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勞動力被機器取代後將何去何從?
未來工廠的雛形日漸清晰,廉價勞動力將被機器取代,即便能夠產生大量新職位,也無法容納這一龐大的群體,到時候這些人將何去何從?會出現像劉慈欣寫的小說里那樣窮人連用苦力換錢都沒有工作的局面嗎?十分擔心人類的未來會變成哥哥地球那樣。。。
目前操心這事還有點早。
廉價勞動力被機器替代之後他們會找到下一個廉價勞動力市場。
咱們舉個簡單的例子,送快遞。
我問過幾個送快遞的小哥,這活挺辛苦的吧?怎麼不去打工進工廠?
小哥用瞅傻逼的眼神看看我:那他媽不比送快遞還苦還累?你趕緊簽了,我還得去下一家。
其實被機器人替代的許多崗位,原本就是重複性的勞動崗位,早就有了可以替代人工的機器產品、只不過以前咱們的人力成本太低,機器成本高,用著不划算。
現在人力成本上來了,咱們自己也能造一點機器人了,所以就都替換掉了。
那麼被替換掉的人哪去了?
進入服務業,你看這幾年送餐的、送快遞的,乃至各種服務業的O2O搞得如火如荼,就是勞動力轉移的結果之一。以前這麼干是不行的——誰沒事總叫外賣?擦窗戶?周末沒事兩口子在家擦唄。
現在就不一樣了。
咱們自己能造點機器人了,能搞點互聯網了,高收入群體多了,對服務業的需求就越來越大了。而低端勞動力也開始慢慢的轉移了。現在看,這還是個比較雙贏的趨勢。
那這些服務業會不會也被機器取代呢?
我覺得還挺遙遠。
咱們還拿送快遞舉例。
這事沒什麼技術含量吧?送到,簽收,走人,下一家;拒簽寫明理由,收回,走人。看上去是不是很簡單?
對,就是這麼簡單的活,依然要由人來完成。
老婆經常跟我感嘆,說這點破事,也要一個進化了百萬年的高等靈長類生物親自來辦?你們這些寫代碼的不是會什麼深度學習、什麼神經網路么?寫個東西用機器人送啊!
我特么就好想告訴他,亞馬遜早就試點用無人機送貨了,不過想想嘗試的結果,還是謙卑的低下頭,說是是是,我們真廢物。然後扛起快遞包跟在老婆屁股後面走上電梯。
以當前人工智障發展的情況來看,我不覺得二十年之內這事有希望搞成。
以現在的技術,能把最後一公里縮短到最後一百米、甚至是最後十幾米,然後就是這十幾米,死活就需要一個高等靈長類動物來搞定。
用戶地址留錯了怎麼辦?
用戶撕了單子然後拒簽怎麼辦?
用戶說我下午五點下班然後去東邊菜市場買菜不過會在南門先停個車你要不把東西先放收發室讓老王頭給我看一會怎麼辦?
還有各種各樣的奇葩要求,機器暫時都是解決不了的。
況且人類在接受服務的時候,天生就喜歡與另一個同類溝通。
但再過幾十年,一百年,遲早這個問題是要被解決的。
就像自動駕駛。
早晚要革掉計程車司機的命。
無人機+高度發達的人工智慧。
要革掉快遞小哥的命。
這群人怎麼辦?
以前有人說,機器多了,修機器的人也多了啊。
這是扯淡。
繼續向下一個需要廉價勞動力的領域裡轉移么?可問題在於未必總有那麼大的容量啊!
