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偽經的人是出於什麼目的?什麼心態?

如題


偽經,廣義上指一切偽造的經典/文獻,佛教範圍內可以理解為假託佛名或假託他人所作,可以是經,也可以是其他形式比如論,中國古代文獻確實有一部分是偽造的,比如孔安國的《尚書》,學界基本可以確定是假的,這種現象不只出現在佛教當中,可以從文獻學的角度來理解。

偽造經典,一方面是所謂「托古傳道」,即通過把作者署名為前聖,以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順應古人「順古」的思維習慣,增強自己理論的說服力;另一方面則是所謂「借名傳學」,即通過把書署名為一些有影響力的人以達到傳播觀點的目的。古人直到坊刻印刷大興之前,一直是對「版權」沒有什麼意識的,詩經偌大部頭,我們能夠推定著者的只有寥寥數首,重點在於絕大多數詩歌是不寫作者的。我們看「版權」也一定是在「版」出現以後才有的事情。他們大多數人或許不求自己出名,只求自己的想法被眾人接受,或許能夠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某種利益。

另一種情況則是某些經典的失傳,由於某些時期對某系列經典的研究非常熱門,所以就會有人偽造該系列中的某些失傳經典,以空中樓閣著書立說流傳後世。偽尚書孔安國傳即是一例。

佛教內部也不外乎這幾點,我們以《佛說大乘金剛經論》為例。

筆者曾經研究過《佛說大乘金剛經論》,雖然標明作者是後趙僧竺佛圖澄譯,但是查詢中國基本古籍庫,我們發現文中有大量宋明時期辭彙,尤其有一些用詞甚至晚至清代才出現,所以筆者能夠肯定這部所謂「佛說」的論一定是清人所作。然而我們不能否定的是,這部偽作,對佛教教義的理解,對金剛經內容的闡釋,確實對後世學佛的人有著積極影響。

由於語言是在發展變化的,先秦作品漢人讀來晦澀,所以詩有鄭箋,漢箋唐人讀來晦澀,所以詩有孔疏,唐疏今人讀來晦澀,所以有詩經今注今譯。然而即便如此,古代教育普及程度之低,導致經典仍然掌握在少數貴族手中。然而對於佛經的闡釋,禪宗肯定不會以這樣的方式來做,那麼姚秦時期的經書,到了後代一定是很難讀懂的,這在很大方面上阻滯了佛教的傳播,所以清人會創作這樣的作品,就是因為它以清代白話代替了姚秦白話,能夠讓沒有受過教育的老百姓也可以明白佛教在說什麼。這是出於宗教傳播的目的了,也可以理解為「托古傳道」吧。

制度化宗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為了宗教傳播,需要設計一套教團運行的制度,這些制度往往會出現與宗教本身主張相背離的地方,但是又非執行不可,這是任何宗教繞不開的話題,否則基督教也不會有各種宗教改革,伊斯蘭教也不會有遜尼派和什葉派,佛教也不會有如今的種種亂像,我並不是說宗教不可信,而是說我們應該透過這些亂像看到宗教的本質,了解宗教本身的主張。

並且能夠批判性地對待這些偽經,讓它們能夠為我們提供它應有的價值。


首先,要定義偽經的標準是什麼,目前都是某部分佛教徒認為是偽經它就是偽經。

從嚴格考古學術論證來說,凡是沒有收錄在巴利三藏的佛經又說釋迦摩尼說的佛經都是偽經。

大乘所有佛經都是偽經哦。

巴利三藏是世界上最早的佛經結集,裡面沒有佛國描述,沒有阿彌陀,沒有觀世音等偽經的鬼神。

不說謊怎麼傳佛教?

大乘佛教就是不斷製造偽經的歷史,以偽經去代替「真經」的歷史。


因為太容易了。

題主見過有人寫偽·《量子電動力學》或者偽·《空間解析幾何》嗎?

即便是有寫的,充其量當作民科讀物博一笑爾。敢發表個論文試試看?分分鐘給你打回原形。

為什麼寫偽經容易?因為連真經自己都缺乏客觀驗證的標準和方式。都是忽悠,憑什麼許你不許我?


偽經的編寫是個非常複雜的事情,首先要搞清什麼樣的佛經是偽經。狹義上來說,偽經指的是由中國人自己撰寫而假託從印度傳來的經書,編寫這類經書的動機也很複雜,有的是佛教初入中國時,為了適應中國傳統文化而編寫,這類偽經里往往都摻入一些諸如孝親之類符合中國倫理道德的內容。還有一類偽經則是出於政治目的,比如武則天要當皇帝,就有僧人編寫《大雲經》來提供理論依據。至於民間流傳的各類充滿迷信色彩的偽經,可能出於勸善的目的,也可能為了獲取某種利益。


記得看過一個笑話,說是寺廟影壁牆剛刷白,為了防止有人在上面寫字影響觀瞻,老和尚在牆角寫了一行字:此處不準寫。第二天邊上多了一句:為何你能寫?第三天又多了一句:他寫由他寫。第四天補齊了:大家一起寫。


王陽明在《傳習錄》中對於偽經的問題與其弟子有過討論,摘錄如下(不習慣文言的後面有白話翻譯):

