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勞動力被機器取代後將何去何從?

工業化特別是重工業化,是一個教科書式的資本增密,技術增密,排斥勞動的過程。

但排斥勞動並不意味著工廠吸納勞動力的下降,因為一線直接生產人員的數量減少,生產效率提高都是建立在增加QC,技術,管理,外圍人員的基礎上。

未來的中國,主導就業的還是個人的技術水平。


反對高票回答。我是開小工廠的,我每天最煩的就兩樣,要賬和管理工人。

我一直都在想方設法投入資金上先進設備減少工人,盡量用設備取代重要崗位的工人,減少重要崗位工人對工廠的威脅,隨意要求漲工資真心受不了,我是要賺錢的,不是養大爺的。

機器可以不休息,機器不出錯,機器不要求漲工資,機器壞了可以修,人心壞了修不了,越是底層工人越是難管理。

我必需用機器取代工人的原因有二。

一、我的競爭對手上了先進設備,他的產品成本比我低,產量比我高,他就會用更低的價格更大的鋪貨量慢慢吃掉我,而我只能在工廠里大吼:快特么干!

二、人員管理,說到這實在傷心,對工人好真的沒什麼用,至少對大部分人來講沒用。我上周食堂頓頓有肉吃,下周沒有肉,工人就會不滿意,他們認為有肉吃是應該的,上周吃肉憑什麼這周伙食下降了?殊不知我特么買不起肉了!一年要求漲兩次工資,我受的了?誰給我漲工資?曹!不多叨叨!買設備!人回家!今天你生病了,明天他請假了,耽誤交工日期了,客戶一頓噴我,用別人家貨了,我受得了?我讓機器給我加一個小時班,它敢吱聲我掄大鎚砸了它!讓工人加一小時班試試,他想掄大鎚砸了我!

這個事說一天也說不完,不說了,叉車壞了,我得去大街上找裝卸工了,不知道又要被黑成什麼樣

-------------------------------分割線-----------------------------

看了評論,有同樣苦逼的工廠主我很開心。

我以前也給別人打過工,給上班族一些建議:一、不要想著老闆給你多少錢你就干多少活。而是你能創造多大價值,老闆才會給你多少錢,你還得讓他看得到錢,但這裡有個時間差,盡量忍受。

二、不要以為老闆不在就不知道你的工作情況,這是最最天真的想法!就連掃地阿姨都有可能是老闆的眼線。

希望強人工智慧時代早日到來,活在現實和虛擬世界的人都是快樂的


沒什麼可擔心的。機器代替人,在這幾百年一直在不停發生。

  1. 古代風力,水力磨坊的出現,就讓很多手工工作不需要了
  2. 蒸汽機,及其帶來的火車,輪船的出現就讓很多馬車夫,船夫都失業了
  3. 鐘錶的出現讓打更的失業了
  4. 100來年前,做地理測量需要大量的手工計算,當時計算珠峰的高度時,用幾十個人手工計算了幾年。 有計算器以後人就少了很多,有電腦壓根不需要人來負責計算了。
  5. 以前飛機上要有專門的領航員,自從有了GPS,這個職業也消失了
  6. 就40年前,鐵道上還有專門扳道岔的工人,現在都集中自動控制了
  7. 90年代bb機滿天下,有很多小姑娘是在尋呼台工作的,後來手機流行後也沒聽說這些小姑娘餓死

世界就是在這種更替中不斷前進,我們實在沒必要瞎操心,船到橋頭自然直


再教育轉行,做三產,吃救濟,去死。就這幾條路。不要做夢可以在左蛆右蛆的煽動下革命成功。


廉價勞動力被機器取代是一個漸進的,長久的過程,不是一夜之間所有賣體力的都找不到工作了。以前踏三輪車的,現在可能在送外賣,以前在電子廠的,現在也可能還在電子廠。大家都會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的。