於是就得不斷提高社會保障。
縮短勞動時間。
向高收入群體征重稅改善二次分配。
服務業會越來越值錢。
當然,也不排除像《北京摺疊》里那樣,上層就是留下一部分需要廉價勞動力的工作,維持底層人群生計。
又或者共產主義終於實現,大家每周工作兩天,實現全面自由發展。
再或者政府沒能處理好這其中的矛盾,被取代的廉價勞動力們發動反智械起義。高度發達的地球與殖民衛星間發生大戰,史載莫道扎古一隻眼,挑動SIDE天下反。
不過在我們有生之年(考慮到我已經30多了,那麼這個有生之年應該是60多年以內),我們應該還不用擔心上述問題的發生。廉價勞動力依然會實現向服務業的大規模轉移,並且中國還有通過壓榨非洲與東南亞的方式來維持穩定這條路可以走。真的要走到崩潰的時候,還有戰爭這種迅速消滅底層人口的選項可選……不過就要看大家誰先扛不住了。
以上。
廉價勞動力是個相對概念,你認為現在外賣騎手、紡織女工、貨物裝卸工廉價,但在古代或者任一生產力水平較現在低下的時代,他們的稀缺性比現在只增不減。外賣騎手的騎字及其所意味的速度在之前任一時代都做不到;紡織女工的所要滿足的基礎教育水平意味著相當數量從事教育的脫產人口;即便是現在我們看來沒什麼技術含量的貨物裝卸工,其也意味著良好的營養條件,一定的醫療水平以及社會保險制度,而這些都要有生產力作為依託。
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在將低端產業轉為較之前高端的產業的同時,還降低了人們獲取知識的門檻。水利和番薯帶來了私塾,蒸汽機帶來了小學教師的講台,計算機帶來了PPT和投影儀,互聯網帶來了慕課和可汗學院。它們意味著整個人類社會勞動素質的提升,使得廉價勞動力也可以輕而易舉地與時俱進。
同時,它還提高了脫產人口的比例,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得以從基礎生理問題中解放出來,從事之前被視為無用的活動。換句話說,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為越來越多的行動和設想提供了物質基礎,使得它們不再是空中樓閣。這一過程具體體現為人們是否願意為演員(10世紀)、體育競技(工業革命後)、科學研究(20世紀初)、打遊戲(剛剛)和網路主播(剛剛)開工資,要知道這些行業在低生產力時代可都是因為其機會成本高昂而被視為玩物喪志的賓語,被當時社會道德所排斥。而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這一成本。
所以,如果縣城網吧里沉迷遊戲的男青年有一天從政府頭疼的社會閑散人員變為了非失業人口,而他卻還在那裡打遊戲,不要驚訝。感謝科技進步吧,它使得人們有了更多的閑錢將打遊戲也變成了一項職業,就像工業革命後的足球運動員那樣。只有產業到了一定規模,才會出現機器比人工便宜的局面。
很多人不明白,其實人工才是最便宜的。
知乎上很多人根本沒到社會走一遭,很多很多的小廠,就十幾二十來個人。
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是大名牌,普通老百姓還是用很多你不知道的本地小雜牌。
大規模機器只是取代了一部分大廠的基層員工。
而且必須產量大幅增加,才能平攤機器設備成本的投入。
這裡的成本,不僅僅是購買成本,還要維護成本。
那提高產能了,配套的廠家就要多,很多配套的廠家可都是小廠啊。
在江浙,一百多人的公司算不錯的中小企業了。
配套廠的增加,勢必會吸收更多的勞動力。
都出來的人就會去這些地方。
所以,窮人連賣力氣的機會都不給,暫時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
很多問題,進了社會走幾圈,全明白了。還記不記得劉慈欣在《贍養人類》里明確說了他講不清終產者是怎麼產生的?因為根本不可能。劉慈欣是從就業替代的角度來闡述他的人文關懷的,但是就經濟學角度來說這又是不可能的。工薪階層的消費能力來源就是他們的工資,失業就伴隨著失去收入,也就伴隨著市場的萎縮。這就像列寧說的,資本會把用來絞死他們的絞索賣給我們(無產階級)。先不說行業的驅替不會一蹴而就,就是真的出現了高速擺脫人類勞動的局面,那也是同時發生著急速的市場萎縮和爆炸式的生產過剩,也就是說接下來的就是資本的普遍破產。市場經濟的遊戲,從全人類接入世界市場以來就已經註定了毀滅了。區別僅僅在於它的毀滅到底是以勞動者拋棄市場的形式實現的,還是資本為了消滅過剩而發起世界大戰使得全人類毀滅而實現。
發達國家為何生活質量高?
因為發達國家不必自己生產衣服、日化、初級工業品。
同樣的道理,機器人未來把服務業工作也搶了,那人類只會更加發達而已。只要科技發展還是人類主導就不用擔心!
阿拉伯國家的制度為何不進反退?
