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英雄二字的含義是什麼?

時代在變,英雄的含義也在變。


這兩句話大家都很熟悉。

——爽不爽?

——爽!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中國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由兩名男性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飛船入軌後經過2天獨立飛行完成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自動對接形成組合體。

火箭升空後,整流罩打開時,第一次上太空的陳冬和三次上天的老船長景海鵬這樣對話道。

「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實現人類的第一次登月,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類第一個腳印。在這次「人類的一大步」中,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在月球表面進行了兩個半小時的月錶行走,而阿姆斯特朗的名言:「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也從那時起,成為流傳最廣的話語之一。

可這些人類航天史上或激動人心或廣為人知的對白的光鮮與榮耀背後的一切卻鮮為人知,被掩埋在歷史的塵土之中。

這是位於酒泉東風航天城的東風革命烈士陵園,這裡安葬著包括13位共和國將軍在內的近700位英靈,平均年齡只有27歲,有7位烈士的姓名無從查證,墓碑上僅有4個字:「烈士之墓」。

車輛經過這裡,會主動鳴笛;每次重大發射任務前,航天人會來這裡祭奠。在這裡,倒下了的他們依然能夠看到高高的發射架,能夠最早聽見火箭的轟鳴,最早看到衛星和飛船升空。

近代中國曾是連火柴都造不出來的末流國家。現在,中國是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衛星、第三個自主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航天是尖端技術,外國人給不了我們,必須靠我們自己。

中國航天的腳步為何如此之快?答案,其實就在東風革命烈士陵園如山的碑陣里。

他們包括但不限於:

孫繼先中將:1958年首任司令員(原志願軍20兵團代司令員)

栗在山少將:1958年首任政委(原空三軍政委)

李福澤少將:1958年副司令員(原廣州軍區副參謀長)

張貽祥少將:1958年副司令員(原總後軍械試驗靶場主任)

林 毅少將:1958年副司令員兼第二試驗部部長(原北京軍區空軍參謀長)

徐 明少將:1958年參謀長(原空軍副參謀長)

………………

而在電視直播上向我們揮手微笑致意的人離這裡往往只是一步之遙,要知道他們每次上天的火箭其實就是他們腳底下的幾百噸的大炸藥。

這張圖片上的物體是阿波羅15號在執行任務時,將所有為登月和載人航天犧牲的偉大宇航員名單留在了月球表面的哈德雷山上,這是人類獨一無二的墓志銘,這塊墓志銘中的英雄不分國籍,不區分意識形態,不問出處。

在墓志銘的旁邊還有一件雕像名叫《倒下的宇航員》(Fallen astronaut), 它是一座8.5厘米高的鋁製雕塑,表現一位穿著宇航服的宇航員,以紀念在探索太空旅程中犧牲的宇航員。

他們的每一個名字都值得我們銘記,他們包括:

西奧多·弗里曼(Theodore Freeman,1964年10月31日,飛機事故)

查爾斯·巴塞特(Charles Bassett,1966年2月28日,飛機事故)

埃里奧特·希(Elliott See,1966年2月28日,飛機事故)

加斯·格里森(Gus Grissom,1967年1月27日,阿波羅1號大火)

羅傑·查菲(Roger Chaffee,1967年1月27日,阿波羅1號大火)

愛德華·懷特(Edward White,1967年1月27日,阿波羅1號大火)

弗拉基米爾·科馬洛夫(Vladimir Komarov,1967年4月24日,返回大氣層降落傘無法打開)

愛德華·吉文斯(Edward Givens,1967年6月6日,交通事故)

克里夫頓·威廉姆斯(Clifton Williams,1967年10月5日,飛機事故)

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1968年3月27日,飛機事故)

帕維爾·貝爾亞耶夫(Pavel Belyayev,1970年1月10日,疾病)

格奧爾基·多布羅沃斯基(Georgi Dobrovolsky,1971年6月30日,返回大氣層艙內加壓失敗)

維克多·帕特薩耶夫(Viktor Patsayev,1971年6月30日,返回大氣層艙內加壓失敗)

弗拉基斯拉夫·沃爾科夫(Vladislav Volkov,1971年6月30日,返回大氣層艙內加壓失敗)