廉價勞動力被機器取代之後何去何從?要分成兩種狀況,一種是當代廉價勞動力,另一種是下一代和更後世的未來。

當代人,每一次技術革命,都肯定會有一部分人倒霉,基層勞動力和頂層企業家都有可能。解決方法就是轉行,轉不了的人會很多,就只能依靠家人,沒有家人依靠就只能依靠救濟,連救濟都沒......我說不下去了。

後世人,接受教育習得技能後自然會融入到新的社會去,這個沒什麼需要擔心的。想一想,幾十年前,中國絕大多數人是在地里勞動,幾十年過去,生產力提高了多少倍?農民的後代會因為種地收入低沒法活下去嗎?如果生產力真的無比高效,使得大多數人都不必參與生產,那自然會有更多的人去從事非生產性質的服務性行業,你要說連服務行業都能被機器人取代......那從到時政府肯定也能輕鬆養活大量的閑人,至少物質是不用擔心的。


當兵

不是攻打外國或防禦外國,就是攻打本國的資本家巨富


在新航路開闢以及工業革命之前人們是不會想像出珍妮紡紗機,汽車,或者飛機的。李鴻章修鐵路的時候一開始還是用馬車拉的蒸汽機車呢。

你覺得人們,也就是所謂科幻作家對未來的描述是嚴格根據歷史與現實發展的邏輯來的?不是!現在還沒有集各個學科為一身,智商超過二百五的科幻作家出現→_→。


簡單列幾點,讓你明白答案:

1.幾萬年前,古人類剛剛發明「轉石取火」的時候,一定有人在思考「沒人吃生肉怎麼辦?」

2.幾百年前,人們發明了「燈泡」,一定有人擔心「大家都不用煤油燈了,賣煤油燈的人怎麼生存?」

3.百年前,火車出現的時候,馬夫一定很憂慮「未來沒人坐馬車怎麼辦,該怎麼生存?」

其實這種憂慮是多餘的!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離不開科技。人類只有適應科技潮流,就不可能會失業。


沒人邀我啊,但是這個問題我越想越雞凍,越想越亢奮,感覺腦殼有點疼,就不由自主地獻上了我的知乎處女答

技術進步必然減少必要勞動時間,對勞動力的需求也會隨之降低。被擠出來的多餘的勞動力,大致可以分為a,b兩部分。a部分填充到新興產業的需求(例如被機器代替的工人到快遞、微商、清潔員、自主創業等行業),而由於社會需求總是有限的,b部分則淪為無業。

隨著人口的增多、技術的改革,智械的完善,b部分的勞動力會越來越多,社會的矛盾會越來越激烈,(敲黑板啦!!!)那麼社會管理者有兩種做法:

1 選擇發動戰爭,以此轉移社會矛盾,減少社會人口,維持社會發展,戰爭贏了,掠奪財富、資源,再再之後呢,人口又多了,技術更先進了,再進入下一個循環;戰爭輸了,可能整個國家都要翻船。

2 加大社會福利安撫民眾,但這部分的福利開支必然來源於稅收,而稅收這種東西,(再次敲黑板卡!!!)

如果是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中,好聽點稱之為取之於民,難聽點就是收刮民脂民膏,剝削咯,再以後社會矛盾實在解決不了,再發動戰爭或者被民眾起義、重建政權。

如果是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中,必定利用社會再分配機制,從高收入人群中收取重稅用來平衡,緩解矛盾。

…………………………………………分割線……………………………………………

關於機器代替人的問題,其本質上還是社會制度其處理方式的問題,知乎里有人舉自己所在工廠的例子,以此證明人暫時不會被機器取代,這種經驗固然有道理,但是,我覺得提問者問的應該是長期的問題,所以不是很贊同該看法。

