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 Peer Review?


忙了一天發現被推薦到知乎日報了,惶恐至極,特對答案進行修改和完善。由於本人處於化學領域,所了解的也是一部分物理和大部分的化學以及生物方面的投稿以及評審情況,所以難免會有所錯漏,評論中有許多知友指出了在其他學科中的不同情況,在此更新於答案起始處。

  • 根據 @金秉文、 @丁峰、 @王贇 Maigo等知友提出,對於計算機領域,由於大部分的稿件會投到會議上,而絕大部分的會議論文都是雙盲審稿,所以情況和其他領域有所區別。也就是說作者和審稿人互相不知道對方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我在下文中提到的第二個局限性。
  • 根據知友 @胡平指出,在數學領域沒有我提到的流程中「作者提供審稿人」的情況,審稿人完全由編輯決定

在這裡再次感謝評論中的知友們幫助我完善這個答案,由於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在讀學生,自己很難了解所有的研究領域,所以希望大家不吝賜教,我也會盡我所能來完善這個答案,讓大家能夠對Peer review的過程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20140714的分割線---------------------------------------------

在組裡做了一段時間了,自己的論文經歷過Peer review,也嘗試過代替導師對一些論文進行Peer review,這裡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制度。

本人是化學領域的研究生,所以這個答案主要針對的學術界的情況。在工業界和商業界也同樣有Peer review的情況,但是這就是我完全不了解的領域了,這個答案中暫時不予考慮。

Peer review,中文一般翻譯成「同行評議」或者「同行評審」,它的定義可以參考維基百科同行評審

同行評審(Peer review,在某些學術領域亦稱 Refereeing),或譯為同儕審查,是一種學術成果審查程序,即一位作者的學術著作或計劃被同一領域的其他專家學者評審。一般學術出版單位主要以同行評審的方法來選擇與篩選所投送的稿件錄取與否,而學術研究資金提供機構,也廣泛以同行評審的方式來決定研究是否授予資金、獎金等。

同行評審程序的主要目的是確保作者的著作水平符合一般學術與該學科領域的標準。在許多領域著作的出版或者研究獎金的頒發,如果沒有以同行評審的方式來進行就可能比較會遭人質疑,甚至成為某出版物、作品是否可以被稱為學術出版物的主要標準。

簡單來說,Peer review就是讓多個待發表論文所處領域的專家對其提供意見,從而協助編輯判斷文章是否適合發表的過程。下面個人簡單解釋一下這個制度、流程和局限性;鑒於本人並非專註於期刊發表領域的專家,所以答案難免具有一定的不足,如果有問題望及時指出。同時,此答案所涉及的情況和流程都針對自然科學界(特別是化學和生物)中上水平的期刊,用一個不太準確的分類來定位的話,基本是SCI分區中三區以上的期刊。

首先,一般的學術期刊會有一個主編和多個負責不同研究方向的副主編,一篇論文在完成後投稿到一個期刊並發表的流程大致如下:

作者投稿——主編收到稿件——主編將稿件轉發給某個合適的副主編——副主編將稿件送給論文所在領域的專家進行評議——副主編匯總建議,對論文提出意見——論文被接收,或修改後接收,或拒收。

這個過程中,由副主編進行的,將論文送到大於等於兩個審稿人(Referee)手中,讓他們對論文是否適合發表提出意見的過程,就是Peer review

然後介紹一下Peer review是怎麼進行的。

當論文被提交的時候,作者會給編輯去一封信,用來簡單介紹自己論文的重要性以及為什麼要在這個期刊發表,這封信被稱為「Cover letter」。在這封信的末尾,作者需要建議一些審稿人並提供他們的聯繫方式供編輯參考(在數學方面似乎不需要作者提供審稿人,全部由編輯決定)。一般來說,編輯會在這些作者建議的審稿人中選擇一個,再根據自己對該領域的了解選擇另一個審稿人來進行Peer review過程。如果兩個審稿人的意見一致,那麼副主編一般會採用他們的意見;如果意見不一致,副主編一般會選擇第三個審稿人作為仲裁。需要注意的是,同行評議只是一個參考,文章是否被接收的決定權在且只在於副主編