………………

然而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人質疑為什麼楊利偉上個天就能被稱作航天英雄,質疑美國登月是造假。

這則新聞或許能讓某些鍵盤俠無話可說了吧。

http://xw.qq.com/news/20160425014594/NEW2016042501459400

有記者曾經問楊利偉:「如果神舟五號再來一遍,還願意嗎?」

「沒有問題。」楊利偉說,「就算付出生命,去實現一個民族的夢想,這是值得的。」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這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好地形容他的詩句。

有人說在咱們國家有些窮人飯都吃不起,國家為什麼還要發展航天這樣不切實際的東西呢 ? 我們現在為什麼還要登月?登火星?西部人民還在吃草!!!

為什麼?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because that goal will serve to organize and measure the best of our energies and skills, because that challenge is one that we are willing to accept, one we are unwilling to postpone, and one which we intend to win, and the others, too.」

「我們決定在這十年間登上月球,並實現更多夢想,並非它們輕而易舉,而是它們困難重重。因為這個目標將促進我們實現最佳的組織並測出我們最佳的能力,因為這個挑戰我們樂於接受,因為這個挑戰我們不願推遲,因為這個挑戰我們志在必得,其他的挑戰也是如此。」

四百年前我們的祖先放棄了海洋,閉關鎖國,導致了我們一直落於人後。你們願意幾十幾百年後的人們埋怨我們放棄了這邁向星辰大海的第一步嗎?

有誰知道,在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載人宇宙飛船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宇宙飛行乘降落傘回到地球時,赫魯曉夫已經焦慮不安地在電話旁守候了一個半小時,鈴聲一響,他抓起電話是這樣問道:

「先告訴我,他是否活著?」

據說,當時的新聞準備了三份新聞稿,一份是宇航員成功返回的,另兩份分別是飛船未進入軌道以及飛船失事、宇航員罹難的。

有誰知道,在1969 年 7 月阿波羅 11 號實現了人類的首次成功登月時,為「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失敗宇航員遇難的悼詞已然寫好:

「命運已經註定那些登月進行和平探險的勇士們,將永遠在月球上和平地安息。這些勇敢的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艾德溫·奧爾德林知道自己已經沒有返回地球的任何希望。……這兩個男人將他們的生命獻給了人類最崇高的目標:對真理和知識的追尋。他們的家人和朋友將會懷念他們,他們的國家將會懷念他們,全世界的人們都將懷念他們;將兩個兒子派往未知世界探險的地球母親將會懷念他們。正是由於他們的探索,全世界的人才感到自己都是地球上的一家人;正是由於他們的犧牲,人類才像兄弟一樣團結得更緊密。……其他的勇士將追隨他們的足跡,並且肯定會找到回家的路。……在以後的夜晚,當我們再仰望月球時,每一個人都將知道,在另一個世界的某個角落,安息著永恆的人類。」

沒有他們的犧牲,或許人類的足跡在我們的這一代人的有生之年都無法留在另一個星球上。

沒有他們的犧牲,我們的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也就無法順利升空,我們未來的天宮空間站也就無從談起。

他們是和平年代的真英雄。

目前我國的每次載人航天任務都取得了完滿成功,但不可否認的是航天員依然是地球上最高危的職業之一。即便如此,浩瀚無垠的宇宙依舊令人嚮往,並讓無數航天人甘願付出努力甚至生命的代價來追夢我們應該銘記的是每一位航天員為人類的大宇航時代拉開序幕所做出的犧牲和貢獻,是他們為我們踏出了征服星辰大海的第一步。

他們的理想與奮鬥彙集成《星際穿越》中的一段話:

We"ve always defined ourselves by the ability to overcome the impossible. And we count these moments. These moments when we dare to aim higher, to break barriers, to reach for the stars, to make the unknown known. We count these moments as our proudest achievements. But we lost all that. Or perhaps we"ve just forgotten that we are still pioneers. And we"ve barely begun. And that our greatest accomplishments cannot be behind us, because our destiny lies above us.

