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識分子文藝上偏愛歐洲的作品?

較於美國


謝邀。


拿《圍城》舉個例子吧。裡面凡美國留學生,如某銀行的吉米張,如趙辛楣,都是滿嘴英語,口氣極大,認為歐洲留學生「不時興了」,作風偏激進剽悍實幹黨。

凡歐洲留學生,如方鴻漸、曹元朗、蘇文紈,都是偏考據黨、學問流,秀氣得多。


大體,歐洲厭美國粗鄙無文,美國恨歐洲迂腐清高。


錢鍾書雖然只拿來開個玩笑,但在中國知識分子眼裡,歐洲流和美國流各自風骨和形象,可見一斑。


知識分子偏愛歐洲其實也無可厚非。在藝術、音樂、文學這幾環上,到19世紀末歐洲猶領先世界,所以中國最早譯介的是以歐洲為先,有個先入為主的因素在內吧。而且按照我爸的說法,他那一代人接受的教育里,普遍認為歐洲文化雖是資本主義,尚略有可取處;美帝國主義就是腐朽墮落消費,完全被批倒。中國以其悠久歷史,氣質上略偏歷史悠久的歐洲一點,也不算太意外吧?


這個提問本身就是有問題的,事實上歐洲的藝術和美國的藝術從來都不是一種非黑即白的關係,知識分子很少以這樣的地緣來挑選喜歡的藝術家。


1,歐洲和美國相比較,更有歷史感,畢竟美國立國才200多年。有了歷史感,使中國文化人更有感覺。

2,相對來說,歐洲的節奏比美國要慢,慢慢地講述一個曲折的故事,更文藝。美國是車輪上的國家,絕對的快餐文化,美國的強項是好萊塢大片,相較顯得實用主義,比較得不文藝。

3,歐洲由數十個國家組成,各個國家又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化,歷史上又互相作用,交融,形成歐洲繁榮的文藝。


沒做過調查,不斷言。個人而言,偏愛歐洲作品是因為喜愛歐洲文化,如樓上所說,沒有共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很難產生共鳴,但卻會欣賞其作品裡滲透的優雅與高尚的人文,實情不清楚,至少書中所表達的社會都是正義與高雅的。


不止中國知識分子文藝上偏愛歐洲作品,中國大學生也偏愛歐洲留學,中國大部分人也偏愛去歐洲生活。真正內心從文學領域去喜愛歐洲文學的知識分子不多,畢竟根本沒有相似的歷史文化起源,相同民族的心理認同感也沒有。其實是因為物質生活觀念被資本主義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思想上也慢慢對外國尤其是歐洲文藝產生了趨向心理。


推薦閱讀:

為什麼四大名著里唯獨《紅樓夢》沒有惡搞電影作品?
如何評價雙雪濤的小說《平原上的摩西》?
如何評價盧正雨導演的電影《絕世高手》票房撲街?
怎樣評價《成長邊緣》這部電影?
為什麼周星馳的無厘頭風格會百看不厭但是現代丟包袱電影總容易使我們審美疲倦?

TAG:電影 | 藝術 | 知識分子人群 | 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