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會人員如何培養對數字的敏感?有哪些方法?

想知道對數字並不是很敏感的人如何訓練對數字的敏感程度,好羨慕那些能輕鬆記一大堆毫無關聯的數字的人⊙﹏⊙,謝謝大家~


看到此問題後,一直在思考怎麼回答。因為越發思考,越覺得這個培養過程,在許多領域都是相通的。比如:各類人員(包括財會、運營以及數據分析師等)如何培養對數字的敏感性、如何培養對商業分析能力(商業分析能力是怎樣煉成的? - 知乎)等等。大體思路都是如下圖: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大概因為人腦構造即如此,甚至連學習人腦的機器學習也有類似的流程。

因此本答案將聚焦於如何培養對財務數字的敏感性,對象主要是為財務數字的使用者,包括:財會、數據分析師、金融人士以及諮詢顧問等等。另外,數據敏感的核心意義是,通過數字發現背後的商業意義。

這套框架或者養成過程,其實換到其他不少領域,還是應該適用的。

第一步,描點。這部分沒啥竅門,就是不斷閱讀、理解和記憶財務數據,建立其海量的數據儲備。如@何嘉文 所提到的,這些數據的積累會幫助建立參照體系並成為自己的常識,便於各種數據比較以及合理性判斷。一般將這些參照體系固化為自己的「標尺」,看見各類財務數字,就會自動做到比較分類和產生意義。比如:BAT的年收入都在1000億人民幣左右,以此為標杆,看到其他互聯網公司的年收入數字時候,就很容易自動做分類和排級別,否則xxx億的數字,對於大多數來說都是無感而無力的。

這部分的竅門是善用邏輯框架Framework。框架的主要作用是不重不漏(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得掌握行業或者公司的財務數據以及背後的商業邏輯,並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常見的框架,如:最簡單的「收入-成本=利潤」,「收入=用戶數*ARPU」,「 收入 =PV * PVR * ASN * CTR2 * ACP 」,等等。同時,框架背後的公式也是對數字之間關係的一種約束,通過框架或公式來記憶數字,也能大大提高效率。

第二步,連線。許多財務數據單點看產生的洞察是有限的,通過一些運算(在財務領域基本是四則運算就能滿足一切),把財務數據進行兩兩組合,就會產生各種財務指標,比如:利潤率、毛利率、SGA佔比以及ROE等等。這些財務指標不僅僅是將兩個財務數字連接在一起方便記憶,也能折射出更多的商業意義。

比如:1000億收入和10億利潤,遠不如1000億收入和1%的利潤率能夠反映出一個公司的商業模式及管理水平。
又比如:記憶一個公司三四條產品線的年收入,不如再進一步轉換為總收入及各產品線的佔比,後者往往在記住數字的同時還能更掌握公司各產品線的業務情況及貢獻度。
又比如:理解一個公司的總收入和SGA比較無感,但是如果換成是人均收入和人均SGA,不僅方便記憶和理解,而且對於公司的商業模式會有更深刻的理解,是勞動力密集但低產出堆人型,還是高素質高產出型。

這部分的竅門是笨辦法,就是多做連線。如同網路一樣,連通性越好,越能產生無限可能。把各個財務數據以及關鍵運營指標(如流量以及員工數等等)互相連接產生新的指標,會對公司財務情況及商業模式的理解大幅加深。如同複習一本書,剛記住知識點是低效的,不如把主線摸清楚然後將各個知識點前後相連而做到融會貫通。

第三步,切面。選擇做不同切面,用各種維度來觀察和比較各個財務數據以及它們連接後產生的財務指標。比如:

  • 沿時間維度看變化,常用同比和環比等各種比較方法,了解財務數字背後季節性的波動、宏觀大環境的變化以及公司內部效率的改善
  • 行業內比較或者跨行業比較,常用直接對比,了解公司在行業內的段位和水平以及公司正在努力目標的天花板或者底線等等
  • 公司內部分產品線或者分事業部進行比較,常用直接對比,了解公司各個產品線以及事業部的貢獻程度以及運營狀況

