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選擇你的大學?

很想了解大家在高考/競賽之後,是如何選擇了自己現在或者過去就讀的學校的。


說起我是怎麼來到我現在的大學的,還真是一段故事呢,借題主的一片寶地,說說故事。

我是一個北京考生,說起北京考生,很多人就十分不屑,

「你們那裡不是3,400分就上清華北大嗎?」

「我們老師說咱們來休息一下,做一套北京的題。」

「北京的孩子是不是都不用學習就可以上大學?」

不是這樣的,北京也有特別嚴酷的競爭,我們的對手不是那些3,400分上清華北大的同學,而是很多渴望上更好大學的同學,我們的題難度的確不高,我承認,但是,我覺得簡單,同樣也有人覺得簡單,這道題我因為馬虎錯了,就會一失足成千古恨,落後別人幾百名,幾千名,最可怕的是,我們是提前報志願。

提前報志願是什麼樣的感受呢,就好比,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用槍去打飛過的蒼蠅。

根本不能通過模擬考試去預測自己最終的排名,因為太危險了,太不確定了。

我一開始確定的志願,是首都師範大學,和北京工業大學,

之前一所大學,是一所文科大學,裡面有我很希望學習的一些文科專業,

而後面一所大學,雖然在北京市很不錯的大學,但是文科專業收分並不高,所以我的志願填報,

一開始把首都師範大學放在了第一志願的第一個,而北工大放在了一志願的第二個。

之後的志願就是二志願了,在北京,如果這兩個志願錄不上,那麼也就沒有志願可以錄了,

一批的二志願能錄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我也沒有特別著重的考慮。

============重點來了!==============

在志願填報的截至前一天,我突然決定更改自己的志願了!

改成哪裡?對,就是改成了我目前所在的: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因為什麼,我也不知道,我就是突然覺得,自己不屬於首師大,自己或許考不上首師大,自己對於首師大,不是那麼合適,自己不喜歡首師大?並不是,那為什麼自己不想去那裡了呢?

最後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想更改自己的志願,

在我更改志願,打開網頁的時候,突然想起了自己在小學畢業,升初中的那個暑假,

自己曾經偷偷摸摸地看過北京的一些大學,

那時懵懂的我,也會憧憬我的未來,去看看哪所大學適合我,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我知道,那裡是周恩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所祝福的學校,那裡有著各種學習外語的人才,

我覺得自己冥冥中好像屬於那裡。

於是我覺得自己應該改變自己的志願了,那是我人生里,第一次有了那麼強的歸屬感的時刻,

於是,我壓哨,更改了我的志願。

高考之後出了分,出了錄取的學校,我和父母相擁慶祝,自己終於可以去自己最嚮往的大學了!

我依然記得,我父母冒著夏初的炎熱,去給我一所一所地看學校,

他們告訴我,首師大有點遠,不太適合咱們家,

北工大里的專業,文科類並不強大,希望我再想想,

後來我覺得,二外就是最適合我的,他們也說,去二外考察過,很不錯。

我媽給我看過一段她錄的視頻,

曾經在良鄉大學城的操場上,我爸坐在草地上,看著那些大學的招生簡章,啃著麵包,

想著那個情景,我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感動。

為了他們,我也得好好上我現在的大學,好好努力地學習。

我還在努力,我和你們一起加油!


沒有選擇的餘地。

小時候我也會和其他的孩子一樣,煩惱以後大學到底是上清華還是上北大,但高考結束之後,還是發現自己想多了。。。現實真的沒有想的那麼美好。。

我tm只能去清華啊!!

我江蘇考生,雖然分數都能夠得上top2,但兩門選修成績一個是A+一個是A。而清華對選修要求是A+和A,北大要求是雙A+。(不過我們那年的省狀元也是A+和A,但人家畢竟狀元,北大還是破格把人家挖走了)

所以我這是沒辦法選擇的嘛,只有一條路。。


想去北大,估分很低,心急火燎的去找北大在我省的招生的老頭諮詢。

沒想到這個在4月份就進駐我高中母校蹲點的老頭居然因為我三模數學單科考爆了而對我有些印象。

他聽了我的分數後,建議我:

「國防生,或者醫學部,能有個十幾分的富裕你就肯定夠了」。

然後,我來了北醫。

其實最後的實分是可以去北大的,或許當時還是應該報本部,然後填上地空來兜底的,我還是很喜歡地空的。

我是真的喜歡未名湖的,而這與我卻沒什麼關係,如今。


雖然復旦千分考過線,但是我一心想來交大

所以我來了交大


爹媽喜歡。我說不想考,高一天天跟我吵,高二高三動不動跟我哭,煩了。

不想評價好壞對錯:我現在傾向於用「人生際遇真的很奇妙」來看待這一選擇。


這是一個好長的故事呢。經歷了各種糾結和權衡。

先佔個坑,過五贊我來更完整版?或許能對明年報志願的孩子有些啟示(??????) ?


