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頂級的攝影三腳架比頂級測繪儀器三腳架貴那麼多,優點在哪裡?(無雲台)

經常在使用leica測量儀器的頂級三腳架。材料木材(碳纖雖然高級,但是上山下鄉經不起磕碰),據前輩說每段棍子都用專門栽培的樹木整根車制而成,對稱性好無扭曲,精度穩定性絕非國產腳架能比。也不過2000多元。需要在各種刁鑽場地放置測角精度0.5秒的儀器,穩定性比攝影機要求高得太多。

為什麼攝影用腳架動輒就要上一兩萬(就是一般的三腳架,還不說那種大吊臂)。到底好在哪裡?因為類似雲台作用的東西都長在儀器上,就不說雲台的性能,不好比。(不要說攝影機貴就花得起這個錢,測繪儀器經常隨便一個就要4k攝影機的價錢,再組合一下就更嚇人了)

真心求教,謝謝。


這問題就和為什麼光度計只要一百塊錢,但是測光表要千元上下一個意思。

攝影觀底片的燈箱,價格也遠遠超過X光片燈箱,你說哪個要求高?

有利可圖,故而為之。

退一步說,攝影人確實夠賤的…

木架子國內前幾年流行過德國的一款,名字一時想不起來,不過無所謂。我看過,精度和工藝肯定是不如測繪三腳架的。也要1800大洋,還真有人買。

至於 @李寺 提到的Linhof架子,我從國外買過一個,後來嫌重就出給別人了。不過是老款,淺色的。那東西我一直懷疑是第三方OEM,因為做工其實就那樣,結構上也沒什麼新意。蜂鳥上應該還能搜到當時的紀錄。出手的價格自然比測繪架子貴的多,有人買,市場就這行情。

你那個圖看不到,我貼我的圖了

結構上是一樣的。

說回來,相機三腳架除去相對輕巧便攜,沒什麼優點。

穩定性公認是木頭架子好,木頭本身有減震的效用。

要再穩當就上廣播級三腳架,五位數。值得不值得呢?…主要人不差錢啊


誤區啊,很多人沒搞清楚到底是腳架貴還是雲台貴啊。

而且攝影和攝像區別極大,幾乎無法通用。

第一,自重,常見電視攝像機5公斤以上比較常見,而廣播級700線以上的如松下2100P系列,重量7.5~11公斤(看配廣角還是演播室單倍)。電影機就更不用說了,常見的red系列加鏡頭並不重,但是一般要加斗子(前遮飛)、灰片、後掛配電,10公斤很常見,而一些座機(如演播室3000P星球)自重高達25公斤……帶了頭包和伺服30公斤很常見,另外還有掛載電控搖臂的大型腳架等。

第二,工作強度,攝像不是固定拍攝的,要不停的轉場,在轉場中產生的損耗、晃動,環境影響都註定它必須更可靠,另外就是使用率,腳架一年365天,幾乎天天都在用,對本體材質要求極高,而且環境也比較惡劣。拍攝中腳架轉場次數多,頻率高,強度大

第三,就是雲台等精密件了,這個壞了基本就廢了,拆鍋子吧。腿其實還無所謂,材質基本就那些,最好目前也就是碳纖維和鋁(演播室星球座機),所以雲台更是重中之重。

第四,我從1000(1000以下沒有能用的)到幾萬的都用過,基本5000以下都堅持不到兩年,5000以上才能說用得住。可能才開始來說,一次投資比較大,但是實際上來說,這個能用好的還是用好的吧。

這是全國電視台中最常見的腳架,利拍系列,根據云台阻尼和雲台板不同從4500~6000不等(也有三段高端的上萬),能用多少年呢:一般五年,保養好可以一直用,能用到架子都壞了雲台都沒事。一般電視台都在300~500套,大一些的電視台保有量都是五七百套,這玩意強大到什麼程度:返修率不足百分之一,而且問題都是個人使用錯誤或者碰撞壞的,正常使用壞的幾乎沒有,就這個工藝和耐造,這個價格真很值了。

