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三拳如何融合?

民國時,內家三拳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其中孫祿堂是典型代表,那麼這個進程如果不因為前30年等可能原因,被打斷的話,那麼他們會不會走得更遠?

更寬泛的問題是,如果大量的傳統武術的修行者,進行深入頻繁的交流的話,逐漸抽象出武術的本質,最終會不會只剩下幾個很少的拳種?


民國武術似乎大興,其實也是幻覺。只不過是特殊時期的一些特殊事件而已。打敗日本人統一中土以後,無論什麼政權,對武術的做法都不會和TG差多少。

我師父常說,武功本來是合的,後來分出去了。所以學的時候,各家都要學點,這樣才可能看到合的那個東西。其實《九要論》早就說完了,我也不用在這狗尾續貂。

武功從道理上講雖然是合的,但是人之間個體差異大,本性各有不同,所以作為拳種來說,各種流派必然百花齊放。整齊劃一不是天道的運行規律,參差多態才是美嘛。


三拳融合,看上去很美。

直奔主題吧:內家拳外家拳也好,最核心的道理是一樣的,也就是打人發力的原理。這也就是當時曾出現過形意八卦門。水平高了、練得對了,那麼發力原理看得透徹,看別的拳種也都相似。四肢動作永遠是個形式,練來練去不還都是腰胯么?

——————題外話的分割線————

這裡區分一點:拳種道理相通不是門派融合。

再說明一點:至於為什麼現在沒人有民國時候的成就?一個是失傳了,師傅不傳授,徒弟也沒有一天練7、8個小時的幹勁了;第二個是武術商業化,導致山頭林立,假大師橫行。呵呵,都去賺錢揚名去了。

不說了,題主如果沒練過,就不要YY了,真實的武術不是武俠小說,需要有明師指點。如果練過想發揚光大,那就看機遇和個人造化了。呵呵,匿了


本來就是一個混元勁,談什麼融合,分才是天下大勢,在你這裡我說話不算數我就自己開派。孫祿堂也是各練各的,每個拳都有老師,他自己不也是分開拳種寫書?老孫真正想融合的是拳派政治,他自己搭上了李景林,又有文化,便想做武林盟主指揮一幫大老粗。可惜大老粗們不買他帳,加上本身實力還是欠一些,徒弟也不爭氣,國術大會讓練西洋拳的拿了頭名,只好退而求其次,編幾個傳奇故事,成就一代大師,讓後輩兒孫吹捧至今。


練通一個一個再說


僅僅一個太極,在不同的人眼中也有非常大的區別。每個人的體悟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們的個體的確存在差異,思想,身體,都是。所以有流派之分。

融合在一個人身上,有可能。大家都一樣,絕無可能。

這融合在一個人身上的東西,是非常難看懂學會的。因為加在上頭的,他個人的意志思想烙印太重。無從教也無從學。

作為個體,可以多學習,多想,多練,求同存異,追本溯源。作為武術發展,融合拳種,不實際,也無必要。

皆是渡河之舟。重點是到彼岸,不是哪條船。


他**不就是一種拳的不同風格嘛!想那麼多幹嘛啊,親!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拳假功夫真,只是招式不同而已。都起源於明末軍隊搏擊術,這些都是近身兵種練的,形意長槍兵,太極刀盾兵,八卦雙刀,劈掛通臂長刀,都講究去則散手,著身成拳,發彈抖勁。八極拳是弓箭兵,講究督透勁,著身成拳不能發彈抖勁,遠程兵種和近戰要求略有不同。徒手練習是為兵器做準備的,因為兵種不同而招式不同。兵器中槍最厲害,所以槍拳出功夫快,搏擊高手也最多。


首先欽佩提出此問題的人,必是已經了解武學到一定程度了!

