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的改變自己思維裡面的「黑匣子」?

今天上班遇到一件事讓我感覺我常年思維都處於自動駕駛的階段 我一個項目的受讓方因為一個站不住腳(我認為)的理由想違約 我聽她說完理由頓時就火了
對她說話的語氣馬上就不客氣 感覺一下就被點著了 事後我覺得自己情緒過於激動
覺得自己內隱的思維模式很有問題(客戶闡述理由~潛意識馬上認為這個理由不靠譜~上升到客戶是在胡攪蠻纏~我的自動駕駛應對方案就是對她不客氣,發火)

其實我之前也有很多類似的經歷 事後想想也會很後悔 對我的生活工作人際關係交往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我記得劉未鵬大牛有篇文把思維比喻成一個黑匣子 我把黑匣子想像成裡面有很多類似電路圖的線路 我內隱的思維模式會走我習慣的,這可能是我過往的經歷和環境造成的。但自己往往是事後才意識到有問題。

想請教下各位大牛是怎麼才能真正改變自己,優化自己黑匣子裡面的線路?怎麼改變思維黑匣子裡面的線路?有沒有一些好的方法和想要改變需要學習的知識?一開始應該怎麼循序漸進的入手改變呢?怎樣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呢?


「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我們從小聽到大,但生活中卻很難做到。每出錯的時候,都會拚命找借口維護自尊,最近閱讀了英國乒乓球名將馬修·薩伊德寫的《黑匣子思維》,讓我知道了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因為我們面對失敗的心理態度出現了問題,無法成受失敗。《黑匣子思維》這本書詳細講述了我們如何更理性的犯錯,揭秘了成功人士的思維模式。

——作者簡介——

馬修·薩伊德,英國乒乓球名將,憑藉自學考入牛津大學攻讀政治學、哲學與經濟學,以一等成績畢業。他雄踞英國乒壇榜首近十年,並兩次代表英國參加奧運會。薩伊德現為《泰晤士報》知名專欄作家,英國廣播公司時事節目《新聞之夜》(Newsnight)撰稿人,也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常客。

作者思維導圖秀

「失敗是你不懂《黑匣子思維》」

1.面對失敗的2種態度

《黑匣子思維》這本書開篇就介紹了航空業和醫療行業面對失敗的2種態度,讓我們明白了「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在現實生活中為什麼乏人問津。首先,作者通過一次常規手術,因為醫生的失誤,導致患者死亡的真實案例,讓你了解到醫生被稱為高危職業的真正原因,從中也發現了醫療行業面對失敗採用的是閉路循環模式。在醫療行業裡面認為醫生犯錯就等於無能。

《黑匣子思維》的出現是因為一次航空事故,而且航空領域危險程度遠大於醫療行業,一架飛機失事不僅飛機上面乘客有生命危險,駕駛飛機的全體機組人員也一樣有危險,就因為這個原因航空領域面對失敗時採用的是開發循環,於是黑匣子這個產物就誕生了,現在所有的飛機上面都安裝上了,目的就是用來記錄飛機失事的原因。便於大家總結經驗和教訓。

黑匣子:裝在飛機上的記錄跟蹤器,來自航空業,black box,有2個裝置對應的2種功能:1個是聲音記錄、一個是飛行記錄。

《黑匣子思維》這種開發放循環類似於被廣泛應用於生產型企業的PDCA循環,計劃-實施-檢查-處理。這種循環的好處是在不斷的發現問題學習經驗,能夠不斷的完善制度和工作流程,避免出現大的事故,因此才會被廣泛的應用在製造業,能夠大大的降低成本。但是,目前看教育、醫療、司法等領域應用的還是比較少,因此真心希望大家都來閱讀一下《黑匣子思維》這本書。

開發循環

2.面對失敗的心理準備

《黑匣子思維》書裡面提到了在司法界經常出現冤家錯案,並不是制度的問題,而是大家面對失敗時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即使DNA技術已經指出是冤假錯案,還是會找出許借口證明自己審批無誤。小的時候考試不及格,就有孩子擔心父母責罰於是用紅筆修改成績。

記得有一個特別有趣的小故事,一所名校老師要求考試後,孩子把當天的測試卷子帶回家拿給家長簽名,希望家長可以看到卷子的分數,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可是班級裡面有位同學測試100分滿分值得了「10」分,這樣的測試卷字,拿回家就只有一種結果家長把孩子教育一頓,脾氣好一點的家長和孩子一起上火,幫助孩子分析問題。脾氣不好的就會把孩子打一頓,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家長,因此老師這樣做是為什麼呢?

