪迴,不出生死,不得解脫,不證自性,不見如來。

離幻即覺,眾生明白世界本為自心現量,世界緣起性空,身心我執,本為虛幻,因果業報而已,離於塵心獲得,渴望超脫妄想生死,離於紅塵輪迴,升起堅定確定,以及肯定的出離心,徹底捨棄此生的一切希望以及恐懼。

清凈身心,清凈六根,清凈我執,凈化心性的同時,累世的妄念因果業塵,就在分解淡化,而心性深處覺知分別,與六根色塵的相續,形成的體驗境界,就會慢慢清凈,分解,淡化,直至空盡。

六根凈,則心塵盡;心塵凈,則色陰盡;色陰盡,則受陰無有對境;受陰淡化,則心塵分解;心塵分解,則受陰分解;受陰空滅,則想陰清凈;想陰清凈,則虛影不生;虛影寂滅,則行陰現前;行陰現前,則想陰寂滅;行陰光明海,如虛空般,恆久不動。

光明海中,無有我人眾生的獨立自性差異。眾生心即是我心,我心即是明空覺照,如虛空般朗照十方三世如來,心如琉璃,明空朗凈,與十方如來心心相印,光明流動,如鏡中映照金色輝光,遍滿十方如來世界,覺照宇宙所有世界眾生身心,遍觀八萬劫眾生生生死死,眾生的覺知思維,就是你的覺知思維,眾生的體驗感受,就是你的體驗感受,你卻毫無自性,就是虛空明覺體現。這就是超凡入聖,脫離六道生死,脫離分段生死。

於光明海不予分別取捨,不貪,不受,不覺,不辨眾生世界真實,久而久之,則世界眾生如夢如幻,能觀照眾生的虛空覺照,如夢如幻,這就是三摩地,大幻觀。世界眾生,光明海洋如夢消散,確認世界存在的阿賴耶識,亦同消散,自性覺明如同打開了鐐銬,光明遍滿,無染無掛,無生無滅,無來無去。

入佛地,證無生法忍,八地菩薩以上,自性明覺已經與如來妙覺相交,證自性寂滅,只是細微覺性塵勞,尚未消散,自性寂滅尚未圓覺。三界六道,曾經無邊無際,無比真實的眾生世界,此刻如同漂浮在滄海上的一粒微小泡沫,實無實性,本為空華,這就是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講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修行者,以及凡夫眾,世界諸相,是空有的幻境,本無自性。我執與身心,本來虛妄,無有實性,自性本空。所謂的命運,以及修行成就的天國世界,皆是自心折射自性,所現的燦爛幻想。世界,眾生,地獄,天堂,皆是我們自心現量,佛由心作,見性即佛。人由心做,迷失即眾生,一個迷失自性的凡夫,渴望通過外界的念經,超度的手段,往生極樂世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除非這個人,累世與佛法有深厚的緣分,臨終時,一心悔悟,心生對於阿彌陀佛的渴望,一念虔誠,累世罪業,即可由阿彌陀佛慈悲的佛力所承擔,帶業往生,在極樂世界依純凈願力,轉生為人身,繼續修行,最終證果。

所以說,我們平時的修行,第一要依靠佛力的加持,以我們的無上虔敬心,供養十方三世如來,讚歎尊重具格的善知識,種下福田。第二,要徹底將身心靈魂投入佛法修行,在我們命運大數來臨之時,自己掌握自己的未來,憑藉心中的純凈信仰,見證自性無染的明光,入無生法忍,當下見證自性如來,不再輪轉生死,即身成佛。

--------------------------------------我是第二篇重要文章的分割線,啦啦啦啦啦啦--------------------

如何理解,修行人對靈魂的超度?

