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嗎?
你和他講道理,他和你講感情
當然,因人而異開明的父母也是存在的其實家裡是最不容易講理的,因為家長會以長者的權威和你講情,一般情況下很多家庭自己和父母的地位很難對等。 像許多有名人人也說過什麼「在父母面前永遠是孩子」,這固然可以看做他們孝順,另一方面也表示即使子女再有出息,回到家也很難享受平等的地位,所以我覺得家裡是不是個講理的地方,主要看你父母是不是講理的人
瀉藥
清官難斷家務事人情這種事家裡基本得發揮到極致。。。父母的長輩的,不能不聽,哪怕是你覺得不太合理的。。。得過且過的那就算了,聽過嗯幾下不要太不給長輩們面子。
但是有些事理,不講清楚又不行。大到贍養,帶孩子,小到P2P假藥不能買,這些都是必須講理的地方,哪怕有些會紅臉很累很難也要板過路子來。
所以如果可以講理那一定要講理,如果不能,那就想辦法不要讓某些事情發生。。。實在不行,累點自己擔了吧。。。
想想為了個家也是挺不容易的。。。有句話叫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有規矩便有其背後道理,當然是講理,然而講理之時也要講情,酌情考慮。
家裡髒了、亂了,需要打掃,這是理,可是丈夫或妻子今天碰巧累了、病了,因此可以不打掃,這是情。這句話反過來說是不是,在家裡就是無理取鬧,並且還以此為樂?說這話的人,肯定想控制家人想瘋了
不是,大義可講,小理不能講。家庭是個特殊的關係圈,其組織更偏向於情而非理,若在以情為基礎創建的家庭裡面講理,家庭關係會變得不和諧,雞飛狗跳,連人生都要被毀掉了。日常大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根本不需要講理,和諧是最重要的。
首先,理是什麼?廣義的,大部分家庭的成立是建立在你父母兩個之間的契約關係之上的。在他們兩個人之間有著包含兩個人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的「理」,這個「理」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獨有的。一直到你的出現,事實上,子女一出生便要接受父母的「理」,不管這個「理」是好的還是不妥的,都只能被動接受,因為你接觸不到別的「理」。所以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很多小孩兒招人喜歡還是討人厭都是被這個「理」影響的。後來上學了,接觸到別的小孩,接觸到老師,也就是接觸到其他人的「理」了,這個時候的小孩應該也會思考了,開始比較不同家庭的「理」了。然後回家想跟父母說別的家庭的有些「理」可能更好你更喜歡。這時候父母不太高興,因為在這個家裡,最開始的「理」就是他們定的。因為這個,有的孩子就開始鬱悶父母「不講理」,這不是「不講理」,是不同的「理」的衝突而已。而你覺得父母的「理」不對,想跟父母「講理」的話還是要看父母的性格而定,如果是強勢的父母一點差異都聽不進的話那就放棄講理吧,自己出去獨立生活,逢年過節回來跟他們好好聚聚,遇到不喜歡的忍忍就過去了。如果是好說話的父母就簡單了,也就不會有太多衝突了。
謝邀,何止是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有N個法律工作者告訴我,法也不是講理的,是講法律和程序的。裁決書說不服的話可以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可人民法院「依法」判決說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範圍,駁回原告。之後,人民法院又「依法」強制執行裁決。
你所列舉的理,並不能否定命題,只能說明你有你的理,這些理都不是公理和定理,定律。所以才有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的現象,才有清官難斷家務事的事實。就是這樣,不必咬文嚼字和扣字眼了。謝邀。
家裡要講理,問題是不是你的理,也不是我的理,而是家規。但是家規只能約束大概率事件,小概率時間只能講情了。但是情感可以感受,但不可測量和交換。因此會有家長來判斷是非。問題是很多人以情度人,多半以對自己付出多少為評價標準。但是,家法是約束任意和違法家庭價值觀行為。
家庭要講理,相對和諧。要有愛,家庭才會更溫暖。溫暖,是家庭最核心的標籤。當然不是。家是愛和被愛的地方。
毫無疑問,家庭不是講理的地方,家庭講的是情。要講理,去法庭。家庭不是法庭,當然不必成天講理以逞口舌之利。若拿家庭當法庭,不見得能培養出法官,但能培養成法官的案例——離婚案例。講理用嘴,講情用心。所以法庭就是打嘴炮的地方,而家庭就是需要你用心經營、用愛呵護的地方。說「家庭不是講理的地方」,大體上就是這個意思。夫妻之間,即使有理,有時也應讓對方三分,無他,因為對方是你的終身伴侶,你不需要跟TA斤斤計較是非對錯。尤其女人,在家庭中天生就有撒嬌的權力。如果非要較真說家庭中也需要有講理的時候、講理的地方,所以這句話不對。這就有點鑽牛角尖了。但凡歸納之語,論大體不論具體。比如俗語說「紅顏薄命」,指的也是大概率,你若非要認死理說誰誰誰紅顏並不薄命啊,那就沒意思了。-----------------
讓閱讀比吸毒更上癮!!
