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2016 香港 IMO 的第六題?

難度、題目設計等方面。

原題如下:


我說還是另請高明吧,我也不是謙虛,你說我一個程序員,怎麼就來做IMO了呢

我可以先證一半:

對於任意一個跳法,每個交點都會被兩隻青蛙各經過一次,把兩個時刻相加,如果相加的結果是奇數,稱作奇交點;如果相加的結果是偶數,叫做偶交點。奇交點的兩個時刻一定一奇一偶,因此兩隻青蛙不能同時到達奇交點。

考慮任意三條線段相交形成的三角形:

設三個交點之間分別相隔k1, k2, k3條線段,也就是相隔k1-1, k2-1, k3-1個交點。當沒有其他線段與這個三角形相交的時候,k1=k2=k3=1。其他任意一條線段,要麼與三角形的兩條邊相交,要麼與三條邊都不相交(交點在三條邊的延長線上),而不可能只與一條邊相交、或者與三條邊都相交。因此k1 + k2 + k3永遠是奇數。

由於c + (b + k_2) + (c + k_1) + (a + k_3) + a + b = 2a + 2b + 2c + (k_1 + k_2 + k_3)

為奇數,所以三個交點中必須有一個或者三個奇交點【1】。

當n為奇數時,任意取一種跳法,並任意選擇一條線段。依次考慮這條線段上的每個交點,每個交點都與另一條線段相對應;如果這個交點為偶交點,則讓這條線段上的青蛙改從另一頭起跳,則另一條線段上的青蛙到達這個點的時間會從t變為n-t,奇偶性互換,因此這個交點會從偶交點變為奇交點。對所有其他n-1個線段做這樣的操作,這樣這條線段上所有的交點都是奇交點。

考慮任意另外一個交點,這個交點對應的兩條線段與我們選定線段的交點都為奇交點,由於性質【1】,則任意的另外一個交點也是奇交點,所以所有的交點都是奇交點。因此所有的青蛙都不可能同時到達同一個交點,這個解答符合條件。

當n是偶數時,我們首先證明至少有一個偶交點:

由於奇交點中兩個時刻一定一奇一偶,如果所有的交點都是奇交點,則所有到達時刻中奇數偶數應相同。然而當n是偶數時,我們有n * n / 2個奇數時刻,卻只有n * (n-2) / 2個偶數時刻,不一樣多,因此一定存在至少一個偶交點。

考慮這個偶交點對應的兩條線段l1, l2,對任意其他一條線段,這條線段與l1,l2的兩個交點一定是一個奇交點和一個偶交點。因此偶交點至少有n-1個。

對於n=2的情況,顯然不存在滿足題意的跳法;

當n &> 2時,如果這n-1個偶交點都位於同一條線段上,則這n-1個偶交點的時刻中,奇數只比偶數多2個,而總和中奇數比偶數多n個,因此這n-1個偶交點不能位於同一條線段上。去掉我們最早選中的一個偶交點,其他的n-2個,設其中有k個位於一條線段,而n - k - 2個位於另一條線段,則考慮其中一條線段上奇交點和偶交點的組合,共有k(n-k-2)個,每個都對應一個不同的偶交點。

由於

k(n-k-2) ge n-3

所以偶交點至少有2n - 4個。

(接下來還沒想好怎麼證)

======================================================

@狗開服 的答案是正確的,只是描述不夠嚴謹,把證明過程寫的更清晰一些。原來這麼簡單……

任意作一條新的直線使直線與原來的所有線段都不平行,並標記一個正方向,作為x軸;任取x軸上一個點作為原點,並將x的正方向逆時針旋轉90°,作為y軸方向,建立一個直角坐標系。規定沿y軸方向為從下到上,沿相反方向為從上到下。

其他線段與x軸正方向成的角在(0, 2π)之間,並且兩兩不相等。將所有的線段按與x軸正方向成的角排序,並依次編號為1,2,3,...n。每個線段的兩個端點y坐標不同,我們規定y坐標比較大的為上端點,比較小的為下端點;青蛙從下端點跳到上端點為「往上」,相反為「往下」。

考慮第k條線段和第k+1條線段:

所有其他線段與這兩條線段只可能同時相交於交點上方,或者同時相交於交點下方,否則若像圖中紅線一樣相交,則圖中∠2為三角形外角,得到∠2 &> ∠1,紅線與x軸正方向成的角應當在兩條線段之間,則排序時應當排在k與k+1之間,矛盾。

因此,兩條線段從上端點到交點應當有相同數量的其他線段的交點,因此如果兩隻青蛙同時從上往下跳,則會在交點相遇;相反,如果同時從下往上跳,也會相遇。因此線段k與k+1的跳法必須上下相反

考慮線段n與線段1,有類似的結論,但此時其他線段的交點總是恰好一個在交點上方,一個在交點下方,如果青蛙跳法上下相反則會相遇;因此線段n與線段1的跳法必須上下相同

當n是偶數時,1與2跳法相反,2與3相反,依次類推,1應與n跳法相反,這與線段n與線段1跳法相同矛盾。因此n為偶數時不存在這樣的跳法。

n為奇數時,使用前面的方法可以證明,符合奇數線段向上、偶數線段向下的跳法,所有交點都是奇交點,因此不會相遇。


補充了一些思路上的說明。

========================================分割線===========================

本來想用歸納做第一問的,發現非常困難。估計要直接構造放蛤的方法。

@靈劍 給了一種構造方法,我們不妨按照這種方法把構造的圖畫出來。(或者你也可以自己試著畫一畫看看,結論都是一樣的。)

