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御宅」往往有哪些病態心理?

這裡的病態心理指在御宅族人群中相比其他人群,更經常出現的,甚至是獨有的心理。

題主提出這個問題並不是偶然。

題主曾閱讀過一些研究宅的論文,有學者認為宅是病態(有的甚至認為宅需要治療),有學者認為宅有一部分是病態(動物化的),有學者認為宅是生活方式,各執一詞。這就讓人混亂了。

除了論文,題主也對宅群體進行了長期的觀察,並且自己也算半個宅。就個人長期的觀察而言,發現宅確實和所謂的大眾有較為顯著的區別。但是限於自身水平,無法很好的表達出這種區別。可能存在的區別,比如情緒化,封閉性。宅的情緒化和憤青的情緒化又有所不同,宅的封閉性又和技術愛好者圈子的封閉性不同。

此類區別並不簡單有可能是病態的部分,也含有可能是積極的一部分。

本題沒有歧視宅的意思。

=================================================

題主後記:

用興趣,膚色,民族等差異將人分成各個不同的群體,然後用包含刻板效應的,不具有普遍代表性的言論對該類人群進行批判,乃至發起攻擊,與法西斯無異。即使該人群在統計學意義上存在某種不利的客觀事實,比如美國黑人犯罪率遠高於白人,也不能發表此類言論。

討論御宅都有哪些病態心理,與討論上海人,河南人都有那些毛病一樣,是具有歧視性的話題。無論該人群是否在統計學意義上或者大量個例上表現出某種相同的特徵,均不能用此類方法展開討論。與「籃球迷」都有那些病態心理 這個問題稍稍比較一下,即可發現這個提問的荒謬之處。

這裡並不是說樓下的答案都不對,而是警惕各位不要進入了上述的思維習慣。


首先得搞清楚的是,題目里的「御宅」究竟是指哪一個群體?

  • 是岡田斗司夫 the OTAKING 倡導的帶著粋匠通三隻眼、具有高度資訊能力的 New Type 人類?
  • 是新世紀以來動畫市場進一步擴大後,作為消費者階層的廣義otaku?
  • 還是被社會和媒體望文生義曲解成的家裡蹲,或者更嚴重的NEET?

    (修正:翻看岡田的『オタク學入門』才發現宅=家裡蹲的誤解並不是大陸或台灣發明的,日本早就存在這種誤解[1])
  • 以及,泛化成mania同義語的otaku(軍事otaku、鐵道otaku)?泛化成fans同義語的偶像otaku?等等。

我猜題主高磊老師(抱歉@找不到)指的是[[日本[動畫][漫畫]]的[[沉迷程度較深]的[愛好者]]],很有可能最前面還帶一個[中國大陸]的定語。因為這一群體和前述幾種群體的構成和特點都不一樣,所以最好能將題目描述得更精確一些,否則可能會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

關於這一群體的特點,我很支持 @nbht 老師「年紀小」的觀點。一是獲取資源的門檻前所未有的低(不用花錢,不用通販,不用找書店音像店,甚至不用下載,直接在線看),二是上網參與交流的門檻前所未有的低(九十年代中上網的多是傻呼嚕同盟這樣的高校研究生和教師;世紀之交上網的多是高校大學生和高校畢業青年;現在的情況我不了解…)。找一個年齡層差不多的、主要依賴於網上交流的亞文化群體作為觀察對象,情緒化和封閉性可能也多多少少會比較接近。

----

想了一下,該群體相對於其他亞文化群體的一個特殊之處就是,低齡人群能夠輕易獲得面向成年受眾製作的內容。原本深夜放送、付費頻道、錄畫、高昂的VIDEO製品等軟性規制手段統統化作烏有。而這些成年向內容大部分不僅不艱深晦澀,往往還套著中學校園劇的皮,低齡人群毫無接受障礙。這大概是造成一些問題的因素。

另一方面,容易得來就容易認為很多東西理所當然,也更難以學會珍惜。@北寧老師的這個答案就揭示了其中一種典型現象。在我海賊國,這種心態很多亞文化群體都無法避免,只不過在這個群體里(由於低齡化)被放大了。