原創公眾號:【無讀不丈夫】(wudubzf)
——以男士角度、紳士風度、入世態度,寫有趣味、有品味、有回味的好文章!無讀不丈夫,有緣皆朋友!
1.家是要講理的。2.家是要在培養好了感情的基礎上,才能講理。3.寓情於理。4.先處理情緒,情緒處理好了,理才好講。情緒處理好了,有時甚至不用講理。對方的蠻不講理,就是想和你講情緒,僅此而已。
看怎麼講吧,我覺得分兩種:一種是個人喜歡習慣問題,比如你覺得菜該這麼燒,你媽媽覺得菜該那麼燒,類似這種問題,就沒什麼需要講理的,做自己就好,這完全是喜好不同沒有誰對誰錯。還有一種,是相互干涉的程度問題。我們中國的家庭,好多人搞不清界限的概念,就是家庭成員之間,哪些是你能干涉的哪些是你不該干涉的,很多家庭比較模糊,甚至打著我為你好的旗號各種粗暴的強迫你干涉你。這種時候就要講一講理。
可以講理,但是別過了。
謝邀,不知道為什麼被邀,既然被邀就來說兩句。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是兩個問題:家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我們是不是必須在家裡講理?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我就不廢話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理」字,借用百度百科的釋意為:物質本身的紋路、層次,客觀事物本身的次序;也有「事物的規律,是非得失的標準」等含義。題主所理解的理,屬於事物的規律。家中講理,其實說的是家中講道理,即是非得失的標準。講理這件事情,於我而言需要分清時間地點人物進行,家中的是非得失,在我看來不是必要。對於家人,只要你們開心就好,我們幸福就夠。說起來,其實衙門比較適合講理。
謝邀。
我贊同前面一位朋友說的:家是講理的地方,但不是「只」講理。
單純的從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來看,只講理不講情都會顯得冷冰冰,只講情不講理又會導致整個社會沒有規則可言,混亂無序。因此我認為,任何人之間的相處,都要既講情,又講理,或者說,既要感性,又要理性。
來說說家庭。
為什麼家庭中要講「情」?不僅僅是因為我上面說的,任何人之間的相處都要講些感情(比如陌生人目光接觸時的微微一笑)才不會顯得冰冷。那麼更何況家人之間?你的至親至愛,如果跟你沒有任何感情可言,試問你又怎麼會有感情?在對待外人時,你就更加不會有感情、有溫度。
在家庭中如何做到感性?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能夠理解並接受對方的感受,不只是父母對待孩子,也包括父母之間、親人之間的相處。任何人都會有情緒,遇到開心的、不開心的事,都會想與人分享,而家人就是一個很好的傾訴對象,能夠讓你的情感得到宣洩,開心時能夠分享快樂,難過時能夠得到安慰。這難道不是一個家庭中應該有的氛圍嗎?家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愛護,這就是家庭中的最重要的感性。再來說說家庭中的講「理」。人們總說,家人之間,沒有對錯之分,比如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很多家庭都是父母替孩子做決定,導致各種問題,孩子甚至被折磨的痛苦不堪,而父母的理由卻是:我們都是為你好。在我看來,這就是不講理。一句「為你好」,就可以剝奪孩子生而為人的權利,就可以忽略孩子對獨立的訴求嗎?