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接納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對一切關於自我的事物都執行著『接納』,把接納當成行為和目標嗎?
相關問題:
自暴自棄與自我接納的區別在哪?如何做到自我接納? - 心理健康 - 知乎一直都聽說過無條件的自我接納與無條件的接納他人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接納自己的缺點 接納自己的情緒 感覺就是個坑呀 尼瑪違反馬克思科學發展觀呀 我好矛盾呀 下面來細說我的疑問吧總述:我對於接納本意的理解:允許其不加改變的存在。我認為我國文沒有錯誤,可是,以此接納為基意,關於自我接納一系列的根本就行不通呀 ,好坑,諸位認為,心理學中的接納,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問題1.無條件的自我接納 這是什麼意思呀? 在我感覺就是什麼都不去改變 而抱著自我接納 不思進取呀 坑呀 難道我們不該講求奮鬥嘛 該好好學習工作的 而講究無條件的自我接納 我們就不學習工作了?處於困境自我接納 就不再困境中掙扎了?自我接納犯罪 那我們不就說不定哪天犯罪了嘛? 自我接納 法律也不接納我呀 這不對呀諸位無條件的自我接納 接納的是什麼呀?問題2.無條件的接納他人是什麼意思呀?別人無論什麼樣我們都接納他嗎?這也坑呀 別人損我利益 自私自利 低俗惡劣 我也接納他嗎?諸位有一個朋友 是這樣自私自利 損你利益 你會接納他嗎? 那請把手機留下 沒事兒給我打點錢吧 你必須接納我
問題3 接納自己的缺點和不完美是什麼意思呀? 我們不應該完善自己的缺點 完善自己的缺點嘛?這尼瑪的 與社會發展觀不同呀 如果社會群眾都接納自己的缺點與不完美 社會群眾不都停止進步 敝帚自珍 自我毀滅了嘛 這明顯也不科學呀 諸位群眾 你們是如何接納自己的缺點與不完美的呢?當然 我說的這個缺點和不完美是可以完善的 問題4.接納自己的情緒是什麼意思呀? 自己的負面情緒不是應該改變和消除的嘛 比如說社交恐懼 談判恐懼 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去練 一遍又一遍的脫敏 而且是可以消除的呀 我學習管理學的 交流時管理的核心之一 如果我有社交恐懼 談判恐懼 就不去消除嘛 那我跟人家談什麼生意呀?跟員工溝通什麼呀?諸位 你們要是個老闆 你們能夠接納自己有談判恐懼 不去改變嘛?那你的公司不會關門嗎? 問題5. 關於自我接納 我看過這麼個段子 作者的觀點是,喜歡或討厭,是因為我與他存在某些特質的呼應。也就是說,我喜歡某些人,是因為這些人身上有我也有的並且我認為是積極正面的特質。我討厭某些人,則是因為這些人身上有我也存在的而且我極力掩蓋的消極反面的特質。 另外,我越是掩蓋自己的缺點,我就越會把具有這個缺點的人招致身邊 接納不了自我的某種特質 就會討厭那個特質的人 並且把那個特質的人吸引到身邊來 這也是個坑呀 我討厭不思進取 損我利益 的人 但是我沒有不思進取 損他人利益呀 並且我身邊也沒有召來一群不思進取 損人利益的人呀 我接納在自己的損人利益 不思進取 我不成傻瓜了嘛 上進心強 為他人著想是個優點呀 幹嘛要接納自己成為傻瓜 諸位 你們能夠接納自己成為傻瓜嘛??唉 大概就是這麼多吧 我在網上搜過 網上向我這樣 有這個疑問的人有很多 唉 自從知道了關於自我接納的東西 我整個人都不好了 我的三觀都崩塌了 變得不思進取了 好坑呀 最後一問 接納自己的一切是什麼意思? 諸位能夠接納自己的一切嗎? 比如說諸位現在沒錢沒車沒房子 就接納自己的一切 不去改正嗎? 尼瑪的這樣 我們還活個鎚子 反正你接納自己的一切 就再接納個自我滅亡吧諸位心裡學達人們認真解詳細解答下吧 這是在拯救我的靈魂呀補充:看了諸位同志的回答,我看到了給贊和評論最多的是Fuhouzhi的那位同志,此類問題也是知乎群眾常問而問不清楚的問題,很多同志泛泛而談,而卻未能真正回答題主的問題,就像是給一個青蛙說井外邊的空間很大,而青蛙卻無法理解一樣。所以,我建議同志們回答時以該題主的所提的問題為主,回答與此題主的問題相對應,而其他內容與所回復的分開,也就是分為兩個部分。能夠更好的解決此類群眾的疑問。