武書連……


此問題可以改為:「你是如何來到清北復交的」了,給跪。(??? )


沒得選


少不更事的我最終用抓鬮瀟洒地完成了第一志願的填報……至今還沒排盡當時腦子裡進的水


俺們那會兒,清北都要軍訓一年,五年畢業,覺得實在是浪費青春,另外想去經濟特區感受資本主義,但是經濟特區實在沒什麼可選的,只有一個X大。

當時清北並不熱門,反倒是開放城市的涉外專業更搶手,俺們班比俺低50分的去了P大,各位感受下。

那個年代比較特殊,只要一沾「國際」,「涉外」,「對外」等字樣的專業立馬高大上,傳統的正經學科全都沒得比。俺們那年X大的國字頭專業都是碾壓清北的分數進去的。

當然這只是特定時代的特殊現象,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腦體倒掛」,「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都是那時候流行起來的說法,「一等公民搞外貿,國內國外都吃到」反映了那時候的就業供求關係。在國家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總有一部分職業和階層得到更多的利益,也因此引導了當時的社會價值觀。


沒得選。考不上清北,去復旦又太虧【攤手】


在南京雙門樓酒店,十七層的走廊里,第一次正眼打量我的大學,」哦,飲水思源,愛國榮校」

五分鐘前決定去試試,五分鐘後拿到合同出來,。

決定大學四年和一種人生。


廣東考生。

當年成績出來之後好像是歷史新高的樣子,然而對我想去浙大學中文的白日夢並沒有什麼幫助,而且父母也嚴正拒絕了我去西南政法學刑偵的柯南後遺症請求...

然後就是按著往年的分數挨個往下查,先列出自己一定可以上的大學(沒錯我就是這麼穩song的一個人),然後逐個看住宿條件(沒錯我就是這麼考tan慮tu周an到yi的一個人),排除掉華師和酸奶兩所從名字上就會被誤解出來之後要做什麼的大學(最後發現每間大學每個專業都會被誤解),給自己選了重本的廣外和二A的深大。嗯....本來是希望進深大中文系但是礙於父母之命要報重本所以抱著把我刷了我就進深大的念頭在廣外隨便選了幾個看起來很厲害的專業(網路工程:你在說我咯?),萬萬沒想到還是進了廣外,當初以為看起來很高大上的網路工程進來之後變成了電氣信息(╯‵□′)╯︵┻━┻shenmegui!

不過還是很感激當初選了廣外,不然不會在這裡遇到我塔的小夥伴,也不會遇到我家的女票大人,也不會接觸到產品現在遇上微信支付的大小夥伴們啦~

還是挺認同一句話的,高考和志願填報,並不決定你的大學要做什麼,只決定在接下來幾年裡你會和哪些人做這些事情~


雖然我的大學生涯已經時過境遷,但回過頭來想,機緣巧合下,也算是做了不壞的選擇。選擇一個高校前真應該去實地看一看,而不是只注重它的名聲在外,瀏覽一下網站那麼簡單,因為那不只是你學習,更是你要生活四年的地方,招生宣傳和網站上的美照就像是美圖上的姑娘,不想到時候太失望,就得提前見真人。

現在各高校的優秀課程視頻,互聯網上戳手可得,所以選擇的標準更傾向於高校的生活環境——包括坐落位置、住宿、餐飲、基礎設施,還有一些可能奇葩的規定,都需要悉心了解。這裡並不是說拋開檔次漫無目的地去選,而且根據自己的成績,選擇可能進入的學校做生活方面的比較。比如師大跟理工,水準差不多,可是師大住宿條件好呀,要愉快地住四年而不是想著逃離,整個人的心境都是不同的。


我要看崑曲→p大有崑曲課崑曲社→我來到了p大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