答:超度這件事情,不是你們想的這麼簡單。舉個例子,你自己,你認為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的人,可是,其實你是很多因素構成的,你的思維,意識,情緒,體驗,業力因緣所呈現的肉身,以及心靈覺知呈現出的靈性,人體是因緣和合的產物,根源在於心靈,是心靈迷失後,無明蒙蔽先天覺性,覺性依煩惱而生分別,分別取捨幻境,妄念聚合業力,幻想凝固覺性,所現認識世界的心,以及心靈所認識到的世界。

外部客觀世界,是微細能量剎那不停的相續聚合,所現我們認識到的世界名相,而構成世界的能量源頭,卻是心靈深處,認知存在的錯覺分辨,呈現構成宇宙的基礎能量形態,宇宙時空,本質上是心識分別所投射,猶如鏡中的影像,是由鏡子的倒影所現,鏡子是心,心即存在,存在即感知,感知是覺性的固化,猶如清醒的人沉浸在睡夢中,睡夢阻礙了清醒,迷失成為了真實,故而佛說,三界唯心。

鏡中投射影像的光,是被夢境折射出的覺性,覺性被夢境固化,折射而成分別;分別即錯覺,錯覺擾亂鏡面夢境而生幻影,幻影相續而生業,業力相續而有塵埃,蒙蔽鏡面的灰塵折射覺光,灰塵生滅擾亂覺光,光影搖曳所現活動的影像,影像隨鏡面積聚灰塵的厚度、因素、種類不同,呈現出不同維度的時空、世界、眾生境界,以及不同世界中,不同純凈程度的生命形態,以及眾生所認識,感知到的色彩世界。

佛說:萬法唯識,自心現量。

蓮花生大士說:一切眾生皆因自身業力所現世界。

佛說: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你能意識到自己的思維運動嗎?人類的思維運行是自動的,基本上不受你主觀意識的控制,你的夢境就是思維記憶,與心靈覺受相續,循環往複的結果,思維運行的能量層面,就是妄念習氣聚合所現的微觀時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做夢中,會見到不同的世界場景,會遇到相識或者不相識的人,有時候夢中遭遇的經歷,過不久就在現實生活中發生了。因為夢境是思維體驗,與心識覺受構成的時空,在那個時空中,有眾多與我們同等生命境界的世界,與我們這個粗重的業力世界是平行的,也就是我們所認為的外星文明,外星文明與人類的文明,基本上是同等境界的時空維度層面,只是在物質能量的表現層次中,比我們現實世界的物質能量顆粒更細膩,時空維度要微觀要深入,時間的速度更快速,空間的構成更細膩,整體世界範圍更廣大。

人類,以及生存境界相同的不同星球上的科學思想,以及科技的發展,文明的誕生昌盛,大多數都來源於此類平行空間,猶如我們看到的光線,是由七色光譜構成的,而我們卻只能看到白色的光,他們的世界我們用肉眼看不到,可是他們的智慧、知識、文化,卻以思維的方式,滲透在我們這個世界中,以人類的身體,延續著其他世界的文明;這些與我們世界相平行的時空世界,無一例外,都是曾經遠古的生命,意識思維牽引心靈,所投射出的世界,與我們此刻認識到的世界一樣,都是心靈妄想的產物,猶如夢境般並無實性,其實夢境與現實世界,屬於同等層次的心靈境界,如果你能深入了解構成夢境的諸種因素,你會發現,現實生活,物質世界,本質上也是一種夢境,夢境與人生,都是被妄想蒙蔽牽引的心靈。

你能覺察到自己的念頭來去嗎?念頭與念頭的相續,又是更深更細膩的空間,每一個念頭深處,蘊含著無限細膩的覺受、體驗、覺知分別,每一層覺知構成的體驗覺受,與其他生命的覺受習氣相互牽引、融合,構成了層層疊疊,無限無盡的深邃廣袤世界,念頭與思維之間,就劃分出來了人類,以及平行空間中,外星文化的世界,猶如沙礫構成海灘,沙礫與海灘之間,是無限廣袤的三界中,能量構成的最表淺、最低下、最表層的時空世界。

你能體驗到自己的情緒嗎?在情緒起伏波動,與意識分別之間,又是廣袤無限的時空,由於念頭,是心靈覺受波動,所覺受情緒帶動意根,所現的意識分別,故而情緒體驗比念頭更加微觀,類似於浪花與水滴的關係,浪花是覺受情緒,意識是浪花激蕩起的水滴,在浪花深處,是構成情緒感受的層層層層無限細膩微觀的覺受經驗,經驗深處是心識的最初體驗,從體驗到經驗,從覺受到感受,中間無限細膩的覺受層次,構成了三界內廣袤無限的六道輪迴世界。

