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用中級單反拍攝星空?

求解相機應調的參數、準備工作、最佳鏡頭以及適合取景的地方

另中級單反能否拍出此類效果?


如何拍攝星空

很多朋友在看了我《探索世界上最純凈的星空 -- 夜訪ATCA澳大利亞望遠鏡陣列(Australia Telescope Compact Array)》一文以後問我如何拍攝星空,所以我在這裡把拍攝的過程和要點寫一下,供想拍攝星空的朋友參考。

器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先聊聊拍攝星空需要什麼樣的器材。

1. 相機:高感。
這兩年的星空攝影的普及,很大程度上因為全幅單反相機的普及。而全幅單反相機相對半幅單反和更小的CMOS的相機的主要優勢之一就是高感畫質。因為星空攝影一般需要ISO1600起跳,6400甚至12800也很常見,所以高感畫質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推薦全幅單反相機。半幅或者4/3系統的相機也可以拍,但是畫質會更差一點。

2. 鏡頭:超廣角、大光圈。
星空攝影一般都使用超廣角鏡頭,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1)焦距越短可以減少畫面中的星星「拖尾」。因為地球自轉的關係,星星在空中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星空攝影的曝光時間一長,畫面中的星星就會有明顯的「拖尾」產生,而多少長的曝光時間會產生拖尾則和鏡頭焦距的長短有關係,焦距越短,不產生拖尾的曝光時間越長,一般根據經驗,不產生拖尾的曝光時間 = 500 / 焦距

2)取景的時候要兼顧遼闊的星空以及地面前景,超廣角視野寬闊,更容易取景

所以一般我們會選用超廣角鏡頭,而且光圈越大越好。比如尼康的14-24/F2.8或者佳能的16-35/F2.8
這裡推薦一款三洋的14mm/F2.8,只有兩千人民幣出頭的價格,性價比非常高。雖然是手動鏡頭,但是星空攝影我們本來就手動對焦,所以這個鏡頭就是為星空攝影而設的。

3. 三腳架:穩定。
星空攝影都需要長時間曝光,所以穩定的三腳架系統是必須的。關於如何選擇三腳架可以參考我寫的《如何選擇三腳架》

4. 快門線:避免按快門震動。
對於追求更好的畫質來說,任何震動都是需要盡量避免的,快門線可以很好的離機操作避免按快門的震動。有人說,延時自拍也可以替代快門線,這裡我還是推薦快門線,暫且不說效果還是比延時自拍更穩定,而且使用B門的時候需要它,按個一分鐘兩分鐘還好,按更久那可是要斷手殘胳膊的啊~

5. 頭燈:探路、對焦、補光。
星空攝影往往去遠離光污染的野外,性能良好的頭燈對於探路安全來說是必不可少,畢竟安全是第一位的。其次,極其昏暗的夜空中,對前景曝光極為困難,我使用的方法就是使用頭燈打前景,然後液晶屏裏手動對焦,功率不夠強的燈輔助對焦就很困難。最後,我們往往還會給前景補一點光,這個時候頭燈就又可以發揮用處了。
所以別看一個小小的頭燈,用處可大著列。

6. 衣物帽子手套:禦寒。
拍攝星空往往是深郊野外的半夜,即便是夏天,氣溫也和白天不可同日而語,而且長時間曝光一站就是很久,所以禦寒的衣物手套帽子鞋子都是常規武器,具體情況依拍攝地而定。如果是極寒地區,可以參照我的另一篇:《冬季戶外攝影運動物品清單》

7. 手機APP:日落月出銀河時間方向
拍攝星空當然要看星象,我們要知道銀河升起的方位,我們要知道月亮幾點升起,太陽幾點落下,因為如果有太陽或月亮,他們會完全掩蓋住星星的光芒。
感謝發達的科技我們現在可以很方便的利用手機查天象了,有了這些APP,我們可以很輕鬆的知道銀河升起的位置時間,知道日出月出的時間方向,還可以辨別星座,太幸福了。
我主要使用的軟體有TPEStellarium。TPE可以用來查看日出日落以及月出月落的時間、方向,Stellarium主要來幫助查看銀河升起的時間方向位置。這兩個軟體在安卓市場和蘋果市場都是收費的,但是他們在電腦上的版本是免費的,想省錢的朋友可以電腦上查好了再行動,也可以用一些免費的軟體,比如Google Sky map,Planets。

其他諸如冷凍CCD、星軌儀等是屬於深空攝影(比如特寫拍攝仙女座星雲)的範圍,暫時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列。

關於拍攝銀河需要了解的天文學知識

首先,說說太陽。我們都知道因為地球自轉的方向,所以太陽永遠是自東升起,自西落下,但是由於地軸是偏的,所以太陽並非正東升起正西落下,而是因季節變化自東南或東北升起從西北或西南落下,具體的方位可以查軟體。

其次,談談月亮。
多人會以為月亮是晚上升起來的,其實不是。月亮有自己升起的周期(所以有陰曆),這個周期比一天要短,差不多每天月出的時間都會往後挪一個小時,因此月亮
的升起落下也不一定和我們的白天夜晚同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落前,月亮已經高高的在天上的這種「日月同輝」的場景,就是因為月亮是白天升起的關係。所
以,可能會出現一夜無月亮的情況,也可能會出現一夜基本都有月亮的情況。因為太陽的亮度要遠遠大於滿月的月亮,滿月的月亮大於鐮刀彎月,鐮刀彎月又
遠遠大於最亮的星星的亮度,所以白天有太陽的時候如果有月亮,我們是看不見月亮的,直到日落前太陽光越來越弱後,月亮方可見。如果晚上有滿月的時候,我們
也是看不見星星和銀河的,直到月亮落下以後方可見星星和銀河。如果晚上有彎月,那麼要看彎月的方向,如果和銀河星星一個方向,那麼星星和銀河還是會被月亮
的亮度大大掩蓋,如果不在一個方向,那麼還是可以看到的,只是沒有全黑無月的時候那麼明顯。