…更多文章請到數據冰山 - 知乎專欄

…更多回答請看何明科的主頁


2017/03/01更新,第二次上日報,開心~~~ 歡迎大家參加我的財務分析系列Live, https://www.zhihu.com/lives/801839461020340224

瀉藥。 首先,什麼是數字敏感性呢?私以為,財務人員對於數字的敏感性,從根本上講,是對於數字的快速聯想與解構能力

而如何提升對於數字的快速聯想能力,關鍵在於三個層次能力的培養:

第一個層面,Common Sense。 你需要對於一些重要的數字有足夠的記憶和知識儲備,知道某些數字的大概區間。這主要幫助你對數據作最基本的判斷,讓你有一個大概輪廓。

往大了說,一些基本的宏觀經濟數據,這應該成為你的常識,比如中國GDP增速為7%左右,一年期商業貸款利率4.35%等。往細了說,對於你所在行業和公司的一些關鍵經營數據及其行業平均值,你要有一定的敏感性。例如,如果你是一名珠寶零售行業的分析師,你公司賣出的珠寶的客單價,行業平均客單價,行業平均毛利率水平,這些數據,你需要牢記於心。

第二個層面,是對於數據之間關係,特別是比例關係的迅速感知,從本質上說,是心算能力。

這裡的一個技巧是將分子和分母都盡量約成整十整百的數,這樣有助於迅速的感知比例關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如別人告訴你,香草冰淇淋的售價從5.9元上漲到了7.8元,你能不能迅速的得出價格增長了約1/3這一結論呢?還有一個最常用的是混合類問題,譬如一個年收益10%的債券和一個年收益5%的債券,怎麼分配10000的本金,可以實現8%的預期收益率。你能迅速得出按3:2這樣比例分配么?這些都是簡單的數學常識,只要平時多訓練自己這樣思考問題和數字之間的比例關係,就能夠掌握。

第三個層面,才是關鍵,是基於對業務和財務的理解,迅速聯想和解構數字的能力。

仍然以珠寶零售業舉例,你發現今年1月份的平均鑽戒銷售價格高於去年1月份,但是從銷售的鑽戒的平均大小看,今年1月卻比較小。你能迅速推測出以下兩個原因么:1.可能是公司的定價策略發生了改變,相同大小的鑽戒賣的更貴了。2. 還有一種可能,公司今年1月份雖然賣的平均鑽戒大小變小了,但是,賣了幾個超級大的,單價很高,因此反而拉高了平均銷售價格。能夠想到這兩點的關鍵,是了解每個數字後面的Driver驅動因素。

以上,對於數字敏感性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多加練習。


一:關於會計人對數字敏感性的認識VS我對數字敏感性的認識

很多人都說會計需要對數字有很強的敏感性

我想說關於會計數字的敏感性,如果對於此敏感性如果沒有一個定義或者沒有在一個會計語境下來說的話,可能各說各有理。本人從會計實務角度談下什麼事會計人的數字敏感性,所以以下也就是本人個人體會。

很多會計人說自己數學不好。

我想說會加減乘除的技能,就可以勝任會計核算了。會計不是搞數學研究,高級的財管類核算有軟體,你想來會計實務界施展你的數學本領,這可能會讓你失望。

很多會計人說自己對數字記憶不好。

我想說會計不需要你背誦圓周率後面多少位數字,最強大腦也不再會計界施展。會計要記憶的數據真的很少,如果你把各種報表當成都是會計需要記憶的,那你真是高看會計了。至於外行認為會計應該公司一毛錢的數據都記在心裡,他要這麼認為,你就呵呵笑對吧。

很多會計人說面對海量數字一臉懵逼。

我想說會計人面對海量數字,按照會計的規則處理就是了,不需要懵逼。因為你要是帶著參加最強大腦的心態面對海量數字,想如同最強大腦挑戰者一樣面對滿屏數字作思考人生狀,這肯能還會讓你失望。會計實務不是最強大腦,不需要你面對海量數字找出具體哪一個和其他一個存在不同。

很多會計人說自己天生對數字不敏感。

我想說會計人沒幾個敢說自己天生是為會計而生,也不會說天生對會計數字敏感。關於天生這回事在會計界更是如此。多數人是各種原因誤入會計之徒,自嘲說「上輩子造孽,這輩子搞稅」 所以對於天生對會計數據敏感的人,應該最後回去搞數學研究去了。

那麼,會計人對所謂的數字「敏感性「」 理解對了嗎?還是說以上會計人對數字的敏感性可能是會計人一直以來的誤區呢?