內家三拳的本質是一種在肌肉不緊張狀態下的發力方式,即以周身的整體壓縮旋轉替代每塊肌肉的緊張收縮畜發能量。即將人體吃飯獲得的能量不作用於肌肉緊張,而是讓其作用於壓縮旋轉,周身壓縮旋轉產生下行能量作用於地面,地面會給身體一個反作用力,即上下貫通之力,此為上下相隨。上下貫通之力就是三大內家拳的技擊能量。

由於人體在大腦控制下的發力方式就是肌肉緊張,所以太極拳發力時就要拋棄大腦的控制,而要習練出身體自己的能量控制中心,這個身體自己的能量控制中心在形意中叫心意,太極中叫心神,心意和心神以抽合的方式控制能量傳簇。此為以心行氣。

心意抽合或心神抽合將來習練到與上下貫通之力合一後,自身就感覺能量是由心發出來的,此為拳由心發。

周身壓縮旋轉上下相隨,就意味著能量可以在周身上下雙向傳簇,即不但可以傳簇出自身能量打擊對手,還能將對手打來的能量方向傳簇回自身,用自身壓縮旋轉引進對手能量傳簇到腳下,使身體獲得自身與對手能量總和的上下貫通之力,此為形意中的化勁,太極中的借力打力。

周身的壓縮旋轉因肌肉不緊張而鬆柔,能量的雙向傳簇性使得與對手勁力不硬頂,而是吞吐對手勁力,而這一切的根源,就是以心行氣心神抽合發出的心力。所以,內家拳的根基在與心力。心力是內家拳的本質。

當把以心行氣心神抽合的發力方式習練到條件反射時,就會生成拳意,即用意不用力的意。

我習練形意太極,但是沒習練過八卦。一次打完太極後拳意萌發,心神抽合不止,身體被心力帶動快速劇烈運動旋轉,我突然意思到這就是八卦。

所以,將三大內家連成一體的就是心力,以心行氣心神抽合發出的心力。心力與肌肉緊張發力相對應,為目前人類的二種發力方式。沒有第三種發力方式。

所以,融合三拳的唯一方法就是這個發力方式。

但是我認為孫先生融合三拳沒有成功,因為現在依然形意是形意,太極是太極,八卦是八卦。我認為沒有融合成功的原因是-------沒有必要融合!本來就是一家!

比如說我們是否有必要將各種顏色的牡丹融合到一個顏色呢?形意太極八卦不過是一種花呈現出來的不同顏色,一棵樹長出的不同分叉而已!

形意橫行霸道,太極空靈圓活,八卦我不知道怎麼形容,大概是追星逐月吧,習練會了心力,就會顯出橫行霸道、空靈圓活、追星逐月三像,我們何苦要滅掉二像而只留一像呢!

其實要統一很容易,只練太極就能達到形意八卦的功夫,這就是孫先生太極拳的誕生-------從這個方面來說,三拳確實融合了--------但是有什麼意義呢?唯一的意義只存在於已經習練出心力的人,鳳毛麟角!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相反,由於形意動作簡單地重複,最容易習練出以心行氣,八卦的身型遊走,最容易習練以氣運身,再結合太極的陰陽轉換,才能達到功夫的極致,這也是前輩大師為什麼沒有獨練一拳而是三拳皆通的原因。

萬法歸宗,天下功夫追求的極致都是一樣的,所以少林寺的易筋經的本質與三拳是一樣的,只不過其將能量傳簇的通形容成一根筋。金剛搗錐打十年,肯定不會是肌肉緊張發力,而變成易筋經的發力了,與三拳殊路同歸。

同樣,中華武術的任何功夫,習練到極致都會出現以心行氣!這就是每門功夫都有其獨領風騷的一個代表,這個代表在當時沒有對手!各領風騷幾十年。

否則,到現在可能只剩下一門功夫了!這個結果無論是對武者,或是對百姓,是否是大家喜歡的結果呢?

我想,這裡面有深層次的文化因素。

或者,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吧!

我自己的意見,見笑了!