我們不斷定義自己超越不可能的能力。我們盤點這些時刻,那些時刻我們勇於超越更高,打破枷鎖,探索星際,讓未知成為已知。我們把這些時刻作為最值得驕傲的成就。但是我們失去了一切。或者說我們只是忘記了我們仍然是先行者,這僅僅只是開端。最偉大的成就不可能在我們身後,因為
命運在我們之上。

我們不是守護者,是探索者,是先驅者。

We"ve forgotten who we are. Explorers, pioneers—not caretakers.

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沒有殺戮的鮮血,但這裡卻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對科技與未知的無止境的探索者、追夢人就是當代的英雄和先鋒者。

向所有為航天事業獻出汗水甚至生命的航天員及其背後默默無聞的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英雄——一枚血染的紅五星

上圖的這枚紅五星,來自於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中犧牲的一位烈士的遺物,他就是時任廣西軍區獨立師3團8連副連長楊息任。

楊息任出生於195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臨桂縣廟嶺鎮秧塘村人。他16歲成為生產大隊的武裝民兵,曾經生擒過一名偷東西的勞改犯,被隊里譽為是「楊家將」,後來還當了民兵排長。18歲時,楊息任光榮參軍,成為廣西軍區獨立第2師6團的一名戰士。到了部隊後,楊息任刻苦鑽研,勤學苦練,進步飛快,射擊投彈刺殺均成績出色,軍體項目考核優良,得到了連里重視,被提拔當了班長。值得一提的是,楊息任當班長時,他的排長就是未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首任陸軍司令員李作成上將。當時李作成所在排在上級舉行的一次實彈考核中得了倒數第一,把李作成愁得夠嗆。他就找了手下幾個班長中軍事素質最出色的楊息任來談心問計。楊息任直言相告,認為李作成不夠以身作則,帶動不起來排里的訓練熱情。李作成坦誠說那是擔心自己的軍事技能水平不夠,怕當眾出洋相。楊息任也沒客氣:「唔,要是戰士們都拿你這句話來作理由,全排的成績還跟得上去嗎?!」李作成是茅塞頓開,連聲道謝。此後,李作成在楊息任等骨幹協助下大刀闊斧抓軍事訓練,排里的訓練成績終於打了翻身仗。當年底,李作成所在排參加師里舉行的軍體比賽,過關斬將,一舉奪魁,其中楊息任還奪得了對刺第一名。後來李作成排又被選拔參加軍區比賽,先後奪得了廣西軍區五大技術比賽第一名和廣州軍區比武大會第二名的優秀成績。楊息任也表現出色,被上級榮記三等功一次。

1976年1月,廣西軍區獨立第2師改稱廣西軍區獨立師,6團也改番號為3團。由於楊息任的軍政素質突出,於1977年被吸收入黨,並被提升為3營8連副連長。此時,李作成已升任3營8連連長,仍是楊息任的上級。

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發起時,根據廣州軍區命令,廣西軍區部隊積極配合野戰軍主力作戰,打擊邊境上的越南公安屯及牽制駐防的越南正規軍。廣西軍區獨立師3團奉命擔任主攻,在第一階段作戰首先殲滅楠西、鬼屯嶺之敵,然後圍殲保肯公安屯之敵。

保肯地區位於中越邊界東端的越南廣寧省芒街縣大波附近,隔北侖界河與廣西防城縣灘散公社相望。戰前查明,保肯地區有越南武裝公安人員和民軍各約1個連駐守,共200餘人。其中保肯公安屯曾獲越南人民軍總政治局和內務部等機構獎旗,被樹為「模範公安屯」,是執行越南當局反華排華政策的一個堅固堡壘。駐防的武裝公安人員多為複員軍人,政治立場頑固,經常侵入中國境內進行騷擾,氣焰十分囂張。越軍依託邊境一線的有利地形廣築工事,基本上以班為點部署兵力,構成支撐點式的環形防禦,以班、組、單兵憑藉有利地形和堅固工事,依賴火力進行獨立作戰。

戰前,廣西軍區獨立師3團決心集中5倍於敵的優勢兵力,以主力沿鬼屯東側向4號高地實施主攻,同時以一部兵力向楠西東南山埡口和鬼屯西側兩個無名高地實施穿插迂迴,斷敵退路,阻敵增援,首先殲滅鬼屯嶺、楠西之敵,並對2、3、4號高地之敵形成包圍,然後各個殲滅。