至於為什麼腳架貴

攝像機腳架從1000到5000最常用,但是這個價位國內產的幾乎沒有一支能用到2年的,一些高端的也是進口雲台貼牌,所以這個行業到了一定高度,全都是進口產品了,能不貴嗎…


說裝逼的我也是服了啊

猜猜看這一套下來多少錢啊(滑稽臉)

你給我幾千塊錢的腳架真的可以嗎

還有這個

架在三腳架上的搖臂,重量你猜

還沒完呢,大招來了


上一兩萬的攝影腳架也不多吧,上萬的都是頂級的腳架了。捷信的也就四五千的價位。又要輕又要穩,自然就貴咯。


o(╯□╰)o………

目測題主其實說的是攝影機腳架…

樓上大部分提及的都是圖片攝影腳架,單純從功能上說,兩者功能性完全不同…

圖片攝影腳架主要需要在足夠的穩定與多角度等功能的前提下,提供便攜快速等功能,基本很少有超過10斤的架子(論斤算已經很過分了…)

而專業的電影攝影腳架:

1 需要足夠的承重能力

很簡單,比如我全套艾麗莎加上變焦鏡頭加上大斗加無數配件,總重量絕對不少於60斤,一般的腳架根本不行。而且再加其他配件很可能更重…況且我還需要在腳架調整高度並鎖死後同樣能保持腳架穩定,這就已經很坑了…

2 在有足夠的承重力之後,還需要在攝影機推拉搖移時紋絲不動。

照相機安裝在腳架上之後幾乎是不動的,而電影攝影機安裝在腳架上之後需要各種亂動,我無數次遇見坑比腳架在某個連接處的螺絲稍稍有一點點松,於是乎攝影機畫面搖出來就是不爽…對於必須要精緻考究的電影攝影來說這幾乎是災難…

3 在以上兩個條件都可以的情況下,腳架同時還要堅固

你妹電影片場苦逼成什麼樣子大家估計想不到……各種場面各種危險風吹日晒雨淋等等…腳架要是拍一部戲一個月,拍一半壞了那就鬧了…

基本就是這些,功能性不一樣所以生產目的也不同,樓上好多說貴的腳架裝逼…呃…

我常用 O"connor的腳架,估計一般人都沒聽過…比如 O"connor 2575B全套 腳架加雲台配下來大概得20多w,總重量估計和我差不多沉…每一次換機位就想死…

真不是裝逼……


曾經在一個工作室用到過一個曼富圖的三腳架。

首先說一點,曼富圖和捷信一般是歐洲生產的,那個曼富圖的架子上赫然寫著Made in Italy,這裡就是要收關稅的。

其次很多高端三腳架用碳纖維製造,雲台用鋁鎂合金,連接處用浮石,成本很高不比木頭低多少,要是用原木製造,那還是木頭貴一點。

再者從我用了曼富圖的體會來講,高端三腳架使用極為方便,它幾乎沒有多少旋鈕,都是採用彈簧按鍵和拉扣的,可以快速變形,而且還考慮了人體工學,拉扣的阻尼都比較合適。舉個例子,我的思銳腳架的球形雲台的球鎖是一個轉的,相當於一個螺絲轉進去頂住球體。曼富圖時候拉扣,拉杆垂直鎖定,拉杆水平為釋放的自由活動狀態,拉杆可以停在水平和垂直的90度範圍的任意位置。假如你要快速鎖定球形雲台,思銳就是要把轉盤轉進去,這個動作很慢,曼富圖就是拉一下很快速,這就是設計的區別,裡面有很多工程機械結構的東西。

再加上重量、收納和承重的考量,相機用三腳架都可以輕易達到1000-2000的價格。攝影機的更貴也是自然的。


高端腳架無非是這麼幾點

  • 穩定
  • 承重
  • 自重
  • 收納體積
  • 極端條件耐用性
  • 高度調節範圍

當然,這些要素里,有一些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

題主說的測繪儀腳架不是很了解

自重多少?收納以後攜帶是否方便?高度可調?