----

看高磊老師在問題下的評論,大概是擔憂這個群體中低素質人群對拉低了外界對這個群體的整體印象。事實上,低素質者本身、教育者、社會、閉關鎖國的動畫引進政策制定者、作品分級缺位的政策制定者、甚至過分市場化的日本動畫產業等多方對於這個問題都有責任,很難看到一個清晰的解決路線。與其想改變(治療w)對方,不如跟對方劃清界限來得容易(「我們是掌握資訊力的 New Type 御宅族,他們是封閉陰暗情緒化的キモヲタ,請務必不要混淆」)。


1、和大眾的顯著區別來源於亞文化的共同屬性(具體可以參考 @nbht的答案),這些屬性並不是宅帶來的。

2、經常被認為是宅帶來的一些影響(對性的看法,親X情緒等等),其實難以斷定都是由宅單獨帶來的。小說、電視劇、電影都有可能帶來同樣的影響。

綜上,除了亞文化的共同屬性以外,「御宅」沒有單獨貢獻什麼「病態心理」。


我感覺單從「御宅」本身來說倒是沒有所謂「病態心理」。畢竟何為「病態」呢?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定相同。但是「御宅」這種生活方式,的確導致了其他一些問題,因人而異…………(說起來還有些egg egg的憂桑呢……

最常見的,也是某些2.5次(這個說法看起來中二,但是沒有更好的形容方式了)經常反映的事實,舉幾個栗子:(A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果要噴,請輕輕輕輕輕噴T T

Q:宅到深處,可能真的會有點兒社交困難? A:可能真的會有…

我宅故我在,導致有一丟丟社交困難了,不排除有人會有社交障礙。當然很多御宅的社交困難只表現在三次,反而SNS是有些御宅的天堂啊~有時候某些御宅在三次【看起來】各種高冷種欠揍不合群,實際上你不知道他們其實還是很可愛的,可是不知道為啥就是張不開嘴邁不開腿,面無表情原地踏步其實心裡希望自己能夠各種談~笑~風~生~蛤~蛤~蛤~了,可是因為一張嘴就語無倫次一動腿就肢體不協調,所以乾脆還是默默走來默默圓潤滾,看起來就比較高冷欠揍不合群……

宅到深處,很多別人的三次話題,宅們根本不感興趣或者get不到別人興奮的點,所以乾脆就不硬去搭話了。比如你現在心裡一直想著「△在第幾話里就要這樣那樣發展了,O要完結了真捨不得,?還有幾天就要發售了,噢噢噢X大觸要出本了,真期待啊哈哈後~」但是你周圍的人在討論「A整容了吧,B和C鬧緋聞/出軌/分手了,D最近是不是和誰談戀愛啊。」 話題興趣不在一起,硬湊也不幸福………………

(當然這裡不包括那些實際生活中真的存在以及可能和二次幾乎不沾邊的真·高冷欠揍不合群

Q:二三次傻傻分不清?二三次沒有牆? A:請分清,請有牆!巭孬嫑夯跨牆,巭好也嫑!

再就是上面有人回答的一季一老婆,當然請允許我這種嚴肅的淑女(是和紳~士~對應的那種淑女,謝謝)闡明,我們似乎是一番一旦那,一番一俺嫁的節奏咯~導致我們一談起旦那或俺嫁就會動若脫兔動若脫兔以及動若脫兔……搞不好整個人都處於癲狂炸血口吐糟糕辭彙的外星狀態,別人看起來似乎大概好像覺得這類人有些不正常,其實我們只是把對二次角色的愛外化的比較直接而已,並沒有忘記及時給葯^q^ (←在自黑),一旦到了三次,很多人還是知道分清區別的,只不過有些比較誇張不成熟的宅傻傻分不清,拿棄療當個性了而已,他們還是孩子,請大家一定不要放過他們啊!!

Q:一定要入圈?混圈比散粉優越? A:因人而異,請不要為了混圈而混圈,要有愛啊魂淡們!