原因是老師不敢面對失敗,孩子成績不好的確和家庭教育以及孩子的努力程度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學習是要教學相長,因此老師其實也是要負責任的,而老師擔心大家質疑他的教學水平,就把責任推給了家長和孩子。採取測試卷字簽字這種方法。不過這故事中的孩子很聰明,他為了免去家長的一頓痛打,把卷子中的「10」分,自作主張用紅筆改成「90」分。結果孩子的父母也細看,就給簽了名字。

第二天老師看到孩子交的有家長簽名的卷子,就奇怪這樣的卷子家長怎麼會簽字呢?應該會主動打電話給他或是在卷子上面寫字來關心一下孩子的成績。於是老師只好主動給家長打電話詢問原因,結果一問不要緊發現原來還是孩子改了考試成績。可想而知孩子回家面臨的就是一次更嚴重的責罰。

這裡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孩子面對錯誤的心理,他看到考試成績之後,知道自己這次考得不好,但是卷子拿回家父母看到了一定會批評教育,有的家長甚至會打罵孩子,於是孩子很多情況下就會用謊言來掩蓋事實的真相。因為我們從小給孩子灌輸的家庭教育理念就是犯錯就是失敗。

前兩天出門辦事,聽到兩個家長對話,感覺特別有趣,一個人說「我女兒昨天學會撒謊了,昨天下雨,她放學回家沒帶鑰匙就在小賣店等我,見到我就哭了,因為天氣太冷,她穿得太少了。結果小賣店的人說孩子在小賣店裡面,也不冷啊。你說這麼小的孩子就學會撒謊了,長大了可怎麼辦?應該好好管教一下。」另外一個家長說「這很正常,誰小的時候都說過謊話,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就好。」

這段對話不禁讓我聯想到《黑匣子思維》把這種情況稱之為認知失調症。其實我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就患上了認知是調症,那麼,什麼是認知失調症呢?下面是《黑匣子思維》的具體解答。

看完書上這段解讀,相信大家應該知道了,對話中的孩子屬於第一種選擇,她之所以要說謊是在掩蓋她對天氣判斷不足這個事實,其實人之所以一生下來就是因為我們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失敗,不敢講真話,擔心別人看輕自己,希望能通過說謊來掩蓋事實真像,保護自尊心。因此像《楊乃武與小白菜》這樣的故事,才會流傳至今,最後這件案子最終居然鬧到了古代的最高法院,還是由慈禧太審理後方能沉冤得雪,還楊乃武清白,真的讓人細思極恐。

3.失敗的3種類型

了解了面對失敗的心態和心理,下面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失敗的三種類型。

1、致命的失敗,就是航空、醫療領域中的失敗;

2、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小錯誤,導致的失敗;

3、為了能夠保證成功,進行測試時發生的失敗。

這個世上有三類人,第一類是「可燃」型的人,第二類是「自燃」型的人,第三類是「難燃」型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中哪有人會一帆風順,都是跌倒之後堅強的站起來,最後走上成功之路的。三種人就代表了三種失敗,絕大多數人一般情況下只能遇到第2、3種失敗,面對這2種失敗三種類型的人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1、「可燃」型人如果遇到失敗,在別人的提醒下會承認錯誤,並加以改善;

2、「難燃」型人如果遇到失敗,一般很快就忘記了,因為他不想做弱者,也不願意聽別人的觀點;

3、「自燃」型人如果遇到失敗,他們會總結經驗教訓,持續改進讓自己更完美。

第三類中的人大多數都是成功人士,因為他們敢於直面挫折和失敗,這一點是我們普通人很難做到的,乒乓球運動員丁俊暉的陪練曾經說過:「我在平時訓練中,贏過很多次丁俊暉,但是為什麼我不能代表中國對出戰呢?很簡單就是我心理素質不如世界級選手。」也就是說這樣的人在大賽中即使遇到了一個失球心理素質也過關,即使打丟一個球也很難影響他的情緒。這種強大的思維模式就是《黑匣子思維》裡面提到的成長思維。

「成長離不開《黑匣子思維》」

1.《黑匣子思維》是精益創業的關鍵

創業像是開車,不是發射火箭。一個成功的企業的關鍵取決於它的內部是否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內循環,世界上知名企業,在創業初期都離不開精益創業。任何一個企業創辦之初需要驗證兩個假設,第一個增長假設,一個是價值假設。創業之初,把失敗當成經過驗證的認知。

那麼,其實精益創業的大前提就是需要具備《黑匣子思維》,因為書中提到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在美國開的第一家店也失敗了。但是他卻失敗當作了經過驗證的認知,蘋果門店現在遍布全球,蘋果手機也在每年9月份發布新款。任何一款產品的暢銷都經過了無數次的測試,才能檢驗出其增長性和價值性。