能融合的是人,但大部分人沒這機遇或才能。萬千辦法都好用,幹嘛非要消減到一兩個辦法。這裡再說一句,看看孫祿堂老先生的書,老一輩已經鋪好的路幹嘛不走呢。


功到自然成。


形意拳 五行拳 炮拳者 一氣開合爾 開 丁火 合 丙火 取其開合爾 崩拳 一氣伸縮爾 伸 甲木 縮 乙木 劈拳 一氣起落爾 起 辛金 落 庚金 鑽拳 一氣曲流爾 流 壬水 曲 葵水 五行拳 陰陽 為天干 十拳 為 起 勾拳 落 砸拳 開 炮拳 合 合子手 十字手 搗錐 伸 崩拳 縮 撐捶 曲 曲肘鑽 流 鑽打 此十拳 握拳之天干爾 握拳之陰陽爾 而此十者 手 身 步 皆有爾 未僅握拳爾 且 直中可求曲 纏絲爾 皆可松爾 若纏絲 勾拳 非直中之直爾 直中求曲 而陰陽相濟 十之天干爾 而取十二形 配地支之十二子丑 而天干地支 六十甲子 六十拳爾 若 熊蹲 熊形砸拳爾 而直中求曲 纏絲爾 此六十形 太極拳皆有 伸縮……爾 而粘黏連隨 不丟不頂 引進落空 棚捋…… 閃進…… 而得形意 槍拳 六合槍之妙 且太極之陰符 槍 粘槍之妙爾 而八卦之轉掌走圈 八母為圈 取太極之中定 圓 八卦之走圈 粘走 避實擊虛 皆取八卦之八母掌之 穿 換 順 背 磨 翻 轉 回 八母 之勢 及 配 太極之 進 退 顧 盼 定 此十三 五行八卦爾 取太極拳 老架一路 去重者 取五十五勢 合 河圖五十五之數 取老架二路 及散勢 增三十六為四十五 合洛書四十五之數 和而為百 河圖洛書之太極圖爾 取太極拳之圓 佔中之定 皆配八卦轉掌 走圈之圍 五十五勢 四十五勢 中定 太極圖爾 八母勢 六十四勢 走圈 八卦爾 六十四卦爾 六十形 而融 五十五 四十五 八母勢 六十四子勢 不露其形 甲子 之遁甲爾 而纏絲不丟不頂 引勁落空 以實擊虛 閃進……(形意)化實為虛(太極)避實擊虛(八卦)得其妙爾 而取獅子滾球為母勢 太極球爾 其譜 無極勢 起勢 獅子滾球 五十五勢 四十五勢 走轉 八母勢 六十四勢 抱球 收勢 其拳 取諸物 十二形 配地支 十二陰陽 取其勢 而蘊藏其象 得其形之妙 取握拳之陰陽 以實擊虛 又 虛實相濟 化實為虛 不丟不頂 靜中求動 直中求曲 圓 纏絲……又 避實擊虛 以動對靜 動中求靜 圈 而三拳之妙得而一爾 再說個白話 形意打進 沒打進(螺旋打 化打) 接手了 要想小力吃大力 太極就來了 哎 再繞一繞他 八卦就來了 再說一個 步可以用貓不貓 犁不犁 箭不箭 趟泥不趟泥 抓地空心不抓地空心


一個師父教出來的徒弟尚且個個不同,就算沒有大不同,為了開宗立派的需要也得找到差異化。市場需求決定產品,需求就是不同,融合了又不能空手擒導彈,還能有啥用?


三拳本來就是一個東西,甚至包括所有的內家拳都是一個東西,核心都一樣,區別在表現形式上的不同。以我個人的心得,覺得劈拳可以做為三拳的引子和總綱,入門相對要容易些,而且要練慢柔的劈拳才行,其次要練單換掌,把單換掌加入定勢八掌中。這兩招單次不少於四十分鐘,占每天動功的80%以上。如果還想練太極拳那也要另加某種代表性的連貫單操。如果還想練太級拳套路,那就比如兩小時動功,套路不要超過二十分鐘……


練好一種都難了。。。


形意剛,太極剛柔並濟,八卦不陰不陽。發勁的本質有想通的地方。

說實話,所謂融合就是創造出最適合自己的練法,八卦和形意融合起來容易,太極自成一家。在任督二脈上的練法和呼吸三者大同小異。八卦形意功夫還體現在小腿和帶脈,太極的功夫最重要的是聽勁,剛中有柔。

難,難,難!


推薦閱讀:

請問太極拳和形意拳的同異?
過了分勁兒境界,丹田(勁源)上手的功夫能自如運用在較藝之後(風鍾如是),上層還有何境界?
邁步如貓行,邁步如行犁,各自的內涵是什麼?
傳統武術界有哪些虛假現象?

TAG:武術 | 太極拳 | 內家拳 | 形意拳 | 傳統武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