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主義社會怎樣處理「物質極大豐富、按需分配」與「客觀資源有限」的矛盾?

作為一名黨員,這是我從小到大的疑惑,就算經濟基礎特別牢固,人民素質極其高尚,那怎麼解決按需分配和資源有限的矛盾呢?


我重新回看了一遍1844年經濟哲學手稿,我試著整理一下我的觀點吧。

人是需要生存的。也是為了生存,人被迫參與異化自我的僱傭、奴役關係中。成為資本主義機器中一顆齒輪。出賣自己部分或全部的自由來換取生存的權利。現代人在沒有經濟供養下的最終結局是什麼?是死亡。儘管很多人都不承認,覺得「再壞也沒有壞到這個地步」可事實是「沒錢真的會死人的」。

所以共產主義理想就是要避免人的異化。真正的把人從生存死局中解放出來。共產主義的重點或許並不是「物盡所求,按需分配」,而是「人真正自由的發展」。

這樣子就很好解釋了。真正的自由,指的是消除異化,就是消滅人必須出賣自由而換取生存的死局。人應該天生地生存,而非要用非自願的勞動所換取。在遙遠的未來,生產力的發展能不能供養起全人類的生存?未來的工農業能不能保證每一個人能夠吃飽穿暖?除非是三戰或者自然災害使人類文明大幅倒退,我想肯定能做到。甚至在當下,全世界的農產品是夠70億人類吃的。服裝工業的產量也是能讓所有人穿上衣服的。

但是,既然全世界的生產力能夠供養地球上的人,為什麼不直接解放資本下的奴隸?實現共產主義?所有人自由的干任何相干的事?經驗告訴我,不能。因為組建這龐大生產力的生產關係框架,正是來自於剝削的僱傭關係。摧毀它,用於供養人類的生產力便蕩然無存。

但未來並非那麼黑暗。因為構成這層僱傭關係的原子-是人。工業革命日漸突破,自動化正在替代人工勞動。未來的工廠,從原料的開採到運輸到消費者手裡,都不用人的參與。那將其共產,有何不可?機器人之間談什麼金錢交易?在這個基礎上,全自動化的生產機器供養全人類。那人類就真正擺脫被異化的時代,人天生就獲得了真正免費生存的權利的時代就到來了。

一個人天生被供養的時代,我可以稱之為共產主義了。但是按需分配有了嗎?物質資料真的有極大豐裕嗎?顯然沒有。人思維的無限就說明了人有無限的索求。所以無限的需求是無法滿足的。有人說正因如此所以僱傭關係是無法打破的、共產主義也是無法實現的。但是你衣食無憂,即使沒有閑錢,你會去流水線當裝配工人嗎?不會,你至少會尋找體面一點的工作。在異化的僱傭關係下,勞動力的價格等於勞動者出賣自己勞動時間自由的價格,加上少量的溢價。而在非異化的時候。人勞動的價值就等同於他勞動產品的價值。

人性貪婪無錯,可一旦生產力能夠使每個人不再為生存(生和死)而鬥爭時。那麼就不會有人被迫參與進那種被異化的被剝削勞動中了。這樣的社會允許99%的人無所事事,只有1%的人參與社會的運轉工作(管理生存、組織政治)。那99%的人會滿足自己的慾望,自行組織起自由而富有創造力的勞動。去探索太空、星辰大海,像歐洲人一樣作死、極限運動、挑戰人類極限,去做科研,不為經濟利益,僅僅為了滿足自己的求知慾(劉慈欣:「公款嫖娼」《朝聞道》)。那1%的勞動雖然是維持社會必要的,不過也將會是富有創造性的。無論科技怎麼發展,稀缺品是存在的,但是一旦我們擺脫了為生存生死的鬥爭循環,我們就不會被這個物品所奴役。

或許那時候我們就要重新思考生命、文明的意義,重新思考藝術。奢侈品將會失去其被異化的屬性。回歸藝術品的本質。88888888的q號或許真的只是一串數字,與558635446一樣。遺忘在藝術館的眼鏡、擺在展廳的小便池,都會被熱愛藝術的人瞻仰。油畫掛在家中與掛在馬路公交站也沒有區別。它只是塗料與畫布,元素與元素的結合,沒有人曾真正擁有過。

或許共產主義就是這個樣子吧。

在如此的描繪下,有需求就去用自己的行動動去爭取。還需要考慮按需分配、資源有限的問題嗎?


勞動根本意義是因為需求而產生的,既然勞動因需求而產生,那麼按照需求來分配勞動成果就很合理。

按需分配,不是我們所誤解的,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就給你分配什麼。你想要劉亦菲,好,我給你,你想要太陽,好,我給你。

因為我們誤解了按需分配的意思,所以我們就有疑問,客觀資源是有限的,怎麼按需分配?劉亦菲只有一個,都想要她做老婆,你怎麼分?

按需分配,不是那樣的,按需分配是對現今勞動模式,以及勞動成果分配的核心矛盾的一種解決方法。注意,它分配的是勞動成果,而不是世界所有資源。你覺得太陽、劉亦菲、花草樹木是你的勞動成果嗎?