月亮升起的角度和太陽類似,也是東起西落,也有偏角,但是和太陽偏角有一點點差異,具體可以查軟體。

月亮升起的時候,光線其實是和太陽的感覺類似的,也是紅紅的,下面這張照片就是月初時候拍的。

再來說說銀河。

想像下,我們的太陽系是一個盤子,各大行星繞著太陽轉,而銀河是一個更大的盤子,我們太陽系和其他的星系一起,繞著銀河的中心轉。

需要知道的是,太陽系這個盤子和銀河系這個盤子不是在同一個平面上,他們之間有大約63度的夾角,而且太陽系繞銀河系公轉的方向和太陽系的盤子幾乎是垂直成90度的。
這個傾斜的角度,導致我們看到的銀河系在天空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這個移動有兩個周期--每天和每年,所以觀看銀河的時間因素也有兩個:夜晚的時間和一年中的季節。而相鄰兩天在同一時間,同一個地點觀察,銀河在天空的位置是基本不變的。

總結下觀察銀河的幾個因素:

1. 時間

時間因素有兩個,一個是一天中的時間。另一個是一年中的季節。


謂一天中的時間,指的是銀河必須夜晚才能看到。這個夜晚,指的是太陽中心低於地平線以下18度以後。大家都有感受,太陽剛落下去的時候,天空還可以呈現暗
藍色,這樣的亮度依然是遠大於星空的,所以還要過一段時間以後,滿天繁星才會顯現出來,這段時間前後,是拍攝風光和黃金時間。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地軸的夾
角,不同的緯度,不同的季節,從日落達到「太陽中心低於地平線以下18度」所需要的時間也是不同的,具體時間可以憑經驗和查軟體。

所謂一年中的時間,指的是季節。
如果以銀河中心(地球上見到最亮部分)為相對物,銀河也有升起落下的周期。銀河中心在6-7月之間是上半夜就會升起,基本整個晚上都可以看到。隨著冬天的來臨,銀河升起的時間越來越晚。(觀察也越來越辛苦,直到銀河中心在天黑之前就升起,那就看不到啦)

所以說,全年最佳的觀看銀河的時間是5月下旬到8月上旬。(牛郎織女跨銀河是七夕)

2. 天氣

一般拍攝銀河,需要晴朗無雲或者略有薄雲的夜晚。

3. 月亮的影響

由於月亮的亮度遠大於銀河,所以拍攝銀河要盡量避開月光。

避免月光的影響主要有幾個辦法:
盡量在月亮沒有升起或者落下以後拍。
盡量在新月的時候拍。
盡量找月亮角度位置和銀河錯開的時候拍。

由於月亮升起的位置和時間天天變化比較明顯,而銀河的升起時間位置差別並不明顯,所以可以利用這個規律來計算錯開月亮和銀河之間的位置和時間。

4. 南北半球觀察的區別

由於地軸偏角的關係,銀河最顯著的6,7月份,在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夏天,所以南半球的夜晚時間大於北半球,人們有更長的時間看到銀河。
其次,還是因為地軸偏角,南半球和北半球在對稱緯度同一天同一時間夜晚看到的銀河方位也是不同的。北半球的銀河相比南半球更靠近地平線,對拍照來說,北半球的更容易結合地面前景構圖。

下面我們以一張照片的拍攝過程為例解說星空拍攝

【最後成品】


前期

1、選拍攝地

拍攝星空最好是選擇遠離大城市的地區,主要問題一個是空氣透徹度,另一個是光污染。偏遠地區這兩點都比城市要好很多。這張照片我選擇的是澳洲北部名不見經傳的小鎮Narrabri……以西二十幾公里的野外。

讓我們來看看這到底是什麼地方?

見谷歌地圖:

要知道澳洲本來就是人為污染控制的極好的國家,這個地方離開悉尼布里斯班這樣的大城市都有至少五個小時以上高速車程的距離,三個字:足夠野。
而且ATCA澳大利亞望遠鏡陣列也在這裡附近,既然天文觀測站都在附近,可見這個地方是極為適合觀望和拍攝星空的了。

2、選季節時間天氣

很多時候我們跑到風景優美的野外,天氣也好,但是晚上好像沒有看到銀河,為什麼?很有可能是季節不對,或是時機不對。
首先,銀河的升起落下有自己的周期,五六月份的南半球,銀河正好是七八點的時候升起,而一月份的時候如果想看到銀河,那就要等到上半夜三四點了,有多少人那麼早起來看銀河的呢?
其次,能看到銀河要避開太陽和月亮,如果銀河升起來的時候太陽和月亮還在天上,那麼因為他們巨大的光量,會完全掩蓋住銀河的光芒。
所以,首先我們可以查下銀河是什麼時候升起來的 -- 必須是晚上升起才能拍到,最好是上半夜,這樣不會太累。其次,我們還需要注意月光的影響,月亮是跟著陰曆的周期走的,月初的時間也和日出日落的周期不一樣,所以我們需要查詢月出月落的時間,以及月虧月盈,理想的情況是銀河升起的時候天上沒有月亮,如果有,最好也是鐮刀月,還是剛剛升起來的!
除此以外,天氣也非常重要,晴朗無雲的天氣是最適合拍攝星空的。一般我喜歡寒冷的夜,這種天氣空氣特別透徹,但是要注意保暖。保暖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冬季戶外攝影運動物品清單》

以上這些信息我都是在網上,比如谷歌查天氣(可以查詢到每個小時的天氣),以及手機APP里查好的。

3、選景

對星空攝影來說,前景的選擇很重要,這個道理和拍日出是一樣的,太陽哪裡都有,只有太陽就沒意思了,星空哪裡都有,只有星空也就沒太大意思了。
這裡附近的景色感覺主要是稀樹草原,所以我們假想的拍攝對象就是荒原中一顆枯樹,背後是銀河,遠處還有其他的樹遙相呼應。枯樹沒有葉子,但是表面要有質感。