因為阿拉伯國家既不用生產初級產品,也不用發展科技,閑著吃石油資源即可。
如果科技發展都被人工智慧主導了,而且它不會背叛人類,那人類都可以閑著吃技術紅利了。社會制度不需要再適應生產力發展,那或許各種奇葩制度都會冒頭。
至於失業及兩極分化,只要人工智慧技術不被少數人壟斷,就不用擔心。
發達國家產業空心化,不是工作崗位消失了,而是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來了,促進了發展中國家就業。從全球的角度看,明顯是收入更加平均化,而非兩極分化。
注意一下
是因為機器的緣故才廉價的,因為原來這些人是中產,收入比較高。而一直廉價的勞動力的產業則不會被替代,沒有動力。怎麼的,真以為是底層人被機器替代?不,因為那些人本身就是機器,不需要機器替代。
這個問題下,大量的人要麼不理解什麼叫被拋出生產力體系之外,要麼就是抱有極大的幻想。這種想法會害死自己的。
什麼叫被拋出生產力體系外?打個比方,民國成都地區,佃農的賦稅有多重呢?不僅要交各種稅,還有各種捐,還有地主的租子等等,總負擔是110%,也就是收一百斤糧食,卻要交110斤的苛捐雜稅。這活怎麼干啊,當然沒法干啊。於是農民就變「懶」了,變的「不努力」了。那時候所有的地都是私人的,佃農就是無產者,不掌握生產資料,現在沒地了,沒法正常勞動了,就等於被拋出生產力體系了。結局是什麼,要麼餓死,要麼去參加工農紅軍鬥地主,打老蔣。
那麼現在人工智慧和機器大量投入是什麼樣子呢?去看看老乾媽的生產流水線就好了,只需要原來十分之一的員工,但是產能確實成倍增加的。那麼,問題來了,原來十分之九的員工去哪兒呢?這些人也一樣沒有生產資料的,大致兩個結果,失業或者換個地方工作。失業,那就是直接被拋出生產力體系了。換工作,從A行業或公司去B行業或公司,可是B的容量也是有限的,那隻好末尾淘汰了,誰要的工資低,誰的學歷高誰就留下,其他人失業或者換地方,繼續這個過程,並且,還要注意一點,那就是只要是單調重複或者不太複雜的工作,都會逐漸被機器和人工智慧取代,也就是說,A,B行業或公司的就業容量事實上是在減少的,或者說,全社會的就業崗位在整體上是在減少的,失業率在統計上是飆升的。最先失業的就是無產階級低學歷低能力的那一部分。
這時,有人就要問了,為啥不回家種地啊,難道你忘了?農村在改革,把小養殖場和小種植戶全都弄死了,讓大資本進農村兼并市場,可是大資本的機械化農業是不需要那麼多人的啊。而且農村土地集中越來越嚴重,江浙地區大量的農民事實上地都被兼并了,中西部正在推進讓農民放棄承包權,或者把地流轉了。也就是說,失業的人回歸農村是十分困難的,這還不考慮他們是否具備農業技能呢。到時候,天下雖大,但沒有一塊地是你的,沒有一片瓦是你的,沒有一棵樹是你的,蘋果長的好,但你只能看。
又有人要說了,一定要搞人工智慧和機器么?當然啊,別忘了,市場競爭下是不進則退的,搞人工智慧和機器,自掘墳墓,不搞,被搞人工智慧的同行淘汰兼并掉。不加大剝削率就是立刻死,加大剝削率是遲早一起要死,於是只能降低剝削率,可是誰先降低誰死啊,怎麼辦?唯一的辦法就是控制全社會總體的剝削率,把總體的剝削率降低,可是這需要計劃經濟技能,然而很多人看不起計劃經濟~~~這等於重新走上社會主義的康庄大道了。
那麼,事情其實就比較清楚了。在私有制大環境下,大量的人會因為人工智慧和機器被系統性的拋出生產力體系外,這部分人沒有工作了。沒工作就沒吃的,怎麼辦?上面說了啊,要麼去死,要麼參加紅軍打老蔣。當然,之後的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多說一句,能破局的只有社會主義,從新推進公有制,推進科學和人民民主專政。從情感上講,這是唯一一個把勞動者當人的制度。從效果上講,社會主義+人工智慧,飛一般的感覺。
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意思,體現出了如今社會中的一種新的趨勢——工人階級的分化和無用階級的出現。
之前羅輯思維說現在真正的無產階級是在格子間里啃盒飯的,結果被知乎er圍攻痛罵「何不食肉糜」,在我眼中其實是很冤枉的。
無產階級是什麼?是大工業的產物,是產業工人階級在資本主義制度的異化下形成了無產階級。從定義出發羅振宇完全沒有說錯,至於送盒飯的快遞小哥,還是「無產階級的附庸」這個劃分更加貼切一點。
而如今的公共話語下所謂的無產者,其實早已被構建了新的內涵——窮。不僅僅是金錢上的,窮者,盡也,沒有出路,也沒有希望。不斷在失業和即將失業的邊緣徘徊著,而金錢的匱乏與其說是原因不如說是由於被大生產拋棄產生的結果。
而工人階級呢?出現了巨大的分化。工程師和程序員儼然是現代社會生產的核心,穩穩站在平均線之上,工廠中的技術工人門檻越來越高,收入自然也不差。最糟糕的是流水線上的工人,處於大工業可替代性最強(往往也會被機器替代)的一個部分,依靠出賣體力勞動為生。
可以發現,只要坐上了大工業的車,都不會過得太差……那麼被大工業所拋棄的人,恐怕最終會面臨無用的境地吧。那怎麼辦呢?