圈文化。誠如XX所說:貴圈太亂。在御宅文化里,圈文化是特別特別重要的一點,這個【圈】又分為兩種範圍,一類是整個御宅圈,還有一類就是各種作品、角色、cp等等小圈子。不過御宅圈範圍太大,暫且不表。來看看小圈子,比如coser圈的「私拍play」,或者某cp圈互掐,A作品圈看不起B作品圈等等,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難免勾心鬥角,所以很多圈子真的都是貴圈好亂。

希望大家珍惜基友/姬友,並且珍惜自己喜歡的角色及作品,不要拿這些作為「混圈」的利益。


大部分「御宅」其實並沒有什麼「病態心理」,因此我只說說自己接觸過的一小部分所謂的「二次元」。

1. 幼稚,行事不經大腦。比如今年CJ時期上海地鐵二號線的跪拜事件。

2.自卑導致的自我保護與強攻擊性,不容許他人與自己持不同觀點。比如QQ空間里各種「二次元」和韓粉的撕逼。

3.優越感。比如堅持將日本動畫稱作「動漫」並藉此對低齡向動畫進行嘲諷。

其實這個也可以歸入第二點。

4.脫離現實。總是堅持「你們根本就不懂我們」而始終在小圈子裡自娛自樂,輕視外界的看法與評價甚至拒絕與外界接觸。

其實和大神說的一樣就是因為「低齡」,所以幼稚,才會有這些極度自我的行為。反正我是受不了他們,也就是因為這個我才總是說自己「偽二次」,畢竟高貴的宅大人我可招惹不起。


用我曾經寫的一篇文章作答吧:

&<小眾文化,一個甜蜜的陷阱&>

前言——

有些事你並不自知。

有些事在你並不知道的情況下就這樣改變了。

身處其中的滿足感讓你忘了也許會隨之而來的麻煩。

噢,也許這並不只是麻煩,它甚而刻在了你的靈魂里。

當轉頭離開精神世界,回過頭來面對現實的時候,也許已經面目全非。

也許,在你一開始沉湎於小眾文化中時,一個甜蜜的陷阱便已經在前面等著你了。

小眾,這個詞太過寬泛。它可以是神壇之上的小眾,不被世人理解,卻被供奉膜拜並引領著文明的發展——比如學術世界。但消費主義以及普及的網際網路帶來的個人主義的泛濫和傳播,卻帶來了無數的小眾文化——它們,被統稱為「亞文化」。當消費世界下,文化被作為一類商品傳播之時,由於文化傳統與個性的原因,同一種類的文化自然並不能滿足所有的人。當然,首先被滿足的是大多數,比如大家都喜歡帥哥靚女,於是明星偶像被推上舞台;多數人都偏好視覺衝擊和英雄主義,所以好萊塢式電影在世界大行其道。但資本追求增值沒有止境,為了極大化利潤,它們並不滿足於賺取「大多數」的利益,而開始把各種「亞文化商品」推上舞台,只要生產-消費-再生產的過程能夠依託於足夠的消費群體形成正常的生態循環,那麼一個「亞文化」的圈子也就完成了。文化商品追求自我的多樣化去滿足盡量多的消費群體,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小眾文化。這也是為何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代世界,各種文化流派可以在不同領域顯出百家爭鳴之景的原因之一。

但,文化不僅是商品,它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人的精神內在的組成部分。

它影響著你的說話方式。

詞語和文字是為了表達「意象」而存在的,每一種文化都需要自己的專有用詞去表達它所獨有的一些「意象」。這非常好理解,翻翻你的中學課本,這種情況到處可見。

而更多的「專有名詞」被製造出來卻不僅僅是為了表達獨特意象的需要,更多時候,它只是被小眾文化圈子裡的人所刻意製造出來,為了用一種他們覺得的,就他們的理解上更為貼切的方式,去形容一件本已存在的事物。這種詞語的出現,往往是依託於特有的文化圈子裡的一些共識,這些共識在本圈子裡人盡皆知,但在外人看來,便根本無法聽懂。用通俗點的話解釋,這便是「黑話」。「黑話」這種東西其實歷史悠久,繼續翻開你的中學課本吧,看看古詩詞,每個「用典」、「掉書袋」其實都是一種「黑話」,是在這群傳統社會精英、知識人中流傳的一種「黑話」。當代的例子也隨處可見,比如軍事愛好者往往把中國稱之為「小白兔」,而ACG愛好者往往把他們所認為的一種特定的「可愛」用舶來詞「moe」來形容。