我們沿著公路開,慢慢的尋找合適的場景,終於找到一顆這樣的樹,而且周圍還算比較空曠,哦耶,開工了~

4、拍攝

我使用的是尼康D610單反相機,16-35/F4鏡頭。一般拍攝這樣的場景,我們都選擇最廣的那端進行拍攝。我左右觀察,選擇合適的取景點:要排除左右樹的干擾,主體的枯樹最好放右邊三分之一左右,遠處左邊最好還有一些樹的陰影呼應,銀河掛在遠近兩棵樹之間。恩,左右移動,最後選好的取景點,立三腳架,接快門線,M檔,手動對焦到無窮遠,然後往回撥一點,光圈最大,曝光時間30S,ISO6400先拍攝一張嘗試下看看。發現這裡星空亮度很好,比悉尼附近明顯亮,ISO3200就夠了。

尼康D610 焦距:16mm 光圈:F4 快門:30s ISO:3200 曝光補償:0.0EV

這樣拍攝的星空已經OK了,但是前景的樹還不夠完美,特別是我們如果想表現樹的質感的話,是有點欠缺的,因為我們沒有對焦在樹上。所以這部分是實現我的思路是同一機位,再對樹進行對焦拍攝一張,然後後期和前面一張合成。
那麼黑的夜空,對樹進行對焦是很困難的,還好我的頭燈足夠強,對著樹打,我的夜景取景屏里就出現了小點,可以手動對焦。為了提高畫質,我降低了ISO,同時使用B門增加了曝光時間。但是那裡實在太暗,利用自然光曝光時間會很長很長很長,所以我們打算用頭燈進行補光,我讓隊友走到樹的側面,用頭燈的環境光(散射光)功能上下晃動進行均勻補光,最後得到下圖,仔細看可以發現因為曝光時間比較長,所以星星已經拖出了星軌。

尼康D610 焦距:16mm 光圈:F4 快門:85s ISO:640 曝光補償:0.0EV

OK,至此我們的前期拍攝差不多完成了!

後期

後期是攝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數碼攝影異常強大的地方。
星空攝影的後期對我來說也是新領域,我主要參考了下面這個視頻(不好意思,國內的朋友可能無法打開youtube):

這裡面主要分了幾個步驟:

1. 用Lightroom或者CameraRaw進行整體調整,包括:
a) 色溫。大約在3500~4000k之間。
b) 色調。可以略微加紅,使銀河顯得偏紫的色彩
c) 降噪。「減少雜色」-&>「明亮度」大約在50(依照ISO定,反覆嘗試調整查看100%銀河區域細節,噪點要基本消失而星星不能減少太多),同理調整明亮度細節。
d) 鏡頭糾正。自動載入鏡頭配置文件進行糾正。
e) 曲線。在中間偏左下位置選取兩個點(因為銀河片總是偏暗的),拉S型調整對比度,注意直方圖,拉到差不多顯示最多細節又無溢出時停止。

2. 導出Lightroom或者CameraRaw調整後的結果到Photoshop,對銀河區域、外圍天空和光污染進行分區域調節。
a) 銀河中心。
(一)複製底層到新圖層。添加蒙版,選出前景背景,讓前景背景不受後面的調整影響。
(二)提亮銀河。建立曲線圖層,蒙版用筆刷刷出銀河,然後用高斯模糊應用到蒙版,來達到自然過度的處理效果。接著拉曲線,點擊手形圖標,挑選銀河裡一個最暗和一個最亮的點,這兩個點會出現在曲線上,拉正S曲線增加對比度,調到綠色曲線,下壓綠色曲線可以增加品紅色(紅藍增加,接近紫色),同理下壓紅色可以增加青色(藍綠增加),根據片子實際的情況酌情調整。
(三)銳化銀河。複製底層到新圖層。應用USM銳化,參數值非常大,比如90/550/0 (可能你從來沒用過這麼大的值,不過你可以試試,的確大的值比較好),具體數值請根據照片的像素等實際情況調整。

b) 光污染
建立曲線調整圖層,蒙版選擇銀河下方的天空,利用曲線壓低光污染亮度,讓其和銀河上部天空差不多暗即可。

3. 處理前景併合成

前景圖層從另外一張照片選取,提亮銳化以後複製到一起,利用蒙版顯示出前景,得如下結果:

這張照片里紫色的銀河好吸引眼球,本來很有特點的樹就沒那麼顯眼了,所以我嘗試把照片添加黑白調整圖層做成黑白,這樣因為銀河和樹都有亮部,都能吸引眼球,也是別有一番味道。

最後,想說的是,一張好的星空作品,重點往往不是星空。就像日出照片一樣,日出全世界都有,只拍一個大太陽就沒有什麼意義一樣。星空也全世界都有,而好的星空照片,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把星空和周圍景色巧妙的結合起來。

我想用下面這張照片結束本文。這是在澳大利亞悉尼附近拍攝的星空,照片中的紅色是月亮升起,沒錯,是月亮不是太陽。照片不但精心構思了取景構圖,將山、海、星、月、雲收在一個畫面里,還計算和計劃好了精確的拍攝時間,加之一點運氣成分,最終拍到了這個令人美到窒息的瞬間,這也是我2016年最為滿意的一張星空攝影作品。

關於這張作品的拍攝過程,可以參考我的另外一個答案:

2016 年,你拍過最棒的圖片是哪一張?

