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可證偽性,還有什麼辦法鑒別一個理論是否有了解、研究的價值?

知乎上很多人批判波普爾的可證偽性理論,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周圍充斥著大量的理論,如果不使用可證偽性來判斷的話,我們還有什麼方法去鑒別一個理論是否「科學」,是否有去了解、研究的價值?

譬如,如果說馬克思主義是一套理論的話,我們有什麼辦法去判斷,這是一個比「車庫裡的噴火龍」更值得去了解、研究、相信的理論?


知乎上真的很多人批判可證偽性嘛?我感覺只有我一個人在到處黑它啊。

這個問題實際上很大,說到底還是一個科學劃界的問題(Demarcation Problem),這個問題在上個世紀上半葉中的科學哲學界非常流行,主要就是討論如何區分科學與偽科學,包括馬克思主義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都是被重點照顧的對象,由此展開的討論非常多。

但是這個問題現在已經不是主流的話題了,因為隨著庫恩的歷史主義以及科學知識社會學SSK學派的崛起,科學和非科學的這種硬性劃分已經基本上消失了。費耶阿本德曾經講「anything goes」,意思就是說其實所有理論都應該一視同仁,在實踐中不斷的檢驗它們的價值,而不是事先劃定一條分割線。作為從事物理學史研究的大家,費耶阿本德晚年能有這樣的眼界著實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當然,並不是說我們也一定要採用『anything goes』的態度面對一切理論,有一些共識是目前科學哲學界已經達成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有價值的理論應當是有經驗內容的,就是說能夠用實驗去驗證或者證偽,能為人類提供經驗知識。

2、好的理論應當是對批判持開放的觀點的,不斷接受批評,將證偽的部分轉化為理論的補充內容。比方說非常固執的傳統馬克思主義者,可能還會堅持著馬克思最早的預言:資本主義國家會自取滅亡。事實證明不是這樣的,那麼新馬克思主義者就會去思考為什麼馬克思的預言沒能實現,哪些因素可能是馬克思當年沒有考慮到的,理論應當如何去修正。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新馬克思主義是相對開放、好的理論。

3、好的理論應當是具備實踐中的價值的,是普適的(universal)或者說應用價值廣泛的。在這個角度上,馬克思主義顯然比『車庫中的噴火龍』好的多了。後者只能說是一個偶適概括,車庫中究竟有沒有一個噴火龍與人類社會的福祉並沒有什麼關聯。

大概就是這樣,這方面文獻看的時間久了,多少有些記憶上的偏差。如有偏誤,還請指出。


多了去了。。。邏輯上是否自洽,是否有解釋力,是否符合直覺經驗,是否簡單,是否在預測未來上有效,等等。


心中覺得對就對,費耶阿本德那一套


推薦閱讀:

道德經(老子)第二章最後一句話為什麼有兩個版本?哪個是對的?
「一切生命都值得尊重」 這個命題,不知道各位怎麼看?
如果心理學、哲學、宗教是在認識、解釋、解決問題的話,那是否存在一個直接沒有問題產生的境界或狀態?
「為了達到一個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這種馬基雅維利主義是正確的嗎?
辯證和不可證偽的區別在哪?

TAG:哲學 | 科學哲學 | 證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