- 無條件的自我接納,你可以理解為「允許自己失敗」。心理諮詢的最終目的不是把你變成一個允許自己失敗的人,而是讓你發育出「允許自己失敗」的能力。很多人的悲哀在於有能力享受成就,沒能力和失敗相處。
- 無條件的接納他人是心理諮詢師要做的事情,而且是諮詢師工作期間要做的事情。當諮詢師下班以後,沒必要接納所有人;如果你不是諮詢師,也沒有必要接納所有人。
- 接納自己的缺點和不完美,指的不是你允許自己有缺點,而是允許自己現在有缺點。如果你願意,可以給自己制定改正缺點的計劃,在將來的某一天讓自己沒有這個缺點;如果你不願意,就帶著你的缺點生活下去。和1一樣,這是為了發展出來你和缺點共存的能力。
- 當人有情緒時,通常分為兩層。比如我社交恐懼,我會對社交產生恐懼感,但同時我還會很害怕自己產生恐懼感;焦慮的人會因為某件事情焦慮,同時還會因為自己的焦慮而焦慮。所謂的接納情緒,是允許你第一層的情緒產生,處理掉第二層的情緒。不過通常情況下,第二層情緒更加非理性,對人的影響也就更大。(這裡有點繞,不知道題主能不能搞清楚)
- 這個「段子」只講了故事的一半,還有另一半叫做「反向形成」。這裡涉及到潛意識和意識的不同,如果展開講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篇幅。大概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潛意識裡有不思進取,那麼他的表現有可能是不思進取,還有可能是積極向上。中間有不少的變數。
總結:自我接納的目的不是讓你自甘墮落,而是讓你在困難面前至少有兩條路可選:一條是戰勝困難進步,另一條是安於現狀認慫。如果沒有自我接納的話,你面前的路就只剩下第一條。如果走得通也就走得通了,如果走不通,結果就是爆發更嚴重的精神障礙。
p.s.一切直接告訴對方「自我接納」的都是敷衍和耍流氓。
不撕逼、沒雞湯、沒軟廣的心理學科普微信公眾號《心理小廚》,微信搜索tianjinpsy即可。更適合心理學愛好者和新手諮詢師訂閱。卸腰
自我接納與甘於平凡和不思進取不是同義詞。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很多人格特點行為模式需求慾望等等,有助於人更好的去用適合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題主會有懵逼感,是因為完完全全把接納的意義搞反了。
所謂的接納,並不是指的接納狀態本身,而是接納這些負面狀態帶來的痛苦。人本能是喜歡迴避痛苦的,甚至不惜用謊言來欺騙自己接受當下的混亂,以產生更嚴重痛苦的代價來迴避當前的痛苦。這也是心理問題的主要誘發原因。
舉個例子。
有學生成績不好,於是就自暴自棄地說:「我就是笨,就不是讀書的料。」這叫接納嗎?這叫自我放棄。因為去克服學習帶來的煩躁是非常讓人痛苦的。對於一個學渣來說,翻開教材的第一秒就開始痛苦了。正是因為學渣不能接受這種痛苦,不能承認自己在學習這個領域確實沒有別人努力,所以就用謊言來欺騙自己,以此來壓低自己對學習成績的追求慾望。但人是一種活在因果邏輯里的生物,我們必須給自己為什麼而活找到理由,否則就會抑鬱、迷茫,取得成就、超越自我這就是生命的最高意義。沒成就感的支持就不會有希望,絕望的人是活不下去的。在學業上無法取得的成就感,學渣一定會在其他地方找回來,比如沉迷遊戲。一方面欺騙自己就是笨蛋,一方面又不停地在其他領域證明自己不是笨蛋,這是相當矛盾的行為,一旦當遊戲提供的廉價成就感消散,精神支柱就會瞬間崩塌。