再比如說,現在很多父母片面理解西方的自由式管教,認為要給孩子自由,所以無限制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導致孩子被慣的不行,出現了那麼多大家口中的「熊孩子」。這也是不講理。家庭中的「理」,我認為就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值得被尊重的原則,孩子必須在家庭中學會在這個社會中生存的規則,懂得尊重他人,到了社會中才能認真的去遵守。家庭是一個社會的最小結構單元,也是一個孩子成長最密切、最重要的環境。如果孩子在這個環境中不能學會講理,那麼到了其他地方,他也不會是講理的人。有的家講理,有的家不講理。就看家長是怎麼運作一個家庭。我希望我未來的家庭是講理的。情和理並不衝突。在家庭裡面,無理之情,是為愚;而無情之理,是為惡。
謝邀。家是講理的地方,只是我們各自的理不同罷了。
80後90後的父母,以及來自農村的父母(A)更注重「家」,注重家庭的秩序注重家長的權威,壓抑個性,追求共性,他們教育孩子更多地根據經驗,根據自己的父母教育自己的方法。而80後90父母,以及大部分城市父母(B)他們雖然注重家庭的穩定,但更注重孩子的心理狀況,尊重孩子的個性,他們教育孩子多遵循科學的方法。這就形成了所謂講不講理的差異。
比如A吃飯會讓一家之主坐上席,長輩沒有動筷子,晚輩不能動,而B就沒有這麼講究,他們會說,餓了吧,先吃菜,飯馬上好;比如A走親戚和孩子與朋友的約衝突,他們會選擇讓孩子「爽約」,而B則有更大概率向親戚解釋,商量改天拜訪;比如A催開黑的孩子睡覺會沒好氣,更過分的會直接拔電源,而B更有可能對孩子說,你個渣渣這麼長時間還推不倒塔,快點推完了睡覺,要不我幫你打?比如A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可能怒氣衝天就想打人,這孩子居然不聽娘老子的話!而B更可能和孩子好好捋一捋誰對誰錯;比如A更可能讓老大犧牲和小夥伴玩耍的時間照顧老二或者把孩子扔給老人,而B更可能盡量自己帶孩子,也更注重培養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
影響家長的「理」的因素主要在於他們在自己父母方接受到的「理」,個人素質,學識,眼界見識以及其他。如果你的爺爺是個「蠻不講理」的人,那麼不要怪你老爸,他接受的的就是這樣的教育。謝邀。
「家不是個講理的地方,是講愛的地方。」這是我媽媽的口頭禪。所以看到這個問題,我就莫名的感到親切,油然的想起了我的媽媽。
講個小故事吧,是我以前的事情。上高一的時候,班主任是個剛從學校畢業的老師,講課講的很好,但是脾氣卻不怎麼好。我又是有點跳脫的性格,經常在課堂上開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給女生傳傳紙條,和時不時的遲到。班主任就對我很有意見,一開始是讓我寫檢查,然後寫超長的檢查,後來是讓我去辦公室寫檢查。。。後來,又一次遲到,我受不了他對我侮辱性的言辭,跟他對抗了起來,於是我就被他勒令回家不許上課了,還跟我媽媽說要勸退我。那幾天時間我非常的有挫敗感,內心非常受傷,皮膚從來沒長過痘痘的我,一夜之間就發了一臉,連頭上都是。我不明白我到底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以至於他這麼執著的針對我。這個時候,我想很多家長都會多多少少數落孩子一番,我本來也是這麼想的,可是我媽媽沒有。回到家,她跟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無論你在外面受了什麼委屈,家裡是你永遠的港灣。我鼻子一酸,就落下淚來。接下來的幾天,我在家裡待著,看看書,睡睡覺,雖然很不開心,心裡卻很安穩,因為我知道我的背後有這個家。