首先,我先提個問題,你為什麼要工作?也就是說,你認為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我想,絕大部分人看到我提的問題,心中肯定笑出來,你這不是廢話嗎?不工作你養我啊,工作當然是為了賺錢養家啊,為了生存糊口啊。

這就對了,這就是現今勞動模式的弊端,也就是對勞動「異化」了。

你會不耐煩地說,別扯什麼「異化」啊啥的名詞,難道工作勞動不是為了謀生嗎?

我們再細化一點說吧。

比如說,你是流水線工人,你在流水線上組裝手機,這是你的工作,是你的勞動,那麼在你看來,你勞動是為了賺錢而生存,而不是為了其他是吧?

既然這樣,為什麼人類要做手機呢?

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做手機的意義是什麼呢?

對於整個社會、整個人類群體來說,做手機無非不就是社會有這個需求,有人需要用手機,那麼因為有需求,就需要有人勞動來創造勞動成果滿足這種需求。

也就是說,社會之所以有「做手機」這項勞動,歸根結底是因為要滿足人類「用手機」的需求。

人類有需求——所以勞動——創造勞動成果——滿足了需求。這就是一個完整的閉環。

(有人說,這樣等於是否認創新了,是要等有了需求再工作勞動。我想說的是,並沒有啊,創新就是創造新的需求,然後根據新的需求產生新的勞動,根據新的需求「按需分配」新的勞動成果,不矛盾吧,並沒有逃脫我文中的內容啊)

這就是整個勞動的意義了。

那麼現今模式下,勞動就被異化了。

勞動不是自願的勞動,而變成了強迫性的活動。我們大部分人勞動,雖然歸根結底的意義是為了滿足人類群體需求,但我們每個人作為單獨的個體,個人勞動的意義被異化成為了「賺取金錢」了。

這就是現今社會模式下,勞動模式最首先的矛盾——勞動意義的異化。

接下來,我們談談勞動的第二個「異化」之處——勞動過程的異化。

就像我前面所說,我們勞動,歸根結底是為了滿足我們的需求。

但現今模式下,勞動過程也被異化了。你是員工,你被老闆僱傭,你勞動過程就被異化了,你的勞動過程,不再是為了得到勞動成果而工作,而是為了「工資」。你的勞動被老闆所「購買」,變成了商品,所以此時,你勞動,不再是自願的勞動,而是強迫性的勞動,勞動過程不屬於你,而屬於老闆。老闆有權決定你勞動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

資本家壟斷了生產資料,勞動者無法獨立生產,必須要依附於資本家,靠資本家給予的「工資」過活。

也就是,比如說,餐館老闆擁有餐館,你作為廚師,只能依附於老闆,成為老闆的員工,你工作時間的廚藝勞動不再屬於你了,而是被餐館老闆購買,成為他擁有的商品,你的工資變成了餐館成本的一部分。你的勞動也是老闆所擁有的,你不是自主勞動,老闆要你炒什麼菜,怎麼炒,什麼時候炒,上班下班什麼時間,你都得服從。這就是勞動過程也被異化了。

然後,就是勞動產物的異化。

有一句古詩: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就是勞動產物的異化的一個表現。

人類勞動,歸根結底是為了得到勞動產物,滿足某一方面需求。

但現今勞動模式下,勞動者並不享有對自己的勞動產物的所有權和支配權。勞動者剛完成勞動,勞動產物就不歸他所有,而變成資本家(老闆)所有了。

那麼勞動者最終有的是老闆給的金錢作為工資,而不是勞動產物。然後勞動者用金錢去買自己的勞動產物。

但你作為員工,你勞動得到的價值「工資」卻是老闆賦予你的。

你勞動的價值(工資)的議價權在老闆手上。

那麼矛盾就來了。

你的工資是你勞動的價值(目前模式下你勞動的價值),但同時也是老闆運營企業的成本的一部分。

老闆要賺錢吧,肯定一方面要盡量節省企業成本,另一方面賣出更多的產品。

老闆賺的錢=商品總價值-商品總成本。

而你的工資也變成了商品成本的一部分,因此你勞動被老闆購買,老闆付你工資,你的勞動變成了商品,既然是商品,肯定要物超所值,物美價廉咯。老闆肯定要盡量壓低你的工資,挖掘你勞動的性價比,讓你的付出和你得到的存在差值,而且變到最大,這也就是在「剝削」你的「剩餘價值」。

此時你勞動的成果「工資」的議價權由於在老闆手裡,老闆肯定會盡量壓低你得到的金錢。所以你乾的越多,虧的也越多。越優秀的員工意味著被「剝削」得越厲害。

而另一方面,老闆要賺更多錢,就要賣出更多商品,老闆在滿足自己需求後,剩餘金錢並不會繼續購買社會剩餘商品,老闆自身也只吃三餐飯、睡一張床,他剩下的錢,要麼投資,要麼擴大經營,通過各種手段擴大產能,但大眾購買力卻束縛於工資的不夠,而不能消耗過多商品,因此就容易導致生產相對性過剩,也就是生產夠,總需求也夠,但廣大群眾卻買不起,因此賣不出去。

那麼簡而言之,現今模式下,勞動被異化,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點。

勞動目的被異化。

勞動過程被異化。

勞動成果被異化。

勞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需求而產生,而目前模式下,整個勞動被異化了,勞動變成了為金錢而生了, 這就是目前生產模式的核心矛盾。

既然人類勞動的根本意義,是為了用勞動成果來滿足需求,勞動為需求而生,那麼為什麼不「按需分配」勞動成果?