以上都是以普通的 135 及 apsc 等輕便單反為標準來說的。貌似有一些大中畫幅的玩家會用類似測繪儀這種腳架,對他們來說,出門基本靠車,所以重量可以完全無視。


這種測繪儀的沒用過,但是紅外線水平儀的架子倒是老見,也曾試過,但是放棄,原因很簡單:介面不對。。。但是從工程器材和攝影器材的對比來看,有以下幾點:

1. 美觀度:工程器材的外觀不如攝影器材。

2. 便攜度:你說的那個腳架收納起來的尺寸遠比攝影器材大很多。另外,總重量也會沉n多。你試想以下,帶那麼大的物件爬山去拍星夜,是多恐怖的一件事兒?

3. 裝逼度:不解釋,不用說什麼價格,外觀決定一切。

4. 利潤:器材本身可能差別不大,但是只有做到以上三點,才能保證利潤的高。而且攝影這事兒,大多和工程的實用性相差很大。

本人臆測,歡迎拍磚。


我就猜測一下吧。

我是學習地圖學的,測量用的三腳架也用過。

如圖,測量用的三腳架求的是穩定,中間也就一個螺絲紐扣。說實話,自以為技術含量不高,測繪儀器要求是個穩嘛,而且沒有任何需要附加的功能。重點在於木頭的材質上。

偶爾玩玩攝影。感覺三腳架這東西,市場劃分十分明確了,高中低檔,高檔價格下不來,很重要的原因是低檔還要買啊。市場競爭這麼激烈,各家拳頭產品,旗艦的東西,一定會虛標些價格的吧。

攝影不同於測繪,測繪賣腳架和儀器差不多是一家,leica估計也不太會在腳架這種已壞的東西上坑用戶吧,而攝影不同,賣腳架的和相機不是一家,賣腳架的需要保持自己的利潤率,賣相機的也沒有賣便宜腳架的動力。

然後,測繪用的腳架太重了。背兩個腳架就很累了。還要走來走去,但畢竟作業範圍不大,好幾個人集體行動。

攝影的腳架多輕啊,我都不會對中整平調焦了,水平不重要,但便攜太重要了。攝影基本都是自己吧。


看了一下,貌似都是攝影界人士的回答。我一個測量人來說說吧。

我是做測量的,不知道你們攝影設備怎樣。我就說說測量的設備吧。

首先是美觀。

我們的木腳架,又大又笨重,肯給你不好看啦。扔路邊都不會有人撿走,外人看來幾塊爛木頭有不值錢。

對,就是看起來像爛木頭(其實是好木料),所以價格就不能貴呀。

我們測量,買儀器送腳架的。所以,就算單買腳架,也不會花大價錢吧。就像你買個電腦,附贈一條電源線,你會花大價錢去另配一個電源線嗎?

便攜性。

不知道你們攝影腳架怎麼樣,我只知道我們測量腳架都很笨重,只能把三條腿收短,不能像你們那樣摺疊。也沒有你們那麼多零件,就三個腳的固定螺旋,和一個固定儀器的螺旋。又粗又大又重,長期外業,外觀也是髒兮兮的。

材質。

測量腳架一般都是木質的,也有鋁合金的。用鋁合金就是嫌木質的太重。

不過鋁合金不耐用,容易壞。

所以,這些木頭疙瘩肯定沒有你們那些寶貝精貴。

還有就是,一般測量,一個站擺很久,不像攝影需要找角度,找光線,不停的調整吧。


leica這個b架子確實比國產的好點,但時間長了照樣得塞紙片


我覺得還有以下情況值得考慮:

1)高端腳架量少+品控嚴格+渠道控制嚴格,宣傳費用以及渠道費用佔據相當大份額。

2)對於極端情況考慮


我去淘寶搜了一下,萊卡的沒找到,看見一個仿萊卡的,6.5kg,單重量一項就被斃了,收納還不方便。捷信gt2540l只有1.83kg,承重12kg,最末一節使用「海洋」鎖,可以防沙防水。木頭腳架總不能經常放水裡,插泥里吧。