參考鏈接:

如何拍攝星軌

探索世界上最純凈的星空 -- 夜訪ATCA澳大利亞望遠鏡陣列(Australia Telescope Compact Array)

銀河的那點事兒

知乎 - 如何拍攝夜晚星空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61587

無忌星空攝影俱樂部——星空拍攝方法詳解、交流星空攝影的經歷與心得
http://forum.xitek.com/thread-932560-1-1-1.html

The world at night
http://www.twanight.org/

最後做下小廣告

王波,網名 一鏡收江南

軟體設計師,熱愛攝影,旅行,美食,生活

微信公眾號id:ilikephoto

http://weixin.qq.com/r/-kPg_O7EBLN7raqb9xbs (二維碼自動識別)


寫完星空如何拍Vol.1之後(星空如何拍 Vol.1 | 用入門機拍攝你的第一張星空),發現想說的太多(這幾天草稿碼了快2萬字了),但第一次寫攝影類的教程,沒什麼經驗,整理不出什麼特別好的思路和框架。於是就這麼華麗麗的卡殼了。

所以打算先搜一些相關問題,希望能在答題的過程中整理出一個比較好的框架。

——————————————————————

題主問的這幾個問題,先後順序我個人認為應該是:

最佳鏡頭(器材選擇) - 適合取景的地方(拍攝地選擇) - 準備工作(正式拍攝前的準備) - 參數設置。

所以我就準備按這個順序來回答了。

器材選擇 · 相機

默認題主已經有相機機身了,本來不應該答這個,但考慮到可能後續會有升級,所以還是一併說了吧。

目前主流的星野機身是佳能的6D、5D系列,尼康的D750、D800、D810,索尼的A7系列。

佳能

6D系列是星空神機,沒有之一。目前市面上各種天文改機、濾鏡方案基本也是沖著佳能去的,加上價格低、高感畫質異常出色,新手選擇6D非常合適。

有優點就有缺點,佳能暗部偽色、彩噪多。暗部細節提亮後,會有非常明顯的橫豎紋。

但這個缺點在接受範圍內,前者可以通過後期去除,後者可以通過堆棧的方式降到忽略不計的程度。

尼康

軍工品質真不是吹的,超級耐操。我手上的一台D90,陪著我去了不少無人區,說它伊拉克戰損都是在誇它,然而還是非常堅挺。

尼康的寬容度爆炸,暗部的彩噪、偽色,即使不後期去除也在接受範圍內,並且暗部提亮後沒有很明顯的橫豎紋。

缺點是高感畫質表現平平,不如6D系列。另外各種天文改機、濾鏡方案很少有尼康的份兒。

索尼

除了便宜以及擁有尼康和佳能兩大副廠鏡頭外,我找不著它的優點(特指星野拍攝)。

機身太小,散熱上存在先天缺陷。夜間長曝,拍個十幾分鐘就有感天動地的熱噪、彩噪,以及祖傳的吃星問題,反正拍星野我是不會用它的。

器材選擇 · 鏡頭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適合星野拍攝(甚至專門為星野攝影開發)的鏡頭,畫質都很優秀。

1、適馬20/f1.4

我買的第一個廣角大光圈定焦頭,f1.4的效果簡直炸裂。性價比極高,除了20mm不夠廣外挑不出什麼缺點。平民級的星空神鏡。

2、適馬14/f1.8

暫時還沒有上手,但看朋友的實拍raw以及網上的各種測評圖,效果很炸裂。

14mm的焦距優勢巨大,比起20A的25秒安全快門,增加了11S的安全快門時間(用500法則計算)。

缺點是價格太高,這個價格都夠買個尼康的14-24了(當然進光量也比14-24大)。

壕們的星空延時神鏡。

3、適馬35/f1.4

拼接黨的最愛,比起14A、20A,細節簡直爆炸。

但缺點是安全快門時間太短,用500法則也只有14秒,增加ISO,提高的不光是照片的亮度,還有照片的噪點。

雖然可以通過後期堆棧的形式進行降噪,但操作步驟比較麻煩,所以不推薦新手入這個鏡頭

另外就是不夠廣,需要用全景雲台進行拼接。但經過拼接、縮圖等處理後的畫質和細節非常爆炸。

ps,

買適馬頭,最好去實體店挨個試。適馬頭比較拼人品,跑焦問題就不說了,邊角畫質也非常拼運氣。

4、騰龍15-30/f2.8

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星空變焦頭,畫質棒、性價比高,而且日常拍風光也可用。

這個鏡頭的素質非常優秀,大光圈下的畫質乾的過尼康的14-24。

如果預算有限的話,考慮二手。無法接受二手的話,先攢點錢。千萬別貪便宜買三陽的頭,之前用過朋友的三陽14/f2.8,星點、紫邊非常感人。

拍攝地選擇

星野攝影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首先要求空氣通透,其次要求周邊無強光污染。

國內首推西部地區,特別是西藏、青海、新疆、雲南,以及甘肅南部、川西及川西北,這些地方占著海拔高空氣通透和光污染少的優勢,非常適合拍星。

在城市周邊拍的話,可以在本地的愛好者群里問一下。

另外分享一個小經驗,如果選擇西部拍的話,盡量選擇4000米以上的區域。

4000米以下的區域,特別是山區,夜晚容易起霧。如果從高海拔看,就是雲海,可以作為非常漂亮的星野前景。但從低海拔看,就是把星空全部遮完的雲。

拍攝時間選擇

日月升落及月相圖可以在app「Astro tools」里查看,也可以通過「stellarium」查詢。

前者日月升落的時間更準確,後者更直觀。

另外,新手要注意一個問題。

如果你想拍這種比較明顯的銀心的話,需要在夏季前半夜或者冬季的後半夜拍攝。

出發前一定要查看好日月升落的時間,讓月升時間避開這兩個時間段。

(夏季前半夜的銀拱)

(冬季後半夜的銀拱)

準備工作

出行前的工作主要是清空存儲卡,相機電池、充電寶充好電,根據要去的地方準備適當的衣物和裝備。打包時對器材進行二次檢查(特別是要仔細檢查快門線、雲台快裝板、存儲卡這些容易被遺漏的小物件)。

到達目的地後,如果時間還OK,一定要去踩點。

晚上的光線比較弱,伸手不見五指的狀態下,如果不事先踩點,哪怕你有四五千流明的手電筒,也無法確認10米距離外的地景。

我見過不少新手白天不踩點,而是在夜間用高ISO、B門,藉助相機的長曝光來確認地景。這個方法很不可取,一是需要相機完成長曝光,等待時間過長;二是即使高ISO+B門,在無光環境下,也很難分辨遠處地景的細節。