心隨慾望體驗,毫無節制,不顧廉恥,去畜生道;心隨惡念牽引,歹毒仇恨,妒忌殘忍,刻毒算計,冷酷血腥去地獄道;心隨自私貪慾,貪得無厭,小肚雞腸,毫釐必爭,去餓鬼道;心靈善惡參半,對於親情的貪婪執迷,宿債未曾解脫,心由宿願牽引,投身人道;修行善行,相信神靈,勤修福報功德,但是自我嗔恨心未曾除盡,入阿修羅道;心隨善念,愛與寬恕融化心,心不承載情緒的緊張恐怖,惡業轉化為福報,心靈從冷酷緊張的體驗中解脫,融化恐怖焦慮的心靈,溫暖祥和,坦然舒適,明媚喜悅是天人道。

情緒感受佔據心靈,如霧氣充滿虛空,每一粒霧氣水珠都是一個世界,世界中有層層層層無盡的天人世界,因為情緒中,基本的體驗就是愛與恐懼,所以,這些世界基本上劃分為,神靈的體系以及魔王的體系,神靈,是心靈對存在的認知,具體表現是純澈的明晰,是心靈中的平等,真實,慈悲,純凈,以無私,奉獻,利益他人為存在的意義;魔王,是心靈對存在的認可,因為心靈認可存在,存在成為了真實,因真實而有虛假,因存在而有失去,對存在的眷戀而生貪愛,貪愛呈現出,心靈維護存在的希望,有希望則有恐懼,為了抵禦恐懼,維護希望。

魔王以種種慾望來勾引人,以種種攻擊來恐怖人,魔王的具體表現,是凸顯自我,以自我成就為目標,以神通能量的大小,來劃分眾生的生命境界,鼓勵眾生以外部價值的獲得,來衡定眾生的成就,鼓勵人們內心的自我,以自我利益的滿足,作為修行的標準,鼓勵人們撒謊,用不敢直面內心的恐懼,美化謊言掩蓋眾生的心靈,令眾生無法認清自心,迷失本性,從而被魔王勾引了心智。魔王以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愉悅,來麻醉靈魂,以眼耳鼻舌身意,見聞覺知的虛幻,以為真實而顛倒乾坤,以貪慾心作為生命基礎,以滿足自我虛榮的感受,作為成就,以有所求,有所得心,來維護三界存在的妄想根源,以仇恨詛咒作為力量,以鼓勵人心獲得功德福報、飛天長生,將靈魂牢牢地鎖死在三界輪迴之中。

因此,佛說,無所得,有所滅。

魔王體系的世界也屬於神靈,只不過是被貪婪愛欲浸染的覺受,所現的心靈覺知,神靈世界的眾生,是不被慾望貪婪浸染的心靈覺知,所現的心靈純光。

你能在意識思維,體驗感受中,覺察到自我的存在嗎?

被情緒感受凝固的心識,以意識思維來表現的心靈貪慾,就是自我,自我體驗是沒有根源的,自我本身沒有實質,本質是心靈幻覺與習氣業力的聚合,可是,你內心深處,覺受感知世界的這個自我,卻是你生生死死,六道輪迴的核心主體,你覺受到的自我就是心靈的貪婪與恐懼,自我就是業力與迷失。所以,當你的肉體死亡後,心靈自我,依舊被意識思維牽引,被情緒感受蒙蔽,被業力洪流襲卷,你的自我覺受、覺知,會本能地抓取你活著的時候,所習慣的,所喜愛的體驗,體驗就是善惡業,業就會相續,相續就有生滅聚合,就會有同性相吸的業,與你的業形成同樣的場能,那就是你投身轉世的下一個世界。

所謂的超度,就是以修行者的清凈心,心靈祝願形成的清凈業的場能,去改變凡夫靈魂,被習氣業力牽引的方向,心靈是覺性的困頓,覺性透過心靈展現,就是無明妄想,妄想即分別,分別即諸法,故而佛說,法由分別生,亦由分別滅;心靈願望就是業,業就會有生滅,生滅就會呈現出能量的波動,能量相續、聚合,就會呈現時間與空間。故而佛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因為修行者心靈越純凈,心識就越清醒,心靈越清醒,心識所現的生滅業力,對於覺性的折射蒙蔽就越小,覺性透過心所展現的能量就越純凈。

