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幫幫農民」來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會對整體經濟運行產生哪些影響?符合經濟學理性嗎?

最近家鄉本地媒體又開始報道西瓜,火龍果等農產品滯銷的問題,過往類似農產品滯銷的報道也看過不少,關鍵是,上至央視財經微信,下至地方媒體,媒體的態度是希望受眾「幫幫農民」,渡過難關。

我認為這種行為不是正常的交易態度,而是慈善心態。從長期來看,對於整個農產品市場而言,這樣的行為的經濟後果是怎樣的?對於農產品滯銷問題,媒體不加干預的話,遇上滯銷問題,市場是怎樣消化的?

請排除媒體報假新聞以及各種討論道德的情況,單純以經濟學的角度討論媒體介入這一行為產生的市場影響。


那些說這種行為沒什麼卵用的同學,希望你能真正查查以後再開口。

這些都是我隨手查的,當然,也可能確實有沒幫上什麼忙的,發出去沒多大效果的,但是我沒查到,誰查到了可以說一聲。接下來我們再來評價一下這種行為。其實如果大家多注意一下新聞就會發現,被報道的這些地方相對其他地區來講,要麼偏遠,要麼信息閉塞,再就是兩者兼備。也就是說,他們根本沒有資格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去,或者是以極其弱勢的身份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去的。市場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資源配置的最優嗎。媒體的行為,恰恰讓他們參與到了整個市場的資源分配當中去並成為其中的一份子。但是反過來講,由於媒體的行為,使該地區從原來的信息不對稱到現在的全國知名,對於其他同類地區確實存在不公平。而且,這種輸血式的治療如果不正確引導,同樣也會存在很嚴重的後遺症。


滯銷的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它們所鏈接的市場區域,今年的水果大於往年的市場需求,造成市場的過度飽和。。。量多自然而然就會貶值,水果保質期短,這是他們那個市場的人群能購買量大小的關鍵。

至於倒掉處理,媒體反應之後許多人看到了驚嘆可惜,說明未開發的市場還有許多空白,也表示了,市場機制反應慢,信息渠道、運輸的不完善。

媒體的報道,無疑是打了一個廣告、促銷,引發政府的關注,福利待遇或多或少肯定有的,還容易對市場形成一定性的不公平競爭,市場是相互連接的因果關係,尾末的好壞。。。注入政府參與的力度影響可大可小。


問題的重點是,這個行為是否符合經濟學原理?如果不是,如何更科學有效地避免類似情況?


剛微信推送了西紅柿滯銷的新聞,也想提個問,發現早有這個問題了,不知現在滯銷農產品發展如何呢,上網搜搜,剛才天馬行空還想過通過這個賺錢


確實會有用吧!然而這種地方太多,媒體可幫不過來,還是需要當地政府想辦法!


在斯蒂格利茨的經濟學理論中 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由信息流通出問題導致的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的概念,很明顯上面答案里有人已經提到了 經營主體由一個很弱勢的地位參與到市場競爭中,這裡市場失靈和政府雙失靈的情況已經很明顯了


我都買了的,前陣子還買了京東上的幫幫油桃。我覺得這沒什麼吧,不買這家也得買那家,反正都要吃水果,舉手之勞而已。


連慈善都不覺得是,是偽善。如同號召給環衛工人送水,為官府轉移責任。


你說的對,需要建立完善的農產品市場流通規則,需要控制擾亂市場行為的發生,這些都沒錯。

但在這些都實現之前,我們也確實沒有更多的選擇餘地。也只能這麼干。


推薦閱讀:

大家都怎麼看微博上關於諾獎的這次挖墳?
為什麼現在網路暴力這麼嚴重?
微博和美拍比較火的假人挑戰,是用的什麼拍攝手法?
為什麼許多人毫無存在感,回答沒人贊,提問沒人答,還依然天天刷知乎?
怎樣評價網路上異軍突起的「小粉紅」的心態?

TAG:媒體 | 微博 | 農民 | 農產品 | 經濟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