它也影響著你的思維方式和精神內在。

不管是多麼小眾的文化,它所表達的總是一類人群對某種價值觀的訴求。就像愛搖滾的人多顯得瘋狂,愛書本的人多表現得安靜一樣,一種或數種的價值觀總會在這個小眾文化圈子裡流行、傳播,並體現在它自己的愛好者所創作的各類文化產品內核之上。這種價值觀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自身的內核當然也存在著各種不同的解釋和細微的區別,但這些區別在圈裡並沒有完完全全的、本質上的不可調和性,但它就像一道圍牆,隔開了圈裡圈外。

一個人是接受了這種精神內核從而進入圈裡,還是誤入圍城被影響然後被同化,這種雞和蛋的問題毫無意義,只是至此,你開始消費這類小眾文化商品,你開始從說話方式、日常用詞到知識儲備、精神內核,都成為這個「小眾文化」的代表之一。

只是,當你逐漸被歸類於、逐漸沉湎於某種小眾文化時,你會不知不覺地發現,你平常所說的,所討論的,別人已經聽不太懂了?甚而,你所思考的,你所在乎的,你所信仰的,你所追求的,和大多數人也都碰不到一塊兒去,無法產生共鳴的火花?

再進一步,如果你在網路上接觸這種小眾文化、在圈子裡的社交也是依託於網路而非現實。當關上電腦,你發現你並無多少人可溝通,並無多少人理解你時,你覺得有趣的別人覺得無趣,別人覺得好笑的你默然以對,你是覺得孤高?困惑?憤怒?還是自我懷疑?

刺蝟的困境:它雖然想向對方傳達自己的溫暖,可是越是靠近,越是因為身上的刺而使雙方受到傷害。這個刺,來源於平時接觸的知識領域不同而造成話題點的不同、來源於日常交流用語的不同、來源於精神內在世界的截然不同。

你,跟大多數人,不兼容。

一個交流異常通暢便捷的世界,一個多樣化而自由的世界,卻開始把越來越多的人邊緣化,真是諷刺。


首先,「御宅」這個詞的定義一直就很模糊。

如果說是指的動畫/遊戲愛好者的話,這個群體未免太過於廣泛和雜亂。下至三歲小童,上至四五十歲的工作人群,都有可能每天定時捧個顯示屏收看他們喜歡的動畫作品。

在以下的回答中,我把「宅」暫且粗略的定義為愛好日系動畫及其周邊產業的年輕人

題主說「這裡的病態心理指在御宅族人群中相比其他人群,更經常出現的,甚至是獨有的心理。」那我就姑且不管「病態心理」這個詞,來談一談這些喜愛日系動畫的學生和其他人有什麼不同。

事實上,在我接觸的範圍內,日系動畫的風氣相當普遍,相信接近100%的人都或多或少接觸過日系動畫。為了方便分析不同的人群和宅的關係,在此我採用採用社交能力的大小為標準來區分不同的人。

  1. 輕度:此類人群一般要麼擅長交際,跟誰都處得來,要麼就有自己固定相對封閉的圈子。對於這類人群來說,看日系動畫,跟看美劇,看韓劇,看書一樣,屬於消遣的一種,可有可無,並不是特別重要。除非是那種讓他們感覺眼前一亮,戳到他們的哪根神經讓他們感興趣才會看。總的來說,這一類人群或許從通常意義上來講不會被歸入御宅的範圍內。
  2. 入門:此類人群一般交際能力略弱於上一種,但是只是略弱。倒不如說,這種人是真正只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打交道,但是又不是特別的封閉,畢竟一來二去大多數人總有興趣交叉點。對於這類人而言,學業,或者是其他專業興趣,是排在第一位的,動畫這種消遣性的娛樂,在自己的前途面前,需要靠邊站。這種人一般會追那種著名的大作,也就是民工一類,偶爾也會看自己感興趣的番。特別關注自己喜歡的番的續作消息。
  3. 中度:此類人群一般在社交場上的關係就開始大幅度弱於上一種,一般只會和有較多相同興趣的4,5人組成一個半開放的小型團體。說半開放,是指的這個群體並不排外。也就是說,如果某個人臨時插進來,過不了多久又離開了,或者乾脆處於若即若離的遊離態,這都是可能的。這種人一般閑下來無聊會一起開黑打遊戲,或者看最新更新的動畫,挑自己感興趣的追。