正確的做法是在到達目的地之後,首先觀察周邊環境,確認地景主體。在白天光線充足時,圍繞地景反覆尋找合適的機位,確認構圖。然後記住機位的位置,回酒店養精蓄銳,入夜後直奔白天尋找好的機位開拍。

以這張照片舉例,在入夜之前我便尋找了大量的機位,並且用手機拍下確認構圖。

最終找到了這個我比較滿意的機位,才拍到了這張照片

參數設置

對焦:

在之前的教學裡講了一個新手向的對焦方法,其實那個不是正確的對焦方法,只不過操作比較簡單所以我才寫在了那個新手教學裡。

星野攝影正確的對焦方法是使用Lv(Live view,實時取景模式)進行對焦。

方法其實也挺簡單的,首先將相機的ISO調到最高、光圈調到最大,然後打開相機的實時取景模式,對準天空中最亮的那幾顆星。對準之後,將星點放大到最大(如圖)。這時來迴轉動對焦環,直至星點變為最實、最小的狀態,這時就對上焦了。

(抱歉沒有星點的照片,所以只能用空調指示燈來模擬演示了= =)

新手在使用這個對焦方法時,容易遇到一個問題,」我的鏡頭已經對準最亮的那幾顆星,但為什麼屏幕上看不到任何東西?「。

其實這是因為沒對上焦之前,被大光圈虛化掉的星點,混在滿是亮噪、彩噪的背景里,會變得很難分辨(如圖)。

解決方法很簡單,只要慢慢轉動對焦環,轉到一定位置時,星點就會顯現出來。然後再進行上面的對焦操作就OK了。

快門時間:

由於地球自轉的原因,相對於相機來說,星空是運動的。雖然運動速度很慢,我們肉眼察覺不到,但是這種運動軌跡會體現在我們拍到的照片上。

網路上的各種星軌照片,就是利用了地球自轉加上相機的B門長曝光來實現的。

(我不玩星軌,沒什麼星軌的照片,湊合看啦。)

但是拍銀河的話,我們就不能讓星點拖線,否則銀河就沒法看了。所以就得想辦法消除或者降低地球自轉所帶來的影響,其中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降低相機的快門速度,讓相機拍出來的星點的運動軌跡幾乎不可見(也就是控制在安全快門時間以內)。

不過我們知道,不同的焦距的安全快門時間都不一樣。以日常拍攝舉例,15mm的安全快門時間是1/15秒,200mm的安全快門時間是1/200秒,這個是用焦距倒數計算出來的。

星野攝影中,同樣有一個計算不同焦距的安全快門時間的公式,就是經常在各種教學中出現的「500法則」。

500法則的公式為:500÷等效焦距,得到的數字便是這個焦距下的安全快門時間。

比如15mm的鏡頭,500÷15=33.33≈33秒,只要快門時間不超過33秒,那麼星點就不會有明顯的拖線。

進行計算時,要注意是「等效焦距」,也就是說如果你用的是APS-C畫幅的相機,要先乘一個轉化係數(佳能是1.6,尼康、索尼是1.5)。

這時公式就變成了「500÷(焦距×轉換係數)」。

比如尼康apsc畫幅,使用15mm鏡頭,安全快門時間為500÷(15×1.5)=22.22≈22秒。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500法則計算出的安全快門時間,是指這個快門速度下,星點的拖線幾乎不可見,如果放大100%觀看的話,還是能看到輕微的拖線。

所以很多人為了追求極限的星點,使用400甚至300法則,但我覺得這個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

圖a,500法則。

圖b,400法則。

圖c,300法則。

(以上三張照片為相同時間、相同器材、相同機位拍攝後,對同一區域放大100%的截圖)

如果有大光圈鏡頭,可以適當減少一點曝光時間來追求更圓潤的星點。

但如果鏡頭光圈不夠大或者機身的高感不夠優秀,這時還追求極限星點,拍出來的照片勢必欠曝,後期再進行提亮的話,畫質就會比較傷(比如會出現大量的亮噪、彩噪、偽色)。為了追求星點而損失畫質,我覺得有點得不償失。

而且只要不100%放大,只用於網路、不進行大尺寸列印的話,根據現場環境稍微增加一點快門速度我覺得沒什麼特別大的影響。

比如我使用一些小光圈鏡頭時,就會在安全快門速度的基礎上增加10%到20%的曝光時間。

(這張圖是使用500法則連續拍攝12張,後期拼接完成,可以看到小圖上的星點拖線並不是很明顯。)

另外新手要注意區分這種相機抖動產生的拖線,與快門時間過長產生的星點拖線之間的區別。

正常的星點拖線,是紅圈內形狀。綠圈內的拖線是由於相機的抖動產生的。

產生綠圈內的拖線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三腳架和雲台沒有鎖緊,這種情況只要檢查一遍三腳架和雲台,重新鎖緊就OK了。

另外一種是按快門的瞬間,相機產生了抖動,這種抖動反應在照片上,就是綠圈內的那種拖線了。

這張圖更明顯一些。

解決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開啟延時自拍模式,這樣相機就不是摁下快門的瞬間進行拍攝,而是摁下快門後等待幾秒鐘再進行拍攝。

二是使用快門線。

我個人比較推薦使用快門線,最好是圖中這種可以拍延時的快門線。除了後期可以做一段延時視頻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多張堆棧的形式提升畫質。

光圈

還有一種拖線容易迷惑到新手,就是慧差(這張圖還有像散,但我手上也沒有其他的對比圖,只能用這張來舉例了)。

(慧差的成因可以看學霸 @章佳傑 的這篇文章:光學系統像差雜談(2):彗差與阿貝正弦條件)

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稍微收一點光圈。

圖d.

圖e.