那麼到底實務界應該怎麼理解或者體會會計人需要對數字的敏感性呢? 每個人對此理解不一,個人結合實務經驗說下自己的想法和體會。(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二:我對會計數字敏感性的體會

1:會計數字敏感性基礎篇

計雖然不需要你最強大腦一般的記憶能力,但是常人的記憶能力還是需要的。那麼記憶也不是盲目的記憶,因為會計實務不是會計考試。實務中基礎的記憶一些數據是對數字敏感性的基礎階段。

實務中很多企業老闆在會高興或者不高興,在公司或者不在公司,你忙或者不忙的時候,都會突然問一下會計一些財務數據,因為在老闆眼中會計對企業所有的數據應該是記在腦子裡的,因為老闆以為你們會計的大腦是最強大腦。所以老闆想到什麼財務數據就會問你什麼數據,而不是這個東西是不是你應該掌握的範圍。如果老闆問你一個財務數據,你和老闆說:「老闆你等下,我查下電腦」。或者說:「老闆我在外面辦事/出差等我回辦公室查下電腦」。或者說:「老闆,我在家呢,等我回公司,我查下電腦」。我想老闆聽到你一個勁的說回去查電腦,老闆是否一臉懵逼加蒙圈?老闆內心是否在想:會計沒帶電腦就是沒到帶人腦?是否以後不需要會計了,有個電腦就可以了?

A:基礎數據的記憶

所以公司的一些基數數據,比如資產,負債,年度或季度或月收入/費用/利潤狀態都有個基本的了解。不需要你保留記憶到小數點後兩位。大概的數據和區間範圍是要心中有數的。不管你在家在路上還是在出差,老闆或者相關部門負責人問起相關數字都可以回答。而不是老闆或者其他部門負責人問起一個數據,就是你等下我查一下。一是顯得財會人不專業,二是給老闆或者其他部門人員造成誤解.當然還有一些對企業稅務數據的基本認識,一個企業大概的稅務狀況,以及企業每個月經營狀況對應的納稅數據要有一個基本面的認識。比如出現一般來說稅務數據是A,突然某個月是B。那麼會計人員就需要思考一下了,是納稅申報錯誤還是涉稅申報出問題,還是稅局政策調整?等等 也就是對一些基礎的數據做到心中有數,然後不管是老闆問或者和其他部門溝通都有個底。同時對一些數據突然超出你的基本區間和「底」,那麼此時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B:對數據的準備。

第一點說的是在對基礎數據記憶方面,需要做一些功課。讓別人覺得會計人對數字是敏感性的,也是利於工作開展的。同時由於會計工作數據確實很龐雜。有一些複雜的數據是難以記住。那麼我們是需要一些技巧和工具的運用的。比如在企業內部各個部門涉及到財務數據的會議上。如果我們不做一點事前準備的話,單單靠所謂的數字的敏感性或者說記憶力來應對會議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涉及財務數據的話。這是遠遠不夠的,甚至可以說會讓財務人會會場難堪。你想說把財務部的電腦主機抱過去會場?把財務人員都叫過去會場?這些肯定不現實,所以我們應該在會前有所準備。比如我們準備彙報財務數據除了把PPT上的財務數據在會場展示出來,還需要對老闆或者其他部門對數據的疑問做好預設性的提問和回答。同時除了面上的財務數據做好解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對各個部門可能提的問題涉及到的財務數據做提前準備。那麼這些部門可能提涉及到什麼數據呢? 可能跟最近和其他部門員工私下聊天,其他部門說他們開會涉及到的財務數據,可能老闆無意之中說到和其他部門交流的財務數據,可能近期某個部門發生了重大事項。可能最近大環境的影響對公司及個別部門的影響的財務數據。等等