  4. 深度:此類人群的社交能力略弱與上一種,一般只有1到2個比較靠近的同興趣的社交圈子。此類人群一般花費大量的時間甚至金錢在網路遊戲,虛擬社交網路(微博,QQ群,貼吧),動畫周邊上。可以說,這些人把其他人花在打理社會關係的時間用在了打理虛擬關係上,事實上這樣子做有沒有壞處,額,不是我想討論的重點。

  5. 重度:此類人群的社交能力已經接近最低值。所以在社交關係網中,他們常常成為團隊凝聚力的犧牲品。所謂團隊凝聚力,很多時候建立在共同的敵人上,所以很多團體都會選擇一個團體或者一個人,表達這個團體的價值取向,同時拉攏所有人。比如A天天炫富,那麼這個團體只要通過鄙視A的行為,既確認了共有的觀點,又獲得了共同的話題,還取得了優越感,簡直是組團利器。需要注意的是,這類人群不會打理真實的社交,同時虛擬的社交也不甚理想。到了這個地步,其實他們的生活很大一部分是由他們自己決定,而非小團體決定,所以他們的「宅」與否更多偏向於個人差別。

「可能存在的區別,比如情緒化,封閉性。」,這是題主的想法。不過在我看來,不論「御宅」,「宅」這個詞,作為動畫愛好者而言,具有明顯的開放性。因為「宅」不「宅」,是沒辦法定性的狀態,只有程度的區別。不像國籍,性別,基本是釘死的,能變更,卻沒有搖擺的餘地。所以我個人認為,「宅」也好,不「宅」也好,更接近於一個人的屬性,就跟你的身高一樣,有些人高,有些人低。從這個角度而言,「宅」是沒辦法作為一個完全的群體來研究其中的「病態心理」的;沒辦法圈定人群,說研究這個群體就是空談。

倒不如說,如果一個人很「宅」,可能會對這個人產生哪些影響,這個我覺得還是有的談的。

PS

  • 渣水平,望指教溝通。

  • 累了,下次接著寫。

  • 不匿了,小夥伴們看看就好,手下留情。


本來決定最近什麼都不寫的,然後又想來地圖炮了

我覺得集體主義的文化背景壓抑了個人選擇的表達。

和別人喜歡的東西不一樣就不行的這種從眾心理,對他人的個人自由不尊重的傳統,使得我們在追求自己的愛好的過程中給自己下絆,一方面要說服自己,自己愛好是正確的,另一方面,又要應對外來的目光。

尋找支持的時候,就會:

認為二次元就是生命,

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二次元高,

認為×××(看上去完全的三次元人物)(居然)也看動漫,所以我看也沒什麼問題,

認為×××真是神作啊,你們都看不懂哇哈哈哈,

認為這個圈子很大,五湖四海都有自己的戰友,

開始受到外界壓力的時候,就會把之前的自己完全否定:×××太幼稚了,還是來看×××(神作,美劇,電影,紀錄片)吧

等等,寫著寫著發現有一種既視感……

也許過了幾十年,我們這一代人佔領了輿論高地的時候,大家可以變得寬容一些吧

正確的心態么,我估計也沒有。我現在的(理性方面的)認識是,動漫就是娛樂,看動漫就是個愛好,和別的愛好沒什麼大的不同,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感興趣就去看就是了,何必找那麼多理由傲嬌給自己看呢。

最後說個讓人開心點的吧,聽說宅一般不會自尋死路,因為還有新番沒看呢,×××和×××還沒結局呢……


一季一老婆現象


什麼嘛

我26歲,三次元白領,二次元御宅,三觀正的很,沒覺得哪裡病態,也沒有什麼獨特之處。

大概就是那位說的「成熟的宅」。

不過是愛好不同,有什麼好分析的呀。

這麼說來有些人熬夜看球賽,不也是宅的表現嘛。

題主要尊重別人與人無害的興趣愛好啊,世界是多元的。

啊如果是學生的話果然家長控制一下比較好,不過話說回來自制力差的人做什麼都容易沉迷啦。

至於各種網站上因為什麼CP、立場吵架的,只能說還沒長大,又甜又閑。


偽宅前來回答一下:

