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來看,東亞文明是否會因為人口萎縮以及土地面積狹小,而在世界上成為次要的文明體?應如何應對?

在世界上看,漢字文化圈(儒家文化圈)國家加起來只佔有亞洲東部,而且出現了老齡化危機,而西方文明遍布歐美澳,輻射全世界;拉美文明佔有半個大洲;綠教文明處於世界島中心以及東南亞,並向周邊擴張迅速。後兩者生育觀念依然比較良好,遼闊的土地面積也能承擔更多的人口(自己發展不出農業科技至少可以從其他國家交易到糧食或者農業所需的農械成品),並且特洛伊效應和充沛的武德使他們在異地也不落下風,也許無需經濟和高科技就可以完成對其他文明的演變。

現在世界已經被各個文明體分完,而中國文化「走出去」還不知道能到哪一步,甚至需要考慮本土能不能頂住「雙語幼兒園和好萊塢大片」的西化潮。未來中國(或東亞)是否會因為體量不足而在未來的世界中處於次要地位?

有回答中提到科技,可是從經濟需求市場、選票的角度來看,人口也是舉足輕重的。演變可以使其人口逐漸進入一國高層,從而把科技作為己用。


「子宮武器」要是那麼萬能,當年人囗世界第一的大清何至於被列強菜得慘不忍睹?

一人一票的普選,用愛發電的普世價值,誰弱誰有理的命貴理論,都不過是近幾十年才開始佔據社會思潮的統治地位,不是自古以來的絕對真理,如今看也未必能萬古長青地流傳下去。

命與命是不平等的,這才是現實。

一家幾十名員工的屠宰場,一天殺幾千頭豬毫無問題。真要到了人豬不能共存的時刻,養豬場中豬的滅絕毫無懸念。

這世界上有哪個民族的「子宮武器」能賽過母豬?

但文明與文明之間的差距,卻往往比人和豬之間的還大。

美軍在索馬利亞弄出黑鷹墜落,死了19個人就放棄了,而索馬利亞為了這場勝利負出至少上千條人命。

如果換作賭上國運以命相搏,你覺得美國能承受多少死傷?索馬利亞的人海戰術還能有哪怕一毛錢機會嗎?

落後就要挨打。這常識誰不信,中國人都不應該不信。不發展不進步,幾萬人還不如幾萬頭豬。

伊斯蘭世界近代以來的頂級偉人,如凱末爾、納賽爾、奧巴桑喬,沒有一個鼓吹祖宗家法、子宮武器的,都主張改革、開放、進步。

而中東背道而馳變成今天這個樣子,與其說是偉人們都瞎眼走錯了路,不如說是他們的事業都沒有成功堅持下來。

題主所憂心重重的威脅,其實正是綠教文明在國家競爭中走向落敗的標誌。

在這個科技信息時代,選擇了子宮武器,往往就意味著放棄了真正的武器。

把別人攀科技樹的時間用在念經和造人上,這與其說是可怕,不如說是可悲。

至於西方文明,人多地廣當然是他們的優勢。但和這個優勢相比,他們更值得我們注意和分析的優勢,兩隻手也數不完。


這個問題可以說提的非常棒,

自從我發現東亞出生率低下後,我被「東亞萎縮」這個問題困擾了&>2年。

現在基本走出這個困擾了,我說一下對於這個問題的幾點分析:

1、歐洲人移民美洲,毫無疑問真的是賺到了。相比東亞,歐洲躲過了很多馬爾薩斯,並且二戰後也不需要像東亞社會那樣控制人口(斷臂求生)。

2、雖然1,但是美國歐裔膨脹到2700萬人的時候(1860年),就迎來了工業化。這算是老天開眼,阻止了歐洲人在新大陸瘋狂的農業繁殖。工業化前美國歐裔的人口體量,1860年跟英(2800萬)、法(3600萬)、德(3500萬)類似,可以認為歐洲只不過多賺到了一個大國。所以,對於1這個問題,可以不用再糾結了。

