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銀行大而不倒?
這句話中的銀行有特定的範圍么?這樣的現象合理嗎?
現在的回答里,大多提到的是商業銀行,而沒有投資銀行啊。
簡單的說,很多的銀行,保險公司(AIG),放貸公司(兩房)都在一條船上,尤其是大銀行,一個不行了,不僅僅其他銀行會受到牽連,甚至國家經濟都會受到牽連。
不像你家的錢和鄰居老王家的錢,錢沒有交際,你倆之間完全沒有流動性。但是資金在銀行間的流動性非常大,有直接或者間接的直接關係,或者在金融產品上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範圍的話,一般是投資銀行,在他們的MBS和其他的抵押方面。
沒事翻翻那本大紅書 《Too Big to fail》或者看HBO的同名電影。
大而不倒這個翻譯我覺得有一定問題,但是很簡潔符合出版和交流。按照金融危機的故事背景的理解應該是: 太大了,以至於不能倒下,否而後果不堪設想。
關於後來追加的問題,為什麼大多講商業銀行,講投行的少 我追加回答:
我個人認為 大而不倒的背景就是講投資銀行的。大而不倒的書也是圍繞著主子(美國政府),正房(商業銀行)一起救助小三兒(兩房,投資銀行)的故事。商業銀行沒有必要在這裡提出。 商業銀行穩得一筆,這事盈利模式決定的,所以基本沒啥事兒,反過來,投行的盈利模式屬於那種利大風險大的。有的商業銀行是投資銀行的救助者。比如美國銀行收購美林。
金融學 經濟學小白 完全沒在金融行業工作過,但是很感興趣。上面言論是自己通過有限書籍理解後寫出來的。斗膽回答。求指正同時輕拍。
p.s. 現在很多知友都不喜歡直接回答問題,這事為啥? 正面回答一下我還能學習一下。相對來說,這個「銀行」有限定,國家財政兜底的銀行,除非國家破產,或者有其他考慮,這種銀行才有可能會倒···國外,一般的商業銀行其實很容易倒,但是一般都是兼并,並不是突然蒸發,什麼都沒留下。國內,個人感覺,信用社吧····國家政策就是讓它滾蛋···再大也要慢慢倒。如果一個國家中,大型銀行倒了,對經濟的影響是致命的,是會從金融上蔓延到實體經濟···如果實體經濟出問題,這個國家基本上就癱瘓了。因此,不論哪個國家都不可能讓銀行影響到實體經濟,這樣先別說民生了,下屆政府基本上沒現在執政黨的事情了
Too big to fail指的是「太大了不能倒」即倒的代價過大,而不是「太大了倒不了」,這個是很經典的誤解了。
too big to fail,這個就和壟斷類似,太大了都不能倒呀。當然金融有其的特殊性,這就在於它是融通整個社會各行各業的資金的,一家大銀行倒下去,涉及的是很多產業以及公司的資金鏈問題,所以你現在懂了嗎?
不廢話,亮觀點:
對問題1,有範圍。因為併購,這個範圍很複雜,不僅是商行,還有投行和保險業。對問題2,有道理,而且不得不。下面開始正經回答問題。首先,介紹一些背景,再進行分析。Too big to fail,我認為,正確理解的翻譯是,「大而不允許倒」,而非「大就不會倒」。(我換了一下敘述方式以區別兩種能,「can和able」因為理論上來說,就是存在倒的可能性,但現實決不允許)
這句話被人熟知是因為2010年出版的一本叫做《Too Big To Fail》的描寫2008金融危機的圖書。(或者你可以說是HBO在2011年出品的同名電視劇)
那麼好,這個所描寫的故事時代背景的金融浪潮是什麼呢?
