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議會民主國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么?
「階級鬥爭學說」指出國家的本質是階級統治的工具,而「階級」是因經濟關係特別是對生產資料的所有關係而形成的社會政治共同體。「階級鬥爭學說」本質上指出了以生產資料所有製為核心的經濟制度的在政治價值上的決定意義,否定了其他政治價值的決定意義,或者說其他政治價值必須從屬於這個價值。因此階級鬥爭學說直接肯定了「國體論」、否定了「政體論」。馬克思主義以階級分析為基礎,把國家或社會劃分為奴隸制、封建制、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等等,把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哪個階級處於統治地位,國家為哪個階級服務作為區分和評價標準,這就是「國體論」。而「自由主義」、「民主主義」、「國家主義」、「法西斯主義」、「民粹主義」、「無政府主義」,把國家的組織形式作為區分和評價標準,這就是「政體論」。
「政體論」的一般表現是否定了國家的階級性,把國家說成是全民的,無論「民主主義」還是「法西斯主義」在這一點上都是一致的。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強調的就是「社會大和解」,也就是全民的社會。「政體論」還有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那就是承認國家的階級性,但是認為國家的階級性必須通過國家的組織形式來確定。這一類理論主要是「無政府共產主義」和「民粹主義」。他們一方面肯定以往剝削階級社會的階級性,另一方面認為只有實現人民的自組織或者無產階級的形式大民主才是社會主義、才是人民的國家。這實際上把人民群眾和「官僚」、「精英」對立起來,把他們看作兩個階級或者利益集團。這並不符合馬克思主義按照對生產資料的佔有情況來區分階級的理論,本質上仍然是否定了國家的階級性,以國家的組織形式來區分國家的根本屬性,仍然是「政體論」。
「國體論」認為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著「哪個階級處於統治地位,國家為哪個階級服務」,決定著國家的根本性質。國體是價值選擇的結果,而政體的選擇則是技術性的問題。而國家的組織形式是工具性的,是服從階級統治需要的。政體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有效與無效之分。能夠維護階級統治,能夠保證領土安全,能夠維護社會穩定的就是有效的政體,反之就是無效的。面臨巨大危機,充滿內憂外患的國家,無法選擇民主政體和社會自由,甚至不能選擇寬鬆的君主制,否則就只有滅亡。同樣,沒有哪個野心家可以靠個人好惡建立自己的獨裁統治,也不能在社會危機已經過去之後長期堅持極權制度,穩定的社會環境無法支持它的存在。
正因為這兩種理論的評價標準根本不同,所以這兩種理論就政治問題的是非進行爭論時,往往是自說自話的。也有的時候這兩者會發生一定的混合,例如近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本來就是從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中分離出來的,只有把「政體論」的思想清除乾淨,才能成為徹底的馬克思主義者。
這裡又會有這樣一個問題,社會主義難道就不以民主和自由為價值追求了嗎?要解釋這樣一個問題,首先就要準確界定民主和自由的概念。作為「政體論」價值取向的民主和自由,在「國體論」中不過是一種工具性的制度,這裡的民主是指少數服從多數的決策制度,自由是指個人在一定範圍內(如「私域」或民主法律允許的範圍內)不受約束的保障制度。而社會主義作為價值取向的民主、自由並不是一種具體的制度,而是一種社會狀態。這裡的民主是無產階級當家作主,國家政權為無產階級的利益服務,這裡的自由是指無產階級不再受到剝削和壓迫的生存狀態。如果還有人難以區分這兩者的話,那麼我可以指出他們之間的一個明顯區別,而且這個區別是學術性的而不是立場性的。那就是「政體論」的自由和民主實際上是存在衝突的,民主是對自由的一種節制,「民主是多數的暴政」;而社會主義的自由和民主實際上就是一碼事,都是無產階級取得國家領導地位,不再受到剝削和壓迫。為了區別這些概念,我們可以使用「資產階級民主、自由」、「無產階級民主、自由」和「制度性的民主、自由」、「狀態性的民主、自由」這些名詞加以區分。「制度性的民主、自由」也並非毫無價值意義,它可以作為衡量一個社會或國家完善程度的指標,它的實現說明這一社會或國家已經成熟起來,內憂外患較少,其思想和制度已經根深蒂固,不再需要集權方式來維護了。
歡迎加入群【大熔爐】:537435817。
我也是不懂,中學課本上就有的東西,怎麼到知乎上就不宜公開討論了?難道知乎的定位是小學生社區?