==&> 可能會有人轉不過這個彎,認為美國的歐裔從2700萬膨脹到1.98億,仍然是很嚇人。這裡強調一下,一旦開始工業化,歐洲向美國的大量移民就形同抽血。美國暴漲,歐洲自然就只能緩漲。所以平均起來,其實也就那樣。

現在中國處在工業化、國力增長的旺盛期,許多人開始居安思危,探討廣大的亞非拉,是否具備實力把東亞再次趕下舞台,那麼這裡就徹徹底底地討論一下:

3、繼歐美之後,東亞工業化了。其實歐美之後,不必然是東亞。歐美佔得了先機,但東亞和別的地區一樣是落後的。明明70年代初,韓國人均GDP還跟泰國、印尼、菲律賓一個水平,更不用說中國。可現在,中國大陸的人均GDP也已經把他們遠遠甩開。

==&> 為什麼會是東亞?

4、泰國還沒有正經地工業化,結果現在出生率(11.2‰)已經比中國(12.6‰)還低

==&> 「半桶水工業化」一樣可以讓出生率暴跌。只要組織不出有效率的政府,亞非拉國家在工業化之前就先老化,是完全有可能的。

5、印尼、菲律賓、南亞、中東、北非、拉美、黑非洲,有何德何能比泰國強?

==&> 有何德何能,比泰國強?東亞以外,除去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已經是最像東亞的國家,但這樣一個國家也不過就是做到「半桶水工業化」。泰國不行,菲律賓能行?泰國不行,孟加拉能行?何德何能呢?

6、人均GDP比泰國高的「大型亞非拉」,只有3個,他們4國2008-2016年的GDP漲幅:

泰國(40%),巴西(6%),墨西哥(-5%),土耳其(13%),

與此同時,美國(27%),德國(-8%),韓國(41%),什麼奧妙呢?

(1)巴西、墨西哥能比泰國高,是因為美國;土耳其能比泰國高,是因為歐洲;

(2)他們已經被歐美「分配好位置」了,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開始跟歐美同進退,歐美不漲,他們也甭想。

==&> 別的比泰國低的國家,何德何能超越泰國?

7、如果超越泰國的可能性不大,那麼需要做的,就是密切關注他們的出生率降到哪一步了。以下是對「大型亞非拉」的整理,括弧里第一個數是2005-2010的平均出生率,第二個數(如果有)是2010-2015的出生率:

東南亞:印尼(19.1),菲律賓(19.3,18),越南(17.1,16.8),泰國(12.4,11.9)

南亞:印度(22.8,20.4),巴基斯坦(28.1,26.4),孟加拉(21.5,19)

中東:埃及(27.4,30.9),伊朗(18.1,18.2),土耳其(18.7,17.1)

==&> 埃及需要說明一下,他們嬰兒潮峰谷太懸殊,2012-15剛好趕上波峰,對應1985-88。上個波峰出生率36.6‰。這波嬰兒潮人口是上波的140%,體現出的生育率是2.8。

==&> 伊朗2012-15同樣趕上嬰兒潮,同樣跟1985-88相比的話,這波嬰兒潮是上波的74%,體現出的生育率是1.48。

拉美:巴西(16.4,15.1),墨西哥(22.6,19.7)

黑非洲:奈及利亞(42.2),衣索比亞(35.1,33.2),剛果金(44.9)

8、因為有很多人整天在我的答案下面評論「漢族XX,少數民族XX」,我這次乾脆把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民族、(0-4歲:25-34歲)*2,做了全面計算,結果如下:

全國平均:76%,漢族74%,蒙古族78%,回族92%,藏族94%,維吾爾族110%,苗族107%,彝族107%,壯族84%,布依族111%,朝鮮族39%,滿族79%,侗族110%,瑤族107%,白族82%,土家族111%,哈尼族90%,哈薩克族90%,傣族84%,黎族91%

100%說明平均生育率是2,150%說明是3。所以不要再亂編什麼「每家生三個四個」了,沒意思。真的有焦慮症就去好好找對象、結婚、生二胎。

除非你連黑非洲都擔心,否則的話,祝願那些亞非拉,在工業化之前就老去吧。


東亞文明的生存邏輯就是夷入夏則夏,沒有固定的邊界,也沒有固定的血統。

對東亞來說,邊界和血統都是短期內塑造凝聚以自保之用的,比如我們被百萬大兵壓境了/我們快要被屠城了/我們被逆向民族主義了/我們被綠化了這種時候。在昌盛期,我們大陸文明是以開放為第一要義進行生存和發展的。