深刻記得初中歷史老師說過一句話:資本主義制度到今天為止,依然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中國今天的經濟體制挺像資本主義的,像馬雲、王健林這樣的大企業家所擁有的生產資料確實令人膛目結舌,但對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們,這種市場經濟所帶來的效益實在利大於弊。等到了50年、100年後,「人民日益增長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後的生產力的矛盾」被人口矛盾或者其它矛盾取代時,社會管理者必然朝著共產主義的方向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真慶幸自己和自己的子子孫孫,活在一個先進社會制度的國家。

知乎首答,點個贊鼓勵下唄(手動害羞)


過河拆橋是醜陋資本主義的終極目標。


這件事情已經發生兩百多年了,人口越來越多了,生產力解放,部分勞動被機器取代,按理說失業人口早就過半了,可是沒有,人的幸福感反而是上升的,這一點不需要數據就能知道的吧?

人們會擔心這個問題,只是因為對不確定的恐懼,這是本能。受制於眼界和想像力。當我們知道答案以後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ZF會定期發錢,他們愛幹嘛幹嘛。

人口肯定會縮減,具體怎麼個縮減法,肯定是地震海嘯……嘿嘿嘿。

固有的體系,肯定會崩塌。比如房地產,比如什麼都漲工資卻不漲,等過一陣子,火起來的應該是養生業和醫療業。

人們更加註重享受,基本以後的生活,就是在享受了。這是人類發展的趨勢,不管怎麼發展,人類都會向懶的方向發展,讓一切都全自動。

如果是問他們這幫廉價勞動力何去何從,當然是當兵去嘍。現在可能不理解,過幾年,就會理解了。話不能說太多,自己理解。


沒法何去何從,只有死。

一個人要

拿工資

要為他交稅,

五險一金,

病假,

產假,

每天工作只有8小時,

7天休息2天,

也就是一年只工作260天(還每天只能工作1/3時間),

還有長假期(也就是一年工作時間非常少)

需要燈光工作(電量),

需要工作服,

勞保用品,

新鮮空氣(導致運作環境溫度濕度難以穩定),

空氣循環裝置和新風管道投資。

住宿環境和佔用移動用空間(巨大投入)

飲食,

營養配置和價格需要經常調節,

娛樂和心理問題……


廉價勞動力, 只有一個命運, 就是被淘汰. 誰讓他"廉價"來著?

不知道回答的這些人中有多少知道現在機器人的價格? 知道機器人價格與工人工資比.

如果按照40小時工作制的人, 和160小時工作制的機器相比,

如果按照每年付工資的人, 和壽命5年的機器相比,

一台十幾萬的工業機器人如果可以完成人類工作, 已經低於人的工資了.

一台萬元的移動機器人, 可以代替很多端盤子的.

一台洗碗機, 可以替代很多刷盤子的.

------

有人說當兵, 沒意義, 當兵補給一個人的成本, 遠高於補給一台機器人; 一旦人受傷的醫療費用, 遠高於機器人的維修, 或廢棄.

有人說藝術, 娛樂, 那就是被贍養, 參見&<贍養人類&>

有人說教育, 培訓, 創作, 設計, 這隻需要1%的人口足夠了.

有人說維修機器, 這也只需要10%的人口,

有人說討論政治, 民主治國, 看看英國脫歐投票, 希臘民主國家, 就知道人多未必出最優策略.

--------------

90%的無用階級, 5%的維修者(武士), 5%的人機翻譯(牧師/祭司/法師), 1%的精英(貴族)

---

機器一旦替代, 則人就回不來了.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從最後的武士到人工智慧》。解決剩餘勞動力的問題只有兩個選項。

一個是北歐模式。剩餘勞動力被圈養,免費發放食物。這個族群最終會被剝奪繁殖權。退出人類歷史。

另一個是西南戰爭模式。剩餘勞動力起來反抗。被人工智慧加持的戰爭機器消滅。


要比喻的話,所謂歷史

就像是無盡的華爾茲

"戰爭" "和平" "革命"這三步曲不停循環

by 《無盡的華爾茲》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