首先在國內的大環境下,動漫宅往往不受待見。與之鮮明對比的是韓劇迷,韓劇迷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談韓劇說歐巴,主流媒體對熱門的韓劇都會有所報道,但是動漫迷敢自爆身份的實在不多,所以就我身邊的情況而言,不少動漫迷都比較低調,基本不會暴露自己的愛好。這就導致動漫迷在現實生活中交流得很少,基本都是通過網路來表達自己對動漫的喜愛。而動漫迷多數都不會去關注所謂的熱門電視劇或者電影,這就讓動漫迷跟身邊的人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代溝,讓人覺得動漫迷普遍比較沉悶無趣,難以交流。

在其他人在高談闊論都教授、甄嬛的時候,咱動漫迷只能默默的在網上發個帖,吐槽一下今天看的新番,動漫迷大多會有點壓抑,無法在現實大聲吶喊的壓抑。

如此循環,導致動漫迷越來越沉於自己的愛好之中,三次元既然不能滿足我的社交需求,那就二次元好了。

能將二次元和三次元分開的,是正常人,傻傻分不清的,就是御宅了。為啥在日常生活帶入ACG黑話就會被鄙視,為啥別人就能大喊歐巴還能引來一片附和?誰讓你小眾啊。

奉勸各位ACG愛好者一句,看自己的動漫,讓別人說去吧。有時間去跟他們口水,還不如多補幾部番來得實在。


現在的社會本身就是病態的。

幾乎所有人都是病態的。

御宅們逃避現實,沉溺於所謂「萌」或是其他的扭曲幻想中,病態地生存著。用一個字概括他們的病,我認為是「wei」,你可以寫作「萎」,可以寫作「猥」,也可以寫作「偽」。

同時還有一些人,站在道德與智商的高地上對這群病態的人做出批判,用自己的鍵盤傳遞著真善美的高貴教義。這些人在我看來也是病態的,用一個字概括,就是「閑」。


極其容易變成憤青(憤怒的青年),一旦本命被黑立馬暴跳如雷,而且日漫粉往往黑韓劇粉說他們是腦殘粉,其實本質上我覺得他們沒什麼區別,只不過大家都是高貴冷艷罷了。他們對於事情很多時候衝動不顧一切,而且往往用動漫中的熱血台詞來當借口,淚點低,顏控,以及中二,中二是宅圈最普遍的特性,一幫人刷「今生無悔入XX,來世願生XXX」你要是真愛我不反對但是這只是二次元不要欺騙自己了OK?還有一票二次元人生讚歌啥的不是漫畫哪有這麼多團圓了熱血了淚水汗水基情友情,月有陰晴圓缺,二次元總歸是不能代替現實的。

看野良神的時候因為雪音犯下過錯死不承認導致夜斗瀕死,彈幕又吵起來了什麼雪音自己有錯怎麼不去死,雪音小天使會洗白的,後來道了個歉又是這是洗白你逗我?小天使萌萌噠~~

只有一個彈幕說道點子上了

「雪音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塑造人物飽滿劇情,你們的爭吵只能證明角色塑造的成功。」

所有的二次元只不過是作者的理想和作者經歷的現實的傳達,書是作者的靈魂,我們限於二次元就會狹隘,就會盲目,如果不從現實生活的角度去看,那就是真正的「廢宅」


御宅是一種生活方式,我認為沒有任何病態。


最大的特點是——別人幹什麼都是裝逼。

隨著御宅在中國的流行,大家都快忘記了 ,御宅在日語中的本意,是個貶義詞。指的是因為日本人口密度太大,很多人沒有辦法得到現實中的充實生活,只能訴諸於虛擬。是一種消耗最低限度物質的生活方式,宅文化和AV都是統治者為了安撫底層民眾用的,以免他們去犯罪、去鬧事。正如《娛樂至死》所說,最終毀滅我們的 不是我們厭惡的東西,而是我們熱愛的東西。