簡單來說,三腳架可以分為相機三腳架和攝像機三腳架兩大類。三腳架價格貴與便宜,與性能、質量絕對有著非常大的聯繫,最重要的是一點「穩定性」。

價格貴絕對與產品自身有著很大的聯繫,一陣套三腳架系統包括三腳架、雲台、快裝系統三大主要部分。 普通的相機三腳架和專業攝像機三腳架有著很大的區別,所以在價格上區別也很多。一套頂級的相機三腳架價格可能過萬,但是一套頂級的攝像機三腳架價格可能會超過10萬,主要區別還是在以下幾個方便:

1.承重。攝影拍攝用的機器有大有小,而且還有鏡頭、遮光斗等各種附件,一些大的電影機加起來中路就非常大了,對三腳架、雲台的承重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要知道承重越大、價格也就會越貴。

2.穩定性。在專業的拍攝中是不能出現絲毫抖動的,特別是在影視劇拍攝中環境不同,也比較複雜,因此對器材的要求自然非常高。在任何環境中都不能出現抖動,因此產品在設計上要特別的嚴謹。

3.耐用性。一套普通三腳架和頂級三腳架相比,耐用性是可以對比的。一些好的三腳架用上多年都不會出現問題,而一些質量差的用上幾月就有可能出現問題。

從整套三腳架系統來說最貴的不是三腳架,而是雲台部分。特別的專業影視拍攝中都是使用的液壓雲台,這種雲台承重大、穩定性好。液壓雲台根據承重大小的不同,價格區間也相差非常大,從幾千到幾萬的產品都有。

像專業的電影製作拍攝中液壓雲台的承重都是比較大,就像上面提到一樣所用的攝像機和各種附件多,因此承重比較大。像國外、國內電影製作拍攝中一般比較頂級的三腳架雲台 如:歐科諾2575D(8萬左右)、加通尼 Maxima(7萬左右)、 薩拿Cine 30 HD (5萬左右),這些雲台的承重都比較大,可以滿足各種大型電影攝影機的使用,而且本身性能質量非常的好,所以價格不菲。

在影視拍攝中用到的一些器材絕對都是一分錢一分貨,像基本的攝像機三腳架、攝像搖臂、斯坦尼康等等都是如此,價格與質量性能成正比。所以一些器材在外人眼中肯定是「天價」,但是貴的絕對是有理由。


這兩個架子的商品屬性不同,所能夠承載的附加值也不同。就這麼簡單,單從材料和工藝成本來比較都是瞎扯,一部幾百塊的手機或表要比這些架子製作工藝複雜的多吧。測繪的架子只有單調的工具屬性,搞藝術的架子就不一樣了,強調逼格也好、情懷也罷,可附加的噱頭太多了。還有相機利潤很透明,就靠賣攝影附件賺錢了。買過一個200多相機三腳架,抓住強度和便攜性這兩點後,越便宜性價比越高。


有GT 3541ls和GT1531和R2004 來答一下。

測繪儀,只要求穩,大多是在平地,大型攝像機的架子也一樣, 一般只有一個傾斜角度。最大缺陷還是,不能收縮。這對於對移動要求高的是不能忍的。

其實為了穩定也有人用鎂鋁合金的重型架子,同樣:需要車載。

如果爬高山:我用1531+p0,重量一共是1.26kg+0.28kg 加器材。

平時行動最多帶3541ls+z1,重量1.96kgm+0.4kg。

你搬個不能摺疊的木頭試試!

現在不少中大畫幅使用者也開始傾向於便攜架子了~


一個是嚴肅的生產工具,一個是有裝X性質的類奢侈品。


攝影三腳架追求穩定的同時極度的輕便,用的是頂級碳纖維

捷信海洋系列更是在每一個角落都用心良苦,泡在海水裡都不會生鏽

而測繪三腳架,不需要輕便,不會泡水,有車子載著到處跑


推薦閱讀:

如何看SCI被賣,對科研人員有影響嗎?
如可看待(評價)甘肅檢驗檢疫局順利驗放10隻獵隼前往卡達?
怎樣判斷一位教授的科研水平與他在所處領域的地位?
怎麼靜下心來專心做科研,不為俗事所擾?
和導師相處不愉快,對大方向的看法有根本不同,無法求同存異,並且被導師誤會,有沒有可行的辦法解決問題?

TAG:攝影 | 攝影器材 | 科研 | 測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