東亞大陸未來的希望在整合歐亞非大陸,並將海洋勢力邊緣化,在東亞大陸邏輯中,海洋是輔助大陸進行交流與整合的手段,整個大陸的凝聚是向內的,說難聽點海洋只是運輸手段,類似於環城高速。而在美國這種海洋文明邏輯中,海洋是對大陸進行分割破壞的手段,讓整個大陸支離破碎,核心衰落,大陸邊緣分別向外沿著海洋與「海島」美國進行聯繫。

既然是整合歐亞非大陸,你自己的疆域就不是最重要的(雖然也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的文明邊界能不能擴張到整個大陸。如果你能成功塑造歐亞非的核心,那別的都是小問題。


任何忽視科技因素的未來局勢推演,都是扯淡。

現在的網路鍵盤局,往往都有一個毛病,即討論政治,只想著「地緣政治」、「大國外交」、「工業化」、「人口紅利」等等東西,卻基本沒有誰想過從「科技因素」來考慮。

這就好像是清末亂世,仍然抱著古代「王霸心術」那一套的老學究一樣,已經完全背離了時代。

當今時代,科技為王,科技獨尊,任何忽視科技因素的未來推演都是可以不用看的。

而從目前的科技因素來看,人口增長之間的問題其實都很難說是問題,因為最大的變數就是「人工智慧技術」。

假設未來20年內,人工智慧技術得到突破,不需要多高,僅僅只是阿法狗自我學習能力的幾次加強版,都足以輕鬆取代世界上五分之一的行業,絕大多數行業都需要面臨被ai取代的危機。

現在的人口數量很容易就會成為嚴重的拖累。

而假如目光繼續放長遠,五十年內,ai取代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行業又會如何?

這個時候你還會操心什麼人口數量嗎?

當然不會,因為這個時候ai所帶來的大規模失業才是最麻煩的問題,人口紅利成了人口拖累。

而這,還僅僅只是當下可以預計的到的一個「加入了科技因素之後的未來推演」而已。

這個科技變革,可能是人工智慧;也可能是生物科技,成功解開了基因謎題,修改人類基因;乃至是其他什麼科技突破。

事實上,科技的進步難以想像,可能十年後就會出現其他的科技大潮,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

正如同十年前的時候,我們也絕對無法想像智能手機居然會在區區十年間遍布全球,以至於網路行業爆炸式發展至如此地步。

僅僅十年,人類就已經對於未來難以估量了,而人口增長卻是一個需要幾十、上百年才能凸顯的問題……

想一想,五百年前的世界是個什麼樣子?

雄跨歐亞非的龐大奧斯曼帝國吞下了羅馬帝國最後的城市,如同慵懶的獅子傲世寰宇,而那些散亂而小的歐洲君主國們如同是獅子嘴邊的肉一般,隨時都有被吃掉的可能,恐慌的歐洲君主們戰戰兢兢,夜不能寐。

東方,大明七下西洋的輝煌已經散去,亂世的危機已然埋下,印度諸邦的土邦君主們依舊在廝殺不休,但誰也不知道他們的子孫未來迎來的命運,那一年,一個被叫做「猴子」的人則正在為他的主公穿鞋子。

四百年前的今天是什麼樣子的呢?

美洲的財富吸引了無數的流浪漢加入到這場用命為賭注的大冒險當中,歐洲的君主們在文藝復興運動當中,開始推崇來自東方的孔子文化,以陶瓷和絲綢為美,教皇的無上權威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新教出現在歷史舞台。

東方的中國皇帝弔死在煤山,新入關的女真人憂心忡忡,擔憂自己是否能夠統治這個人口過億的龐大土地,取代了關白的德川政府則已然穩定的存在了數十年,並且,還將持續幾個世紀而不變。

三百年前的今天是個什麼樣子?