三天過後,我媽媽帶著我回學校去見了班主任,班主任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想好了嗎?什麼時候退學?我媽媽就生氣了,她問我班主任:你做一個老師怎麼這樣說話?我兒子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事情了嗎?怎麼就句句不離退學?你自己說,他做了什麼事是不可原諒的,要是有,不需要你說,我現在就帶他走。班主任自己猶豫了半天,說,也確實沒有什麼實在大不了的事情,就是屢教不改。我就說:你說話那麼難聽,願意聽你的才怪了。我媽媽攔住了我,說我不能對老師沒禮貌。於是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高二分班我分到了別的班,遇到了我一生最敬愛的老師,但是對高一班主任卻直到如今也不能釋懷。
後來還有許多次,受到挫折的時候,失戀的時候,傷心的時候,我回到家,總能聽到媽媽講這句話。我就特別安心,特別有安全感。家是一個人生活最久的地方,家人是一個人關係最深的人,很多東西原本就沒有那麼多道理可講,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慾,每個人都有感性的時候,如果事事都要分的清清楚楚,那總也不能放鬆下來,回到家都是緊張的,會讓人生出疲倦感。對於家這樣一個地方,並不是不講理,而是要以愛為根本,以理為枝輔,才會變得更加舒適,也讓人更加有歸屬感。後來我遇到過很多人,非常沒有安全感,總是像一個受驚嚇的小動物一樣,徘徘徊徊,張牙舞爪,其實內心卻很虛弱。我就知道他們是因為家裡沒有給他們足夠的愛,心靈是需要滋養的,需要愛來澆灌才能茁壯成長。感謝我的媽媽,在我成長最關鍵的時候給了我足夠的愛和陽光,讓我在以後的日子裡少了許多不安和害怕。
也希望她,在離開我以後,能夠敞開心扉,不要害怕。
PS:最後一句不是媽媽,謝謝關心。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髒國家。 家也一樣。
我明白你的意思,並且我也能夠理解你,早在幾年前我也和你有一樣的困惑,我覺得在家為什麼不能跟在社會上一樣,大家在一起,坦誠布公,講講道理,分分是非對錯呢?對的話,以後繼續保持,錯了就承認一下,然後及時改正。這不是又和諧又美好嗎?
近幾年,我越發不這麼覺得了,我甚至開始後悔以前和父母家人斤斤計較、臉紅脖子粗爭對錯了,雖說已經過去了,但是,只要有機會,我還是會跟他們說,是我以前不太懂事,有些事是不改爭的那麼細的等等。但是,我真的覺得自己錯了嗎了嗎?沒有。我從來沒說過我的想法做法是不對的,我只為當初拚命去整合他們企圖改變他們並因此傷害他們而道歉。最簡單的,從必要性來說,我們的家庭里只有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些人是和你有最直接聯繫並且血緣關係最親近的。奶奶輩就不用說了,和我們相差了半輩子,想法根本不一樣,就算是和父母,代溝也是大的不行,你想講道理、擺事實,拜託,生活背景和閱歷以及觀念都不同的人之間有什麼好整合的?有這個意義嗎?我個人是覺得沒必要的。上星期去我奶家。我奶跟我說:念書有什麼用,早早下來去個工廠幹活不好嗎,再說你說你長得也不好看,找對象不要挑挑揀揀啊。要是同齡人跟我說這話,我有一百種回應能氣死他。然而我奶80了,我不能再和個小孩子一樣和她打架生氣了,我也沒必要和她解釋。換句話說,你跟她講讀書為了充電,長的不好看我就該和王二麻子結婚嗎,現在找對象也不是光看長相,再說我怎麼就難看了balabala……我覺得我要說這種話我才是個傻子。因為,有這個必要嗎?還有什麼比你家人開心更重要的嗎?最後,我就說了句:知道了知道了,行了別說了。她也沒有生氣,笑嘻嘻的。