目前社會是「按金錢分配」勞動成果,但我們人類勞動,歸根結底是為了滿足人類需求啊 ,而不是為了金錢啊。

我們做手機,是因為有「用手機」的需求啊。那麼做出來手機這個成果,就按照「用手機」這個需求來分配,有何不可?

但現在就變成「按金錢分配」勞動成果了。由於馬太效應導致的貧富差距,大量金錢被資本家壟斷,而廣大群眾手中的金錢不夠,這就很容易導致生產相對性過剩了。

這就是目前的核心矛盾了,這個矛盾無法解決,那麼經濟危機就永遠會周期性爆發,共產主義的幽靈就時不時會出來。

既然,社會勞動的意義是為了用勞動成果來滿足需求,那我們有什麼需求,就從事什麼勞動,有多少需求,就做多少勞動,創造出什麼新需求,就做什麼新勞動。然後按照需求,來分配勞動成果,這不就合理了嗎?

人類群體勞動的意義,是為了滿足群體總的需求,那麼用群體需求,來分配勞動帶來的勞動成果,這才是合理的分配方案。

這就是「按需分配」。

也就是說,不是你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而是因為人類勞動的根本意義,本來就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啊,既然需求產生勞動,那麼反過來,按需求分配勞動成果又有什麼不合理之處呢?

所以,按需分配並不是坐享其成,想要什麼有什麼。因為勞動是由需求而生,所以你需求得越多,同時你的勞動價值必須同樣多。

你想要太陽,可以啊,你勞動創造出來啊。你有擁有太陽這個需求,那麼根據需求,你勞動,創造出一個太陽來,那麼自然而然,你可以「按需分配」獲得你的勞動果實,那個太陽就是你的了。

同樣,在這種模式下,滿足了你的需求後,你不會再擁有過多的任何資源,因為你不需要的資源為何不給那些需要的人呢?

像現在這樣,資本家手中有多餘金錢,卻不花出去,而廣大群眾卻缺錢滿足需求的現象,在「按需分配」的模式下是不會有的了。因為你作為資本家,霸佔了過多的社會流動性,卻並不用那麼多,徒徒浪費,反而讓本應該享用、迫切需要的人享用不到。

經常聽見有人這樣反駁「按需分配」,人的慾望是無限的,得到了總想要更多,怎麼按需分配?

但事實上,我們看現今社會,就會發現,人對於「物」的慾望還真不是無限的,人對於「錢」的慾望才是無限的。

因此擁有大量金錢的老闆並沒有把錢全部用來買東西,而是想盡辦法讓錢增殖。

目前模式下,有時會出現這樣的情形,社會明明生產了足夠的某樣商品,對這樣商品有需求的人也足夠多,但是卻買不起,而資本家手中有過多的錢,他們卻不用來消耗掉剩餘所有商品,反而用來投資、擴大產能。勞動的根本意義不就是為了滿足某種需求而產生的嗎?既然需求夠,勞動成果也夠,那麼怎麼就分配不夠呢?這問題出在哪呢?

……………………………………………………更新線……………………………………………………………………………………

我文中壓根沒說自由意識啊,評論中說我講按需分配,是在否認自由意識這是鬧哪樣?

我也沒說按需分配不要創新啊,創新就是創造出新的需求,然後勞動者根據新需求來勞動,按照新的需求來「按需分配」新的勞動成果,這沒毛病吧?

「用手機」就是創造出來的新需求啊,沒有這個新的需求,那麼為什麼要做手機?如果所有人對手機沒有任何需求,那我們還會做手機嗎?

另外,我文中談的是按需分配,談的是分配方式,有知友試圖從 他自己認為的計劃經濟的漏洞,來反駁我,這是鬧哪樣,我壓根就沒談計劃經濟好吧?


之前回答過一個很類似的問題:
共產主義真的能夠實現嗎?「按需分配」從人性上來講是不是個笑話? - 常凱申的回答 - 知乎

裡面說的比較詳細,建議看這個答案。

下面補充一下:

按需分配和客觀資源有限不矛盾。只要資源的數量超過某個閾值的話,就可以消除稀缺性的恐慌。

當然了,以現在地球上的資源水平不足以超過這個閾值,但只要能熟練掌握聚變技術,在太陽系範圍內是可以達到這個閾值的——這裡甚至都不需要「星辰大海」,因為還沒出太陽系呢。

麵包不夠的話,大家每天會排長隊會去囤積;麵包夠了,什麼時候想吃的時候去拿就是了。這裡的麵包數量不需要是無限的,只需要超過某個閾值就可以了。

共產主義社會不需要人們刻意保持「素質高尚」,人們仍然是趨利避害的。所謂「高素質」只是在那樣的生產力條件下,依人類趨利避害的自然屬性,而自然發展形成與生產力相適應的上層建築而已。如果共產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突然崩塌,「高素質」也同樣會跌落回與生產力相適應的水平。

所有隻能靠「自我約束」、「素質高尚」這種清教徒式的禁慾才能實現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論述都是唯心主義的幻想。

估計很多人對共產主義社會會有以下的疑問:

1、異性怎麼辦?