康熙皇帝四下江南,滿足於帝國龐大的他,卻沒有意識到地球的另一頭,一位名叫牛頓的天才即將去世,他留下的無數科學文件,最終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

曾經不過是東歐小國的俄羅斯擴土萬里,一躍成為了世界上土地最為龐大的幾個國家之一,並且,這個東歐國家還將不斷地穩步擴張,大到一個令人瞠目的地步。

而就在這之後,幾十年後將會有一位皇帝,縱然手無寸鐵,也依然能夠從容的向面前的大軍說「我回來了」。

兩百年前的時代是什麼樣子?

美國牛仔們正在與殘存的印第安人爭奪領地,幾十年後,一場南北戰爭即將開啟,佔據了大片陸地的大英帝國雄踞於世界之巔,但沒有任何人能夠想到這個才剛剛新生的國家卻會成為未來的地球最強國。

一百年前的時代是什麼樣子?

人類終於迎來了電氣時代,數百年的掠奪與科技進步,塑造起了一個以歐洲為核心的世界,數百年來的積累令歐洲眾國趾高氣昂,歐亞大陸上,古老的舊帝國和舊文明彷彿如風中殘燭,搖搖欲墜。

但是,連續的兩次世界大戰卻即將到來,這一次,奮發五百年之久的歐洲即將墜落雲端。

一百年後的今天又是什麼樣子?

曾經被認為會被三個月內征服的古老文明再度崛起,並以無可阻擋的勢頭前進,擊敗了地球另一頭的宿敵的超級大國卻表現的進退失據,曾經主宰了地球命運的大英帝國如今僅有6艘軍艦,歐洲的榮光逐漸暗淡,雖然依舊光輝,卻早已不像曾經那般璀璨耀眼。

那麼……

一百年後呢?

現在,你還真的擔心什麼人口問題嗎?

忽視了科技因素,你還和我扯什麼未來推演?

未來扯淡嗎?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為什麼擁有1.6億人口的孟加拉國幾乎毫無存在感?

是的,你難以想像,一個人口比日本還多一個加拿大的國家,竟然在國際上毫無存在感。孟加拉只能說過得還好,但綜合國力跟人口只有其一半的德法和人口只有其百分之八十的日本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人口的數量很重要,但人口的質量也同樣重要

另外題主對文明的劃分是不科學的。把世界劃分為基督教伊斯蘭教和東亞,是一個不算錯但過於粗糙的劃分方法。比如同樣信仰基督教的俄羅斯,從來沒有被它的西方教友們接納過。而在伊斯蘭世界,遜尼派和什葉派的仇恨,可遠比他們對異教徒和不信者的仇恨情緒強多了。

再來看東亞文明,且不說日韓,即使是中國自身的領土和人口已經相當可觀了。目前中國人口佔到全世界的五分之一,在可見的未來,中國人口的比例也不可能小於十分之一。大英帝國以2%不到的人口,美國以5%不到的人口統治了整個世界長達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國有如此大的比例,領導全世界是綽綽有餘。


按照題主的邏輯,人類希望既不在綠教,也不在拉美,而是在偉大的黑非洲


伊斯蘭、天主教在歷史上比現在厲害多了,那時,土地作為生產要素,比現在更重要,後來呢?

這些人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傾向於把自主大腦活動的一大部分莫名其妙地讓渡出去。

新教與資本主義的連接,就是通過改革,把那部分智力拿回來了;儒家思想地區呢,讓渡給的是比自己能幹得多的政府,現在也學會了拿回一部分。

這是2-300萬年的人類社會,在最近500年發生的事情的實質。


要是光靠生孩子,比人口的話,中國人也不用拼死拼活的幹活了,還搞出反人類的計劃生育。你看,高度發達的日本都已經被人口老齡化弄的焦頭爛額,中國也將面臨老齡化。生下來簡單,誰來養?將來的工作哪裡來?養老怎麼辦?以這些國家的經濟成長能解決這些問題嗎?阿拉伯之春是怎麼發生的?人工智慧的發展,讓人都顯得多餘,哪還管你是什麼顏色,是綠的還是黑的有用嗎