順便上傳一個與此相關的介紹供大家更深入的了解Peer-Review,這是Dr. Rainer Glaser給我們上課時的課件,可以在他的主頁上找到更多的知識,分享請註明出處。

接下來寫一下Peer review的具體流程。

當論文被提交,並被主編轉發到副主編辦公室後,副主編會對論文做一個簡單的判斷。如果他認為值得審核,就會把論文轉發給兩個或更多的審稿人手中,Peer review過程正式開始,這個過程也被稱為「送審」。

需要注意一下,送審的過程中,作者的名字是公開的,也就是說審稿人可以看到論文作者是誰;但是審稿人是匿名的,作者不會知道自己的論文經過了誰的審核(這個情況僅限於期刊,對於會議論文,特別是計算機領域的會議論文,似乎更多的是雙盲審稿)。

審稿人對論文提出意見之後,意見匯總到副主編辦公室,如果副主編沒有決定直接接收或拒收這篇論文,那麼他就會把審稿人的意見轉發給作者並且要求作者針對意見逐條進行回復,同時根據意見對論文進行修改。在回復之後,Peer review過程就已經結束,副主編會根據作者的回複決定是否接收這篇論文。雖然審稿人會看到作者給他的回復,但是一般情況下他不能再發表意見。

最後說一下Peer review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其局限性。

  1. 因為Peer review的過程是免費的,雖然審核一篇論文是一個相當消耗精力的工作,但是編輯部並不會為此提供報酬,這使得一些教授不願意在這個過程中花費太多的精力。果殼有一篇翻譯的文章,鏈接貼過來供大家參考 同行評議還要免費多久?評論中@張旭提到Nature投稿需要審稿費,這個我不了解,如果有審過Nature稿件的歡迎現身說法,不過仍然確定的是這種情況是極少數的特例。

  2. 有很多審稿人在評審的時候不夠公正、過於主觀,這也是科學界區分派系,互相拉關係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很多時候,一些論文能否在高質量期刊發表的界限相當的模糊,加上作者的名字是公開的,這就使得Peer review制度具有相當的彈性可供操作。一些非常常見的情況包括但不僅限於審稿人對熟人的照顧、審稿人對某些國家作者的歧視等。正因為如此海外大牛課題組的工作學習經歷才變得重要,當一個作者熟識了許多同行,在Peer review中就更有可能得到正面的評價。而這樣的結果也導致了高質量期刊存在相當一部分沒什麼意義的灌水文章,而一些很出色的論文只能發表到次等的期刊上。

  3. 如前文已經提到的,Peer review只供參考,副主編的的決定才是關鍵因素。副主編在論文的評審過程中權利過大,而且同行評議又不是一個透明的過程,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 舉個例子也許會比較容易理解。假設某作者有一篇論文投稿,但是副主編自己也在進行這個工作並且即將完成,或者副主編對這個作者本人存在偏見,那麼副主編就可以同時將論文發給多個審稿人,然後忽視掉其中贊同的意見,將其中持反對態度的審稿人意見發送給作者並作為拒收論文的依據,這是現實中已經發生過的情況。

  • 再舉個例子。前段時間有一個教授,在投稿時將Cover letter末尾的推薦審稿人聯繫方式的郵件地址都改成了自己註冊的類似的郵件地址,然後自己審核自己的論文……


關於學術文章的peer review,@Smile Zhu的答案已經很全面了,在此補充幾點:

1. 關於作者和審稿人。我接觸到的幾個期刊的情況和 @Smile Zhu提到的差不多,作者是公開的,審稿人是匿名的。不過,如果你對你的研究領域比較熟悉的話,還是可以判斷除你指定的審稿人之外的另一位審稿人的身份的。一般來講,這位審稿人一定是在該期刊上發表過比較多的文章,而且他所研究的方向和你的文章內容密切相關,同時在評審意見中,他基本上都會建議你引用他們課題組的文章或根據他自己的研究情況對你的literature review部分提出意見的。

建議:

在你發表文章之前,最好能夠對審稿人的身份進行預判。這就要求你要對擬投期刊上過往的與你研究課題相關的重要文獻進行梳理、綜述,關鍵時候還要進行引用。由於審稿人及其課題組的工作一般都會與你的研究方向密切相關,如果你連他的文章都沒有引用過,那麼他必然會對你的工作質量(至少是literature review的質量)產生質疑。同理,如果你沒有引用過你擬投期刊的相關文章或者引用得比較少的話,(副)編輯也會對你的工作產生質疑。

2. Peer Review的公正性。從個人及我導師的經驗上來看,確實存在 @Smile Zhu說的第2條的問題。這種現象對於新手們來說,尤其是導師在學術圈聲望不高的情況下,會比較痛苦。不過這種現象客觀存在,必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雖說學術研究是一項很嚴謹的事情,但數據造假、實驗造假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對於工科這種很難做到完全控制變數的學科來說更是如此;所以,如果沒有你及你導師在學術圈的聲望給你背書的話,Peer Review的要求自然要嚴格一些。

建議: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學生能做的,只能是儘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更多的,還應該是課題組的導師要在學術圈更活躍一點,更多地在國際學術會議上與編輯們進行互動,並用高質量的工作和學術報告提高自己在學術圈的聲望。

3. (可能更適用於工科及實驗科學一些)Peer Review的審稿意見是如何決定的?我導師給定評審意見的方式很簡單,如下表所示:

也就是說,創新性是決定你的文章生死存亡的關鍵性因素。如果你的方法真的沒有被他人使用過,而且確實對解決實際問題有效果,實驗過程稍有不嚴謹或是文章表述有些疏漏都是可以讓你拿回去改的。但是,如果你的文章沒有創新點,那麼你做的工作量再大,文章寫得再漂亮也是沒什麼用處的。

按我理解,對於工科或大部分實驗科學來說,一般創新性可以體現在三個方面,即問題新、方法新、數據新:

所謂問題新,就是你解決的問題過去沒有人解決過,而又是與工業生產密切相關的。比如別人過去都做PM10,你做PM2.5等;

所謂方法新,就是你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過去不一樣。可能是採用了新的實驗手段,可能是採用了新的數據處理方法,可能是採用了新的理論公式或數值模擬方法等;

所謂數據新,就是你得到的數據結果是領先於行業水平的。可能是達到了更低的檢測限或更高的精度,也可能是發現了一些過去理論無法解釋的異常現象等。

當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上述三點相互之間也是緊密聯繫的。如果你的文章能夠做到上述三者兼而有之,又能在理論解釋上找到堅實的立足點,那麼你的文章就具有非常高的發表價值,這個時候我們再討論你怎麼表述地更嚴謹,怎麼能表述地更符合期刊要求的問題。如果一點都不佔,那通過評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建議:

寫文章就是要圍繞自己的創新點,包括Cover letter裡面的那些唧唧歪歪,都是為了讓reviewer和editor相信你的文章是具備創新點的,是具有發表價值的。在開展科研工作及撰寫文章之前,一定要通過literature review、與導師反覆商議討論等過程,去確立自己的創新點,在這上面花再多的時間也不算多。


圖1

如圖1所示,這就是「peer review 」,中文叫「同行審閱」。


peer是同伴,同行的意思,主要指相同能力水平的人,review是審閱性的檢查的意思,所以peer review多翻譯成同行評議,多用於期刊、會議以及基因項目的評審。

主要是學者A針對某期刊投稿,期刊組織者會根據這篇文章的研究領域找相關的學者專家B等人進行審閱,來判斷是否錄用該文章,這一過程就可以稱為同行評議。

目前同行評議的主要研究點集中於如何尋找合適的評議人來進行評議,提高效率也避免人情利益等因素。


全會一致で教授の數百人を採用


魅族評價小米的容量,小米評價魅族的充電速度。


上課的時候說基本所有的文章都是peer reviewed。不過真正去判斷的時候還是很茫然。。。是有很多references?