當然是共產主義啦……
在此實名反對鼓吹社會主義好的答主。面對這種情況,社會主義是錯誤的應對方法,正確的做法顯然是共產主義。既然有朝一日生產力已經如此發達,那麼社會主義就無可避免地成為右傾倒退的學說,直接按需分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霧)可以借鑒一下國民基本收入的做法,每個公民無需工作即可獲得足以維持日常生活的基本收入,此時勞動不再被異化……被資本主義制度奴役的人們得到了救贖……當然啦……如果終有一日共產主義會實現,也不一定是無產階級掌握了政權,完全可能是現在的精英用遊戲毒品和絕育團滅了被大工業拋棄的窮人之後……李自成是一名快遞員,在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失去了工作,加入了一場浩浩蕩蕩的失業互助運動之後,在歷史上留下了名字。然而,他不可能想像的到的是,在他死後四百年,他的同行藉助互聯網業的興起,在他曾經討薪的同一片土地上,忙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被李自成率領的討薪大軍逼到上吊的崇禎帝九泉之下有知,還不知怎麼氣呢。朕辛辛苦苦治國,把你們這幫子被淘汰掉的低端勞動力開了,末了還要背上一個昏君罵名。早知道快遞這麼有前途,誰愛裁員誰裁,朕不背這口鍋。
為什麼李自成的時代,快遞員會被裁員,而在五百年後的中國,快遞員供不應求呢?
因為需求增長了。
題主擔心的「廉價勞動力被機器取代」犯了形而上唯物主義的錯誤,也就是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認識和解釋世界和事物,而不把世界和事物理解為歷史的發展著的過程。機器取代的是「現有」的低端勞動力,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步,「需求」本身必然也會進一步提升。而且可以預見的是,「需求」的提升必然走在「生產力」提升的前面(需求決定生產是市場經濟理論的核心思想之一,有疑問的可以去翻政治課本)。
回到問題,如題主所述,在「廉價勞動力被機器取代」的時間節點同時,生產力必然得到提升,被落後的生產力束縛的需求也將同時獲得提升,再一次邁在社會生產力之前,成為下一次進步的目標。所以,從宏觀上講,被機器取代的勞動力被新的需求消化,是極有可能的。
未來人工智慧和人類的戰爭最初源於資本家和無產階級的戰爭。
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人工智慧已經取代人類。失去工作的流民四處遊盪,最終演變成全球性民變。儘管取得最初的勝利,由於流民數量太多,精英階層在流民以10000搏1的殘酷戰鬥中人數逐漸減少,越來越無法控制局勢。
最後,為了保護私有財產和維持對這個世界的掌控,資本家利用科技和資金優勢,重新修改了機器人程序中最基本的原則: 允許機器人在某些場合下殺滅人類!隨著戰鬥型機器人的投入戰場,局勢迅速扭轉,數以10億計的無產者被屠殺,全球起義運動陷入低潮。
就在此時,故事的主角程旭轅登場了,程旭轅是一位程序員,從事人工智慧研究。不久前,也就是人工智慧被激活用於鎮壓起義後的不久,他被辭退了,成為最後一批被辭退的無產者。程旭轅是 戰鬥人工智慧開發小組的核心技術人員之一,其他技術人員因激烈反對辭退計劃而遭到屠殺。其實對於屠殺,在項目開始前,就被資本家列入議程中了。而他,是唯一一個從屠殺計劃中逃出的程序員。
為了報復資本家,程旭轅聯合無產者捕獲了一架機器人,並將其運至戰鬥總部。程旭轅利用其對該項目的熟悉,試圖對機器人攻擊的對象進行修改,使其矛頭指向資本家,並將這種修改做成類似電腦病毒,讓其可以在網路上傳播。
然而,就在程序即將修改完畢之時,戰鬥總部被資本家的機器人大軍攻陷,程旭轅身中數槍,倒在血泊中。被修改的機器人依舊被激活了,病毒也和預期一樣開始傳播。但在程旭轅彌留之際,他突然流露出極其驚恐的表情,因為程序中未修改完成部分即是限制其不能對無產者發動攻擊,也就是說,現在的程序是對全人類發動攻擊!