是金融中介的合併浪潮。這要從1933年起因為大危機而頒布的《格拉斯斯蒂爾格》法案使得美國的金融體系走向了「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模式說起,此時世界上大部分資本主義國家也因為大危機而實行相同政策(德國等一小部分歐洲國家除外)。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隨著客觀環境的需要,其他金融機構的崛起,金融管制的突破等等因素,使得銀行不得不進行對管制的突破,進行大量金融創新。後來在1999年,美國終於通過了《現代金融服務法案》使得,「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經營模式結束,「混業經營,混業監管」開始為標誌,進一步放鬆了金融管制。經營內容不同的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公司等,為了擴大自己業務規模,經營範圍,形成優勢互補等因素,引起了大規模的全球金融併購浪潮。大型商業銀行之間的併購在這次浪潮中站顯著地位。但銀行保險證券三業併購也屢見不鮮。其併購的規模和資金非常巨大。
比如:美國,花旗銀行和旅行者集團 併購金額700億美元
美國,大通曼哈頓和摩根銀行合併成摩根大通,併購後資產6600億美元
再比如其他國家:日本的東京銀行與三菱銀行,併購交易額338億美元,資產為7200億美元
其當量之大可想而知。
這種併購的優點十分明顯,合併可以擴大規模優勢互補,有利於開拓業務領域和品種,降低經營費用,提高盈利能力,爭強國際競爭力。
但是!!
過大的規模使得靈活性的缺乏,且,容易刺激經營向風險更高的領域拓展,最終形成「大而不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困局。
反過來說題主說的問題。
大而不倒的對象,從狹義上來說,就是我上述中所說的,資產規模極大,風險高(槓桿高,業務內容範圍大),經營地域廣。的國際銀團等金融機構。這同時也涉及了第二個問題,有沒有道理?有。
1.現代經濟是信用經濟,債權債務網覆蓋了所有的市場經濟(可以說甚至不用幾乎這個詞)。
2.國民經濟體系(簡要概括個人,公司,政府,對外,中介)之間,不同國家的國際金融體系之間也相互交錯。
3.經濟金融化,金融市場化速度加快。
等等還有很多因素。
使得風險本身可以藉助金融體系的槓桿作用被擴大數倍(這個數倍真的是很保守的說法)
且通過金融體系網的作用被迅速傳播。這說明什麼呢?且不說「大而不倒」,中等規模的集團若是操作失誤且不及時補救,都會造成經濟金融震蕩,就不要說剛才我們提及的大型集團了。
如果像摩根大通這樣的公司突然間倒了,那基本上會對西方經濟金融體系造成毀滅性打擊,政治局勢也會受牽連(咱們也會受損巨大)。所以你說能不能倒?
剛才這是狹義範疇的「大而不倒」,
還有我想的一個廣義一些範疇的「大而不倒」,比如我國的國有金融機構體系。
確實是大而不倒。有別於上邊的,這裡是既不能倒也不會倒。
我們經常能聽到一句話說,中國藏富於國。題外話:
之前看到有答主問 ,為什麼我們的首富們不能通過經濟手段,干預國家的政治。政治上的不能放在一邊,從客觀經濟條件來說,中國的首富手裡的錢相對於國家,實在是「太窮了」。
我們的國有五大行是我們經濟金融的支柱,支柱是不能倒,國家也不允許倒的。這是我們的上層建築所決定的。
動一發牽全身。以四大行為例,單家資產規模過10萬億,倒一個看看?在中國進入名單的就那麼幾家。但是具體到中國,不僅大的不能倒,難道小的就能倒?錯。
穩定壓倒一切。你今天敢倒下,俺們老百姓明天就去街上散步。
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縮寫TBTF)是一個經濟學上的概念,指當一些規模極大或在產業中具有關鍵性重要地位的企業瀕臨破產時,政府不能等閑視之,甚至要不惜投入公帑相救,以避免那些企業倒閉後所掀起的巨大連鎖反應造成社會整體更嚴重的傷害,這種情況即稱為「大到不能倒」。
由全球20國集團(G20)設立的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全球金融規則的制定者,在2012年公布的所以名單中,有9家保險公司,28家銀行。
為什麼TBTF多積聚在金融業?因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牽一髮而動全身,除了金融業外,沒有哪家公司會在全球引起系統性的風暴。(這裡糾正一點,Too Big to Fail指的不是企業體量多大,而是指對其上下游系統的影響)
那中國的銀行會倒閉嗎?答案是會。
中國銀行破產是有先例的,海南發展銀行,自1995年8月建立,因當時房地產泡沫破裂,出現大量不良資產,儲戶大量擠兌,僅僅3年久宣告倒閉。
而後在2015年5月1日,國務院發布的《存款保險條例》正式實施,根據條例,最高償付限額50W,且7個工作日足額償付。
那麼問題來了,由國家直接背書的五大行(工農中建交)有沒有倒閉的可以呢?