這兩張圖是相同器材,在相同時間、相同機位拍攝的。除了光圈外,其餘參數沒做任何變化。

可以看到,圖e的光圈雖然只收了一檔不到,但邊緣的慧差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

ISO

感光度的設置,跟上一篇教學裡提到的參數差不多,就不多啰嗦了。

後期:

對於圖片後期這塊兒,因為我自己的後期流程比較複雜,加上路子比較野,新手可能看不懂,所以只能試著講一下。

如果有哪裡不明白的或者我遺漏的,可以留言告訴我。

另外,除了調色外,星野跟風光的後期思路基本差不多,大家可以看一看 @翔宇情 @Thomas看看世界 的風光後期教程,他們的後期流程比較正規,而且文章講的很細,非常適合新手學習。


預處理流程和之前教學裡的差不多,還是按照之前教學裡的流程做就OK了。

PS中的後期流程為:

  • 分區調整曝光、對比、反差
  • 調色
  • 縮星
  • 銳化

以這張圖來舉例:

後期效果圖:

公號「imX的星空筆記」回復「年寶玉則RAW」,獲取RAW格式圖片)。

首先進入ACR或者LR里對圖片進行預處理,然後在PS中打開圖片。

預處理的教程可以查看我上一篇教學(星空如何拍 Vol.1 | 用入門機拍攝你的第一張星空),裡面有詳細的介紹。

在進行調整之前,先看一下圖片整體有沒有什麼需要微調的地方。

以這張照片為例,山腳的燈光及山上的熱噪很礙眼。

先使用污點去除工具進行修復,然後在進行下一步。

曝光、對比、反差調整

這一步主要用曲線工具。

曲線工具的介紹,可以看 @葉明 的這篇文章:後期之王——曲線工具。

這一步我主要講蒙版的運用,所以拉了一個簡單的S曲線,增加了整體對比度(對比度可以簡單粗暴的理解為,讓亮的地方更亮,使暗的地方更暗)。

整體對比度增加後,雖然銀河、棧道以及左邊的草坪看上去還不錯,但是山體以及右邊草坪部分變成一片死黑,細節完全丟失。

這時就需要使用蒙版工具進行調整。

蒙版的作用我就不在這多啰嗦了,可以看這個問題下的回答:Ps 里蒙版有哪些用途?

滑鼠左鍵點擊選取曲線旁的蒙版。

然後快捷鍵CTRL+I翻轉蒙版,得到一個純黑色的蒙版。

在工具欄中,選擇畫筆工具。

設置前景色為白色。

在左上角設置不透明度為20%。

滑鼠挪到照片處,點擊右鍵,在彈出的窗口中設置硬度為10%。

(這兩個數值可以根據你們的喜好自行調整)

然後用畫筆刷出你希望增加對比度的區域即可。

效果如圖

可以通過這個方法,用多個曲線圖層對圖片的不同區域進行曝光、對比度、反差的調整。

操作步驟相同,所以我就不多啰嗦了。

調色

剛接觸星野攝影后期的話,使用一個HSL進行調色就夠了。

HSL的缺點是精準調色稍微弱一些,我使用的是LAB模式調色,所以對HSL沒有太深入的研究。

推薦各位看 @Thomas看看世界 的這篇教程:學會調色,從理解HSL面板開始。寫的很詳細,我就不廢話了。。。。

另外由於非改機拍到的星空顏色比較淡,所以在HSL調色之後,可以再增加一點自然飽和度。

這個數值自行調整,只要圖片的整體飽和度不是很過就OK。

縮星

相機長曝光出來的星空,銀河周圍有大量密密麻麻的星點,看上去像噪點不說,而且還會搶去照片主體-銀河的風頭。

縮星的目的就是隱去這些小的星點,讓主體銀河更加突出。

可以看到,做完縮星後,銀河主體明顯突出了很多。

在進行縮星前,首先用快捷鍵CTRL+SHIFT+ALT+E蓋印圖層

選擇工具欄中的魔棒工具。

用魔棒點擊星點,縮星用的蒙版就選出來了。

然後點擊右下角底部的蒙版按鈕,建立蒙版。

選擇圖層,點擊濾鏡 - 其他 - 最小值

選擇保留「圓度」,數值不要設的太高,1~2像素之間,具體數值可根據照片的實際情況自行調整。

如果參數調的太高,會出現圖中這種看起來很奇怪的斑點、紋路。

這時可以按CTRL+Z撤銷最小值濾鏡,重新調整一次參數。

也可以使用編輯 - 漸隱最小值,調整透明度來進行恢復。

或者直接調整縮星圖層的透明度來進行恢復。

備註:魔棒選星比較方便,但不是很精準。

追求精準縮星的,可以使用這個選星動作來一鍵選取縮星用的蒙版。

可在我的公號「imX的星空筆記」中回復「縮星」,獲取下載鏈接。

銳化

首先還是CTRL+SHIFT+ALT+E蓋印圖層,然後選擇菜單欄中的「濾鏡 - 其他 - 高反差保留」

調整半徑參數,直至山的銀河的輪廓大致出現,點擊確定。

應用高反差濾鏡後的圖層看起來會有一點怪,不過沒關係,調整一下混合模式就能恢復了。

將這個圖層的混合模式調整為「柔光」,銳化就完成了。


睡前最後一答。

首先,你的準備要有:

1:一台高感說的過去,可調快門、光圈、ISO的相機

2:一個能穩穩站住風不能輕鬆吹倒的三腳架

3:能肉眼看見銀河的環境(微弱亦可),最好銀河方向不要對著人集中居住地

4:能找到銀河

5:一顆等效135系統焦段在35mm以內光圈較大的鏡頭,越廣越好,越大越好

6:快門線

重要程度從上到下,123滿足不了就放棄拍攝。

對應解決方案:

1:2010年後產的所有可換鏡頭數碼相機都能滿足,記得圖片格式RAW

2:某寶500以上鐵架子基本都行

3:離市區30MIN車程為底線,越遠越好

4:電腦上下個Stellarium軟體,輸入你所在位置和時間,根據軟體上的星圖安排好拍攝過程

5:非常推薦圖麗11-16,最大等效16mm焦段,2.8大光圈,星空利器,窮人福利,沒有的話18-55也能湊合用,24 F1.8、35 F1.8也不錯,可以接片,光圈極大

6:最好有一個,不貴,部分手機能當相機無線快門,不表。

拍攝過程:

1:最好提前安排好拍攝地點、時間,並提前到達,帶好必要工具,包括且不限於背包、長袖衣褲、靴子、手電筒、花露水、手機、計時工具

2:嚴格按照對應時間和對應角度,拍攝參數大約為F2.8 iso3200 30s(最好不要超過1MIN,不然會拖拽出星軌,噪點也會多到不能看),根據自己設備和拍攝實際情況調整

3:注意安全X3

4:回家修片,做好後期,後期不行建議放棄星空。後期程度看愛好,有的人一張修十秒,有的人一張修一周。

最後多圖,全是去年拍的,今年天氣不好,一直不能拍,希望八月能有好天氣。


有大圖!