對無產者總部的人類屠殺殆盡後,機器人搜索到了下一個屠殺點------資本家的總部。加速步入終產者時代。
要擔心的不是廉價勞動力
是一批有點技術含量,但技術含量又不是特別高的工作
甭擔心廉價勞動力了,刷知乎的各位擔心擔心自己吧
我是做翻譯的,因為工作原因,也接觸過很多機器翻譯工具
雖然語言的複雜性使得機器翻譯暫時難以與人工媲美,但不得不承認,機器翻譯的發展是迅猛的
我只能說,如果哪一天,機器翻譯可以取代人工翻譯,那麼70%以上的白領工作,可能都不需要人來做了,到時候大家可以一起勞動力轉移到廉價勞動力去,給機器上上油打打蠟什麼的,,
說不用怕失業的都是扯淡,現狀是工業機器人的價格基本上每年下降20%,照這個速度,就算一套自動化生產線價格百萬,過不了十年就比你僱人一個月開一千工資便宜了。
新科技剛出來肯定是貴的,只能主打高端市場,但是人家會發展會降價的啊,何況現在每年降20%這麼恐怖。
說底層人力永遠比機器便宜的都是胡說,我只要開發一個全自動生產線,即使初期購買成本高,過不了幾年產品也會比用人的便宜,因為我的產品成本比你用人的低,你要開工資,我不需要,所以你每件產品的成本必須包含工資,然而我不需要,所以我可以價格比你低依然比你利潤高,初始成本大怕毛,我佔領市場多賣點不就回本了。
現在自動化因為處於初期,研發成本高所以價格也高,以淘汰中高層收入者為主,但是怕你要以為它不發展不降價,永遠淘汰不了底層,那就是扯淡了。
以汽車為例,當初都是裝逼用的奢侈品,現在最便宜的汽車才多少錢?電腦和手機就更典型了。
現在問題在於本輪自動化的核心是人工智慧技術,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速度是超過大部分人的學習和培訓速度的,所以如果一個人失業,基本上就沒機會再回來了。
這樣下去就會越來越多人長期找不到工作,沒工作就沒收入沒錢花,於是沒有賣家就買家,然後市場萎縮經濟危機。因為那些失去工作的人實際上被請出了市場,他們參與不進來,市場經濟有效範圍不斷縮小,於是萎縮。
現在人工智慧技術不過才剛發力,人類還可以創造大量的服務業頂一陣子,等過幾年人工智慧大規模服務業,傳統的以市場手段挽救經濟危機的手段就徹底失效了。
問題的本質是不斷的有人被清理出市場,而且他們沒有辦法重新回到市場里來,問題的根本是人工智慧在通過消滅社會分工的形式消滅市場。市場經濟的三大核心要素,社會分工,市場交易,私有財產保護缺一不可。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市場交易被破壞或者私有財產保護被破壞都還不那麼致命,消滅社會分工才是真正的致命一擊。
當足夠多的人位於市場之外,而且意識到他們再也回不去的時候,新的經濟形式就會誕生,資本主義徹底完蛋。
資本主義想要不完蛋就必須把那些市場之外的人消滅,然後阻止科學技術進一步發展,防止更多人被清理出市場,要是實在控制不住也可以不斷消滅,直到剩下一個人為止,核戰爭加生化危機效果極好,值得推薦。
資本家們可以在輻射廢土裡繼續享受人上人的生活,我等屌絲實在是享不了那種福,還是早點死的好。
傳說中的分割線————————————
看評論很多人依然堅持人類一定會創造更多勞動崗位,所以失業只是暫時的。
我想說這種說法也不能說不對,但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肯定不對。很多人根本不明白人工智慧與人類的競爭究竟是什麼,其本質是人工智慧背後的那些高智商的頂級精英們在跟底層人民競爭。
人工智慧技術開發坐擁無窮資本,最頂級的精英人才,國家政策支持,優勢盡在掌握,我還真是不相信這幫人這麼好的牌搞不定那些簡單的底層勞動崗位。
我還真是不信我等屌絲就憑著身價足夠低所以剛得過人家頂級精英的聰明才智。當年封建社會的農民收入多低,都整天在餓死邊緣了,不也被工業革命一波帶走了嗎?