2:會計數字敏感性提升篇

基礎篇主要是說了下,一些基礎的數據敏感能力,至少讓外行或者其他部門覺得你會計至少是個干數字的。要不然啥時都問電腦,不懂就問百度。這些人還真以為會計就是吃喝混天黑吃乾飯的呢。

A:透過數字看經營

提高是數字的敏感性,不是對著數字發獃或者就數據看數據,而是更多的然數據和和數據之間通過大腦產生聯繫,讓數據和非數據產生關聯。讓公司數據和其他公司數據進行分析,透過數據看到業務和經營。關於這點理論的就不說了,簡單舉個例子吧。比如你是包子鋪的會計,平時做憑證採購發票都是麵粉或者餡料的單據。突然這個月收到了粽葉的發票和採購大米的發票。對於這些數據,我們是否是管他這些數據做什麼,反正我按照會計準則根據發票把賬務和分錄做好就可以了。如果是這種思維肯定是不行的,必須保持對數字的敏感性,然後透過數字看到原來端午節來了,包子鋪包粽子賣的經營。比如公司業務員出差報銷一半都是在A城市,突然某一天業務員報銷差旅出現了B城市費用,那麼我們直接認定為業務員假報銷?或者進步一分析原來是公司在B城市拓展了業務範圍。

B:透過數據的大分析(不是大數據分析)

數據大分析可能對我們財務人來說,還是要求過高。或者說在實務中以目前的現狀對提高會計數字的敏感性幫助不是很大。而我們需要的是數據的大分析,雖然和大數據分析兩者內核是一樣的都是注重的分析。提升對數據的敏感性我們更多的需要對數據分析能力提升而且是大分析。此處的大分析主要是從多維度和多角度去分析。比如給出一個數據我們可以從歷史數據,預算數據,同行數據,上下游數據對個維度分析,然後得出我們需要的結論和分析。還是舉個簡單例子,比如包子鋪這個月銷售包子額增加很多。那麼如果對這個數據敏感的戶啊,我們不是簡單算出來這個月比上個月增長多少,增長比率是多少。而是應該開展大分析。比如是否存在業務拓展所以包子銷量多了,是否是開展商業促銷計劃或者廣告所以包子銷量多了,和歷史數據比較(同比環比分析)增長的外部環境是否發生變化, 還可以分析是否存在銷售部門因為臨近年終為了提高銷售業績而存在造假提高銷售額,還可以分析銷售額增加了,麵粉的成本或者其他成本增長是否存在一定比率, 還可以分析同類包子鋪銷量如何對比自家包子鋪。還可以分析包子銷售多了是否存在對大型供應商的付款計劃有改變。等等。

所以保持或者提高對會計數字的敏感性,不是從識記角度加強,而是在基本的數字記憶基礎上,更多的是對數字和經營,數據和分析的角度加強會計人對數字的敏感性。然後會計人根據數據的敏感性分析為企業財務管理活動創造一定價值。


我同意唯手熟爾的說法……

不管你信不信,

作為一個到現在仍然每天和數字打交道的人,

我最巔峰的時候,

當月做的憑證,只要告訴我金額,

我就可以回答出是支付哪個公司的錢,

或者你告訴我供應商名字,

我可以報出這個月大概付了幾筆,每筆多少錢。

和大概是這個月幾號做的,

甚至可以直接背出憑證號。

(和工作流程有關係,做完後要double check,當年特別怕出錯,每筆都看的特別認真,還要整理歸檔,手工抄寫憑證號碼在憑證上,多次接觸強化了記憶。)