題主的高中政治沒學好,混淆了國體和政體的概念。
「資本主義」是這些國家的國體,國體是指一個國家的根本性質;國家的本質是階級統治的工具,統治階級的階級性質決定著國家性質。這些國家的統治階級是資產階級,實行生產資料私有製為首的資本主義制度來維護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剝削,鎮壓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所以資本主義就是它們的國體。「議會民主」是這些國家的政體,政體是指一個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主要體現為國家最高統治權力的行使方式和構成形式。這些國家的議會是立法機構、政府首腦由議會產生並向議會負責、國家元首隻是虛位、立法權和行政權沒有被嚴格地分立,所以議會民主制就是它們的政體。這些國家的議會民主制與資本主義並不矛盾。
國體決定政體。政體是統治階級為了實現階級統治而選擇並採用的。從初中歷史的內容我們就能得知,議會民主是在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確立的,有效防止了封建地主階級搞貴族專權(例如打著「君權神授」的旗號肆意立法橫徵暴斂)。政體有其相對獨立性,同一個國體有多種政體可以維護其階級統治,最終被該國統治階級選擇的政體則是最符合該國具體國情的政體。政體反映國體,並適應於國體。議會民主選舉的過程和結果都受到資產階級的控制,力量最強大而最終組織內閣的政黨一定是受到資產階級支持最多的政黨,這就是資本主義在議會民主制身上的反映。議會選舉雖然能讓不同的勢力輪流上台(通常是支持改革和保守傳統的兩個派別),但這些能夠上台執政的勢力在根本上都代表著資產階級的利益、維持著資產階級的穩固統治,這就是議會民主制對資本主義的適應。如果一個無產階級政黨,放棄暴力革命而進入資產階級議會「合法地」玩民主,那它就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不再代表無產階級利益了。馬列主義水平有限,但我還是嘗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個人的看法認為:是的。
議會民主或者簡單的以一人一票方式框定民主的社會制度本質上都是資本主義
(當然,那也有可能是奴隸制、封建制,但反正都是私有制才有的,社會主義應當是民主集中制)為什麼這麼說呢?聽我細細說來
不管是奴隸制、封建制乃至資本主義社會,本質的所有制都是私有制。私有制的本質就是贏者通吃,以簡單的自由競爭來獲取財富,在這個過程中富者愈富,貧者愈貧(馬太效應)。富者可以利用財富的先發優勢或者累積優勢對貧者進行壓迫,這種壓迫是直觀的,而更是隱蔽的,不僅是物質的而更是精神的,突出表現就在於社會道德與政治制度的規範上。
奴隸制有奴隸制的政治制度,當然也因為國情不同而有所區別,有雅典民主制也有馬其頓帝國制(當然,這個存疑,但不影響結論),但其中心本質都是強者對於弱者的統治,區別只是貿易貴族還是軍事貴族,總的來說都是其統治階級內部權力劃分的表現形式。政治遊戲規則和經濟上私有制下的競爭規則,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對待弱者的壓迫也是一樣的,政治勝利者可以利用先發優勢或者累積優勢對失敗者進行壓迫。歷史過去了幾千年,我們應該能夠客觀的看待當時的政治制度了。
而轉到資本主義社會來,情況就更加複雜,各國的政治制度更加多樣化,有小資產階級主導的議會民主制度,也有大資產階級主導的兩黨制,或者其他千奇百怪的的選舉制,類似民國的「五權分立」。但其本質而言也都是贏者通吃的遊戲,和財富私有制下的市場規則是一樣的,誰能夠在對於他人的競爭當中勝出,誰就能取得政治或者經濟權力。
其實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就能夠明白議會制和私有制在本質上的一致了,都是強調自由競爭,強調強者取得權力或者利益,而在這種規則之下壓迫可以變得非常隱蔽,看起來好像是公平公平的競爭,但永遠都只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變動,普羅大眾沒有改變的能力。
政治權力與經濟權力是孿生關係,政治權力本身就是對經濟權力的劃分,而經濟權力反作用於政治權力。在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權力主要由資產階級掌握,政治權力想要贏得民眾的認可與支持,必然會推動資產階級的生產力發展來獲得。所以政權也必然被資產階級主導,而在這種情況下,資產階級可以利用在政治競爭中的先發優勢與累積優勢對於無產階級進行打壓。在資本主義國家選舉中,無產階級是不可能戰勝資產階級的,因為其經濟基礎決定了資產階級在政治領域的發言權。一人一票的簡單競爭和私有制下市場競爭,兩者本質上的一致性,也決定了無產階級與社會主義不能接受這種贏家通吃的政治規則。
歡迎拍磚。
相關回答:知乎上有哪些優秀的男性女權主義者? - 劉鑫的回答大批女性拒絕婚育能否促進男女平權的進程? - 劉鑫的回答說白了還只是玩弄定義的問題,資產階級掌握權力,經濟形勢主體為資本主義私有經濟的國家算不算資本主義,民主被操控是公開的秘密,尤其是這次美國大選展示得更為淋漓盡致,被歸為左翼的奧朗德照樣鎮壓工人,英國的工黨一個勁的反對脫歐跪舔資本家,稍微偏向些民眾的科爾賓都想盡辦法拉下馬(沒準以後保守黨反而變得更為接近中下層),德國基民盟和社民黨可以合併了,北歐可以屬於最為開明的資本主義,是當今世界最為進步的(不過這是建立在長期和平環境下的資本積累以及人口稀少資源豐富的基礎上) 然而仍舊只是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一環,瑞典仍保留著作為社會寄生蟲的君主,而東亞幾乎連像樣的左翼黨都沒,這些政權能不是只有資產階級享有民主的政權?