但是傳到中國以後,宅的意思發生了變化,經常用來自黑,甚至於很多人覺得,待在家裡就是宅了。很多在校學生,宿舍比較小,物質生活比較匱乏,也暫時的宅了起來。還有一些內向的人,專註於做一些事情的人,也成了技術宅。

因為宅文化所創造出來的產品還是不錯的,所以中國的宅是作為一種小眾文化出現,是現實生活的附屬品,區別於日語,完全作為愚民手段的宅。

所以在評論宅的時候,一定要分清作為本意的宅和轉意後的宅。前者當然是病態的,主要表現就是——直男癌,把一些物化女性的玩笑話當真,覺得不看AV的男的有病。還有就是甘於這樣被統治者欺騙著,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想被騙一輩子。

所以最重要的病態,就是顛倒黑白,不努力的鄙視努力的,並且覺得別人努力都是裝逼。


題主問的是御宅,又不是特指動漫類的,回答的都是批評各種動漫宅的,我有一個朋友,碼農,對各種日漫毫無興趣,只關心西方的歷史文化,玩的遊戲也是歷史類的戰略經營遊戲,經常給我百科宗教和歐洲的王室歷史(每次我都想吐槽一下貴圈真亂),這種情況算什麼,在現實中對這種人評價很低?

御宅本身的意思是對某種事物過度沉迷吧?


作為一個動漫迷,首先要澄清一下。

以前所放映的動漫的確有他們的獨到之處,國漫當然也有。

但是現在的發展到宅應該是寂寞吧。對動漫投入過多的感情,在現實中得不到發泄,壓抑在心裡,時間久了,就發展成這樣了。

或許是現在動漫的方向太多,小本子,BL什麼的,導致了太多人在價值觀還沒建立的時候就進入了誤區,產生的一種自我心理過盛,或者是中二。也許是現實里的壓力過大,作業,考試之類的,想要稍微偷懶一下【其實多回顧一下從前,這些壓力就沒什麼了,比如高中再看初中的試題】

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好事,懂得安排時間也是好事。但是這個很考驗自制能力。

呃,跑題了吧


有的人是二次元和三次元分得很開,二次元是御宅樣,三次元卻是現充樣,我覺得只是人對希望的東西的一種追求形式,但是每個人還是活在現實中,一味的逃避現實那種應該就是心理上的問題了,就像我偶爾也會覺得現實中找不到任何意義,我這種情況下也會覺得自己精神上出了問題。。。


看到上面各種圈外人扯著一些看起來很高端的文字描述一個他們根本不了解的亞文化圈子,我只想說shenmegui

首先,題主不問是不是的行為就是典型的......

再者,我不知道題主的「病態行為」的定義是什麼。

先默認題主說的「御宅」是指俠義的ACG方面的。(還有偶像宅,軍宅等等)

至少我認為「御宅」這一群體和痴迷於其他的任何一個興趣愛好一樣。

不是說你看兩部動畫,玩幾作GALGMAE就算御宅了,不投入一定量的時間和金錢,充其量算是個愛好者,就和只看旅遊雜誌的「旅遊愛好者」;只看集錦的「足球愛好者一樣」。

上面說低齡的就是陷入典型的誤區了。

御宅換個稱呼就是ACG發燒友,和攝影發燒友,汽車發燒友之類的一樣,願意也熱衷於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投入到相關愛好中去。

封閉,一定程度的排他,狂熱等等。

差別在於社會認同度不同。花錢買相機別人說你有情調。買人形別人說你「這麼大了還玩這些塑料小人」。

當然御宅文化也存在著其固有的缺點,R-18。

不過這又要說道體制的問題了,分級制度迫在眉睫。11區畢竟有深夜檔,OVA之類的東西存在。

話說回來,為什麼要用R18來攻擊整個ACG文化呢?電影不也有大製作和小電影么。


推薦閱讀:

如何用簡潔的語言向一個只看過少、青年漫的人解釋「宅」的意思?
如何評價漫畫《GrandBlue》?
虛淵玄為什麼叫「愛的戰士」?
CLAMP作品世界觀是怎樣的?
大魔王一詞源於哪裡?

TAG:ACG | 動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