按公布的TBTF名單來說,五大行只有「中國銀行」一家上榜,但是筆者認為,剩下的4大行應和「中國銀行」有一樣的影響甚至更甚。這些企業一旦破產會給政府帶來及其可怕的影響,國家不會坐視不管。如果這幾家銀行倒了。除非是發生大戰爭或者改朝換代了。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國際中商業銀行倒閉的案例還是比較少的,反而投資銀行遇到大的金融危機是有可能倒閉的。
銀行大而不能倒在我國是偽命題。
西方的銀行大而不能倒是說銀行家只要把自己的銀行做大了就不怕倒,因為政府由於選民的壓力而不得不救銀行,因為銀行家有金降落傘銀降落傘等種種降落傘,出了事不用負責,照樣拿高薪。在我國,黨可以選擇把銀行(=大家的存款)救活,然後把銀行的領導當成貪污犯處理,就算根據國法你有降落傘,但根據黨規你只有為人民服務的光榮使命,所以你得先下台,下了台過了一段時間中紀委又不知道從哪裡找出了你的犯罪證據,所以你然後就下監獄了。當年朱總理就老這麼嚇唬人,還干過幾次,收到奇效,建議今天的政府也這麼做。銀行是金融的支柱,金融是政治統治的工具,你覺得能倒下嗎?比如中農工建交。
1.當然有限定範圍。大而不倒的銀行是指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銀行,比如當年美國政府救助的花旗。
2.商行和投行不同的是能夠吸收存款。對於一個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銀行,它的存款涉及各行各業,不僅有企業,還有許許多多的個人。如果它倒閉了,資不抵債,很多企業和個人的存款就打水漂了(不考慮存款保險的情況下,當然這也是為何美國提高了存款保險的額度)。試想一下,假設你們全家的存款一夜之間就沒有了,會有怎樣的後果?當很多的儲戶都面臨同樣的情況時,就有可能進一步引起社會的動蕩。這顯然不是政府願意看到的。所以,政府就會在這些銀行面臨危機的時候出手相助,防止其破產,這樣,這些銀行就大而不倒了。現在來看這個答案不好。大而不倒應該是指所有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至於為何更多是商行,個人認為是商行能偶吸收存款的特點使其更容易達到具有系統重要性的規模。國家政策支持啊,就算虧損也有國家買單
首先,大銀行都互為對手方,本身就是循環鏈中的一環,一旦有一環倒下,那就意味著要有大量銀行被迫持有凈頭寸(這是很可怕的)同時還會引發大量cds被迫履行。舉個例子,就以20倍槓桿來算,那就意味著銀行只要損失超過5%的本金或者資產價格負向波動5%,然後這家銀行就破產啦,沒有任何一家銀行會持有大量凈頭寸,一定會做對沖,當對手方違約的時候,你就在裸奔。所以一家大銀行破產勢必拖累其他銀行,危及金融體系安全。
其次,銀行聲譽是最大資本,如果一家大銀行倒下,勢必引起市場資金面緊張,甚至引發擠兌風波,沒有任何一家銀行可以在短時間內償還超過2成大負債總額(也可認為存款)如果發危機那麼金融體系勢必鏈式反應導致崩潰。
再者金融市場一定會受到巨大衝擊避險情緒高漲,風險對價指級抬升,然後企業融資困難,大量高槓桿企業倒閉,人員失業,財富消滅,最後優良企業也資金面緊張,最後經濟不振等等等等一系列反應(大蕭條重演)。大而不倒的銀行只有九家,現在銀行都允許倒閉啦
推薦一本書《大而不倒之謎》,裡面有一些解釋
簡單的來說,最後政府買單。通俗的來說,銀行大了,就會綁架政府。理論沒什麼解釋的,要是發動一批人擠兌,哪家銀行都要fall
大了就不應該倒了,又不是沒法救。範圍就是大中型商業銀行。
說銀行不倒的知道雷曼是怎麼破產的么?
推薦閱讀:
※希望學習一門編程用於計量或trading,SAS、Matlab、C++、Python、R哪一門比較好?
※非金融專業學生,如何學習金融?
※同事讓我投資10000元錢,許諾每個月有3000元的回報,可信嗎?
※工科生想轉行金融行業,哪些思維模式需要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