我小時候有一個節目《智力大衝浪》

裡面有一個記憶大考驗的項目,

就是讓你記數字的遊戲。

記得當年的冠軍們,

都是和數字打交道的職業

一旦人對某個事物開始注意了,

自然會對它變得敏感。

我曾經去學過繪畫,

剛開始對調色各種苦手,

後就日常開始多觀察周圍每件東西的顏色,

發現世界都有點不一樣了,

逐漸也發現自己開始對顏色變得敏感。

曾經一度負責對賬工作。

要對很多很多的公司的不同銀行的賬……

其實一般來說會出差異無非是

銀行科目串了,

手續費漏做了,

某筆賬做錯了,

不知道的奇怪進賬(客戶付錯了),

不知道原因的扣款(銀行突然收什麼年費啥的,又不寫備註)。

後來把手上的一家公司的賬給新人做,

新人還沒對,

直接拉餘額和我說兩邊差異665781.65,

銀行餘額比企業賬多。

(我隨便說的,差不多這個數字)

我都沒細想,就直接讓她檢查是不是拉系統的企業賬漏了1天

(最後證明她只拉了1-30,但當月是有31天)

而這反應是沒有思考直接跳出來的,接近直覺。

但其實要找理由也合理,

這個數字可以排除手續費導致的差異

當時是年中,不會有奇怪的維護費扣款。

該銀行賬戶是一般戶,平時只收款,沒有付款。

且自己清楚應該沒有漏做或多做的收款。

其他銀行科目我都對平了,可以排除串科目。

而差異這個數字比較接近那個銷售分公司一天的收款額。

再發一段文字,福爾摩斯遇到華生

來自《福爾摩斯探案集》。

 「我的思路是這樣的:『這位先生有行醫的特徵,但又有軍人的氣質,所以他顯然是名軍醫.他剛從熱帶地區回來,因為他臉色黝黑;但他手腕那裡白皙的膚色又說明那黝黑的臉色並非本來的膚色.他面容憔悴,說明他吃了很多苦,受過病痛的折磨.他的左臂受過傷,現在還顯得僵硬不便.一位英國軍醫可能會在什麼熱帶地方吃盡千辛萬苦而且肩膀受過傷呢?顯然是阿富汗.』

這一連串的思考過程不過一秒鐘,然後我就說你是從阿富汗來的.」

小說里福爾摩斯的觀察力和推理能力驚人,

不到一秒就完成了這些推理,簡直就是直覺了。

但這直覺也是日復一日的訓練得來的。

而唯一比福爾摩斯更厲害的推理是--女人的直覺。

(難怪財務那麼多妹子)


會計人對數據的敏感源於對業務的理解

有位粉絲朋友在「分答」平台問我,對數字敏感會對做會計幫助大嗎?

這個問題太有代表性了,我思索再三回答道,有些人天生就善於記憶車牌號、電話號碼,對或許是種天分,但對做好會計工作而言,對數據敏感這樣的天分不是太大的加分項。天分要遜色於熱愛,喜歡會計工作,願意為之付出的會計人更容易做好會計工作。敏感基於用心,投入了,付出了,會計人對數據的敏感自然會在工作中逐步鍛鍊出來。

數字本身是枯燥的,硬背下來記憶不會持久。面對數字,大多數會計人與常人無異,並沒有足夠的敏感。會計人對數字敏感更多是基於對業務的理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會計人總能夠記住一長串的財務數據。這不是會計人記性有多好,而是他們清楚數字背後的業務原因,能結合業務進行聯想記憶。單單記住數字是困難的,但記住數字背後的業務因果則相對容易。

從這個角度看,會計人對數字敏感實際是源於對業務事項的敏感。對業務敏感需要會計人跳出財務看業務,將視角前移。這是做好會計工作的關鍵,也是對會計人上進的要求。

譬如,做財務分析時可分解為兩個動作:一是數據分析,另一是業務分析。數據分析是指會計人員看到財務數據異常後有足夠的敏感,能快速閃現異動可能的驅動及可能的後果。業務分析是指結合業務定位原因,找到問題的癥結。第一個動作要想做標準,會計知識必須紮實。第二個動作要想不變形,則需把自己融入業務之中。