抄作業叫複製粘貼,抄完以後,負責任地把作業里的錯誤告訴同學,並把抄完的作業作為回報給他參考。這種行為還有一個詞叫:同行評審,英文是 Peer Review。


還有一部分是under review,都是在審的意思,可能不同期刊有不同的說法吧


Peer Review實際比樓上講的要寬泛得多,在企業集團裡面,一家公司的財務負責人去審核另外一家公司的財務賬目,也叫Peer Review,沒那麼強制的限定說只能是學術成果。


「同行評審」,常見於各專業領域。說實話,不是同行,外行也只是來打醬油,看熱鬧的。比如W A N O(世界核運營者協會)就會定期組織模範電站的專家對散落在世界各地運營的商業電站進行peer review,以期提高電站整體的核安全水平。


Peer review 中文為同行評審,是大多數國際期刊對投稿論文進行篩選的其中一個過程。很多時候,研究生和剛開始科研生涯的科研人員可能不是很理解同行評審是什麼就開始發表論文了。

同行評審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領域的專家對文章進行評價,就像是一個專家諮詢系統,可以幫助期刊編輯決定投稿論文是否值得發表。

早先,投稿的稿件是由期刊編輯進行篩選的,但隨著專業學科和論文數量的增加,在編輯能作出最後決定之前,有必要邀請學科領域的專家參與稿件的篩選。作者要記住,審稿只是對研究質量進行批判性評價,審稿人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修改建議,最終的結果是接受還是拒絕則在於期刊編輯。

同行評審的類型:

不同的期刊採用不同的同行評審方式來評價研究質量,現有單盲、雙盲、公開同行評議和發表後的同行評議等方式。不論採用何種模式,同行評議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驗證研究,保證所發表的研究具有全球性的影響。

同行評審機制有什麼問題?

同行評議制度存在一些問題有:決策延遲、審稿人的偏見、剽竊、利益衝突等。此外,儘管同行評議不涉及金錢交易,還是有許多看不見的成本,主要是審稿人和期刊編輯所花費的時間。也有許多學者對同行評審是否應該免費抱有不同的看法。總的來說,同行評審機制具有門檻的功能,最終的目標是確保發表論文的高品質。

如何回復同行評審意見?

回復同行評審意見這件事對資深的作者來說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有時候評審長篇大論的意見會讓你很難判斷要回答的點有哪些,所以在收到評審意見的時候,要認真仔細閱讀幾遍,讀第一次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評審沒有那麼理解你的研究或是評審的意見不合理,有時候你甚至會感到被冒犯了。如果你有這種感覺,給自己一點時間平復情緒是很重要的,不要在帶有情緒時回復意見。你可以在接下來的幾天反覆多讀幾遍,有目標的讀了幾遍後,你就能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評審的觀點,頭腦也會變得清晰,你便知道該如何回復。

首先,找出評審認為的主要問題,例如,評審意見是否都是針對研究方法?還是質疑你解釋研究結果的方式?你是否有其他的數據能加進論文里支持你的論點?一旦釐清評審認為的主要問題,就能繼續進行下一步,撰寫回復。

如果評審給的意見是長篇大論,試著把它們列成幾個點,方便你逐點回復,如果有任何意見可以從不同角度解讀,在回復的開頭說明你是怎麼理解這項意見,然後再開始你的論述。

回復同行評審意見的 do 和 don"t


維基百科中"review"詞條的解釋(節選):

A review is an evaluation of a publication. 評論是對諸如出版物的作品的估值。In addition to a critical evaluation, the review"s author may assign the work a rating to indicate its relative merit. 除了關鍵評價之外,評論的作者可以為作品評級以指示其相對優點。

In academia

學術領域的解釋

A peer review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scholars or scientists assess the work of their colleagues that has been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in the scientific or scholarly literature.同行評審是學者或科學家評估他們同行的工作成果(用於發表的學術文獻)的過程。

維基百科中"Peer Review"詞條的解釋(節選):

Peer review is the evaluation of work by one or more people of similar competence to the producers of the work (peers).對一個成果的同行評審是與該成果作者能力相似的人對該成果的評價。It constitutes a form of self-regulation by qualified members of a profession within the relevant field.這構成了一個領域內由專業成員進行的自我監管的形式。Peer review methods are employed to maintain standards of quality,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provide credibility.採用同行評審方法是為了維持質量標準、提高成績並提供可信度。In academia, scholarly peer review is often used to determine an academic paper"s suitability for publication.在學術界,學術同行評審通常用於確定學術論文是否適合出版。