題主真該關心關心科技的發展。未來很多工作機器將取代人類去干,人口負增長正好適應了這股潮流。人口如果再過多增長,未來會因機器取代人工而使很多人失業,造成巨大的社會問題。題主可以去讀讀《北京摺疊》,就不會有這種擔心了。

某教國家不會因為人口多就牛,反而會被大家看成「原始社會」。

中國人口基數足夠多,撐到ai時代基本沒問題。國家大力發展人工智慧才是王道


原則上講,當機器人的能力與計算機信息化能力越來越強大時,一個文明只需要幾個健康的人就能完美操控,如此,要那麼多人幹嘛?

未來戰爭,註定了是拼科技,拼能源,誰還會拼人海戰術?

而且,人類逐漸精英化這是事實,也是未來的趨勢,這是誰都無法改變的,當然,除非大家一夜回到古代,那真就沒得玩了。

科技化,信息化,真的不是空話,也不是廢話,這是顛覆了曾經幾乎一切觀念的革命。

總而言之,要那麼多人,真的毫無意義,只能是徒增煩惱罷了。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機器人機械化的大規模列裝和普及,人類腳步的擴展便也不會再局限於任何地形了,由此,以後人本身的作用只會越來越小。


一、日本台灣人的那種小確幸的人生觀不能在中國蔓延開來。

二、中國國企、央企、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吃閑飯的人太多,中國會垮的話,一定是被尸位素餐的公職人員拖垮的。

三、市場經濟需要建設到位,真正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改革開放四十年了,中國人還沒有經歷過經濟危機的洗禮。

我覺得幾件事情解決了,孔夫子和馬克思的思想才不會像現在的僅僅是統治工具,而是真正的人類社會的理想。

我認為能解決,現在科技已經非常發達了,制度構建上有很多很難操作的部分依賴現在的科技越來越容易實現,社會的寄生蟲們想要鑽制度的漏洞越來越難,很快勞動將成為人們的第一需求。


驢教文明還是滾粗吧,我求他們先打得過以色列再說。


基本同意 @林霄的答案。


但如果討論得再細緻一點,其實真正跟東亞核心文明(中日朝韓越)更接近或更相關的地區(老柬泰緬蒙哈吉/俄羅斯遠東等),在此輪人口增長到頂後(雖然到頂時間各國不同),實際本土土地利用率仍然是亞非各國各地區裡面比較低的。

反而是跟東亞核心文明差異更大的那些亞非國家(剛好也是被西方殖民或滲透程度較深的亞非國家),其人口增長到頂後的本土土地利用率更高,與此同時其向新大陸移民的動力也自然更容易保持較高水平。

這種差異從平原地區水熱條件,平原地區人口稀薄度,糧食自給率,人均林木資源,人均礦產資源等指標綜合考慮就不難察覺到。此外,這裡有意排除了「亞非拉」裡面的「拉」而只考慮「亞非」地區,因為拉美(尤指靠近大西洋一側的部分)乃至澳洲,雖然土地利用率更低,但它們屬於白人為主體的「新大陸」擴展區。


概括起來,所有非西方文明的地區,包括工業化成功和「半吊子工業化」的地區,在此輪人口增長結束之後,本土土地利用率仍然保持「東亞核心區 &> 非東亞地區 &> 近東亞地區」的「特殊」排序。這造成了兩個惡果:

==》第一,近東亞地區(老柬泰緬蒙哈吉/俄羅斯遠東)人口較少且增長到頂時間較早,且因人口壓力較小而導致其向新大陸移民的動力不足。這幾點共同造成泛東亞文明(中日朝韓越 + 老柬泰緬蒙哈吉/俄羅斯遠東,也即東亞核心區 + 近東亞地區)的存在感降低。