會計人怎樣才算是對數據敏感呢?我的標準是,數據最好能張口就來。可數據那麼多,誰能全記得住呢?對數據敏感並非要面面俱到,建議重點關注以下幾組數據:

1KPI考核的數據(至少包括收入、利潤),這些數據是企業經營的成績單,始終要做到心中有數;2公司的資金數額,資金如同企業的血液,時刻要盯住;3存貨、往來款的增減變動,這是企業日常管理的重點;4期間費用的增減變動,問題的苗頭就在此種露出端倪;5每月的納稅額,風險把控與稅收籌劃要適度;6

總經理重點關注的數據。

如果數據在會計人的記憶中是鮮活的,這是因為會計人賦予了數據經濟內涵。死記硬背是記不牢財務數據的,會計人唯有融入業務,才能讓財務數據成為故事印刻在腦海中。對數據敏感不必是天分,但需要用心。因為這不僅能體現會計人的職業素養,也能反映出會計人的價值高低。

來源:微信公眾號「指尖上的會計」 作者:袁國輝


講真我真的不覺得對數字敏感跟當會計有什麼關係

數字其實並不能告訴你任何事情

數字背後的事情才真正重要

我以前不覺得我是很厲害的會計,一直到我拿到CPA考試魁北克省前四,我那時候突然覺得,我一定很厲害呀!

那個考試就是給你一個CASE, 譬如說你去一個公司做審計,在茶水間聽到員工在談論一個什麼,然後你走在倉庫,觀察到了什麼現象,跟領導開會,領導對你介紹了公司的什麼什麼情況,blabla一堆的背景介紹,夾雜著各種有用的沒有的信息

最後給你報表

好了,你可以寫結論了,這樣子。

數字給你的信息,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果你不去觀察,不去看造成這個數字的原因是什麼。

考試是這樣,其實工作也是這樣的

我之前的公司,所有的單據全部程序自動輸入,一個月付一次支票就好了,全部傳統會計的工作,可以在一天內完成,那人家為什麼要雇你呢?因為會計是負責內部控制的呀!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公司的會計叫controller

就是說,公司的所有流程,都在你的觀察之下,當你看到有什麼地方可以改進,你是應該提出這個改進,向管理層提出建議的人。這就是會計為公司增加價值的地方啊。

歸根結底,會計是一個公司里,最能夠看透所有流程,所有核心的人,因為一切的一切,那都離不開錢呀!


無他,唯手熟爾。

-

對經手的業務熟悉了解。

在每個月我負責的業務都看一遍的情況下,有人做出了錯誤,拿來跟我說數字不對,我直接告訴他去查某一個日子的某個部門的費用,然後她就找到了。


對數字敏感只是基層會計人員對他們工作熟練度的一種自以為深刻的描述。


高級財務人員和審計人員和財務分析人員,看的是比率、趨勢、變動,給他連續3年的BS,PL,CF,厲害的高級財務甚至不用摁計算器,大致看些個數據的對比(每個數據從右往左數最後一個千分位左右的幾個數字,也即是看個大概,千元級的,百萬元級的),就能看出一些問題,形成一些重要的疑問,對這家企業的認識形成個初步的框架。

低級財務人員,比如說,厲害的一處就在於賬不平的時候很快就找出到底是哪個數字導致的不平。

所以,數字的敏感是分層級的。不同的財務人員需要具備與其工作內容相適應的數字敏感性。

數字敏感性說到底只是一種職業素養,請不要把它吹到神乎其神的地步好么?

但也請某些人不要否定它的作用好么?