Professional peer review focus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professionals,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quality, upholding standards, or providing certification.專業同行評審側重於成果的專業表現,以提高質量,維護標準,提供認證。 In academia, peer review is common in decisions related to faculty advancement and tenure.在學術界,同行評議在與教師晉陞和任期有關的決定中很常見。

A prototype professional peer-review process was recommended in the Ethics of the Physician written by Ishāq ibn ?Alī al-Ruhāwī (854–931).一千多年前的「醫生倫理學」中推薦了一個專業同行評審過程的原型。He stated that a visiting physician had to make duplicate notes of a patient"s condition on every visit.其中記載,訪問醫生必須在每次訪問時重複記錄患者的狀況。When the patient was cured or had died, the notes of the physician were examined by a local medical council of other physicians, who would decide whether the treatment had met the required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當患者治癒或死亡時,這些記錄將由其他醫生組成的地方醫學委員會檢查,該委員會將決定治療是否滿足所需的醫療護理標準。

Professional peer review is common in the field of health care, where it is usually called clinical peer review.Many other professional fields have some level of peer review process: accounting,[4][5] law,[6][7] engineering (e.g., software peer review, technical peer review), aviation, and even forest fire management.許多其他專業領域也存在同行評審過程。

Scholarly

學術同行評議

Scholarly peer review (also known as refereeing) is the process of subjecting an author"s scholarly work, research, or ideas to the scrutiny of others who are experts in the same field, before a paper describing this work is published in a journal or as a book.學術同行評審(也稱為裁判)是指將作者的學術成果、研究或想法(在發表出版之前)投入審查的過程,審查人員是同領域的專家。The peer review helps the publisher (that is, the editor-in-chief or the editorial board) decide whether the work should be accepted, considered acceptable with revisions, or rejected.同行評審有助於出版方(即總編輯或編輯委員會)決定是否應接受該作品、修改後接受或拒絕。 Peer review requires a community of experts in a given (and often narrowly defined) field, who are qualified and able to perform reasonably impartial review.同行評審需要作品所在具體領域的專家團體,他們有資格並能夠進行公正合理的審查。Impartial review, especially of work in less narrowly defined or inter-disciplinary fields, may be difficult to accomplish, and the significance (good or bad) of an idea may never be widely appreciated among its contemporaries.公正的審查,特別是在未定義領域或跨學科領域的工作,可能很難完成,一個想法的重要性(好或壞)可能永遠不會被同時代人廣泛讚賞。Peer review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necessary to academic quality and is used in most major scientific journals, but does by no means prevent publication of all invalid research.同行評審通常被認為對學術質量是必要的,並且在大多數主要科學的期刊中使用,但決不能防止所有無效研究的出版。Traditionally, peer reviewers have been anonymous, but there is currently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open peer review, where the comments are visible to readers, generally with the identities of the peer reviewers disclosed as well.傳統上,同行評審人是匿名的,但是目前有大量的公開同行評議,其中評論對讀者可見,一般還具有公開的同行評審者的身份。

綜上,同行評議針對的事項是『外行所難以審查的』、『重要的』、『難以通過一個規則量化評價的』。對評審專家來說,這是個良心活,因為外行可能根本不具備對評審過程和內容的監管能力;編輯對於評審結果的內容往往不能完全理解把握,只能通過評審人的頭銜或評審態度等其他指標選擇是否信任;對於作者而言,遇到不公正的裁判是難免的,但目前來看雙盲同行評審可能已經是最公正的評價機制了。


即,同行審閱


記得某一年的考研英語閱讀介紹過這個…


同行評審


抄作業的同時又幫著看看答案是否正確


推薦閱讀:

怎樣評價鄧曉芒的學術水平?
如何看待武漢大學「千人」專家舉報同校「長江學者」李紅良涉嫌學術造假,以及當事人回應不存在造假?
能不能形象的介紹一下 shapley 值法?
學術研究為什麼離不開論證或文獻引用?
現在的學術論文里存在數據造假的情況嗎?

TAG:學術 | PeerRe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