這裡取n=5。畫出來的圖如下,一種顏色的字代表一种放法:

這個規律就比較明顯了。我們猜想:如果取一個閉曲線把端點連起來(如圖中紅線),相鄰的點總不能同時放蛤。

這個猜想是對的,不難發現相鄰的點到對應線段的交點的步數總是一樣的。這個結論對n為偶也是成立的。證明略。

這就是說,在n條線段2n個頂點上,實際上可能的放蛤法只有兩種。

這樣的話,如果從整體考慮放蛤的方法,問題就比較明朗了。

先看看第二問,這裡用n=4的情況說明問題:

那麼這下考慮第一問就更容易了,因為放蛤法只有兩種,所以猜測任意一種都是可以的。這裡取n=5,觀察P_1P_5這個線段:

其中主要的原理在於,(在外圍的閉曲線上)P_1P_5中間隔了奇數個P,這會導致兩個蛤蛤到K點的步數奇偶互異。


題解的話到處都有,也就不在這裡說了。 @狗開服的解法思路和普遍流傳的解法基本是一樣的。一個更好的描述是,作一個圓使得所有交點都在其內部,再用線段的延長線與圓的交點代替線段的端點。

從結果來看,還是相當好的一道題。

(圖來自貼吧,不過可以在官網上直接找到。P6是每個國家6名選手這道題的分數總和,滿分7×6=42)

雖然題解看起來很簡單,但畢竟還是「定向思維」類型,所以得分率低一些也是正常的。

就題目本身來說,也有很多方法發現這一規律。基本上只要注意到「圓上放蛤的點不能相鄰」就已經算是把題目做完了,而作圓本身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嘗試n=5,7的情況,規律基本是很明顯的。與其它的題目相比,這大大降低了題目的難度。講道理的話,說這道題是聯賽二試難度也一點都不過分(逃)。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把4和6的位置換一下可以提高分數的說法是有道理的。這道題目的難度一方面體現在巧妙的思路,另一方面也體現在它的位置上。類似的情況也有第29屆CMO的6題,在坑選手方面基本屬於同一類型。

不過,一道題的命運啊,當然要靠它的難度,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西方哪個組合題我沒做過?IMO2011的那個風車,比這些題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我跟它談笑風生!說起來,組合題本身就是數學競賽里最有趣的部分,與其去關注得分率,不如欣賞一下題解,體會一下數學的美妙呀。


歪樓。IMO副主席Geoff Smith把自己的名字Geoff放入了捷克的供題中。

-----------------分割線--------------------

一下轉自百度貼吧:(手機編輯不便)

Notice how the name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languages. Some examples:

Dutch: Amalia

German: Lisa

Hungarian: Jeromos

Icelandic: Gutti

Italian: Ludo

Polish: Fredek

Russian: Ivan

Spanish: Mafalda

Swedish: Jana

English, French, ... : Geoff

中國:傑夫

捷克:pepa


謝邀。

第一問思路不難,直接構造即可,就是把構造過程說清楚比較麻煩,先定義第每兩條線段的交點,然後在每一個交點上面安排兩個不同的時間點,設總共有2k+1條線段,2k個時間點,同一位置兩個時間點的下標之和應為2k+1。

第二問。設有2k條線段。

定義「類中點」。每條線段上的其中一個交點把這條線段分成線段數相等的兩部分,稱這個點為類中點。

下證必定存在兩個類中點重合(從而青蛙一定相遇)。假設2k個類中點互不重合。


簡單思路說一下,

單條線段被劃分成n段,取兩相交線段,交點距離各自其中一端點最近,但都以另外一端為起點,兩線段分別被或分成a段和b段。

在此兩線段上距離交點最遠端點上各放一青蛙。若a=b則青蛙相碰,若a!=b則不碰。

n為偶數時,a=b=n,所以無論如何,青蛙都會相碰。

n為奇數時,a+b=2n-3, a=n-2, b=n-1,所以通過這種安置方法能滿足。


先證明如果相鄰兩個端點放置了青蛙的話,命題就不成立,因為相鄰兩個端點所在的兩條線段在交點前,其他線段與他們的交點數量必然相同(這個就比較容易證明了)

如果放置青蛙的兩個端點中間還存在一個端點的話,命題就成立,因為之前的交點數量相差1

所以需要證明的就是2n個點,存在互不相鄰的n個點,且這n個點不是同一線段的兩個端點,這個命題在n為奇數時候成立,n為偶數時候不成立。


歐拉的那個哥尼斯堡橋那個,結論也是奇偶有關的。我想這個問題是差不多的。


我覺得第一問不難,直接構造。第二問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只從常規思路入手十有八九做不出來,很考察學生的思維靈活程度。


推薦閱讀:

怎麼證明半開區間[0,1)不能表示成可數個互不相交的閉集的並?
如何看待牛頓這個人?
為什麼物理奧賽考大學物理知識而奧數都是用初等數學而不講大學數學呢?
三進位為何比二進位更好?

TAG:數學 | 數學競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