答:婚姻都不存在了,這還算個事?性和吃飯握手一樣,不再是現在的一對一關係,也沒有了現在的兩性道德約束(現在的對性的道德約束是衍生自家庭觀念的),性關係和戀愛的發生門檻會大大下降(現在之所以比較高還是因為家庭體制帶來的束縛)。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自由人,整個社會是自由人的聯合體。

可能有人說,那丑的怎麼辦,不還是沒人要找不到異性嗎?這種思維還是基於現代家庭觀念的。因為現代婚姻的一對一性,導致性的發生門檻被大大提高和變得謹慎,因為它要對應若干社會關係、個人財富。你要和一個你不愛的人,或者不合適結婚的人發生了關係,可能導致你就被束縛在這一個異性身上了,或者會付出某些不可預料的財產支出,而這些現象都是基於現代婚姻制度的。

你約炮、出軌、換妻、多人性派對這些婚姻之外的性行為的時候,會因為其中某個人長的丑而退出嗎?當然面目太可怖也可能,但是此時對對方長相的容忍程度會大大提高。

你在公司舞會或者社交場合上,某個長相一般的人說和你跳個舞,你會僅僅因為長相平平就拒絕他/她嗎?這種拒絕概率要比拒絕和他/她發生性關係低的多。在共產主義社會,發生性關係也不過就是相當於現代社會跳個舞啥的。再再退一萬步說了,就算真是丑的驚天地泣鬼神,在共產主義社會的技術水平下,去整個容弄個中人之資,還不是小case。

家庭和婚姻解體後,整個社會上有數以億計的適齡異性都會被納入可以和你發生關係的範圍,還怕找不到異性?夜夜新郎/新娘,一天換一個都沒任何問題。逢年過節了,組織個《三體》式的十萬人性派對慶祝嗨皮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至少從上世紀上半頁開始,「共產共妻」這個說法就是用來攻擊共產主義的。這種說法的第一個錯誤在於:用20世紀的性道德觀念去卡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第二個錯誤在於:共產主義社會壓根就沒有「妻」這個概念。「妻」的概念早就隨著家庭的解體而消亡了。

其實現在,婚姻體制在現實中相比幾十年前也開始有所鬆動了。這也不難理解,社會的富裕必然導致個人更傾向於追求個性解放,而婚姻制度本質上是違反人的自然屬性的——愛情保質期很短,大家都願意和更多的異性較為保持新鮮刺激——只不過由於生產力水平不足,為了社會穩定,不得不保留家庭婚姻這種制度。

當然,不要誤會,這不意味著在現實中也要鄙棄婚姻和家庭,畢竟現在仍然是21世紀初,婚姻制度仍然是現代社會賴以穩定的基石。忠於自己的另一半,仍然是現代人的美好品德,出軌和背叛是可恥的。

2、可是我想要林志玲,林志玲只有1個,大家都想要怎麼辦?

答:共產主義社會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林志玲」了。「林志玲」的存在,本身就是生產力有所發展,而又發展不足的產物——因為有所發展,所以有對明星的更多需求;因為發展不足,所以社會只能提供少數人成為「明星」為大家滿足這種需求。

隨著社會進一步發展和富裕,個人創造熱情的釋放和傳播成本的下降,會導致文化產品的產生將越來越普及化和扁平化,近些年來的「直播」泛濫和「全民媒體」、「公眾號」大行其道就是一種萌芽和雛形,甚至已經快將傳統紙媒逼死了。

如果脫離了砸錢和包裝帶來的曝光率,和其他人相比,林志玲也不過是一個普通漂亮女人而已,在「吸引異性」方面,沒有那麼高的特殊性了。

共產主義社會,將是一個「沒有明星」,但又「星光燦爛」的時代。

3、按需分配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吃大鍋飯,誰去幹活呢?

答:請參考本答案最開始的鏈接:共產主義真的能夠實現嗎?「按需分配」從人性上來講是不是個笑話? - 常凱申的回答 - 知乎 中關於為什麼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勞動是人的第一需要」的論述。

4、可是我想要梵高的畫,這東西總是稀缺的吧?如果大家都想要怎麼辦?

答:在現代社會,高價藝術品本質上只是「貨幣」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而已。
大家想要梵高的畫,並不是看中了它的藝術性,而是它能對於一定量的貨幣。
不然,為什麼高仿品和原品價格差這麼多?在藝術性層面,對你而言,高仿和原品能差多少?你能看的出來嗎?這種差別能影響到在藝術層面的欣賞嗎?
差別不就是因為高仿可以大量製造,從而喪失了稀缺性、破壞了其對應貨幣的能力嗎?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貨幣都消失了,依附於其上的藝術品,也會回到它原來的意義。

5、你再物質發達,總有些高端東西是稀缺的,所以永遠無法做到按需分配,所以貨幣永遠都會存在。

答:很多人對共產主義有誤解,大概是由於上學的時候老師講解的時候有偏差,以至於把共產主義社會當成了「神仙世界」——無所不能,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共產主義社會中不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只是絕大多數社會產品可以做到按需分配而已——我想要個能飛到比鄰星的宇宙飛船,這基本上就做不到。

但是,這種需求做不到,會導致共產主義社會的生產關係崩塌嗎?