學渣不敢承認自己學習差只是不愛學習,所以他們會用「學不會」來給自己找退路。所謂接納,就是要承認自己確實不喜歡學習,但這是身為學生的責任,如果接納承擔責任的痛苦,這樣就會取得真正的成就感。其實很多學渣真正的問題並不是「拒絕承擔責任」,也不是「就是不愛學習」,他們的問題出在拒絕長大,總是認為自己應該像嬰兒一樣獲得別人無條件的愛。他們對一件事情的喜愛是有條件的,必須要等這件事先給他們帶來價值,他們才會願意去嘗試。而主動承擔責任意味著像成年人一樣思考問題,要想獲得果實你必須先種樹,而不是等嘗到好吃的果子之後才想起來去種。要知道果實的美味是選育的結果,你想先嘗嘗那個最美的果實,根本就沒有這個可能性。選育必定意味著失敗,要從一堆次品中找到那個最好的。而學渣認為自己無法經歷失敗,所有的成功都是別人已經固定好的,自己可以拿來就用,所以他們總是在等待,總是在提條件:「讓我學習?你先告訴我讀書有什麼用吧!」
當一種痛苦可以給人帶來收益時,人是會上癮並反覆嘗試的。但是一旦承認了自己就是不想負責,這就等於斷了合理化後面所有墮落行為的路,只有背水一戰迎難而上了,這種時候沒有必勝的信念,人是會因無路可逃的絕望崩潰的。
——————
下面是片尾彩蛋@( ̄- ̄)@有沒有經常見到一些渣渣網頁遊戲彈出來的廣告?看那狂霸酷炫的廣告詞:1刀999級,來享受王者巔峰。好好的電子藝術就這麼被做成了精神鴉片。
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會知道這種廣告就是在放屁,那為什麼策劃要這樣寫?因為這就是寫給沒腦子的人看的嘛。不願長大的人就喜歡這種有明確結果的成就感,還不用付出什麼代價,立即見效。當被捲入其中習慣了立即獲取快捷的成就感後,它就會變得不那麼廉價了,在被人砍翻在地後,暴怒的玩家一定會想要充錢把面子找回來的。
成就感在任何地方都是稀缺昂貴的,不要想走捷徑,接納自己的命運,踏踏實實地奮鬥一下吧。
片尾彩蛋2
作為一個運營策劃,我要去滿足客戶的慾望,而作為一個心理諮詢師,我又必須去告訴別人,放縱慾望是危險的,這意味著你是在放棄那些內心真正的慾望。好糾結好糾結,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我會不會人格分裂啊,哇哈哈哈哈。。。開個玩笑。。。好運營也是在發掘人內心的真正慾望並且提供客戶迎接挑戰的勇氣。最近老婆迷上了一款叫keep的健身app,半年就從肥婆變女神,本人壓力好大啊。問題1. 無條件的自我接納 這是什麼意思呀?
自我接納應該是說明白自己是不完美的,並且接受這一點,而且應該知道這個世界也是不完美的,對完美的追求會加大自我的執著,而阻礙我們的精神得到平靜安樂。但是同樣,如果明明知道有缺點而不加改正,導致損傷自己和他人,也是非常不好的。所以,自我接納就是認識和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找出自己比較急需改正的過失,然後努力的改正。對於做到極致的完美不要追求,因為這會走入另一個極端,使人心神不寧。
問題2. 無條件的接納他人是什麼意思呀?
接納他人就是了解到他人和自己其實是一體的,都有煩惱、障礙和各種各樣的痛苦。比如是人都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這些痛苦煩惱都是人類所共有,沒有人可以逃脫。所以,接納他人就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和他人有極強的相似之處,雖然外貌、語言、文化、世俗的教育、家庭環境等等有諸多不同,但最根本上是相同的。
問題3. 接納自己的缺點和不完美是什麼意思呀?
這個問題和問題1是一致的。接納自己的缺點和不完美就是認識到在一個本來就不完美的世界裡,想要追求完美也是不可能的。追求極致的完美會給人平添很多痛苦,加強對我的執著。這並不是說我們應該抱著不負責人的態度。因為最基本的人倫道德和戒律(比如五戒)對於我們是很重要的,這些是不能夠妥協的。在其他方面,追求過度的完美會障礙我們精神上得到解脫,使我們無端的精神緊張、壓力過大、而產生不良的情緒甚至疾病。
問題4. 接納自己的情緒是什麼意思呀?