我們應該如果做才能實現精益創業呢?書中給了我們一個好方法叫做MVP,第一代iPhone於2007年1月9日由蘋果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喬布斯發布,並在同年6月29日正式發售,這就是第一代iPhone,當時上市的時候特別丑幾乎無人問津,但是上市後經過用戶購買測試,他們又推出了iPhone3G、iPhone 3GS,當時的樣子並不美觀,因此購買的人不多,但Apple store裡面的軟體卻已經非常好了。

因此,在美國本土的購買量開始上升,開始銷往全球。最終經過不斷的測試,蘋果推出的iPhone4,成為了劃時代的產品,完成了精益創業。任何一個產品要想知道其價值和增長性,就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生產出來一個樣品,然後進行測試最後才能變成一個成熟的爆款產品。

2.隨機對照試驗證明了《黑匣子思維》的重要性

1、生產出來MVP產品,測試改進的時候往往會有爭議。於

是就有很多企業推出了新產品試用問卷調查,但是測試效果很好的產品,生產出來卻無人購買,具體有一下3點原因。

1、客戶在根本就沒有試用,但因為拿了產品,也會給出好評,這樣就失去了贈送的意義。

2、參加問卷調查的人發現產品有問題,如感覺不好也不會提意見,即使不好用也會反饋好。

3、要想真正知道新產品的問題出在哪裡,最好的方法是詢問沒有給出反饋的人,因為這絕大部分人都是因為產品使用中問題,才不能給予及時的反饋。

這樣看最好的方法並不是搞問卷調查,因為很多人拿到使用小樣,往往都會填寫好,但是那些寫不好的才是真正發現問題源頭的人。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出現,《黑匣子思維》給出了一個方法叫做隨機對照試驗,這種方法如今已經被應用到各種領域,避免造失敗。

谷歌在變更工具欄顏色,為了確認哪一種更能提升點擊率,就採用到了這個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谷歌迪萬就提出選擇兩種不同的藍色;

2、用戶進入谷歌網站時看的畫面是隨機的;

3、並且把他們的行為記錄下來。

這樣就不帶有感情色彩的去評判產品,做了一次隨機調查。最後結構顯示更多的人願意點擊帶點綠色藍色工具欄。後來最終降低了失敗的幾率,避免了浪費。因此隨即對照練習證明了《黑匣子思維的重要性》

「擁有《黑匣子思維》,三步讓你成為高效能人士」

1.樹立信念

《黑匣子思維》中提到,美國、英國人的數學普遍水平不如中國人,其中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數學學習是靠天賦,而不是後天努力學習能夠提高的。但是,中國人、日本人,卻認為數學是可以通過後天練習能夠提高,因此中國上海市因為是金融中心,上海人的數學成績居然名烈世界第一。因此,一旦我們相信一件事情,全身心的學習,就能夠脫穎而出。

因此,如果你想要成功,一定要有先豎立信念,因為人往往事情做到一半,遇到瓶頸干不下去了於是就想要放棄,但其實如果再堅持一下就會成功了,這就是信念豎立的還不夠堅定導致的。許三多的營長高成曾經說過他最佩服的人就是許三多,因為他讓他知道了什麼是「信念」,他心目中最不好的兵,雖然一次有一次的失敗,卻一次又一次的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了他要求的標準,甚至在他最失意的時候,讓他看到了他的嚴格要求讓許三多成長了。從一顆弱不禁風的小草成長為參天大樹,於是他感慨的說「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容是自己,欲是別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樹立一個堅定的信念。

2.堅定毅力

有了信念還需要有堅定的毅力。很多時候不僅需要信念,《黑匣子思維》介紹貝克漢姆6歲就開始踢球,每天下午進行顛球培養球感,可是他的球技其實並不好,剛開始只能顛球5、6下,但是他卻從每次失敗中總結經驗,靠著堅定的毅力,學會了如何更好的控球,如何保持精神集中,擺正身體姿勢,讓顛球的時間不斷的延長。6個月之後,他居然可以顛球50下了。3年後他的顛球記錄是2 003次,整個過程用時15分鐘,到最後他的腿都開始疼了。我們看各種競技比賽時,評論員點評時往往會加上一句「這反應了運動員的意志品質」,因此面對失敗的第二步就是要有堅定的毅力,否則想要獲得成功很困難。

3.成長型思維

人有兩種思維:一種是固化思維模式,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很多人大學畢業找工作的想法是終於不用學習了,於是他進入公司3年也不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和他一同畢業的同學三年過後已經變成了領導,可他還是做著基礎性的工作。這時候他就開始抱怨公司不公平。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無論任何困難擺在前面,他永遠都會先思考解決問題,用那個方法解決更快更好。

那麼,如何擁有成長型思維呢?