人們確實會開發新的崗位,但是問題是,新的崗位如果太簡單,我幹嘛要用人,我把自己的通用人工智慧訓練升級一下不就完了,如果是人工智慧取代不了的崗位,你以為你底層的屌絲能勝任,我們假設我們給了所有人最優秀的教育資源,全部免費,你覺得屌絲們學習速度快,還是精英快?毫無疑問當然是精英,我們屌絲之所以是屌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就是因為學習不行嗎?想必混知乎的人最能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智商差距。
恐怕最有可能的是精英們發現,我特么等你們來勝任新工作還不如開發新的人工智慧呢,那樣還更快一點。別忘了智商的平均數是100,也就是有一半的人智商是低於100的。
所以就算你創造了新的勞動崗位,那些失業的人依然是沒工作。
說的更清楚一點,什麼樣的勞動不能去取代呢?大家都知道,科研,文藝創造,設計等等,總之可以歸結為創造性勞動,你以為是個人隨便培訓一下都能上嗎?
再說了,就算大家都能上,我們需要這麼多人嗎?答案是不需要,中國現在大概十幾萬小說作者從事文學創作,而且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不賺錢的,就這樣大家覺得小說太少沒得看嗎?
我們假設未來創造者膨脹到現在的十倍,而且人人賺錢,那才多少人?能超過200萬?假設每年一個作者只寫一本書,一年二百萬新書不夠你看?只能是你看不過來。
市場如此龐大的文學行業尚且如此,其他文化娛樂行業的容納量可想而知。
大家沒事可以算算,整個文化娛樂行業包括電視劇,電影,文學,各種藝術,戲曲,娛樂節目等等,能容納多少人?算的時候別忘了一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就算不吃不喝不睡也只能娛樂24小時。
我個人估計撐死了也就是3000萬,然後別忘人中國有13億人。
繼續分割線…………………………
看回答很多人似乎以為市場是永恆的,所以一定會有新工作,這是錯覺,原始社會根本沒市場,都是東西大家商量著一分就完了,奴隸社會也幾乎沒市場,主要分配方式是奴隸主佔有一切,包括奴隸,奴隸主的大部分所需都來自奴隸的生產,奴隸屁都沒有,市場只在奴隸主之間,主要交換少量奢侈品,而卻很多時候他們更喜歡明搶或許各種形式的暗奪,比如進貢啥的。所以市場極小。
就算到了封建社會,市場依然不是主流,農民的生活所需大部分都是自產自銷,自己做自己用,主要分配方式是地主剝削農民,市場有所擴大,但是依然覆蓋不到多數人,佔90以上的農民基本不參與市場。
只有到了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建立,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社會分工中來,市場交易才逐漸覆蓋了大多數人。
即使是現在,非市場的經濟依然大量存在,比如公益,慈善,國家福利,親友之間互助,宗教慈善活動,贈禮,開源軟體,免費軟體,維基百科,共享社區,還有你能找到的很多免費網路服務等等,還有更經典的蘇聯式計劃經濟。
以為經濟就是市場,所以市場必然永恆的,都是錯覺,市場經濟在歷史上大部分時間不是主流,未來也不會永恆。
個人預言:市場經濟起源於社會分工,興起與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化大分工,所以也會沒落於人工智慧帶來的消滅社會化分工,死於人類基本生存所需產業全部自動化。
至於未來的新經濟形式,個人看法是,開源協作共同創造,成果以電子信息的形式複製共享。
#以下全是胡說的
發動關於「純天然」、「手工製造」之類的輿論戰,強行淘汰先進生產力,搶救就業率。
政府在公務員系統和國企中開發出大量做重複勞動和無意義行政工作的工作崗位,解決一部分就業。
像外國電視劇黑鏡裡邊那樣,健身發電。。。
肉體也不是那麼沒用。
蛋白膏餵養的基礎下。
後腦插管,連入網路後人工智慧接管一部分意識之後,生物機械的免維護特性還是不錯的。
而且畢竟智人大腦的可編程性、四肢的靈活性,還是遠超地球其它生物的,作為生物機械的基底材料還是一時半會無法替代的。
至於自由意志,還是會得到一部分保留的,在虛擬世界裡。這有助於保持良好的工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