就是自己產生的情緒都是有原因的,與其陷入情緒中不能自拔,不如觀察情緒起伏,接受它。接受了就會不太受其影響。如果好情緒來了就陷入其中,那麼就會產生貪戀,貪戀即是壞苦,就是害怕好情緒沒有了的擔心的苦;如果壞情緒來了就陷入其中,那麼就會產生憤怒和抑鬱,想極力擺脫,但是擺脫本身就是與情緒對立的,越想擺脫越難以真正擺脫。消除與情緒的對立是好的方法,也就是接受自己的情緒,然後冷靜的觀察它,看它的原因是什麼。
問題5. 作者的觀點是,喜歡或討厭,是因為我與他存在某些特質的呼應。也就是說,我喜歡某些人,是因為這些人身上有我也有的並且我認為是積極正面的特質。我討厭某些人,則是因為這些人身上有我也存在的而且我極力掩蓋的消極反面的特質。 另外,我越是掩蓋自己的缺點,我就越會把具有這個缺點的人招致身邊 接納不了自我的某種特質 就會討厭那個特質的人 並且把那個特質的人吸引到身邊來。
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接納自己,其實也就不能接納別人。接納自己的缺點,也就能包容別人的缺點。對自己不能接納,就會產生諂曲之心,也就會對別人的行為吹毛求疵。其實人都是不完美的,要好好改過,將急需改過的部分按照倫理道德和戒律進行修改,對於其他方面,需要原諒自己。對於自己的過失,不要掩蓋,要自己明白並且懺悔改過,甚至可以告訴知心朋友。這樣,對於別人的過失和不完美,我們也不會過於嚴苛了,因為我們知道人都是一樣的。
問題6. 接納自己的一切是什麼意思?
該問題和問題1和2一樣。
謝邀。
感覺到你為此思考了很多,卻又感覺是將自己「堵在某種設定上」出不來了。。其實這兩者,是兩件事。
舉個例子來說,
一個是「自我接納」,接納的是什麼,接納的正是自我,這裡面說的「自我「並非僅僅是外在層面上看到的「我」,而是從心理層面的「人格架構」。也就是說,當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其實都成長為某種類型的人,帶有很多一定的個性呈現。比如,我是聰明敏捷反應迅速的,或我是慢吞吞不著急很耐性子的,但前者的我可能也相應就會有「脾氣性子都難以穩下來」的狀況,後者的我卻可能有很細緻入微的觀察力,這基本都是一體兩面,有一面就很難在另一面上盡善盡美,往往只能去「調節」或「優化」,但卻不能去掉或根除,在「走向完美」上永遠有欠缺,如此,便需要「平靜內心,接納自我」。所謂接納,就是接納讓自己感到不滿的「那部分自我」。
而這種接納,恰恰不是一種「美好的掩飾」,而是能夠讓你看得清楚,自我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有什麼能夠做到的,能夠通過追求得到的,也能看到自身當下真實的「限度」,自己所不能。。
有了接納,便是「腳踏實地」的開端,而並非「只給自己設定足夠大的目標,卻因為看不清自己,過於抬高自己而只會引發自己的諸多情緒和無力感」。所以,自我接納的前提,是了解自我。
有了接納,也會更好的「踏踏實實」的前行,更好的「追求與奮鬥」,也更可能得到你為自己設定的目標與結果。而反過來說,也很好理解,
「不能接納」,往往是一種「拒絕看到」,不接受不承認,或者乾脆讓自己「遠離」真實的自我中那讓自己不爽的那部分,但,否認是一種「更深的影響」,它在一定程度上給到自己的,只是更深層次上的壓抑和羈絆。。大概如此,希望能有所幫助。「無條件」這三個字就不存在,之後所有一切也都不存在。你可以選擇接納自己,按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同樣,你也可以用這種方式去接納他人,不需要「無條件」。心理學的理論也都是向前發展的,「無條件」這個條件,本身就是在一定條件中提出的。所以,不要將其泛化,是不是你就不用那麼糾結了?