20160819更新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另外一篇文章 問的是財務人員工資為什麼普遍那麼低 裡面看到一個回答 截取一段拿過來引用一下:

從招聘者來說,財務人員會有這麼幾層:

  • 專業知識強、應用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能社交、會管理、能帶團隊
  • 專業知識強、學習能力強、能幹肯干,工作中能完成各種特殊任務
  • 專業知識強、踏實實幹,工作中能按制度和現有架構完成好各項基礎工作
  • 踏實能幹,聽話,細緻
  • 別出錯

我感覺我對數字的敏感性差到只能掙扎在最後兩層 以至於職業道路停滯不前 屢次被炒 因為我對數字敏感性太差 老是出錯 神經大條 做不了那麼細緻的工作 我現在也已看淡成敗 選擇轉行 別人考個什麼中級職稱cpa為自己升職加薪添加籌碼 但你們不知道我的感受是我就算考出來也沒用 我的數字敏感性太差 以至於無法支持我去完成與這些證書相匹配的工作

有人評論說每次報表對不平就抓狂 我想說抓狂很正常 但你如果像我一樣老是出錯 錯了也找不出來 找出來了也花好久 下次還是一團亂麻毫無頭緒 成為團隊的拖累 被領導罵腦子有病 智商有問題的話 你就應該警惕自己是不是真的適合做財務了

————————————————————————————————————

一直潛水的 看了大家的回復 一名曾經做了六年會計現在轉行當老師的過來人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不是財務專業的 也從來沒想過自己會走上會計這條路 畢業後服從領導的安排 稀里糊塗的做起了財務

我不會告訴你會計這個看起來穩定的工作六年里我換了六家 最後的一年多時間裡我換了三家 有句話叫 若能幸福安穩 誰願顛沛流離 你以為我想換嗎 其實我被炒了 每次 沒錯 是每次 我感覺自己是個loser 沒人比我混的再差了吧

評論里有說財務不需要對數字敏感的 有把敏感上綱上線說的很玄乎的 題主我覺得你不應該去聽 應該聽聽我這種loser的話 就好比你問如何管控自己的情緒 你是應該去聽一個好脾氣的人對你說情緒還用得著管控嗎 還是聽一個壞脾氣的人跟你說的管控方法

我作為一個在這方面有充足失敗經驗的人告訴你

對數字敏感非常重要!!!

對數字敏感非常重要!!!

對數字敏感非常重要!!!

重要的話說三遍

這個其實就和開車一樣 為什麼大家總詬病女司機開不好車 因為開車也是需要感覺的 而女性在機械操控方面的感覺的確不如男性 當然不是說全部 而是大體 你不承認也沒辦法 生理結構決定的 你再去財務部看看 男女佔比多少 我一直是財務部的獨苗 當一個工作男女比例相差懸殊的時候 你就不得不把性別因素考慮在內 為什麼做財務的絕大多數是女性 因為女性天生做事比較細緻細心 也有耐心處理一大堆繁雜的數字 女性更願意和擅長從事簡單重複卻很細緻的工作 比如針線活 比如織毛衣 再比如 財務 如果題主你是一個男的 那就好好考慮一下 自己的性格是不是真的喜歡並且擅長從事這些單調重複而又細微的工作

就我的實際工作來說 對數字的敏感 外企里稱為sence 不是像前面有些人說的什麼看一眼財務報表 就知道公司經營狀況 或者數字都由電腦處理不需要敏感 反而是一些非常細小的事情 體現在你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 比如總數對不平 你有這個敏感性感覺大概問題出在哪兒嗎 如果你和我一樣沒有 那就只能老老實實一個一個去對 又比如調賬的時候 你腦子裡有沒有思路知道怎麼去調 哪個科目調到哪個科目 分別調多少 而不是像我一樣滿腦子一團亂麻 還體現在你能不能處理一大堆數字而不喪失耐心 保持高準確率不出錯 你的老闆提起某個數字的時候 你能不能馬上做出反應知道他在說什麼等等

有些人生來敏感 有些人生來細心 所以你這個問題在他們看來都不是問題 就好像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一樣稀鬆平常 他們根本無法理解那些對數字不敏感的人的感受 就像老司機永遠無法理解女司機不會倒車一樣 我們需要比她們花更多的努力 才能找出錯賬 花更多的時間 才能做出月報 集中更多的精力 才不至於出錯 或許生來我們大腦里負責數字處理的這塊就比他們弱 以至於我們面對相同的工作卻表現得像個殘疾人 很抱歉除了除了這些我不能給你更好的建議