==》第二,泛東亞地區(東亞核心區 + 近東亞地區)剛好是「亞非不發達地區」里土地利用率(人均資源豐富度)反差最大的區域。這加劇了其內部的相互偏見(一個典型例子就是緬泰蒙哈/俄羅斯遠東等地民眾對中國人的防範和不理解,以及與此對應的反向的負面觀感),造成泛東亞地區如果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內部會較長時間維持現有的「極度不團結 + 沉迷於相互拆台」的狀態。這一點比差距很大的兩個文明之間相互敵視的代價更大。另一方面這也比東亞核心區內部矛盾(例如朝韓日越以及台港等地,因西方的刻意扶植和分化而產生的與中國內地的矛盾)更難找到快速有效的對策。舉個略顯魯莽的例子,如果中國人大量移民緬泰蒙哈,雖然當地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但由於那恰恰是中國人侵佔其「生存空間」造成的,因此矛盾不但不會緩解反而會激化。與之相反,東亞核心區由於人多地少是共性,因此一旦西方干預因素減弱,其本土「無論經濟繁榮與否都無法過於安逸享樂」之「殘酷現實」反而會成為其停止互相拆台而一致對外的心理動因,這一點不需要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和人員交流就可以做到(如果有恐怕只會使結果更好)。


如果上面的討論大體正確,那麼會浮現出兩種概率較大但都不甚樂觀的前景:

==》如果西方文明在幾十年內衰落:也即新大陸對亞非地區的「軟封鎖」失效,西方文明被迫與非西方文明「融合」,非西方文明在食物鏈當中的位置整體上移。此情況下,「非東亞」文明(即東亞核心區與近東亞地區之外的文明)將會成為新大陸「換血」的主要驅動者,因而取代西方文明成為泛東亞文明新的「壓力來源」。

==》如果西方文明長期保持不衰落:也即新大陸對亞非地區的「軟封鎖」長期有效,非西方文明仍然難以向新大陸大幅滲透,因而無論從外在形象等軟實力層面考慮,還是從資源獲取能力等硬實力層面考慮,非西方文明總體仍然維持在食物鏈的較低區間。此情況下,泛東亞地區的外部形象和發展空間還要持續承受東亞核心區與近東亞地區之間「慣性自恨 + 鮮明反差 = 相互拆台」所帶來的損失,故而仍然無法真正改變整體的「窘迫」甚至「醜陋」狀態。


國家的一帶一路政策當中,「一帶」的第一站就是哈吉塔烏(順帶影響蒙古和西伯利亞),而「一路」的第一站應該就是老柬泰緬(順帶會影響孟加拉和印度東北??),希望對緩解上述問題能夠有所助力。


註:在上述「東亞核心區」中,越南比較特殊,同時具有東亞核心區及中南半島佛教圈之特徵。這仍舊是基於人口因素而非文化層面的考慮(其人口到頂後,土地利用率仍將顯著低於中日朝韓包括台灣地區)。另外在上述「近東亞地區」中,俄羅斯遠東也比較特殊,與東亞核心區關聯度甚至高於蒙哈等國,但斯拉夫民族是其人口尤其城市人口之主體。


首先澄清一點,根本不存在「東亞文明」這樣的東西,世界上的文明也只有分布上的區別,如果硬要劃分「主要」、「次要」,那也只能從分布規模入手。當今世界的「主要文明」只有一個,那就是建立在西歐工業文明基礎上的現代文明,其他的地方文明都在「西化」的過程當中,有一些在完成了這一過程後已經邁入了後現代主義的階段,典型是日本。

朝鮮半島是典型的現代主義,在兩個政權的分別管轄下,只有經濟發展程度高地的區別,文明階段上則同屬於現代主義,已經被「西化」。東北亞大陸同樣是現代主義,本土文明基本上在 1929-1976 年的漫長國家建構期間被破壞殆盡了,連生存空間都沒什麼保障,還文明地位?