舉個例子,現在太陽系文明終於研製出了第一台曲率引擎「星環號」,但全世界暫時只有這麼一台,只能供大家研究,而暫時不可能分配給你,這會導致貨幣仍然有市場嗎?

順著這個思路想下去,如果我有錢,是不是我就能把「星環號」買下來呢?按現在的思路似乎可以,但是——我的錢從哪兒來呢?

掙錢?可是絕大部分社會產品(也包括文化產品和精神產品)都是按需分配的啊,我靠什麼掙錢呢?

就算我有錢,我能買,可是人家為啥要賣給我呢?人家要錢有什麼用呢,根本不需要錢就可以得到社會中絕大多數產品啊?

當社會中能夠實現按需分配的產品數量和種類達到某個閾值之後,剩餘的少量產品就不足以支撐一個貨幣流通體系了。貨幣的應用範圍會不斷縮窄,最後完全退出流通。

換句話說,只要一個社會中達到按需分配數量的產品種類超過一個閾值,那麼金錢的意義就會消失,因為剩餘的產品種類、數量、需求量太少,不足以支撐起一個「貨幣-商品"體系的運轉。

6、接上一個問題,如果我就是和對方約好了,我們雙方認同一種貨幣,我買他賣,這樣不就違反了共產主義的生產關係嗎?只要有幾個人這樣堅持,貨幣就會重新出現,共產主義整個體系不也就崩潰了?

答:舉個例子,按理說,在我們的資本主義社會,應該價格是遵循需求規律,高價者得。可是,假如我就是看你不順眼,你出1000我就是不賣,他出10塊我偏賣給他。這樣的事可能出現嗎?完全可能,但是這個事情的發生,會導致整個社會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崩潰嗎?顯然不會,只要大多數交易都遵循現有經濟規律,那麼整個社會生產方式就不會被撼動。

7、這麼說,共產主義社會還有競爭嗎?如果沒競爭,社會怎麼進步呢?

答:競爭當然會繼續存在。只是競爭的目的不是錢,而是更加高級的自我實現而已。
就像你打某個遊戲刷積分榜排名一樣,這個很多也是沒有錢做獎勵的啊,但是並不妨礙你興緻勃勃刷下去。

8、你認為共產主義會出現,那如何解釋你現在的民族主義思維呢?這二者可是有矛盾的啊

答:不矛盾,一個是中短期概念,一個是長期概念。

還是那句話,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力條件不足,必然導致以民族或者國家為單位,大家互相爭搶有限資源,這個時候當然會衍生民族主義。

在這個時候,就算你主觀上對民族主義「我不聽我不聽」,那也白搭,你不這樣想別人也會這樣想,因為生產力水平和資源水平就擺在這裡。

怎麼擺脫這種互相爭搶的困境?靠上層建築層面的協調意義不大。你勸說某個國家「別爭了」,人家肯定說你當我傻啊,我不爭人家爭,我不虧死了?

只有靠發展工業化,發展生產力,蛋糕多了,猴子就不互相搶了。

中短期內——發展工業和科技,為本國搶到更多更好的資源(這裡的「搶」不是指戰爭)
長期看——發展工業和社會,為世界擺脫現在的爭搶局面

而且對中國來說,二者更是具有一致性。中國是目前工業人口最多的國家,十四億人口的中國發展起來並引領世界,相比於之前億級人口數量的國家引領世界,更有希望突破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門檻,為整個人類造福。

現在「民族主義」的競爭是為了以後「共產主義」的不爭。二者是不同階段生產力條件下呈現的不同表象,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9、你這個理論是建立在所有人都信仰共產主義,且人人智商相同,人人情商相同,人人按同一規則行事。按這個標準在地球上螞蟻和蜜蜂已經實現了共產主義。

答:並不需要刻意地信仰。

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就算你信奉毛主義、共產主義,你該按照價值規律辦事還是按照價值規律辦事,你也不可能把別人家的私產合法地拿過來共產,買毛主席畫像也需要按市場價給錢。
就算你信奉帝制,你也不可能穩定地組建出一個小朝廷來,只會弄出一個「被鄉派出所3名民警剿滅」的光榮笑柄。

一個社會的生產關係是由生產力決定的,而不是由上層建築層面上的東西決定的,上層建築更多意義上是被決定的那部分。

10、共產主義社會就是人類的最終歸宿和最終社會形態嗎?