1、勇於面對失敗,不為失敗找借口,而是要分析出錯的原因;

2、不斷學習新的技能,拓寬自己的眼界,豐富知識面;

3、專註於一點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在某一個領域內成為專家。

以上這三點如果你能夠做到,即使這一次失敗了,遲早有一天會成功,且變能成為高效能人士!

《黑匣子思維》這本書我用20天閱讀了3遍,雖然書中的很多概念比較深奧,需要查字典或者百度搜索,但我也從中學會了許多臨界知識。這本書涉及到了航空、醫療、司法、體育、心理學、商業、科技等許多領域。真的是一本讓人讀過之後,還想反覆閱讀的好書,每讀一次都有一個全新的體會。


你所說的思維「黑匣子」特別像是《黑匣子思維》這本書里不斷提及的「閉路循環」。如果一直在某種錯誤的思維方式下做事,會導致失敗,而這種無法從錯誤中學習的f思維方式,又會導致失敗發生後無法進步。失敗太常見了,這點要寬心,但這種循環會讓失敗沒有意義。提升思維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是轉變近在眼前的失敗,從失敗中有所思考、有所成長,卻是見效很快的。

具體方法我是從剛剛提到的《黑匣子思維》這本書里找到的,我花了三天細細讀完,感覺特別受益。你可以節省時間先看看我的書評:

有一個聽爛了的故事,它是這樣的:

一個年輕人和一個年老的富翁在一個高級酒會上聊天,年輕人想問那個富翁是怎樣發財的,但又有些支支吾吾,老富翁倒聽出來年輕人想問什麼,於是自己打開了記憶的閥門,他說:「那是大蕭條時期...有一天,我的口袋裡只剩下5美分,就用它買了一個蘋果,晚上我就在屋裡擦蘋果,把它擦得特別特別亮,第二天,我把這個蘋果以10美分的價格賣了出去...」年青人眼睛一亮,「然後,我又以5美分的價格買來兩個蘋果,到了晚上我就在屋裡把它擦得特別特別亮。」年輕人點點頭,表示他已經準備好接受一個看中商業機會白手起家的故事,但他還是客氣的詢問:「後來呢?」老富翁說:「後來...第三天,我繼承了一筆500萬美元的遺產。」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成功學的故事呢?因為大家都想從這些故事裡找到可以複製的方法,讓自己也快速、省事兒地成功。於是成功學一度風靡一時,無數雞湯文讓人們相信,只要我們能重複成功人士的道路,我們也一定會不出意外地走向成功。

當然,現實情況不是那麼簡單的。就像故事中的富翁也不是真的靠買蘋果發財的一樣,真實情況比故事複雜得多。

我們都期待一擊即中的成功體驗,討厭不期而來的失敗經歷。但生活中充滿了失敗,大到人生決定性的大事,如高考、就職,小到走路踩到狗屎。挫折感簡直是避無可避,一帆風順的人生幾乎沒有。

那麼怎麼面對生活中的失敗,就變成了我們無法逃開的人生課題。逃開了,它也會在另一個時刻、換一種情勢再次出現,直到我們真正解決掉它!

可能你會說,這個問題很簡單啊!老話都說了「失敗乃成功之母」,不怕失敗最終一定會成功!

說的對!我也很贊同。但是別忘了,現實情況複雜的多。道理都懂,真正做到卻困難的多。因為人的心理機制比我們自己認為的還複雜、還頑固。且聽我細細道來。

人生在世,難免出錯。出錯之後,人們就會認錯嗎?人們就會從錯誤和失敗中反思,並不折不撓地走向成功嗎?答案是「不一定」。很多人會無視那些錯誤和失敗,甚至保護曾經犯下的錯。聽起來和老祖宗教給我們的不一致啊?覺得有點匪夷所思是嗎?

其實,那種反應很正常。這就要從一本書說起。

英國乒乓球名將馬修·薩伊德,有著牛津大學政治學、哲學與經濟學教育背景,現在是一位知名專欄作家。憑藉其豐富的知識和詳實的調查,寫成了《黑匣子思維》一書。他從醫療、航空業、司法界、政治商界等領域,全方位地分析了「失敗」在這些領域裡的表現和作用。他發現,對待失敗的不同態度,導致了行業的進步或退步。對如何面對失敗、利用失敗進行了詳盡的分析。說實話,讀完之後受益匪淺。我從一個個更寬泛的領域、一個個更具體的事件中,重新認識了「失敗」,重新發現了「失敗」的意義。

正重要的是,通過作者詳細的分析,我理解了為什麼人們往往無法做到「從失敗和錯誤中成長」。

一切源於人們對失敗和錯誤的看法。「失敗=無能」,一旦事情出了差錯,或者事情沒做成,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自保:真糟糕!是我能力不足嗎?怎麼可能?一定是其他人的問題,或是別的原因造成的失敗。人們對於承認自己出錯是那麼恐懼,以至於令人難以置信的狡辯層出不窮。