越純凈的業,就會越微觀細膩,猶如光明可以穿透霧氣,猶如能量可以穿越物體表面而不受阻礙,這種清凈業是純明心,為靈魂的祈禱祝福,就會帶有主觀意志性,真正的成就者,心靈覺照身心,覺性純明圓滿,不受自我意識思維的蒙蔽左右,覺性無生,隨身心妄想而不動,可以轉變心靈覺知為普照,轉心靈覺受為慈悲,可以轉換意識為清醒,轉思維妄念為護法諸神,可以轉身心八萬四千煩惱為方便法門,於煩惱中無取無舍,於生滅中不動不搖,隨順清凈,周遍圓覺。

心能轉物,即同如來。

因為行者的純凈心,在三界幻境所綻放的覺性光明,比構成三界中下層的心靈覺受、體驗、感受、意識、思維、種種業力妄想,所體現出的能量粒子,能量密度都要微細純凈,所以他的心靈願望在微觀宇宙時空中,所展現的光明能力就會無限廣大,我們都知道,構成能量的粒子顆粒越小,能量的密度越大,密度越大,能量的質量就高,能量境界等級就越高,能量顆粒越細膩,能量密度越大,能量存在的整體境界就越廣大。

相對比粗淺表層的能量存在境界,質量密度微觀細膩的能量,就是無形無相的制約法則,涵蓋一切粗重於他的,比他境界低下的,表淺能量粒子構成的無限宇宙,滲透在無盡無限的世界時空中,包藏其境界等級以下的,所有不同層次境界,不同顆粒大小的能量構成的時空宇宙。所以說,為什麼修行者在人間,隨著心靈凈化的程度,身體會有能量的體驗,生活中會無意間展現神跡,修行者通過念經,禪修,純凈祈願,在不經意間,治癒好了各種絕症的原因。

神靈,上帝,對於人類來說,是無所不在的智慧,是無所不能的偉大,因為他們的光明身,是心識所塑造的,具有智慧神通的生命因素構成,這種無相純凈的生命因素,蘊含著心靈初始中,法界覺性的無限智慧,此種智慧依性空而圓滿,依無掛而純明,依疑惑熄滅而遍覺;覺性依心而現分別,分別心即三界造物主,存在感折射覺性為三界光明,因光明而有黑暗,心取光明而生天帝、神靈,心拒絕黑暗,因拒絕而有保護,保護自我的心,展現出魔王與邪靈;神靈光明身脫離了意識與思維的制約,不受凡夫意識身心的制約,在記憶思維所創造的人類意識能量構成的世界中,就是無所不能,隨心所欲的神跡。

成就者的心靈願望,在三界宇宙中,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他心靈境界以下的物質世界,以及能量眾生,類似於光照入水中會產生溫度,溫度會改變水的性質一樣,水蒸發為氣體,氣態就不會受到水的流動性質制約;《妙法蓮花經》中雲,在如來所住的世界中,一切菩薩、羅漢、天人的身光都會黯然失色,只有佛陀的覺悟光明遍照世界。這就是為何虛雲老和尚在烈日炎炎的盛夏,為眾生求雪,得以普降大雪半月的原因,他的修行境界,以及純凈心的願力可以改變下三道的現象,這就是為何他的弟子涅槃時,體內出三昧真火,燒盡了衣服,以及身邊的草木,肉身卻不壞的原因。

這就是目犍連尊者,天眼看到自己的母親,因為謗法的惡業,死後墮入地獄,目犍連尊者祈求釋迦牟尼佛,如何才能超度自己的母親出地獄火海,佛讓目犍連去齋僧,祈請有修為的高僧,集體為他母親念經、迴向、祝福,最終將母親從地獄中超拔入天道的原因。

這就是地藏王菩薩在地獄中,以大願力超度靈魂的力量。這也是佛教中,高僧們舉行水陸法會,集體念經、祈福,能超度冤魂的原因,因為眾生心與如來心同體一性,眾生心靈本質,就是如來,如來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迷失的如來,業由心生,凡夫迷失本性,心隨業往,輪迴生死,天堂地獄皆由心造,十法界本是如來一念妄覺,覺明為咎,所現純明十方法界,覺性莊嚴周遍,十法界倒影著自性如來,如來法身,性空圓滿,隨眾生心流浪生死,卻未曾生滅,隨幻業因緣和合,所現宇宙蒼穹,卻無染無掛,無來無去。