無條件接納主要是應用在諮詢關係中諮詢師對來訪者的態度,是指諮詢師無條件接納來訪者的情緒,認知,行為,不指責,不評價,營造出來訪者生活中沒有,卻是一個人治癒和成長所需要的人際環境。並不是說一個人在生活中要對別人無條件接納,諮詢師也只是在諮詢過程中才要求這樣的態度,生活中並不要求。所以這是要澄清的。
至於說對自己和他人的接納態度,並不是說不進取,而是接受人和環境,乃至世界的不完美狀態。這樣的接納很類似道家的「順其自然」。就是不刻意要求事物按照自己的期待進行,而是安於事物本來的樣子和規律,用平和的心態面對。比如別人的價值觀與你不一樣,你沒有必要無條件去接受他的想法,你需要的只是不被他干擾,允許他以他的樣子存在,而不是因為不能容忍他在你身邊的存在而讓自己情緒煩躁。比如你是一個擅長技術而不擅長人際關係的人,你不必要責備自己總是處理不好人際關係上的問題,而可以接納自己安靜地做好技術工作。只有內心的平靜才能讓一個人頭腦清醒,有效率地工作,也是獲取成就的最有利條件。而內心的平靜,是不被外物干擾,接納自己,了解自己,揚長避短,不與人比高下,做好眼下的事。好多前輩在前面的回答都蠻專業了。
說說個人的體悟。
所謂的這種自我接納,是在情緒極度灰心喪氣,或者情緒極端憤怒的時候,用來安撫情緒的。
這種自我接納的價值,主要用於消去情緒的過強張力。
不是有句俗話,叫做,先處理情緒的問題,再處理事情的問題么,當你奇奇怪怪的各種情緒充滿胸膛,尤其是自己無法理解,無法自己開悟的情緒充滿胸膛的時候,學會接受和原諒,是一條讓自己比較容易平復的道路。
自我接納,你可以把它當做類似冥想一樣的行為,僅僅是一種情緒上的鍛煉。
它不能成為人生的指引。
在情緒張力減輕後,人還是要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自己的慾望奮鬥的。
總體來看,題主的疑問應該是發生在,把手段當成了目的,產生的認知偏差。謝謝邀請。題主,你的提問其實直指心理學的人性假設。如果我們將它放在一個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框架下去看,你就更能理解無條件自我接納的背景和意義。 心理學的父親是哲學,母親是生理學。哲學中關於人性假設的諸多論述從一開始就深深地影響心理學的發展,其結果是形成三大最重要的心理學流派,又稱心理學三大勢力,即精神分析、行為主義和人本主義。所有的精神分析家都承認人的潛意識的存在和功能,但對潛意識內容的理解會有較大分歧。總體來說,早期精神分析家受弗洛伊德的影響頗深,他們(除了被弗洛伊德稱為叛徒的阿德勒和榮格)堅持弗洛伊德關於人性中動物性(ID本我)作為心理發展動力的假設,認為人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惡的,需要自己和社會去約束和改造(和歷史上法家的思想非常一直,所以法家會採用嚴刑峻法的方式來治理國家)。當代的精神分析家因為受到阿德勒、榮格、安娜·弗洛伊德、溫尼科特、霍妮等人的影響,對潛意識的內容會有更多元化的理解,這些理解就構成不同的人格結構理論,並指導著心理治療的臨床工作。目前的趨勢是當代精神分析家和後面要說的人本主義對人性的理解上呈現出更多的一致性,純粹堅持人性本惡的精神分析家也相應變少。 行為主義的思想影響也非常巨大,從華生到斯金納再到班杜拉,三位傑出的心理學家(其中斯金納至今還是100位心理學家中的第一位)把人類的三種學習方式用實證的方式展現出來,帶來大量的社會變革,涉及醫療、教育、監獄、法律、娛樂、心理治療等等,可以說這三個人塑造了我們現代社會的諸多方面。華生經典的關於嬰兒的名言:「給我一打嬰兒,並在我自己設定的特殊環境中養育他們,那麼我願意擔保,可以隨便挑選其中一個嬰兒,把他訓練成我所選定的任何一種專家——醫生、律師、藝術家、小偷,而不管他們的才能、嗜好、傾向、能力、天資和他祖先的種族。」至今仍出現在各種心理學史的書籍中。斯金納更激進,他認為人類的語言是喉部運動操作性反射的結果,並成功用操作性反射去養育他的女兒。班杜拉則相對溫和,他將認知引入行為學習中,提出觀察學習的影響,他的發現間接促成電影分級制度和電視中與兒童有關的攻擊性場面的減少。從這三位心理學家的觀點和做法來看,他們將人性理解為中性的,或者說人性本無善惡,後天環境使然,哲學家洛克的白板說是其更抽象的表達,更具象的表達可以追溯到先賢墨悲染坊的故事。