我是對拍攝銀河有一種痴迷嚮往但是迫於大學期間旅行經費不多以及旅行途中人品不行等問題導致拍攝的銀河攝影作品可以說幾乎沒有。

看了有些朋友對中單單反的回答,我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了,下面說一下我的單反配置:

12年買入的D7000套機(單機+18-105狗頭)+同學借給我的sigma12-24超廣角+同學借我的≤400RMB偉峰腳架……

其實這個單機在12年絕對算是中端機裡面不錯的機型了,D90的大哥嘛…不過你說要用D7000去拍攝銀河星空,除非在外界條件好到完美的情況下(高海拔+萬里晴空+月亮沒有對星夜產生致命性影響),不然真的有點勉強,下面這張是我畢業旅行的時候拍攝於青海湖環湖公路(沒記錯公路位置編號應該是2150?2050?)邊一家藏族住宿客棧外:

這張後期了,使用鏡頭是sigma12-24,拍攝手法是橫拍五張然後再橫接,因為擔心超廣角鏡頭因視角轉動角度偏大而造成嚴重畸變,我縮小了轉動角度多拍了幾張,這樣兩張之間的重合部分比較多,在ps里拼接圖像可能更好識別…至於這張成片和單反剛剛拍出來的差別有多大,請看下面這張:

在單反液晶屏里顯示真的挺好看……另外再上傳另一個成圖版本:

這張整體色調感不如上面一張,但是橫向對比一下,這張的銀河顯得更突出一點,而我發給了幾個也是玩攝影的朋友看了一下,他們喜歡這一張,覺得這張更真實一些,你們更喜歡哪一張呢?

關於如何尋找銀河和銀河拍攝參數:

很多朋友給出的這個star啥軟體(英文一下寫不出來),之前我也下載了一個類似尋找銀河的軟體,但是去拍攝的時候呢,覺得真的沒有必要…當你的眼睛適應了黑暗,你再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你放大了的瞳孔會給你帶來震驚無比的視覺體驗,北斗七星跟豆子那麼大,橫跨天空的銀河更是清晰可見,那真的是滿天繁星(我在青海湖旁就是這樣的感覺)。

關於拍攝銀河的參數,很多朋友都說的很明確了,我在這裡想分享一點個人其他的想法:可能因為自身設備畫幅限制或者是我對於構圖思路的局限性,我比較傾向於天空完全黑暗下來,但是銀河又沒有升的很高的時候…銀河升的太高會怎麼樣?會這個樣子:因為想拍攝整個銀河橋而錯誤性的減少了對參照物(前景)的取景(譬如山樹房屋之類的),在ps里合成的時候,計算機會因為兩張拼接相片之間共同區域的減少而導致合成出現嚴重畸變……圖片暫時沒找了,手機上編輯的,有空再傳上做參考。

另外一個就是光源對銀河拍攝的影響:

我和我基友,這是在張掖丹霞地貌附近的一個農家客棧的屋頂,你看前景亮成啥樣了?其實丫的就一個路燈在那亮著,結果30秒長曝就亮到你還以為那裡在核爆,於是一張好片就這樣沒有了。

總結下:人品要好;對拍攝銀河參數有個基本了解;時機把握準確。掌握這些中端單反拍銀河真的挺簡單,更何況你手裡也許還是比D7000更好的機型呢?



高票那個基本說的差不多吧,技術方面就是那樣。

架子,ISO 3000+ 視情況,有時候也開到5000+,多拍幾張後期降噪

光圈開最大,如果你是狗變,光圈不夠大,手裡還有小痰盂這樣的狗定,直接放棄廣角上小痰盂,光圈開到1.8 ,豎版拍幾張後期接片,景深不夠前景單獨曝

拍銀河最重要的是如何構思前景。

前面有位說Iso 100,光圈11的.... 匱乏的常識不假思索的反駁讓我對知乎的未來堪憂。


湊個熱鬧,嘿嘿,上面的大神說的很詳細了。放兩張照片_(′?ω?`」∠)_ ,只拍過兩張。

苦逼學生黨,用的是尼康D7000 18-105鏡頭,300塊錢的腳架,79塊錢的快門線,APP好像是收費的,就拿了個指南針。用一個叫startrails的軟體合成的照片,然後用LR和PS調整。

參數當然要根據拍攝環境改變了,沒什麼絕對的。要控制噪點,拍星軌還要把降噪關掉,要不相機處理時間太長就接不上了。

這是第一次拍。只對著天空拍試驗一下。

這次是拍攝的月亮的軌跡。這是在郊區一個公園裡,環境比較亮。後面照片產生了些光暈,是天快亮,相機鏡頭上都凝結了水汽。有沒有大神知道怎麼避免這中情況?用PS合成太卡了,就用一個叫startrails的軟體合成的,比較簡單,導入照片就好了。但是發現有些照片中間有斷點,照片肯定是連續拍的。不知道有人了解不?然後就一條一條用PS接好了(不算作弊吧XD)。銀河沒有拍過,希望有機會嘗試一下。


Pentax K3II 自帶GPS,CMOS位移,自動跟蹤長時間曝光,值得一試


賓得有一個神器,OGPS。

可以自行百度,效果甚佳。

當然,技術仍然是王道。


最重要是大光圈,其次是高感,再次要是超廣角,否則就只能去拍星軌了…

獻上反例,小光圈加爛高感拍的星軌

50D+10-20 4-5.6(iso800,每張曝光30s,150張合成,足以看出50D高感是有多爛)


