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房頂五脊六獸前面的老人是誰?有什麼寓意嗎?
看到故宮博物院官博發的這個,誰知道這個把頭坐的老爺爺是誰?幹啥的?
騎禽仙人,由宋代的嬪伽演變而成。宋代官式建築脊端為人首禽身的嬪伽(迦陵頻伽),這一來自佛教的形象在後來本土化,人形與禽形分離,變成騎禽仙人。與之相關各種「仙人」傳說均為後來附會。(嬪伽)
謝邀。
@元和令 說的對,明、清時的仙人的確源於宋、遼、金時用作脊飾的嬪伽。
現有答案都沒有介紹具體規制,所以補充一下《營造法式》裡面的記載吧,大家可以看第十三卷「用獸頭等」,我把嬪伽都加粗顯示了,一共六種規格。
用獸頭等之製:殿閣:垂脊獸並以正脊層數為祖。
正脊三十七層者,獸高四尺。三十五層者,獸高三尺五寸。三十三層者,獸高三尺。三十一層者,獸高二尺五寸。堂屋等:正脊獸亦以正脊層數為祖。其垂脊並降正脊獸一等用之。(謂正脊獸高一尺四寸者,垂脊獸高一尺二寸之類。)正脊二十五層者,獸高三尺五寸。二十三層者,獸高三尺。二十一層者,獸高二尺五寸。一十九層者,獸高二尺。廊屋等:正脊及垂脊獸祖並同上。(散屋亦同。)正脊:九層者,獸高二尺。七層者,獸高一尺八寸。散屋等:正脊七層者,獸高一尺六寸。五層者,獸高一尺四寸。殿閣至廳堂亭榭轉角上下用套獸、嬪伽、蹲獸、滴當火珠等。四阿殿九間以上,或九脊殿十一間以上者:套獸徑一尺二寸,嬪伽高一尺六寸,蹲獸八枚,各高一尺,滴當火珠高八寸。(套獸施之於子角梁首,嬪伽施(於角上,蹲獸在嬪伽之後。其滴當火珠在簷頭華頭&<甬瓦&>瓦之上。下同。)四阿殿七間或九脊殿九間:套獸徑一尺,嬪伽高一尺四寸,蹲獸六枚,各高九寸,滴當火珠高七寸。
四阿殿五間,九脊殿五間至七間:套獸徑八寸,嬪伽高一尺二寸,蹲獸四枚,各高八寸,滴當火珠高六寸。(廳堂三間至五間以上,如五鋪作造廈兩頭者,亦用此製,唯不用滴當火珠。下同。)九脊殿三間或廳堂五間至三間枓口跳及四鋪作造廈兩頭者:套獸徑六寸,嬪伽高一尺,蹲獸兩枚,各高六寸,滴當火珠高五寸。亭榭廈兩頭者:(四角或八角撮尖亭子同。)如用八寸&<甬瓦&>瓦,套獸徑六寸,嬪伽高八寸,蹲獸四枚,各高六寸,滴當火珠高四寸。若用六寸&<甬瓦&>瓦,套獸徑四寸,嬪伽高六寸,蹲獸四枚,各高四寸,(如枓口跳或四鋪作,蹲獸隻用兩枚。)滴當火珠高三寸。廳堂之類不廈兩頭者:每角用嬪伽一枚,高一尺。或隻用蹲獸一枚,高六寸。佛道寺觀等殿閣正脊當中用火珠等數:殿閣三間,火珠徑一尺五寸。五間,徑二尺。七間以上,並徑二尺五寸。(火珠並兩焰。其夾脊兩麵造盤龍或獸麵。每火珠一枚,內用柏木竿一條。亭榭所用同。)亭榭鬥尖用火珠等數:四角亭子:方一丈至一丈二尺者,火珠徑一尺五寸。方一丈五尺至二丈者,徑二尺。(火珠四焰或八焰。其下用圓坐。)八角亭子:方一丈五尺至二丈者,火珠徑二尺五寸。方三丈以上者,徑三尺五寸。凡獸頭皆順脊用鐵鉤一條,套獸上以釘安之。嬪伽用蔥台釘,滴當火珠坐於華頭&<甬瓦&>瓦滴當釘之上。
據中國古書記載,中國的古建築物是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統稱「五脊」。講究一點的大家,還要在屋頂的垂脊上安放六種人造的獸,通稱「六獸」。「五脊」和「六獸」合稱「五脊六獸。中國古建皆為木式結構,中國古代先民相信,在五脊之上安放鎮脊神獸,不僅有穩定、裝飾作用,還會避火消災,帶來吉祥。
中國古建築垂脊上這些小獸的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屋脊獸,共有10個,這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
在其他古建築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這裡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只有「金鑾寶殿」(即太和殿)才能十樣齊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個。其他殿上的小獸按級遞減。天安門上也是九個小獸。據《大清會典》記載,重脊的頂端最前面的為「騎鳳仙人」,後面依次排列鴟吻(音吃吻,龍的九子之一,俗稱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神羊)、鬥牛、行什(猴)。