《黑匣子思維》里有大量的實例,都能看到人們對錯誤驚人的逃避。有一個真實案例是這樣的:1987年3月20日,蒙大拿州比林斯市的8歲小女孩在家中遭到了強姦殺害。由於檢測手段落後,警方急於破案以消除民眾恐慌,檢方僅根據一幅肖像素描便逮捕了「犯人布魯姆加德」,為了顯得證據確鑿,甚至捏造了證據。儘管布魯姆加德聲稱自己在案發時在家睡覺,仍然被判處40年監禁。十三年後,強姦留下的精液DNA鑒定結果表明布魯姆加德是清白的,檢方竟然不承認自己判決是錯誤的。開始給出了一系列讓人瞠目結舌的解釋,以證明檢方是正確的,他們沒有出錯。他們的辯解有「受害者可能於他人保持著性關係(受害者只有8歲)」「可能是受害者的姐姐與他人保持著性關係(受害者的姐姐只有11歲)」……這樣層出不窮的奇談怪論在法庭的記錄上整整有249頁。

檢方能一直無視有力的證據,能給出249頁的辯解理由,就是無法做到承認錯誤、接受失敗。是他們喪失良心了嗎?不是的。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認知失調。當他們看到自己努力工作,結果卻做出了錯誤的審判時,承認失敗就意味著他們要面對摧毀無辜者生活的事實、面對自己無能的感覺,他們的自尊心遭到了威脅,所以,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工作的榮譽感,他們全盤否定了現實,即使最終囚犯被無罪釋放,他們也不承認他是無辜的。

失敗的人最難面對的,是自己的心理難關。

其實,自我保護是人類的本能。遠古時期,自保意味著保護生命。現代社會中,自保意味著自尊、面子、他人對自身能力的認可,一旦這些心理因素遭受到失敗的挑戰,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保護自己,排斥失敗。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卻不一定是正確的應對方式。

只有放下了對失敗的錯誤認識,人們才可能平和地面對失敗,繼而從失敗中成長。

首先要改變認識:能力是動態的,不要害怕被否定。一次失敗或錯誤並不表示我們能力有限,只能說明我們還有成長的空間。

其次,要明白的是,錯誤和失敗不是敵人,它們往往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好幫手——它們給出了反饋。讓我們知道與成功的距離是多少,繼而決定下一步前進的方向。就好比是投籃,籃球雖然砸到籃板上沒有進入籃筐,但它告訴了你靠近籃筐的距離,以便你下一次投籃時做個調整,提高命中率。——邁克爾喬丹就是這麼練出來的,你也可以。

《黑匣子思維》里有一句話特別有意思:「我想成為音樂家,就必須先演奏很多首難聽的曲子」。這句話包含著一種方法,那就是不斷試錯、不斷練習;包含著一種態度,那就是對失敗的坦然接受,甚至對失敗的期待——只有經歷過「試錯-練習-調整-再試錯-再調整」的過程,我們才能到達自己理想的彼岸。

就當失敗是艘船,你得學會划船才能渡河。

書里還有很多精妙的故事,很多貼切的描述,感興趣的話,找來這本《黑匣子思維》讀讀看,它會打開僵硬的手腳,讓我們輕鬆上陣,不斷前進。比如我,可以不再拖延,可以迎著失敗去準備一場成功的戰役了。


這麼高深的題目 小女愛莫能助 但是希望你會好?

鄙人之鑒:思維方式跟一個人的性格多少有點關係吧 對方違約在先 你的態度可以表現為1.憤怒 2.無奈 1的話則代表你強勢且無法忍讓 2的話表示你軟弱妥協而對方強勢 (這似乎跟個人性格有關係 從這就能看出你是一個容易急躁的人)

1的結果是發脾氣遷怒於對方 2的結果是不敢反駁任由對方處置 這兩個結果都直接導致了合作的失敗

1的補救措施:改改脾氣 學會忍讓 2的補救措施:肯定自己 佔取主動權 (這似乎也跟性格有關 如果當時你忍住了發脾氣也不至於過後會後悔)


說起黑匣子思維,你的第一感覺是否也不知所云何物,可當我跟為你說一旦發生空難,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就是尋找這個飛上的特殊裝置「黑匣子」以了解空難發生時候的跡象和原因你可能就恍然大悟了,原來就是那個可以記錄的儀器啊,馬航失事之所以得到全世界人民廣泛關注,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黑匣子未被找到,記錄著失敗的黑匣子,到底能給人類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巨變,在彰顯成功的年代,這些黑匣子記錄下的恥辱和失敗,真的對人類能有所幫助,今天來講的這本書《黑匣子思維》,將讓你重新對失敗有個不一樣的定義和解讀,獲得成功之前要先學學如何面對失敗。