第二天早晨,我剛起來,我奶不在家,我等了她很久,出門看見她老遠從商店方向過來,腿一瘸一瘸的,手裡拿著速食麵的火腿腸,她覺得我小時候喜歡吃,現在應該還喜歡。殊不知我早因為連月的腸胃炎戒了泡麵了。我應該說啥?說,奶,我早就不吃泡麵了,這玩對身體不好,你別買了啊。我跟你們說,八十歲老人極其敏感,說這話,她只會認為你變了,你嫌棄她了,別無他法。最後我樂呵呵沖向她,說還是我奶了解我,這就泡了吃了。我姥姥做餃子總是忘了放鹽,她說老人家吃鹽吃多了不好,我也跟她講過吃鹽不能多吃,但是也不能就那麼戒了啊,少吃點,裡面的微量元素對身體有益的等等。我說完這話,我姥姥就會很謹慎問我,你是不是不愛吃,沒吃飽?哪怕我再怎麼說沒有,吃的很好,她依然覺得過意不去。過會就給你端個煎蛋餅過來,蛋餅裡面放很多鹽,都得沾水吃。如此的例子不勝枚舉,不僅是奶奶姥姥,就算是父母,你想輕易改變他們也是不可能的,並且,你那副自認為自己很厲害、想為他們老師的姿態只會傷害了他們,讓他們更敏感罷了。你也許會說你的父母很開明,你跟他說的他都可以接受,所以說,多溝通講道理是非常有用滴。。對此我不評價,我只問你一句,若是你活到四十歲,有人衝到你面前要和你談你本就接受不了的東西,你會如何?陌生人則不睬之,親人則迎合之。不是嗎?我總覺得,無論你怎麼和家人談,不能接受的東西就是不能,何苦要去整合他們呢?家人是用來愛的,不是和你志趣相投、共闖天涯的朋友。我年輕那會(現在也沒很老哈哈哈),也是一個特別愛講道理的人,雖然我褲衩內穿,但我想干褲衩外穿的人乾的事。我那會是很愛正義的,很講究對錯,和家人呢,特別希望他們能理解我,明白我心中的世界。但是,後來我覺得自己還是太傻了。因為,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種公理、個人隱私神聖不可侵犯這種法律、家人應該完全理解支持我的理想這種常識等等的一系列你認為家人該懂的道理,是不能夠在你餓的時候給你攤餅吃、夜裡去給你蓋被子、哭的時候給你擦眼淚、聽到你過得好由衷高興,更不能每天心心念念牽掛你的。而絲毫不懂得這些道理的你的家人卻能。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當沒看見咯,嘿嘿。首先,謝謝邀請。
有一個字常常和「理」字連在一起,那就是「情」。雖說有理走遍天下,但是很多時候面對一些事情,我們不是也常說情理之中嗎。這裡面包括了一個理解,同理心。對陌生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對待家人。
不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就說說我自己的態度吧。
對待陌生人時,我向來只跟懂道理的人講道理,但是對於四五十歲的「堂客們」我是從來都是直接認慫的。我自知臉皮薄,豁不出去,也知道胡攪蠻纏就是在浪費時間,不如早早脫身。當然,如果有兩下子手頭功夫的話,在特殊情況下我並不反對以暴制暴。
而對待家人就是另一種情況了,一定是「情」在先,「理」在後。比如在我爸媽之間就從來不存在道理這個東西,我媽永遠是不講道理的那一方。每次看到我爸反覆念叨:「你這個人要講道理……」我都覺得搞笑,多麼蒼白無力~而我呢,也只和我爸講道理,在我媽面前我們都慫。從來不會直接提意見,要先誇獎再建議,不然分分鐘摔筷子。當然這都是在不涉及原則的基礎上。
在我家,家和萬事興才是最大的道理。推薦閱讀:
※換了高速寬頻,不下載東西覺得浪費,怎麼辦?
※雖然一般來說女性不會找收入比自己低的男人結婚, 可如果有,收入比老公高的女人是怎樣保護自己財產的?
※你會去一個沒有親人朋友僅僅是你自己很喜歡的城市生活嗎?
※有哪些中國人特有的疾病(生理上的疾病)?
※知乎里有30歲左右成功轉行的朋友嗎,能說說你們的故事嗎?