給文明劃分三六九等,本質上是在給世界區域劃分歧視鏈,標籤化地宏觀描述世界。沒有什麼比西方中心論更擅長這一點了,按照他們的(以及題主的)邏輯順推下去,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東北亞大陸是世界的次次次要文明體,幾乎處於歧視鏈最底層。

完整的歧視鏈是這樣的,自下到上,越往後就在西方中心論者的視角中,就越是「主要」:

1. 哈薩克、蒙古國、西伯利亞、亞塞拜然等區域,是「不認識的荒野區」。

2. 東北亞大陸、新加坡、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區域,算是「東亞人口密集勞動力產業區」。

3. 印尼、孟加拉、泰國、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等區域,是「第三世界異域風景旅遊區、工業材料生產區」。

4. 伊朗、阿聯酋、卡達、科威特、伊拉克、埃及、突尼西亞、敘利亞、土耳其、利比亞等區,可以劃分為「近東旅遊區、副業生產區」。

5. 留下的文明體,無非就是歐洲、北美、拉丁美洲,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歐洲及其專屬殖民地,可以再加一個日本。

總結下來,「主要文明體」就只有西歐、美國;「次要文明體」是拉丁美洲、日本;「次次要文明體」是具有一定文娛價值的旅遊區,如近東、東歐和東南亞;「次次次要文明體」才輪得到東北亞大陸、緬甸等八杆子打不著邊兒的偏遠區域。也就和亞塞拜然、西伯利亞、蒙古國等九杆子打不著邊兒的區域相比,東北亞大陸還算有點「文明優勢」。東北亞大陸 2012 年才出諾貝爾文學獎,到現在還不出一個自然科學的大成就,理應如此。

這就是給「文明」貼標籤、劃分所謂主要次要的合理推演結局,是宏觀敘事的「理性分析」結果,題主是否中意?

補充說明:本答案最初發布時,只有那個「歧視鏈」的部分,很多人似乎誤以為我支持的、持有的世界觀就是如此,也是評論區有人表示不滿的對象。為了避免誤解我再加上一些補充,也就是文中其他部分。其實我對這個問題比較不爽,什麼叫「東亞文明」呢?蒙古國和日本能沾邊兒不,西寧和東京有共性嗎,所謂東亞指的是東北亞還是東南亞,所謂文明的界限又在哪裡?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引戰的,順著題主的宏觀敘事世界觀,我順推了一個歧視鏈給他,讓他膈應膈應,僅此而已,不是我的個人立場。本更新於答案發布第三日補充。

相關回答

現代化實質上是一種西方化的過程,這句話有道理嗎?


白人是世界人口最多的種群,他們鼓勵生育,資助我們絕育,細思極恐


東亞文明確實不是這個星球的主流,但題主說的拉美文明、綠教文明,還是不配和東亞比的,因為我們是足夠宏大的一級文明體系,不像他們是那種大體系下支流中的支流。

雖然兩河與埃及最初的文明火焰已熄滅,但帶起來的星火仍在燎原。中東、北非、歐洲、中亞諸多次生文明大多受其啟迪而生。地中海沿岸數千年來競爭交流,緊密交織。其中歐洲的這支次生文明板塊在歷史晚近時勝出,勢力遍布全球。總體來說他們都是地中海文明體系下的。

題主說的拉美文明,歸根結底還是混雜了零星印第安血統的歐洲文明。所謂綠教文明也不過是中東亞伯拉罕諸教的分支。作為原生文明發端的東亞,得和他爸全家 -- 歐洲或中東比,或和他們的爺爺全家 -- 地中海文明比,誰叫在中國人眼裡只有中外兩個國家呢(開個玩笑)。我們當然可以驕傲。因為中華為主體的東亞文明自主開創,古老輝煌,流傳至今,且獨樹一幟。在最近2-3千年中的大多時刻,中華文明世界一流,還數次領跑。

文明膨脹還是萎縮,人口/地域/多元性/科技/制度/經濟/意識心態輸出/文化輸出/軍事能力等因素都要綜合討論。人口只是其中一方面 -- 東亞人口再怎麼萎縮,也不會從十幾億萎縮到幾億的程度,到一定時候終會再次平衡。而且稱霸過的國家,也並非都是靠人數取勝的。

討論「文明」興衰這麼大尺度太飄渺。首先得給東亞幾國定個「小」目標 -- 綜合實力超越美國或歐盟。如果中國能保持發展,未來也許是我們能成為世界最重要一級、第一次真正配得上「中央之國」名號的時刻。

失眠驅使我寫這麼多,真是中二。羞恥,匿了。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