作者馬修·薩伊德得身份也很有趣,他是一名乒乓運動員,曾兩次代表英國參加奧運會,雄踞英國乒乓球壇榜近10年,又憑藉自身努力考入牛津大學攻讀政治學、哲學和經濟學,要知道無論是體育界或是學術界,對自己的身體素質和抗壓能力都是一個壓縮式的檢驗,而面對失常的發揮,強勁的對手、需要攻克的難點和學術研究等一系列事件的感受和處理,會讓馬修·薩伊德對失敗的理解更透徹,這也為他寫《黑匣子思維》這本書提供了強大的依據和強大的心理支撐,那接下來我們就來解讀解讀這本書,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如何更理性的犯錯誤,讓你感受到母親的愛,而不是傷害,並最終獲得成功,接下來我就將帶你進入本書。

作者上來就對醫療行業和航空行業進行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大量的數據表明兩個行業都是世界上最關心的行業,也是狀況最多的行業,頻繁出現的事故,難道真的是醫生玩忽職守,空難的背後,真的是飛行員不夠專業,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一個觀點,叫做「閉路循環」,指的是關於錯誤和缺點的信息被人為曲解或忽視,這也導致失敗發生後無法取得進步的主要原因,可是這種思維跟事故有什麼關係,因為事故的造成方,多半都在這個思路里運轉,很難跳出這個思維定式,導致很多悲劇的發生,一個很平常的小手術最終釀成悲劇,一個飛機上小小的故障,最後導致數百人命喪黃泉,對待一個小小的失敗,不是放眼全局,而是一直緊盯不放,最終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可又是什麼原因,讓人們陷入這種思維里無法自拔那,作者在書中羅列了幾個觀點,第一個是人類認知的缺陷,面對錯誤和失敗我們不願意承認,更喜歡用無盡的理由為自己推卸責任。第二個是社會對於失敗者的態度,問責制讓失敗者沒有喘息的機會,有的甚至造成更大的二次傷害,犯錯並不等於無能,不能把人從英雄立馬變成罪犯,第三個原因,就是社會並沒有營造出一個在失敗中學習成長的文化,在成功學大行其道的今天,人們更喜歡看成功者的成功案例,而不喜歡從失敗中認真領悟和學習,就像那個著名的倖存者偏見一樣,只想著加固回來飛機的彈孔受傷嚴重的地方,卻忽視沒有回來飛機的那幾個致命的地方,有時候失敗的意義比成功的意義更大。

由於工作原因,我曾有幸接觸到的很多比較牛的企業家,在讓其給年輕創業者推薦一本管理書的時候,很多企業家不約而同的推薦了吳曉波先生寫的《大敗局》一書,我曾問過其原因,企業家給我的回答是這樣的,成功是沒法複製的,可失敗確可以避免,讓你保持清醒,不重蹈覆轍,從而少走彎路更容易獲得成功,我也曾看過這本書,這裡面的企業在當時可謂是家喻戶曉,可失敗後,卻聲名狼藉,大起大落間,對自己的企業和人生也看的更加清楚,他們寫下的總結,讓做企業的人看後更是倒吸一口涼氣,很多苗頭已經在滋長了,如果不及時調整,下一個可能就是自己,能夠從失敗中吸取力量,從而更好的去指導生活,這應該就是我們口中的智者了吧。

對於普通的我們,該如何從《黑匣子思維》中獲得需要的養料那,有兩個觀點,想與您分享一下,第一重新定義失敗,失敗只是你去成功之前的一次體驗,多去嘗試,從心理上別害怕,小孩子總是很膽大,有人說是因為無知所以才無畏,有時候綁住你前行的有可能就是因為你知道的「太多了」導致你怕的也「太多了」,我從一個基層員工能夠迅速躍居為一個管理層,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在不斷的試錯,因為你乾的越多,錯誤也就越多,得到的經驗也就越多,經驗多自然能應對的局面也就更大,值錢和上升這是遲早的事,如果你工作一直不見上升,很明顯一點就是你犯的錯誤犯少了點,這聽起來似乎有點懸,可是你如果去看身邊但凡有所建樹的人或事物,就不難發現,他們對待失敗和犯錯是無比興奮的。