那麼現在來談談人本主義的興起。在行為主義在美國心理學界一方獨大的時候,它的局限性就會被放大出來(世界就是充滿悖論,保守-激進-回歸,即所謂否定之否定)。在「人性」和「科學」的抉擇中,行為主義選擇了科學,犧牲了人性,於是新的反思又開始了,我們不停地用小動物來做實驗,真的能解決人性中的難題嗎?如果人性就是被環境所塑造的,那麼怎麼解釋有些人在困難的環境中卻活出了絢麗的生命,而有些人環境很好卻作姦犯科,浪費自己的才華等等。以馬斯洛和羅傑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提出人生而有自我實現的願望和動力,他具有主動性,可以影響自己所生活的環境,並朝向實現自己潛能的方向發展(阿德勒和榮格的很多理論以一種新的方式繼承了下來)。這個反思在當時的心理學界,特別是諮詢心理學界是非常震撼的。舉個簡單例子來說明羅傑斯的影響,當問及心理諮詢關係的核心要素時,幾乎所有的專業人員都會想到羅傑斯提出的「尊重、共情和無條件積極接納」這三點。馬斯洛和羅傑斯試圖向我們描述人的本來面貌,這個面貌就深藏在我們的內在,一旦有機會,它就會出現。此後的積極心理學大概沿著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所描述的關於人性善的假設去拓展。人本主義的人性假設就藏在童蒙讀物《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
當把這些背景介紹完之後,關於「無條件積極接納」的迷思就能夠理解了。首先,它的語境存在於羅傑斯的「來訪者中心療法」(當然在後續中,他將這個詞用到教育中了),它是諮詢師和來訪者關係的一種描述,即諮詢師對來訪者所有表達的內容都可以無條件接納,諮詢師放棄自己的好惡,在諮詢過程開放自己去經驗來訪者的描述和表達。這是非常限定的情景,也是非常特殊的情景。理論和實踐一再提示諮詢師,如果諮詢師不能傾聽來訪者的全部表達,那麼這個諮詢就無法幫助來訪者成為他自己。這也是為啥心理諮詢師需要了解自己的局限,一個不能接受同性戀的諮詢師是不可能幫助到同性戀來訪者的;一個不能接受出軌的諮詢師也不可能幫助一個出軌的來訪者。心理諮詢師了解自己的局限,在於可以拒絕給某些人提供服務,但一旦決定提供幫助,就需要無條件接受來訪者的經驗。 其次,在羅傑斯的人性假設和人格理論中,人具有自我實現的潛力和願望,在無條件積極接納的環境中,一個人就可以去追尋更好的自己,而不是繼續待在原地甚至變本加厲的變糟糕。在其人格理論中,他提到有條件的關注和無條件的關注這兩個術語。所謂有條件的關注,就是你之所以得到愛,是因為你做了某事,即因為你的行為符合我的期望,所以我給你關注和愛了。有條件關注的結果是,你只接受我認為對的事情,而放棄自己真實的感受和願望,你離真實自己越來越遠。比如你接受自己的成功,卻不能允許失敗,因為我期待你的成功。而無條件的關注,就是我愛你這個人,而不是你做了什麼,無論你做了什麼,你這個人仍然值得愛的,我討厭你的行為,但我可以將行為和你這個人分開,我依然願意關注你。比較這兩種關注,你可能會理解無條件積極接受是允許一個人接受自己是有缺陷、有不足的平凡的人,我們不再拒絕那些糟糕的經驗和感受,而是把它們納入自我概念中,自由去體驗生活,自我的廣度和寬度都得以擴展。你是喜歡能看到自己局限過著平凡的生活,還是甘心為別人而活過著外在成功的生活呢? 再次,羅傑斯的無條件積極接納所強調的是結果和情緒,而不是行為。當一個行為發生後,如果拒絕接受這個行為的結果和所伴隨的情緒,那就意味我們離真實更遠,無條件積極接納給我們動力和勇氣去解決所遇到的困境。 最後,羅傑斯的無條件積極接納本身也具有局限性,它更加適合一些反思能力、自我功能、教育水平比較高的個體(總體來說,心智化能力比較好),對於更多的人來說,它似乎就變成了「心靈雞湯」,所有我們可以看到在高校裡面心理健康教育中經常會談論到無條件積極接納,這是因為這個說法更適合大學生這個群體。如果你持有人性非善的觀點,那麼就不需要糾結於到底要不要無條件積極接納,而多關注自己靈魂中那些需要得到人理解的部分。參考文獻彼得·班克特著,李宏昀等譯.談話療法:東西方心理治療的歷史[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Burger J著,陳會昌譯.人格心理學(第八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你對所有事物都有一個具體標準,如果能夠放低這個標準到現實標準,就是自我接納