首先,你要有星空。

第二,你要有三腳架

第三,用超廣角/魚眼

第四,手動對焦,LV模式找最亮的星點對焦

第五,F2.8,ISO3200,30S

第六,後期

第七,完


西藏星空 延時片,忘了王大大是用60d還是600d拍的


剛好昨天才從華山下來,出了點片子,也斗膽回答下這個問題

還是攝影新手,各種求指導

之前一直覺得拍星空很難很難,要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拍出好片子。

結果昨天自己胡亂後期了一發之後發現自己的片子竟然也能看,也不是那麼難啊(驕傲face)

就隨便說說下感悟和技巧,純屬分享。

  1. 地點,拍之前查下光污染地圖吧。雖說光污染也能拍出銀河,但幹嘛要作這個死呢。 之前在墾丁拍星星,想著墾丁都是呆灣最南邊了星星肯定很多,沒想到什麼也拍不到,後來才知道墾丁光污染也很嚴重。
  2. 時間,昨天1點到華山東峰頂之後發現月亮當空照啊,俗話說月明星稀,大月亮照的半個星星也沒有。找好無雲無月的日子再認真拍吧,否則感覺還是作死。
  3. 技術什麼的感覺沒什麼好說的,自己也不是很master the skill。我就是按lonely speck上說的基本上都是30s f2.8 ISO6400。焦距放到無限遠,找好前景,拍就行了。感覺自己的技術還需大大加強。。。
  4. 後期感覺還是蠻重要的,我就不把原片貼上來了,否則又得傳3個小時。 我一般用lr,套幾個蒙版,拉高contrast基本上就沒了。感覺自己後期技術也好差,求指導(丟人face)

感覺自己也沒什麼幹活拿來分享的,知乎上有很多大神的教程更精彩些。。。

不過有一點是要說的,最好別背腳架和機子7,8公斤的東西上華山。他畢竟是華山,感覺自己現在腿要斷的節奏。拍星空什麼的death valley,澳大利亞,新疆什麼的都能拍,珠峰啊,華山什麼的還是算了吧。

再隨便扔幾張片子,求大神指導。

知乎什麼鬼,一張圖傳半個小時都傳不上去


簡單點的方法:

1,準備一台單反,廣角鏡頭,有大光圈。

2,下載一個星空app,搜一下,很多,用於找銀河的方向。

3,找一個光污染盡量少的地方,天晴,有適當前景,有微弱的光能看到一點星星即可拍攝。

4,拍攝時,用大廣角,例如16-35mm鏡頭的16mm端,這樣能拍到大場面;用大光圈,如f2.8;曝光時間30秒以下,不夠亮就提高iso,因為時間長了星星會拖尾。

其他常規操作參考高票答案。


把握好拍攝時間,我這張就是拍攝的有點晚了,大概6月24拍的,銀河升高的更早以及夏天黑的晚的雙重因素使得拍攝時銀河過高,我用適馬35art豎拍接片也沒全拍到銀拱頂部


最近剛剛開始研究深空,用的是eos kiss x3

去掉了紅外濾鏡,機身1000買的,鏡頭是300買的sigma的400 f5.6。加上400買的nano tarcker赤道儀,勉勉強強可以拍些基本深空了。

這是幾天前拍的第一張深空作品,在陽台上拍的。東京由於是市區,空氣污染嚴重,我住的靠近市中心,光污染也特別嚴重,在鄉下空氣好的地方效果會比這好很多很多,而且那天晚上無雲天氣只持續了20分鐘,所以沒能拍多好,曝光時間也不夠。

這是獵戶座m42星雲 0暗場0偏置24x30s 疊加 這是第一次深空,和拍的好的人完全不能比。

但我想說的是便宜的單反也能拍好星空,只要你願意花時間多拍幾張堆,或者事先拍幾張暗場,什麼噪點啥的都不是問題,能花幾百買個卡片赤道儀就完美了。

拍好星空其實不需要好單反,除非你希望只拍一張就出片。會點疊加後期,在有個入門殘幅單反就足夠了。


中級單反和高端單反的區別主要在操控性能上。同畫幅,同時期的相機感光元件絕對性能差別不大。當然你如果用畫幅來區分單反中級高級也ok。全畫幅效果要好一些。

總起來簡單說,不會有你想想的差別大。同樣的相機不同的人出來的效果區別大了去了。


尼康入門機d5500+圖麗11-16。

橫排8張接片,光圈2.8 快門25秒 iso3200

前期星空軟體找准方位(春季末或者夏季銀河比較明顯),後期參照Thomas看看世界教程(知乎,微博,圖蟲,微信公眾號)都有資料。


微單都能拍

只是效果差了些


一個好環境,

一個大晴天,

一台照相機,

一個三腳架,

一隻廣角頭。

開30秒iso3200就可以了,只是後期調了調色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3249800/answer/56720923


星空拍攝帶三腳架其實並沒什麼卵用,新手也不需要買遙控器,把相機放到車頂上一樣效果不錯。我的相機是D810,鏡頭24-70,光圈2.8,快門30秒,ISO500,手動調焦至最遠處,然後退一格,出片率挺高。

我發現在內蒙拍的銀河跟東北拍的銀河特別像,回來以後跟朋友聊起星空攝影心得,才知道這是同一個銀河,我山炮了,sorry。

銀河最終效果,自己給70分吧

最後打個廣告,這次星空拍攝專門寫了個遊記,裡面還介紹了光繪的拍攝,地址:2016超人遊記: 烏蘭布統


一般相機+赤道儀

Pentax+ogps-1


推薦閱讀:

光圈,快門,感光度的含義極其三者與曝光亮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請問大神這張圖上方的鏡子反光怎麼p掉?+_+?
如何系統的學習靜物攝影?
怎樣可以拍好靜物(珠寶首飾)?
怎樣拍一些小物件或者玩具好看?大家晒晒圖啦~?

TAG:攝影 | 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