第二善用邊際收益,它是指:「把一個宏大的目標分解成許多小的部分,然後對每個部分加以改進,再把他們結合起來,你將更容易獲得成功」對於一個事情的完成,不要憑空自己臆想答案,就像書中講的一樣,援助非洲很多錢,可還是很難提高其經濟整體環境,這也就意味著,錢似乎白投入了,可問題究竟出現在哪裡了,當經濟學家們著手於一個個小點,並把每一個小細節都做好的時候,你會發現整體的目標達成將並不難,生活中我們的想法很多,可是要想實現金字塔的搭建非一日之工,不如將事情分解並把每一個能做好的小事情做好,做極致,就像我現在要把每一篇書評都認真寫好一樣,當每一個腳印都踩得牢固以後,摩天大樓的建立指日可待。

看完全書,我能體會到漂亮的失敗是一種成功的含義,也更要從失敗中理性的總結,把黑匣子思維運用到你的生活中,你將會會獲益終生,正如福特先生所說:「失敗是重新開始的最好機會,再次開始時,你會更加明智,願你我能在敗局中,看到機遇、領會價值,並牢牢將其抓住!感謝閱讀,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01

念初中時,班裡的學霸最討人恨的地方是每次名次公布後,他們就相互「攀比「。

「考前一天,我看電視通宵,根本沒有複習。哪像你?」

另一方不服氣地反駁說:「我打了一天的籃球,回家直接睡了,一個字都沒看。」

這些學霸造成的錯覺是他們根本不用怎麼努力就能考很高的分數。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馬修?薩伊德從牛津大學畢業,他在新書《黑匣子思維——我們如何更理性地犯錯》分享了類似的故事。

圖片來自網路。

他在牛津大學的最後一年準備畢業考試的最後24小時,他見到一部分學生選擇了玩夜店、喝酒打鬧,根本不把畢業考試當回事,這些人當中不乏有三年來努力學習的優等生。

馬修?薩伊德也像我一樣,多年之後才明白,這些學霸們考前的放縱是一種維護自尊的策略,為的是考不好時給自己找個借口,減輕自我失調感。

說得通俗一點,這些學霸們萬一考不好,可以說自己沒準備好,那麼人們就不會說他們不聰明了。

說到底,他們害怕失敗。

02

失敗,讓人害怕,卻不可避免。

馬修?薩伊德在新書《黑匣子思維——我們如何更理性地犯錯》的開篇講了一個故事。

伊萊恩,37歲的家庭婦女,兩個孩子的媽媽,有一位非常愛她的丈夫。她的家庭堪稱幸福的典範,如同往常一樣,伊萊恩與家人一起吃完早餐後,丈夫開車送她到醫院進行一個常規的手術——根除鼻竇疾病的手術。

手術醫生愛德華茲行醫30多年,麻醉師安德頓也有16年的經驗,醫院的設施一流,一切都準備好了。但是,伊萊恩因缺氧陷入長期的昏迷,13天後告別人世了。手術過程中護士提醒過主治醫生,可他沒有聽。醫生說:「這是偶發事故,我感到非常的抱歉。」

醫生和護士沒有一個人反思手術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只是當成一個偶發事件。偶發事件就意味不用承擔責任和尋找失敗的真正原因?

恐怕這是醫生們常用的逃避失敗的借口吧。

相比之下,航空業對待失敗的態度要比醫院理性得多了。

所有的飛機都必須裝載有兩個黑匣子,一個負責記錄發往機上電子系統的所有指令,另一個是駕駛艙內的聲音記錄儀,讓調查員能了解事故發生之前飛行員在想些什麼。

圖片來自網路。

正在是有黑匣子的存了,清晰地記錄1978年美國聯合航空173航班因起落架沒有放下,機長麥克布魯姆讓操作員的飛至空中盤旋了很久,工程師提醒門登霍爾提醒機長燃油將要耗盡的事實,可是機長的注意力全部放在起落架上,門登霍爾鑒於上下級關係也不敢再次提醒,結果這架飛機油盡墜入一片森林,8名乘客與2名機組人員遇難。

航空業里組成了調查隊反覆檢查了黑匣子記錄的數據,他們認為社會等級對個體自信的壓抑,致命工程師不敢再次提醒機長燃油快耗盡的事實。對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召開了一個研討會,討論機組資源分配,目標是加強機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從而杜絕類似的事件的發生,提高安全性。

醫療業是逃避失敗,把失敗歸結於「偶發事件」。

航空業看到失敗里蘊藏的學習機會,結合實際做出改進措施,促使航空業的安全係數的提高。因此,我們把這種對待失敗的態度稱「黑匣子思維」。

「黑匣子思維」與具體的黑匣子無關,它指的是一種經常可以在失敗後總強求的教訓展開調查並從中學習的意願和決心。

心理學上把犯錯分為兩種,一種是本可防範,一種是難以避免。「黑匣子思維」可以降低本可防範的錯誤,並從「難以防範「的失敗中尋找解決的出口。

理性地說,「黑匣子思維「是面對失敗的正確態度。

03

既然失敗無可避免,人們為什麼害怕接受失敗呢?