謝謝邀請,自我接納在我看來是接納過去已經發生的事。如果昨天晚上我一不小心打碎了一件很貴的瓷器,那麼瓷以碎,那便只能接受,不抱怨自己的不小心,只能下次小心些便是。情緒接納,如果我曾經因為憤怒而做出了錯事,我對這件錯事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我必須承認我有憤怒情緒,而且從心底去接受這種憤怒,並且轉化為徹底控制憤怒這種情緒。接納別人,接納別人的一些在我們看來是錯的行為,當然在對方損害我們利益的時候,我們所需要便是在不過分憤怒的情況下,合理的討回自己的利益,當然接納別人並沒有這麼狹義,廣義上認為,我們要接納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好人壞人,陌生人,這一切的存在。接納自己的過去,接納自己的情緒,接納這個世界所有人的存在,不去抱怨,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缺點,不過分要求完美,這便是我理解的接納。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對自己不接納的狀態。(好繞啊哎喲)形象一點:我對自己要求太多了,我對自己太不接納了。這樣不好,我要接納自己。——這就是不接納自己。我對自己要求太多了,我對自己太不接納了。就這樣吧,難不成上天?——這就是一種接納。我還有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困擾著我。我想要糾正,但是現在還沒能力糾正,那就先放一放,過一段時間再來看看。——這是接納。接納、不接納、放縱,並非涇渭分明,會有互相交織,彼此轉換的情形。人就是這樣一種生動的生物,生理、心理一直在變化,不可能恆定保持在某個狀態上。
無條件的接納自己、接納他人、接納一切肯定是不對的,至少不應違法犯罪,不應傷害他人,不應危害社會,不應禍害自然萬物。真理是相對而言的,提倡接納缺點錯誤是為了糾偏,人難免有缺點,人生難免犯錯誤,我們只能減少缺點和錯誤,但無法完全避免,在不違法的情況下,缺點錯誤是可以有的,正是缺點錯誤的存在才構成了完整的人生,沒有痛苦哪來快樂?人們總想逃避痛苦,總是只想做對的事,事事追求完美,提倡完全接納就是為了糾這個偏,不過矯枉過正了。最大程度地接納自己和他人只適合兩種人,一種是有心理問題甚至心理疾病的人,而另一種則是智者。
這個,完全不用心理學來分析解釋。我認為:人的基本生命過程是活著和活下去。行為,以活下去為目的。所謂各種接納、無條件接納等,不知其所起何處,但都可以用下列句子來概括:認清客觀狀況,並從狀況中謀求活下去,更好的活下去。如一個人,自己有各種的劣勢,辣么,認清這些劣勢,搜索可以支持自己活下去和更好的活下去的路徑——哪怕只是一個狹小的縫隙,然後,用客觀的行為去追求這個「活下去」的目標。如一個家長發現孩子有某些壞習慣等不良特點,辣么,認清楚,搜索「那些可以協助處理這些不良特點的人員、書籍等等,一起好好處理問題就好了」。知道有事實,認清這些事實,是解決問題的基礎。這就是接納。
我來說個大白話版的。
舉個例子說,A學習不好,諮詢師問他,能不能說一說學習不好的原因。A說,我非常聰明,有些東西不學就會,他們學了都沒有我強,別看我不學,我只要學一個小時就能及格。同時我不學習也不能怪我,我爸出軌我媽女強人他們都不管我,我這種成績已經不容易了。諮詢師接納他,認可他,他喜歡諮詢師。然後通過多次諮詢,他自己也慢慢開始說,其實我也知道我不學習以後肯定要吃虧,看著那些學霸有時候我也特別羨慕,有時候想能考上北大多好。諮詢師接納,尊重,熱情,關注他積極的方面,告訴他人人都嚮往成功,他這麼想並不是對他那些學習不好的哥們的背叛。再經過幾次諮詢,他說,我真的很想學好,但是我沒有條件,如果老師對我向對學霸一樣好,我一定是個好學生,我很痛苦。諮詢師表示理解,尊重,同時告訴他,要接納這個不完美的自己,接納自己的環境和現有的條件,因為它們雖然不好,但是我們改變環境的力量太小,相信他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慢慢改變自己,相信他自己有成長的力量,可以從小事做起。以後一次學生說,我在嘗試改變,但是很痛苦,我的環境總把我拉下水,我一學習小夥伴們就嘲笑我,爸媽也說太陽打西邊出來了,而且我基礎太差,就是不懂。諮詢師說,接納不完整的自己是第一步,嘗試改變是第二步,你現在已經不再以環境害了你為理由不努力了,這非常好,你以後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學生說,我問我同桌一個問題,他居然告訴我了,而且我居然聽懂了,太不容易了。