中國古建築的屋脊獸的大小和數量因建築的規格和體量而異。以一、三、五、七、九的積數形式排列,並有固定的順序: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神羊)、鬥牛、行什(猴)。太和殿的等級最高,破例用了10個小獸,在鬥牛後面又加了一個行什。龍、鳳是吉祥的化身;獅子是百獸之王,在佛教中又是護法神,與天馬、海馬都是忠勇之獸;押魚、鬥牛為水中的動物;獬豸,善辨忠奸,頭上有獨角專觸邪惡;行什是猴子,機智伶俐。這些屋脊小獸是為固 定脊頂端瓦件的需要而設。屋面上的垂脊坡度較陡,容易下滑,為解決垂脊滑坡的問題,在垂脊下端釘有鐵椿,上面安放垂獸,把鐵椿扣蓋住。這些小獸造型各異,姿態生動,飛揚的檐角因為這些玲瓏的小獸而變得更加生動優美起來。
中國古代宮殿、房屋的頂部,是整座建築物暴露最多、最為醒目的地方,也是等級觀念體現的最強烈之處。這裡是中國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的集中體現
殿宇頂上除正脊外,還有垂脊。垂脊上的吻獸名稱較多,除叫垂脊吻外,還叫屋脊走獸,檐角走獸,仙人走獸等。檐角最前面的一個叫「仙人騎鳳」,也叫「仙人騎雞」。它的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塊瓦件。在未形成「仙人騎鳳」這一造型之前,是用一個大長釘來固定的。《轉自張正義的博客》
謝邀。
這是騎鳳仙人。
有人說這個造型最早來自齊閔王(濫竽充數的主角之一),傳說在他打敗仗時候走投無路到河邊,天空中飛來一個鳳凰把他接走了。
這個形象就寓意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說好聽的,是騎鳳仙人,說不好聽的話,叫小鳳仙。。。
這個叫仙人騎鳳
馬一下,一會細說仙人騎鳳,仙人是誰還沒看到靠譜的說法,大概在元明之際成為官式建築的定製,它的形成可能和宋元之際南方道教盛行有關。我們現在叫仙人騎鳳,明中期以後鳳做的越來越俗氣,後來乾脆叫仙人騎雞了,其實在明初的瓦樣中,仙人是側身盤腿坐於鳳背之上的,在南京孝陵、鳳陽中都出土的殘件,以及武當山金殿上都可以看到這種側坐的仙人。
另外補充一下,現在在成都博物館展出的十陵鎮出土的明蜀王墓琉璃構件,其中還有迦陵頻伽的形象,與仙人騎鳳同時出現,可能也是最後的絕唱了。
大家叫它真人,或者仙人,它是齊閔王的化身,作戰失敗,走投無路,被飛來的鳳凰所救,它安坐於屋脊,會帶來絕處逢生的好運。
兩個傳說。一是春秋時期,齊燕交戰,齊國大敗,齊國國君被追到一河岸邊,走投無路,危機之中,一隻大鳥飛來渡其過河,逢凶化吉,後人將其放入建築脊端,寓意騎鳳飛行,逢凶化吉。二是傳說「騎鳳仙人」是姜子牙小舅子,才能有限,但想借關係往上爬,姜子牙對他說「你的官位已經升到頂了,再往上爬會摔下來」,古代建築師根據這個傳說,把其放在前端,寓意再往前走,就會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一說迦陵頻伽,又名妙音鳥,舶來文化。見圖:
(中國國家博物館20131116壁紙)
一說羽人,非羽士,記載見《山海經》《楚辭》《呂氏春秋》。
(河南博物館)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114589
懶得打字
《故宮100》吉祥瑞獸這集有詳細介紹,題主自己看吧。故宮文創也出過這款尺子,不過不太好用且略貴
哈哈哈,我的建築史老師上課的時候說這是騎雞仙人
推薦閱讀:
※古代為什麼要有太監,為什麼不能用正常人?
※清朝時北京老城門滿語的名字是如何稱呼的?
※北京故宮和唐大明宮的異同點?
※明清故宮有怎樣的差別?
※故宮的很多柱子敲都是水泥的聲音?不是土木結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