呵呵,這個問題問的好敏感!簡直不知怎麼回答!
首先回答這樣的問題就必須明白偉大的卡爾.馬克斯理論中的社會主義是什麼概念,及其發展的過程!
長話短說,直講重點。社會主義發展歷史的標杆就是:第一國際、第二國際、第三國際!巴黎公社失敗以後,標誌著第一國際的完結。社會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出現了反思,於是第二國際就產生希望用改良手段改造世界,建立起工人階級的政權。
於是就產生了科學共產主義和民主共產主義兩個分支。
科學共產主義理論奠基人是列寧,核心是用暴力手段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並且建立第三國際,取得成功,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延續這一理論,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
而民主社會主義,延續第二國際的改良主義,歐洲各國工人階級先後成立自己的政黨:社會民主黨、工黨、社會黨。那問題來了,誰究竟是馬克思社會主義的理論的衣缽傳人?
我們科學共產主義,指責民主社會主義不正統,我們稱之為伯恩施坦的修正主義。而民主社會主義,認為列寧的 太專制,太暴力,走上了改良的道路,也取得政治權利,建立高收入高福利的國家,例如今天的瑞典、丹麥等。反正民主社會主義代表-------歐洲的各社會黨,主要觀點是通過參政的形式來達到共產主義的所描述的境界,並且實現了,人們生活有保障,高稅收、高福利,「從搖籃到墳墓」國家全包了。就像他們提出來一樣:不會因為失業而貧窮,也不會因為....而暴富。反正兩派都說自己全是堅持社會主義的大旗,才是正經社會主義。民主指責蘇聯純屬專制!科學指責民主社會主義修正!
但是馬克思也的確說過工人階級必須通過暴力取得自己的政權,但是取得政權以後,以何種形式統治,他老人家倒真沒說,因為他也沒有想到這樣快就取得成功。所以,主義與統治形式的關係全在自己的理解!謝邀。
好刁的問題。答案是,是資本主義社會。為什麼是?因為他既不是封建社會也不是共產主義社會。
先看政黨的定義:政黨即社會中一定階級或階層的活動分子,為了實現某種目標而有計劃地組織起來的一種政治組織,社會承認它具有組織於擴張其主張的合法權力,它也積極接入到政治生活中,為取得或維護政權,或影響政治權力的行使而發揮自己的作用。
再看議會制的定義:又稱內閣制,包括「內閣君主立憲制」及「內閣共和制」,是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種,特點是其政府首腦的權力來自議會(國會)的支持,而這種支持通過兩種途徑落實:第一是議會改選後的多數議席支持,第二是政府首腦贏得議會的信任投票。因此,所屬政黨未能贏得議會大選的政府首腦連同其內閣必須提出辭職,而未能通過議會信任投票的政府首腦,連同其內閣也必須辭職。由議會重新在席位居多數的黨派中協商選舉產生新的首腦與內閣。議會制下政府首腦的權力普遍較大。
看到沒?議會制從制度構架上看也是多數人統治少數人的「人民民主專政」呢。而且,議會制會讓屁民們以為他們的選票,可以決定哪部分屁民未來的規則期限內他們是多數派是民主的專政者。但是議會制不是社會主義制度,因為議會制度讓統治階級/資本家以富人階層或者別的階層(比如金融業,製造業,教育界等等,甚至福利機構和工會)的名義隱藏到若干個階層里去,潤物細無聲。
需要申明的是,原始共產主義,奴隸主義,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都是馬克思主義學說語境下概念。社會主義不是和資本主義相對的概念,共產主義才是。我們平時說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是分開的,這裡的的共產主義是狹義的,而廣義的共產主義是將社會主義和狹義的共產主義都包涵在內的。但是不管狹義廣義,社會主義都是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
——————————————————而馬克思主義學說,最重要的就是「階級」,議會制度下「階級」是被迴避的,變成「階層」這個不具有明顯垂直等級的概念。馬克思主義者們,不迴避統治階級,但是不允許存在「剝 削 階 級」!是真正的人民民主專政。——————————————————而西方議會制度下,資本家這個「剝削階級」是一直存在的,而且也是事實上的統治階級,因而西方議會制國家是資本主義。謝邀!
實際上沒有什麼「資本主義國家」,只有社會和政治資源,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還是分散在大部分人手中的區別,也就是「自由社會」和「集權社會」的區別。我看美國徳國像社會主義。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二戰後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援助大都成功了,而蘇聯共產國家的經濟援助最後都失敗了?
※歷史上美國、香港經歷過比目前中國還要腐敗的一個時期嗎?
※如何看待特朗普政府大幅削減基礎科研預算?
※專制能否促進經濟增長?
※按照辯證法矛盾對立統一原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有矛盾一面,也有統一的一面,為什麼非要搞對立你死我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