我記得我第一家公司里有個同事 現在已經是部門主管了 他是搞業務的 當初來我們財務輪崗實習 做得比我還爛 加總幾個數字十次裡面八次是錯的 你說他對數字敏感嗎 不過這一點沒妨礙他成為部門主管 因為他沒像我一樣繼續做財務

聞道有先後 術業有專攻 這叫揚長避短 而我 叫鑽牛角尖 明明可以一個轉身就遇到你 我非要繞地球一圈 這不叫堅持不懈 這叫南轅北轍 一個人首先要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題主問了這個問題 想必是自覺對數字不敏感影響到了你的工作 如果你感覺可以克服 那就再試試 如果和我一樣沒法克服 那就趁早換 轉行 越早越好


我暈,知乎首個百贊,誠惶誠恐

敏感你妹啊!!!敏感你妹啊!!!敏感你妹啊!!!

不要聽TM的那些老的跟不上時代節奏的**會計瞎JB亂說,瞎忽悠,都是對自己拼不贏好學勤奮的年輕人的借口。財務/會計這個學科,市面上的所有教科書,那本裡面寫了要培養數字的敏感性,怎麼培養數字敏感性。

啥叫敏感,100個數據,能一眼看出那個數據不對,還是1W個數據能一眼看出那個數據不對。不藉助工具,不分析一下,1分鐘能找出問,我才不TM的相信變神仙了。不了解標的公司的行業,經營情況,我TM的的只給你1個月的財務報表(暫且不說報表對不對。爛大街的會計賬務根本不從報表的角度處理賬務,N多都是失真的),你TM的能5分鐘給給我說說公司那裡存在問題。

我TM的看見這個標題就氣。財務TM的就是這樣被做爛大街的。我求求廣大的財務/會計人員,大家專業一點好不好!!!


會計從業六年,現在是一個小負責。其實我覺得這份工作,需要的並不是數字敏感。就個人經驗而言,其實就是對自己手下過過的東西做到認真、負責,每一個數字做到有出處,講得出來龍去脈。再加上工作經驗,就是對公司整體運營有大致了解,對各個數據做到心中有數。可能就可以做到所謂的數字敏感了。

我對生活中的數字其實一點也不敏感,比如電話號碼之類的,都很難背住。但是工作中出現的數字,大概可以做出基本判斷,如果有大的誤差,基本可以一眼看出來。這不是對數字敏感,只是對工作比較了解罷了~


天生的


領導要求的敏感,一般是對企業的基本數據有個大致準確的記憶。財務口徑的,比如資產負債,收入利潤增值稅等等大的數據。業務口徑的,比如年度銷量,主要牌號產品的售價和成本,主要原料的採購價格,產能與產量等等。這些數據,財務人員如果見多了,基本上可以有個大致的記憶。

至於其他的數字敏感性,臣妾做不到啊。


同樓上,這個行業都是些基本的加減乘除運算,除了稅率之外沒有什麼特別要去記的數字啊…


題主!財務是一大堆毫無關聯的數字???

我想說,要不題主傾家蕩產去創業開公司一下吧,等你砸進去幾十上百萬,你還覺得財務上面的數據毫無關聯?我看等你砸自己錢進去時候,比誰都在乎每一個數據,會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些數字背後的關聯意義。

上定義:【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方法,核算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請題主看定義最後6個字:「經濟管理工作」。

會計職能是涵蓋經濟管理工作的,說白了,你腦子裡面要把自己當作管理人員來思考財務數據。

你覺得一大堆沒關聯數字,是因為你從來不把自己當作一個管理人員,題主其實一直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基層人員,跟保安、保潔、普通行政文員差不多,你覺得自己就是記一記數字而已。

在題主看來,財務數據,就是管理層要求的規定而已,這些數據寫出來,銀行存款又不會一下子多幾個零,搞那麼麻煩幹嘛,多難記啊。

題主是做多少年財務,耽誤一家公司財務工作多少年啊。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