答:對於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者而言,沒有「歷史的終結」這種東西,事物都是在變化發展中的。即使共產主義最終勝利,也不過是人類歷史上發展的又一個階段性的新高度罷了,但也僅此而已。

共產黨和民主黨派都是歷史上發生的。凡是歷史上發生的東西,都要在歷史上消滅。因此,共產黨總有一天要消滅,民主黨派也總有一天要消滅。消滅就是那麼不舒服?我看很舒服。共產黨,無產階級專政,哪一天不要了,我看實在好。我們的任務就是要促使它們消滅得早一點。這個道理,過去我們已經說過多次了。

——《論十大關係》· 毛澤東

共產黨是如此,共產主義社會同樣是如此。

其實共產主義社會遠沒有很多人想的那麼完美無暇高大上,你想想,一個活動範圍出不了太陽系(當然遍布太陽系應該沒問題),以聚變為主要能源,活動速度被限制在亞光速以下的文明,未來發展空間還大的很呢,這才發展到哪到哪啊,距離「星辰大海」還有很大的差距呢,哪有資本和滿足感來固步自封、驕傲自滿、停滯不前?

如果把人類文明比作一個嬰兒,那我們現在就相當於這個嬰兒只能躺在這個叫做「地球」的搖籃里。而共產主義社會,也不過是這個嬰兒爬出了搖籃,可以在這個叫做「太陽系」的自己家裡到處爬了。但家門外面到底是什麼,也只能趴在窗戶上往外看看,頂多往外扔塊積木,自己還出不去家門。

另外,如果按照馬克思「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的劃分,我還有一個大膽的猜想,就是從前幾個社會形態的存在時間來推測,共產主義社會的存在時間,可能比資本主義社會更短。因為人類技術的發展是加速度的。

11、你說可控核聚變技術是共產主義社會的敲門磚,那如果最終我們沒能搞出可控核聚變來怎麼辦?

答:那就悲劇了。現有的能源形態不足以維持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甚至連維持現有的程度都很難做到。煤和石油只能用幾百年,其他能源又暫時沒辦法代替它們。而更麻煩的是這些傳統能源現在還不夠用,只能供起十億發達國家人口,維持他們的舒適生活,而現在還有一個13億的中國要往裡面擠,後面還有印度,還有非洲,還有中東,人家也要過好日子啊。

如果能源問題不解決,人類社會的總體和平繁榮持續不了太久,蛋糕少了,猴子們的爭搶必然會變得激烈。而這些蛋糕隨著人類的不斷開採,會越來越少。

未來人類可能只有兩條路:
要麼能突破聚變,拿到共產主義社會入場券,進入太陽系,展開一幅全新畫卷;
要麼搞不出聚變,我們的後代就待在這個叫做地球的「大逃殺」遊戲場中互相殘殺等死吧。

12、即便我們能夠從宇宙獲得大量的物質和能量。依然無法解決物質和能量的稀缺性問題。因為在我們具有了大量的物質和能量的時候,我們對物質和能量的消耗也是非常非常大的。

答:在我看來,如果能突破聚變,把人類活動範圍拓展到太陽系的話,這一輪能量的獲得蘊藏量是非常巨大的,其數量級將明顯高於由此帶來的能量消耗增加。

人類活動所消耗的能量需求,在太陽系內,能擴展到多高的程度?太陽光芒四射地燒了50億年了,人類活動的消耗在共產主義社會就算大大增加,還能比的過太陽?別忘了現在地球上僅接收到太陽釋放能量的22億分之一。

當然了,你要是搞星際遠航,要進一步擴展活動範圍,那能量需求或許會繼續增加,但只有聚變技術又出不了太陽系,太陽系內這些巨大的能量(包括幾顆氣液行星)只能窩在家裡使,可著勁的花也花不完,至少在共產主義時代是這樣,往後另說。

===============

以上問題1-6是對一些可能出現的高頻問題的預先回答,問題7之後是針對評論區出現的一些提問的補充回答。


一個人如何處理"我想要一套房子"和"作為一個公務員我工資只有五千"之間的矛盾?


我覺得這個矛盾是人類總要面對的。人類能使用的資源總是有限的,然而很多樂觀的答案忽視了人口的增長帶來的影響。

當生存環境非常好的情況下,繁殖速度是以幾何級數增長的。在共產主義環境下,顯然是非常適合生存的,在性方面又沒有限制,孩子由國家撫養,父母又沒有壓力。這顯然是促進生育的巨大利好。

因此,要達到"物質極大豐富",生產力必須超過的不是一個定值,而是一個以幾何級數增長的變數。

人口增長到底速度如何?按照我們的理解共產主義是最適合人口增長的,所以我們選取人口增長最快的卡達為標準(2015年數據)。卡達的人口增長率約為5%,這個速度看起來不快,但經過計算就會發現按此速度每15年就會增長1倍。

如果你對這個速度還是認識不夠,那不妨看看這篇答案:

【2的100次方到底有多大?】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899519/answer/133620491?utm_source=com.miui.notesutm_medium=social (分享自知乎網)

簡單來說,假如用厚度為0.1毫米的紙,累成2的100次方那麼多,那麼其厚度將達到134億光年。134億年是什麼概念?大概就是宇宙誕生的時間。換句話說從宇宙誕生時,光從紙的一端出發,直到現在才剛剛達到另外一端。

而人口要翻2的100次方倍,只需要1500年。注意,不是有2的100次方個人,是2的100次方倍。假如我們現在實行共產主義,那麼1500年後,我們將擁有70億乘以2的100次方的人口。直觀的說,如果0.1毫米代表70億人口,那麼那時的總人口就有134億光年。