馬修?薩伊德認為從心理根源上來說,是個體的認知失調。

個體為了證明自己判斷的正確性,寧可做出許多荒謬可笑的舉動,比如自我欺騙、找借口、自我辯護等,他們會忽視失敗,掩飾錯誤,從而毀掉學習的寶貴機會。

2003年,小布希出兵伊拉克的理則是發現在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的武器,可是14年過去了,美國兵把伊拉克整個國家揭鍋掀底,依舊沒有發現殺傷性武器。卸任的小布希一直以來都在為自己找借口。這是典型的認知失調了。

這種認知失調在司法的冤假錯案里、經濟學家預測失誤後的自我狡辯、商業的破產案里經常出現。

不止大人物大事件才會認知失調,我們渺小的個體也會,以我來說。

考駕照的科目二,我考了兩次都沒有過,教練說是我心態不好,而我則怪教練不會教。兩個人都把責任推給對方,卻沒有真正審視過考不過的原因是什麼以及我們能做什麼。

04

前文說過,對待失敗的正確態度是「黑匣子思維「,總結為十二個字:記錄失敗、接納失敗,改進方法。

記錄失敗——當失敗發生時,我們的儘可能地還原當時發生的現場,甚至在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模擬當時的情景,為的是觀察事件發生過程是哪些錯誤的地方引起了整體性的失敗。

如果沒有對事件的如實描述,也就無法正確地歸因,當然也就無法找到正確的改進措施了。

接納失敗——這需要勇氣。人們心中對失敗的恐懼,會對自我威脅,會對我們的自尊心傷害,但與逃避帶來的恐懼相比,選擇接納失敗才是更好的方法。

籃球運動員邁克爾?喬丹在一支耐克的廣告中說:「我投失了9000多個球,輸了近300場比賽。我曾26次投失比賽勝負的關鍵一球。」

邁克爾.喬丹。圖片來自網路。

如果喬丹在投第一個決定勝負的球失敗後,他選擇了逃避,哪有後來偉大的喬丹呢?

接納失敗是通往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心理質素,因此,與其逃避,不如面對。

改進方法——這是很重要的環節。

接納失敗是心理層面的建設,但是能從困境中真正地走出來並不單單靠心理建設就可以了,更多的時候需要方法。

馬修?薩伊德在新書《黑匣子思維——我們如何更理性地犯錯》里介紹兩個方法:

第一種是大膽地試錯。

1970年代,聯合利華的洗衣粉全球暢銷,但在生產過程中他們的遇到了麻煩:分解洗衣粉的噴嘴總是堵住,洗衣粉凝成大大小小的顆粒。對此,公司向數學家組成的精英團隊求助,這個團隊設計了10個稍微不同的噴嘴,重複了測試過程,又反覆測試多次,經歷了449次「失敗」後,他們做出了理想的噴嘴。

企業要獲得成功就得如此,個人的專業能力訓練也是如此。

第二種是邊際效益。

如果把一個宏大的目標分解成許多小部分,然後對每個部分加以改直進,再把它們結合起來,你將獲得巨大的進步。

2009年,英國職業車隊天空車隊的總經理大衛?布雷斯福德曾向世界宣告:5年內英國車隊將成為環法自行車賽冠軍。

這是他的目標,他把目標分解成車型設計、車手狀態、入住酒店的消毒等小目標,盡量完善每一個細節,最後從整體上優化,形成一個優化循環。

2012年,英國的車手首次贏得環法自行車賽冠軍,提前兩年完成任務。

這就是邊際效益在體育賽事訓練發揮的作用。

05

一生中,我們難免會遭遇失敗,有人會安慰我們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如果一直失敗,一直不肯面對失敗,又怎麼會成功呢?

成功對於醫院來說是減少失誤率,對航空業來說是提升安全性,對司法系統來說保證司法公正得以施行,對體育界來說是贏得一場比賽。

對於個人來說,成功是你通過努力、技能和堅持完成的任何事情。

即使失敗了,那又如何呢?總結經驗,尋找改善方法,重頭再來,總有一天會成功。

這也是《黑匣子思維——我們如何理性地犯錯》一而三地論述的觀點了。


推薦閱讀:

有沒有讓你決心改變自己的一瞬間或一件事?
為什麼看了那麼多雞湯文勵志文,自身卻並沒有多少改變?
有個女孩子,情況很不好,不知道還有救沒救,大家說呢?
女生從長發到短髮有什麼樣的改變?
十七歲,卻長成了大媽模樣,求幫助?

TAG:方法 | 改變 | 思維 | 思維方式 | 改變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