眾生與佛一心同體,唯因心靈覺迷,而有如來、凡夫的差異,佛與眾生皆是一心所現,明心見性,即心離心,即相離相,諸心無所得,無所住而生其心,心心無掛,是如來隨順,念念清凈,是圓滿如來,覺醒心中,無我、人、眾生、壽者相,寂滅實地中,無有佛與眾生,眾生世界皆是幻化,如來隨幻化因緣,而現八萬四千化身,度眾生八萬四千煩惱,故而佛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眾生平等,自覺覺他。

眾生是迷失的佛,佛是眾生本性,心隨幻牽則生死,卻未曾遠離如來妙明覺心;得道者心不掛業,法我皆空,明心見性者,妙覺於身心中如太陽普照,在眾生累世妄想習氣共業構成的世界微觀時空中,宏觀上保護、加持、凈化眾生世界;慈悲無量為眾生祈福,智慧無限為眾生示現真理道路;法性純明光芒凈化眾生共業,超拔冤親債主,覺者的願力與智慧,滲透在構成世界的微觀能量中,在所有的時空世界中展現,如同紗窗阻礙不住空氣,猶如光明驅散黑暗,修行成就者的祈福祝願,所呈現出的清凈業,就可以對妄業靈魂起到凈化、超度、超拔的能力作用,但是只能減輕眾生業力的程度,卻無法改變眾生無明的性質。

真正超度的是心靈覺知,信仰佛法的人,覺知清凈,轉化前世業力成為清凈業,清凈業牽引覺知就是天堂,如果心靈信受佛法的程度少,就會在天道呆的時間短,而被心靈儲存的,未曾轉化的惡念習業帶入下三道,這叫異熟果,就看前生所做的善惡業,哪種業力提前成熟,心識就好像流水漩渦中的稻草,流水就是業力洪流,而體驗,思維,習氣,感受,信仰,就是業力洪流中,不同的支流力量,相互交織,就看生前哪一種業力的程度更大,中陰身會被牽引進入那一道。

就好像你自己,可以行善,可以作惡,可以修行,也可以做凡夫,一切都是心的作用,各種善惡因素卻在你的肉體上同時存在,就看你的心靈深處,哪一種力量更大,有些人確實因為親人修行的原因,往生在天道,這個是事實,可是,他心識累積尚存的業並沒有消亡,還會受到下三道業力的吸引,就好像你會生病一樣,生病的痛苦,在肉體微觀下的時空,就是在陰間還業受罪,但是你的肉體還在人間,靈魂並非進入陰間一樣,他殘留在陰間的業力也會干擾到他,因為他尚未解脫,雖然神識在天道,可是前世構成肉體生命的,三魂七魄,會被心靈殘存的業力,牽引在下三道,這些靈體之間因為習氣相互吸引的原因,也會干擾到在欲界天道的神識,因此天人道眾生依舊會有煩惱。

在人間做功德迴向靈魂,就是類似於用修行者的清凈業,產生的光明能量為他治病,疾病治療好了,他在陰間的魂魄,各種殘存的生命信息連帶的業凈化了,在天道的境界,也就會更高一層,很多聞法的人,並沒有真正的修行,去天道僅僅是百姓,不是天子,在天界的壽命不會很長,所以依舊被人間以及下三道的信息干擾。所以我們弘法,念經迴向他,做好了超度的工作,他的殘存業力的程度被削減,猶如太陽光普照大地,投射在陰溝水渠中的光明,也會減緩陰溝內的濕氣毒障,毒障減輕了,毒障內不受惡業牽引的心識,就會在清凈業的牽引下,往生更高的天道境界,但是不脫輪迴,唯有修行者,明心見性,可以出離生死,斷輪迴煩惱。

轉載自立靈修行網何為超度


藏乘攝屬、所被機宜,因次第盡。


所以說釋迦沒有地藏王偉大

地藏王菩薩功德億萬倍於釋迦牟尼佛

讚歎地藏王菩薩不可思議


推薦閱讀:

讀《金剛經》時,每次只讀一部分可以嗎?
佛經中「異熟所攝阿賴耶識」怎麼理解?
如何禮佛?
念佛能改命嗎?
寫偽經的人是出於什麼目的?什麼心態?

TAG:印度 | 佛教 | 宗教 | 佛經 | 人文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