更恐怖的是,只需要再過短短的15年,剛剛所說的巨大的數字將再次乘以2,也就是說之前1500年增加的人口,將在之後的15年完成。

看了這些之後,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能極為肯定認為可控核聚變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在我看至少是個未知之數。資源最終會承受不了人口壓力,或者幾百年,或者幾千年。

還有是不是按需分配一定導致需求下降呢?我覺得不能一概而論。

個人需求不能簡單理解為吃飽穿暖。比如人有愛美的需求。我看到了一件很好看的衣服,那麼我身上這件就可以不穿了,我拿新衣服的動力並不是為了防止我以後穿不上衣服,而就是因為我有了更喜歡的。而舊有的衣服恰恰因為按需分配,使得我根本沒有"留著以後穿"的想法,而是會直接扔掉(或者當技術非常發達時將其回收分解)。這樣看需求不一定是降低的。

最後,關於交換問題。共產主義既然是需求決定勞動,那麼需求和勞動的對應是如何實現的?

說的簡單點,我想吃米飯就自己種田嗎?換句話說這種按需分配的勞動方式是否不需要交換?就是單純的自己需要,由自己的勞動滿足?

如果是這樣這種社會實在難以想像,因為我們對人類社會的最基本判斷是專業化越來越深,分工越來越細。

如果需要交換,那麼怎麼解決個人喜好和社會實際需要的矛盾呢?具體來說,所有人都喜歡織布,沒人喜歡種糧,怎麼辦?可能實際不會這麼誇張,但既然我不是按自己的需求勞動,就必然存在生產與需求不匹配的情況。

怎麼解決呢?市場經濟就是誰缺乏誰漲價。但共產主義怎麼解決呢?如果你用政策指導,那麼本質上你就是在強迫勞動,用政治力量改變人們的勞動意願,這與資本主義的勞動異化沒有區別,甚至比資本主義更加赤裸。那共產主義用什麼解決呢?

也許在共產主義社會,生產力已經高到必須抑制生產,以適應需求的程度。但是,如果說勞動是我的基本需要,政府這樣直接的限制我的生存需要是可以的嗎?


我來說說自己的觀點吧。首先,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設想的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是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物質財富如同源源不斷的泉水一般不斷湧出」的情況下才能實現。有的人覺得這種情況簡直是天方夜譚,實際上現在在某些領域已經實現了。比如說電子郵箱,理論上來說每個人都可以註冊無數個免費電子郵箱,可是除了搞電信詐騙的、培養水軍的等少部分人以外,大家基本上都是常用一兩個或幾個郵箱,因此很少有人囤積、倒賣一堆新註冊的電子郵箱地址,因為電子郵箱地址幾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家自然就只會取用滿足自己需求的那一部分資源。因此我認為,當人類的生產力高度發達到共產主義能夠實現的那一天,當我們已經達到了星際文明,各類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時候,當工農業產品如同泉水般源源不斷的被生產出來,不僅能保證人民的需求,而且即使有所浪費也可以承受的時候,按需分配的制度很可能主要的生產生活領域都能實現。或許那時候我們都已經灰飛煙滅了,但是我相信這樣一天終會到來,而且就在不遠的未來,畢竟近些年來人類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謝邀。

(個人觀點,歡迎吐槽)

個人認為大家把「按需分配」的需求理解錯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對於一個癮君子來說,毒品也是一種需求。那麼我想問問,這種「需求」能滿足嗎?

對於一個毒販子來來說,安全販毒且不被制裁也是一種「需求」,這種「需求」能得到滿足嗎?

所以,共產主義社會的「按需分配」,實際上是指的是你的「客觀需求」,而不是主觀需求。

比如,你吃一般的食物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你吃精美的食物是為了滿足心靈需求,這都屬於所謂的「客觀需求」。

但是,如果你覺得吃「魚翅」是你的需求,那麼這種需求就帶有極大的主觀性質了。

可以這麼說,吃「魚翅」這種需求本質上是這樣的——吃「魚翅」的利益自己獨佔,而吃「魚翅」的代價大家承擔,比如造成的生態不平衡等等。

至於吃「魚翅」真的能給你帶來多少「利益」,這並不重要,你需要的只是別人為你的行為埋單的特權而已。而這種「特權」,恰恰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要消滅的對象。


邏輯上是這麼一回事: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敘事,共產主義社會中的個人不同於當今之人。因此,按需分配中的「需」是被重新定義了後的「需求」,一切低級、庸俗、無意義的需求應當並且已經得到了消滅與消除。

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你這個思路就有點問題,你誤解了共產主義社會了。不過,我也有一些點沒想明白,要是有興趣,可以加個QQ探討一下。