3營奉命擔任團右翼主攻,攻擊發起後以7連攻佔鬼屯和7號高地,並以該連1個排佔領鬼屯西南側無名高地,向北峰生方向警戒;營主力沿鬼屯東側,直插青山高地,首先攻佔4號高地,然後在兄弟連隊配合下攻殲核心陣地3號高地之敵。李作成、楊息任所在的8連擔任營主攻尖刀,要堅決拿下越軍防禦最堅固的3號、4號高地。

1979年2月17日拂曉6時40分,師團炮兵向保肯之敵發起火力準備,第一梯隊各連同時開始接敵運動。戰前,楊息任不慎被石頭砸傷了左腳,走路一瘸一拐,但仍然帶傷上陣。攻擊發起後,楊息任和李作成各帶一個排分兩路沿鬼屯嶺與鬼屯之間凹地跑步前進。楊息任忍著腳痛率領1排迅速躍進,6分鐘就越過了800米寬的開闊地,歷時半個多小時佔領了4號高地西側200米的青山高地。與此同時,李作成也率2排進至3號高地西側,切斷了3、4號高地越軍向西側山上的退路。按照預先的部署,由1排攻打靠南側的4號高地,2排同時從正面攻打北側的3號高地。

當楊息任率領1排向4號高地運動時,突然遭到高地上的越軍輕重機槍、60炮火力猛烈射擊,當場傷亡數人,隊伍被壓在了4號高地南側凹地的草叢裡。楊息任觀察了一下對面陣地上的敵人火力分布,判斷從4號高地西南側難以通過,隨即指揮先頭的2班、3班分別組織火力壓制敵火力點,自己則帶領1班抱著槍沿著青山高地東北坡草叢往下滾,迅速向4號高地接近。這時,李作成已組織連屬火器壓制4號高地之敵,並呼喚營82迫擊炮壓制3號高地之敵。指導員謝喜生則率領連預備隊3排加入戰鬥,沿1、2排中間前進,迅速攻佔了1排側後的8號高地,形成了對3號、4號高地之敵的有利合擊態勢。根據此時2、3排所在位置都便於攻打4號高地的戰場態勢,李作成經請示到8連陣地加強指揮的副團長林美思同意,果斷改變了戰鬥決心和部署,集中連主力先攻打4號高地,回頭再打越軍核心陣地3號高地。

楊息任帶領1班沿著山坡草叢逐個滾進到4號高地山腳,靈活地利用一道道土坎隱蔽自己,躲過了高地上越軍接連投下來的手雷,迅速從西北側衝上了4號高地。這時,2、3班已打掉了高地上的越軍多個火力點,爾後由1排長帶領利用梯田、土坎交替掩護前進,並在手榴彈掩護下一舉從南側衝上了4號高地。楊息任一馬當先,拖著傷腿連著翻上了幾道土坎,眼看就抵近了山頂的塹壕邊。這時從塹壕里鑽出了一名越軍,準備向下射擊。楊息任眼明手快,搶先開火,當即將敵擊斃。在繼續向塹壕衝擊時,隱藏在塹壕邊的一個越軍暗堡火力點突然開火,將正往上沖的1班戰士壓制在一道土坎下。楊息任靈活的迂迴到左側,以迅猛的動作接近越軍暗堡,連甩兩枚手榴彈。其中一枚砸在暗堡射孔上,另外一枚正好從狹小的射孔里鑽了進去,將裡邊的越軍重機槍炸毀。楊息任又趁勢卧倒在暗堡上,用手槍擊斃了2名逃跑的越軍。當他正要往塹壕里跳時,不幸被暗堡里的殘敵開火打中腰部而光榮犧牲,時年25歲。1排戰士們高喊著:「衝上去,消滅敵人,為副連長報仇!」在2排一部的配合下,一舉攻佔了4號高地,摧毀越軍5個火力點,殲敵十餘人。