愛問文中子、韓退之。

先生曰:「退之,文人之雄耳;文中子,賢儒也。後人徒以文詞之故,推尊退之,其實退之去文中子遠甚。」

愛問:「何以有擬經之失?」

先生曰:「擬經恐未可盡非。且說後世儒者著述之意與擬經如何?」

愛曰:「世儒著述,近名之意不無,然期以明道;擬經,純若為名。

先生曰:「著述以明道,亦何所效法?」

曰:「孔子刪述六經以明道也。」

先生曰:「然則擬經獨非效法孔子乎?」

愛曰:「著述,即於道有所發明;擬經,似徒擬其跡,恐於道無補。」

先生曰:「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樸還淳而見諸行事之實乎?抑將美其言辭而徒以譊譊於世也?天下之大亂,由虛文勝而實行衰也。使道明於天下,則六經不必述;刪述六經,孔子不得已也。自伏羲畫卦,至於文王、周公,其間言「易」,如《連山》、《歸藏》之屬,紛紛籍籍,不知其幾,「易」道大亂。孔子以天下好文之風日盛,知其說之將無紀極,於是取文王、周公之說而贊之,以為惟此為得其宗。於是紛紛之說盡廢,而天下之言「易」者始一。《書》、《詩》、《禮》、《樂》、《春秋》皆然。《書》自典、謨以後,《詩》自二南以降,如《九丘》、《八索》,一切淫哇逸盪之詞,蓋不知其幾千百篇。《禮》、《樂》之名物度數,至是亦不可勝窮。孔子皆刪削而述正之,然後其說始廢。如《書》、《詩》、《禮》、《樂》中,孔子何嘗加一語?今之《禮記》諸說,皆後儒附會而成,已非孔子之舊。至於《春秋》,雖稱孔子作之,其實皆魯史舊文。所謂『筆』者,筆其舊;所謂『削』者,削其繁,是有減無增。孔子述六經,懼繁文之亂天下,惟簡之而不得,使天下務去其文以求其實,非以文教之也。《春秋》以後,繁文益盛,天下益亂。始皇焚書得罪,是出於私意,又不合焚六經;若當時志在明道,其諸反經叛理之說,悉取而焚之,亦正暗合刪述之意。自秦、漢以降,文又日盛,若欲盡去之,斷不能去;只宜取法孔子,錄其近是者而表章之,則其諸怪悖之說,亦宜漸漸自廢。不知文中子當時擬經之意如何。某切深有取於其事,以為聖人復起,不能易也。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實衰,人出己見,新奇相高,以眩俗取譽,徒以亂天下之聰明,塗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爭務修飾文詞以求知於世,而不復知有敦本尚實,反樸還淳之行;是皆著述有以啟之。」

【譯文】

徐愛請教先生有關文中子和韓愈的情況。

先生說:「韓愈是文人中的英才,而文中子是賢儒。後人僅僅因為文辭的原因就推崇韓愈,其實呢,他比文中子還差很遠呢!」

徐愛又問:「文中子為何會有仿造經書的過失呢?」

先生說:「仿造經書恐怕也沒有全錯。你說後代儒生們著述的旨意,與仿造經書有什麼不同呢?」

徐愛說:"後代儒生著述雖不無邀名之意,但主要希望以此來闡明聖意,而仿造經書似乎完全為了沽名。"