1958年8月4日,***在去徐水視察時,徐水縣委第一書記張國忠告訴他,徐水全縣夏秋兩季一共計劃收穫12億斤糧食,平均畝產2000斤。***一聽,既高興又驚訝,問道:「你們全縣31萬人口,怎麼吃得完那麼多糧食!你們糧食多了怎麼辦?」張國忠答道:「可以換機器。」***反問:「不光你們糧食多,哪一個縣糧食都多,你換機器,人家不要你糧食呀!」旁邊有人說:「可以拿山藥造酒精。」***又說:「那就是每個縣都造酒精,哪裡用得了那麼多的酒精啊!」徐水的幹部預先只考慮怎樣向上級吹牛,沒想到***會問到這樣的問題,只得說:「我們光在考慮怎麼多打糧食!」***見狀,意味深長地說:「也要考慮怎麼吃糧食呢。」又說:「多了,國家不要,誰也不要,農業社員們自己多吃嘛!一天吃五頓也行嘛!」


根本不矛盾

舉例說鑽石資源現在有限,主要是因為生產力和科技低啊,如果科技和生產力可以發展到外星開採鑽石,地幔開採鑽石,全自動機器人開採,鑽石資源還會缺嗎?

舉例說電能現在有限,未來發展出可控聚變能,電還會缺嗎?

宇宙這麼大,任何資源對於人類其實都算無限的,就是因為科技生產力低,現有生產力水平能開發的資源才會顯得不夠,顯得資源缺乏。既然都進入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階段了,自然已經解決了「資源有限」的問題了。

能問出這個問題,很明顯題主對什麼是共產主義階段並不了解。


就象上台階,一步步走。

舉個例子(只是舉例,不代表社會發展必然):

1.生理需求(現代社會的主流國家已部分解決)。

2.照顧安全需求,同時解決基本衣食住行。

3.愛和歸屬感(工業N.0)工作只需要輕勞動或腦力勞動,不願意工作的就玩擬真遊戲。

4.尊重(工業M.0)工作只需要決策或創意,不願意工作就玩擬真遊戲、機器人或旅遊。

5.自我實現(工業NM.0)工作只需要決策或創意,不願意工作就玩擬真遊戲、機器人、旅遊或真-虛擬現實。

順便,有一個必然的選項:雖然所有人都有同等的政治權利,但工作者有更大的政治決策權利,將成為一個新的工作動力。


你看見一個饅頭掉在地上會不會撿回家吃?不是說人性本私么?不是說慾望是個無底洞么?饅頭掉在地上你都不撿你的慾望哪兒去了?或者是你已經高尚到共產主義去了?


共產黨信奉的是「實事求是」而不是什麼主義。


請思考並理解「按需分配」與「按欲分配」的區別。


這個問題就好像在問,我已經看好了房子,選好了車,訂好了旅行社,打開了購物車,只剩下彩票沒有中獎的問題了,誰幫我想想辦法?


第一,共產主義從來就不是按需分配的。

第二,按需分配在現實當中的一個實例——開源軟體。

第三,林志玲的問題…林志玲不是商品,不能分配。

第四,我想我們都知道北京的房子之所以貴,不是因為在北京蓋一座房成本多高,而是因為北京戶口所帶來的醫療·教育資源值錢。


這個問題真是一直沒想通。雖然某些量產物品存在理論上無限最大化的可能,但有三個理論上的問題:

1. 非生產力影響的稀缺物質如何分配?比如三環內房子的數量、西湖邊房子的數量、頂樓房子的數量是相對有限的。

2. 基因多元化(差異化)如何解決?樓下有個大V說理想共產狀態下婚姻是開放式的人,人人都想娶林志玲不存在,因為這時候不存在明星;這是什麼回答,人人想娶林志玲又不是因為她是明星,而是人家基因好,顏值高(比如臉對稱、身材好),和明不明星只有很小的關係。只要有基因多元化,總會有三六九等,包括人的長相、身體素質和智利(用某籃球論壇的話說,勒布朗搬磚都比你強)。同時,繁殖也是自然界進行基因篩選的重要手段。如何對人類基因進行競爭和篩選?還是大家自由戀愛,拋開物質因素,高聰帥迎娶白智美?

3. 是否意味著物質和社會發展停滯?如果物質和科學不停地在發展,就會有新的、更高更快更強的產品出現,比如iPhone7之於iPhone6。新的產品是否能達到瞬間無限量輸出?是否意味著得多加一個一切變革能瞬間完成的假設(包括機械周轉速度和工人學習速度無限化)?否則沒有達到無限量產的新產品投放要如何分配?

希望有熟悉共產理論的大牛解答下。


對於他們來說是「物質極大豐富、按需分配」

對於你們來說是「客觀資源有限」

那麼問題來了,誰是他們誰是你們


你想想啊,按從前的生產力水平,是動不動要餓死人的。而現在發達地區,大家都想著減肥,說明已經不缺吃的了。現在很多人吃東西都是計算著熱量在吃,不會無節制地吃的。這不就是按需分配了嗎?


推薦閱讀:

對於「不上車損只上三責+不計免賠」,大家怎麼看?
2012 年 3 月 14 日下午滬指突然大幅度崩盤式跳水,這是什麼原因?
如果房價崩盤,金、銀、鉑等貴金屬是否可以保值?
歷史上,一個國家經濟崩潰前會出現哪些現象?
利息的本質是剝削嗎?

TAG:政治 | 學術 | 經濟學 | 科學社會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