經過5個多小時激烈戰鬥,8連全部攻佔了3、4號高地,斃敵公安屯副屯長以下47人,俘敵4人,繳獲82無坐力炮2門、40火箭筒3具、各種槍支38支(挺),勝利完成了戰鬥任務。同時8連陣亡副連長楊息任、4班長張桂生、7班長李屏湘以下18人,負傷連長李作成、指導員謝喜生、3排長吳識事以下39人。戰後,8連榮立集體一等功並被中央軍委授予「尖刀英雄連」榮譽稱號;8連連長李作成榮立一等功並被中央軍委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8連副連長楊息任烈士被廣州軍區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並追記一等功。

楊息任烈士的遺體後來被安葬在了廣西防城縣城北三官坑竹平嶺的城北烈士陵園中,墓號為21排2號。身後,他軍帽上佩戴的紅五星被戰友精心保存下來,成為了英雄捨身衛祖國的珍貴歷史見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

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我父親半大不小,算是個科學家吧。。。搞同步輻射研究的。。。

為了產生同步輻射光,要用到電子加速器,而這種大科學儀器嘛,大家都懂,出故障在所難免,所以有時候需要人下坑道維修。。。

這種時候,他們有個算是不成文的規矩就是:生過孩子的先上。因為放射性物質,首先破壞的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和生殖系統,所以原則上,已經有孩子的下去,「損失」小一點。。。

所以,我出生以後,我爸爸說他下坑道的機會就變多了。聽他那語氣好像怪我讓他多吃了不少劑量似得,唉。。。


我八千健兒已經犧牲殆盡,敵攻勢未衰,前途難卜。若陣地存在,我當生還晉見鈞座,如陣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場,身膏野革。他日抗戰勝利,你作為抗日名將,乘艦過吳淞口時,若有波濤如山,那就是我來見你了。----郭汝瑰


雖千萬人吾往矣


看完評論,你們忘了一個他———— 孫悟空!

大聖從來都是英雄,從西遊記到大聖歸來,從小到大的英雄。

特別是悟空傳里這段對話:

「大聖,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古今中外、每個時代都有各種各樣的英雄。

但普遍來講,就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人。

這話很矯情,但在我看來的確就是英雄的定義。


美國這麼多性格各異的超級英雄,但只有他,本身就完美的詮釋了英雄二字。


「英雄是人們杜撰的,人們需要英雄」

----------《父輩的旗幟》

個人認為這是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


科巴尼保衛戰,時間:一年。一個人一把SVD狙擊槍守了一座城!擊斃isis武裝成員220名。卻在今年四月的戰鬥中陣亡,再自己的戰績中填下了那個1。科巴尼也終於被重新奪回,記住這個世界反恐最前線的男人Musa,真正的爺們,英雄走好!


于少保,挽狂瀾於既倒,岳武穆,扶大廈之將傾


雖千萬人,吾往矣!

潤公千古


雖千萬人,吾往矣。


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青梅煮酒論英雄


有圖慎點

正好我大學英語上到heroes among us。

什麼是英雄?老師問我們。

曼德拉?我同桌一個勁黑,我不知道真相。

居里夫人?我朋友一個勁黑,我不知道真相。

雷鋒?網上好多人黑,但是我相信共青團的解釋,我相信雷鋒精神,所以他是英雄嗎?

他留下的形象是英雄,而有血有肉的雷鋒,是一個經得起扒皮的偉大的普通人。

我一直崇拜的英雄,是兩個虛擬人物。

一個是孫悟空。

一個是蝙蝠俠。

沒有一個形象是能被所有人接受的英雄,聲望越大,爭議越大。

但是我相信孫悟空,那個活在我內心深處的大聖,而不是斗戰勝佛。

我崇敬batman,那個貫徹正義,不被世人認可,戰勝了我最佩服的反派——小丑的暗夜騎士,而不是超蝠里的zz。

英雄是一個我們內心認可的形象,象徵著偉大的精神,宣傳他(她、它)們能鼓舞人心,我們不必苛求現實中的原型完美。

不然就很尷尬,很容易發現,現實中官方喜歡宣傳的英雄,都是死人,因為死人不會變質。

蝙蝠俠中,英雄是雙面人,而不是蝙蝠俠,蝙蝠俠是我的英雄。


父親這個角色。。。

雖然他的付出和母親一樣…

但是得到的殊榮卻少之又少…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