先生說:「為闡明聖道而著述,又是效法誰的呢?」

徐愛答道:「是效法孔子刪述六經以明道的做法。」

先生說「那既然如此,那麼仿造經書就不是效法孔子了嗎?」

徐愛道:「著述對於道有所闡明,而仿造經書似乎只是模擬聖人的手跡,恐怕對道沒有裨益吧?」

先生說:「你說的闡明聖道,是使人返樸歸真而做實事呢,還是讓其言辭華美而招搖過市呢?天下大亂,是由於虛文盛而實事衰。假如天下都明白道旨,那麼六經也就不必刪述了。刪述六經乃是孔子不得已而為之的事。自從伏羲氏畫八卦,直到周文王、周公,其間談《易經》的有《連山》、《歸藏》之類,繁繁雜雜,真不知有多少!《易》道大亂。孔子因為天下好文飾的風氣一天比一天盛,知道這些邪說龐雜無邊,於是採取文王、周公的學說來倡導,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易》之正宗。從此紛紜的雜說才完全廢止,天下談《易》的才得以統一。其餘《尚書》、《詩經》、《禮經》、《樂經》、《春秋》等也都是這樣。《尚書》從《典》、《謨》以後,《詩經》從《周南》、《召南》以後,像什麼《九丘》、《八索》之類,所有淫逸放蕩之詞加起來,真不知有幾百幾千篇!《禮經》、《樂經》的名物制度,到此時也數不勝數。孔子都一一地刪削而依正道傳述,然後,邪說也才完全廢止。像《尚書》、《詩經》、《禮經》、《樂經》之中,孔子何嘗加上一句話?現存的《禮記》中的好些說法,都是後儒附會而成的,已經不是孔子的原本了。至於《春秋》,雖然被認為是孔子所作,其實都是魯國史官的舊作,由孔子『筆削』過的。所謂『筆』,是指抄原文,所謂『削』,是指刪繁文。這就有減無增。孔子在傳述六經時,擔心龐雜的繁文擾亂天下,但想刪繁就簡又不得,就讓天下人力求捨棄其表面文字,尋求其實質,並非要用文字本身來教化天下。《春秋》以後,繁雜文章更多,天下更亂。秦始皇焚書被指責,是因為他出自私心,而且不該焚毀六經。如果當時他是志在明道,將那些反對經典、離經叛道的書籍,統統拿去燒了,也正暗合孔子刪述的意思。自秦漢以後,繁文又一天比一天多,如果要一概去掉,絕對不可能。只應該效法孔子,記下那接近真理的進行表彰,而那些離奇叛道的學說,也自然會逐漸廢止。不知道文中子當時仿造經書的用意如何,但我深切的感到這種做法是可取的,認為就是孔聖人復活也不會改變這種做法。天下之所以紛亂,就是因為虛文盛而實事衰。人們說出新奇的見解,是為了抬高自己,混淆視聽、沽名釣譽,只是擾亂了天下人的聰明,塞住天下人的耳目,使天下人像淫風中的草樣一邊倒,爭著去追求修飾文辭來提高知名度,而不再知道還有崇尚質實、返樸歸真的品行。這都是那些繁文的作者們造成的後果。」

(選自《王陽明傳習錄·徐愛錄》)

以上是王陽明對於儒家偽經的觀點,但相信王陽明對於佛教的偽經的看法大抵也應是如此。總之就是偽經是「偽」不錯,但其核心要旨不一定不與先聖前賢之道「一以貫之」,有時或許因為時代變換了,地點變化了,眾生的根器變了,需要有不同形式的對於道的言說來響應種種這些變化以更好地弘道。有些偽經表面是「偽」,實則乃悟道者的一片悲憫之心。

當然,關鍵是要符合經的核心要義,在佛教,就是三法印,不可以將一切偽經等而是之。


有智者皆可造經by大乘祖師摩訶提婆菩薩

要是穿越古代,奧佛也會是大乘佛教供養的真佛。


擾亂視聽 干擾練習

一般理論類的 整天拿著念的 並不是某教派內有能力的弟子

因此對於修鍊法門的編輯和作偽 才是有實際而深遠意義的

根據寫者能力不同 所寫出的也有所不同

雖然剛寫出來沒有作用 但放個幾十年 暗地流傳出去

然後會被不明就裡的人拿到 甚至是某個教派的

然後會學習 研討

當大部分人沒有找到錯誤 照著練

有可能 某教派的種子精英 就被抹殺掉了

有風聞大佬準備寫幾個偽經 目前正在布局

至於偽經 雖然是編的 但是同樣有修習 能出能力 會讓很多人願意自己去學習

但出完能力 再過幾十年 會有副作用出現%……


宗教改革,托古改制,傳揚新學說


為了名聞利養


依法不依人,不立文字。後人寫偽經主要為權利鬥爭。或者為一些變化而合理性。不光是漢地,大家有興趣研究一下自轉世制度以來的藏傳佛教。在尋找靈童的過程中就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小時候大人哄小孩也會借動漫形象的口來教育孩子,因為孩子聽。


我覺得吧,中國現存非先秦的出土文獻都是偽經。

原因很簡單,秦始皇焚書之後漢朝那幫學者靠著口傳記憶寫的經,已經是按照他們理解的那種的了。古今文之爭當時嚴重就是明證。但是誰知道古文的經又是怎麼來的?

但是文獻是表達思想的,一個時代的人表達上個時代的思想用這個時代的語言,加上自己思考,這個也沒什麼。

說是偽經,其實是沒有真經的。

現存大乘佛教都是偽經,又沒什麼疑問。

但是要知道,經表達的是思想,在宗教上,說法不一定是釋迦摩尼為眾弟子說,又有為菩薩說,為天人說,為龍王說等等。再者,又不一定是釋迦摩尼所說,可以是大日如來所說。

在宗教的角度看,這也是沒問題的。

再比如,完全可說聖經是偽經,舊約新約都不知道經過多少次抄本的整理了。

再比如那個不能明說的宗教的不可說的經典,也是天啟。

站在宗教角度,你思考問題就不能那麼簡單了。


看了好多評論,玩知乎的所謂中產都too young了!優質解答: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跟名利沒關係誰扯那個蛋啊!


一般極少有偽經。

1.不懂佛法的,懶得寫

2.略懂佛法的,不敢寫

3.已開悟的,非偽經

另外的一些書基本上一看就不是佛經。

所以,那些不修行整天嚷嚷偽經的,基本上是魔民。


營銷推廣競爭的壓力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孩子聽佛經覺著傷心?
金剛經為何重複說道「福德勝彼」?
佛說中有「懺悔」這一說嗎?如果有,懺悔指的是什麼?我們應該分清楚什麼情況下要懺悔?
修綠度母心經需要迴向嗎?
有哪些佛本比較入門?

TAG:佛經 | 造假 | 佛經真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