諮詢師說,這真是非常了不起的,你也說過你本來就很聰明,你只要在進步,今天就比昨天強。——————————————如此慢慢改變。題主可能也發現了,無條件接納是讓來訪者改變的前提。他本身有巨大的改變力量,但是他不願意改變,並且把自己不努力的原因都歸結到外部身上,實際上是給自己不努力找借口。但是如果諮詢師一開始就說「你這些理由都是自欺欺人,你就是不好好學習,學霸家裡也有爸爸出軌媽媽女強人的,人家也學習好,別找借口了,我看你也不怎麼聰明」。那影響將是毀滅性的。另外,接納不等於誘騙,不等於秋後算賬。諮詢師是真的覺得,這個來訪者本身具有改變自己的力量。在上例中,諮詢師只是個引導者,所有實質性的進步都是他自己做到的,而且諮詢師從來沒有說過假話,諮詢師只是一根拐杖。當來訪者成長起來之後,自然有一天,他就不需要拐杖了。
答的不好,我只是個學徒。歡迎方家批評。提問者說的自我接納泛化到了一切,自己的壞習慣等。
心理學的自我接納,是指的人格層面的,你改變不了的東西。大方不等於冤大頭吧節約不等於吝嗇鬼吧不必死扣字眼。
提問者有完美主義的不良信念魏忠賢接納了自己是太監的事實,不代表他不想有雞雞。接納不代表不奮鬥,而是在接受現狀的基礎上加以改變。
兩個提議
1.閱讀理解要結合上下文。自我接納是哪個流派由誰因為遇到什麼提出的?由前因觀後果。我讀書少,沒聽過哪個流派特彆強調這一點。如果你從某些宣揚人本主義的文章中看到類似字眼,其實更應該關注無條件積極關注,請結合羅傑斯提出該理論的前因後果看。如果你是從焦慮症,神經症的相關文章看到這個,那麼森田大法好。2.醫學沒有萬能葯,心理學也沒有。思路不能僵化,採納某種觀點前需要先看看這種觀點能解決什麼問題。自我接納這種觀點,要說沒用吧,針對一些低自我評價的人準定有用。要說有用吧,也不盡然所有人都有用,對那些確實需要改變的,不自我接納確實更好。就這樣吧,想到什麼再補充。嗯。。。你為什麼要糾結這些呢。。。
首先,接受自己就是接受自己啊。。。我接受自己的缺點,不會因為自己有這個缺點討厭自己,就醬啊。。。至於要不要改,這就是另一回事了嘛,有無進取之心跟接受自己有關係嗎。。當你決定要改掉什麼毛病的時候,你認為是一邊覺得自己很噁心一邊改還是開開心心的去改正比較好呢?我覺得接受自己只是讓自己過的開心一點嘛,反正不管你接受不接受自己,該改的還是要改,該乾的還是要干,開開心心的干總比痛苦的干著比較好吧╮(╯▽╰)╭。
處於困境接受困境,是指不去逃避現實吧。。。認識到自己處於困境,再好好想怎麼解決嘛,你接受自己和你之後打算怎麼做完全是兩碼事,幹嘛混到一起去啊,接納自己不就是一種心理狀態嘛。。
接納自己犯罪。。。不如說是接納犯了罪的自己。。就相當於以後好好過日子不會整天想著「我有罪我不可饒恕我為什麼還不死」吧。。
又看了看題。。。難道是我的思想比較奇怪嗎。。
接納別人什麼的。。我覺得挺好的啊
世界上有很多不一樣的人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思想,很容易就會在一些無法分出對錯的事情上和別人觀點不一樣。。接納別人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不是可以減少撕逼嘛。。。
比方說額。。你可能難以理解。。
我看動漫的時候站個cp,我喜歡這個人,但是總會有別人不喜歡,會有人討厭他啊,我知道有這些人不喜歡並且接受他們的不喜歡,不會去生氣不會去罵他們啊當然嘛,如果別人做的啥使我不開心了,侵犯我的利益了或者辱罵我站的cp了。。我知道了當然要去反抗要去撕逼嘛,我接受他們這種行為,所以我認為自己去和他們打架吵鬧也是正常的有理由的啊,我同時接受我自己去吵架嘛_(:зゝ∠)_
也許有點神經質一樣。。但是我就算跟別人就算吵起來也不會氣到心裡去。。他有他的理由我有我的理由,為了各自的理由而爭吵嘛。。。其實有時候我吵的挺開心的。。
啊明天還要考試剩下的回來再答吧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人對親人特別兇惡,但是對外人卻很諂媚?
※當身邊有親人或朋友自殺了,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看著身邊的親人一個一個的死去,是一種什麼體驗?
※如何在閱讀中提取與吸收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並加以吸收?
※抑鬱症吃的百憂解很擔心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